影响尿生成实验报告doc
- 格式:docx
- 大小:16.65 KB
- 文档页数:7
影响尿生成实验报告影响尿生成实验报告尿液是人体代谢产物的重要排泄物之一,通过分析尿液成分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和代谢情况。
在进行尿生成实验报告时,有许多因素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影响尿生成实验报告的因素,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1. 饮食因素饮食是影响尿液成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摄入不同种类和数量的食物会导致尿液成分的变化。
例如,高蛋白饮食会增加尿液中的尿素氮含量,而高盐饮食则可能导致尿液中钠离子的增加。
因此,在进行尿生成实验之前,受试者需要遵循特定的饮食要求,以减少饮食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水分摄入水分摄入对尿液生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人体缺水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产生,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相反,过多的水分摄入会增加尿液的产生量。
因此,在进行尿生成实验之前,受试者需要控制水分摄入,以保持尿液生成的稳定性。
3. 药物影响许多药物可以影响尿液成分和生成过程。
例如,利尿药会增加尿液的产生量,而某些抗生素则可能导致尿液中细菌的增加。
在进行尿生成实验之前,受试者需要告知医生或实验室工作人员他们正在使用的药物,以便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排除。
4. 活动水平身体活动水平也会对尿液生成产生影响。
剧烈运动会导致大量的出汗和水分损失,从而减少尿液的产生。
相反,长时间的静坐或休息会使尿液生成减少。
因此,在进行尿生成实验之前,受试者需要尽量保持正常的活动水平,以减少该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 疾病状态某些疾病状态也会对尿液生成产生影响。
例如,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尿液产量减少或尿液成分异常。
在进行尿生成实验之前,受试者需要进行相关的健康检查,以排除潜在的疾病因素。
为了减少以上因素对尿生成实验报告的影响,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案:1. 严格控制饮食:在进行尿生成实验之前,受试者需要遵循特定的饮食要求,以减少饮食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可以包括限制特定食物或饮料的摄入,以及遵循特定的饮食时间表。
2. 控制水分摄入:在进行尿生成实验之前,受试者需要控制水分摄入,以保持尿液生成的稳定性。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资料类关键信息项: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引言尿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
许多因素可以影响尿生成的过程,本实验旨在研究这些因素对尿生成的影响。
111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因素(如生理因素、药物因素等)对尿生成的影响,深入理解尿生成的生理机制。
112 实验材料1121 实验动物:健康家兔。
1122 实验器材:哺乳动物手术器械、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压力换能器、记滴器、动脉插管、输尿管插管、注射器、输液装置等。
1123 实验药品: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生理盐水、20%葡萄糖溶液、001%去甲肾上腺素溶液、001%乙酰胆碱溶液、呋塞米(速尿)等。
12 实验方法121 麻醉与固定:用 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 5ml/kg 的剂量对家兔进行耳缘静脉麻醉,将其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122 手术操作1221 颈部手术:分离一侧颈总动脉,插入动脉插管,连接压力换能器,用于记录动脉血压。
1222 腹部手术:沿下腹部正中线做切口,暴露膀胱,分离输尿管,在输尿管下方穿线,结扎近膀胱端,在结扎处上方剪一小口,向肾脏方向插入输尿管插管,用记滴器记录尿滴数。
123 实验观察项目及步骤1231 记录正常情况下每分钟的尿滴数和动脉血压。
1232 快速静脉注射 37℃生理盐水 20ml,观察并记录尿滴数和动脉血压的变化。
1233 静脉注射 20%葡萄糖溶液 5ml,观察并记录尿滴数和动脉血压的变化。
1234 静脉注射 001%去甲肾上腺素溶液 03ml,观察并记录尿滴数和动脉血压的变化。
实验目的:1. 了解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2. 掌握家兔尿生成调节实验的操作方法。
3. 分析影响尿生成的因素,探讨尿生成调节的生理意义。
实验原理:尿生成是肾脏的基本功能之一,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这三个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压、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功能等。
实验对象:家兔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手术线、兔手术台、生理盐水、3%戊巴比妥钠溶液、20%葡萄糖注射液、呋塞米(速尿)、垂体后叶素等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3%戊巴比妥钠溶液、20%葡萄糖注射液、呋塞米(速尿)、垂体后叶素等实验步骤:1. 家兔称重,按1ml/kg体重的剂量,耳缘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溶液进行麻醉。
2. 将家兔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剪去颈部兔毛,沿颈部正中剪开皮肤,钝性分离气管、右侧颈外静脉,行气管和静脉插管。
3. 气管插管:气管下穿一线备用,甲状软骨下做倒“T”形切口,插入气管插管,结扎固定。
4. 静脉插管:静脉下穿二线,结扎远心端,向心端切斜形切口,插入静脉插管,结扎固定。
静脉插管连于生理盐水注射液,25滴/min。
5. 游离右侧迷走神经:穿一线备用。
6. 尿道插管:将涂有石蜡油的6号或8号单腔导管插入尿道,连接到尿量收集器。
7. 观察家兔尿生成情况,记录尿量、尿比重等指标。
8. 分别给予家兔生理盐水、20%葡萄糖注射液、呋塞米(速尿)、垂体后叶素等试剂,观察尿生成情况的变化。
9.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实验结果:1. 家兔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尿量约为20-30ml/h,尿比重约为1.015-1.025。
2. 给予家兔生理盐水后,尿量无明显变化。
3. 给予家兔20%葡萄糖注射液后,尿量明显增加,尿比重降低。
4. 给予家兔呋塞米(速尿)后,尿量明显增加,尿比重降低。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报告
尿液是人体代谢废物的产物,其生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探究影
响尿生成的因素,并分析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首先,我们选取了不同年龄段的实验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通过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发现年龄是影响尿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尿液生成量逐渐减少,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新陈代谢减缓,尿液生成量也相应减少。
其次,我们对实验对象的饮食习惯进行了调查和观察。
实验结果表明,饮食中
水分摄入量与尿液生成量密切相关。
饮水量充足的实验对象,尿液生成量明显增加,而饮水量不足的实验对象,尿液生成量相对减少。
这说明饮水量对尿液生成有着直接的影响,饮水不足会导致尿液浓缩,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另外,我们还对实验对象的运动量进行了观察。
实验结果显示,适量的运动可
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尿液生成量,而长时间的久坐不动则会导致尿液生成量减少。
这提示我们要保持适当的运动量,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尿液生成量和排泄功能。
最后,我们还对实验对象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考察。
实验结果显示,情绪波动较
大的实验对象,尿液生成量也会出现波动。
长期的焦虑、紧张状态可能会影响尿液生成,导致尿路功能紊乱。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维持正常的尿液生成也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尿液生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饮食、运动和心理状态等。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调整生活方式,保持正常的尿液生成量,维护身体健康。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生理学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生理学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引言:尿生成是人体排泄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它受到多种生理因素的调控。
本实验旨在探究对尿生成具有影响的生理因素,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讨论来解释这些影响。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使用健康的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组设定,将小鼠随机分为不同组别,每组包含相同数量的个体。
3. 实验操作:a. 水摄入量,控制不同组别小鼠的饮水量,如正常饮水组、限制饮水组和高水摄入组。
b. 药物干预,给予不同组别小鼠特定的药物,如利尿剂或抗利尿剂。
c. 饮食控制,控制不同组别小鼠的饮食成分,如高盐饮食组和低盐饮食组。
4. 数据收集,记录每组小鼠的尿量、尿液浓度和尿液成分等相关指标。
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和显著性检验等。
结果与讨论:1. 水摄入量,限制饮水组的小鼠尿量较低,尿液浓度较高,而高水摄入组的小鼠尿量较高,尿液浓度较低。
这表明水摄入量是影响尿生成的重要因素。
2. 药物干预,利尿剂组的小鼠尿量增加,尿液浓度降低,而抗利尿剂组的小鼠尿量减少,尿液浓度增加。
这说明药物的使用可以直接影响尿生成过程。
3. 饮食控制,高盐饮食组的小鼠尿量增加,尿液浓度降低,低盐饮食组的小鼠尿量减少,尿液浓度增加。
这表明饮食中盐的摄入量也会对尿生成产生影响。
综合讨论:尿生成受到多种生理因素的调控,包括水摄入量、药物干预和饮食控制等。
水摄入量的增加会导致尿量增加,尿液浓度降低;药物的使用可以直接影响尿生成过程,利尿剂会增加尿量,降低尿液浓度,而抗利尿剂则相反;饮食中盐的摄入量也会对尿生成产生影响,高盐饮食会增加尿量,降低尿液浓度,低盐饮食则相反。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水摄入量、药物干预和饮食控制是影响尿生成的重要生理因素。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这些因素对尿生成的调控机制,并在临床上应用于尿液相关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中。
参考文献:(提供适当的参考文献,按照引用格式书写)。
实验报告(3)影响尿液生成因素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尿液生成量,得出影响尿液生成的主要因素。
实验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小白鼠、蓝色染料、水和食物。
2.实验方法:
(1)将小白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只,分别放置于相同的饮食和饮水条件下。
(2)组1不给予蓝色染料,仅供水和食物。
(3)组2给予适量的蓝色染料。
(4)组3不给予水,仅供食物。
(5)组4仅给予水,不提供食物。
(6)所有小白鼠的体重和尿液量均记录在实验过程中。
(7)在实验结束后,收集小白鼠的尿液并记录其颜色以及相对的饮食与饮水条件。
实验结果:
1.组1和组2的尿液量总体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组2的尿液颜色比组1深。
2.组3和组4的尿液量明显减少,且颜色更加浓郁,而组4的尿液量比组3的尿液量稍微多一些。
3.组2和组4的小白鼠体重增加更快,而组1和组3的小白鼠体重增加较慢。
分析和讨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尿液颜色与饮食和饮水对尿液生成的影响密切相关。
在与水相对应的饮食条件下,尿液生成量明显减少,而浓缩度显著增加。
同时,给予蓝色染料会使尿液变深,由此可以得出水和食物是直接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
在所有条件下,尿液生成与小白鼠的体重增长有一定程度上的相关性,即体重增长越快,则尿液生成越多。
结论:
饮水和饮食是影响尿液生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水的摄入量是尿液生成的重要标志,食物会改变尿液的浓度,而体重与尿液生成之间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以上结论有助于我们对尿液生成的机理、疾病及相关检测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报告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报告概述:尿液是人体代谢产物的主要排泄物之一,它的生成和排泄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其机制。
实验一:饮水量对尿量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控制饮水量,观察尿液产量的变化,以验证饮水量对尿量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每组10人。
2. 实验组每人饮水量为2000ml/天,对照组每人饮水量为1000ml/天。
3. 每组实验对象在实验开始前3天不进行任何特殊饮食或运动。
4. 分别记录两组实验对象的尿液产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组的尿液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是因为饮水量的增加导致体内水分增加,进而刺激肾脏排尿。
实验结果表明,饮水量是影响尿液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二:饮食成分对尿液成分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调整饮食成分,观察尿液中各种成分的变化,以验证饮食成分对尿液成分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每组10人。
2. 实验组饮食中添加高蛋白食物,对照组饮食保持常规。
3. 每组实验对象在实验开始前3天不进行任何特殊饮水或运动。
4. 分别收集两组实验对象的尿液样本,并进行尿液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组的尿液中尿素氮、尿酸等成分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是因为高蛋白饮食会增加氮负荷,肾脏需要更多的工作来排泄代谢产物。
实验结果表明,饮食成分的改变会影响尿液中各种成分的浓度。
实验三:运动对尿液成分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控制运动量,观察尿液成分的变化,以验证运动对尿液成分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每组10人。
2. 实验组进行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照组保持常规生活方式。
3. 每组实验对象在实验开始前3天不进行任何特殊饮食或饮水。
4. 分别收集两组实验对象的尿液样本,并进行尿液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组的尿液中乳酸和尿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是因为运动时,肌肉代谢产生的乳酸和尿酸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尿生成的各种因素,包括神经体液因素、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并通过实验验证这些因素对尿生成的影响。
通过对尿生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尿生成机制,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3kg)2.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葡萄糖、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垂体后叶素、肝素、氨基甲酸乙酯等3. 实验仪器:手术器械、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压力传感器、注射器、膀胱插管、输尿管插管等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神经体液因素组、药物因素组和环境因素组。
2. 实验操作:(1)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尿生成情况。
(2)神经体液因素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并注射神经体液因素(如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垂体后叶素等),观察尿生成情况。
(3)药物因素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并注射药物(如呋塞米、甘露醇等),观察尿生成情况。
(4)环境因素组:将动物置于不同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下,观察尿生成情况。
3. 数据收集:通过膀胱插管或输尿管插管收集尿液,并记录尿量、尿比重、尿pH值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1. 对照组:尿量为100-150ml/24h,尿比重为1.015-1.020,尿pH值为5.5-6.5。
2. 神经体液因素组:- 去甲肾上腺素组:尿量显著增加,尿比重降低,尿pH值降低。
- 呋塞米组:尿量显著增加,尿比重降低,尿pH值降低。
- 垂体后叶素组:尿量显著增加,尿比重降低,尿pH值降低。
3. 药物因素组:- 呋塞米组:尿量显著增加,尿比重降低,尿pH值降低。
- 甘露醇组:尿量显著增加,尿比重降低,尿pH值降低。
4. 环境因素组:- 高温组:尿量增加,尿比重降低,尿pH值降低。
- 低湿度组:尿量增加,尿比重降低,尿pH值降低。
五、讨论与分析1. 神经体液因素对尿生成的影响: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垂体后叶素等神经体液因素均可通过调节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影响尿生成。
影响尿液生成综合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大鼠肾功能改变,探究不同药物对尿液生成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利尿药和抗利尿激素能够显著影响大鼠的尿液生成,这证明了药物对尿液生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尿液生成;大鼠;肾功能;利尿药;抗利尿激素引言:尿液是人体代谢废物的主要排泄渠道之一,通过尿液排泄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可以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而尿液生成则是由肾脏完成的。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维持体内的液体与电解质平衡。
肾脏的健康和正常功能影响着人体的整体健康。
材料和方法:1. 实验动物: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g,18只。
2. 实验药物:噻嗪类利尿药(双氯苯丙噻嗪),抗利尿激素(甲基磺酰脲)。
3. 分组: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
第一组为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
第二组注射双氯苯丙噻嗪,剂量5mg/kg,皮下注射。
第三组注射甲基磺酰脲,剂量20mg/kg,皮下注射。
4. 实验操作:实验前,每只大鼠进行24小时禁食,但允许饮水。
实验当天,收集每只大鼠的尿液样品,并对尿液体积、比重和渗透压进行测定。
实验结束后取材,检查肾脏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1.尿量观察:与对照组相比,双氯苯丙噻嗪组的尿量减少了约30%,甲基磺酰脲组则增加了约20%。
结果表明,双氯苯丙噻嗪是一种有效的利尿药,而甲基磺酰脲则是一种有效的抗利尿激素。
2.比重和渗透压:双氯苯丙噻嗪组的尿比重和渗透压均显著升高,而甲基磺酰脲组则有相反的效果,尿比重和渗透压均显著降低。
3.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对照组的肾脏呈现正常形态。
与对照组相比,双氯苯丙噻嗪组的肾小管明显变窄,管腔扩张;甲基磺酰脲组肾小球明显扩张。
讨论与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药物对尿液生成具有显著影响,说明药物对尿液生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双氯苯丙噻嗪是一种有效的利尿药,能够减少尿液的量,提高尿液的比重和渗透压,从而实现排除多余水分的目的。
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和探究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了解尿液生成的生理机制。
实验原理:尿液的生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身体的水分摄取量、饮食、药物、并发症等。
在正常情况下,尿液生成的过程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共同协调完成。
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家兔2. 实验设备:尿液采集器、尿液分析仪、天平3. 实验试剂:水、口服葡萄糖水、口服盐水、利尿剂实验步骤:1.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第一组只提供水,第二组提供口服葡萄糖水,第三组提供口服盐水,第四组给予口服利尿剂。
2. 每组动物被固定在尿液采集器上,并定时检测和收集其尿液,每次收集和称重1ml的尿液,记录下尿液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尿液的密度和pH值。
3. 实验时间持续24小时,在此期间,动物的饮食和饮水需通过人工控制,禁止食用任何除固定食物以外的其他食物和饮料。
4. 实验结束后,将尿液收集器和尿液分析仪清洗干净,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 给小鼠口服葡萄糖水后,尿液生成量明显增加,而口服盐水后尿量相对减少。
2. 给小鼠口服利尿剂后,尿液密度和pH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3. 不同组别的动物尿液生成量、密度和pH值均不同,但总体上一般符合尿液生成的生理规律。
实验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尿液生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水量、饮食、药物等等。
尿液生成量主要受到身体内水分的供应和代谢等因素影响;而尿液密度和pH值则反映了不同身体状态下的代谢和过程的变化。
通过本实验的探究,可以更深入了解尿液生成的生理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
影响尿生成实验报告
篇一:生理学实验报告——家兔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谭晓东学号:XX2501024 专业:生物科学年级、班级:10科四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实验项目:家兔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类型:验证实验时间:XX年5月28日实验指导老师:黄俊柅实验评分:
一. 实验目的
学习输尿管、膀胱插管技术和尿液收集的方法;了解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尿量的调节
二. 实验原理
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三个过程。
凡能影响上述过程的任何因素,均可影响尿的生成并可引起尿量及尿的性质、成分的改变。
本实验以家兔为实验对象,采用膀胱插管术收集并记录尿量,主要观察不同因素或药物对尿量的影响。
三. 实验材料
1.动物:家兔
2.试剂:生理盐水、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20%葡萄糖注射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20%甘露醇。
3.器材:手术器械、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压力传感器、注射器
四. 实验步骤
1.家兔麻醉:称重、麻醉:2%戊巴比妥钠,2ml/kg,耳缘静脉注射。
固定:仰卧位固定 2.气管插管术:剪毛、中线剪开颈部皮肤(6~7cm)、钝性分离颈部肌肉等组织,暴露气管、气管穿线、软骨环上做T形切口、棉签去气管中的血块、插气管插管,结扎。
3.分离右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4.泌尿系统插管——全身抗凝:静脉注射肝素,注射剂量10mg/kg (1ml/kg)
A、输尿管插管:分离两侧输尿管,各穿2棉线备用;一侧输尿管结扎近膀胱端——结扎处往上做1/2切口——向上插管——绑线、动脉夹固定。
B、膀胱插管:分离两侧输尿管;输尿管下穿线,结扎与尿道连接的位置;用大注射针头刺破膀胱壁,从穿孔处将插管插入膀胱内,结扎并固定,如膀胱未充盈,可先注射生理盐水,让膀胱壁变薄
4.仪器连接,观察正常尿量
5.改变影响因素
(1).快速注射30ml生理盐水,记录尿量变化。
(2).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2~0.3ml,记录尿量变化。
(3).静脉注
射20%葡萄糖15ml,记录尿量变化。
(4)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单位),观察尿量变化(5)静脉注射10%NaSO4(4ml),观察尿量变化(6)刺激右侧迷走神经5~10 秒,观察尿量变化(7)(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影响尿生成实验报告)静脉注射20%甘露醇,观察尿量变化
五. 实验结果
图1 家兔正常情况尿量图
正常情况下,家兔无尿液生成。
文件1
通道1 (V)
通道3 (mV)
图2 注射生理盐水后家兔尿量变化图
注射生理盐水后家兔尿量稍有增加。
文件1
通道1 (V)
通道3 (mV)
图3 注射肾上腺素后家兔尿量变化图
注射肾上腺素后家兔尿量减少。
图4 注射葡萄糖后家兔尿量变化图
注射葡萄糖可使家兔尿量显著增加
图5 注射垂体后叶素家兔尿量变化图
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家兔尿量显著减少
图6 注射Na2SO4后家兔尿量变化图
注射Na2SO4家兔尿量显著增加
图7 刺激迷走神经家兔尿量变化图
刺激家兔迷走神经后尿液的生成量减少。
图8 注射甘露醇家兔尿量变化图
注射甘露醇使尿液生成量增加。
六.讨论与分析
1. 静脉快速注射生理盐水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液经过肾小球时的滤过率增加,而且肾小球血浆流量也增加,原尿生成增加,同时血容量增加,可刺激容量感受器,血压升高可刺激
篇二:生理实验报告尿生成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和利尿药的作用
实验目的
1.学习膀胱插管
2.分析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实验原理
尿生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凡是能影响这些过程的因素都能影响尿生成和尿量的变化。
实验步骤
麻醉
气管插管
分离右侧迷走神经左侧颈总动脉
膀胱插管
实验记录
正常尿量:13d/min
20ml生理盐水:20d/min
2uADH:6d/min
10ml葡萄糖:16d/min
NE: 8d/min
速尿:25d/min
剪断并结扎右迷走神经:1d/min
结果分析快速注射生理盐水时:
1. 大量快速输入生理盐水→血浆白蛋白稀释→血浆胶渗压↓→有效滤过压↑→GFR↑→尿量↑
2. 大量快速输入生理盐水→血容量↑→左心房扩张→心肺感受器(+)→迷走神经传入↑→抑制ADH的合成与释放→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
3. 大量快速输入生理盐水→肾血浆流量↑→血浆胶渗压升高的速度减慢→滤过平衡点靠近出球小A端→产生滤过
作用的毛细胞血管长度↑→GFR↑→尿量↑
注射ADH:
1.主要:ADH与V2受体结合→兴奋性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cAMP↑→激活蛋白激酶A→AQP-2镶嵌在管腔膜上→管腔膜上的水通道↑→对水的通透性↑→渗透浓度梯度→重吸收的水量↑尿量↓
2.增强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增加内髓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提高髓质渗透浓度,有利于尿的浓缩,尿量↓
注射葡萄糖时:
葡萄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小管液葡萄糖浓度↑→渗透压↑保留一部分水→ Na+被稀释
→重吸收Na+↓,小管液中Na+↑→渗透作用→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
1. NE+α受体结合→入球小A和出球小A收缩→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有效滤过压↓→GFR↓→尿量↓
2. NE+近球细胞β2受体→刺激球旁细胞释放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增加肾小管对钠离子的吸收→尿量↓
3. NE+ 近端小管和髓袢上α1受体→对钠离子、氯离子和水的重吸收↑→尿量↓注射速尿:
呋塞米抑制髓袢升支粗段 Na+-K+-2Cl-同向转运体→降低管内外渗透浓度梯度→尿量↑刺激迷走神经:迷走神经传入释放Ach→心肌细胞M受体→心率↓→心输出量↓,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尿量↓
篇三: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书写格式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