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
- 格式:ppt
- 大小:3.57 MB
- 文档页数:75
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害虫防控:采取入菜园前施药除虫,采用除虫药或化学诱杀剂杀虫。
发现虫害后配合有效施药,以改善蔬菜生产环境。
肥料应均匀施用,要注意把握施肥量,以防虫害发生。
2、病害防控:要改善蔬菜栽培环境,利用增菜及拔苗等方法,增加蔬菜抗病力。
施用有效的转基因抗病菜种,结合定植距离及适度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善栽培技术,增强植株抗病力。
3、绿色防控:适当进行精挑细选,组织蔬菜育种人员科学施肥,强化病虫害的现场管理,并定期开展病虫害调查,进行蔬菜的健康管理。
采取生物防治、植物保护剂以及植物激素等技术进行绿色防控,避免滥用农药。
十字花科病虫害十字花科蔬菜是一类重要的蔬菜,包括卷心菜、花椰菜、油菜等。
然而,由于其生长周期较长,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给蔬菜种植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十字花科病虫害的种类、防治方法以及常见的管理措施。
一、病害种类1. 黄萎病黄萎病是十字花科蔬菜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病菌主要通过土壤传播,感染植株的根部,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
防治黄萎病的方法包括合理轮作、翻耕、消毒土壤等。
2. 菜蛾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之一。
幼虫以叶片为食,造成植株叶片的损坏和生长受阻。
常见的防治措施包括黄板诱捕、灯光诱杀、化学防治等。
3. 病毒病害十字花科蔬菜还容易受到多种病毒的侵害,如花叶病毒、扁豆花叶病毒等。
病毒通过介体传播,感染植株后导致叶片发黄、变形、生长不良等症状。
预防病毒病害的方法主要包括合理选用品种、加强病媒生物的防治、加强植物健康管理等。
二、病虫害防治方法1. 轮作轮作是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改变蔬菜的种植位置,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的滋生。
合理选择轮作作物,可以进一步增加土壤的养分,提高土壤质量。
2. 清除病虫株及时清除受到病害或虫害侵害的植株,可以防止病菌和害虫的扩散。
被病虫害侵害的植株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病菌和虫卵残留在土壤中。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控制病虫害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也需要谨慎使用。
在使用农药时,应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和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
三、管理措施1. 种植健康苗种植健康苗是预防病虫害的关键。
在种植过程中,应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苗木,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浸泡消毒、加强调养等。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虫性。
根据不同蔬菜的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复合肥等,提供充足的养分,增强植物的免疫力。
3. 加强管理加强田间管理是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重要环节。
包括及时修剪植株、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清除积水和杂草、合理灌溉等。
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十字花科蔬菜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被誉为“健康之源”,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由于种植环境复杂,十字花科蔬菜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及蔬菜的品质。
因此,科学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对于保护十字花科蔬菜免受病虫害的侵袭,有着重要的意义。
要根据蔬菜的种植环境,采用防控措施,改善农田土壤,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
农田土壤质量的改善可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保护十字花科蔬菜的健康生长。
其次,要选择抗病虫害性能较强的品种,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要及时施用有效的农药,有效地杀灭害虫,减少病虫害的侵袭。
要加强对十字花科蔬菜的种植环境的管理,改善种植环境,增加植物的抗病虫能力,通过引进病虫害的自然天敌,调节病虫害的生物平衡,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要防止病虫害传播,及时将病虫害发生的植株除掉,以减少病虫害的扩散。
只有科学有效的采取绿色防控技术,才能有效地防控十字花科蔬菜患病虫害,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及蔬菜的品质。
秋季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秋季是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高发的季节,这是因为十字花科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会遭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
这些病虫害会对蔬菜的正常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秋季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我们来了解一下秋季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在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湿度逐渐增加,这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秋季的天气多变,气温的波动大,这也会导致蔬菜的抗病能力下降。
此外,秋季是一些病虫害的活动高峰期,比如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病虫害之一——菜青虫,在秋季会大量孵化并对蔬菜进行食害。
因此,秋季是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
针对秋季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技术来降低病虫害对蔬菜的危害。
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保持蔬菜生长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虫害的寄主植物,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源。
其次,要注意病虫害的预防和监测。
定期巡视蔬菜田,注意观察蔬菜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的症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此外,可以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病虫害。
比如引入天敌昆虫,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来控制菜青虫等害虫的数量。
还可以利用微生物制剂来防治病害,如利用拮抗细菌来控制十字花科蔬菜的炭疽病和黑腐病等病害。
最后,要科学使用农药,合理施药。
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以避免农药残留和抗药性的产生。
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要加强蔬菜的营养管理,提高蔬菜的抗病能力。
给蔬菜施加适量的有机肥和矿质肥,保证蔬菜的健康生长。
其次,要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进行种植,或者采取轮作措施,减少同一地区连续种植十字花科蔬菜的频率。
此外,要定期清洗和消毒农具、设施等,避免病菌和虫卵的传播。
还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其防治病虫害的意识和能力。
十字花科蔬菜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5年第11期1 常见病害识别与防治1.1 黑斑病症状:叶片染病多从外层老叶开始,产生灰褐色至黑褐色的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常有色泽深浅交替的同心轮纹,病斑周围有时发生黄色晕环。
发生规律:一般在植株生长中后期,雨水多,或田间湿度大时,易发病。
防治:发病初期可选喷70%代森锰锌可湿性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1.2 白斑病症状:最初在叶在散生灰褐色小斑点,扩大后病斑为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
发生规律:多雨的秋季为重。
防治:发病初期可先喷40%多菌灵胶悬剂、5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霉锈净500倍液,隔15-20 d倍喷1次,连喷2-3次。
1.3 ;炭疽病(白菜)症状:病叶初为苍白色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灰褐色,边缘为褐色并微凸起的圆满斑,最后病斑中央退为灰白色,呈极薄的半透明状。
发生规律:秋白菜早播发病多。
秋季多雨有利于发病,并易造成软腐,加重危害。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选喷70%代森锰锌可湿性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1.4 ;软腐病(白菜)症状:发病初期,植株外层叶片中午呈萎蔫状,早晚可恢复;数日后,由于病情加重,外叶不再恢复而瘫倒在地,叶球外露,称为脱帮。
发生规律:在南方温暖地区,病菌在田间植株上辗转危害,无明显的越冬期;大白菜等留种株、窖藏病株和病残组织,厩肥为主要的初侵染源。
防治方法:发病前或发病初可喷农用链霉素200-300单位,氯霉素200-400单位,抗菌剂401 500-600倍液,50%代森铵600-800倍液,敌克松原粉500-1 000倍液。
1.5 ;根肿病症状:幼苗发病,严重者引起死苗;成株受害,根部肿大以至腐烂,造成整株萎蔫死亡。
发生规律:低洼地、水改旱菜田、酸性菜地及病地连作的发现较重。
河南农业2018年第12期(上)ZHI WU BAO HU植物保护发病重。
(二)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
与玉米、大豆、葱蒜类轮作3年以上。
整地时每667 m 2施消石灰100 kg,增施有机肥;翻晒土壤,深沟高畦种植,雨后及时排水。
选用无病土或不带菌基质育苗;田间有零星病株立即拔除,并在病穴四周撒消石灰以防病菌蔓延。
选用“CR 新春”“Y670”等抗病品种。
2.化学防治。
播前用10%氰霜唑2000倍液拌种或拌培养基质,或用10%氰霜唑1500倍液泼浇苗床消毒,淋土深度15 cm。
移栽前每667 m 2用50%氟啶胺80~100 mL 稀释300倍液喷于定植穴内,也可用10%氰霜唑1500倍液浇定根水。
田1500倍d,共灌2次。
7 d,造成2次防2~3次。
10月后发生,高温多雨时不断传染,全田发病。
黑腐病多从外叶边缘发生,在叶缘形成“V”字形枯斑,淡褐色,边缘有黄色晕圈,高温高湿条件流行快,致叶缘干枯。
(二)防治措施要做好田间通风排湿,零星发生时用噻菌铜、叶枯唑、农用链霉素及早防治。
五、病毒病(一)发生特点该病主要造成植株叶片产生深绿和淡绿相间斑驳、皱缩不平、心叶扭曲畸形等症状,病株发育迟缓,矮化,根系不发达,结球较迟或不结球。
高温干旱条件下发病重。
(二)防治措施加强田间管理,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邻作;深翻起垄,施足底肥;适期播种,避开高温和蚜虫高峰期。
六、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一)发生特点甜菜夜蛾为间歇性暴发害虫,夏秋季遇高温干旱气候就会大发生,具有寄主多、食性杂、繁殖快、抗药性强、为害损失大的特点。
苗期即可为害,在新野县1年发生4~5代,以幼虫食叶,其发生期在6—9月,为害高峰期在8—9月,10月后很快减少。
斜纹夜蛾从苗期为害至11月上旬,特别是包球后钻入叶球内取食,排出虫粪污染叶球,致叶球腐烂,影响产量和品质。
(二)防治措施移栽前用10%四氯虫酰胺800倍液喷施苗床。
移栽后视虫害发生情况,选用10%四氯虫酰胺800倍液、20%虫螨腈1000倍液、5.7%甲维盐1500倍液、2.6%甲维·高氯氟500倍液交替防治2~3次。
十字花科蔬菜病害主要包括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黑斑病、黑腐病等,病害的识别和防治是确保蔬菜优质、丰产的关键。
1、病毒病(1)症状识别症状表现为叶片窄小皱缩、黄绿相间呈花叶,植株生长发育迟缓,株矮,商品性差。
(2)防治方法消灭蚜虫,蚜虫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毒源,要彻底消灭蚜虫的虫害,以达到防病的目的。
可通过银灰膜避蚜或黄板诱杀蚜虫和药剂防治,药剂种类参见蚜虫防治。
病毒病药剂防治可选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搞毒剂1号200—300倍液或18%抑毒星剂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2—3次。
2、霜霉病(1)病症识别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幼苗及成株期。
幼苗在子叶正面形成褐绿或黄色斑点,背面生白色霜状霉,遇高温病部出现近圆形枯斑;成株期发病,叶片正面有黄色或黄褐色不规则病斑,病斑最后为多角形,叶片正面有许多白色霜状霉,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枯黄。
(2)防治方法可用72%普力克(霜霉威)水溶性液剂600—1000倍液或53%金雷多米尔•锰锌(甲霜灵•锰锌)水分散性颗粒剂500—6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克露,克抗灵,北方露丹,霜克)750倍液, 70%乙膦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未发病或发病初期进行喷雾,每隔7—10天1次,连续3—4次。
喷药以叶背为主。
3、软腐病(1)症状识别该病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细菌性病害,发病多为根基部开始,初发病时,植株外围叶片日照下表现萎垂,早晚恢复正演正常,病情发展不再恢复,病部呈湿润半透明状,后变褐色,随即变为粘滑软腐状,逐渐腐烂。
基部根茎处心髓组织腐烂脱帮,溢出灰黄色粘稠物,臭气四溢,一碰即倒。
(2)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菜,田间发现重病株应及时拨除,以减少菌源,防止蔓延。
药剂防治可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敌克松可溶性粉剂500—1000倍液,20%喹菌酮(Starner)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20%龙克菌悬浮剂600倍液,每隔7天1次,连续2—3次,喷药时注意近地表的叶柄及茎基部多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