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掌握2000年历史
- 格式:docx
- 大小:812.04 KB
- 文档页数:21
快速记忆中国历史的口诀及方法中国历史悠久而庞杂,要快速记忆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可以通过制定一些口诀和采用一些方法来辅助记忆。
下面提供一些常用的方法和口诀,以帮助你快速记忆中国历史。
一、背诵口诀1.从夏商周,中国文明起步走。
夏商周,三代起,国史首先会背诵。
2.春秋战国多纷争,秦汉唐宋国青春。
五胡十六国不长存,明清抗日战史新。
3.地质朝代要搞清,产生时间记得牢。
秦秦一统少识记,骨灰盒德功第一4.南北朝历历在目,一统南朝北分离。
尧舜禹三代更首,五帝三王构国史。
5.千年不变北朝再,隋唐五代编历史。
宋元明清走一遭,圆明园没了那牢骚。
二、历史人物联想法使用历史人物联想法可以帮助你记住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
例如:1.夏商周:夏商周三代,用"三人成虎"来记忆,夏禹、商汤、周武王。
2.秦汉唐宋:秦汉唐宋四个朝代,可以用"一秦两汉三国五代唐宋"来记忆。
其中秦始皇、刘备、曹操、唐太宗、宋仁宗等都是重要的历史人物。
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名将和思想家,可以运用联想法来记忆。
例如:孔子、荀子、韩非子、墨子等。
4.五胡十六国:这个时期有很多少数民族政权,可以用"五个胡人加十六个国"来联想,例如:鲜卑、赫连勃勃、高句丽、吐谷浑、乌桓等。
5.明清时期:明清是中国历史上较为重要的时期,可以用"明有皇帝,清有皇太后"来记忆明朝的朱元璋和清朝的慈禧。
三、使用时间轴制作一个时间轴,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你可以使用纸张或电子工具来制作时间轴,并在上面标注出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你可以根据时间轴反复复习,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记忆。
四、细分历史时期将中国历史分成不同的时期,并对每个时期进行深入了解和记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例如,可以将中国历史分为古代时期、中世纪时期、近代时期和现代时期,对每个时期进行单独学习和记忆。
初二历史知识点巧记方法:歌谣式、比较式、推导式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初中阶段必修的科目之一。
学习历史,首先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但是这些知识点非常的枯燥,很难记忆。
所以,本文将介绍三种巧记方法,帮助初二的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点。
一、歌谣式记忆法歌谣式记忆法,是指将历史知识点融入到歌谣之中,通过歌谣的形式来记忆。
歌谣式记忆法可以帮助同学们快速而轻松地记住历史知识点,而且还能让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愉快。
例如:夏商周春秋战国秦统天下汉兴唐盛宋辽金夏元明清近看完这些中国历史知多少这首歌谣把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朝代简单地串起来,用韵律和押韵使整首歌谣更加好记。
同样的,将其他的历史知识点用类似的方式编写歌谣,能够帮助学生轻松记忆,并迎合学习英语记单词、背诗文的思路。
二、比较式记忆法比较式记忆法,是指将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异同点通过比较的方式来记忆。
这种方法注重于历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点。
例如:中国最早的两个朝代是夏朝和商朝。
两者的相同点是都是黄河流域的中心地带,有着较为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不同点是夏朝建立者为启,商朝建立者是汤,夏朝是个传说中的朝代,商朝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朝代。
通过比较式记忆法,同学们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毕竟交叉比对不仅减轻了单独记忆的难度,而且有助于建立概念体系,将知识点结合起来三、推导式记忆法推导式记忆法,是指通过推导和归纳历史知识点的规律来记忆。
这种方法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世界文明史可以分为四大文明:黄河文明、泰晤士河文明、幼发拉底河文明、尼罗河文明。
黄河文明孕育了中华文明,泰晤士河文明孕育了西方文明,幼发拉底河文明孕育了印度文明,尼罗河文明孕育了埃及文明。
通过推导式记忆法,同学们可以深入理解世界文明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点。
总结以上是三种巧记方法,即歌谣式记忆法、比较式记忆法和推导式记忆法。
10分钟掌握2000年历史,秦朝到清朝皇帝世系表,一目了然摘要: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从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算起,有记载的皇帝多达500多位。
为了更清楚直观的了解每个朝代的皇帝传承,作者将他们绘制成表,呈现给喜欢历史的读者。
(包括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统一天下,自称始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死后,儿子胡亥继承皇位,由宦官赵高把持朝政。
秦二世的暴政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秦朝共传二世,建国仅仅14年。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小吏,是个不折不扣的流氓。
在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击败霸王项羽,建立大汉王朝,史称西汉。
公元8年,权臣王莽自立,西汉灭亡。
前后共有15位皇帝,建国210年。
东汉:王莽篡权之后,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后代刘秀趁机起兵,通过十几年的战争重新统一中国。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国号汉,史称东汉。
公元220年,曹操儿子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东汉灭亡。
传八世共十四帝,建国195年。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相互攻伐,最后只剩下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晋朝:晋朝的开国皇帝是三国著名谋士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他在266年代魏自立称帝,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司马睿逃到江南,在建邺称帝,史称东晋。
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两晋共传十五帝,建国155年。
北朝(386年——581年),指的是在西晋灭亡之后,在中国北方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五个朝代,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指刘裕灭东晋建立宋朝之后,在中国江南建立的四个汉人政权。
包括有:宋、齐、梁、陈四各朝代。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是北周的外戚,公元581年,杨坚废除外孙周静帝,自称皇帝,建立大隋,定都长安。
初中历史时间的有效记忆方法历史知识的三要素是时间、空间、人物,由此构成历史事件。
记忆历史时间是比较难的,容易记乱,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下面是由店铺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历史时间的有效记忆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中历史年代记忆方法第一、趣味式所谓“趣味式”,即用感兴趣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
(1)谐音法。
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谐音为“呜呜”,合起来就把马克思生日说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
”(2)比喻法。
如1900年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可把数字的形状比成义和团群众拿着各种武器,长矛像“1”字,钢叉像“9”,盾牌像“00”,从而记住1900年这个历史年代。
(3)口诀法。
也叫顺口溜法。
有朝代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随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到共和”;有帝王年代口诀:“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三”;也有公元年代口诀:“960,建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可编成口诀:“一二三八古,12378;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届二中会,已经到49”。
这里概括了党的九次会议,古田会议,一大、二大、三大、八七会议分别在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年,1929年召开;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都在1935年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则在1949年召开。
在古代史中,有人把朝代和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简便易记,效果很好。
如“从夏至今四千年,公元前后各两千,后汉以后公元后,后汉似前公元前。
”这就是把我国历史分成两大段,虽不十分准确,却也大致差不多。
又如“夏商周秦前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继两宋,下接元明和清朝。
”这一口诀记述了我国朝代兴衰次序,二十八个字活画中国史长河的大体轮廓,再经过具体填充,朝代兴衰演变史的全过程就显得更清楚了。
第二、对照式所谓“对照式”,即用中外对照或古今对照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快速记忆中国历史的口诀及方法想要快速记忆中国历史的口诀及方法,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一、用人物串联法记忆历史事件:通过将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串联起来,以人物的姓名或代表性的事迹作为记忆点,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记忆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
比如:1.夏商周宗唐夏商周2.周秦汉三代立国强秦二世汉高祖3.汉武汉昭竖奇功绝武帝昭帝高帝4.汉灭西楚日冠全刘邦杨家将军5.三国鼎立曹孙刘徐州火拼吴国凶6.魏碾吴破晋家好曹袭孙舍魏人灭7.南北朝一统隋既得天下立国名8.开辟新纪元宋朝起宋开新纪明科技9.北方游牧胡人入金元明朝定江山10.清朝清除了明朝宣布百年闭关政策这样的人物串联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回忆起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
二、运用图表法记忆历史事件和朝代:将中国历史的朝代、重要事件和人物制作成表格或者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清晰的脑图,提高记忆效果。
比如:朝代重要事件代表人物夏朝大禹治水大禹商朝甲骨文出现商汤周朝春秋战国孔子、孟子秦朝统一六国嬴政汉朝留学罗马果子狸、王莽、刘备、刘邦三国三国鼎立诸葛亮、曹操、刘备、孙权隋朝连接南北朝杨坚唐朝玲珑塔之谜李白、杜甫、白居易宋朝化工、养女苏东坡、欧阳修元朝开放通商忽必烈明朝下江南朱元璋、郑和清朝百年闭关康熙、乾隆将这些信息制作成表格或者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回忆中国历史朝代、重要事件和代表人物。
三、历史故事法记忆历史事件:将历史学习与故事化相结合,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通过将历史事件编成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些事件。
比如:1.夏朝:大禹治水故事:夏朝时期,大禹在祖国遭受洪水的侵袭时,带领人民治水,通过历时九年的努力,成功平定了洪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水利工程师。
2.秦朝:统一六国故事:秦始皇嬴政经过多年的征战,终于统一了别国,建立起秦朝。
他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为中国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3.春秋战国:孔子与孟子故事:孔子和孟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哲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0课知识总结+史学常识中国古代历史拓展知识:●历史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时间纪元单位:1、世纪:计算年代的单位。
一个世纪100年,通常指连续的100年,计算百年为百位数字+1,如秦统一中国为公元前221年,2+1=3,那就是公元前3世纪;计算千年为前两位数字+1,新中国建立的年代为1949年,19+1=20,那就是二十世纪。
①②③④⑤末期:一个世纪后10年为世纪末期。
2、年代:10年为一个年代,以十位数字准,如1949年,十位数字4,那就是20世纪40年代。
● 史料分类1.史料按照表现形式分为四类:(1)实物史料:以有形的物质遗存形式出现的史料。
如考古中的遗址遗物、碑刻、近代的旧照片等。
该类史料不受阶级和个人主观因素影响,在史料中价值最高。
(2)文献史料:文字记载的史料,包含各种私人及官方的档案记录、史书、书信、日记、调查报告等。
该类史料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可能会出现错误,需要进行比较分析、去伪存真,探索历史真相。
(3)口述史料: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4)音像资料:是音像手段与历史资料的有机融合,反映历史活动的声像记录。
2. 按照史料价值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1)第一手史料:直接(原始)史料历史事实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2)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距离历史事实发生的年代较为久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一般而言,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但不能因为一手史料完全否定二手史料。
●区分国号、谥号、庙号、和年号【国号】即国家的名称,在我国古代指一个朝代的名称,历朝的建国者的首要任务便是确立国号,中国的第一个国号是“夏”,由夏启所定;【谥[shì]号】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是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们另起的称号为谥号,如“武”帝等;古代的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死后,朝廷会根据三、意义: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年代尺一、史前时期至夏商周约170万年前:元谋人出现,标志着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活动。
约70万年前:北京人出现,开始使用火。
约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开始农耕和畜牧。
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约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约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实行分封制。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诸侯争霸,孔子创立儒家思想。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并立,百家争鸣,出现诸子百家。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公元8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三国时期开始。
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南朝宋,南北朝时期开始。
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南北朝,结束分裂局面。
五、隋唐时期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实行科举制。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前期: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唐朝中期:发生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六、宋元时期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建立。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实行行省制。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结束元朝统治。
七、明清时期明朝前期:出现“永乐盛世”。
明朝中期:发生土木堡之变和嘉靖大倭寇。
明朝后期:发生东林党争和明末农民起义。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定都北京。
八、近代史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历史朝代年份记忆中国历史悠久而繁复,经历了许多朝代的更替和变革。
对于许多人来说,记住这些朝代的年份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然而,通过一些技巧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些年份,并加深对中国历史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助于记忆中国历史朝代年份的方法。
一、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记忆首先,我们可以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记忆各个朝代的年份。
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建立一个清晰的时间线,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和变革。
以黄帝时代为开始,可以依次记忆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年份。
二、与历史事件联系记忆其次,我们可以将各个朝代的年份与重要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以此帮助记忆。
例如,公元221年是秦朝统一中国的年份,我们可以将其记忆为“秦始皇统一六国”。
再比如,公元960年是北宋建立的年份,我们可以联想到“南唐灭亡,北宋建立”。
三、利用数字转化为具体事件另外,我们可以将每个朝代的年份转化为一些具体的事件或形象,以此增强记忆。
比如,公元618年是唐朝的开始,我们可以将“618”转换为“6士兵站立一排,18骏马奔腾而过”,这样就能够更加深刻地记住唐朝的起始年份。
四、巩固记忆的方法除了以上的记忆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重复、归纳和联想等巩固记忆。
例如,我们可以将已经记住的年份经常回顾和复习,同时可以将这些年份进行整理和分类,使记忆更加有条理。
此外,可以将每个朝代的年份和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联想,以便更加自然地记忆起来。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加轻松地记住中国历史朝代的年份。
记住这些年份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其他相关的历史知识。
毫无疑问,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的人来说,掌握这些年份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中国历史朝代的年份是我们学习中国历史必备的知识。
通过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记忆、与历史事件联系、利用数字转化为具体事件和巩固记忆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加轻松地记住这些年份,并且加深对中国历史的理解。
初中历史快速记忆法迅速背出全部重点化简法背诵历史将复杂内容通过化简,舍弃次要内容,记住关键字眼,然后拓展开去,最后达到全部记忆。
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中关于中英《南京条约》内容,记起来十分复杂,但仔细推敲,这个条约内容有四条,每一条只找一个关键字,就可化简为“割、赔、开、关”四个字,然后再展开。
“割”即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即赔款2100万银元;“开”即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通商口岸;“关”即关税协定。
这样就能较快的达到记忆。
推导式背历史所谓“推导式”,即根据记住的历史年代,经过推导而记住另一个或几个历史年代。
这只要有一个基点数,然后通过人物,事件之间的历史关系,就可推出历史年代来。
可从基点数向前推,向后推,同时向前后推。
也可互相推。
1 前推法从基点数向前推导。
例如知道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往前推三百年,即1644年,李白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军入关,均在这一年。
2 后推法从基点数向后推导。
如知道1818年马克思诞生,恩格斯比马克思小两岁,即1820年诞生;列宁又比恩格斯小50岁,即是1870年诞生。
3 双推法从基点数向前后推导。
如记住了抗日战争开始于1937年,往前推,十年内战开始于1927年;往后推,八年抗战结束于1945年。
巧合联想法记忆初中历史有些历史年代,存在某种偶然的巧合。
如果能有意识地将它们联系起来,记忆效果极佳。
关键是“有意识”,正所谓“窍门遍地跑”看你找不找。
举例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它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而鸦片战争爆发,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联系起来记,又清楚又深刻。
又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失败了,30年前,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
这两件大事,同属社会变革,刚好相差30年,又如1861年,林肯领导反对黑奴主叛乱的斗争,摧毁了南方黑奴制度。
10分钟掌握2000年历史,秦朝到清朝皇帝世系表,一目了然
摘要: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从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算起,有记载的皇帝多达500多位。
为了更清楚直观的了解每个朝代的皇帝传承,作者将他们绘制成表,呈现给喜欢历史的读者。
(包括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统一天下,自称始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死后,儿子胡亥继承皇位,由宦官赵高把持朝政。
秦二世的暴政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秦朝共传二世,建国仅仅14年。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小吏,是个不折不扣的流氓。
在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击败霸王项羽,建立大汉王朝,史称西汉。
公元8年,权臣王莽自立,西汉灭亡。
前后共有15位皇帝,建国210年。
东汉:王莽篡权之后,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后代刘秀趁机起兵,通过十几年的战争重新统一中国。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国号汉,史称东汉。
公元220年,曹操儿子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东汉灭亡。
传八世共十四帝,建国195年。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相互攻伐,最后只剩下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晋朝:晋朝的开国皇帝是三国著名谋士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他在266年代魏自立称帝,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司马睿逃到江南,在建邺称帝,史称东晋。
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两晋共传十五帝,建国155年。
北朝(386年——581年),指的是在西晋灭亡之后,在中国北方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五个朝代,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指刘裕灭东晋建立宋朝之后,在中国江南建立的四个汉人政权。
包括有:宋、齐、梁、陈四各朝代。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是北周的外戚,公元581年,杨坚废除外孙周静帝,自称皇帝,建立大隋,定都长安。
隋朝是自西晋之后,中国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结束了中国数百年的分裂局面。
杨坚死后,儿子杨广继位,他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横征暴敛,激起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和贵族叛乱。
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隋朝灭亡,享国38年。
唐朝:隋末天下大乱,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攻占长安,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朝的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朝是版图最大,也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公元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
共历二十一帝,建国289年。
五代:指的是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宋朝:公元960年,后周将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大将赵匡胤为皇帝,建立宋朝。
由于宋朝采取重文抑武的政策,导致军事实力较弱,在与北方辽、金等少数民族的战争中,经常处于劣势。
但宋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皇室成员赵构迁都江南,建立南宋。
公元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共历十八帝,建国319年。
辽朝:(916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210年。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120年。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历经十帝,享国189年。
元朝:13世纪蒙古人开始崛起,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蒙古铁骑征服了亚洲、欧洲大片的领土,建立了幅员辽阔的蒙古帝国。
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北京)史称元朝。
共传传五世十一帝,建国98年。
明朝:最后一个汉人大一统封建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乞丐、和尚,在元朝末年加入红巾军,通过十几年的征战,先后征服各地割据政权,并且北伐元朝,将蒙古人赶回草原。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上吊,明朝灭亡。
共传16帝,建国276年。
清朝: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由中国东北的女真人建立。
1644年,李自成占领北京,明朝山海关守将吴三桂投降清朝,带领清兵入关,攻占北京城。
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精品文档。
21欢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