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时间的计算新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24
第二讲时间计算和日期判断【考纲要求】1.地方时、区时与时差的计算与应用;2.日期的计算及日界线的应用。
考点一ꢀ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考点二ꢀ日期变更【对点练习】2019年9月25日,家住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小明应邀到北京观礼国庆阅兵式,小明于当地时间9月25日上午8:00 起飞,飞机途中飞行10 小时。
据此回答1-2题。
1.小明到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时间应该是北京时间()A.9月25日10:00 C.9月26日10:00B.9月25日18:00 D.9月26日18:00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以下简称军运会)于北京时间2019年10月18日20时在湖北武汉((30°n ,114°E)开幕。
分别在阿根廷乌斯怀亚(54.8°S,68°W)、肯尼亚内罗毕(1°17′N,36°49′E)旅游的小明、小华通过网络实时观看了军运会的开幕式。
据此回答第3题。
3.军运会开幕时,乌斯怀亚的地方时为()A.18日7时28分B.18日8时32分C.19日8时32分D.17日7时28分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
读图,完成4-5题。
4.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A.90°E,6:00B.90°W,6:00C.90°E,18:00D.90°W,18:005.此时北京时间为()A.m日22点B.m日16点C.(m+1)日14点D.(m+1)日8点下面为北印度洋(局部)洋流图,读图回答6-7题。
6.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图中①地的区时为()A.7时B.9时C.12时D.21时7.如果图中的虚线为晨昏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A.8时B.10时C.18时D.22时2017年元旦北京时间7:40北京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曙光,结合下图回答8-9题。
8.据此推断当天北京时间的日落时间应为()A.16:04B.16:20C.16:36D.16:529.此时,已进入2017年的区域约占全球面积的()A.近1/3B.近1/2C.近2/3D.近3/4答案:1.C; 2.B解析:1.行程时间计算,基本方法是:第一步计算出发时对应的目的地的时刻。
时间的认识与计算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安排日程、约定活动时间,并且是我们测量和记录事件发生顺序的基本工具。
本文将探讨时间的认识和计算方法,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是人们对事件顺序的感知和把握。
在物理学中,时间是一种连续的、不可逆的量,以秒为单位进行衡量。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将时间分为小时、分钟和秒钟等更小的单位来计算。
二、时间的计算方法1. 时间的加减计算当我们需要计算时间间隔或者将不同时刻的时间相加时,我们可以使用加减法来进行计算。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一个活动开始的时间点和持续的时长,我们可以通过时间相加来计算活动的结束时间。
2. 时间的换算计算有时候我们需要将时间从一个单位换算为另一个单位,例如将分钟换算成小时,或者将小时换算成天。
这可以通过简单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完成。
例如,一小时等于60分钟,一天等于24小时。
三、时间的应用领域1. 学校和工作在学校和工作中,我们需要按时完成任务、参加会议或上课。
时间管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个人生活品质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使用日历、提醒事项和时间表等工具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
2. 旅行和交通时间在旅行和交通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交通工具的时刻表帮助我们确定出发和到达的时间,而全球统一的时间标准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时间对比更加方便。
3. 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领域,时间的精确测量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科学家们使用各种精密的计时器和计时设备来进行时间测量,以确保研究数据的可靠性。
4. 健康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时间和掌握时间管理技巧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
充足的睡眠时间、规律的作息和科学的饮食习惯,都需要我们对时间的合理认知和利用。
四、时间的价值和意义时间是我们生命中有限的资源,也是我们可以支配的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懂得合理分配时间,专注于重要的事情,避免时间的浪费和消耗。
一、概述三年级学生在上学期由于学习的时间概念逐渐稳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始进行时间的计算。
本文将重点讨论三年级上册学生学法大视野时间的计算相关内容。
二、时间的基本概念1. 时、分、秒的概念时:一天中被24等分的概念,通常用数字表示。
分:一小时中被60等分的概念,通常用数字表示。
秒:一分钟中被60等分的概念,通常用数字表示。
2. 时间段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时间段的概念,例如一天有24小时,一周有七天等。
三、时间的计算方法1. 时、分、秒的转换学生需要学习时、分、秒之间的转换方法,包括时到分秒、分到时秒、秒到时分的转换。
2. 时间段的计算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间隔,以及如何计算一段时间之后的时间点。
四、时间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计算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时间的计算方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时间的安排、活动的时长等。
2. 学习上的时间计算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根据课程表、作业时间等进行时间的合理安排。
五、学法大视野时间计算的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理论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时间的基本概念。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时间的计算,加深理解。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时间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时间计算方法,锻炼时间管理能力。
六、总结三年级上册学生学法大视野时间的计算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学习内容。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应用,以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时间的实际应用1. 时间计算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随着孩子们的认知水平提高,教师可以逐渐引导学生通过购物、商业活动等实际情境,运用时间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们可以通过模拟商店购物的活动,用时钟和时间的知识帮助他们计算出购物所需的时间并安排自己的时间。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时间计算的实际应用,还能培养他们的购物和时间管理能力。
时间计算教案教案名称:时间计算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计算时间,包括时、分、秒的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将时间运算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问题。
教学准备:黑板、白板、书写工具、计时器、时钟、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5分钟)1. 向学生提问:“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计算时间,你们在什么情境下会用到时间计算?”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引导他们提供各种情境,如倒计时、比赛用时等。
二、教学内容(30分钟)1. 讲解时、分、秒的基本概念和转换关系。
-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1小时=3600秒2. 进行基础计算的示范和讲解。
- 示例1:如果现在是8点,再过1小时30分钟,是几点几分?- 讲解过程:先将1小时30分钟转换为分钟数,即1×60+30=90分钟。
然后将现在的时间8点转换为分钟数,即8×60=480分钟。
最后将两个时间相加,490分钟。
除以60得到4小时,余数为10分钟。
所以答案是8点+4小时10分钟=12点10分钟。
3.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行计算。
- 练习题1:现在是9点15分,再过40分钟,是几点几分?- 练习题2:现在是13点30分,再过1小时45分钟,是几点几分?三、小组合作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将一个包含时、分、秒的时间计算题目写在黑板或白板上。
3. 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思考和计算,给出答案。
4. 每个小组代表轮流宣布答案,并进行讲解。
四、巩固练习(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个别完成,并在规定时间内交卷。
2. 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调整练习题的难易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度的挑战。
3. 学生完成练习后,检查答案并进行讲解。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概括整个教学过程,回顾所学知识点。
2. 强调时间计算的实际应用,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目录目录 (1)第一讲(时分秒一) (2)第二讲(时分秒二) (7)第三讲(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5)第四讲(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6)第五讲 (万以内的加减法三) (7)第六讲(测量) (8)第七讲(倍的认识) (9)第八讲(多位数乘一位数一) (11)第九讲(多位数乘一位数二) (12)第十讲(长方形和正方形) (14)第十一讲(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15)第十二讲(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16)第十三讲(趣味奥数一) (18)第十四讲(趣味奥数二) (38)第十五讲小三期末测试 (25)第十六讲讲解期末测试卷 (25)第一讲(时分秒)时钟是计量时间的仪器。
时钟问题是研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关系的问题。
原始的计量时间仪器有沙漏、日晷(gui)。
课堂准备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读出时钟上的时刻。
一、知识要点时针分针秒针时针:在钟面上最长,走得最慢的是(时针)分针:在钟面上长度次于秒针,走得慢于秒针的是(分针)秒针:在钟面上最长,走得最快的是(秒针)2、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
例如:世界飞人博尔特100米9秒58世界纪录HD刘翔110米跨栏比赛大约12秒91的成绩在雅典奥运会夺冠3、计量及换算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其中,分针每走一小格代表一分钟,每走一圈代表一小时。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格,1分。
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1小时=3600秒通常说的一刻钟指的是15分钟,半个小时指的是30分钟。
4、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刻。
例如:下午14点整到18点一刻,可以这么表示:18:15—14:00=4:15第二讲(时分秒)课堂习题:一、填一填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 )、( ),计量很短的时间时,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 )。
2、钟面上有3 根针,它们分别是( )、( )、( )。
秒针走一小格是( )秒,走一圈是( )秒,也就是( )分钟;分针走一小格是( )分,走一圈是( )分,也就是( )小时。
带你快速完成备课:五年级数学课程《时间的计算》教案指南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备课无疑是我们每天必须要进行的一项工作。
备课的过程既需要熟练掌握课程知识,又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点。
为了让老师们更好地备课,我整理了一份五年级数学课程《时间的计算》的备课教案指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掌握时间的概念与表达方法;2、掌握时、分、秒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3、掌握根据时间顺序排列事件的方法;4、能够根据问题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重点:1、时间的概念与表达方法;2、时、分、秒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1、根据时间顺序排列事件的方法;2、能够根据问题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教学法;2、解释说明法。
教学过程:第一步:时间的概念与表达方法1、引出主题:时间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间是什么?”3、通过演示钟表的转动,说明一分钟的概念、如何用一分钟来表示时间。
4、引导学生说出小时和分钟之间的关系,引出表达时间的方法。
5、分组为学生发放小组活动卡片,根据卡片上要求,小组内选择一个成员出示自己并宣读出自己所写的时间的表达方式,以及时间所对应的具体时间。
第二步: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1、引导学生说出时间单位:秒、分、时。
2、演示秒、分、时之间的换算方法。
3、剪纸、计时器练习锻炼换算时间的能力。
第三步:根据时间顺序排列事件的方法1、彩绘图片呈现“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情景”让学生口述出其所描绘的时间点;2、出示“一天中的日常活动”,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排序识别它所表达的时间顺序。
3、在同步练习中家园到自己的日常规划,并根据时间顺序排列自己的活动。
第四步:简单的时间计算1、列一些计时的问题,直观感受时间的演变;2、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已知,结合前面学的单位间转化法以及时间维度,并且在这个前提下,通过简单的计算方法算出答案。
教学评价:1、学生在口语表达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上,能够正确使用表达时间方法;2、学生能够基本了解时间之间的换算关系,能熟练使用含秒、分、时单位的时间计算;3、通过参与图片排序和口头阐述练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根据时间顺序排列事件的方法;4、能够根据问题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龙哥数学第二讲一、课程主题二、讲义(一)计算问题1、速算与技巧(变形、尾数)1)123456788×123456790-123456789×123456789=()A.-1B.0C.1D.2解析一:尾数法可知是0-1 可得9 但答案没有肯定是-1 秒A解析二:(123456789-1)*123456790-123456789*(123456790-1)=-123456790+123456789=-12)6799×99-6800×98的值为 ( )A.6802B.6801C.6702D.6701解析:(6800-1)*99-6800*(99-1)=-99+6800=67012、定义新运算1、(2009江苏A类)对正实数定义运算“﹡”:若a ≥b ,则 a﹡b =b^3;若 a<b ,则a﹡ b = b^2。
由此可知,方程3﹡x =27的解是()A.1 B.9 C.3解 3 ≥X 得 X^3=27 X=33<X 得 X^2=27 X=33所以答案是D2、(2010浙江)定义4△5=4+5+6+7+8=30,7△4=7+8+9+10=34,按此规律,(26△15)+(10△3)的值为()A.528 B.525 C.423 D.420解析(26+27+……+40)+(10+11+12)=33*15+33 利用尾数得 5283、有一个数学运算符号★,使下列算式成立:4☆8=16,10★6=26,6★10=22,18★14=50,求7★3等于多少A 10.5B 17C 30D 19解析 7*2+3=17(二)数的特性【10国考52题】一位长寿老人生于19世纪90年代,有一年他发现自己的年龄的平方刚好等于当年的年份。
问这位老人出生于哪一年?()A.1894年B.1892年C.1898年D1896年龙哥解析:44的平方是1936 1936-44=1892 选B龙哥解析:数字敏感性1900约是44的平方=1936,1936-44=1892【11国考68】.甲、乙两人在长30米的泳池内游泳,甲每分钟游37.5米,乙每分钟游52.5米,两人同时分别从泳池的两端出发,触壁后原路返回,如是往返。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认识,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换算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换算: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2. 时间的计算:时间的加减法计算。
3. 时间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认识和换算,时间的加减法计算。
2. 教学难点:时间的换算及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时间的换算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理解时、分、秒的概念。
讲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等。
(2)时间的计算通过举例,讲解时间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如:2小时30分钟 1小时20分钟=3小时50分钟。
(3)时间的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时间换算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如:小明每天上学需要30分钟,他从家出发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时间的换算及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时间的应用,举例说明。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时间换算及计算方面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时间的换算及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授孩子时间的概念是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也是一个重点内容。
那么,在教授孩子时间的概念方面,应该怎样进行呢?一、引入概念在讲解时间的概念之前,需要先引入孩子们所熟悉的概念。
比如说,让孩子们回顾自己每天的生活,用常见的事物引导他们从经验中理解时间的总体概念。
比如问孩子:“每天早上你醒来的时候,天还没亮,是一天的什么时间?” “一到中午,你通常会吃什么?是一天中的第几个小时?”逐步引导幼儿用时间来描述日常活动。
二、认识钟表引入时间概念之后,介绍钟表的使用方法,教授孩子们如何看时间。
钟表是我们熟悉的日常工具,也是测量时间的一种工具。
引导孩子们观察钟表的分针和时针,理解他们的作用。
提醒孩子们,无论何时要看清楚指针所指的时间,并仔细思考它的含义。
可以通过指令式教学,引导孩子们阅读钟表上的数字,重点培养孩子们对数字的识别和理解能力。
三、概念共通理解在认识了钟表的使用之后,可以开始引导孩子更深入的了解时间概念。
孩子们需要从自己熟悉的日常活动出发,理解小时和分钟的概念,进而把它们与时间联系起来。
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简单易懂的实例引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帮助他们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四、时间的运用接下来,可以让孩子们进行时间的计算。
进行了前面的学习之后,孩子们认识到钟表的使用方式,也掌握了小时和分钟的概念,这些为进行时间计算提供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可以逐渐增加计算的难度,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五、时间的日常应用在时间概念的教育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将知识和生活实际应用相结合。
例如,教授孩子们如何安排自己的日常活动,制定时间计划。
让孩子们从小事开始,逐步培养出对时间规划的能力。
教授孩子时间的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方法,逐渐提高孩子的时间概念认知能力。
同时,还应该加强互动式教育,鼓励孩子们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时间把握能力,使时间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并帮助孩子们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时间。
时间的计算资料范文时间的计算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管理,还是科学研究、工作安排等方面,时间的计算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时间的计算方法、历法的发展以及时间单位的转换等相关资料。
以下是关于时间的计算资料,超过1200字。
1.时间的计算方法-手算方法:最常见的手算方法是使用钟表或手表上的分针和秒针来计算时间。
例如,如果现在是上午10点,过了30分钟后,时间将变为上午10点半,过了60分钟后将变为上午11点。
-时钟和日历:人们还可以使用时钟和日历来计算时间。
例如,如果需要计算从一些特定日期开始的一周或一个月后的时间,可以使用日历和时钟上的日期和时间来计算。
-电子设备: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计算时间变得更加容易。
我们可以使用计算机、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上内置的时间软件来进行时间的计算。
2.历法的发展为了更好地管理时间,人类发明了各种历法系统。
历法是计量时间的方法,其中一些是基于月亮和太阳的运动,而其他一些则基于其他天体的运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历法系统。
-阳历:阳历最早由古埃及人发明,后来由罗马人采纳并成为现代西方世界广泛使用的历法系统。
阳历是基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时间来计算的,一年被分为365天或366天(闰年)。
-阴历:阴历是根据月球的运动来计算时间的历法系统。
阴历系统在中国、朝鲜、越南等一些亚洲国家中广泛使用。
一个月被划分为一个月亮的周期,即大约29.5天,一年则由12个月组成。
-西藏历:西藏历是一种独特的历法系统,主要在西藏地区使用。
西藏历结合了阳历和阴历的元素,使用太阳和月亮的运动来计算时间。
-伊斯兰历:伊斯兰历是伊斯兰教徒使用的历法系统。
它是基于月亮的运动来计算时间的,一年被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开始是观察到的新月的出现。
3.时间单位的转换时间单位是用来测量时间的单位,各国和文化可以使用不同的时间单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时间单位及其转换关系。
-小时:小时用来测量较长的时间间隔,例如一天或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