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的载体34页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22
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和形式文献的载体和形式•刻铸型载体(甲骨、金石) →书写型载体(简牍、缣帛、莎草纸、羊皮纸、贝叶等) →书写兼印刷型载体(纸) →感应性载体(胶片、磁带、磁盘、光盘数据库)•汉代,我国发明了造纸术,纸张被广泛使用,成为各类文献的理想载体,而且使用时间最长。
直至目前,我国仍以纸为文献的主要载体。
新近出现的感光材料和磁性材料,即胶片和磁带,是一种新型的文献载体,颇受青睐,已被广泛采用,在某些领域,大有取代纸张的趋势。
第一节载体形式1.甲骨•甲骨文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被发现,当时,住在北京的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因治病的一个偶然机会,发现中药中的“龙骨”,即甲骨上刻有古文字,他便四处搜求,其得约1500片。
•不久,王懿荣去世,其甲骨为丹徒人刘鹗(铁云)收藏,刘又继续收集,共计约5000片。
选出其中字迹完好的1058片,于1903年拓印成《铁云藏龟》,这是著录甲骨文的第一籍。
•1904年朴学大师孙诒让据此写成《契文举例》二卷,可谓我国学者研究甲骨文的开始。
•1907年上虞罗振玉开始收藏甲骨,并亲自前往调查,所得甲骨三万片以上。
•罗振玉于1913年先后印行了《殷墟书契后编》等专著,成为研究甲骨文献的必读之书。
•王国维于1917年发表《殷先公先王考》,以实物为依据论证了《史记·殷本纪》所载王世系为信史,是第一篇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论文。
•从1928年至1937年,前中央研究院先后对河南殷墟进行了15次发掘,获大批甲骨文,并编印出版了《殷墟文字甲编》、《殷墟文字乙编》。
•1955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成《殷墟文字缀合》,近年又编成《甲骨文合集》,洋洋大观,集甲骨文之大成。
•2.金石•商代至秦汉时期,奴隶主贵族主要采用铜和锡的合金,铸造礼器、乐器、日用品等器物,因它呈青灰色,故称青铜器。
青铜器其上常常铸上或刻有文字,简称“铭文”,又称“金文”。
•青铜器中的礼器以鼎居多,乐器以钟居多,所以前人便把钟和鼎作为青铜器的别称,其铭文又习称“钟鼎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国古典文献学古典文献学1、文献: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2、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1)甲骨:所谓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合称,是古典文献载体的一种。
具体地说,甲,指龟甲的腹板;骨,主要指牛的肩胛骨或腹骨,也有猪和羊的肩胛骨。
人们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文献是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又称甲骨文。
2)金石:金,指青铜器,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金文又称为“铭文”“铭辞”,铭辞被赋予了有意识进行历史记载的性质,其文献性质也得到加强。
《后汉书·蔡邕传》称:“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熹平石经”。
魏废帝齐王芳正始二年,又用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刻儒家经典于石上,世称“正始三体石经”。
3)竹木:竹,指竹简;木,指木牍,合称简牍。
简牍作为文献载体的使用,据说早在殷商时就出现了,但从出土文献考察,主要集中在战国至汉晋这一段时期。
东晋以后,纸张使用取代了简牍。
4)缣帛:缣帛即丝织品,类似的织物还有“素”,即白绢等.丝织品作为文献的载体的出现,有其自身的优点,平整易于舒卷,长短便于裁剪。
5)纸张6)电子文献3、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刻写:甲骨时代—金石时代—简牍时代书写:简牍时代—缣帛时代—纸张时代1)*刻写:是最原始的自然方式。
古人在甲骨、青铜器、石头、玉器等坚硬物体上传抄文献只能采取刻写(刀刻或铸刻)的方式。
2)*书写:即用笔在各种材料上写,是迄今为止的有文字以来的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传抄方式。
与简牍、缣帛、纸张有关。
4、古典文献的类型1)总集:总集是汇集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总集是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编的《文选》2)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古典文献学知识点整理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问,它涵盖了从文献的产生、流传、整理到利用的全过程。
对于喜欢历史文化、从事学术研究或者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来说,了解古典文献学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一些古典文献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古典文献的载体在古代,文献的载体多种多样。
最早的文献载体可以追溯到甲骨,古人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占卜和记事。
随后出现了青铜器,上面的铭文被称为金文,往往记载着重大的事件或祭祀等活动。
竹简和木牍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使用,将文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片上,用绳子串联起来。
帛书则是写在丝织品上的文献,相对昂贵,但质地柔软便于书写。
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张逐渐成为主要的文献载体,极大地促进了文献的传播和保存。
二、古典文献的类型1、总集是汇集多人作品的文献,如《诗经》《楚辞》等。
2、别集是个人作品的结集,如李白的《李太白集》、杜甫的《杜工部集》。
3、丛书把多种书籍汇集在一起,冠以总名,如《四库全书》。
4、类书是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门类或韵部编排,以供查检和引用,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
三、古典文献的版本版本学是古典文献学的重要分支。
版本指的是一部书经过传抄、刻印等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本子。
1、善本通常是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版本,如精校精刻本、名家批校本等。
2、稿本作者的手稿,具有很高的原始性和权威性。
3、抄本手写的副本,有传抄本和影抄本之分。
4、刻本雕版印刷的本子,又分为官刻本、家刻本和坊刻本。
四、古典文献的校勘校勘是对古籍进行整理和研究的重要手段,目的是纠正文献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校勘的方法主要有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对校法是将一部书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本校法是以本书前后内容互证,判断是非;他校法是用其他相关书籍来校勘;理校法是根据逻辑推理来判断正误。
五、古典文献的目录目录是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献的存佚、内容和流传情况。
古代文献的形式与载体古代文献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记录了悠久历史中的宝贵信息。
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载体呈现,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窗口。
本文将介绍古代文献的形式与载体,探讨其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文章古代文献最常见的形式是文章。
古代的文章通常按照特定的格式写作,例如《诗经》的诗歌形式、《尚书》的典章制度等。
这些文章通过文字表达了古代人们的思想、意见和感情,体现了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经典经典也是古代文献的重要形式之一。
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经典,如古代中国的《四书五经》、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
这些经典通常是关于哲学、历史、文学或宗教的重要著作,被认为是特定文化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表格和刻碑古代文献也以表格和刻碑的形式存在。
表格通常用于记录统计数据或重要事件,如古埃及的人口普查表、古代中国的封建领地表等。
而刻碑则以雕刻的方式将文字记录在石碑上,常见于古代各个文明的历史遗迹中,如埃及的罗塞塔石碑和中国的秦始皇兵马俑的铭文。
四、纸质文献随着纸张的发明,纸质文献成为古代文献的主要载体。
古代各文明都有自己的纸质文献传承,如中国的竹简、秦简和纸帛书、古埃及的纸草书、古罗马的羊皮卷等。
这些纸质文献保存了古代人们的书写产出,为后代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五、石刻与铭文石刻与铭文是古代文献的另一种重要形式。
古代文明常将重要信息雕刻在石头上,如岩石上的古道标记、陵墓上的碑文等。
这些石刻和铭文经过岁月的洗礼,仍然能够为我们提供珍贵的历史信息。
六、口头传统在古代社会中,口头传统也是一种重要的文献形式。
古代的吟唱诗人、民间故事传承者等都通过口头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后代。
然而,由于没有办法长期保留,这些口头传统的文献形式在漫长的历史中往往难以保存下来,只能通过后代的记忆和记录来了解。
综上所述,古代文献以多种形式和载体存在,如文章、经典、表格和刻碑、纸质文献、石刻与铭文以及口头传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