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最新版乙炔站安全检查表
- 格式:doc
- 大小:157.00 KB
- 文档页数:14
制氧站安全检查表范本1. 设施安全检查1.1 制氧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并设置在适当位置,避免干扰其他设备或通行路线。
1.2 检查所有供氧管道及连接件,确保没有泄漏或损坏。
1.3 确保制氧设备的电源安全接地,防止漏电或触电事故。
1.4 检查制氧站的通风系统,保证空气流通,防止氧气积聚和火灾风险。
1.5 定期清洁和检查制氧设备的滤网和过滤器,确保其正常运作和提供干净的氧气。
2. 灭火设备检查2.1 检查灭火器(干粉、二氧化碳等)的有效期,确保其可用性。
2.2 确保灭火器易于触发和操作,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使用。
2.3 确保灭火器处于易于寻找和到达的位置,并标明清晰的标识。
2.4 定期检查灭火器的压力及其它功能,确保其可靠性。
2.5 培训员工正确使用灭火器,并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3. 废弃物处理检查3.1 确保制氧站内的废弃物储存区域干净整洁,没有杂乱堆放的废弃物。
3.2 废弃物容器如有液体残留,需密封和储存在耐腐蚀的容器中,以防泄漏。
3.3 废弃物储存区域应定期清理,以防累积的废弃物引起火灾风险。
3.4 废弃物分类,将易燃、易爆、有毒等废弃物与其他废弃物分开存储,确保环境安全。
4. 紧急情况应对4.1 制定紧急事故处理预案,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其熟悉应急程序。
4.2 明确紧急事故报警流程和联系电话,确保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4.3 在制氧站内设置紧急出口标志,确保员工和访客能够快速安全撤离。
4.4 定期测试警报系统和应急照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5. 员工安全培训5.1 为员工提供安全培训,教育他们识别和处理紧急事故的方法。
5.2 员工需了解规范使用和操作制氧设备的方法,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5.3 员工应学习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防护眼镜等)的方法。
5.4 员工应接受消防演习,了解火灾逃生和逃生路线。
6. 定期检查和维护6.1 制定定期检查计划,包括设备、通风系统、灭火设备和紧急出口等的检查。
制氧站安全检查表范本1. 设施安全检查1.1 制氧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并设置在适当位置,避免干扰其他设备或通行路线。
1.2 检查所有供氧管道及连接件,确保没有泄漏或损坏。
1.3 确保制氧设备的电源安全接地,防止漏电或触电事故。
1.4 检查制氧站的通风系统,保证空气流通,防止氧气积聚和火灾风险。
1.5 定期清洁和检查制氧设备的滤网和过滤器,确保其正常运作和提供干净的氧气。
2. 灭火设备检查2.1 检查灭火器(干粉、二氧化碳等)的有效期,确保其可用性。
2.2 确保灭火器易于触发和操作,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使用。
2.3 确保灭火器处于易于寻找和到达的位置,并标明清晰的标识。
2.4 定期检查灭火器的压力及其它功能,确保其可靠性。
2.5 培训员工正确使用灭火器,并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3. 废弃物处理检查3.1 确保制氧站内的废弃物储存区域干净整洁,没有杂乱堆放的废弃物。
3.2 废弃物容器如有液体残留,需密封和储存在耐腐蚀的容器中,以防泄漏。
3.3 废弃物储存区域应定期清理,以防累积的废弃物引起火灾风险。
3.4 废弃物分类,将易燃、易爆、有毒等废弃物与其他废弃物分开存储,确保环境安全。
4. 紧急情况应对4.1 制定紧急事故处理预案,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其熟悉应急程序。
4.2 明确紧急事故报警流程和联系电话,确保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4.3 在制氧站内设置紧急出口标志,确保员工和访客能够快速安全撤离。
4.4 定期测试警报系统和应急照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5. 员工安全培训5.1 为员工提供安全培训,教育他们识别和处理紧急事故的方法。
5.2 员工需了解规范使用和操作制氧设备的方法,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5.3 员工应学习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防护眼镜等)的方法。
5.4 员工应接受消防演习,了解火灾逃生和逃生路线。
6. 定期检查和维护6.1 制定定期检查计划,包括设备、通风系统、灭火设备和紧急出口等的检查。
氧气站安全检查表
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结果1 门窗
站房门窗向外开,站房内的值班室、休息室、办公
室的门窗应向里开
3
氧气管道
阀门氧气管道应无折皱或焊制接头
所有阀门就采用铸钢、铜或不锈钢制品
4 储气囊
有防止超压的安全装置
各种减压阀、自动调节阀灵敏可靠
5
氧气、氮气
放散管
应引至室外,并高于屋脊,且有遮雨措施
6 避雷针
设独立避雷针,有效保护液氧储罐,其接地电阻不
大于10,每年检验一次,有记录
7
设备与道
运行状况冷却水、润滑油供应正常
各种压力表、安全阀灵敏可靠,定期检验,并有记录,铅封完好
与氧气接触的零件、工具无油脂;安装维修时使用的零部件及工具预先去油;工作人员身上、工作台、工具柜清洁无油污
无液氧泄漏现象
氧气管道、阀门、充装设备设防静电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00,并有检测记录。
制氧站安全检查表制氧站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设备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制氧站的安全性,以下是一份制氧站安全检查表,用于检查和评估制氧站的各项安全措施。
1. 设备安全:- 检查氧气发生器、压缩机、储氧罐等氧气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是否有任何异常声音或异味。
- 检查设备连接是否牢固,是否有松动的管道、阀门或其他部件。
- 检查设备的电源线是否齐全、无损坏,并正确接地。
- 检查氧气设备的仪表是否准确,如压力表、温度计等,是否需要校正或更换。
- 检查设备的保护装置是否完好,如过压保护、过热保护等。
- 检查设备的紧急停机按钮是否易于操作,并易于找到。
2. 氧气储存安全:- 检查氧气储罐的安装是否牢固,是否与设备连接正确,并有适当的防震和防滑措施。
- 检查储氧罐是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是否存在泄漏或其他安全隐患。
- 检查储氧罐的放置位置是否符合安全要求,远离易燃物品、热源和明火,有适当的通风条件。
- 检查储氧罐的标识和警示标志是否清晰可见,是否有明确的使用说明和操作指南。
3. 氧气输送管道安全:- 检查氧气输送管道的连接是否牢固,是否有渗漏或泄露现象。
- 检查氧气输送管道的尺寸和压力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需要更换或修理。
- 检查氧气输送管道周围是否有易燃物质,是否有堵塞或卡住的情况。
- 检查氧气输送管道是否破损或有刮擦,是否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
4. 安全培训和操作规程:- 检查制氧站是否针对人员进行了安全培训和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实施。
- 检查人员是否了解自身的安全责任和操作规程,是否具备应急处理能力。
- 检查是否有人员值班和安全管理制度,是否有安全监控和报警系统。
- 检查是否有灭火器、急救箱等应急设备和物品,并检查其完好性和易于获取性。
5. 安全记录和报告:- 检查制氧站是否建立了安全记录和报告系统,及时记录和报告安全事件和事故。
- 检查是否有定期安全总结和评估,及时处理和预防安全隐患。
- 检查制氧站是否配备了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并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
制氧站安全检查表1. 设备安全1.1 氧气制备设备安全- 确保氧气制备设备完好无损,无明显泄漏和损坏。
- 检查氧气制备设备的管道连接是否紧固,无漏气现象。
- 检查氧气制备设备的排气装置是否正常运行,无堵塞和故障。
1.2 氧气储存设备安全- 检查氧气储存设备的气体压力是否正常,无异常泄漏。
- 检查氧气储存设备是否有破损或腐蚀现象。
- 检查氧气储存设备的防火措施是否有效,如防火罩、防火隔离等。
- 检查氧气储存设备的放置位置是否符合要求,远离易燃材料和热源。
1.3 氧气输送设备安全- 检查氧气输送设备的管道和阀门是否完好,无明显漏气和破损。
- 检查氧气输送设备的管道是否清洁,无积尘和堵塞。
- 检查氧气输送设备的阀门是否操作灵活,无卡滞和漏气。
- 检查氧气输送设备的连接件是否紧固,无松脱和泄漏。
2. 储存安全2.1 氧气储存区域安全- 检查氧气储存区域的通风设施是否畅通,无堵塞和故障。
- 检查氧气储存区域的防火设施是否齐全,如灭火器、灭火器壶等。
- 检查氧气储存区域的照明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无损坏和漏电。
- 检查氧气储存区域的温度和湿度是否在安全范围内,无高温和潮湿现象。
2.2 氧气储存容器安全- 检查氧气储存容器的标志是否齐全,能清晰识别容器的用途和气体类型。
- 检查氧气储存容器的阀门和附件是否完好,无破损和漏气。
- 检查氧气储存容器的存放方式是否稳固,无倾斜和滑动现象。
- 检查氧气储存容器的存放场所是否干燥,无积水和腐蚀。
2.3 氧气储存安全操作- 确保储存容器在使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接触易燃材料和热源。
- 确保氧气储存区域没有明火、吸烟和火源。
- 确保储存容器周围没有易燃和易爆物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 确保储存容器的放置位置稳固,避免容器倾斜或滑动。
3. 使用安全3.1 氧气输送安全- 使用专用的氧气输送管道和接头,避免使用易燃和易爆材料。
- 氧气输送过程中,保持管道畅通,避免积尘和堵塞。
- 确保氧气输送管道和阀门的连接紧固,无泄漏和松脱。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二十八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
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
出定期检验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检
验。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二十六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
全技术档案。
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五)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气瓶、危险品库安全检查表/乙炔发生(器)站、电石库安全检查表乙炔发生(器)站、电石库安全检查表1.1乙炔站的布置。
1.1.1严禁布置在易被水淹没的地方。
1.1.2不应布置在人口密集区和交通要道处。
1)与其它建筑物:耐火等级是一、二级的应为12m;三级应为14m;四级为16m。
2)与明火与散发火花地点应为30m。
3)与居住、公共建筑应为25m。
3)与厂内主要道路(路边):10m;4)与厂内次要道路(路边):5m;1.4乙炔站应设有围墙和栅栏1)实体围墙高度不应低于2.5m,与爆炸危险的建筑物渣坑度不应小于3.6m;3)发生器间应为单层耐火建筑,轻质屋顶。
4)门窗要向外开启,并符合规定的泄压面积。
(泄压面积与厂房体积的比值0.05m2/0.10m3)8)发生器间严禁存放电石。
1.6乙炔站与架空电力线的防火间距应满足以下要求:1)架空电力线至外墙上无门窗的乙炔站房的水平距离,不小于电杆高度1.5倍。
1.7.2供水系统不得发生供水不足现象。
发生器间的总给水管,应装压力表。
在每台乙炔发生器的给水管上,应装设止回阀。
内锥罩与桶壁间隙不得堵塞。
1.7.4安全附件防爆铝膜厚度尽可能地薄,但气密性要好,一般厚度为0.1~0.5mm。
为减弱破裂强度,可在铝板上划刀痕或滚花,但必须在182.4~253.4kPa内爆破。
压力表最高工作压力处,应有红色标记线。
表的量程应为0~0.025MPa,表盘直径应大于50mm,并铅封。
温度计回火防止器其水封安全器应垂直挂放,且不漏水。
水位应放到验水开关,并随时补足。
下。
1.8.2不准靠近明火和高温热源,距离应在10m以上。
1.8.3距离氧气瓶应在5m以上。
1.8.4应有遮阳措施,不准烈日曝晒。
1.9.2不准用含铜量在70%以上的合金铜。
1.9.3不准使用产生火星的工具、用具。
1.9.4皮管不得有老化现象,不许用紫铜管连接。
1.9.5焊割炬射吸性能正常,不漏气,不堵塞。
ф=73~76mm、ф=89mm分别取其最小壁厚2mm、2.5mm、3mm、3.5mm、4mm、4.5mm。
文件编号:
记录编号:版本号:00
氧气、乙炔安全检查表使用班组责任人
序号检查内容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1 气瓶是否有检验合格标志
2 气瓶附件(瓶阀、瓶帽、防震圈)是否完好
3 氧气管道和乙炔管道是否分别为蓝色和红色
4 氧气管道和乙炔管道是否漏气
5 氧气瓶和乙炔瓶是否分开放置,间距不得少于5米
6 压力表是否完好
7 气瓶存放处是否有防倾倒措施
8 气瓶存放处是否有消防灭火器材
9 回火防止器是否正确安装
10 割炬是否完好
请按表格内容填写,如正常请在栏中打√,如有问题请在栏中打×。
精选表格
精选表格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二十八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
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
出定期检验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检
验。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二十六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
全技术档案。
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五)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精选表格
精选表格
精选表格
精选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