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生物学
- 格式:pptx
- 大小:445.90 KB
- 文档页数:32
水处理生物学第一章绪论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林奈双命名法规定:每种生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词组成,前一词为该种的所在属的属名。
第二个词为种名,表示该物种的主要特征或产地。
细菌等微生物的命名与动、植物都采用林奈双命名法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特点: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易变异、个体微小底栖小型动物:常称为水下哨兵第二章原核微生物细菌:一类单细胞、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细胞核的原核生物。
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以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螺旋菌最少。
基本结构:细胞壁、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内含物)革兰氏染色法: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用蕃红或沙黄复染。
G阳性(G+)蓝紫色和G阴性(G-)红色原理:通过初染和媒染后,在细菌细胞的细胞壁及膜上结合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大分子复合物。
革兰氏阳性细菌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和分子交联度较紧密,故在酒精脱色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发生明显收缩,再加上它不含脂类,酒精处理也不能在胞壁上溶出大的空洞或缝隙,结晶紫与碘复合物仍组留在细胞壁内,使其呈现出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较薄、肽聚糖位于内层且含量低和交联松散,与酒精反应后肽聚糖不易收缩,加上他的脂类含量高且位于外层,所以酒精作用时细胞壁上会出现较大的空洞或缝隙,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就很容易被溶出细胞壁,脱去原来初染的颜色。
当番红或者沙黄复染时,细胞就会带上复染染料的红色。
真细菌:不管是G+和G—细菌,其细胞壁中均含有肽聚糖及D-型氨基酸。
细胞壁功能:1保持细胞形态和提高细胞的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损伤2为细胞的生长、分裂所必须3作为鞭毛的支点,实现鞭毛的运动4阻碍大分子有害物质进入细胞5赋予细胞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细胞膜结构: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组成膜的基本骨架2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以多种方式不断运动,膜有流动性3膜蛋白以不同方式分布在膜的两侧或磷脂层中功能:1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运送和交换2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3合成细胞壁组分和荚膜的场所4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5许多代谢酶和运输酶以及电子呼吸链组成的所在地6鞭毛的着生和生长点核区:指在于细胞质内、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水处理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水处理生物学课程名称:Water Treatment Biology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学时:40适用对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水处理生物学”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形态、掌握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控制以及利用它们的方法,掌握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在水体净化和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熟悉水中微生物的检验方法等。
二、课程的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单元绪论(建议学时数:2学时)本单元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水中常见的微生物等。
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水中常见的微生物。
第二单元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建议学时数:2学时)本单元的学习目的和要求:细菌的形态、大小;细菌的细胞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细菌的菌落特征。
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细菌的细胞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
第三单元细菌的生理特性(建议学时数:6学时)本单元的学习目的和要求:细菌的营养成分和营养类型;酶的特性及米-门公式;细菌的呼吸类型;环境因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酶的特性及米-门公式;细菌的呼吸类型。
第四单元细菌的生长和遗传变异(建议学时数:4学时)本单元的学习目的和要求:细菌的计数方法;细菌生长测定方法;细菌的生长及其特性;细菌的遗传与变异及其应用。
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细菌的生长及其特性。
第五单元其他微生物(建议学时数:6学时)本单元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放线菌、光合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病毒和噬菌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藻类、原生动物;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第六单元水的微生细菌学(建议学时数:4学时)本单元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水中的细菌及其分布;水中的病原菌、大肠菌群及其测定方法;水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水中的病毒及其检验。
《水处理生物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水处理生物学(双语)英文名称:Biology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Bilingual)课程代码:1906310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2.5 总学时:48(其中理论:32 实验:16 上机:0 实践:0)适用学院及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化学B、有机化学C、物理化学C、水分析化学二、课程地位与作用本课程是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课程体系中主干课程之一,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处理技术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了解和掌握水处理工程和环境水体水质净化工程中涉及的生物学知识,为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生物学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4、2.2、4.3、10.2通过学习水处理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及生物学在水质保障中的应用、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举措,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掌握与水处理相关的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能够用生物学的方法研究相关生物在水处理领域的作用、有害生物的防控及水质生物监测;能够用生物学的方法解决水处理相关的环境问题;掌握从事有关研究工作的实验技能;掌握相关外语术语,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目标1:掌握水处理相关生物学、污染物生物分解与转化等基础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水处理工程和环境水体水质净化工程中有机污染物分解转化的复杂问题,分析复杂过程的(微)生物相关影响因素,针对不同污染物的性质和不同的生物处理系统,就其关键环节、参数和指标进行分析和求解。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4、2.2)目标2:掌握水质安全与生物监测基础知识,将其应用于解决水处理工程和环境水体水质净化工程中水质生物学指标、有害生物控制和水质安全生物检测的复杂工程问题。
1细胞壁是包围在细菌细胞最外面的一层富有弹性的、厚实、坚韧的结构。
功能:固定细胞外形,保护细胞不受损;抗氧化作用;分子筛作用;作为鞭毛的支点。
2细胞膜是一层紧贴着细胞壁而包围着细胞质的薄膜。
主要功能为:①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和交换。
②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
③合成细胞壁组分和荚膜的场所。
④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
⑤许多代谢酶和运输酶以及电子呼吸链组成的所在地。
⑥鞭毛的着生和生长点。
3荚膜或称大荚膜,其主要功能有:①保护作用。
②作为通透性屏障和离子交换系统。
③贮藏养料。
④表面附着作用⑤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4、生物膜:是一种不可逆的黏附于固体表面的,被微生物胞外多聚物包裹的有组织的微生物群体1菌落:将单个或少量同种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层)时,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如温度、光照等),该细胞会迅速生长繁殖,形成许多细胞聚集在一起且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合体,称之为菌落。
准确地讲,菌落就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特征的子细胞团。
2生物浓缩:当吸收速率大于体内分解速率与排泄速率之和时,化学物质就会在体内积累,这种现象称"生物浓缩"作用。
20.生物积累:指同一生物个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生物浓缩系数不断增加的现象。
21、生物放大:指生态系统中,某种化学物质的生物浓缩系数在同一食物链上,由低位营养级生物到高位营养级生物逐级增大的现象3、硝化作用: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把氨氧化为亚硝酸和硝酸的过程。
4、菌胶团细菌的荚膜融合成一团块内含许多细菌5、质粒:在然色体外或者附加与染色体上的带有特异遗传信息的DNA分子6、种群:一个物种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所有个体的总和在生态学中称为种群7、生物去除:由于微生物细胞、活性污泥等的吸附作用使得化学物质浓度降低的一种现象8: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而引起藻类过度繁殖,使得水质恶化,水环境恶化的现象。
水处理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种微生物在水处理中起到硝化作用?A. 蓝藻B. 绿藻C. 硝化细菌D. 铁细菌答案:C2.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水处理中常用的消毒剂?A. 氯B. 臭氧C. 过氧化氢D. 硫酸铜答案:D3. 以下哪种生物在水处理中起到除磷作用?A. 轮虫B. 线虫C. 原生动物D. 细菌答案:C4. 以下哪种微生物在水处理中起到脱氮作用?A. 蓝藻B. 硝化细菌C. 反硝化细菌D. 铁细菌答案:C5. 以下哪种微生物在水处理中起到除臭作用?A. 蓝藻B. 硝化细菌C. 反硝化细菌D. 硫化细菌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水处理中,____细菌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
答案:硝化2. 反硝化作用是指在缺氧条件下,____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答案:反硝化3. 在水处理中,____是去除有机物的主要方法之一。
答案:生物降解4.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消毒方法,它通过破坏微生物的____来达到消毒效果。
答案:DNA5. 在水处理中,____是一种常见的除磷方法,通过生物作用将溶解性磷转化为不溶性磷。
答案:生物除磷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水处理中生物膜的作用及其形成过程。
答案:生物膜在水处理中起到生物过滤和生物降解的作用。
其形成过程包括:初始附着阶段,微生物附着在滤料表面;生长繁殖阶段,附着的微生物开始生长繁殖;成熟稳定阶段,生物膜达到一定厚度,形成稳定的生物膜结构。
2. 描述水处理中生物脱氮的过程。
答案:生物脱氮过程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
硝化阶段中,氨氮首先被硝化细菌转化为亚硝酸盐,再转化为硝酸盐。
反硝化阶段中,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实现脱氮。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水处理中微生物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微生物在水处理中起到关键作用,包括有机物的降解、氮磷的去除、重金属的吸附等。
《水处理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库1. PHB :是细菌所特有的一种碳源和能源贮藏物,不溶于水,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
2. 丝状细菌:铁细菌,硫细菌和球衣菌又常称为丝状细菌。
这类细菌的菌丝的体外面有的包着一个圆筒状的黏性皮鞘,组成鞘的物质相当于普通细菌的荚膜,由多糖类物质组成。
3. 光合细菌:简称PSB是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总称。
4. 底栖生物:由栖息在水域底部和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各类生物所组成,是水生生物的一个重要生态类型。
5. 原核微生物:指核质和细胞质之间不存在明显核膜,其染色体由单一核酸组成的一类微生物。
6. 真核微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体7. 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一般由糖和多肽组成,把细胞壁完全包围住。
8. 芽抱:某些细菌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细胞内会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结构,称为芽抱。
9. 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特征的子细胞团。
10. 黏液层:有些细菌不产荚膜,其细胞表面仍可分泌黏性的多糖,疏松地附着在细胞壁的表面上,与外界没有明显边缘,这叫粘液层。
11. 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黏集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叫菌胶团。
12. 衣鞘:水生环境中丝状菌的丝状体表面的粘液层或荚膜硬质化,形成一个透明坚韧的空壳。
13. 鞭毛:某些细菌表面伸出的细长,波曲的附属物称为鞭毛。
14. 蓝细菌:旧名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15.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部位,由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16. 溶源现象:宿主细菌感染噬菌体后,并不开始合成更多的噬菌物质的一种噬菌体和宿主细菌之间的关系。
水处理生物学是一门致力于减少水污染的科学领域,主要涉及水中的微生物学和生态学,环境生物学,优化水处理流程和技术等多个方面。
进一步了解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水的处理和净化过程,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和健康。
1.微生物学在中的应用中的微生物学是指通过利用微生物分解和转换有害物质来净化水。
传统水处理中对有机物质的处理主要通过过滤和化学物质处理来完成,但这些处理方法对水的来源和成分要求比较高,并且存在一定的污染风险,所以越来越多的处理机构倾向于使用微生物学处理水。
微生物学处理水依靠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和转化,其中包括了大量的生物学处理方法,如:活性池法,好氧/厌氧处理等。
在这些方法中,活性池法是其中最常用和最经济的方法之一,因为该方法可以利用大量的微生物来降解水中所含的污染物,并且可以容纳较大的水流,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处理。
一些可能存在于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比如重金属、农药等,可以通过微生物学处理水的方式被去除掉,使得水变得更加干净,更加安全。
2.生态学在中的应用在生态学角度来看,可以看作是一种从生态系统层面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方法。
在生态学领域,关注点在于水中的食物链生态学,并通过生态学的技术来改变水中的营养物质的含量和质量,使得生态系统得以得以恢复,达到环境保护和健康安全的目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水下生态人工湿地——生态滤池,是以湿地滤池的形式进行建设而成,可以处理从农业和城市区域流出的废水和雨水。
水流在经过植物根和生物膜等多种生态活动区域后,可以实现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的去除,从而达到净化水源的目的。
由于生态滤池的灵活性和生态活动,使得它不仅可以在城市中使用,也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湖泊和流域环境。
生态滤池的成功利用也表明了生态学掌握和应用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3.水处理技术的优化除了前两个方向外,还关注于提高水处理技术,使其更高效和经济。
在水处理技术上进行的工作包括改进现有的技术,如微生物法,生态滤池等,并引进新的水处理技术,如纳米技术等,以提高处理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水处理生物学习题(答案供参考)第一部分水中常见微生物一、选择:1. 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__C_。
A、它们是多细胞的B、细胞有明显的核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可进行光合作用2.原核细胞细胞壁上特有的成分是( B )。
A、肽聚糖B、几丁质C、脂多糖D、磷壁酸3.细菌形态通常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和丝状四类。
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B、C)。
A、螺旋状B、杆状C、球状D、弧形4.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__ D____。
A、肽聚糖B、几丁质C、脂多糖D、磷壁酸5.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___C__。
A、肽聚糖B、几丁质C、脂多糖D、磷壁酸6. 细菌主要繁殖方式为(C)。
A、增殖B、芽殖C、裂殖D、孢子生殖7.二分裂过程大多数经常在( B )中进行。
A、病毒B、原生动物C、细菌D、真菌8.下列有关腐生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腐生细菌是化能异养型的B、腐生细菌只能从死的有机残体中获得养料C、腐生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决定性作用D、自然界大多数细菌属于腐生细菌9.细菌中参加光合作用的是( A )。
A、紫细菌和绿硫细菌B、肠的细菌如大肠杆菌C、土壤细菌如放线菌D、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10. 细菌中能产生芽孢的主要是__B__。
A、球菌B、杆菌C、螺旋菌D、弧菌11. 蓝细菌属于__A__型的微生物。
A、光能自养B、光能异养C、化能自养D、化能异养12. 蓝细菌的固氮部位是__C___。
A、静息孢子B、类囊体C、异形胞D、链丝段13. 蓝细菌和绿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因素是_B____。
A、硝酸盐离子B、阳光C、维生素A,C和ED、其他微生物如真菌14.放线菌具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产物功能的菌丝是( A)。
A、基内菌丝B、气生菌丝C、孢子丝D、孢子15.产甲烷菌属于( A )。
A、古细菌B、真细菌C、放线菌D、蓝细菌16. 真核细胞细胞壁上特有的成分是___B__A、肽聚糖B、几丁质C、脂多糖D、磷壁酸17. 下列细胞器中不是真菌细胞器结构的是__B___。
水处理生物学试题及答案水处理生物学是环境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水体污染的生物处理技术。
以下是一套水处理生物学的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是水处理中的微生物?A. 细菌B. 藻类C. 原生动物D. 病毒答案:D2. 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哪种代谢类型?A. 厌氧代谢B. 异养代谢C. 好氧代谢D. 光合作用答案:C3. 在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群体主要附着在什么上?A. 悬浮颗粒B. 滤料C. 膜表面D. 沉淀物答案:A4. 硝化作用是指什么?A. 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B. 硝酸盐氮转化为氨氮C. 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 氮气的生成答案:A5. 以下哪个不是水处理中的常见污染物?A. 重金属B. 悬浮固体C. 放射性物质D. 氧气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水处理中的生物膜法主要利用微生物的________附着在生物膜上进行污染物的降解。
答案:生物膜7. 微生物在水处理过程中,通过________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答案:生物降解8. 好氧微生物在水处理中需要________来维持其生命活动。
答案:氧气9. 厌氧微生物在水处理中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是________。
答案:甲烷10. 在水处理中,微生物的________是评价其活性的重要指标。
答案:生物量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答案:活性污泥法是一种生物处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微生物细胞物质和无害的最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和水)。
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群体形成絮状结构,称为活性污泥,这些絮状物能够吸附和降解水中的污染物。
12. 什么是生物膜法?请简述其特点。
答案:生物膜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在固体载体表面形成的生物膜来处理废水的方法。
其特点包括:生物膜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能够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生物膜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强;处理效率高,能耗低。
水处理生物知识点总结一、水处理生物学的基本原理1. 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微生物是水处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它们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微生物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藻类和放线菌等,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和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在水体中有着丰富的多样性,它们可以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为生存和生长,同时也会参与到水质的净化过程中。
2. 微生物的生态学作用微生物在水处理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通过吸附、沉淀、吸收、氧化还原等生物学和化学过程促进水体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降解和净化。
微生物在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去除,以及有机物的降解和水体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3. 微生物群落的构成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由多种微生物组成,包括腐败菌、硝化细菌、亚硝化菌、硝化细菌、磷酸根解细菌、有氧硫化硫细菌和厌氧硫化硫细菌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相互竞争、共生和共生等关系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到水体的净化和废水处理过程中。
4. 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在水体中的分布和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包括温度、pH 值、氧气浓度、光照强度、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水动力条件等。
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和优化水处理系统,提高水质净化的效率和废水处理的效果。
二、常见水处理微生物1. 腐败菌腐败菌是水处理系统中最为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利用有机物和无机物为能量和营养物质,通过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促进水体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
腐败菌在水处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分解水体中的腐败有机物、有机废物和有机颗粒物,减少水质中的浊度和气味。
2. 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是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氧化剂,它们可以将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依次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从而促进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
硝化细菌的活性和数量对水处理系统的氨氮去除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硝化细菌的监测和管理。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思考题解答第一章绪论1.“水处理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与水中的污染物迁移、分解及转化过程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微型水生动物和水生/湿生植物,特别是应用于水处理工程实践的生物种类。
细菌等原核微生物在水处理工程中通常起着关键的作用,是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重点。
2.水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有哪些?答:水中的主要微生物分为非细胞生物(病毒)和细胞生物两种类型。
在细胞生物中又分为古菌、原核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又可细分为藻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等)、原生动物(分为肉足类、鞭毛类、纤毛类)、微型后生动物。
3.微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答:微生物除了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种类多。
(2)分布广。
微生物个体小而轻,可随着灰尘四处飞扬,因此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等自然环境中。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
(3)繁殖快。
大多数微生物在几十分钟内可繁殖一代,即由一个分裂为两个。
如果条件适宜,经过10h就可繁殖为数亿个。
(4)易变异。
这一特点使微生物较能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4.微生物命名常用的双名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答:一种微生物的名称由两个拉丁文单词组成,第一个是属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词首字母大写,它描述微生物的主要特征;第二个是种名,用拉丁文形容词表示,词首字母不大写,它描述微生物的次要特征。
有时候在前面所述的两个单词之后还会有一个单词,这个单词往往是说明微生物的命名人。
5.水中小型动物和水生植物在水体水质净化中各起什么样的作用?答:小型动物多指1~2mm以下的后生动物,它们与水处理过程,特别是环境水体水质净化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底栖小型动物寿命较长,迁移能力有限,且包括敏感种和耐污种,故常称为"水下哨兵",能长期检测有机污染物的慢性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