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提高阻滞成功率的技术
• 2.1 神经定位 • 尽管臂丛神经阻滞已有100 多年的经验,各种研究也未 能找到绝佳的方法来定位神经。而且,不管是使用外周 神经刺激仪,异感法,还是血管周围阻滞的腋路入法等 技术来定位神经,阻滞成功率(多种定义)一般在 90%~98%之间。 • 随机的临床试验表明,与外周神经刺激法相比,超声引 导下区域麻醉(ultrasound-guided regiona anesthesia, UGRA)能加快起效时间,还能够减少阻滞操作时间以 及进针次数,还可以通过肌间沟入路更可靠地阻滞下干。 尽管如此,两种方法外科的等待时间和阻滞成功率相似。 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证实UGRA 相对其他定位技术安全 性是否更高。
• UGRA 技术单次注射可完全阻滞后束。经过三次注射,而 不是四次,腋路阻滞效果可以得到改善。使用腋路法时, 桡神经附近注射对取得最佳麻醉效果至关重要,而在尺神 经附近注射就没那么重要。
• 最近的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二次注射技术(肌皮神经和腋动脉下方6点钟 位置),可能与神经刺激引导的三次注射效果相同
பைடு நூலகம்
• 混合长效和中效麻醉剂的阻滞没有优势,因为阻滞起效 时间类似,持续时间缩短。
• 尽管直觉上通过增加局麻药的用量可以达到最佳阻滞效 果,但现有证据表明这样做并不能带来临床上的改进。 增加局麻药的浓度、容量或者总剂量并不能缩短起效时 间,提高阻滞效果,也不能延长镇痛时间。相反地,增 加浓度会加重局麻药的神经毒性,增加总量会加重意外 血管内注射产生的全身毒性反应。因此,通过改变局麻 药溶液的特性来促进神经阻滞是无效的,但却明显增加 了神经受损或者血管内注射所带来的风险。超声引导下 阻滞技术进一步支持这一观点,因为较低容量的局麻药 液可达到极佳的阻滞效果。然而,有新的证据显示在使 用量极低容量时(小于10 ml)阻滞的持续时间可能减少。 特别是采用持续神经周围阻滞技术时,有证据表明,最 初的推注给药可以用容量和浓度相对较低的局麻药液完 成,如20ml 0.375%的罗哌卡因肌间沟阻滞,之后输注 0.2%~0.3%的罗哌卡因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