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风险分析及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266.50 KB
- 文档页数:25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初步调查显示,事故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首先,化工厂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未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例如,在进行高温反应实验时应该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监控反应温度和压力,以及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但根据调查发现,在事故发生时,实验操作人员并未严格遵守这些规定。
其次,化工厂的设备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据一些工人反映,在事故前几天,有几台设备出现了异常的震动和噪音,但管理部门未能及时处理,这也可能是事故的一个诱因。
此外,化工厂对于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不到位。
虽然工厂规定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但据调查发现,一些新进员工未接受到充分的安全教育,导致在危险情况下无法正确应对。
针对此次事故,当地政府已经责令该化工厂停产,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改。
另外,相关责任人也将被严肃处理。
同时,化工厂也已对员工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并进行了设备的全面检查和维护,以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这起事故再次提醒了相关企业和管理部门,生产安全始终是首要的重点,任何细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实际生产中,必须严格遵守生产安全规定,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以及及时维护和检查设备,做好安全预防工作,从而保障员工和企业的安全。
此次化工厂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在当今社会,工业化生产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安全风险。
因此,企业和管理部门必须时刻关注生产安全,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潜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首先,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使安全生产工作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中之重。
其次,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员工是企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对于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首先,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充分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及时进行排查和整改。
例如,部分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没有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导致设备在运转中出现故障,引发了事故的发生。
其次,工人在操作设备时缺乏足够的安全培训和指导,对于安全操作流程和应急处理措施掌握不够充分。
这导致了工人在遇到设备故障或突发情况时无法及时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应对,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此外,化工厂管理层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监督,在日常生产中出现了一些违规行为,如擅自调整设备工作参数、使用不合规的操作方法等,这些行为直接增加了事故的发生可能性。
综合来看,这起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化工厂在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所导致。
企业管理层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不足,对于安全风险的认识不够充分,安全管理制度和培训教育工作存在漏洞。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化工厂需要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都要重新审视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管理意识、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切实保障员工的安全生产权益。
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确保企业能够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很显然,这起化工厂的安全生产事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也给受害的工人及其家属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创痛。
因此,化工厂必须从管理体系、技术装备、员工培训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首先,化工厂需要加强安全管理意识,形成从高层管理到基层员工都积极参与的安全生产文化。
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将安全生产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确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置安全生产目标,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同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和规范,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有效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其次,化工厂需要加强技术装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环境影响评价及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及案例分析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意义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在实施一项计划、项目或政策时,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和避免环境风险,确保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1. 提前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提前预测和评估计划、项目或政策可能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包括水土质量、空气质量、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
这有助于避免或减缓环境问题的发生,减少环境资源的损失。
2. 促进合理决策: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将环境因素纳入到决策过程中,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政府和企业可以在制定政策或项目实施前,了解其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和影响程度,从而在决策中权衡利弊,确保最终决策符合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这有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程序: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 基线调查:对计划、项目或政策实施前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记录,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内容。
2. 环境影响预测:通过对计划、项目或政策的实施过程和可能结果进行模拟和分析,预测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3. 环境影响评估:对预测的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明确评估结果与环境质量标准的符合程度。
4. 环境管理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和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和建议,确保环境风险在合理范围内。
5. 监测与监控:对计划、项目或政策实施后的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和监控,及时了解环境变化和管理措施的效果。
而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则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确定评价对象:明确评价的范围和对象,包括计划、项目或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区域。
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了重要的环保管理措施。
环评工程师作为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通过分析环评工程师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行业的环保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案例分析1. 案例一: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在某地建设一个大型工业园区的申报中,环评工程师发现该项目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首先,工业园区的规划违反了项目所在地区的生态保护政策,存在过度破坏自然环境的风险。
其次,作为一个大规模的工业园区,其废水、废气排放和噪音可能对周边生态系统和居民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损害。
2. 案例二:新建高速公路项目一条新的高速公路即将在某地建设,环评工程师发现该项目可能对该地区的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潜在威胁。
这是因为该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将被人工拦截,可能导致水源的断裂和水生生物的迁移。
此外,高速公路的建设还将引起森林破坏和栖息地的片段化,将对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二、解决方案1. 确保准确可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评工程师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环境法规和政策,并专注于对环境影响的分析。
在案例一中,工业园区建设违反了生态保护政策,环评工程师可以利用现有的实验数据和模型,精确评估建设项目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案例二中,环评工程师可以借助GIS技术等工具,对水源和动物迁徙路径进行全面绘制和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提供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建议环评工程师需要在评价报告中提供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建议,以缓解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在案例一中,工业园区可以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规模和布局,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案例二中,可以建立过河生物通道或其他措施,以确保水生物种的迁徙和生态平衡的维持。
3. 加强监测和评估环评工程师在项目建设阶段需要积极参与监测和评估工作,确保环境影响达到预期目标。
对于案例一中的工业园区项目,环评工程师可以建议设置环境监测站点,对排放情况、水质和噪音等进行定期监测。
浅析液氯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影响摘要:本文运用SLAB模型对液氯钢瓶泄漏事故进行预测,定量分析氯气在最常见气象条件下对环境空气、人群的影响范围,计算不同距离处人群受伤害的概率,为企业储存液氯场所、划分液氯泄漏风险事故警戒范围、应急救援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液氯、泄漏、风险事故、SLAB模型0引言液氯具有强氧化作用,可作为基本化工原料、漂白剂、消毒剂、气体蚀刻剂,广泛用于造纸、纺织、冶金、化工、农药等行业,近年来,我国液氯消费量逐步上升,2019年消费量为3069.4万吨,同比增长2.48%。
液氯是由氯气压缩或低温液化而成,在常温常压下即可汽化为一种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有毒气体,若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极易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例如2020年8月29日安徽省芜湖融汇化工有限公司液氯工段在对液氯槽车充装液氯过程中发生泄漏,造成相邻企业19人受伤住院,直接经济损失48万元。
为了更好地防范液氯泄漏风险事故,为液氯泄漏风险事故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开展液氯泄漏风险事故影响后果分析是有必要的。
1氯气危险特性介绍液氯是一种黄绿色的油状液体,属于剧毒品,化学式为Cl,分子量为70.91,2CAS号为7782-50-5,密度为1420kg/m3,熔点为-101℃,沸点为-34℃,易溶于水、碱,有强氧化性,性质稳定,需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库房内。
氯气在标况下的密度为3.21kg/m3,不燃但助燃,在日光下与其它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和爆炸;腐蚀性强,对大部分金属、非金属有腐蚀作用;有强烈刺激性,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有毒性,急性轻度中毒者有流泪、胸闷、咳嗽、咳痰、气管炎、支气管炎等表现,急性中度中毒者有呼吸困难、轻度紫绀、支气管肺炎加重、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等症状,急性重度中毒者有肺水肿、昏迷、休克、气胸、纵隔气肿等症状,吸入极高浓度氯气,可引起心跳骤停或“电击样”死亡。
2设定液氯泄漏事故情景及预测参数(1)事故情景设定液氯储存容器有储罐、高压钢瓶两种,本次选用市场上常见的净重为1000kg 液氯高压钢瓶为事故源。
企业危险经历报告案例概述本报告旨在描述一家制造业企业在过去一年中所经历的一次危险事件,并分析其导致的损失、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事件背景我司是一家制造汽车配件的中型企业,拥有大约500名员工。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面临了一次严重的危险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我们位于华东某城市的生产工厂,导致了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事件经过事件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作日。
当时,我们的生产工厂正在进行配件的生产。
突然,一个未经处理的化学物质发生了燃烧,引发了一次爆炸。
这次爆炸不仅造成了厂房内部的严重损坏,还导致了7名员工受伤,其中2人伤势严重。
损失分析1. 人身伤害:7名员工受伤,其中2人伤势严重,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
这给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2. 厂房损坏:爆炸导致了生产厂房内部的严重损坏,包括机器设备、仓库和办公区域等。
这不仅影响了当前的生产进程,还需要进行昂贵的修复工作。
3. 生产停滞:由于厂房损坏,我们不得不暂停了生产线。
这导致了订单的延误和客户的不满,对我们企业的声誉和经济利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事件原因分析经过详细调查,我们确定了导致这次危险事件的主要原因:1. 不当的化学物质处理:在事件发生前,我们没有妥善处理厂内的危险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没有被正确地储存和处理,从而增加了发生事故的风险。
2. 安全培训不足:我们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培训给员工。
他们对于处理危险物质的方法和遵循安全规程的意识不足,导致了事件的发生。
应对措施为了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1. 安全培训:我们加强了安全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如何正确处理危险物质,并且明确安全规程的重要性。
2. 资源投入:我们对厂房进行了修复,并安装了更先进的火灾报警和灭火设备,以提高整体安全水平。
3. 安全检查:我们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危险物质得到正确处理和储存,并在生产过程中监测潜在的安全隐患。
结论这次危险事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无论是经济上还是人身伤害上。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总结)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2011】第一部分环境影响评价案例一.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轻工纺织化纤类案例一(林纸一体化)亚洲浆纸股份有限公司新建海南省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年产60万t 漂白木浆厂项目分析:硫酸盐法工艺制浆的林纸一体化工程CP1. 与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⑴应考虑与总体发展规划、EP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的兼容性;⑵评价区域内是否有特殊保护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社会关注区及环境质量达不到或接近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区;⑶水资源规划及其项目水资源供给的可靠性论证,要求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保护好地下水,提出中水利用方案;⑷林基地建设与当地林业发展规划,天然林、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特种用途林)和经济商品林区规划的一致性。
⑸基地选址应在商品林区内,保护基本农田,同时与国家有关规定相符,如三峡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西部大开发中CPEP 管理规定等。
⑹与产业、技术政策的符合性:符合调整原料结构与产业结构向规模大型化、产品高档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和清洁生产发展的要求;符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政策;符合国家(轻工业)有关环保、节能、节水技术政策。
⑺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单机规模符合2004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中规定的起始规模;符合造纸行业发展规划;建设地点符合当地开发区规划。
2.主要污染因素及其来源和特点备料车间主要污染物有固体废弃物、噪声。
剥皮机产生树皮,木片筛产生木屑。
剥皮机、削片机、木片筛是主要噪声源。
制浆产生漂白废水的排放。
制浆、抄浆设备、碱回收炉、石灰窑均产生废气。
另外,制浆过程有纸机白水排放,还有浆渣和噪声产生。
⑴废水排放:主要包括制浆车间,碱回收车间,浆板车间排放有机废水,化学厂排放含酸碱废水,热电厂排放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等。
碱回收系统产生的重污冷凝水经汽提后回用,不凝气进石灰窑燃烧,较清洁的冷凝水回用于碱回收系统和浆的洗涤,皂化物进行塔罗油回收。
9 事故风险分析及环境影响评价9.1风险识别9.1.1物质危险性分析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和《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以下简称“方法”)规定,风险评价首先要评价有害物质,确定项目中哪些物质属应该进行危险性评价的以及毒物危害程度的分级。
根据导则和“方法”规定,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如表9.1-1所示,按导则进行危险性判别的标准见表9.1-2。
本项目所涉及的主要物质性质见表9.1-3。
表9.1-1 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参见“方法”)表9.1-2 物质危险性标准(参见“导则”)表9.1-3 物质危险特性一览表由表9.1-3可见,裕峰公司的原辅材料中二甲胺、DMF、丁酮为Ⅲ级中度危害物质,甲苯为Ⅳ级轻度危害物质;另根据导则(见表9.1-2),上述物质均未被列入有毒物质范围,因此总体上物料的毒性不大。
根据导则(见表9.1-2),上述物质中甲苯和丁酮为易燃易爆物质,其他物质燃烧爆炸性不强,总体上拟建项目存在火灾和爆炸风险。
9.1.2过程环境风险及重大危险源辨识9.1.2.1过程环境风险辨识本项目生产中使用的有机溶剂种类多,且易燃易爆。
故本项目建成运行后存在潜在事故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过程环境风险辨识(1)大气污染事故风险溶剂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因设备泄漏或操作不当等原因容易造成泄漏,另外溶剂回收过程因冷凝设备故障(如停电事故、洗涤塔效率下降)也会造成大量非正常排放,汽化了的溶剂大量散发将造成环境空气污染。
本工程使用的原辅材料中都是有毒的,其中甲苯和丁酮沸点较低,一旦泄漏非常容易大量挥发造成大气污染。
丁酮、甲苯等都是易挥发且易燃易爆的,一旦车间内浓度达到燃烧和爆炸极限,遇火星即造成燃烧甚至爆炸事故,从而可能对周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性影响,并造成二次污染事件。
2、储运过程环境风险辨识(1)大气污染事故风险大气污染事故主要是溶剂和DMF、甲苯、丁酮在储运过程的泄漏。
据调查,该公司有100m3甲苯储罐3个、DMF储罐3个、废水(含DMF20%)储罐3个,其他物料采用桶装方式运输。
运输方式中DMF、甲苯采用槽车运输,其他采用普通卡车运输(桶装物料)。
汽车运输过程有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如撞车、侧翻等,一旦发生此类事故,有可能槽车破损或包装桶盖子被撞开或桶被撞破,则有可能导致物料泄漏。
厂内储存过程中,由于设备开裂、阀门故障、管道破损、操作不当等原因,有可能导致物料泄漏。
包装桶在存放过程有可能因意外而侧翻或破损,或温差过大造成盖子顶开,也可能发生泄漏一旦发生泄漏,其中甲苯和丁酮沸点较低,一旦泄漏容易大量挥发造成大气污染。
丁酮、甲苯等都是易挥发且易燃易爆的,一旦泄漏如不及时处理,浓度达到燃烧和爆炸极限,遇火星即造成燃烧甚至爆炸事故,从而可能对周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性影响,并造成二次污染事件。
(2)水污染事故风险运输过程如发生泄漏,则泄漏物料有可能进入水体。
厂内储存过程如发生泄漏,则泄漏物料会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在罐区设置围堰的情况下,泄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发生太大的影响。
3、公用工程环境风险辨识(1)大气污染事故风险就本项目而言,公用工程主要是锅炉和导热油炉除尘脱硫装置失效,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严重污染。
但此类风险发生概率不大。
(2)水污染事故风险本项目公用工程水污染风险主要是污水处理站事故性排放。
本项目在正常情况下废水量不大且浓度不高,因此可以认为不会造成废水事故性排放。
本工程的污水处理系统出故障,分析原因主要有停电、生物菌种的毒害、高浓度废水冲击,处理设施故障等。
一旦出现污水处理的故障,将使污水处理效率下降或污水处理设施的停止运转,将会有大量超标的污水直接排放污染瓯江口的水体环境。
4、伴生/次生环境风险辨识最危险的伴生/次生污染事故为泄漏导致爆炸,且由于爆炸事故对临近的设施造成连锁爆炸破坏,此类事故需要根据安全评价结果确保消防距离达标。
其次的事故类型主要为泄漏发生后,由于应急预案不到位或未落实,造成泄漏物料流失到清下水系统,从而污染瓯江。
5、其他事故风险其他事故风险主要是自然灾害的事故风险。
由于本项目建在瓯江沿岸,台风等自然灾害较为频繁,因而易受台风暴雨的袭击。
尽管有关部门每年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财力做好防台抗台工作,但台风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还是较大的。
发生时,连续降暴雨且遇大潮,海水冲进海堤而发生水灾,导致大量的原料和产品被冲走而污染水环境。
9.1.2.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主要根据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来进行:(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参照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表中规定的临界量,若等于或超过临界量,则应视为重大危险源。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则划分为重大危险源:q1/Q1+ q2/Q2+……+ /Q n≥1式中:q1,q2……q 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Q1,Q2……Q n—与各种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根据该公司的安评报告,DMF精制回收装置的中间罐储存区和超纤甲苯加收装置区、聚氨酯树脂贮存区是重大危险源。
9.1.3环境敏感性排查(1)厂区周围环境概况裕峰公司厂区位于瓯北镇西边的东瓯工业园区,厂区周围都是工业企业,西厂界外隔阳光大道是瓯江,道路高度显著高于厂区地面,因此厂区地面雨水主要通过雨水管道进入工业区市政雨水管网。
厂界北面是陆陆顺鞋业,厂界东面隔道路是康龙鞋业、宾迪鞋业和雷顿鞋业,厂界南面隔道路是五星电镀工和中工阀门。
(2)居住区和社会关注区敏感点五星村居住区距东厂界约1000m,瓯北镇区距本厂界约2500m,因此裕峰公司生产区距离敏感点有一定的长度。
(3)水环境敏感性厂区附近的瓯江属Ⅲ类水质多功能区,附近5km范围内没有饮用水源保护区。
9.1.4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划分根据导则,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划分标准见表9.1-4。
表9.1-4 评价工作级别(一、二级)根据表9.1-4和上述调查分析,拟建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一级,根据导则可简要分析事故风险影响。
9.2源项分析9.2.1泄漏事故风险据调查,世界上95个国家在1987年以前的20~25年内登记的化学事故中,液体化学品事故占47.8%,液化气事故占27.6%,气体事故占18.8%,固体事故占8.2%;在事故来源中工艺过程事故占33.0%,贮存事故占23.1%,运输过程占34.2%;从事故原因看机械故障事故占34.2%,人为因素占22.8%。
从发展趋势看90年代以来随着防灾害技术水平的提高,影响很大的灾害性的事故发生频率有所降低。
本项目总体上各溶剂毒性不大,且用量较少,综合考虑环境标准和易挥发(可用沸点表征)情况,较危险的可信事故为DMF 储罐(设100m 3储罐三个)及其连接管路、阀门、法兰发生泄漏,导致液态DMF 泄漏,部分液态DMF 在地面形成液池并快速蒸发。
按上述假定典型事故,应用“导则”中规定的计算公式,即液体流出量:式中:Q ——有毒危险品排出速率(kg/s);C d ——流量系数,一般取0.6~0.64,在此取0.64; Ar ——裂口有效面积(m 2);ρ——液体密度,1.3266×103kg/m 3()ghP P A C Q ar d 221+-=ρρP 1——操作压力或容器压力(pa),在此为101325pa ;P a ——外界压力(pa);h ——槽(液体在排放点以上的高度),m ,在此取1.0m 。
液态DMF 泄漏至地面后形成液池,然后吸收环境热量蒸发。
由于DMF 并非加压过热液体,因此泄漏后不会发生闪蒸现象。
又由于泄漏出来的DMF 温度一般低于其沸点温度,因此热量蒸发可以忽略,因此可主要考虑在风作用下的质量蒸发。
由风形成的分子转移模式是Suttan 教授提出的,根据导则,它的分子转移速度m w 由下式给出:nnnn a s ruRT M P a m +++-⎥⎦⎤⎢⎣⎡=2422ϖ式中:a , n ——大气稳定度系数,假定为D 类稳定度情况; P s ——表面压力,按25℃时泄漏考虑为57995Pa ; M ——物质分子量; R ——通用气体系数; T a ——周围环境温度,298k ; u ——风速,m/s ; r ——池子半径,m 。
经计算,如果液池半径为7cm ,则风吹蒸发即可实现液体泄漏量与蒸发量平衡,因此泄漏发生后由于液池面积扩展,蒸发速率很快上升至与泄漏速率相当水平,总体上看蒸发过程的平均速度可以直接取泄漏速度。
9.2.2回收处置过程非正常排放对于本项目的区域环境风险而言,溶剂回收装置效率降低或失效所造成的废气排放量的增加是较易发生的事故情况,而且事故发生后较容易疏忽。
根据工程分析,二氯甲烷是本次技改项目使用量和毒性相对大的溶剂,而且二氯甲烷为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大,故本次预测假定二氯甲烷事故为冷凝系统效率下降,假定事故为液氮冷凝系统失效,这是易发生的事故情况,则二氯甲烷排放源强为7.62kg/h ,预计事故处理时间大于1小时。
9.3后果计算9.3.1废气事故排放预测模式(1)事故排放模式泄漏事故由于持续事件一般在0.5小时之内,因此事故排放预测模式选用HJ/T2.2-9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建议的非正常排放模式,即在正常排放模式基础上乘以系数G :式中:T ——事故排放时间(S); t ——任一时期(s)。
(2)正常排放模式根据HJ/T2.2-9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假定回收处置过程非正常排放持续事件达1小时以上,因此适用正常排放模式(同6.3.1),不再累述。
9.3.3废气事故排放后果分析(1)事故排放预测模式和气象条件事故排放预测模式选用HJ/T2.2-9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建议的非正常排放模式:)222exp()222exp()0,,(ze H yy zy u QGy x C σσσσπ--=⎪⎪⎪⎩⎪⎪⎪⎨⎧⎪⎪⎭⎫ ⎝⎛---⎪⎪⎭⎫⎝⎛--⎪⎪⎭⎫⎝⎛+⎪⎪⎭⎫⎝⎛-=x x uT t u x x t u x x z x t u G σφσφσφσφ1式中:T ——事故排放时间(S);⎪⎪⎩⎪⎪⎨⎧⎪⎪⎭⎫ ⎝⎛---⎪⎪⎭⎫⎝⎛--⎪⎪⎭⎫⎝⎛+⎪⎪⎭⎫ ⎝⎛-=x t x t x z t x uT u x u x x u G σφσφσφσφ1)2exp()2exp()0,,(2222zeyzy H yu QGy x C σσσσπ--=t——任一时期(s)。
各类稳定度以中性(D类)出现频率最高(全年为48.35%),因此,预测气象条件选择主要影响风向E、S风向,各平均风速分别为2.66m/s、2.25m/s,D类稳定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