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18 KB
- 文档页数: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友善与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友善与和谐【导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其中,友善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关键要素之一。
友善与和谐不仅是个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通过设计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探讨如何在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友善与和谐的理念,培养他们成为关爱他人、讲求共处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公民。
1. 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友善是对他人友好、善于协作的品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被赋予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作为社会主义理念的核心,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本质要求。
友善的存在,使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使社会更加稳定和有序。
2. 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友善与和谐的理念教育是塑造孩子品质和习惯的关键时期。
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友善与和谐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友善与和谐的内容,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教案设计——培养友善与和谐的实践能力3.1 友善之道友谊是友善的基石,搭建友谊的桥梁是培养友善的关键。
通过小组活动、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互相合作、相互帮助,培养他们的友善精神。
3.2 爱心传递爱心的传递是友善与和谐的具体表现。
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公益事业,感受社会责任,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3.3 和谐相处和谐共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开展如沟通技巧培训、冲突解决等课程,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理解他人,以和谐的态度对待他人。
4. 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友善与和谐的行为方式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友善与和谐的行为方式。
4.1 视频教学通过播放友善与和谐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友善与和谐的力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愿望。
4.2 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思考并分析友善与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具体情境中体现友善与和谐的态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认识到其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上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和内涵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上的体现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和途径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内涵和意义,以及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上的体现。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4.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和思考。
2.讲授新课: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内涵和意义,以及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上的体现。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6.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反思自身行为,明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和目标。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2.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
3.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
4.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反馈和评价。
六、教学资源1.教材:以《思想品德》教材为主要参考,结合其他相关教材进行教学。
2.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中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2. 培养幼儿尊重、友善、诚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提升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准备: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片或教具;2. 幼儿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手册或宣传画册;3. 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绘本或故事书。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问答的形式导入,与幼儿们一起回顾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如: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哪些价值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
2. 概念学习(10分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图片或教具的形式展示给幼儿们,逐个讲解每个价值观的含义和意义。
同时,向幼儿们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幼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
3. 继续学习(15分钟):现场列举一些幼儿比较熟悉的日常行为,引导幼儿们分析这些行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并给予积极或消极评价。
例如:尊重他人是什么样的行为?为什么要尊重他人?4. 故事阅读(15分钟):选取一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绘本或故事书,向幼儿们讲述一个与价值观相关的故事。
故事可以通过讲述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让幼儿们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这些价值观,例如:说实话、帮助别人等。
5. 学以致用(10分钟):引导幼儿们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展开小组或个人活动,例如:让幼儿们画一幅描绘友善行为的图画,或者编写一段小短剧来展示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6. 小结(5分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积极践行这些价值观。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幼儿可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明确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的方法和途径。
同时,故事的讲述和小组活动的设计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价值观。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小学生主题班会,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素,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素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精髓,总结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和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形成的社会公认的共同价值观。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精神、人民民主、法治、诚信、友善八个方面构成。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指热爱祖国,珍爱和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富裕幸福而努力奋斗。
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指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倡导个人服从集体,发扬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等精神。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指主张共同富裕,追求公平正义,倡导人人平等,反对特权思想和行为。
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秉持开放、创新、包容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指实行人民代表制、民主选举、民主协商,独立自主地开展自治活动与管理。
法治法治是指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履行法律职责,维护社会法制权威和公正、公平。
诚信诚信是指讲信用、守信用、信守承诺,形成诚实守信、追求诚信、珍视信任的价值观。
友善友善是指关心他人、理解支持他人,以温情、亲切、和谐为特征的行为模式。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爱国情怀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集体主义、协作、互助、友爱等集体主义精神,认同和尊重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关心公益,为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关于友善的专题教育教案(精选7篇)关于友善的专题教育教案(篇1)一、教育背景:友善,指朋友之间的亲近和睦。
20年,中共正式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点心一班是由来自五所不同聋校的八名学生组成的集体,其中五名女生(包括一名西藏学生)和三名男生。
女生基本上都表现的很文静、秀气、不善言辞。
男生略微好些,但其中一位普校转来的学生不会手语,也不愿过多和其他学生交流,显得较为孤僻。
班内时常会因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必要的小误会、小摩擦而产生一些矛盾,也会因为一些不适当的行为举止而影响到他人的情绪,从而让相互间产生一定的隔阂,导致同学间不和睦的现象。
开展此次班会,重在体现学生间的“友善”,强调队员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
二、教育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内涵。
2、体会友谊和协作的乐趣,加强队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集体间感情。
3、掌握友善交往的技巧,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三、教育准备:1、收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友善”的相关资料。
2、组织三个活动。
四、执教时间: 20年11月18日执教班级:点心一班执教人:五、教育过程:主持人A、B:《友善——架起友谊的桥梁》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A:同学们,待人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如果人们都能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主持人B:与此同时,党的十六届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李长春在党的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实践中继续探索,党的提出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提出了“三个倡导”。
下面我们一起通过视频了解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出示视频) 主持人A:浓缩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精炼,易于普通百姓理解,更易于转化为行动。
幼儿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教案及反
思:友善
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 培养幼儿友善待人的价值观
- 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意识
- 培养幼儿分享与合作的能力
活动内容
1. 游戏:欢乐合作
- 规则:幼儿分组进行合作游戏,通过共同努力完成任务,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教育意义:培养幼儿合作与协调的价值观。
2. 绘画:友谊画作
- 活动步骤: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绘制表示友谊和友善的画作,并与其他幼儿分享。
- 教育意义:培养幼儿对友善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友善故事表演
- 故事选择:选择一个鼓励友善和关心他人的故事。
- 表演准备:引导幼儿分角色,准备表演道具,练表演。
- 教育意义:加深幼儿对友善行为的认识和感受。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充分参与,并通过不同形式的互动活动,增强了友善意识和价值观的培养。
活动教案的设计合理,使幼儿获得了积极的教育体验。
然而,对于部分幼儿来说,合作和分享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在未来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并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幼儿实践友善的行为。
总体而言,本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幼儿们在友善的氛围中度过了愉快的时光,并对友善的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将继续开展类似的活动,加强幼儿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主题班会教案友善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价值,并能正确理解其含义;2.掌握并运用友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3.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4.加强班级友谊,促进集体凝聚力的提高。
二、教学准备1.制作主题班会大字报;2.准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具;3.准备班会奖励等物品。
三、教学过程1.班会开始老师播放中文歌曲《我和你》,学生纷纷跟随节奏一起唱起来。
之后,老师口胡开始班会。
2.主题引入老师拿出大字报:“友善万岁!”,引导学生发表对友善价值的理解和看法。
通过师生互动,进一步了解友善的含义。
3.多媒体展示播放视频《谁是你的好朋友?》,通过小故事让学生体会友善的重要性,并强调友善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
4.班级互动将上述故事进行分组互动。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分享自己的看法,并在班级内做好宣传。
5.班级表彰将宣传效果最佳的小组,授予“班级友善先锋”的称号,并颁发相应奖励。
同时,表彰班级中积极向上、友善微笑的同学。
6.教育自我老师通过观察学生和谈话,鼓励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友善,树立自信心和勇气。
7.班会结束在感性地体验了友善后,班会顺利结束。
老师与学生表示对友善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坚定实践的决心。
四、教学反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的鲜明标志,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体现出新时代人民内心深处的价值追求。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教学,学生们充分了解了友善的含义,加强了道德、情感和文化等多种素养的培养,同时促进班级之间的协作和凝聚力,为实践中国梦注入新时代的内涵和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诚信友善一、背景介绍及教学目标在当代社会中,价值观对于个体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人们要具备诚信友善的品质。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其树立诚信友善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及作用;2. 理解诚信友善的重要性;3. 掌握诚信友善的具体表现方式;4. 培养学生具备诚信友善的品格。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作用;- 诚信友善的定义与意义;- 诚信友善的具体表现方式。
2.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
比如:你们觉得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们个人和社会有什么意义?Step 2: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作用教师通过PPT展示方式,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作用。
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等。
并分别解释每个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Step 3:讲解诚信友善的定义与意义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诚信友善的定义与意义。
诚信是指言行一致,守信用;友善是指积极友好地与他人相处。
诚信友善是我们与他人沟通和交往的基础,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Step 4:讲解诚信友善的具体表现方式教师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并总结出诚信友善的具体表现方式。
比如:遵守承诺、尊重他人、关心帮助他人等。
Step 5:课堂练习教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比如:请你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如何体现诚信友善的行为。
Step 6:反思与归纳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反思与总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三、教学评价及拓展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学生的表现以及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主题班会设计的背景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实行友善教育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
为此,我设计了这次主题班会《友善》,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白友善的含义,懂得怎样做才是一个友善的人。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代社会更需要友善。
2、知道友善的含义,学会做友善的人。
3、通过此次班会,增强学生自信,能纠正同学们的错误行为。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大量的和友善有关的资料,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学生准备:
1、课前反思自己友善和不友善的行为。
2、搜集和友善相关的成语、名人名言和小故事等。
四、教学过程
(一)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入新课
1、同学们,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哪24个字呢,谁知道?
(生答)
2、课件出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学生齐读。
师:“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友善的话题。
(板书课题:友善)
3、释题:
友善什么意思?
友:朋友、友谊、友爱;善:善良、善心、善举、行善……
(二)探究主题
1、学生汇报收集的关于友善的成语
2、教师总结,课件出示:彬彬有礼、礼让三先、助人为乐、与人为善、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以礼相待、齐心协力、同甘共苦、风雨同舟……
3、学生汇报收集的关于友善的名人名言
4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⑵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⑶做一个善良的人,为群众去谋幸福。
——苏联.高尔基
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唐)李白
⑸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⑺宰相肚里能撑船
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
5、学生汇报收集的关于友善的小故事
6、教师讲关于友善的小故事(课件出示)
《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着名的家族,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
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门。
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京城当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
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
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
两家礼让之举的做法传为美谈。
三:学生反思自己友善和不友善的行为
(举例子,并说出今后应该怎样做)
四:总结
做一个友善的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期的付出和行动。
因此我希望“希望大家把友善放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做一个大家喜欢的友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