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科学(测量与单位换算)
- 格式:docx
- 大小:388.12 KB
- 文档页数:5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第0章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
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1μm=1000nm长度测量的步骤:①观察刻度尺:⑴零刻度线⑵最小刻度值⑶量程⑷单位②选正确: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尺。
③放正确:有刻度的一遍紧靠被测物体。
④看正确: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⑤读记正确: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其中③是我们实验室常用的减少误差的方法。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①被测温度不得大于温度计的量程。
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
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
④读数方法与刻度尺近似(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温度计可以拿出来读数的原因)。
③外形是三棱形。
体温计最小刻度为0.1℃,测量范围为35℃-42℃6、心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常用的计时工具为秒表,时间的国际制单位为秒,符号s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y),月,天(d),小时(h),分钟(min),毫秒(ms)。
【第1课时】科学探索的起点:科学测量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有限的1、眼睛的错觉你相信右边中心的圆要大吗?你相信上面的横线是直线吗?你认为上面是螺旋结构吗?你认为上面的直线是平行的吗?请比较一下上面线段的长短2、我们在描述事物时,需要比较大小长短冷热轻重二、我们需要测量1、定性与定量要准确而严密地描述解释这个世界的现象,我们需要对事物给予具体的数量描述,这种数量或数量关系,就叫做定量描述。
例如某班级,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就叫做定性描述;如果男同学40人,女同学36人,男同学比女人学多4人,这就是定量描述。
2、什么是测量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待测的量,是我们需要了解测量的物体,在测量的时候,就需要人为规定一个标准量,然后两者比较就能得到一个测量值;(1)长度的公认标准1米为多长?1983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又通过了米的新定义:“1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2)质量的公认标准1千克为多重?在第26 届国际度量衡大会,国际计量大会经过投票将千克的定义,修改为以普朗克常数(Planck Constant)相关的一个标准值;(3)时间公认的标准1秒钟是多长时间?1967年,CIPM定义秒是铯133原子(Cs133)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
【第2课时】长度的测量一、关于长度1、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要说明:长度,宽度,高度,距离,路程等,这些量都是用长度来描述,比如桌子有多高,一幢楼有多高,家里离学校有多远,杭州距离上海有多远。
2、我们要测量描述长度这个物理量,首先规定长度的标准——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其他常用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描述天体之间的距离单位:光年(光在一年中走过的距离)我国常用距离单位:公里,里(1公里=1千米;1公里=2里)3、单位之间的的换算关系:1千米=1000米=31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毫米=1000微米=310微米;1微米=1000纳米=310纳米上面的换算这是相邻的单位之间的关系,有些不相邻的单位换算,就复杂的多了。
科学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要准确而严密地解释一些科学现象,往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
因此,我们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2、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3、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4、测量较大的距离时一般用千米(km);测量较小的距离一般用厘米(cm)和毫米(mm);在研究微观世界时,还会用到微米(μm)和纳米(nm)。
5、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 9纳米6、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测量前,首先要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最大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精确度)。
测量时,①放准确:0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刻度线尽量贴近被测物体;②看正确:视线跟刻度尺垂直;③读正确:测量值包括准确值和一位估计值,不要忘记单位。
7、一些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可以测量圆柱体的直径,特别要注意零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累积法就是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累积起来,把小量变大量的测量方法,不仅使测量过程变得很容易,而且能提高测量的精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D 滚轮法:具体做法是测出自行车钢圈的周长,然后在钢圈某处做一记号,让自行车滚动,数出钢圈转过的圈数。
路程就是圈数乘钢圈圆周的长。
二、体积的测量1.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m3)。
较小的单位是立方厘米(cm3)。
体积单位还有升(L)和毫升(mL)。
2.体积的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3.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的方法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长度单位的认识与换算长度是物体的空间距离,度量长度的单位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标准。
在科学和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用到长度的测量和换算。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长度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长度单位。
一、米制长度单位米(m)是国际单位制中用于度量长度的基本单位,代表了一种标准长度。
除了米以外,还有一些常用的米制长度单位:1. 厘米(cm):是米的百分之一,常用于衡量较小的物体或距离。
2. 毫米(mm):是厘米的千分之一,常用于衡量更小的物体或距离,如细菌的大小等。
3. 公里(km):是千米的缩写,是米制长度单位中最大的单位。
常用于衡量较长的距离,如长途旅行的距离。
二、英制长度单位英制长度单位主要用于英国和美国等英语国家。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英制长度单位:1. 英寸(inch):是英制长度单位中最小的单位,1英寸等于2.54厘米。
2. 英尺(foot):是英制长度单位,1英尺等于12英寸,约合30.48厘米。
3. 码(yard):是英制长度单位,1码等于3英尺,约合0.9144米。
4. 英里(mile):是英制长度单位,1英里约合1.60934公里。
三、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除了米制和英制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制(SI)中还有一些特殊的长度单位:1. 千米(km):是国际单位制中用于度量长度的单位之一,是千米的缩写。
1千米等于1000米。
2. 微米(μm):是国际单位制中用于度量微小距离的单位,是百万分之一米,常用于测量细胞的大小等。
3. 纳米(nm):是国际单位制中用于度量纳米级距离的单位,是十亿分之一米。
纳米常用于描述原子、分子等极小物体的尺寸。
四、长度单位的换算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将一个长度单位转换为另一个长度单位。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长度单位换算关系:1. 米制长度单位换算:1米 = 100厘米 = 1000毫米1米 = 0.001千米2. 英制长度单位换算:1英尺 = 12英寸1码 = 3英尺1英里 = 1760码3. 不同系统长度单位换算:1英寸≈ 2.54厘米1千米≈ 0.621英里5. 特殊长度单位的换算:1微米 = 0.001毫米 = 0.000001米1纳米 = 0.001微米 = 0.000000001米通过以上的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长度的测量,对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科学测量知识点及题型巩固题型一:长度的测量1、知识背景: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2、单位换算过程:在进率后面书写需要换算的新单位。
[例]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3、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放正确、看正确、读正确。
放正确:(1)“0”刻度线或某一刻度线与待测物体的一端并齐(2)刻度尺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3)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看正确: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读正确:测量值包括数值和单位,而数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
4、特殊测量法:(1)测多算少: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物体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物体的长度);(2)以直代曲:测地图上铁路两点间的距离,圆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在软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3)辅助法: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4)轮滚法: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就可算出曲线长度)。
1.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选正确:认清刻度尺的、(测量范围)、。
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一次所能测量的最大长度即。
决定了一把刻度尺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
(2)放正确:刻度尺的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并被测物体。
(3)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
(4)读正确:读出值和值。
(5)记正确:记录时必须注明。
2.小金和小华两位同学在探究人的脚印长度与人的身高时,统计了整个班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人的身高大概是脚印长度的7倍左右。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要点1.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
2. 定量观察:是观察具体的数据的,结果用具体的数字来表示。
(需要仪器)定性观察:表示一种粗略的观察(观察的结果不需要具体的数字)3.测量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4. 长度的单位:国际:米(m)常用:千米(k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5. 长度单位的换算: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千米=1000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6. 科学计数法:a×10n(1≤a<10, n是整数)7.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扩大观察范围。
8. 常用的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9.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选用合适的工具)1) 放正确: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2) 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跟尺面垂直,不可斜视,若斜视就会偏大或者偏小3)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再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准确值+估计值)4) 记正确: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注明所用的单位。
10. 工具的选择:先看量程(最大测量范围),再看所需的最小刻度。
再选择工具。
11. 有关长度测量的实验:(步骤、方法)1)如何测量硬币直径(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2) 如何测量铜丝直径(累计法)3) 如何测量曲线的长度 (方法3种:重合法、滚轮法、以直代曲)4)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累计法)5)如何测量树叶的面积:方格法10、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11、体积的单位:国际:立方米(m3)常用:立方厘米(cm3).液体常用升(L)或者毫升(mL)12、体积单位的换算:1立方米=1000升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分米313、测量液体的体积,我们一般用量筒或者量杯.14、量筒的使用:1)测量前估计液体的体积,选用适当的量筒(所需液体尽可能一次量取)2)把量筒平放在桌面上.3)再把液体倒入量筒内,放平稳.4)等到液体静止时读数,读数时要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注:若俯视则读数比真实值偏大,仰视则偏小。
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是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的学问。
如牛顿发现了瓦特发明了。
而这些都源于对身边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究,所以从身边的问题着手就能进入科学世界。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1、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
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请填出下列仪器的用途:(1)试管架:(2)试管:(3)停表:(4)酒精灯:(5)显微镜:(6)天平:(7)量筒:(8)刻度尺: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主单位是。
较大的还有,较小的还有。
3、长度单位的换算:1千米= 厘米、1米= 微米= 纳米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纳米= 米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
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1)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2)看正确:视线与尺垂直。
(3)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
(4)记正确:数值一定要有单位。
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
5、一些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1)累积取平均值法:得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和的方法间接测量。
例:测纸厚、细铁丝的直径、一枚邮票的质量。
测定重量及单位换算重量是物体所具有的质量大小的度量,通常以千克、克、斤等单位来表示。
而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重量的测定和单位的换算。
本文将介绍测定重量的一些方法,以及常见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一、测定重量的方法1. 电子秤测重法电子秤是一种常见的测量重量的工具,它通过传感器将物体所受的重力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物体的重量值。
使用电子秤时,我们只需将待测物体放在秤台上,等待秤显示出准确的重量数值即可。
2. 天平测重法天平是一种利用平衡原理测量重量的工具。
它由两个吊盘和一个横梁组成,分别挂有待测物体和已知质量的砝码。
通过调节砝码的重量,使天平平衡,从而确定待测物体的质量。
天平测重法适用于较大质量的物体,但较为繁琐。
3. 泡沫法测重泡沫法测重是一种常用于测量轻微重量的方法。
将待测物体悬挂在天秤上,用泡沫块轻轻推压物体,观察物体是否有明显的移动,若有移动则继续加入泡沫块,直到物体不再移动为止。
测量所需的泡沫块数量即为物体的重量。
二、常见重量单位的换算1. 千克(kg)与克(g)的换算1千克(kg)等于1000克(g)。
2. 克(g)与毫克(mg)的换算1克(g)等于1000毫克(mg)。
3. 千克(kg)与斤(jin)的换算1千克(kg)等于2斤(jin),即1千克=2斤。
4. 斤(jin)与克(g)的换算1斤(jin)等于500克(g)。
5. 英镑(pound)与千克(kg)的换算1英镑(pound)约等于0.4536千克(kg)。
6. 长吨(ton)与千克(kg)的换算1长吨(ton)等于1016.0469088千克(kg)。
7. 吨(ton)与千克(kg)的换算1吨(ton)等于1000千克(kg)。
三、实例应用1. 举例1:如果一个物体的重量是1500克,换算为千克是多少?解答:1500克等于1.5千克(kg)。
2. 举例2:如果一个物体的重量是5斤,换算为克是多少?解答:5斤等于2500克(g)。
七年级上科学(测量与单位换算)一对一教案 2014.10班级姓名同学们:在初中阶段,科学常见的单位换算涉及到了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等等。
如果这些换算掌握的不好,给学习科学带来很多困难。
所以必须加强练习,把这部分知识练熟,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不能让这样一个小问题影响到全局。
让我们一起加油吧!一、长度换算长度常见的单位有光年、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国际单位是米。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纳米。
上面的换算这是相邻的单位之间的关系,有些不相邻的单位换算,就复杂的多了。
如1千米=----- 毫米,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找出一个中间量,作为桥梁,进行转换。
我们一般找国际单位即米作为桥梁进行转换。
如上例中先把千米换算成米,再把米换算成毫米。
方法如下;1km=1000m=1000×1000mm=1×610mm。
例题:5.6米=5.6 100厘米=560厘米60厘米=60米=0.6米练习:1米=( )分米 1千米=( )米 1米=( )厘米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下列长度单位换算写出换算过程:15分米= =( )米; 510米= =( )千米; 16厘米= =( )米; 0.95米= =( )厘米; 60毫米= =( )厘米; 8米= =( )分米7.05米= =()厘米;50米= =()千米504厘米= =()米; 7分米= =()米500微米= =( )厘米; 50毫米= =( )纳米160毫米= =( )米二、面积单位的换算面积的单位常见的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符号分别为:2m、2dm 、2cm、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12m=1002dm; 12dm=1002cm; 12m=100002cm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 平方毫米; 下列单位换算写出换算过程:0.6平方米= =( )平方分米 480平方分米= =( )平方米 40平方毫米= =( )平方米 3.7平方分米= =( )平方毫米 624平方厘米= =( )平方米 8平方米= =( )平方分米 三、 体积单位的换算体积常见的单位有毫升、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
初一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科学》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科学入门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观察和实验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米=10的六次方微米=10的九次方纳米3、单位换算过程[例]米=×1000毫米=1800毫米4、读数:精确值(最小刻度)+估计值(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单位5、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3”表示。
常用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
单位换算:1米3=1000分米31分米3=1000厘米3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6、①测量规则固体体积——刻度尺②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量筒或量杯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上密下疏7、使用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必须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8、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①排水法②针压法③重物法④薄膜法⑤替代法1.4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2、实验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七年级上科学(测量与单位换算)一对一教案2014.10
班级姓名同学们:在初中阶段,科学常见的单位换算涉及到了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等等。
如果这些换算掌握的不好,给学习科学带来很多困难。
所以必须加强练习,把这部分知识练熟,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不能让这样一个小问题影响到全局。
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一、长度换算
长度常见的单位有光年、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国际单位是米。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
上面的换算这是相邻的单位之间的关系,有些不相邻的单位换算,就复杂的多了。
如1千米=-----毫米,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找出一个中间量,作为桥梁,进行转换。
我们一般找国际单位即米作为桥梁进行转换。
如上例中先把千米换算成米,再把米换算成毫米。
方法如下;1km=1000m=1000×1000mm=1×106mm。
例题:5.6米=5.6
60厘米=60100厘米=560厘米米=0.6米
练习:
1米=()分米1千米=()米1米=()厘米
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
下列长度单位换算写出换算过程:
15分米==()米;510米==()千米;16厘米=
=()米;0.95米==()厘米;60毫米==()厘米;8米==()分米
7.05米==()厘米;50米==()千米
504厘米==()米;7分米==()米
500微米==()厘米;50毫米==()纳米
160毫米==()米
二、面积单位的换算
面积的单位常见的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cm
、
、 d m
=10 dm
=10 m
cm
= m
l
cm
; l l
l 符号分别为:
m
2 、
dm
2 2 、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1
m
2
=100
dm
2 ; 1
dm
2 =100 cm
2
; 1 m
2 =10000 cm
2
1 平方米=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 平方厘米= 平方毫米; 下列单位换算写出换算过程: 0.6 平方米= =( )平方分米
480 平方分米= =( )平方米
40 平方毫米= =( )平方米 3.7 平方分米= =( )平方毫米 624 平方厘米=
=( )平方米
8 平方米=
=(
)平方分米
三、
体积单位的换算
体积常见的单位有毫升、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
符号分别为
ml 、 l 、 c m 3
3
m 3
,其中国际单位是
m
3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
ml =1 c m
3
;1
cm 3
-3
3
; 1
dm 3
-3
3 ; 1
dm 3
=1 l
练习题:(直接写出结果,不写计算过程)
20
ml = cm 3
; 1000 c m 3
= dm
3 ;
1000 3 3
; 2500 = m
3
;
2.5 m
3
=
3
0.5 =
cm 3
;
2.5
m
3 =
; 2.5 =
cm
3
;
600 厘米= 米;52 分米=
米
课后练习:
1、读出下列图示中测量的结果:
2、图4中所示为温度计,它的制造原理是
甲图温度,读作;
乙图温度,读作。
3、
4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仪器的读数是必不可少的。
请你将图中五种仪器测量的读数,填写在表格中。
甲图乙图丙图
读数
5、实验和探究
甲丙
ml ml
50
40
30
20
10
1)、物体的长度为厘米;物体的长度为厘米。
图
2)、如图(3)用量筒内水的体积是厘米3;放入物体后水
面。
升到的刻度是厘米3;物体的体积是厘米3。
3)、如图(4)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6、看下图,回答:图中的最小刻度是,木块的长度是
℃10
20
30
图(4)
7.请在下面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枚硬币厚度为2.1;(2)一位同学的高度为160;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1.8____;(4)一盒牛奶的体积为250。
8、下面是小虎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
出正确的算式.
(1)5.2m=5.2m×100cm=520cm
(2)6.5×106μm=6.5×106×10-6=6.5m
(3)36μm=36μm×1000=36000nm
(4)480m3=480×1000=0.485×106
9、单位换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9cm=um9.3×109km=dm79nm=cm
75m3=cm30.21L=mL=m3
10、测量液体体积一般用,使用时,首先应将该仪器放在,读数时,如果液面是凹形的,应将视线与相平。
若读数时仰视,测量值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1、3.24毫米=米,一位同学说他的身高是165,这样说对吗?,他的身高是。
12、如图所示,现有A、B两把不同规格的尺子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用尺测量时准确度高。
用尺测量时,尺子放的不正确。
根据图中所示,用B尺测得长度是,最小刻度是。
13、如图,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8圈,总长度为厘米,铜丝铜丝的直径是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