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教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4
犹太教的仪式与节日探索教徒的宗教生活犹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其独特的仪式与节日在教徒的宗教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些仪式和节日,教徒们可以表达他们对上帝的信仰、感恩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着与社群和历史的联系。
本文将深入探索犹太教的仪式与节日,以更好地理解犹太教徒的宗教生活。
一、犹太教的仪式1. 每周安息日安息日是犹太教最重要的仪式之一,也是犹太教徒每周的重要休息日。
安息日始于星期五傍晚,直至星期六傍晚结束。
在这一天,犹太教徒禁止从事任何工作和商业活动,以示对上帝的敬畏和信仰。
他们在家庭中聚集在一起,共进晚餐,朗读圣经,祈祷和歌唱。
安息日的仪式和传统不仅仅是宗教的,更是一种文化和家庭的传承。
2. 婚礼仪式犹太教的婚礼仪式是一种庄严而富有仪式感的活动。
仪式中,新郎和新娘通过签署婚约,象征着他们对彼此的忠诚和承诺。
然后,新郎戴上面纱,新娘则接受新郎的戒指。
在礼堂里,朋友和家人们欢庆他们的婚姻,并为他们送上祝福和祈祷。
3. 八日犹太人的割礼八日犹太人的割礼是犹太教对男孩进行的传统仪式,始于孩子出生后的第八天。
这一仪式象征着男孩的加入犹太社群和对上帝的承诺。
仪式由一个犹太教法律家进行,带有祈祷和祝福的仪式。
二、犹太教的节日1. 逾越节逾越节是犹太教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庆祝犹太人摆脱埃及奴隶制度的起源。
这个节日在犹太历法的第一个月(尼散)的月初十五日庆祝,持续七天。
庆祝活动包括团聚家人共进晚餐,吃无酵面包(纪念以色列人逃离埃及时匆忙离开而无时间发酵),读经和祈祷。
逾越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也是家庭团结和记忆的时刻。
2. 彼列节彼列节,也称为七七节或盎格鲁撒勒民族节,是犹太教传统的收割节日。
这个节日庆祝收获的季节和上帝给予犹太人的法律。
在彼列节期间,人们前往犹太教堂,参与祷告仪式和圣经朗诵。
在家庭中,人们还会摆放装饰有鲜花和水果的七七节餐桌。
3. 光明节光明节,也称为犹太人圣诞节,是犹太教中最为庆祝的节日之一。
犹太教简介犹太教(תודהי),旧称挑筋教、蓝帽回回,是在公元前2000年西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希伯来人中产生的,耶路撒冷是犹太教的圣地,同时也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
犹太教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犹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
犹太教的主要诫命与教义,来自托拉,即《圣经》的前五卷书。
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在于只有一位神,即无形并且永恒的上帝。
他愿所有的人,行公义,好怜悯,因为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人,所以人都应该有尊严且受到尊敬地对待。
犹太人以学习及祈祷来侍奉上帝,同时遵行摩西五经上所指引的诫命。
对于圣约的坚信,犹太人认为这就是上帝对他们的呼召,也是他们对世人的见证、他们的使命。
但犹太教并不主张其他民族为了被救赎而必须接受她的宗教信仰和敬拜方式;这世界会因为它所行的而受审判,而不是因它所信的教条而受审判;所有公义的民族皆分享将要到来的和平世界,因此,犹太教并不是一个积极传教的宗教。
起源和形成犹太教中东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祥地之一。
早在公元前2300年,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就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
大约3800年前,当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已经趋于衰败时,一位名叫亚伯兰(Abram)的人从两河流域南部的乌尔(Ur)经巴比伦(Babylo n)、马利(Mari)、哈兰(Haran)迁徙到被称作迦南(Canaan)的地方(即现在的巴勒斯坦地方),几经辗转后定居在别是巴(Beersheba)。
据《圣经》的描述,亚伯兰的这次迁徙乃是受上帝指使的:“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要道指示你的地去。
我必叫你成为大国。
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叫别人得福。
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
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世记》12:1-3)。
在亚伯兰99岁时,耶和华又与他立约,令其子孙繁多,并赐迦南地为他们永久的基业(《创世记》17:2-22)。
此后,亚伯兰更名亚伯拉罕(Abaraham)。
犹太教的核心教义解析信仰敬拜与伦理犹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信众遍布全球。
它是犹太人民的信仰系统,其中包括了一系列教义、仪式和伦理准则。
本文将解析犹太教的核心教义,包括信仰、敬拜和伦理方面的重要内容。
一、信仰教义1. 上帝的存在和独一性犹太教坚信上帝的存在,并将其视为独一无二、永恒和全能的。
犹太教将上帝称为雅威(Yahweh),并遵守十诫作为对上帝的敬畏。
2. 犹太人的选民地位犹太教认为,上帝选中了犹太人作为自己的选民。
这个选民地位赋予了犹太人民独特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必须世代传承信仰并遵守上帝的戒律。
3. 摩西的法律犹太教的法律体系基于摩西接受上帝的启示,将其写成所谓的《摩西五经》。
这个法律体系包括神圣法典、戒律和指导原则,犹太教徒要遵循这些法律并通过它们与上帝建立联系。
二、敬拜仪式1. 犹太教的礼拜堂犹太教的敬拜仪式通常在犹太教堂(犹太会堂)中进行。
这些教堂内部布置简朴,通常包括祭坛、圣櫃和犹太教经的存放处。
2. 安息日的庆祝犹太教的安息日(星期六)是信仰和敬拜的重要日子。
犹太教徒在这一天停止劳动,前往教堂参加宗教仪式,读经和祈祷。
安息日的庆祝是犹太教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3. 节日和仪式犹太教有众多的节日和仪式,其中包括逾越节、收获节、赎罪日等。
这些节日和仪式都有特定的仪式和庆祝活动,通过它们犹太教徒表达对上帝的虔诚和敬畏之情。
三、伦理准则1. 遵守戒律犹太教的伦理准则建立在遵守上帝的戒律和法律基础上。
这些戒律涵盖了众多方面,包括对上帝、他人和自己的尊重、爱和关怀。
2. 社会责任和善行犹太教强调社会责任和善行的重要性。
犹太教徒被要求尽可能地帮助他人、做善事,并推动社会公正和道德价值的实现。
3. 家庭和家庭价值观犹太教重视家庭和家庭价值观的传承。
家庭被视为教育和传递信仰的重要场所,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在犹太教伦理准则中占有重要地位。
结论犹太教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拥有丰富的信仰教义、敬拜仪式和伦理准则。
犹太教的历史和文化特点犹太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犹太人集体的信仰体系和文化传承。
犹太教的历史和文化特点非常丰富多彩,深深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犹太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00年,以亚伯拉罕为始祖。
亚伯拉罕的子孙以色列人先后在埃及、巴比伦等地生活过,但是他们始终保持着独特的文化和信仰。
在犹太人的历史中,古代以色列王国的建立和犹太教神殿的毁灭是两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古代以色列王国时期,犹太人拥有自己的领土和政权。
但是,在公元前6世纪时,巴比伦帝国将以色列王国灭亡,并把犹太人流放到巴比伦。
在这段时间里,犹太教的经典《塔纳赫》(包括旧约和犹太教经典)得到补充和完善,也形成了犹太教传统的宗教仪式和习俗。
公元70年,罗马帝国摧毁了犹太教神殿,犹太人在此后四处流散,被称为“犹太人的大散居”。
这也是犹太教的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
在散居的过程中,犹太人面临了很多艰难的困境,但是他们始终保持着犹太教的传统信仰和文化传承。
在这个过程中,犹太人经历了种种的迫害和压迫,但是他们也在另一方面表现出了顽强坚定的精神,保持着他们自己的信念和生存方式。
犹太教具有鲜明的自我认同和强烈的集体意识,这种认同主要基于以色列人的历史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他们古老的故事和犹太教的宗教仪式都是犹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犹太教的种种宗教仪式、节日和习俗,如安息日、逾越节、光明节等,都是人们熟知的。
与此同时,犹太人还发展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学。
犹太语艺术就是一种表现犹太文化特色的语言艺术,如《坦那赫》、《塔木德》、《哈吉达》等,这些都是犹太教文明的重要标志。
犹太教的文化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其一,犹太人都非常重视家庭。
在犹太家庭中,父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亲近关系是特别密切的。
家庭是犹太人保护自己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其二,宗教是犹太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犹太教的教义和仪式具有丰富的神秘主义和象征意义,一切都在强调信仰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方式。
其三,教育是犹太教文化的重要元素。
犹太人的界定宗教:接受犹太教信仰的人就是犹太人;文化:没有正式入教,但将犹太教义及犹太教的伦理道德、习俗、文献着作和历史都视为自己教义的人就是犹太人;犹太教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和内容有重大的影响;1.犹太教的形成公元前1900—公元初期犹太人的祖先是亚伯拉罕,亚伯拉罕公元前1900左右生于两河流域,从事游牧生活,,其主要生活在迦南一带今巴勒斯坦;据圣经的描述, 亚伯兰的这次迁徙乃是受上帝指使的;雅各生有12个儿子, 他们的子孙演化为12 个部落, 并称为“以色列人”;现以色列80%为犹太人; 公元前1730年, 以色列人为逃避饥荒从迦南来到埃及, 开始了长达约430年之久的寄人篱下、受人奴役的苦难史;公元前14世纪, 一个杰出的犹太人应运而生, 他就是摩西Moses,阿拉伯:穆萨;摩西和他的以色列同胞不堪忍受埃及法老和统治者的奴役, 决心离开埃及, 回到他们的祖先曾经居住过的迦南;约公元前1290年, 摩西率领他的同胞成功地逃脱了法老军队的追击,出埃及, 越红海, 到达西乃旷野,;在40年逃亡中,摩西还宣称自己得到了上帝的启示,并向众人宣布了上帝授予他的十条诫律“摩西十诫”;“摩西十诫”作为犹太教最基本的教义和信条,是人类最早的宗教律法之一,被视为犹太教正式创立的标志,揭开了犹太历史的新篇章;摩西十诫1. 我是耶和华, 你们的上帝;2. 不可制造并崇拜偶像;3. 不可妄称上帝的名;4. 要守安息日;5. 要孝敬父母;6. 不可谋杀;7. 不可奸淫;8. 不可偷盗;9. 不可做假证;10. 不可贪恋别人的房屋、妻子、仆婢、牛驴和财物;亚伯拉罕的一神崇拜为犹太教奠定了基础,摩西十诫的确立,标志着犹太教的正式形成;从第一圣殿的建成到它的毁灭,被称为第一圣殿时期犹太教就成为国教,第二圣殿也是如此;所罗门死后, 统一的以色列王国一分为二;南方为犹大国,北方为以色列国;公元前721年, 亚述人攻克以色列, 其人民被掠往亚述, 后逐渐同化、消失;南方的犹大于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人灭亡, 民众被迫流亡巴比伦50年, 史称“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39年, 波斯王居鲁士战败巴比伦帝国, 发敕令让犹太人重返家园;回到故国的犹太人重建了圣殿, 史称第二圣殿;公元前63年,亲罗马帝国的犹太人希律控制了巴勒斯坦的大部, 并成为傀儡政权的王;希律王死后, 他的三个儿子瓜分了这个地区, 以后内乱不断, 民众也开始大量外逃, 流亡到世界各地;公元70年, 罗马军队放火把宏伟庄严的犹太教第二圣殿夷为平地, 犹太教的献祭和与之相关的仪礼制度从此消失;在此后的1000多年中, 犹太人不仅没有政治上的独立和自由, 而且被迫流亡世界各地, 成了“没有祖国的人”;2.拉比犹太教从公元70年至公元6世纪自古流传的律法书需要不断地重新编修和诠释,以适应政治和宗教的现实需要;因此精通律法的法利赛人逐渐取得领导权,成为拉比师傅;拉比们编篡了塔木德,涉及犹太宗教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犹太人生活和犹太教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2.中世纪犹太教公元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处境极其艰难:伊斯兰教:公元636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巴勒斯坦,犹太人处于穆斯林的统治下;为限期制犹太教的发展,穆斯林强调犹太人交纳特别的人头税和土地税;基督教: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禁止基督教徒与犹太人交往,犹太人经常被无端杀害和驱逐;经济上受盘剥,政治上受压迫,宗教上受歧视,穿行于炼狱之路3.近代犹太教17世纪后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犹太教思想和掀起犹太教启蒙运动;犹太教启蒙运动中心思想:1、否定拉比的权威和主张政教分离;17世纪2、尊重科学;18世纪19世纪后,世界各国的犹太教主要分为正统派、改革派、保守派三个派别;;所罗门死后, 统一的以色列王国一分为二;南方为犹大国, 由犹大和便雅悯两支以色列人组成;北方为以色列国, 由以色列其他10个部落构成;公元前721年, 亚述人攻克以色列, 其人民被掠往亚述, 后逐渐同化、消失;南方的犹大于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人灭亡, 民众被迫流亡巴比伦50年, 史称“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39年, 波斯王居鲁士战败巴比伦帝国, 发敕令让犹太人重返家园;回到故国的犹太人重建了圣殿, 史称第二圣殿2.拉比犹太教从公元70年至公元630年前后犹太人主要聚居在巴勒斯坦、巴比伦和亚历山大城,分别处于罗马和波斯帝国统治之下;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通过扶持犹太教上层分子,对犹太教间接统治;在犹太教内部,自古流传的律法书需要不断地重新编修和诠释,以适应政治和宗教的现实需要;因此精通律法的法利赛人逐渐取得领导权,成为拉比师傅;拉比们编篡了塔木德,涉及犹太宗教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犹太人生活和犹太教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14世纪,西班牙基督教会剥夺了犹太人的公民权利,强迫犹太人改信其他宗教,对信犹太教的教徒进行清洗,共有40万犹太人受审,3万多犹太人被处死;15世纪,西班牙斐迪南国王为了建立一个真正的天主教王国,驱逐全部犹太人;16世纪,欧洲的犹太人不但被剥夺了公民权利,而且还被限制居住在犹太人生活隔离区内;17世纪,乌克兰人反抗波兰的统治时,洗劫了300多个犹太城镇,屠杀了10多万犹太人;19世纪末,欧洲犹太资产阶级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1922年,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以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年, 返回家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建立了新的以色列国,;以色列国将许多宗教法编入了国家法,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并不以犹太教为国教,以色列国和犹太教之间,存在着一种既相互联系,又不完全一致的奇特关系;一个亡国的民族,历经数次浩劫人口凋敝又被分散于世界各地,他们将以什么心态来面对世界呢自惭形秽,入乡随俗苦大仇深,顽抗到底犹太人选择了自强不息,卓然于世无论漂泊到哪里,犹太人都逐群而居成为“国中之国”,除为了生存不得不学习新环境的文化之外,他们顽强地守卫着希伯来民族的语言、文字、生活习惯以及宗教信仰,坚信自己是最神圣的民族并热切地企盼着弥赛亚的降临……备受欺凌的历史也让犹太人认识到,只有掌握了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在极不友好的异邦生存下去;同时由于犹太人特有的宗教和生活习惯,使他们几乎走到哪里都不受欢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得不到土地,所以犹太人只能从事商业、金融等职业,而且往往做得非常成功但是这反而更激起了某些人的敌视和嫉妒,在很多国家中犹太人就是贪婪、歹毒的代名词;因此从古至今,刀光剑影鲜血淋漓总是伴随着这个不屈的民族,登峰造极的屠杀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当时总共有大约900万犹太人,其中竟有571万被集体屠杀虽然凶手是德国纳粹党,但是不得不承认,纳粹党的这种行径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历来犹太人被公认为是最会赚钱的民族,被誉为“世界第一商人”;英文中“珠宝”一词Jewelry便是“犹太人”Jew转变而来神奇的是这个历经劫难的弱小民族同时又蕴含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力量,自古以来在人类文明的各方面都英才辈出,至今犹太人只占世界总人口的%,却在诺贝尔奖得主中占15%;占美国人口不到3%,却掌握着美国70%的财富让我简单列举一下犹太人中的精英: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精神分析学开创人——弗洛伊德,抽象美术大师——毕加索。
犹太教的名词解释犹太教(Judaism)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起源于约公元前1800年左右的古代以色列地区。
以下是犹太教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解释。
1. 犹太人(Jews):犹太教信仰的追随者。
犹太人认为他们是起源于犹太人民的后裔,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传统。
2. 摩西(Moses):犹太教中最重要的先知、法律学家和领袖之一。
据犹太教经典《出埃及记》记载,摩西领导以色列人民离开埃及奴役,接受了来自上帝的十条诫命。
3. 塔纳赫(Tanakh):犹太教的圣经,包含了犹太教的经文和教义。
塔纳赫由三个部分组成:托拉(Torah,也称摩西五经)、先知书(Nevi'im)和诗歌书(Ketuvim)。
4. 托拉(Torah):犹太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摩西五经的核心。
托拉是犹太人的宗教法律和道德准则,包括了犹太教的源流和信仰原则。
5. 梅吉拉(Megillah):指的是犹太教节日普渡节(Purim)中阅读的《以斯帖记》的卷轴。
这个故事讲述了以色列人在波斯王朝时期幸免于屠杀的故事。
6. 犹太教团体:犹太教中有不同的教派和团体,每个团体有自己的传统和习俗。
常见的犹太教团体包括正统派、保守派、改革派和重建主义。
7. 战胜节(Hanukkah):犹太教节日之一,也称为犹太光明节。
纪念公元前2世纪以色列人在波斯统治下重新夺回圣殿并点燃神灯,庆祝活动包括点燃蜡烛、赌博游戏和食用油炸食品。
8. 犹太教会堂(Synagogue):犹太教的礼拜场所,也是社区的中心。
会堂用于进行礼拜仪式、学习、祈祷和社交活动。
犹太教会堂内通常有一段用来存放托拉卷轴的窗口。
9. 犹太教仪式:犹太教有许多仪式和仪式活动,如割礼、洗礼、成人礼、婚礼和丧葬仪式。
这些仪式反映了犹太教对个人生活和社区的重视。
10. 黑带帽(Yarmulke):犹太教男性在进行宗教仪式、祈祷或进入会堂时戴的一种圆形帽子。
它象征了对上帝的敬畏和敬意,也是犹太人的标志之一。
以色列的宗教犹太教与基督教习俗犹太教和基督教是以色列两大主要宗教,它们在以色列的历史、文化和习俗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以色列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习俗,并分析它们对以色列社会的影响。
一、犹太教的习俗犹太教是以色列的国教,是以色列人民的重要信仰体系。
在以色列,犹太教的习俗贯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以下是一些犹太教习俗的介绍:1. 安息日(Shabbat):犹太教中的安息日是犹太人每周的重要庆祝活动。
从星期五晚上日落开始,一直到星期六日落结束,犹太人会停止一切工作,全心享受休息和家庭团聚的时光。
在安息日,犹太人会聚集在家里或犹太教堂,祈祷,歌唱圣歌,分享美好的一餐。
这个习俗为以色列社会提供了一个放松和凝聚力的时刻。
2. 犹太教节日:犹太教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其中包括逾越节(Passover)、收割节(Shavuot)和赎罪日(Yom Kippur)。
这些节日都有特定的仪式和习俗,犹太人会在节日期间进行祷告、忏悔和特殊的食物准备。
节日是犹太教社区的重要时刻,人们会互相拜访,庆祝节日。
3. 割礼(Brit Milah):犹太教的男婴在出生后的第八天进行割礼,这是犹太教的重要仪式。
这个仪式代表着男婴正式成为犹太社会的一员,并与上帝建立关系。
割礼仪式通常在家中进行,由一个专业的犹太教宗教领袖主持。
二、基督教的习俗基督教是以色列的第二大宗教,信徒遍布全国各地。
以下是一些基督教习俗的介绍:1. 圣诞节(Christmas):圣诞节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庆祝耶稣基督的降生。
在以色列,基督教徒会在圣诞节期间举办盛大的宗教仪式,参加教堂的庆祝活动。
此外,圣诞节也是家庭团聚和互赠礼物的时刻。
2. 复活节(Easter):复活节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庆祝耶稣基督的复活。
在以色列,基督教徒会进行特殊的祈祷和教堂仪式来纪念这一重要时刻。
复活节期间,人们还会举办庆祝活动,如彩蛋寻找比赛和社区聚会。
3. 其他仪式和习俗:除了圣诞节和复活节,基督教徒还会参加其他重要宗教仪式,如婚礼和洗礼。
犹太教英文:Judaism犹太教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犹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
犹太教的主要诫命与教义,来自托辣,即圣经的前五卷书。
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在于只有一位神,即无形并且永恒的上帝。
他愿所有的人,行公义,好怜悯,因为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人,所以人都应该有尊严且受到尊敬地对待。
古代犹太教(公元70年以前)根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3世纪末至前12世纪期间,以色列人及其他一些半游牧民族自美索不达米亚跨越沙漠,进入当时已发展农业生产的迦南(今巴勒斯坦)地区定居。
公元前12~前11世纪间,以色列人在与外族冲突及内部纷争中,各氏族间先后形成12个部落,共同信奉雅赫维为唯一真神。
约公元前993年,迦南南部犹太部落大卫王统率以色列各部落,战胜迦南西部地中海沿岸的非利士人及叙利亚、约旦河以东各族,建立统一的以色列人国家,以耶路撒冷为统治中心。
其子所罗门继位后在此修建圣殿。
公元前933年,以色列分裂为南部犹大、北部以色列两国,彼此连年争战。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国亡于亚述。
犹大国臣服苟存。
公元前7世纪末,亚述帝国衰落,埃及、巴比伦相继统治巴勒斯坦。
公元前587年,巴比伦占领耶路撒冷,焚毁圣殿,并将大部居民掳往巴比伦。
犹太人认为此乃自身犯罪、背叛雅赫维另拜其他神祇所受的惩罚,唯有向雅赫维认罪祈求,方能重返故园;民族与宗教意识由此愈益加深。
现代许多学者认为,犹太历史、律法文献就是公元前587~前538年被掳巴比伦期间逐渐定型的。
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居鲁士释放以色列人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
耶路撒冷成为犹太人聚居的犹太地区中心城市,政治上受波斯统治。
直至公元70年,罗马军队攻陷耶路撒冷,焚毁圣殿为止,在犹太教历史上称第二圣殿时期。
在公元前2世纪初至公元1世纪末的300年间,地中海东岸各种新宗教、新宗派不断出现。
犹太教内部也分化为许多派别,主要有支持祭司的上层分子撒都该人;与撒都该人分庭抗礼,主张除“律法书”外,尚有口述传统法的法利赛人;主张远离世俗,实行共同生产,共享财物的社团艾赛尼派(或称敬虔派)。
拉比犹太教(70~630)这一时期,西亚地区犹太人以巴勒斯坦及巴比伦为聚居中心,分别处于罗马帝国及波斯帝国统治下,罗马及波斯均通过扶植犹太教上层分子,对犹太人实行间接统治。
在犹太教内部,自古流传的经典律法书需要不断重新解释,以适应政治与宗教的现实需要。
因此,精通律法的法利赛人,逐渐取得领导权,被称为拉比(希伯来语,意为师傅)。
这一时期的犹太教称为拉比犹太教。
第二圣殿时期,犹太教侧重祭司献祭仪式,自耶路撒冷圣殿第二次被毁后,到圣殿献祭已不可能。
因此,拉比犹太教强调社会个人伦理、祈祷及研习律法,这对后世犹太教思想、礼仪、制度有巨大影响。
犹太教公会成为犹太人最高立法、司法机构。
3世纪初,罗马塞佛鲁斯王朝时期,授权公会主持人(纳西)收税,向各地犹太人法庭委派法官,派遣特使到帝国各地巡视犹太人聚居地区,并赠与公会主持人大量产业。
自2世纪上半叶罗马皇帝哈德良统治时期起,罗马法学家开始编纂法典,在其影响下,2世纪末犹大·哈·纳西执掌巴勒斯坦公会时期,将以前历代口传律法汇编成书,称“密西拿”,约于3世纪初开始流传,此后便成为犹太教尊崇的经典《塔木德》的一部分。
拉比犹太教与同时期西亚其他宗教相比,出世色彩最少;与当时的基督教比较,它并未力图用希腊哲学解释教义,以对外族传教,而专重宗教律法。
在宗教律法与世俗法律的关系上,承认世俗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居统治地位。
但根据考古发现,遗留在叙利亚沙漠中的3世纪罗马、波斯边境城市中的犹太人会堂墙壁上,有圣经故事题材的宗教画;6世纪加利利犹太教会堂的细石镶嵌地板图案有星象、人形、鱼兽等,都与摩西十诫中不可制作偶像的诫条相悖,为拉比文献所未提及;这表明当时犹太民间宗教曾受其他民族宗教的渗透影响。
另一批宫廷文献描述魂游天庭景象,反映当时犹太民间宗教相信靠法术能魂游象外,与拉比谴责法术大相径庭。
此类民间犹太教信仰成为中世纪犹太教神秘主义思潮来源之一。
中世纪犹太教(630~17世纪中叶)630~644年,由于伊斯兰教的兴起,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巴比伦及波斯先后被阿拉伯军队征服。
711~715年间,形成跨越西亚、北非、欧洲的阿拉伯大帝国。
犹太人虽被列为次等居民,但其地位尚受法律保护。
帝国辽阔的幅员,使商品贸易得到很大的发展,犹太族的下层居民由农村流入城市,成为各种手工艺工人。
中上层犹太人从事商业、银钱业,或成为宫廷官吏。
原在西亚的犹太人大量移居欧洲,由于采用阿拉伯语,使犹太人得以接触并推动阿拉伯天文、数学、医学、哲学、文学的发展;犹太教律法的诠释、应用,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8世纪,巴比伦犹太教教长与拉比学院共同将巴比伦派律法诠释传播到各国犹太教社团。
拉比学院不仅培训拉比,并成为立法机构,实际控制各国犹太社团,使中世纪欧洲各国犹太人具有共同律法传统及生活方式。
7~11世纪,巴格达拉比学院拥有权势、财富,且其领导权落入少数人之手,因此引起部分犹太人的不满。
他们否认拉比口传律法的权威性,主张按圣经训诲,过禁欲生活,被称为卡拉派(经典派)。
10世纪初,巴勒斯坦、伊拉克、波斯相继出现反对拉比派的犹太社团,各自制订律法条例。
这些派别一度活跃于西亚,11世纪后逐渐衰落。
10世纪末,随着阿拉伯大帝国的分裂,拉比派犹太教权威亦趋没落。
欧洲犹太社团中形成反对拉比派律法的潮流,一部分人诉诸理性,发展了中世纪欧洲犹太教神学和哲学;一部分犹太教信徒则直接寻求神秘宗教经验,形成中世纪犹太教神秘主义思潮,12世纪下半叶到13世纪上半叶,一度盛行于西班牙、法国与德国。
犹太教神秘主义由来已久,宣传靠一些神秘图像、数字及希伯来文字母的排列,能释放神力,解救犹太人的苦难。
这些神秘观念经历口传之后,自9世纪起形成著述,总称喀巴拉(希伯来语,意为传统)。
主要为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的《创世之书》、《光华》及约13世纪初开始形成的《荣光》,用神秘观念解释律法书,神不是直接创造世上万物,而是以其光照,经过十个层次,造成世上万物。
除反映了新柏拉图派哲学影响外,并杂以星象学、天使、魔鬼、魂游象外等描述,以至民间犹太教仪式如星期五晚礼拜、为死者周年忌日背诵密西拿、守夜祷告等。
它强调犹太教仪式习俗的神秘含义,使狂热信徒相信自身是神所安排的宇宙中心,应与不洁的俗世完全隔绝,期待末世来到、弥赛亚自天降临。
犹太哲学家强调犹太教与其他一神教的共同点,喀巴拉则强调犹太教的独特性,使犹太人与所在国广大民众隔绝。
15世纪,在法国、西班牙、德国,犹太人到处被驱逐。
喀巴拉派鼓吹犹太人虽在地上受迫害、被仇视,在天上将获得胜利,从而使传统犹太教在犹太人中更加巩固。
16世纪欧洲犹太人主要分布于德国、波兰、立陶宛地区及土耳其部分地区。
18世纪以后,各国犹太人在基督教或伊斯兰教社会中,成为城市中等阶层,但仍保持中世纪惯例,遵守犹太法律与风俗习惯,犹太教神学仍在喀巴拉影响之下。
欧洲人文主义思想、16世纪宗教改革、17世纪科学革命对多数犹太人聚居的波兰、立陶宛地区影响极微。
与古希腊文明时期、早期伊斯兰教时期相比,近代前期西方犹太人处于孤立的精神状态之中。
1492年,西班牙驱逐犹太人。
大批犹太人移居奥托曼帝国,随之传入制造武器、火药以及织布、医药的精良技术,并继续发展与西欧的贸易。
来自西班牙的拉比,在奥托曼帝国各地设立拉比学院,重新阐述犹太律法。
约瑟·本·艾弗莱姆·凯罗所著的《约瑟之家》,在注释14世纪犹太律法著作时,概述了16世纪全部犹太律法。
1564年,凯罗又编纂一部名为《备妥的餐桌》的律法概要,成为传统犹太律法范本,沿用至今。
在西班牙、葡萄牙被逐而移居西亚的犹太人中,期待弥赛亚降临的思想十分普遍,宗教生活强调禁欲主义。
在东欧,16世纪初至17世纪中叶,波兰是世界犹太人最主要的聚居国。
18世纪,波兰立陶宛帝国北部维尔纳城成为犹太学术中心,被称为立陶宛的耶路撒冷;在其东南部西乌克兰农村,犹太下层民众中敬虔派兴起,称为哈西迪运动。
依据“喀巴拉”文献,强调内心神秘经验,置律法于次要地位,仅承认拉比为群众灵性指导,对犹太教神秘的敬虔主义产生深远影响。
原来,东欧犹太教敬虔主义强调犹太人有罪,须靠长时间悔罪方能自我完善。
哈西迪运动不强调犹太人有罪,反对过分注重忏悔,认为精神悲伤将造成人神隔绝。
其信仰特点为完全信赖神的纯善旨意,主张在祈祷中消灭自我,灵魂向神光飞升,在礼拜中强调谦卑、感恩、喜乐。
它还批评传统宗教领袖与信众隔绝,反对少数有权势家族控制会堂事务;主张信众互助,由有灵性修养者领导。
参加哈西迪运动的信徒结成互助组织,拥戴一些“神师”,致使波兰犹太教濒于分裂。
在西欧,犹太人长期处于被歧视状态。
15~16世纪之交,意大利上层犹太人曾受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致使少数犹太学者对传统犹太教持批判考察态度。
其中突出者为阿札利亚·迪·罗西。
他晚年发表《耀眼的亮光》一书,总结其对犹太有关文献的研究,并运用非犹太人资料考证《塔木德》中各项传说的真伪。
宗教信仰上,他仍笃守中世纪犹太教信仰,但并不回避犹太教经典中的矛盾;认为《塔木德》中的传说具有道德训诲价值,而非历史事实。
他以历史观点校订犹太文献中的人和事,由此论证从创世纪算起的犹太纪年是拉比犹太教后期才开始推行的。
其著作激起意大利、中欧、西亚各地拉比的愤怒,规定非经特别批准,禁止阅读。
其思想为19世纪后犹太历史考据学之先河。
16世纪末,荷兰从西班牙统治下取得实际独立地位。
被逐出西班牙、葡萄牙的犹太人,一部分移居荷兰。
17世纪中叶,犹太人在阿姆斯特丹商业金融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在宗教上享有自由,出版了各种希伯来文神学及神秘主义教义著作。
阿姆斯特丹犹太社团在宗教信仰上原属保守派,但在近代科学、哲学的影响下,出现分化。
近现代犹太教(17世纪中叶以后)17世纪西欧思想界在近代科学影响下,对古代传统权威、中世纪经院哲学思维方法提出疑问。
17世纪上半叶,阿姆斯特丹犹太思想家尤里·阿科斯塔公开否认拉比权威及个人灵魂不灭,认为律法书不可能出于神授,因其中包含许多违反自然律的事件;神既创造了自然与自然律,便不可能自相矛盾。
18世纪,以法国、英国为中心的思想启蒙运动在欧洲各国兴起,提倡思想、经济、政治自由和人道主义。
德国思想启蒙运动受自然科学的影响比英、法小,政治上也不如法国激进;因此,在反对传统束缚的同时,仍保持对宗教哲学的兴趣。
德国犹太思想家摩西·孟德尔逊主张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然宗教,认为万有系神意所造,神乃最完全的存在,理性能发现神的实在性、神的旨意与灵魂不朽,否则生命便无价值可言。
他在晚年所著《耶路撒冷》一书中,认为犹太教仅为犹太人的特殊律法,并无独特的信仰体系或世界观;主张犹太人谨守犹太教礼仪,放弃文化孤立的传统,广泛吸收其他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