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习抒情》
- 格式:ppt
- 大小:408.50 KB
- 文档页数:4
《写作 学习抒情》优秀课件2023-11-12•课程介绍•写作抒情的重要性•写作抒情的方法目录•写作抒情的实践•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课程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课程介绍01CATALOGUE背景学生在写作中缺乏情感,需要提高抒情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抒情写作技巧,提高情感表达能力课程背景与目标课程内容与安排内容抒情写作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抒情写作的技巧与方法课程内容与安排经典抒情作品赏析安排第一节课:介绍抒情写作的基本概念与特点讲解抒情写作的技巧与方法第二节课第三节课第四节课经典抒情作品赏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学生习作展示与点评,总结课程收获03课程内容与安排020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经典作品赏析,引导学生掌握抒情写作技巧特色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创新课程特色与创新写作抒情的重要性02CATALOGUE写作是一种表达情感和内心感受的方式,通过抒情写作,可以将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恨情愁真实地表现出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感受和情感。
抒情写作可以传达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展现作者的个性、情感和价值观。
抒发情感,表达内心增强作品感染力抒情写作通过情感的表达和抒发,能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抒情写作可以借助生动的描绘、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让读者产生对作品的喜爱和认同。
抒情写作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文字的运用,可以塑造出独特的个人风格。
抒情写作注重表现个人感受和情感体验,通过文字将情感传达给读者,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独特的个性和情感魅力。
塑造个人风格VS写作抒情的方法03CATALOGUE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喻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情感。
比如,用“温暖的阳光”来形容“爱”的感觉。
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或情感,以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如,“那本书仿佛在向我招手”来表达对书的热爱。
初中语文(七下)《写作:学习抒情》教学反思(一)《学习抒情》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的主题内容,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在写作中,学生若能恰当地抒发真情实感,定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文章主题。
文章最重要的特质就是以情动人,抒情是写作中一种很重要的表达方式。
通过活动或写作实践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讲练结合,既有写法指导,又有写作实践,力争以兴趣为激发点,以理清知识层次为突破口,以能力为落脚点,以训练为手段,逐层深入,步步推进,可操作性强,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抒情方式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各种文章的表达方式,但是学生解题能力有限,再加之他们不喜欢受太多约束;他们对写作过程中的情感支撑的度方面还是把握不够好,很难起到完全体现中心主旨的程度,主要原因还在于不会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同时抒情比较抽象,而且常常和其他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学生很难把握。
本次教学设计是在具体的作文指导过程中,通过活动或写作实践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讲练结合,既有写法指导,又有写作实践,力争以兴趣为激发点,以理清知识层次为突破口,以能力为落脚点,以训练为手段,逐层深入,步步推进,可操作性强,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抒情方式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我们要学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手法,使我们笔下的文字显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醒人耳目、引人深思。
同学们,除了以上三种方法外,抒情时,可以多用排比句、排比段、比喻句、拟人句等,或是一些引用句以增加文章的节奏感、气势和生动性。
不足之处:1、对课堂的时间的把握不精准,所以造成前松后紧的情况,课堂结束的比较匆忙。
2、阅读积累量较少,造成扩展范围不够丰富,略显单调与生涩。
3、自己平时生活的观察和感悟缺乏,导致学生的选材比较单调。
今后一定要抓好阅读积累,指导学生多读多背。
总之,在今后教学中会不断改进,在课堂时间的把握上会更精心地备课,精细地计算课堂时间的运用,不浪费一分钟,对课文内容进行取舍,不必要的内容,与主旨内容关系不大的内容就断然舍弃,提高教学的综合能力。
语文七下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语文七下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是让学生探究抒情的内涵,培养其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其语文表达水平的一篇文章。
本文将以2000字进行详细阐述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学习方法。
抒情是一种情感宣泄的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音乐、绘画等形式将内心的情感、感触、体验以及对人生的理解表达出来。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通过学习抒情的基本概念,了解抒情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培养情感共鸣的能力。
通过课文和各种抒情作品的阅读,学习抒情的表达手法,积累抒情的写作素材。
在学习抒情写作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阅读优秀作品、体验情感等途径,积累素材,培养对美好、真善、美丑等价值取向的判断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还应该注重练习,通过围绕特定的题材,选择具有情感共鸣的语言,构建抒情的篇章结构,让学生掌握抒情的写作技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多读多写。
在阅读中发现作文中的优秀篇章,吸取别人的优点,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素材。
在写作中,要注意情感表达和语言表达的协调统一,注重情感真实性和情感共鸣性。
还要培养文学鉴赏的能力,在享受作品的美感的把握其情感和意义,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抒情写作的水平。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激发学生对抒情的兴趣,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情感经验,对自然之美,人生之美的理解与感悟中,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
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思维训练,让学生在抒情写作中,发掘自我,理解自我,表达自我,提高文学修养。
在语文七下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注重激发学生对于抒情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和抒情写作技巧,同时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文学修养。
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目标:1、理解抒情方式及作用。
2、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3、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4、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抒发真情。
教学重点:1、理解抒情方式及作用。
2、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
教学难点:如何借助相关手法进行抒情。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练习法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人是有感情的。
既然人是有感情的,那么有了感情后就必然要从心中表达出来,这种表达的过程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抒情赏析下面两个片段:片段一: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她好像站在了我的床前。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那里,手里抱着毛毯,眼睛静静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一篇文章,说所有的母亲都喜欢在孩子睡觉时端详他们……片段二: 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她好像站在了我的床前。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那里,手里抱着毛毯,眼睛静静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妈妈呀,我愿在您温柔的怀里甜甜如梦!片段二比片段一好。
片段二之所以比片段一好,就在于作者在叙事之外运用了一种表达方式使文字充满情意和张力,这种表达方式叫抒情。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我们写文章,总要表情达意,直接或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抒情。
二、什么是抒情?抒情,就是对内心感情的抒发和表达。
表达方式除抒情外,还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
下面这些话我们经常说,其实就是抒情。
如“这片月季花真漂亮啊!”“我有好几年没见到爷爷了,真想他呀!”三、对抒情的要求:①抒情要真实。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要动人,首先得真实。
虚假的感情不仅不能动人,反而令人反感,甚至厌恶。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写作《学习抒情》教案1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融情于物”(间接抒情——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并要求掌握一定的话语组织方式。
重点难点1、学会“融情于物”,亦即间接抒情。
2、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来进行表达。
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记叙能力,但多数停留在记流水账的层面上,叙事干瘦,少润色,尤其不善把情感融合进来,或抒情生硬,直白。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说“抒情”,导入本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写作方法:融情于物。
所谓融情于物,就是在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当中寄托写文章的人或是文章中写到的人的内心情感。
这种方法好比给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穿上了一件隐身衣,你可能从字面上看不到“情”,但能体会到“情”,正所谓“道是无情却有情”。
二、读课文,归纳技法(一)例文示范:片段一: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
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蜡烛》八年级上)片段二: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
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台阶》八年级上)片段三: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芦花荡》八年级上)2、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下面问题。
以上片断写了什么“物”?是怎么写“物”的?表达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片段一①蜡烛的火焰②大围巾①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情态)②黑色的(颜色);表达了老妇人内心的沉痛之情,对牺牲的红军战士的哀思。
片段二①台阶②桃树③柳树④旱烟雾①别人家的高高的(形状)②遮出一片绿阴(情态)③树枝摇来摇去(动态)④飘来飘去(动态);“父亲”对有高台阶的人家的羡慕,对造高台阶的渴望、执着;暂时无力造高台阶的愁绪。
初一语文《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范文三篇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在写作中,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文章主题。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初一语文《写作:学习抒情》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写作:学习抒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2.引导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过程】一、体会抒情之美。
⑴简介抒情的表达方式。
⑵比较本单元课文抒情句的运用。
体会抒情的作用,导入课题。
二、归纳抒情之法。
1.比较讨论:我们要抒发怎样的情感?(1)真实的情感;(2)独特的情感。
2.向名家取经:我们可以怎样抒发情感?⑴分析名家名作中包含情感的语句,分析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作用: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含而不露,委婉动人,耐人寻味。
⑵比较归纳,学习抒情的方法。
分别给出含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语句的文段资料,学生讨论分析其中手法运用的特点。
①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例举:直抒胸臆(内心独白)变换人称(第二人称)②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例举: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融情于物);三、比较抒情之度1.例文比较,体会抒情之度。
明确:所谓“恰当书法”,一是指要把握好抒情的度,二是指要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2.问题引导,学习恰当抒情。
⑴把握好抒情的度;⑵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明确:恰当地抒发情感,前提是对情感要有深刻的体验和细致的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