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篆书常识》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11
篆书基础入门小篆的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小篆的笔法分析(一)小篆的基本笔法: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
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1)逆入藏锋至首端(2)转成圆锋向右行(3)行至末端转锋(4)向左回锋2.竖(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3)行至底点勿顿(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3.横弯(1)逆锋落笔向左(2)转锋向右行笔(3)顺锋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4.直弯(1)逆锋落笔向上(2)转锋向下行笔(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5.上弧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7.左右外弧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8.方弧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
篆书基础知识中国书法的每—种字体都有自己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而篆书的发展是与古文字发展紧密相联的。
它作为篆、隶、草、行、楷五体书之首,是书法艺术中具有独立意义并独具特色的书体。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篆书基础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篆书基础知识(一)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代乃至周初,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因其内容绝大多数是王室的占卜文辞,也称“卜辞”。
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市郊的殷尚废墟——小屯村,故又称“殷墟文字”、“殷契”等。
据记载,殷墟以洹水南岸的小屯为中心,是殷商王朝的国都。
商王朝灭亡后,这些卜辞长埋于地下,无以面世。
数千年后,当地农民在犁田时偶而发现,因古骨研末治刀创,随将其作为“龙骨”卖给药铺。
1898 年,曾有古董商拿了一些给天津的王襄、孟定生辨认,他们认出是古代珍贵遗物,意言为“古简”。
1899年,北京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对甲骨作了鉴定,认定是商代文字。
这—发现,震动了考古界。
之后,有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考古学家在大量收集、整理甲骨的基础上,对甲骨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撰写了许多著录和专门著作。
自此,我国近代学术史上又一新的研究领域——甲骨学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它的发现,不仅为研究我国商朝历史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还引起世界各者的高度重视,成为一门独立的国际性学科,同时在中国书法史研究及书法创作方面也产生厂深远的影响。
从甲骨出土的十五万片实物,5000余字的文字看,已经是经过相当时期发展.并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文字,其间汉字构形规律已有大部分符合“六书”之说(如象形、会意、形声),文法也和后代相近;从书法角度看,不同时期的甲骨文,字体风格亦有所异,但文字书写的整体风格自然率意。
因是契刻文字,笔画单一质朴,字形朴茂天真,结构大小参差,章法浑然天成。
不仅显现出古代先民在文字书写方面追求自由、情趣、美观的审美意识,而且从中可以体悟篆书的笔法以及由于载体不同而产生的差异,给后世书法创作以启迪和借鉴。
论篆书常识篆书有两说:(1)指“籀文”,即《史籀篇》文字。
(2)指“隶书”,清学者多主其说。
石鼓文秦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
唐初在岐州雍县南二十里之三畤原被发现。
每鼓一首四言诗,十首为一组,记叙当时渔狩的情况,故亦名“猎碣”。
现藏故宫博物院,一鼓已泐无字,其余九鼓亦多漫漶残损。
传世著名北宋拓本有明安国《十鼓斋》“中权”、“先锋”、“后劲”三本,已流入日本。
古籀“古文”、“籀文”的合称。
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今叙篆文,合以古籀” 。
萧籀汉丞相萧何所作,一作'秃笔书'。
元·郑杓《衍极》卷四《古学篇》刘有定注:"萧何作未央宫,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题其额,观者如流水。
何用秃笔书,时谓之'萧籀'。
金文殷、周青铜器上铭文的统称,旧称“钟鼎文”、“吉金文”、“款识文”。
属大篆系统,包括了小篆以前的大部分篆书形体,是研究古代书法的重要实物资料。
近人容庚撰有《金文篇》,较为完备,收可识知金文一千八百九十四字,另附录约一千二百余字。
钟鼎文即“金文”。
上古青铜器一般可分为礼器和乐器两大类,礼器以鼎为尊,乐器以钟为多,故以“钟鼎”为青铜器之代称。
“钟”,经典多作“锺”。
青铜器上的铭文,统称为“钟鼎文”。
《文选》卷五十五《刘孝标广绝交论》:“书玉牒而刻钟鼎。
”李善注引《墨子》:“琢之盘盂,铭于钟鼎,传于后世。
”款识文即“金文”。
“款识”者,青铜器上所铭之文字也。
《汉书》卷二十五上《郊祀志》:“鼎大异于众鼎,文缕,无款识。
”注:“韦昭曰:‘款,刻也。
音式志反。
’师古曰:‘识,记也。
音式志反。
’”通雅》引《卮言》谓:“款”为阴文,凹入;“识”为阳文,凸出。
《博古录》谓:“款,在外;识,在内。
”凡石、砖、瓦、金等上所刻文字皆可泛称为款识,而狭义专指青铜器上的铭文。
又元·吾邱衍《学古编》八《字源七辩》以之为六国古文:“七曰款识。
款识文者,诸侯本国之文也。
中国书法和篆刻艺术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书法与篆刻的基本知识、历代名作风格特点和重要的书法家及楷书基本的笔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探究、尝试实践、赏析评述书法篆刻作品以及书法与篆刻的关系,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领略书法篆刻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对书法和篆刻艺术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对应课标1、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活动三:合作探究师:展示《多宝塔碑》图片和《玄秘塔碑》图片生:小组内或小组间合作探究,试分析这两种楷书各自的艺术特点师:这些楷书是怎样书写出来的呢?试分析并尝试体验他们的笔法运用。
生:共同探究并尝试着书写体验。
点拨:展示“永字八法”,演示各种笔法的运用。
(中锋、逆锋、藏锋、露锋、顿笔、捻管转锋等)生:用各种笔法进行书写体验。
活动四:总结评述生:根据自己的书写体会,总结各种书体的艺术特点和魅力,说出自己的感受,辨别各自应用的作用。
活动五:实践应用生:根据以上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任选一种书体进行书法作品的创作。
创作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评价生:自评、互评师:总结评价,指出作品中的优缺点。
活动六:知识拓展了解:“字如其人”的涵义师:以颜真卿的书作为例,讲解颜真卿刚正不阿的性格以及英勇报国的志向,结合他方严正大的书风,让学生理解人品定书品、字如其人的道理。
学习活动设计活动一:欣赏感受师:展示多种形式的篆刻印章生:欣赏印章并感受篆刻艺术的无穷魅力,激发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活动二:合作探究师:你知道篆刻印章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吗?(刻刀、石料、肥皂或木头、印泥、砂纸或磨盘、小镜子、牙刷等)根据自己的理解可以把这些印章分为几种类别?(肖形印、朱文、白文、朱白相间)你知道印章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吗?(切刀、冲刀等)评价一个篆刻印章好坏的标准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刀法、线条、文字的安排等)篆刻印章与使用印章有什么区别?生:小组间或小组内共同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知识内容,解决老师预设的问题。
《认识篆书》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认识篆书”,是小学书法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篆书的起源、发展及基本特点,为后续的书法学习和创作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篆书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认识篆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特点。
2. 技能与操作: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学会书写简单的篆书字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书法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检验学生对篆书定义、发展历程及特征的掌握情况。
2. 技能操作评价:学生实践书写篆书字体,教师根据书写规范、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进行评分。
3. 学习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包括参与度、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等方面。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篆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猜测字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篆书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重点介绍篆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特点。
3. 观察实践:学生观察教师示范书写篆书字体,了解书写方法和技巧。
4. 自主练习:学生自主练习书写简单的篆书字体,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书写错误。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篆书的特点和魅力,分享学习心得和感受。
6.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课时学习内容,强调篆书的重要性和学习意义。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篆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书写简单的篆书字体,并要求家长参与监督和指导。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课时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 学生反思:学生反思本课时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收获和感受,提出改进建议和期望。
通过以上内容为小学书法课程《认识篆书》学历案的第一课时部分。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篆书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基本笔画和结构特点,为后续的书法学习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学科书法常识
1.篆:秦代的李斯(中国书法鼻祖、小篆第一人)
《峄山刻石》
《熹平石经》
《曹全碑》
布局气势磅礴,大开大合,狂而不怪,奔放纵逸。
笔画连绵不断,运笔遒劲,圆头逆入,功力浑厚。
行笔出神入化,笔断意连。
字体方中有圆,提按使转,虚实相间。
结字隽永,章法严谨,行间布局,疏密呼应,错落有致,刚柔相济,浑然一体。
《古诗四帖》(选帖)
《千字文》(选帖)2019.6(1)B
《冠军帖》(选帖)
《书谱》(选帖)
柳公权(柳体)、(唐)虞世南(唐)褚遂良(褚体)、(元)赵孟頫(赵体)
《九成宫醴泉铭》(选帖
《多宝塔碑》(选帖)
《玄秘塔碑》(选帖)
《孔子庙堂碑》(选帖)
《雁塔圣教序》(选帖)
《汲黯传》(选帖)
《兰亭集序》(选帖)
《中秋帖》(选帖)
《寒食帖》(选帖)
长于行书、草书。
每个字大都长横长竖、大撇大捺,但每个字的中宫似乎都有一
个圆心,其他笔画从圆心放射出来;横画倾斜不平,竖画虬曲不平,写三点水偏旁时,最下
《松风阁诗帖》(选帖)
书法鉴赏常用词语整理
位同学收集的四幅西安碑林书法图片。
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篆雕刻入门知识点总结一、小篆的概述小篆,是汉字的一种字体,起源于先秦时期的战国时期。
相传小篆是由李斯在秦始皇统一文字后所倡导的。
小篆是以金文、大篆为基础,经过总结、提炼、改革而形成的。
小篆时代大约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代末。
小篆是中国传统书法中最基本的字体之一,也是最受人喜爱的字体之一。
小篆的特点是字形结构简洁,笔画优美流畅,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喜爱。
小篆也被用于刻石、刻帖、刻印、绘画等领域,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
二、小篆的基本知识点1. 小篆的构造小篆的构造是由笔画、笔势、笔法三大要素构成的。
笔画是指汉字的线条形态,笔势是指汉字的整体形态,笔法是指汉字的写法技巧。
小篆的构造需从这三个要素入手。
2. 小篆的笔画小篆的笔画主要有横、竖、撇、捺、折、点六种基本笔画。
这六种笔画构成了小篆字形的基本要素,可以通过练习这六种基本笔画来掌握小篆字形的构造。
3. 小篆的笔势小篆的笔势主要有纵横平立,起承转合,顿挫滚荡,阳刚阴柔四种基本笔势。
这四种笔势构成了小篆字形的结构特点,可以通过练习这四种基本笔势来掌握小篆字形的结构规律。
4. 小篆的笔法小篆的笔法主要有顿笔、折笔、提笔、承笔、收笔、颔笔、点笔、顿笔八种基本笔法。
这八种笔法构成了小篆字形的写法技巧,可以通过练习这八种基本笔法来掌握小篆字形的书写技巧。
三、小篆的刻石技艺1. 刻石准备工作刻石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选石、准线、布局等工作。
选择一块质地细腻、色彩均匀的石材,用尺规绳水平竖直测量划线,确定书写区域。
2. 刻石基本技法刻石基本技法主要包括画勾、勾槽、镂空、孔雕等技法。
画勾是用刻刀在石材上草拟汉字的笔画,勾槽是在勾勒的基础上深入刻划,镂空是将石材中无用部分切割除去,孔雕是在石材上塑雕凸出的部分。
3. 刻石书法要领刻石书法要领主要包括字形、结构、布局、笔画等要领。
刻石书法要求字形端庄工整,结构严谨有序,布局清晰平衡,笔画流畅有力。
四、小篆的刻印技艺1. 刻印器材刻印器材主要包括刻刀、印石、印泥等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