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料的选择
- 格式:ppt
- 大小:10.30 MB
- 文档页数:9
新型敷料的特性及选择应用新型敷料是指相对传统敷料而言,具有更先进、更优异技术及特性的一种敷料材料。
下面将从新型敷料的特性和选择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新型敷料的特性1. 可透气性:新型敷料通常采用多孔材料制成,能够使伤口透气,有助于伤口康复。
透气性能的提高可以减少湿疹、皮疹等副作用的发生。
2. 吸附性:新型敷料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够迅速吸收伤口渗出液,并保持敷料表面的干燥,避免伤口感染。
3. 柔韧性:新型敷料的柔韧性好,能够贴合伤口曲面,减少对伤口周边组织的刺激,促进伤口愈合。
4. 透明度:新型敷料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敷料随时观察伤口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防水性:新型敷料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能够防止伤口因水分侵入而感染,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6. 防粘性:新型敷料具有一定的抗粘附能力,不会粘附在伤口表面或出现与伤口撕脱无关的疼痛感。
7. 抗菌性:一些新型敷料具有抗菌功能,能够通过释放抗菌物质抵御细菌感染。
二、选择应用新型敷料的因素1. 伤口类型:不同的伤口类型需要选择不同的敷料。
例如,慢性创面可以选择具有吸附能力的敷料,而手术创面可能需要具有防水性能的敷料。
2. 伤口位置:伤口的位置也是选择敷料的重要考虑因素。
例如,身体活动较多的部位如手部或足部需要选择柔韧度较高的敷料,以保证伤口的舒适性和可活动性。
3. 患者需求:患者的需求也应被充分考虑。
例如,敷料的透明度可以让患者随时观察伤口恢复状况,而具有抗菌功能的敷料则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4. 医护人员操作需求:敷料的易用性也是考虑因素之一。
例如,一些新型敷料具有自粘附性能,操作简单方便,对医护人员更加友好。
5. 成本效益:选择新型敷料时,需综合考虑敷料的价格、使用寿命以及治疗效果,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寻求成本效益的平衡点。
6. 医护人员经验:医护人员对新型敷料的了解程度和操作经验也是选择的重要因素,他们需要具备足够的培训和学习,以充分了解新型敷料的特性和适用范围。
敷料的分类与选择1. 介绍敷料是指用于覆盖或包裹伤口的材料,既可以保护伤口,防止感染,也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敷料的种类繁多,不同的敷料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伤口,并有不同的特点和优缺点。
本文将介绍敷料的分类和选择。
2. 分类敷料可以根据其使用目的、成分、结构等方面进行分类。
2.1 使用目的据使用目的可分为:1. 吸收性敷料:适用于需要吸收伤口渗出液体的情况,如创面出血、排泄物和渗出液等;2. 非粘贴性敷料:适用于粘性伤口的情况,如肿瘤切除伤口和烧伤后颗粒状伤口;3. 粘性敷料:适用于容易被污染的创口,如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4. 保护性敷料:适用于保护不容易受伤的皮肤,如面部和手部。
2.2 成分据成分可分为:1. 消毒性敷料:含有抗菌成分,可杀死伤口中的病菌,预防感染;2. 粘力敷料:由胶类和纤维类材料制成,与皮肤接触后能够有效粘附,不易脱落;3. 非粘力敷料:由纤维类材料制成,与皮肤接触后不会粘附,易于更换;4. 吸收性敷料:由纤维类或泡沫类材料制成,可以吸收环境中的液体。
2.3 结构据结构可分为:1. 薄膜敷料:由聚乙烯或聚氨酯等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形状可依照伤口的形状任意裁剪;2. 泡沫敷料:可以吸收伤口分泌物,透气性好,但需要频繁更换;3. 毛绒伞敷料:由玻璃纤维纱织成,用于包裹四肢伤口;4. 填充性敷料:用于填充大面积伤口,促进创口愈合。
3. 选择敷料的选择需要根据伤口类型、伤口的位置和大小、患者病情、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以下是一些常见伤口的敷料选择:3.1 静脉溶血性溃疡适用敷料:吸收性敷料、抗菌敷料。
3.2 糖尿病足部溃疡适用敷料:保护性敷料、吸收性敷料。
3.3 常规创口适用敷料:吸收性敷料、非粘性敷料、保护性敷料。
3.4 烧伤或撕裂伤口适用敷料:填充性敷料、毛绒伞敷料。
3.5 包扎手和脚的伤口适用敷料:填充性敷料、吸收性敷料。
总之,敷料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伤口类型而确定。
常见敷料种类及应用敷料是指用于覆盖创面或皮肤损伤的一种材料,可以对伤口进行保护、促进愈合和减少感染。
根据不同的伤口类型和治疗需求,有多种不同的敷料种类可供选择。
以下是常见的敷料种类及其应用。
1.敷料的分类:(1)传统敷料:如纱布、绷带等,主要用于固定与压迫,透气透湿性差。
(2)先进敷料:如透明薄膜敷料、硅胶敷料、透气敷料等,具有较好的渗透气性、吸湿性和保湿性,能够促进伤口愈合。
2.透明薄膜敷料:透明薄膜敷料是一种透明、弹性良好的敷料,通常由聚乙烯薄膜、胶粘剂等组成。
透明薄膜敷料具有较好的渗透气性和防水性能,可以覆盖在浅表损伤表面,保持创面的湿润,促进创面愈合。
此外,透明薄膜敷料还可以评估伤口的愈合情况和观察有无感染。
3.硅胶敷料:硅胶敷料是一种柔软、粘性好的敷料,内部由交联的硅胶组成。
硅胶敷料贴合性好,可以调节伤口湿度,保持细胞渗透形态,有助于伤口界面愈合。
此外,硅胶敷料还具有长时间使用、不与伤口黏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
4.透气敷料:透气敷料是一种多孔敷料,能够允许创面与环境气体交换,有利于更好的愈合。
透气敷料一般采用防水性好的材料制成,聚合物膜、三层膜和微孔膜等。
透气敷料具有吸湿透气、透明可见、加速创面愈合等特点,适用于多种伤口类型。
5.抗菌敷料:抗菌敷料是一种添加了抗菌剂的敷料,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抗菌敷料可以用于感染风险较高的伤口,如烧伤、压疮和创口。
6.凝胶敷料:凝胶敷料主要由水、膨胀性胶原蛋白、纤维素等物质组成。
凝胶敷料具有吸湿保湿、保持创面湿润、透明可见等特点,适用于烧伤、慢性溃疡等湿润愈合伤口。
7.水凝胶敷料:水凝胶敷料是一种由水、胶体和稳定剂组成的凝胶状敷料。
水凝胶敷料具有保湿、润滑、防止感染、吸附坏死组织等作用,适用于烧伤、慢性伤口等。
8.氢凝胶敷料:氢凝胶敷料是一种含有氢化胶原的凝胶敷料。
氢凝胶能够吸收大量的水分,形成凝胶状态,保持伤口湿润,促进细胞的再生和愈合。
医用敷料的临床选择及应用医用敷料的临床选择及应用文档本文旨在介绍医用敷料的临床选择及应用,其中包括以下章节:材料选择、临床应用、治疗方案、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答。
一、材料选择医用敷料的材料选择是临床应用中的重要环节。
在选择医用敷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纱布类:适用于吸收和防止污染等一般性需求;2、胶贴类:常用于创面闭合和固定;3、聚氨酯类:透气性好,适用于伤口较深或需要较长时间敷料保护的情况;4、纤维素类: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吸附性能,适用于渗液较多的伤口;5、胶原蛋白类:能促进伤口愈合和减少炎症反应,适用于慢性创口和糖尿病足等情况。
二、临床应用医用敷料的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创面敷料:用于外科手术后的创面保护和愈合;2、烧伤敷料:用于烧伤创面的保护和促进愈合;3、溃疡敷料:用于溃疡性疾病的创面护理,如胃溃疡、褥疮等;4、创伤敷料:用于外伤性创口的保护和修复,如刀伤、擦伤等;5、慢性创面敷料:用于长期存在的慢性创面的保护和促进愈合。
三、治疗方案医用敷料的治疗方案应根据不同病情和创面特点制定。
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种:1、湿敷法:将医用敷料浸湿后贴合在创面上,有助于创面的湿润环境和愈合;2、干敷法:将医用敷料干燥后贴合在创面上,适用于需要干燥环境和愈合的创面;3、敷料更换频率:根据不同创面和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敷料更换频率,以保证创面的干净和敷料的有效。
四、注意事项在使用医用敷料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创面清洁:在更换敷料时,要保证创面的清洁,避免污染和感染;2、敷料选择:根据创面特点选择合适的医用敷料,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3、个体差异:患者的体质和个体差异可能会对敷料的选择和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应充分考虑。
常见问题解答1、问:医用敷料是否可以复用?答:医用敷料一般不建议复用,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和敷料效果的损失,每次更换敷料时应使用新的敷料。
2、问:医用敷料需要避免的情况有哪些?答:使用医用敷料时,应避免敷料的过紧或过松,避免与伤口周围皮肤摩擦,防止拉伤创面。
压疮局部表现与敷料选择
1期压疮:可选用水胶体透明贴或泡沫贴
此期受压部位出现暂时性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氧,小动脉反应性扩张,局部充血,但皮肤的完整性未破坏,为可逆性改变,如及时去除致病原因,则可阻止压疮的发展。
可以选用水胶体透明贴或泡沫贴,贴于骨隆突部位以减少机械摩擦。
建议选择水胶体敷料,透明的敷料有利于观察压疮的变化过程。
2期压疮:可选用水胶体类、泡沫类敷料
(1)对未破损的局部小水疱,可选用水胶体透明贴或溃疡贴外贴。
水疱的处理:局部消毒后,先覆盖透明贴,在用注射器抽吸渗液。
(2)对大水疱,可局部消毒后穿刺抽液,再用水胶体溃疡贴外贴。
对于部分皮层受损的浅表性创面,其伤口基底部为红色、渗液少,此时肉芽组织开始形成,可选用水胶体溃疡贴外贴。
如果渗液多,建议局部先用藻酸盐(或藻酸银)敷料覆盖,外用泡沫敷料固定。
3~4期压疮
此时创面有大量渗液、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
在使用敷料之前应让主管医生根据坏死组织量决定是否需先进行清创。
伤口基底呈黑色或有黄色腐肉,渗液较少、较干燥时,可选用水凝胶类,如清创胶,溶解、软化坏死组织,达到自溶清创的作用。
(3)黄色期:清创胶/藻酸盐(银)敷料+泡沫贴
伤口有感染征象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热、痛,渗液增多,有异味,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可遵医嘱留取检验标本,并按医嘱用药治疗。
(4)红色期:藻酸盐(银)敷料+泡沫敷料
(5)窦道(潜行)的处理:藻酸盐(银)填充条+泡沫敷料
备注:各种敷料一定要充分接触创面,才能发挥敷料的作用。
在填塞窦道与潜行时,藻酸盐敷料一定要放在最里面。
压疮治疗的伤口敷料选择水胶体敷料(1)2 期、未形成感染的浅3 期压疮,考虑使用水胶体敷料。
(2)对较深的压疮考虑在水胶体敷料下面使用填塞敷料填补死腔。
(3)换药时,小心除去水胶体敷料以减少皮肤损伤。
透明薄膜敷料(1)当患者无免疫,功能低下时,使用薄膜敷料用于自溶清创。
(2)薄膜敷料作为第二层敷料,使用藻酸盐或其它可能会延长在创面停留时间(如3 到5 天)的伤口填料治疗压疮。
(3)小心除去薄膜敷料以减少皮肤损伤。
(4)不要使用薄膜敷料作为组织中间层覆盖中到重度渗出性压疮,也不要使用薄膜敷料作为覆盖敷料覆盖在酶化清创剂、凝胶、或药膏上。
水凝胶敷料(1)考虑使用水凝胶敷料在较浅、渗出较少的压疮上。
(2)考虑使用无固定形状的水凝胶用于没有临床感染并且表面粗糙的压疮上。
(3)对于干性的压疮创面,考虑使用水凝胶敷料。
(4)对于疼痛的压疮,考虑使用水凝胶敷料。
(5)对于没有深度和轮廓,和/或伤口敷料有移动风险的身体部位上的压疮,考虑使用片状的水凝胶敷料。
(6)对于有深度和轮廓,和/或敷料有移动风险的身体部位上的压疮,考虑使用无固定形状的水凝胶。
藻酸盐敷料(1)治疗中度和重度渗出的压疮要考虑使用藻酸盐敷料。
(2)当有合适的并发感染的治疗时,使用藻酸盐敷料用于临床感染的压疮。
(3)轻轻地移除藻酸盐敷料,如有必要先冲洗以方便移除。
(4)如果到了既定的换药时间藻酸盐敷料还是干的,可以考虑延长敷料更换的间隔时间,或者更换伤口敷料的类型。
泡沫敷料(1)在有渗出的2 期和较浅的3 期压疮上,考虑使用泡沫敷料。
(2)有渗出的腔洞压疮内要避免使用小单片泡沫敷料,使用凝胶泡沫敷料于高渗出的压疮。
含银敷料(1)用于临床感染或严重细菌侵袭的压疮。
(2)避免过长时间使用含银敷料。
当伤口感染得到控制后,要终止使用银敷料。
(3)对银过敏的个体不应使用银产品。
银可能有毒性,尤其是对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毒性的程度尚未被充分的描述。
如何正确使用敷料敷料是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能够保护创面、促进愈合,并减少感染的风险。
然而,很多人在使用敷料时存在一些误区,导致效果不佳或者出现副作用。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敷料,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应对伤口。
一、选择合适的敷料类型不同类型的伤口需要选用不同的敷料,以便更好地满足伤口治疗的需求。
常见的敷料类型有:纱布敷料、透明敷料和水胶敷料。
纱布敷料适用于吸收较多渗出液的伤口,透明敷料适用于浅表性创面,而水胶敷料则适用于渗出较少的伤口。
在选择敷料时,应根据伤口的特点以及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二、保持创面清洁使用敷料前,应将伤口周围的皮肤清洗干净,以保证伤口及其周围的环境无菌。
可以使用温开水或者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但不要使用酒精、碘酒等刺激性物质清洗伤口。
清洗完毕后,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擦干创面周围的水分,并等待皮肤完全干燥后进行敷料。
三、敷料的正确使用方法1. 手部清洁:使用敷料前,应先清洗双手,以避免引入细菌导致伤口感染。
2. 敷料的剪裁:根据伤口的大小和形状,将敷料剪裁成合适的尺寸。
剪裁时要注意不要触碰到敷料内部,以免造成污染。
3. 敷料的贴合:将敷料贴合在伤口上,尽量避免出现皱褶或者松动,保证其充分覆盖创面,并且周边贴合紧密。
4. 固定敷料:根据需要,使用胶带或者绷带固定敷料,避免其松动或者脱落。
固定时应注意力度适中,不要过紧或者过松。
四、定时更换敷料敷料一般需要定时更换,以便清洗伤口、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及时处理伤口渗出液。
一般来说,对于较小的伤口,敷料一般每隔1-2天更换一次;对于较大的伤口,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每天或者隔天更换。
五、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在使用敷料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伤口的情况。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1. 伤口周围发红、肿胀或者有明显疼痛;2. 伤口渗出物增多或者颜色发生变化;3. 伤口出现恶臭或者有异常分泌物;4. 伤口表面出现溃疡、坏死等现象。
六、心理疏导和保护伤口伤口的治疗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护理,更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
伤口敷料是压疮护理的中心组成部分。
敷料的选择必须基于伤口床的情况、伤口周围皮肤情况以及压疮患者的目标。
一般来说,当伤口床是清洁并处于肉芽组织生长期时,维持伤口床湿润是最佳的,可促进伤口愈合或闭合。
有很多保湿敷料可供选择。
不过,随着压疮的愈合或恶化,敷料的种类和选择可能会随时间而变化。
更多关于各种敷料类型的完整叙述,以及使用的临床指征和禁忌症,请参考《临床实践指南》。
常规建议1.每次更换敷料时评估压疮,以确保目前使用的敷料是合适的。
(证据强度=C)2.应遵循生产商的建议,尤其是更换敷料的频率。
(证据强度=C)3.护理计划应提示一般的敷料粘贴时间,并应包括必要时更换敷料的备用方案,如在敷料污染和松动时(对家属、患者和医务人员)。
(证据强度=C)4.选择使伤口床保持湿润的敷料。
(证据强度=C)5.选择与伤口床底部保持接触或隔离皮肤的敷料,来保持伤口周围干燥,防止浸渍。
(证据强度=C)水胶体敷料1. 对于清洁的II期压疮患者,可在不会导致敷料卷边和融化的某些身体部位使用水胶体敷料。
(证据强度=B)2. 未感染、浅表的III期压疮患者,可考虑使用水胶体敷料。
(证据强度=B)3. 如果粪便渗到敷料下,应更换水胶体敷料。
(证据强度=C)4. 对于深度溃疡,可考虑在水胶体敷料下面使用填充敷料,用于来填补伤口内的死腔。
(证据强度=B)5. 考虑使用水胶体敷料来保护某些有摩擦伤或者胶布粘贴伤危险的身体部位。
(证据强度=C)6. 在皮肤脆弱部位小心去除水胶体敷料,以减少对皮肤的损伤。
(证据强度=B)透明膜类敷料1. 考虑使用透明膜敷料来保护某些有摩擦伤或者胶布粘贴伤危险的身体部位。
(证据强度=C)2. 当患者无免疫力低下时,考虑使用透明膜敷料用于自溶性清创。
(证据强度=C)3. 当使用藻酸盐敷料或其他填充伤口填充物,并需要在伤口中保留一段时间(如3-5天)时,可考虑把透明膜敷料作为二层敷料使用。
(证据强度=C)4. 在皮肤脆弱部位要小心去除透明膜敷料,以减少皮肤损伤。
医用敷料的临床选择及应用医用敷料的临床选择及应用1. 引言1.1 背景在医疗领域中,敷料是一种用于保护创面,促进愈合和预防感染的重要工具。
根据不同的创面情况和病情要求,医生需要选择适当的医用敷料进行应用。
本文将探讨医用敷料的临床选择及应用的相关内容。
1.2 目的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关医用敷料选择和应用的指导,以帮助他们做出准确的临床决策,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护理质量。
2. 医用敷料的分类2.1 按功能分类2.1.1 吸收性敷料2.1.2 阻隔性敷料2.1.3 压力分散敷料2.1.4 湿润环境敷料 2.2 按材料分类2.2.1 胶质类敷料2.2.2 薄膜类敷料2.2.3 海藻类敷料2.2.4 薄荷类敷料3. 医用敷料的选择原则3.1 创面类型和大小3.1.1 浅表创面3.1.2 深表创面3.1.3 日常护理3.2 创面渗出液量及性质 3.2.1 大量渗出液3.2.2 渗出液性质3.2.3 渗出液颜色3.3 伤口感染风险3.3.1 有感染风险3.3.2 无感染风险3.4 患者个人特征和需求3.4.1 年龄和身体状况3.4.2 社会心理因素3.4.3 患者偏好4. 医用敷料的应用技巧4.1 准备工作4.1.1 洗手和穿戴手套4.1.2 准备所需材料和药物4.1.3 清洁和消毒创面4.2 敷料的选择和应用4.2.1 根据创面特点选择合适敷料 4.2.2 敷料的正确应用方法4.2.3 敷料的固定和固定剂的选择 4.3 敷料更换和监测4.3.1 更换时间的确定4.3.2 创面监测和敷料评估4.3.3 应对敷料相关并发症5. 结论医用敷料的临床选择和应用是一个复杂和关键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本文介绍了医用敷料的分类、选择原则和应用技巧,旨在提供指导和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的决策。
附件:1. 附件1:医用敷料分类表格2. 附件2:敷料选择决策树法律名词及注释:1. 创面:指皮肤或黏膜受损或切开的部位。
2. 渗出液:指创面上的分泌物,包括血液、脓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