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类”模型问题(解析版)-2024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题型归纳(新高考专用)
- 格式:pdf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28
1第六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定律
“碰撞类”模型问题
【考点预测】
1.完全弹性碰撞(动碰静、动碰动)
2.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粘连、板块问题、子弹打木块、含弹簧类问题、含曲面或斜面问题)
3.非完全弹性碰撞(碰后速度、碰后能量)
【方法技巧与总结】
一、碰撞的特点和分类
1.碰撞的特点
(1)时间特点:碰撞现象中,相互作用的时间极短,相对物体运动的全过程可忽略不计。
(2)相互作用力特点: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内力远大于外力,所以动量守恒。
2.碰撞的分类
(1)弹性碰撞: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2)非弹性碰撞: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减少,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完全非弹性碰撞:系统动量守恒,碰撞后合为一体或具有相同的速度,机械能损失最大。
3.爆炸:一种特殊的“碰撞”
特点1:系统动量守恒。
特点2:系统动能增加。
二、弹性正碰模型
1.“一动碰一静”模型
当v2=0时,有v
1′
=m1-m2m1+m2v
1
v
2′=2m1v1m1+m2
2.如果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且相互作用过程初、末状态的总机械能不变,广义上也可
以看成弹性正碰。
三、碰撞可能性分析
判断碰撞过程是否存在的依据
1.满足动量守恒:p
1+p
2=p
1′+p
2′。
22.满足动能不增加原理:E
k1+E
k2≥E
k1′+E
k2′。
3.速度要符合情景
(1)如果碰前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后面物体的速度必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即v
后>v
前,否则无法实现碰撞。
碰撞后,原来在前的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且原来在前的物体的速度大于或等于原来在后的物体的速度
v
前′≥v
后′。
(2)如果碰前两物体是相向运动,则碰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可能都不改变,除非两物体碰撞后速度均为
零。若碰后沿同向运动,则前面物体的速度大于或等于后面物体的速度,即v
前≥v
后。
【题型归纳目录】
题型一:“滑块-弹簧”模型
题型二:“滑块-斜(曲)面”模型
题型三:“物体与物体”正碰模型
题型四:“滑块-木板”碰撞模型
【题型一】“滑块-弹簧”模型【典型例题】
1(多选)(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甲所示,一个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物块A、
B相连接并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现使A以3m/s的速度向B运动压缩弹簧,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
则有()
A.在t
1、t3时刻两物块达到共同速度1m/s,且弹簧都处于压缩状态
B.从t
3到t4时刻弹簧由伸长状态恢复原长
C.两物块的质量之比为m
1:m
2=1:2
D.从t
3到t4时刻两物块动量变化量相同
【答案】BC
【解析】AB.在t1、t3时刻两物块达到共同速度1m/s,在t1时刻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在t3时刻弹簧处于拉
伸状态,从t3到t4时刻弹簧由伸长状态恢复原长,恢复到初始状态,选项A错误,B正确;
C.在t
2时刻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则在0~t2时间内,根据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关系可知
m
1v
0=m
1v
1+m
2v
2
1
2m
1v2
0=1
2m
1v2
1+1
2m
2v2
2
3其中v0=3m/s,v
1=-1m/s,v
2=2m/s解得
两物块的质量之比为
m
1:m
2=1:2
选项C正确;
D.从t
3到t4时刻A的动量增加2kg∙m/s,B的动量减小2kg∙m/s,则两物块动量变化量不相同,选项D
错误。
故选BC。
方法归纳【方法技巧与总结】
1.模型图示
2.模型特点
(1)动量守恒:两个物体与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若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系统动量守恒.
(2)机械能守恒:系统所受的外力为零或除弹簧弹力以外的内力不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
(3)弹簧处于最长(最短)状态时两物体速度相等,弹性势能最大,系统动能通常最小(相当于完全非弹性碰
撞,两物体减少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4)弹簧恢复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系统动能最大(相当于刚完成弹性碰撞).
4(多选)如图所示,两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与A不拴接),物块A、B质量均为m,初始时弹簧处
于原长,A、B两物块都以v0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质量为2m的物块C静止在前方,物块B与
物块C碰撞后并粘在一起共同运动。在以后的运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与C碰撞后,二者共同的速度为
1
3v
0
B.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块A的速度为1
4v
0
C.整个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1
2mv
02
D.最终物块A的速度为零
4【答案】AD
【解析】A.物块B与物块C碰撞过程,A不参与,碰撞后,设物块B、C的共同速度为vBC,由动量守恒定律
有
m
Bv
0=m
B+m
Cv
BC
可得碰后共同速度为
v
BC=
1
3v
0
故A正确;
BC.当物块A、B、C三者的速度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设物块A、B、C三者的共同速度为v
ABC,由
物块A、B、C三者组成的系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mv
0=m+m+2mv
ABC
解得
v
ABC
=1
2v
0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E
p=1
2m+
2mv
BC2+1
2mv
02-1
2m+m+2mv
ABC2=1
6mv
02
故BC错误;
D.最终物块A与弹簧分离,分离时物块A的速度为v
1,物块B、C的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mv
0=mv
1+m+2mv
2
由能量关系得
1
2m+2mv
BC2+1
2mv
0
2=1
2mv
12+1
2m+2mv
22
解得
v
1=0,v
2=2
3v
0
故D正确。
故选AD。
【题型二】“滑块-斜(曲)面”模型
【典型例题】
2(2023·湖南长沙·校联考二模)如图甲所示,曲面为四分之一圆弧、质量为M的滑块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
上,一光滑小球以某一速度水平冲上滑块的圆弧面,且没有从滑块上端冲出去,若测得在水平方向上小球
与滑块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不考虑任何阻力,则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5A.
小球的质量为b
aM
B.
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ab
a+b
C.小球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a2
2(a+b)g
D.若a>b,小球在与圆弧滑块分离后向左做平抛运动
【答案】C
【解析】A.设小球的质量为m,初速度为v0,在水平方向上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mv
1+Mv
2
v
2=mv
0M-m
Mv
1
结合图乙可得
m
M=b
a
mv
0
M=b
所以
a=v
0,m=b
aM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D.对小球和圆弧滑块组成的系统,有mv
0=mv
1+Mv
2
1
2mv2
0=1
2mv2
1+1
2Mv2
2
解得小球在与圆弧滑块分离时的速度为
v
1=m-M
m+Mv
0=a(b-a)
a+b<0
即a>b时,小球的速度方向向左,所以小球与圆弧分离时向左做平抛运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竖直方向速度为零,在水平方向上与滑块具有相同的速度v
共,在水平方向上由
动量守恒定律得
mv
0=(m+M)v
共
6解得
v
共=
mv
0
m+M
=ab
a+b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小球从开始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
2mv2
0=1
2(m+M)v2
共+mgh
解得
h=Mv2
0
2(m+M)g=a32(a+b)g
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方法归纳【方法技巧与总结】
1.模型图示2.模型特点
(1)上升到最大高度:m与M具有共同水平速度v
共,此时m的竖直速度v
y=0.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mv
0=(M+m)v
共;系统机械能守恒,1
2mv2
0=1
2(M+m)v
共2+mgh,其中h为滑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不一定等
于弧形轨道的高度(相当于完全非弹性碰撞,系统减少的动能转化为m的重力势能).(2)返回最低点:m与M分离点.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v
0=mv
1+Mv
2;系统机械能守恒,1
2mv2
0=1
2mv2
1
+1
2Mv2
2(相当于完成了弹性碰撞).
5(2023·四川成都·树德中学校考二模)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停放质量为m装有弧形槽的小车,
现有一质量为2m的光滑小球以v0的水平速度沿切线水平的槽口向小车滑去,到达某一高度后,小球又返
回小车右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