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抗病毒药有哪些
- 格式:docx
- 大小:410.48 KB
- 文档页数:6
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首选哪些药物目前,已经在我国上市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它们分别是普通干扰素a、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
干扰素的优势在于可用于治疗儿童乙肝,用它治疗乙肝的疗程相对较短。
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的患者一旦获得应答,维持疗效的时问较长,病情复发的几率较小。
核苷类似物是近年来上市的新药,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3 种。
此类药物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均可口服),适用范围非常广。
除了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以外,核苷类似物还可以治疗重型肝炎和活动型肝硬化。
而这两类患者是不能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的。
那么,从抗乙肝病毒治疗的长期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考虑,乙肝患者应如何选用抗病毒药物呢?一、应首选聚乙二醇化干扰素、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阿德福韦酯和恩卡韦的抗病毒效果均较好,而且适合长期使用。
乙肝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期间和用药疗程结束后发生病毒变异耐药的现象较少。
1、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 的疗效。
一般来说,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 的用药疗程比其他抗病毒药相对短一些,约为6 个月至1 年。
该药适合年龄较小(如儿童、青少年等)和准备结婚生育的乙肝患者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肝硬化患者和出现黄疽的乙肝患者不能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进行治疗。
乙肝患者在使用该药期间会出现一过性骨髓抑制及类感冒症状等不良反应。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a 的价格较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药的推广使用。
2、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的疗效。
阿德福韦醋和恩替卡韦主要用于治疗成年人的乙肝,暂时不用于治疗儿童乙肝。
这两种药物使用起来相对安全,乙肝患者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
这两种药物抑制病毒的速度也较快,尤其在促使乙肝病毒DNA 转阴方面疗效显著。
乙肝患者在使用这两种药物一年后,出现乙肝病毒DNA 转阴的几率可以达到60 %以上。
但是,该病患者在使用这两种药物后,出现乙肝病毒e 抗原与e 杭体的血清学转换较为困难,在一年后出现乙肝病毒 e 抗原与 e 杭体血清学转换的几率只有20 %左右。
乙肝抗病毒治疗用药 ,看看是怎么回事!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其是一种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且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会引发多器官损害的世界性疾病之一。
目前,乙肝已经发展为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
乙肝作为我国目前流行最广且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其具有根治率低、易复发且合并症严重等特点。
乙肝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会对乙肝患者的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现阶段,在对乙肝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以抗病毒疗法为主。
这是国内外肝病学者达成的共识。
目前,欧盟国家批准的用于治疗乙肝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7种,主要包括干扰素、核苷类药物等。
其中,干扰素又分为普通干扰物和聚乙二醇干扰素。
干扰素自1976年在临床中首次用于治疗乙肝获得较好的疗效后,其逐渐获得广泛的应用。
干扰素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免疫调节,进而发挥有效的抗病毒作用。
相比于核苷类药物而言,干扰素在治疗应答持续方面更为持久。
聚乙二醇干扰素属于2005年上市的重组干扰素,其相比于普通干扰素的疗效而言,效果更佳且安全性更高。
核苷类药物主要包括L-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脱氧鸟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以及无环磷酸核苷类似物(如阿德福韦、替诺福韦)3类5种。
而这些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HBV基因复制,进而发挥治疗效果的。
拉米夫定是于1998年上市的第二代药物,经治疗5年后,其HBeAg转换率可达35%。
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病毒变异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为有效治疗由于乙肝病毒引发的变异,可将拉米夫定与中药灵芝联合,从而阻止乙肝病毒复制。
目前,由于耐药菌株的出现,及时停药会导致肝失代偿。
因此,该药物已不作为一线药物。
替比夫定是于2006年上市的药物,其具有较高的血清学转换率。
恩替卡韦是于2005年上市的药物,是目前临床中治疗乙肝的抗病毒活性较强的药物,其还具有较低的耐药率。
据相关数据显示,用药3年后,其耐药率仅为1%。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现况计焱焱 抗病毒药包括常规干扰素(IF N )、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2IF N ),核苷(酸)类似物(N A ):拉米夫定(LA M )、阿德福韦(A DV)、恩替卡韦(ET V)和替比夫定(LdT ,T BV),均已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 B)。
许多良好科学依据的研究报告不断发表,对这些抗乙肝病毒(H BV )药的长期疗效,安全性,耐药性,影响因素等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对H BeAg 阳性和阴性乙肝病人、H BV 相关肝硬化病人、H BV 感染的特殊人群治疗策略已达成了共识。
另外新的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临床研究资料也陆续公布,受到极大的关注。
最近美国肝病学会,亚太肝病学会均修改了慢乙肝治疗指南,以帮助广大医生制定治疗策略,改善治疗结果[1-3]。
一、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目的CH B 近期治疗目的是持续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炎症,改善组织学和使A LT 正常以减慢疾病进程[1-4]。
长期治疗目的是预防肝脏疾病进展到肝硬化,导致肝衰竭和原发性肝癌,最终延长生存期。
H BeAg 阳性病人达到H BeAg 阴转和抗H Be 阳转,即H BeAg 血清学转换,这是比较满意的指标,与长期应答有关。
最理想的结果是H BsAg 转阴(伴抗H Bs 阳性),伴有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但不易获得。
二、已经批准的药物治疗H BeAg 阳性的病人 常规干扰素(IFN )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2IF N)的抗病毒作用略低于核苷类(N A)药物,然而由于IF N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H BeA g 血清学转换率较高,85%的病人停药后持续H BeAg 阴性,小部分病人在停药随访中可出现血清学转换。
经IF N 治疗,H BsAg 阴转的病人可能比NA 治疗的病人多一些。
最近研究显示:影响IF N 应答的预测因子除了高水平的A LT 和低水平H BV D NA 外,可能与H BV 基因类型有关。
抗乙肝病毒及辅助药物汇总表一、乙肝抗病毒药物1. 核苷(酸)类药物(NAs)NAs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脱氧核糖核酸(DNA)聚合酶,阻止HBV-DNA的复制;主要有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恩替卡韦(ETV)、克拉夫定(CLV)、恩曲他滨(ETB)、阿德福韦酯(ADV)、替诺福韦酯(TDF)。
其中LAM、LDT、ETV、CLV、ETB属于核苷类药物,ADV、TDF 属于核苷酸类药物。
CLV在韩国和菲律宾批准上市,但在其他国家由于肌病不良反应已经停产。
ETB+TDF复方制剂特鲁瓦达治疗对LAM或ADV等耐药的患者,ETB属于妊娠B类。
2. 免疫调节类药物此类药物具有双重作用,即增强宿主免疫系统来防御HBV以及自身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主要有普通干扰素IFNɑ、长效干扰素PEG-IFNα、胸腺素α1(Tα–1)。
其中干扰素类药物妊娠期间禁止使用。
二、保肝类辅助药物1. 抗炎保肝类主要是甘草酸类制剂,具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如异甘草酸镁、复方甘草酸苷、甘草酸二铵、复方甘草酸单铵、复方甘草甜素等。
该类药物以对抗各类肝脏炎症著称,兼有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类肝炎的预防和治疗。
2. 解毒保肝类主要有谷胱甘肽(GSH)、硫普罗宁、N-乙酰半胱氨酸(NAC)、青霉胺、葡醛内酯等,N-乙酰半胱氨酸(NAC)不建议用于儿童非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药物性急性肝衰竭(ALF)的治疗,尤其是0-2岁的患儿。
3. 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主要有多烯磷脂酰胆碱、必需磷脂复方制剂、多不饱和卵磷脂制剂等。
4. 抗氧化类药物5. 利胆保肝药该类药物主要有熊去氧胆酸(UDCA)、S-腺苷蛋氨酸(SAMe)、茴三硫、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龙)等。
牛磺熊去氧胆酸是最新的第三代口服胆汁酸,是UDCA的生理活性形式,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可取代UDCA的治疗药物。
抗病毒药的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抗病毒药的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抗病毒药是一种针对病毒感染的药物,用于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减轻症状和加快康复过程。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我们需要了解其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抗病毒药的使用范围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以下几类病毒感染:1. 流感病毒: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抗病毒药物可以缩短病程和减轻症状。
常见的抗流感药物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2. 乙型肝炎病毒:乙肝是一种慢性肝炎病毒感染,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损伤和病情发展。
常见的抗乙肝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
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感染导致艾滋病的发生,抗病毒治疗可以控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
常见的抗HIV药物包括拉米夫定、洛匹那韦等。
4. 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毒感染,抗病毒药物可以缓解疱疹的症状和减少复发。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依那西韦等。
二、抗病毒药的注意事项1. 用药指导:抗病毒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按照医嘱准确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不可擅自停药或改变剂量。
2. 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与抗病毒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期间,应告知医生其他正在使用的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3. 不良反应:抗病毒药物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头痛等。
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4. 药物耐药性: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导致病毒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使药物失去疗效。
因此,应严格遵守医生的用药方案,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抗病毒药物。
5. 特殊人群使用:对于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需要特别谨慎。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之前,应咨询医生并告知相关情况。
结语:抗病毒药物在防治病毒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我们应当了解其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合理使用药物,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
丙肝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丙肝病毒是一种引起肝炎的病原体,常常导致严重的肝脏疾病。
为了有效控制和治疗丙肝病毒感染,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丙肝抗病毒治疗方案。
一、干扰素疗法干扰素疗法是丙肝治疗的一种传统方法,通过注射干扰素来抑制病毒的复制。
干扰素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病毒数量并提高治愈率。
然而,该疗法存在副作用多、治疗周期长等缺点,因此现在已被其他更先进的治疗方案所取代。
二、直接抗病毒药物直接抗病毒药物是目前丙肝治疗的主流方法,它们通过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直接抗病毒药物:1. 利巴韦林(Ledipasvir)和苏巴韦韦(Sofosbuvir)联合治疗:这是一种口服药物联合疗法,已被证实可以有效治疗丙肝病毒感染。
该治疗方案的疗程一般为12至24周,不同患者的治疗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2. 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这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案,适用于丙肝病毒引起的皮肤损害。
患者可将二甲基亚砜直接涂抹在受损皮肤部位,并配合口服利巴韦林进行治疗。
3. 直接抗病毒疫苗:科学家正在研究开发直接抗病毒疫苗,这种疫苗可以直接作用于丙肝病毒,阻断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尽管目前尚未有可用的直接抗病毒疫苗,但这是未来可能的治疗选择之一。
三、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是结合多种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旨在增强疗效和减轻副作用。
常用的联合治疗方案包括:1. 利巴韦林、苏巴韦韦和利帕韦林(Ledipasvir、Sofosbuvir、Ribavirin)联合治疗:这是一种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适用于多种丙肝病毒株型。
疗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病毒株型可能会有所不同。
2. 利巴韦林和达卡他韦(Ledipasvir、Daclatasvir)联合治疗:这种联合治疗方案适用于耐药株型的丙肝病毒感染。
利巴韦林和达卡他韦可以互相增强疗效,并减轻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
常见护肝药物的使用
一、临床应用
1、抗病毒性肝炎护肝药物
(1)强力免疫抑制剂:他拉西坦、拉嗪酯、利巴韦林和西替利嗪等,其有效的是抑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2)肝炎病毒抑制剂:如小分子抑制剂、核苷类似物类、多肽类、
抗病毒蛋白等,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和增强机体免疫力。
(3)肝炎病毒抗体:可以有效抑制病毒感染,减少病毒的复制,延
缓病毒传播,改善病症。
2、肝硬化肝损伤
肝硬化损伤的护肝药物有:
(1)抗凝血剂:可以减轻肝细胞损伤,防止细胞死亡后血小板凝聚,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抗炎作用;
(2)抗炎药物:如抗病毒性药物、抗氧化剂和抗炎药物,可以减轻
肝病的炎症反应;
(3)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抑制胆汁囊溢血所导致的肝纤维化,减轻
胆汁囊炎及其他损伤;
(4)抗肝纤维化药物:可以抑制肝纤维化,减轻肝硬化的损伤,从
而减轻肝硬化患者的症状。
3、肝硬变的护肝药物
(1)抗凝血剂:可以减轻肝细胞损伤,防止细胞死亡后血小板凝聚,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抗炎作用;。
丙肝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慢性肝炎,该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
据统计,全球有大约7000万人患有丙肝,其中有30%的患者在慢性期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目前,丙肝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彻底清除体内的丙肝病毒(HCV),从而阻止病毒复制,减轻肝损害,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风险。
以下是常见的丙肝抗病毒治疗方案:1. 依那普利(EVP)方案:依那普利是一种直接作用于丙肝病毒的抗病毒药物。
它通过抑制病毒复制的关键酶(HCV NS5A和NS5B聚合酶)来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该方案通常与其他抗病毒药物如达拉伯肽(DCV)或丙肝鲁希那韦(LDV)联用,以提高疗效。
2. 直接抗病毒药物联合方案:近年来,研制出了多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这些药物直接作用于病毒的不同部位,能够迅速清除体内的丙肝病毒。
常用的直接抗病毒药物有:利巴韦林(LVB)、索非布韦(SOF)、维匹克韦拉韦(VPI)等。
这些药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组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平面或辅助方案:有些患者可能不能耐受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或者有其他合并症禁忌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
对于这些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等平面或辅助治疗方案。
这些方案通常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但对一些无法直接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患者仍然具有一定的疗效。
4. 个体化治疗方案:由于丙肝病毒的基因变异性很高,不同的病毒株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
因此,推荐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包括患者的基因型、病毒载量、肝功能等方面的评估。
个体化治疗方案通常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抗病毒治疗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丙肝患者。
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肝功能和其他合并症等。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遵循临床指南或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总结起来,丙肝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包括依那普利方案、直接抗病毒药物联合方案、平面或辅助方案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
治疗乙肝的最佳方法有哪些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肝硬化、肝癌等。
因此,治疗乙肝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治疗乙肝的最佳方法,包括药物、手术、中药等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药物治疗1.抗病毒治疗目前,乙肝的标准治疗方法是使用抗病毒药物。
常用的药物有拉米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等。
这些药物可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减少乙肝病毒载量,控制病情发展,避免病情进展,防止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2.免疫调节剂乙肝患者免疫系统的功能可能会受到损伤,因此,适当地使用免疫调节剂可以帮助患者补充免疫力,提高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常用的免疫调节剂有干扰素、替诺福韦等。
二、手术治疗1.肝移植肝硬化和肝癌是乙肝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如果病情进展到无法控制的程度,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
肝移植是一种治疗肝硬化和肝癌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移植健康的肝脏来代替患者受损的肝脏。
2.腹水减除术腹水是指体腔内液体的异常积聚,是乙肝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
如果腹水积聚过多,可能会影响消化和呼吸等功能,需要进行腹水减除术来缓解症状。
三、中药治疗1.清热解毒法中药清热解毒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乙肝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有黄芪、枸杞、山楂等。
这些药物可以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缓解肝部疼痛和不适感。
2.补肝养肝法中药补肝养肝法是一种帮助肝脏修复和保养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有柴胡、枸杞子、黄芪等。
这些药物可以调节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
四、注意事项1.生活习惯患者需要加强锻炼,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减少压力,有利于提高免疫力,缓解病情。
2.饮食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平衡,避免油腻、高脂、辛辣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鱼类、豆类等。
3.保持积极态度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避免情绪波动,保证充足的休息,争取早日康复。
乙肝治疗方法有哪些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感染,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因此,乙肝的治疗极为重要。
对于乙肝患者来说,有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1.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乙肝的主要方法,其目标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和繁殖。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齐多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韦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乙型肝炎病毒,从而减少病毒复制的能力,并降低肝病的进展风险。
2. 免疫调节治疗乙肝疫苗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增强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抵抗能力。
乙肝表面抗原疫苗(HBsAg)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推荐使用于未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人群,例如新生儿、成年人,以及对乙肝病毒感染易感人群。
免疫调节治疗还包括肝移植和抗病毒治疗的联合应用,以增强治疗效果。
3. 中药治疗中医药在乙肝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药治疗可以改善肝脏功能、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些常用的乙肝中药包括黄芪、人参、丹参和柴胡等。
中药治疗一般需要配合针灸、艾灸和中药熏蒸等辅助疗法,以促进病情的康复。
4. 生活方式调整生活方式调整对乙肝治疗同样重要。
饮食方面,应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腻食物和高热量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鱼类。
此外,应避免饮酒和接触有害物质,以保护肝脏免受进一步损害。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也是预防病情恶化的重要措施。
5. 疫苗接种对于尚未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人群,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佳方式。
乙肝疫苗通常分为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两个阶段,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减少乙肝患病的风险。
总之,乙肝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中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疫苗接种等。
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个人卫生、改善生活方式,并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监测肝脏功能和病情变化。
如何选择乙肝抗病毒药物作者:岳凤娥来源:《肝博士》 2011年第2期口岳凤娥(济南市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近十年,乙肝治疗最大的进步就是抗病毒药物。
毋庸置疑,正是由于抗病毒药物的发展,才极大地降低了乙肝发展到肝硬化、肝癌的患者比例。
除了干扰素外,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在治疗乙肝的征途中“各显身手”。
选择理想的、适合的药物,就如同在对抗乙肝病毒的大战中挑选利器一般,选的好,选的对,再加上战略战术(科学服药,定期复查)的合理运用,才能战胜病毒。
抑制病毒的能力乙肝疾病发生和进展归根结底是乙肝病毒惹的祸。
对于高病毒载量的患者,只有迅速将乙肝病毒载量降到最低点,才能够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只有病毒复制得到持续抑制,才能降低患者的传染性。
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回归正常生活。
所以说,抗病毒治疗,一定要“重拳出击”。
相比干扰素类药物而言,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更能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而这其中的“重拳”非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莫属,两者在治疗48周后,对乙肝病毒DNA的抑制强度均可达6个指数级以上。
耐药是长期口服抗病毒药物都会出现的问题,这是因为狡猾的乙肝病毒总是想法逃脱药物的杀灭作用。
但如果在抗病毒之初选择强效抗病毒药物,使得乙肝病毒无力还击,则会显著降低耐药的发生。
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HBeAg阴转,HBeAb转阳是病毒低复制,肝脏炎症好转的一个过程。
尽早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将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
对于e抗原阳性的“大三阳”患者,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更是决定能否停药的关键指标。
选择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的药物无疑会帮助患者尽早达到停药的目标。
在这方面,替比夫定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中国的注册临床研究报告显示,替比夫定治疗1年,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
全球进行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头对头比较的研究中,替比夫定治疗2年后,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拉米夫定。
五种乙肝抗病毒药物的比较(全文) 乙肝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核心内容,从1992年~2005年共有5种抗病毒药物在国际组织上获得批准用于乙肝治疗,这5种药物分别是:普通干扰素a-2b、拉米夫定、聚乙二醇干扰素a-2a、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
其中普通干扰素。
a-2b使用时间最长,已经超过10年,拉米夫定使用已有7年,聚乙二醇干扰素a-2a和阿德福韦使用已2年余,恩替卡韦使用不足1年。
普通干扰素a-2b对于非亚裔乙肝患者疗效较好,使用半年后,乙肝病毒DNA转阴率大约为40%左右,发生乙肝病毒e抗原/e抗体血清学转换率大约为18%,一旦获得血清学转换后,巩固时间较长,不易复发。
聚乙二醇干扰素a-2a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a-2a 治疗乙肝是目前国内外均比较认可的药物之一,该药疗程为6~12个月,大约有65%的患者出现乙肝病毒DNA转阴,其中,出现乙肝病毒e抗原/e抗体的血清学转换者约占50%,个别病例发生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患者一旦获得应答,疗效持续时间较长,但是该药药费昂贵,难以普遍推广使用。
干扰素治疗亚裔人种的乙肝患者疗效远不如非亚裔人种,这是因为亚裔人种的乙肝患者多数是由围生期垂直传播而来,乙肝病毒在体内长期存在,但是肝功却趋于正常,血清乙肝病毒DNA载量较高,感染30~40年后才发生乙肝病毒e抗原/e抗体血清学转换,感染40年后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随访研究表明,这些患者用干扰素治疗后,即使出现乙肝病毒e抗原/e抗体血清学转换,仍有91%患者的血清中用PCR可测到乙肝病毒DNA,其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率仍较高。
拉米夫定在我国使用已超过7年时间,累计治疗病例数超过10万人次,该药抑制乙肝病毒速度较快,一般80%以上的患者使用该药2个月以内可以出现乙肝病毒DNA载量明显下降,1年时乙肝病毒DNA 阴转率达到60%左右,但是乙肝病毒,DNA转阴之后,发生乙肝病毒e-抗原/e抗体的血清学转换比较困难,1年转换率只有39%左右,继续服用拉米夫定,有可能引起病毒变异而发生耐药现象,发生变异的现象主要为YMDD、YIDD和YVDD突变,病毒变异可能导致抗病毒治疗失败和恶化,发生变异的病例数以每年15%~25%的速度递增,因此,目前拉米夫定已经退出美国最新修订的乙肝治疗规范一线选择药物,比较推荐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理由是这两种药物长期使用,不易发生病毒变异,疗效较为持久。
治疗肝炎有哪些药肝炎在医学上是指肝脏炎症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通常是由病毒、药物、酒精等引起的肝脏疾病。
按照病毒种类,肝炎可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等多种类型。
严重的肝炎可能导致肝病、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因此,治疗肝炎是非常必要的。
治疗肝炎有哪些药物、方法和注意事项呢?请看下文详细了解。
一、治疗肝炎的药物1、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是治疗肝炎最重要的类别。
其治疗原理是通过干扰病毒生命周期来防止病毒复制和扩散,从而减轻肝脏负担,降低肝炎慢性化的发生率。
常用药物包括:(1)乙肝病毒:如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拉米夫定等。
(2)丙肝病毒:如索非布韦、达索布韦、利巴韦林、大麦益菌素等。
(3)甲肝病毒:一般不需要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但对于急性重症期患者可以采用干扰素等药物。
2、肝保护药物肝保护药物也是治疗肝炎的重要类别。
常用药物包括:(1)葡萄糖酸钙:可以加速肝细胞再生,恢复肝脏功能。
(2)丙酮酸钙:可促进肝脏疏通,增加肝脏能量供应,减轻肝脏损伤程度。
(3)乳果糖:可促进毒素的排出,降低肝脏负担,增加肝脏代谢能力。
3、解热药物解热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肝炎时的发热、头痛等症状。
常用药物包括:(1)阿司匹林:对于急性肝炎时出现的发热、头痛等症状有效。
(2)对乙酰氨基酚:一般不推荐使用,因为可能会增加肝脏负担。
4、中药中药在治疗肝炎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常用中药包括枸杞、丹参、黄芪、茯苓等。
中药的治疗效果需要长期调理,不宜短期内过度使用。
二、治疗肝炎的方法1、生活方式的调整合理的生活方式对于肝炎患者恢复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调整饮食结构,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饮酒等对肝脏的不良影响。
2、针对病毒的治疗对于病毒引起的肝炎,需要针对病毒进行治疗。
一般可以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根据不同的病毒选择不同的药物,并且需要根据治疗方案进行坚持治疗。
3、肝脏的治疗针对肝脏的治疗包括肝保护服药、对肝脏进行休息等。
国产乙肝抗病毒药物有哪些目前中国的科技水平日益接近世界水平,国产的一些乙肝抗病毒药物也有不错的疗效,那么国产乙肝抗病毒药物有哪些呢,今天来分享给大家:①、阿首洛韦(无环鸟苷,acv)。
对乙型肝炎病毒有暂时性抑制作用。
口服每次1克,每日4次;静点每千克体重用30-45毫克,放入200毫升葡萄糖液中滴注,对丙型肝炎也有效。
临床连用四个月没明显毒副作用。
②、阿糖腺苷类(ara-a或ara-amp)。
体内、体外均证明对乙肝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经观察用药期间部分患者脱氧核糖核酸酶转阴,生化及肝组织异常均有好转。
③磷甲酸盐。
每日每千克体重用0.16毫克,14日为一个疗程,国外治疗8例重型肝炎,6例存活。
国内使用时副反应大,远期效果尚待观察。
④干扰素(ifn)。
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用重组人a1b型干扰素,有肯定抑制病毒的作用,用法为300万单位/次,肌内注射,隔日一次,12周为一个疗程。
⑤重组人白细胞介素存有-2(il-2>。
该药为肌内口服,隔日一次,每次5万单位,属格8周后,改成外木2日一次,属格4周。
或基因工程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联手应用领域。
⑥其他。
胸腺制剂、利巴韦林、左旋咪唑、香菇多糖、强力新、强力宁及植物血凝素等,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都有调节免疫功能、促进乙肝表面抗原滴度下降、乙肝e抗原阴转的报道。
中医中药中虎杖、黄芩、赤芍、大黄、牡丹皮等,经试验证明存有毁坏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促进作用。
其中大黄、赤芍水煎剂(相等于不含生药1克/毫升)作1:160以上吸收时,仍能够将一定量的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毁坏。
中药复方蚂蚁养肝胶囊在保肝护肝、调节免疫系统中临床证明存有明显促进作用,也就是乙肝蚂蚁疗法的核心药物之一。
肝炎抗病毒药有哪些
文章目录
肝炎抗病毒药有哪些
1、肝炎抗病毒药有哪些
一般抗肝炎病毒的药物分为干扰素和无环鸟苷类两大类,现在最常用的抗肝炎病毒药物有干扰素类的α干扰素应用最多,其中又以重组α-干扰素应用最多,而且治疗的效果一般都是比较好的,而且还有一种抗病毒的药物,就是无环鸟苷类,这种药物包括无环鸟甘和脱氧无环鸟甘两种,无环鸟苷是一种新合成的核苷类似物,对于控制患者的病毒活力会有很好的作用,比较适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会有效的降低DNAP活力,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而脱氧无环鸟甘就是无环鸟苷的前者,也就是说在没有研制出无环鸟苷的时候,使用脱氧无环鸟苷的几率还是很高的,只要就
是以口服为主,两个药的作用表比较相似,所以患有肝炎的患者,想要使用抗病毒药物的话,还需要让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治疗和控制。
还有一款抗病毒的药物就是:三氮陛核苦,这种药物是是一种核酸类似物,有广谱抗RNA和DNA病毒的活性的作用,而且主要起到抑制单磷酸鸟苦合成物中酶的作用,也会有利于肝炎患者的病情恢复,患者需要到专业的医院就诊,选择适合自己的抗肝炎病毒的药物治疗,才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和作用,绝对不可以耽误治疗的时机,不然患者的病情会更加严重。
2、肝炎的种类
肝炎通常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根据病因来分,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根据病程长短来分,可以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等;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慢性肝炎又可以分为轻度肝炎、中度肝炎、重度肝炎等。
3、肝炎怎么彻底治好吗
肝炎的疾病本身就是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的疾病,只要治疗得当治愈率很高,一般想彻底的治疗好这个病应该需要半
年的时间,最少是半年的时间,期间还应该是及时的用药治疗的,生活中要及时的护理,这样才能好的快,一般的治疗方法是要看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了,如果不严重的治疗的就会快一些的,如果严重的就会恢复的很慢的,快也要半年时间的,慢的就要看情况了。
肝炎怎么引起的
导致肝炎这种疾病产生的最主要的病因就是病毒感染,特别是病毒性肝炎,对我们的肝脏损伤最大,很多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会转化成肝癌这种恶性疾病。
而导致病毒性肝炎的病毒有很多种,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肝炎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而且传播的途径也比较复杂,发病率也非常高。
除了病毒感染之外,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因素都会导致肝炎的产生,比如说过度酗酒。
长期大量的酗酒会损伤肝脏,因为酒类饮品当中的酒精以及代谢的产物,会对肝细胞造成最直接的伤害,所以很多长期酗酒的人肝脏都会有一定的问题。
长期接触化学毒物或者是长期服用药物也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因为慢性疾病,有很多人需要长期药物进行治疗,而药物会通过肝脏等器官进行代谢,所以长期服用药物的人群,肝脏会受到一定的损害。
另外,因为工作原因,需要长期接触
化学品毒品的人的肝脏也容易受到损害。
肝炎怎么治疗
1、药物治疗
早期急性肝炎的治疗方法应用干扰素,皮下注射或肌注。
若宝宝有恶心、厌油、呕吐等症状,应给予葡萄糖加维生素C 维生素B补充。
2、一般治疗
让孩子适当休息,肝炎症状明显期特别是有黄疽者应卧床休息,直至症状和黄疸明显消退方可起床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或延长活动时间,以活动后不觉疲乏为度。
公道饮食,以流食为主,少量多餐,保证水分的供赐与利于利尿排黄,应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黄疸严重者留意维生素K的补充。
避免让孩子吃含酒精的食物,避免让孩子劳累,避免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