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电子听诊器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89.00 KB
- 文档页数:5
一、实训背景听诊器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检查工具,通过放大心脏、肺部等内脏器官的声音,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为了提高我们的临床技能,我们进行了听诊器的使用实训,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听诊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训目的1. 掌握听诊器的结构及各部分名称。
2. 了解听诊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学会通过听诊器辨别正常与异常的心肺声音。
4. 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听诊器的结构及各部分名称听诊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耳塞、听管和胸件。
耳塞用于传递声音,听管连接耳塞和胸件,胸件则紧贴人体表面,收集内脏器官的声音。
2. 听诊器的使用方法(1)将听诊器胸件紧贴人体表面,确保胸件与皮肤接触良好。
(2)握住听诊器柄部,用手指轻轻握住耳塞,确保耳塞与耳朵紧密贴合。
(3)调整听诊器的角度,使听诊器胸件与人体表面保持垂直。
(4)开始听诊,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
3. 听诊器的注意事项(1)使用听诊器时,要保持手部清洁,避免污染听诊器。
(2)听诊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以免影响患者的呼吸。
(3)听诊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声音,要及时记录并询问患者。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的准备工作在实训前,我们首先学习了听诊器的结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进行了模拟操作练习。
2. 实训过程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按照实训内容,分别对心脏、肺部等内脏器官进行了听诊。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记录了听到的声音。
3. 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听诊器的使用方法,能够通过听诊器辨别正常与异常的心肺声音。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保持手部清洁、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等。
五、实训心得1. 听诊器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技能。
2.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细节,如保持手部清洁、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等。
3. 听诊器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巧,通过不断练习,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听诊水平。
心音听诊实验报告结果I.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和掌握心脏听诊的基本技巧及各种心脏杂音的识别方法,了解心脏的正常和异常听诊表现。
II. 实验原理心脏听诊是通过听诊器(包括常规听诊器、电子听诊器等)来观察人体心脏内部的声波情况,以获得心脏基本生理状态和某些疾病的相关信息。
III. 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1)听诊器:常规听诊器和电子听诊器。
(2)听诊膜:不同材质和形状的膜片,根据需要进行更换选用。
2. 实验步骤:(1)检查听诊器和听诊膜的质量,确保正常使用。
(2)让被试者在站立和仰卧位下听诊心脏,记录听到的正常及异常心音:a. 心律-心率:判断心动周期的不同长度、心率的快慢和是否有周期性变化。
b. 心音-音调:分析心音高低、清亮或低沉、哑音、清脆等特点。
c. 听诊位置:根据不同听诊点,观察心脏搏动部位、疾病音像、杂音性质等。
d. 杂音识别:通过对不同病症所引起的不同杂音的分析来确定病症类型。
IV. 实验结果1. 实验者1:男性,26岁,无心脏病史。
a. 心律-心率:正常,每分钟约70次,无周期性变化。
b. 心音-音调:正常,1号听诊点S1和S2音调清脆,2号听诊点无明显异常音。
c. 听诊位置:1号听诊点第一心音(S1),二号听诊点第二心音(S2),3号听诊点第三心音(S3),4号听诊点第四心音(S4)。
d. 杂音识别:无明显杂音,仅在肺动脉瓣的2号听诊点可听到正常的生理性杂音。
2. 实验者2:女性,34岁,心脏疾病患者。
a. 心律-心率:不规则心律,每分钟52次,有周期性变化。
b. 心音-音调:第一心音时间正常,第二心音时间延长,2号听诊点可听到S3心音,4号听诊点可听到明显的S4心音。
c. 听诊位置:1号听诊点第一心音(S1),2号听诊点肺动脉瓣区(右第二肋间隙),3号听诊点二尖瓣区,4号听诊点左前腋线第五肋间隙。
d. 杂音识别:可听到高音质量而清晰的收缩中期杂音,提示为二尖瓣关闭不全。
V. 实验结论心脏听诊法是一种简单、方便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对心脏进行全面的检查,以发现和评估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听诊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 熟悉心脏各瓣膜听诊区的位置和特点。
3. 学会通过听诊识别正常心音和异常心音。
4. 了解心音的产生原理和临床意义。
二、实验原理心脏的跳动产生一系列的声音,称为心音。
正常情况下,心脏跳动会产生四个心音,分别称为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
其中,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最为重要,也是临床听诊的主要目标。
听诊是通过听诊器来捕捉和辨别心脏发出的声音,以了解心脏的功能状态。
听诊器的构造包括一个金属头和一个连接的耳塞,金属头通过接触皮肤将心脏的声音传递到耳塞,使医生能够听到心脏的声音。
三、实验器材1. 听诊器2. 听诊垫3. 模拟心脏模型4. 记录本5. 铅笔四、实验步骤1. 听诊器使用方法- 将听诊器的金属头紧贴听诊垫。
-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暴露心脏区域。
- 医生将听诊器的金属头放置于心脏的听诊区,开始听诊。
2. 心脏听诊区定位-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主动脉瓣听诊区。
- 胸骨左缘第三肋间:肺动脉瓣听诊区。
-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三尖瓣听诊区。
- 胸骨左缘第五肋间:二尖瓣听诊区。
-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3. 正常心音听诊- 在各个听诊区进行听诊,注意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特点。
- 第一心音:音调低沉,持续时间较长,音量较大,与心室收缩同步。
- 第二心音: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音量较小,与心室舒张同步。
4. 异常心音听诊- 在听诊过程中,注意寻找异常心音,如第三心音、第四心音、杂音等。
- 第三心音:在心室舒张早期出现,音调低沉,持续时间较短。
- 第四心音:在心室舒张晚期出现,音调低沉,持续时间较长。
- 杂音:在心脏跳动过程中,出现异常的声音,如收缩期杂音、舒张期杂音等。
5. 记录实验结果- 将听诊过程中发现的正常心音、异常心音及相应的听诊区记录在记录本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心音- 在各个听诊区均能听到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音调、持续时间、音量符合正常心音的特点。
一、实训背景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心脏听诊作为临床医生诊断心脏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我科医生对心脏听诊技术的掌握程度,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我们组织了一次心脏听诊临床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医生们能够熟练掌握心脏听诊技巧,提高诊断准确性。
二、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实训前,我们组织了心脏听诊的理论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心脏听诊的基本原理、心脏瓣膜及血流动力学、心脏听诊的注意事项等。
通过理论学习,使医生们对心脏听诊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2. 实践操作(1)听诊器使用技巧实训过程中,我们重点讲解了听诊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听诊器的清洁、放置、调节等。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使医生们掌握了听诊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心脏听诊部位实训中,我们详细介绍了心脏听诊的部位,包括心尖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三尖瓣区等。
医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各个听诊部位的定位方法。
(3)心脏听诊内容实训过程中,我们讲解了心脏听诊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等。
医生们通过实际听诊,掌握了心脏听诊的基本内容。
(4)常见心脏疾病听诊特点实训中,我们针对常见心脏疾病(如瓣膜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的听诊特点进行了详细讲解,使医生们能够根据听诊结果初步判断患者病情。
三、实训效果1. 提高了医生们对心脏听诊技术的掌握程度通过本次实训,医生们对心脏听诊的原理、技巧和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在实训过程中,医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心脏听诊技巧,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提高了诊断水平。
3.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本次实训活动,医生们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四、实训总结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医生对心脏听诊技术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心脏听诊理论的学习,提高医生对心脏听诊技术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2. 定期开展实训活动,提高医生听诊技能我们将定期组织心脏听诊实训活动,使医生们不断提高听诊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人体心音听诊实验报告人体心音听诊实验报告1. 引言听诊是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听取患者身体内部的声音,医生可以获取关于心脏、肺部等器官的重要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听诊器对人体心音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心脏的正常和异常音频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2. 实验方法2.1 实验对象本次实验选择了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实验对象,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无心脏和肺部疾病史。
实验前,我们向每位志愿者解释了实验的目的和过程,并征得了他们的同意。
2.2 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了一台高灵敏度电子听诊器、一台计算机和一套数据采集软件。
电子听诊器能够放大心脏音频信号,并通过连接计算机的方式将数据传输到软件上。
2.3 实验过程每位志愿者被要求躺在舒适的床上,放松身体。
实验者将电子听诊器的听头放置在志愿者的胸部,准确地定位在心脏区域。
然后,实验者使用计算机上的软件开始记录心音信号,并观察心音波形的变化。
3. 实验结果通过对20名志愿者的心音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3.1 正常心音特征正常心音通常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第一心音(S1)和第二心音(S2)。
S1是由心脏的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引起的,听起来像是"lub"的声音;S2是由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引起的,听起来像是"dub"的声音。
S1和S2之间的间隔代表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3.2 异常心音特征部分志愿者的心音呈现出异常特征,提示可能存在心脏疾病。
其中,最常见的异常心音是心脏杂音,听起来像是"嘶嘶"或"喷射"的声音。
心脏杂音可能是由心脏瓣膜病变、心肌炎等疾病引起的。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部分志愿者的心音节律不齐,可能是心律失常的表现。
4. 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和分析了人体心音的特征。
正常心音的观察有助于了解心脏的正常功能,而异常心音的观察则能够提供心脏疾病的线索。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仅凭心音观察无法确诊疾病,临床医生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体温计和听诊器作为临床医学中常用的基本工具,对于医生进行病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我的专业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体温计听诊器实训课程。
以下是我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总结。
二、实训目的1. 掌握体温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了解听诊器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技巧。
3. 学会通过体温计和听诊器进行病情初步诊断。
4. 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1. 体温计的使用(1)水银体温计:了解水银体温计的结构,掌握测量体温的方法,包括口腔、腋下和肛门三种测量方式。
注意观察体温计示数,了解正常体温范围。
(2)电子体温计:熟悉电子体温计的操作方法,了解其优点和注意事项。
2. 听诊器的使用(1)听诊器的结构:了解听诊器的构造,包括膜片、管身、耳塞等部分。
(2)听诊器的原理:掌握听诊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其如何将体表的声音传递到医生的耳朵。
(3)听诊技巧:学习听诊器的操作技巧,包括体位、部位、力度等。
3. 病情初步诊断通过体温计和听诊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如了解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肺部音等。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准备(1)了解体温计和听诊器的基本知识,包括其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
(2)熟悉实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无菌操作、保护患者隐私等。
2. 实训过程(1)水银体温计实训: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水银体温计的使用方法,并实际操作测量体温。
(2)电子体温计实训:学习电子体温计的操作方法,了解其优缺点。
(3)听诊器实训: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听诊器的操作技巧,并实际操作听诊。
(4)病情初步诊断实训:在导师的指导下,运用体温计和听诊器对患者进行病情初步诊断。
3. 实训总结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两点:(1)熟练掌握体温计和听诊器的操作方法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五、实训心得1. 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训,我掌握了体温计和听诊器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听诊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 了解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提高对心音、肺音等生理声音的识别能力。
二、实验原理听诊器是一种利用声音传导原理,将人体内部器官产生的声音传递到听诊器耳塞中的医疗工具。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听诊器的胸件接触人体,将体内器官产生的声音传递到胸件内的橡胶膜,再通过橡胶膜振动,将声音传递到听诊器的管内,最后传达到听诊器的耳塞,供医生或患者聆听。
三、实验器材1. 听诊器:医用听诊器,包括胸件、管、耳塞。
2. 模拟人体器官的模型:心脏、肺、腹部等。
3. 音频播放器:用于播放生理声音。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听诊器清洗干净,检查听诊器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
2. 听诊器使用方法:a. 将胸件紧贴模拟器官模型表面;b. 将听诊器的管和耳塞连接好;c. 用手握住听诊器的管,将耳塞插入耳朵;d. 调整听诊器的角度,使声音清晰传入耳塞。
3. 听诊实验:a. 心脏听诊:将胸件紧贴模拟心脏模型表面,调整听诊器角度,聆听心脏的跳动声音;b. 肺部听诊:将胸件紧贴模拟肺部模型表面,调整听诊器角度,聆听肺部的呼吸声音;c. 腹部听诊:将胸件紧贴模拟腹部模型表面,调整听诊器角度,聆听腹部的肠鸣音等。
4. 音频播放实验:将听诊器耳塞插入耳朵,打开音频播放器,播放心音、肺音等生理声音,观察听诊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听诊:在心脏听诊过程中,能够清晰地听到心脏的跳动声音,包括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2. 肺部听诊:在肺部听诊过程中,能够听到肺部的呼吸声音,包括吸气音和呼气音。
3. 腹部听诊:在腹部听诊过程中,能够听到腹部的肠鸣音等生理声音。
4. 音频播放实验:在播放心音、肺音等生理声音时,通过听诊器耳塞能够清晰地听到声音,验证了听诊器的传导效果。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听诊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了解了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能够清晰地听到心脏、肺部和腹部的生理声音,提高了对生理声音的识别能力。
心音听诊方法实验报告一、引言心音听诊方法是医学临床中常用的一项检查技术,可通过听取心脏区域的听诊器记录心脏的声音,以了解心脏的功能状态和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本实验旨在比较不同听诊方法对心音的听诊效果,以及评估各种方法的优劣。
二、实验设计1.实验对象本实验选取了10名年龄、性别、体质均衡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实验对象。
2.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了经典听诊器、电子听诊器和数字化心音传感器作为听诊设备。
3.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实验前准备:向被试者解释实验目的和过程,确保其了解并同意参与。
(2)实施心音听诊:使用不同的听诊器对被试者进行心音听诊,并记录听取到的心音。
(3)数据采集与分析:将不同听诊方法所记录的心音进行录音或数字化处理,用于后续数据分析。
(4)数据分析:比较不同听诊方法所得到的心音特征,并进行评估和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获得了被试者经典听诊器、电子听诊器和数字化心音传感器所记录的心音数据。
经过数据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经典听诊器:通过经典听诊器可以清晰听到心脏的一、二心音,并能辨别心音的强度和节律。
2.电子听诊器:电子听诊器可以放大心音信号,提高医生对心音的听觉敏感度,方便医生更准确地判断心脏病变情况。
3.数字化心音传感器:数字化心音传感器能够将心音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通过计算机处理和显示,方便医生进行心音的波形分析。
四、讨论通过对三种心音听诊方法的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经典听诊器是最常见和基础的听诊工具,对于一般的心音检查已经足够使用。
2.电子听诊器通过放大心音信号可以提高听觉敏感度,但在嘈杂环境下可能会受到干扰。
3.数字化心音传感器在心音检查的科研领域有更大的应用空间,可以进行心音的波形分析和数字化存储,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五、结论通过本实验对不同心音听诊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经典听诊器是最常用和基础的心音听诊工具,能够满足一般的心脏检查需求。
人体心音听诊实验报告人体心音听诊实验报告引言听诊作为医学诊断中重要的手段之一,能够通过听取人体心脏和肺部的声音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听诊器对不同人群的心音进行观察和分析,进一步了解人体心脏的功能和异常情况。
实验方法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准备了一台专业的电子听诊器和一组志愿者,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的人群。
实验过程中,每位志愿者均躺下放松身体,听诊器被放置在胸部的不同位置进行观察。
我们记录了每位志愿者的心跳频率、心音的强度和节奏等参数,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不同人群的心音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首先,年轻人的心音通常较为有力而规律,心跳频率较快。
而老年人的心音则相对较弱,心跳频率较慢。
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功能逐渐下降,心脏肌肉的收缩力量和速度都会减弱。
其次,男性和女性的心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男性的心音通常比女性的心音更有力,这是因为男性的心脏相对于女性来说更大,心肌也更为发达。
此外,女性的心音在月经期间可能会有一些变化,这与激素水平的波动有关。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异常的心音表现。
部分志愿者的心音存在不规则的节奏,这可能是由心律失常引起的。
另外,一些志愿者的心音过于弱或过于强,这可能与心脏病变或器质性疾病有关。
这些异常的心音表现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听诊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体心脏的功能和异常情况。
心音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帮助他们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仅凭听诊无法对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听诊作为一项技术活动,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听诊位置和方式,以获得准确的心音信息。
因此,医学教育中应加强对听诊技术的培训,提高医生的听诊水平。
总结人体心音听诊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心脏功能和异常情况的方法。
模拟人听诊实验报告引言听诊是医生判断患者心脏状况和呼吸系统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听诊方法是医生使用听诊器来听取患者的心音和肺部呼吸音。
然而,由于听诊技术的专业性和主观性,现代医学界对听诊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关注。
为了提高听诊技术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模拟人听诊实验成为医学界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人听诊器对不同疾病患者进行听诊,比较模拟人听诊器与传统听诊器在诊断准确性上的差异,并分析模拟人听诊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实验方法实验设备1. 模拟人听诊器:采用数字化技术,能够模拟不同疾病患者的心音和肺部呼吸音,并具有可调节音量和频率的功能。
2. 传统听诊器:传统的听诊器,由医生使用。
3. 录音设备:用于记录患者的心音和肺部呼吸音。
实验步骤1. 选择10名不同疾病的患者进行实验。
2. 在每位患者身上分别使用模拟人听诊器和传统听诊器进行听诊,记录对应的心音和肺部呼吸音。
3. 将模拟人听诊器和传统听诊器记录的音频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方法的听诊结果。
4. 邀请5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对音频进行盲测,以评估不同方法的听诊准确性。
5. 对比实验结果,分析模拟人听诊技术的优缺点和临床应用前景。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比模拟人听诊器和传统听诊器记录的音频,发现模拟人听诊器能够更准确地模拟患者的心音和肺部呼吸音。
模拟人听诊器基于数字化技术,能够根据各种疾病的特征调整音频的频率和音量,使医生更容易分辨不同疾病的特征音。
而传统听诊器往往受到医生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的影响,容易出现诊断的误差。
在盲测环节中,5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分别对模拟人听诊器和传统听诊器记录的音频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医生们对模拟人听诊器的评价更为一致,且与真实疾病情况更为接近。
而在传统听诊器的评价中,医生们的意见存在较大差异,准确性也相对较低。
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实验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模拟人听诊技术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模拟人听诊器能够更准确地模拟各种疾病的心音和肺部呼吸音,减少了医生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对诊断的影响。
重庆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报告
题目:电子听诊器
学号:***********
姓名:xx
指导老师:xxxxxxxxxxxxx
日期:2014、x
一、实验目的
电子听诊器由于接有放大器,因此可将微弱的心跳声放大到清晰可闻;而老式的听诊器没有放大作用,声音微弱,塞在耳朵里很不舒服,不能隔离环境噪声。
电子听诊器除了能清晰监听病人的胸/腹声音外,还能用在搜索机械噪声源的定位等方面。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拾音头MIC用普通振膜拾音头的中频响应好,背景噪声也小。
二、实验原理
电子听诊器的原理如图1所示,该电子听诊器由两大部分组成:监听部分和心率显示部分。
具体由拾音头MIC,前置级电路、滤波器、功率放大器、比较器和计数显示电路构成。
由于其中传声器所接受到的频率信号是很微弱且是宽带的,我们需要把它放大并要求滤除对听诊器无用的杂波。
因此我们需要做高精度的放大、滤波电路。
如果被监测的是心音信号,则它首先将送入前置级电路中,进一步放大后,经过滤波器,滤除放大器本身及外界传入的高频噪声以及心音信号中没有诊断价值的高频部分。
而其中滤波器输出的信号,一方面要求经比较器作用后,转换成可驱动计数电路工作的脉冲信号,通过计数显示电路显示心率值:另一方面,要求滤波器输出的信号经功率放大器后供多人监听。
图1 电子听诊器原理示意图
信号采集单元利用拾音头MIC将声音信号转变为可供后级单元处理的电压信号。
将该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再送入低通滤波器,以滤除高频噪声信号。
滤波器的输出信号即可输入计算机进行频谱分析。
由于患者体内病变的器官或组织会产生异常的声音信号,这些声音信号的频率与特定的谱线相对应,因此,将频谱分析的结果实时地显示出来,通过对这些谱线的分析能获得更准确和有价值的诊断结果。
所获取的声音信号和频谱分析结果也可以保存在计算机里,这既可作为诊断的依据,也可用来判断治疗的效果。
电子听诊器的结构见图2:
图2电子听诊器的结构框图
信号采集
信号采集级选用普通的振膜式拾音头,用一端橡皮管与驻极体话筒连接。
将驻极体话筒放置在橡皮管内,由拾音头捡拾到心音信号通过橡皮管传给驻极体话筒,起到捡拾心音信号的作用。
电压放大器
根据后级电路处理要求,有必要对采集到的电压信号进行放大。
电压同向放大电路示意图见图3:
图3 电压同相放大器电路示意图
在图3电路中,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关系为: 1143456501V R R R R R R V ⨯+⨯+= (2.1)
通过调节分压器R4可以使该电路的输出电压限定在合适的范围里。
低通滤波器
为滤除得到的电压信号中的噪声信号,以便于后级数字电路对获得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可以采用二阶巴特沃思低通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见图4:
图4 二阶低通滤波器电路示意图
该电路的转折频率为:
212121C C R R f c •=
π (2.2)
结合考虑相移因素,可以得到一组合适的电阻、电容参数值。
信号输出级
通过上面介绍的几个环节的处理,已经得到一个可进行数字处理的声音检测信号。
在信号处理级,该信号可被送入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的A/D 转换口,将其转变为数字信号,在芯片内部,通过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即可得到被检测信号的频谱。
该频谱可用示波器显示出来。
由于患者体内的病变部位或组织会发出一些异常的杂音,该杂音在示波器屏幕上与一定频段的谱线相对应。
因此,对获得的频率信号的观察将使诊断更加准确。
获得的频谱信号也可以保存在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在对患者的医治过程中,通过对比研究多次测量获得的频谱信号,医护人员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医疗效果。
三、电路图
图4 电子听诊器总图
各部分组成
1、拾音器电路由传声器BM和R1等组成。
2、前置放大器由集成运算放大电路IC1和电阻器R2-R5等组成。
3、低通滤波放大器由运算放大集成电路IC2和电阻器R6-R8、电容器C3、C4等组成,其截止频率略大于100Hz。
4、缓冲放大器由集成运算放大电路IC3担任。
5、音频放大器由音量电位器RP、低电压音频放大器集成电路IC4、电阻器R13、电容器C5、C6等组成。
6、 LED显示电路由双色发光二极管LED、驱动放大集成电路IC5和电容器R9-R12组成。
7、拾音传感器拾取的信号经IC1-IC4滤波与放大后,驱动耳机BE发声。
经IC2等低通滤波后的音频信号再经IC5进一步放大处理,驱动发光二极管LED与耳机中的声音同步闪亮。
8、调节RP的阻值,可改变耳机中音量的大小。
9、改变电阻器R5和R6的阻值大小,可改变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从而改变该电子听诊器的频响效果。
信号放大
四、总结
通过对电子听诊器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设计简易的电子听诊器电路,目的是把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本设计的优点是元器件价格低廉,生产步骤简单,适用于初步诊断病人。
本设计省去了对输出单元的介绍,为的是让设计更加简洁,主要的处理单元更加明显,功能模块的处理方式更加透彻。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本文设计的电子听诊器,再加上外设输出装置,即可以成为功能非常多的实用电子听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