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语言-内容回顾(1)
- 格式:pdf
- 大小:378.06 KB
- 文档页数:64
Windows X86-64位汇编语言入门Windows X64汇编入门(1)最近断断续续接触了些64位汇编的知识,这里小结一下,一是阶段学习的回顾,二是希望对64位汇编新手有所帮助。
我也是刚接触这方面知识,文中肯定有错误之处,大家多指正。
文章的标题包含了本文的四方面主要内容:(1)Windows:本文是在windows环境下的汇编程序设计,调试环境为Windows Vista64位版,调用的均为windows API。
(2)X64:本文讨论的是x64汇编,这里的x64表示AMD64和Intel的EM64T,而不包括IA64。
至于三者间的区别,可自行搜索。
(3)汇编:顾名思义,本文讨论的编程语言是汇编,其它高级语言的64位编程均不属于讨论范畴。
(4)入门:既是入门,便不会很全。
其一,文中有很多知识仅仅点到为止,更深入的学习留待日后努力。
其二,便于类似我这样刚接触x64汇编的新手入门。
本文所有代码的调试环境:Windows Vista x64,Intel Core2Duo。
1.建立开发环境1.1编译器的选择对应于不同的x64汇编工具,开发环境也有所不同。
最普遍的要算微软的MASM,在x64环境中,相应的编译器已经更名为ml64.exe,随Visual Studio2005一起发布。
因此,如果你是微软的忠实fans,直接安装VS2005既可。
运行时,只需打开相应的64位命令行窗口(图1),便可以用ml64进行编译了。
第二个推荐的编译器是GoASM,共包含三个文件:GoASM编译器、GoLINK链接器和GoRC资源编译器,且自带了Include目录。
它的最大好外是小,不用为了学习64位汇编安装几个G的VS。
因此,本文的代码就在GoASM下编译。
第三个Yasm,因为不熟,所以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自行测试吧。
不同的编译器,语法会有一定差别,这在下面再说。
1.2IDE的选择搜遍了Internet也没有找到支持asm64的IDE,甚至连个Editor都没有。
汇编tof指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TOF(Test of Time)指令是一种汇编指令,它的主要作用是测量程序在执行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
通过测量程序执行的时间,我们可以评估程序的效率并进行性能优化。
TOF指令能够实现对程序的时间测量,它可以准确地记录程序在执行过程中经过的时间周期数,并将其保存在一个特定的寄存器中。
TOF指令的使用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在程序中的任何地方插入TOF指令来实现时间测量。
与其他类型的计时器相比,TOF指令具有精确度高、功能强大的特点。
它可以测量微小的时间差,以及长时间的执行周期。
另外,TOF指令的使用方法也非常简单,只需要在程序中插入相应的指令,然后读取寄存器中的时间数据即可。
TOF指令在许多应用场景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实时操作系统中,TOF指令可以用于调度任务和进程,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性能监控和优化。
此外,在嵌入式系统中,TOF指令可以用于测量各个模块的执行时间,从而确定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各个模块的效率。
在工业控制领域,TOF 指令可以用于实现精确的时间控制,保证各个操作在特定的时间点执行。
总之,TOF指令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汇编指令,在程序性能评估和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测量程序的执行时间来评估其效率,并为程序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TOF指令的简单使用方法和广泛的应用场景使得它成为了许多开发人员不可或缺的工具。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TOF指令在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中的更广泛使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有关整篇文章的章节和子章节的介绍,以及这些章节和子章节之间的关系和逻辑顺序。
以下是关于文章结构的示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按照以下章节和子章节的顺序进行组织和阐述。
第一章为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四个子章节。
在概述部分,将对TOF指令进行简要介绍和概述该指令的相关背景和作用。
在文章结构部分,将明确列出文章的大纲和目录,方便读者查找和理解文章内容的组织安排。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总结篇一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总结一、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支撑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基石。
作为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在计算机科学、工程、应用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通过学习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我深刻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于培养我们的计算机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在此,我将对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进行全面的总结。
二、课程内容与学习体会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涵盖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汇编语言的语法规则以及编程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计算机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汇编语言的语法规则和编程技巧,并且通过实践操作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的魅力所在。
首先,这门课程让我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让我明白了计算机程序是如何在底层与硬件进行交互的。
其次,汇编语言的学习使我更加熟悉计算机的指令集和操作系统的底层机制,这对于编写高效、低功耗的程序以及进行系统级调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通过实践操作,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编程能力,还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解析在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重点和难点。
其中,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工作原理和汇编语言的指令集是学习的重点。
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工作原理是掌握汇编语言的基础,而熟练掌握汇编语言的指令集则是进行编程的关键。
学习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实践操作中。
例如,在学习汇编语言时,我曾遇到过程序调试中的问题,需要对程序的每条指令进行逐一排查,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
此外,对于一些复杂的汇编程序,如何进行高效的算法设计和数据结构设计也是一大挑战。
为了克服这些难点,我积极寻求各种学习资源和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参加学术讨论、请教老师和同学等方式,我逐渐掌握了解决这些难点的技巧和方法。
同时,我也意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汇编语言基于x86处理器课后答案第七版在进行汇编语言基于x86处理器课后答案第七版的整理和总结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涉及汇编语言的基础知识、x86处理器的体系结构、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能够了解并掌握x86汇编语言的编写和调试方法,为以后的系统级编程和软件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在开始答案的整理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第七版的课后习题。
第七版的课后习题分为多个章节,包含了大量的问题和编程练习。
这些习题涵盖了课程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的概念理解到实际的程序设计。
下面,我们就以第七版课后习题中的几个问题为例,进行答案的整理和讲解。
1. 问题一:请解释x86汇编语言中的寻址方式,并举例说明。
在x86汇编语言中,寻址方式是指指令如何访问和操作内存中的数据和地址。
x86处理器提供了多种寻址方式,包括直接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立即寻址等。
直接寻址是最简单的寻址方式,指令中直接给出了要访问的内存地址。
例如,mov ax, [0x1234]表示将地址为0x1234的内存单元中的数据传送到寄存器ax中。
寄存器间接寻址是指令中使用寄存器来传送地址。
例如,mov ax, [bx]表示将寄存器bx中的值作为地址,读取该地址中的数据,并传送到寄存器ax中。
立即寻址是指令中直接给出了要操作的数据。
例如,mov ax, 1234表示将立即数1234传送到寄存器ax中。
2. 问题二:请解释x86汇编语言中的标志位,并说明其作用。
在x86汇编语言中,标志位是由处理器中的标志寄存器(FLAGS)中的各个标志位组成的。
这些标志位用来表示当前程序执行的状态或者某些操作的结果。
常用的标志位包括零标志位(ZF)、进位标志位(CF)、溢出标志位(OF)等。
ZF用来表示最近的运算结果是否为零,当最近的运算结果为零时,ZF被置为1,否则为0。
CF用来表示最近的运算结果是否产生了进位或借位,当最近的运算结果产生了进位或借位时,CF被置为1,否则为0。
汇编语言及编程实例(电子教案)汇编语言程序设计2005第四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回顾:8086的内部结构、寄存器功能和工作过程,指令格式、寻址方式和功能。
本讲重点:了解汇编的概念及其方法,掌握汇编程序的基本格式,常用运算符的使用方法,汇编的步骤。
4.1汇编语言的基本元素一、汇编语言的语句格式由汇编语言编写的源程序是由许多语句(也可称为汇编指令)组成的。
每个语句由1~4个部分组成,其格式是:[标号]指令助记符[操作数][;注解]其中用方括号括起来的部分,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每部分之间用空格(至少一个)分开,一行最多可有132个字符。
1.标识符给指令或某一存储单元地址所起的名字。
可由下列字符组成:字母:A~z;数字:0~9;特殊字符:、·、@、一、$数字不能作标识符的第一个字符,而圆点仅能用作第一个字符。
标识符最长为31个字符。
当标识符后跟冒号时,表示是标号。
它代表该行指令的起始地址;当标识符后不带冒号时,表示变量;伪指令前的标识符不加冒号。
2.指令助记符表示不同操作的指令,可以是8086的指令助记符,也可以是伪指令。
3.操作数指令执行的对象。
依指令的要求,可能有一个、两个或者没有,例如:RET;无操作数COUNT:INCC某;一个操作数如果是伪指令,则可能有多个操作数,例如:COSTDB3,4,5,6,7;5个操作数MOVA某,[BP+4];第二个操作数为表达式4.注解该项可有可无,是为源程序所加的注解,用于提高程序的可读性。
二、汇编语言的运算符1.算术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和关系运算符-1-汇编语言程序设计2005算术运算符可以应用于数字操作数,结果也是数字。
而应用于存储器操作数时,只有+、-运算符有意义。
2.取值运算符SEG、OFFSET、TYPE、SIZE和LENGTH·SEG和OFFSET分别给出一个变量或标号的段地址和偏移量。
例如,定义:SLOTDW25则:MOVA某,SLOT;从SLOT地址中取一个字送入A某MOVA某,SEGSLOT;将SLOT所在段的段地址送入A某MOVA某,OFFSETSLOT;将SLOT所在段的段内偏移地址送A某·TYPE操作符返回一个表示存储器操作数类型的数值。
汇编多文件编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汇编多文件编程是一种在汇编语言中使用多个文件来编写程序的技术。
在传统的汇编程序中,所有的代码都是写在一个文件中的,当程序变得庞大时,这会导致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变得非常困难。
汇编多文件编程通过将不同功能的代码分开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使得程序结构更清晰,代码逻辑更容易理解。
通过合理地划分文件,我们可以将不同的功能模块独立编写,便于单独测试和调试,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和可扩展性。
在汇编多文件编程中,我们通常将主程序和不同的功能模块分别写在不同的文件中。
这些文件可以包含代码、数据和常量等信息。
通过在主程序中调用其他文件中的函数和变量,我们可以实现不同文件之间的交互和数据共享。
汇编多文件编程还可以提高代码的模块化程度,降低了编写和维护程序的难度。
它使得团队合作开发更加便捷,每个成员可以独立地编写和测试自己负责的部分,最后再进行整合。
总之,汇编多文件编程是一种有效的编程技术,它能够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通过合理地划分和组织代码,我们可以更好地编写和管理复杂的汇编程序。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汇编语言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多文件进行汇编编程的概念和方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整体组织架构,用以引导读者了解本篇长文的内容安排和逻辑结构。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背景和意义。
通过简要介绍汇编多文件编程的概念和应用领域,引发读者对该主题的兴趣,并提出本文的目的和研究问题。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两个小节:汇编语言基础和多文件编程概念。
在汇编语言基础部分,将介绍汇编语言的定义、特点和基本语法,为读者建立起对汇编语言的基本认识。
在多文件编程概念部分,将详细探讨多文件编程的原理和应用,包括多文件编程的优势、实现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多文件编程在实际项目开发中的应用案例。
汇编调用edk-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编程语言,直接操作计算机的硬件和指令集。
而EDK(Embedded Development Kit)是一种嵌入式开发套件,可以加速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
本文旨在介绍如何通过汇编语言调用EDK,并探讨其原理、优势以及未来发展。
在传统的嵌入式系统开发中,通常使用高级语言如C/C++进行编程。
然而,有些特定的任务或功能需要利用汇编语言来实现,尤其是需要直接操作底层硬件或执行高度优化的代码时。
而EDK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开发环境和工具链,可以简化汇编调用的过程,提高开发效率。
本文将首先介绍汇编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使读者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随后,将详细介绍EDK的相关概念、功能和用途,以便读者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优势。
接着,将重点讨论如何在汇编语言中调用EDK,并介绍一些常用的调用方式和技巧。
最后,将总结汇编调用EDK的优势,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深入了解汇编语言的基本原理和EDK的核心概念,掌握汇编调用EDK的技术和方法,以及了解其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为想要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汇编语言调用EDK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南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汇编调用EDK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说明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各部分的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文章整体的逻辑结构。
在目的部分,将明确阐述本文的写作目的,即希望通过本文向读者介绍汇编调用EDK的原理和优势,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展望。
第二部分是正文,包括汇编语言简介、EDK简介和汇编调用EDK的原理。
在汇编语言简介部分,将对汇编语言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进行简要介绍,为读者打下基础。
在EDK简介部分,将对EDK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定义、功能和应用场景。
在汇编调用EDK的原理部分,将深入解析汇编如何调用EDK,并介绍其实现原理和具体步骤,以帮助读者理解汇编调用EDK的机制。
实验一:熟悉环境及DEBUG应用实验目的:1、复习C/C++的变量、地址、指针、内存空间等概念;2、熟悉基本的DOS命令;3、掌握DEBUG的启动及其使用方法与常用命令。
4、初步认识CPU的寄存器。
实验内容:一、C/C++语言回顾目的:通过C/C++的变量、地址、指针、内存空间等概念的回顾,了解计算机内数据的存放方式和访问方式。
1、编程定义一个整型int、一个双精度型double、一个字符型char的指针,并赋初值,然后显示各指针所指目标的值与地址,各指针的值与指针本身的地址及各指针所占字节数(其中地址用十六进制显示,注意字符指针输出是字符串,必须强制转换为无类型指针)。
要求运行结果如下所示:变量内容首地址长度(字节)cval ‘A’0x0012ff64 1类型:整型: int, short int, short, long int, long, unsigned int, unsigned short, unsigned long实型: float, double, long double字符型: char#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int *ip,ival=100;double *dp,dval=99.9;char *cp,cval='A';ip=&ival;dp=&dval;cp=&cval;cout<<*ip<<'\t'<<&*ip<<'\t'<<sizeof(*ip)<<endl;cout<<*dp<<'\t'<<&*dp<<'\t'<<sizeof(*dp)<<endl;cout<<*cp<<'\t'<<(void*)&*cp<<'\t'<<sizeof(*cp)<<endl;//字符指针输出是字符串,必须强制转换为无类型指针cout<<*cp<<'\t'<<&*cp<<'\t'<<sizeof(*cp)<<endl;//输出A开头的字符串cout<<ip<<'\t'<<&ip<<'\t'<<sizeof(ip)<<endl;cout<<dp<<'\t'<<&dp<<'\t'<<sizeof(dp)<<endl;cout<<(void*)cp<<'\t'<<&cp<<'\t'<<sizeof(cp)<<endl;return 0;}2、编程定义一个一维数组、一个二维数组、一个字符串(字符数组)、一个结构体,并赋初值,然后显示各指针所指目标的值与地址,各指针的值与指针本身的地址及各指针所占字节数(长度)。
第一讲第三章 指令系统--寻址方式回顾: 8086/8088的内部结构和寄放器,地址分段的概念,8086/8088的工作进程。
重点和纲要:指令系统--寻址方式。
有关寻址的概念;6种大体的寻址方式及有效地址的计算。
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分配 教学手段 回 顾 5”×2 板书 计算机 投影仪 多媒体课件等讲 授 40” ×2 提 问 3” ×2 小 结2” ×2教学内容:8086/8088寻址方式操作码 操作数 …… 操作数运算机中的指令由操作码字段和操作数字段组成。
操作码:指运算机所要执行的操作,或称为指出操作类型,是一种助记符。
操作数:指在指令执行操作的进程中所需要的操作数。
该字段除能够是操作数本身外,也能够是操作数地址或是地址的一部份,还能够是指向操作数地址的指针或其它有关操作数的信息。
寻址方式就是指令顶用于说明操作数所在地址的方式,或说是寻觅操作数有效地址的方式。
8086/8088的大体寻址方式有六种。
1.当即寻址所提供的操作数直接包括在指令中。
它紧跟在操作码的后面,与操作码一路放在代码段区域中。
如图所示。
例如:MOV AX,3000H当即数能够是8位的,也能够是16位的。
若是16位的,则存储时低位在前,高位在后。
当即寻址主要用来给寄放器或存储器赋初值。
2.直接寻址操作数地址的16位偏移量直接包括在指令中。
它与操作码—起寄存在代码段区域,操作数一般在数据段区域中,它的地址为数据段寄放器DS加上这16位地址偏移量。
如图2-2所示。
例如:MOV AX,DS:[2000H];图2-2(对DS来讲能够省略成MOV AX,[2000H],系统默以为数据段)这种寻址方式是以数据段的地址为基础,可在多达64KB的范围内寻觅操作数。
8086/8088中允许段超越,即还允许操作数在以代码段、堆栈段或附加段为基准的区域中。
现在只要在指令中指明是段超越的,则16位地址偏移量能够与CS或SS或ES相加,作为操作数的地址。
第一讲第三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回顾:8086/8088的内部结构、寄存器功能和工作过程,指令格式、寻址方式和功能。
本讲重点:了解汇编的概念及其方法, 掌握汇编程序的基本格式,常用运算符的使用方法,汇编的步骤。
讲授内容:3.1 汇编语言的基本元素一、汇编语言的语句格式由汇编语言编写的源程序是由许多语句(也可称为汇编指令)组成的。
每个语句由1~4个部分组成,其格式是:[标号] 指令助记符[操作数][;注解]其中用方括号括起来的部分,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每部分之间用空格(至少一个)分开,一行最多可有132个字符。
1.标识符是给指令或某一存储单元地址所起的名字。
可由下列字符组成:字母:A ~ z ;数字:0 ~ 9 ;特殊字符:?、·、@、一、$ 。
数字不能作标识符的第一个字符,而圆点仅能用作第一个字符。
标识符最长为31个字符。
当标识符后跟冒号时,表示是标号。
它代表该行指令的起始地址;当标识符后不带冒号时,表示变量;伪指令前的标识符不加冒号。
2.指令助记符表示不同操作的指令,可以是8088的指令助记符,也可以是伪指令。
3.操作数是指令执行的对象。
依指令的要求,可能有一个、两个或者没有,例如:RET ;无操作数COUNT:INC CX ;一个操作数如果是伪指令,则可能有多个操作数,例如:COST DB 3,4,5,6,7 ;5个操作数MOV AX,[BP十4] ;第二个操作数为表达式4.注解该项可有可无,是为源程序所加的注解,用于提高程序的可读性。
二、 汇编语言的运算符1.算术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和关系运算符① 算术运算符可以应用于数字操作数,结果也是数字。
而应用于存储器操作数时,只有+、- 运算符有意义。
2.取值运算符SEG 、OFFSET 、TYPE 、SIZE 和LENGTH· SEG 和OFFSET 分别给出一个变量或标号的段地址和偏移量。
例如,定义: SLOT DW 25则:MOV AX ,SLOT ;从SLOT 地址中取一个字送入AXMOV AX ,SEG SLOT ;将SLOT 所在段的段地址送入AXMOV AX ,OFFSET SLOT ;将SLOT 所在段的段内偏移地址送AX· TYPE 操作符返回一个表示存储器操作数类型的数值。
汇编求平均值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汇编语言中平均值计算的基本算法。
2. 使学生理解汇编语言中的寄存器使用、运算指令和数据存储等知识。
3. 引导学生运用汇编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如求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汇编语言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编写、调试汇编程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分享、交流编程经验。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编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增强实践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相关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汇编语言的基本知识,培养编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汇编语言基础知识回顾:寄存器、指令系统、数据表示和存储。
2. 汇编语言程序结构:段定义、数据段、代码段、堆栈段。
3. 平均值计算算法原理:介绍算术平均值的概念,分析算法步骤。
4. 汇编语言实现平均值计算:- 数据定义:如何定义数据段,声明需要计算的平均值数据。
- 算法实现:使用汇编指令进行累加、除法运算等。
- 结果存储:将计算结果存储到寄存器或内存单元。
5. 程序调试与优化:分析汇编程序执行流程,调试常见错误,优化程序性能。
6.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场景中的平均值计算问题,并进行编程实现。
教材章节关联:-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章:汇编语言基本指令和寄存器使用。
-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五章:汇编语言程序结构和程序设计方法。
-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附录:调试工具和调试技巧。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 课时1:汇编语言基础知识回顾。
8086汇编语⾔学习(⼀)8086汇编介绍1. 学习汇编的⼼路历程 进⾏8086汇编的介绍之前,想先分享⼀下我学习汇编的⼼路历程。
rocketmq的学习 其实我并没有想到这么快的就需要进⼀步学习汇编语⾔,因为汇编对于我的当前的⼯作内容来说太过底层。
但在⼏个⽉前,当时我正尝试着阅读rocketmq的源码。
和许多流⾏的java中间件、框架⼀样,rocketmq底层的⽹络通信也是通过netty实现的。
但由于我对netty并不熟悉,在⼯作中使⽤spring-cloud-gateway的时候甚⾄写出了⼀些导致netty内存泄漏的代码,却不太明⽩个中原理。
出于我个⼈的习惯,在学习源码时,抛开整体的程序架构不论,希望⾄少能对其中涉及到的底层内容有⼀个⼤致的掌握,能让我像⿊盒⼦⼀样去看待它们。
趁热打铁,我决定先学习netty,这样既能在⼯作时更好的定位、解决netty相关的问题,⼜能在研究依赖netty的开源项⽬时更加得⼼应⼿。
netty的学习 随着对netty学习的深⼊,除了感叹netty统⼀规整的api接⼝设计,内部交互灵活可配置、同时⼜提供了⾜够丰富的开箱即⽤组件外;更进⼀步的,netty或者说java nio涉及到了许多更底层的东西,例如:io多路复⽤,零拷贝,事件驱动等等。
⽽这些底层技术在redis,nginx,node-js等以⾼效率io著称的应⽤中被⼴泛使⽤。
扪⼼⾃问,⾃⼰在多⼤程度上理解这些技术?为什么io多路复⽤在io密集型的应⽤中,效率能够⽐之传统的同步阻塞io显著提⾼?⼀次⽹络或磁盘的io传输内部到底发⽣了什么,零拷贝到底快在了哪⾥? 如果没有很好的弄明⽩这些问题,那么我的netty学习将是不完整的。
我有限的知识告诉我,答案就在操作系统中。
操作系统作为软硬件的⼤管家,对上提供应⽤程序接⼝(程序员们通常使⽤⾼级语⾔提供的api间接调⽤);对下控制硬件(cpu、内存、磁盘⽹卡等外设);依赖硬件提供控制并发的系统原语;其牵涉的许多模块内容都已经独⽴发展了(多系统进程间通信->计算机⽹络、⽂件系统->数据库)。
Windows X86-64位汇编语言入门Windows X64汇编入门(1)最近断断续续接触了些64位汇编的知识,这里小结一下,一是阶段学习的回顾,二是希望对64位汇编新手有所帮助。
我也是刚接触这方面知识,文中肯定有错误之处,大家多指正。
文章的标题包含了本文的四方面主要内容:(1)Windows:本文是在windows环境下的汇编程序设计,调试环境为Windows Vista64位版,调用的均为windows API。
(2)X64:本文讨论的是x64汇编,这里的x64表示AMD64和Intel的EM64T,而不包括IA64。
至于三者间的区别,可自行搜索。
(3)汇编:顾名思义,本文讨论的编程语言是汇编,其它高级语言的64位编程均不属于讨论范畴。
(4)入门:既是入门,便不会很全。
其一,文中有很多知识仅仅点到为止,更深入的学习留待日后努力。
其二,便于类似我这样刚接触x64汇编的新手入门。
本文所有代码的调试环境:Windows Vista x64,Intel Core2Duo。
1.建立开发环境1.1编译器的选择对应于不同的x64汇编工具,开发环境也有所不同。
最普遍的要算微软的MASM,在x64环境中,相应的编译器已经更名为ml64.exe,随Visual Studio2005一起发布。
因此,如果你是微软的忠实fans,直接安装VS2005既可。
运行时,只需打开相应的64位命令行窗口(图1),便可以用ml64进行编译了。
第二个推荐的编译器是GoASM,共包含三个文件:GoASM编译器、GoLINK链接器和GoRC资源编译器,且自带了Include目录。
它的最大好外是小,不用为了学习64位汇编安装几个G的VS。
因此,本文的代码就在GoASM下编译。
第三个Yasm,因为不熟,所以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自行测试吧。
不同的编译器,语法会有一定差别,这在下面再说。
1.2IDE的选择搜遍了Internet也没有找到支持asm64的IDE,甚至连个Editor都没有。
汉诺塔 汇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汉诺塔问题的起源、规则及其数学原理。
2. 学生能掌握汇编语言的基本指令,并运用其编写简单的汉诺塔程序。
3. 学生能理解汉诺塔问题与递归思想的关系,并运用汇编语言实现递归算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汉诺塔问题的实践,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产生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编程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一节实践课程,结合汉诺塔问题,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汇编语言编程。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简单的编程技能,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汉诺塔问题,深入了解汇编语言编程,培养其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汉诺塔问题背景知识介绍:讲解汉诺塔问题的起源、规则及其数学原理,引导学生了解问题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汇编语言基础知识回顾:简要回顾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指令系统,为学生编写汉诺塔程序奠定基础。
3. 汉诺塔程序设计:- 编写汉诺塔的非递归算法:介绍汉诺塔的非递归解法,引导学生运用汇编语言实现。
- 编写汉诺塔的递归算法:讲解递归思想在汉诺塔问题中的应用,指导学生编写递归程序。
4. 编程实践与讨论:- 分组进行编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汇编语言编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 小组讨论,分享编程经验,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级语言发展史标题:高级语言发展史正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编程语言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高级语言的发展史是一部充满创新和突破的历史。
本文将带您回顾高级语言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到现代的高级语言。
高级语言的出现使得编程变得更加简洁和易读。
在早期,计算机只能使用机器语言进行编程,这种语言是由二进制代码组成的,对人类来说非常难以理解和书写。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开始寻找更加高效的编程方式。
于是,汇编语言应运而生。
汇编语言是一种符号化的机器语言,使用助记符代替了二进制代码,使得编程变得更加直观。
然而,汇编语言依然需要对计算机的底层结构有深入了解,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依然具有一定的难度。
1960年代,高级语言开始崭露头角。
高级语言是一种更加接近自然语言的编程语言,它使用更加简洁的语法和更加直观的表达方式。
其中,FORTRAN是第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高级语言之一,它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接着,COBOL应运而生,它是用于商业应用的一种高级语言。
这些高级语言的出现,使得编程变得更加简单、快捷和易懂。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进步,高级语言的发展也不断推进。
1970年代,C语言诞生了。
C语言以其简洁的语法和高效的性能迅速流行起来,并成为后来许多编程语言的基础。
在C语言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具有特定功能的高级语言,如Pascal、BASIC等。
1980年代至今,高级语言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C++、Java、Python等编程语言相继问世,它们各具特色,为不同领域的开发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这些高级语言的出现不仅使得编程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而且也推动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总的来说,高级语言的发展史是一部充满创新和突破的历史。
从早期的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到现代的高级语言,每一次突破都使得编程变得更加简单、易读和高效。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未来高级语言的发展将会带来更多的惊喜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