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小学图书馆(室)评估细则(试行)
- 格式:doc
- 大小:168.00 KB
- 文档页数:7
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实施方案(试行)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增强学校实施和建设新课程的能力,全面深化素质教育。
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指导,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为宗旨,以发现、研究、解决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程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组织各级教研部门的专业研究人员,深入县(市、区)和中小学,走进课堂,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与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切实提高学校、教师实施二、主要目标1.改变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学水平唯一标准的做法,建立具有激励、导向、管理、评价功能的教学评估指导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教学评估的价值、意义和操作技术,使教学评估指导成为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和学校的自觉行为。
2.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引导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3.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鼓励学校进行教学管理、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和创新,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4.加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实施新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研究的管理和指导的力度,促进学科之间、学校之间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不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
三、基本原则1.评估与指导相结合。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以指导为主,评估为辅,重在过程。
要把教学评估作为各级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发展,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指导各地、各学校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
教学评估工作要做到调研中评估,评估中指导,指导中提高,不断总结经验,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工作健康开展。
2.整体与抽样相结合。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以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作为评估对象和评估结论单位,将一个县(市、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
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本规程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指的图书馆是指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全日制中小学校的图书馆。
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
图书馆的基本任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第二章管理体制和人员第六条图书馆专业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调资晋级或评奖时,应与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等同看待,并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
第三章管理与使用第七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需要广泛采集国内外相关图书资料。
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要积极配备各类电子读物,将有保存价值的馆藏图书制作成电子文档。
第八条图书资料的配备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教师。
图书馆的藏书,应当包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书籍和应用型的专业书籍。
图书馆藏书应做到结构合理,要按《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配备。
第九条图书馆藏书量不得低于《图书馆(室)藏书量》的规定标准。
各地可结合本地区中小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图书复本量标准及增新剔旧(剔除)原则。
配备复本量应视学校规模而定。
图书馆每年要剔旧更新图书,一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1%。
附件2
河北省
中小学示范性图书馆(室)评估标准(试行)
[中学部分]
_____ 市______ 县(市、区)______ 学区(乡、镇)
学校名称 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班数 ____________ 生人数 _________
评估组代表签字 _______ :
、体制队伍(15分)
、条件保障(25分)
三、管理工作(20分)
四、读者工作(40分)
能与外校进行文献信息交流(图书、试卷、本校资料 等交流)、资源共享
五、特色与创新(10分)
2、 “特色与创新”为附加奖励项目
3、 “生均藏书量:50册(高(完)中)、40册(初中)”和“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管理”的标准为一票否决标准
39、信息交 流( 1 分)
1 有资料说明
河北省
中小学示范性图书馆(室)评估标准(试行)
[小学部分]
_____ 市______ 县(市、区)_______ 区(乡、镇)
学校名称 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班数 ____________ 生人数 ________
评估组代表签字 _______ :
、体制队伍(15分)
、条件保障(25分)
三、管理工作(20分)
四、读者工作(40分)
五、特色与创新(10分)
2、“特色与创新”为附加奖励项目
3、“生均藏书量35册”和“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管理”的标准为一票否决标准
河北省中小学示范性图书馆(室)验收申报表
_____________ 校填报表日期:年月日
注:此表一式三份,县(市、区)市、省各留一份。
'。
附件1、
河北省中小学图书馆(室)评估细则(修订)
[中学部分]
______市______县(市、区)______乡(镇、学区)
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教学班数___________学生人数_______
评估组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
2
4
6
注:1、一级馆得分≥90,二级馆得分≥80,三级馆得分≥70
2、高(完)中生均50册,初中生均40册,为一票否决标准
3、奖励2分[高(完)中建筑面积超过4000㎡奖励;初中建筑面积超过1000㎡奖励]
河北省中小学图书馆(室)评估细则(修订)
[小学部分]
______市______县(市、区)______乡(镇、学区)
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教学班数___________学生人数_______
评估组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
8
10
12
注:1、一级馆得分≥90,二级馆得分≥80,三级馆得分≥70 2、生均30册为一票否决标准3、奖励2分(馆舍建筑面积超过300㎡),。
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本规程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指的图书馆是指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全日制中小学校的图书馆。
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
图书馆的基本任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第二章管理体制和人员第六条图书馆专业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调资晋级或评奖时,应与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等同看待,并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
第三章管理与使用第七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需要广泛采集国内外相关图书资料。
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要积极配备各类电子读物,将有保存价值的馆藏图书制作成电子文档。
第八条图书资料的配备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教师。
图书馆的藏书,应当包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书籍和应用型的专业书籍。
图书馆藏书应做到结构合理,要按《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配备。
第九条图书馆藏书量不得低于《图书馆(室)藏书量》的规定标准。
各地可结合本地区中小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图书复本量标准及增新剔旧(剔除)原则。
配备复本量应视学校规模而定。
图书馆每年要剔旧更新图书,一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1%。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河北省中小学图书馆规章制度篇一:河北省中小学图书馆(室)评估细则(小学)河北省中小学图书馆(室)评估细则(修订)[小学部分]______市______县(市、区)______乡(镇、学区)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教学班数___________学生人数_______评估组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篇二:中小学图书室管理制度图书室管理制度1、购书刊须经学校有关领导批准,未经批准随便订购的书刊一律不予报销。
2、图书入室后,要逐本盖章,进行登记、编目,分类排架图书,使其达到规范标准化。
严格注销制度,全面反映藏书情况。
3、设书目索引卡和书内卡,便于读者选书,便于管理。
师生凭证借书归还,发现污损缺页、丢失等情况,要按制度赔偿4、设立总账、分类账,按类进行编号,逐本登记,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
搞好书库管理,假期与平日均要做到“五防”,既防火、防盗、防潮、防鼠、防蛀。
室内保持整洁、清洁,破旧图书要及时糊补,报刊要及时整理装订,确保资料完整。
5、教职工调离学校、学生毕业、转学时需将所借的图书、借书证全部还清,方可办理离校手续。
6、图书室所有图书、报刊、杂志不得擅自处理,需要处理时,须经分管领导批准登记手续后方可处理。
7、科学分工,分项管理,各负其责,落实责任制。
室内物品、读物及固定设施,物账记录清楚,来往手续完备,责任明确。
定期与总务处核对,做到账物相符。
阅览室管理制度1、要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不得交谈讨论,更不准大声喧哗和1打闹。
2、要爱护报纸、杂志,不得涂抹、撕毁,违者除批评教育外,需加倍赔偿。
3、室内一切报纸、杂志和各种用具,一律不准携出室外。
4、本室系学生课外阅读场所,不准在室内写作业或进行其他活动。
5、保持室内卫生,不得随地吐谈、乱扔杂物等。
6、本室实行座位编号,一证一人,凭证发号,还书时连号一齐归还,方可取回阅览证。
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本规程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指的图书馆是指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全日制中小学校的图书馆。
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
图书馆的基本任务: 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第二章管理体制和人员第六条图书馆专业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调资晋级或评奖时,应与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等同看待,并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
第三章管理与使用 第七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需要广泛采集国内外相关图书资料。
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要积极配备各类电子读物,将有保存价值的馆藏图书制作成电子文档。
第八条图书资料的配备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教师。
图书馆的藏书,应当包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书籍和应用型的专业书籍。
图书馆藏书应做到结构合理,要按《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配备。
第九条图书馆藏书量不得低于《图书馆(室)藏书量》的规定标准。
各地可结合本地区中小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图书复本量标准及增新剔旧(剔除)原则。
配备复本量应视学校规模而定。
图书馆每年要剔旧更新图书,一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1%。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8.05.28•【文号】教基〔2018〕5号•【施行日期】2018.06.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通知教基〔201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的指导,我们对2003年发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2018年5月28日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服务教育教学能力,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公办、民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校的图书馆。
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四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学校文献信息和服务体系,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检索与利用文献信息的知识与技能;组织学生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第二章体制与机构第五条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图书馆的规划和管理,指导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和学校做好图书馆的建设、配备、管理、应用、培训、评估等工作。
第六条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由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图书馆工作。
有关图书馆工作的重大事项应当听取图书馆馆长意见,最终由校长办公会决定。
第七条学校可根据需要设立阅读指导机构,指导和协调全校阅读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