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开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3.07 KB
- 文档页数:8
应变强化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的强化工艺和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应变强化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的强化工艺和设计研究一、选题背景随着人们对生产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压力容器在化工、冶金、能源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
研究和改进容器材料和结构设计,提高容器强度和稳定性,对于提高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奥氏体不锈钢因其耐腐蚀、抗氧化、耐高温等性能优异,已成为压力容器制造的重要材料之一。
但是,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相对较低,容器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应力集中和疲劳断裂等问题。
因此,本课题选取应变强化作为容器强化技术,并结合容器设计方案,研究应变强化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的强化工艺和设计,探索提高奥氏体不锈钢容器强度和稳定性的方法。
二、研究内容1.应变强化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性质和特点分析,包括材料力学性能、腐蚀性能等方面的研究。
2.探究应变强化技术在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中的适用性,设计应变强化工艺方案。
3.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手段,研究应变强化对容器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优化容器结构设计。
4.制备应变强化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样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腐蚀试验等实验研究,验证工艺和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意义1.探索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强化的新方法和途径,拓宽奥氏体不锈钢在容器制造领域的应用范围。
2.提高奥氏体不锈钢容器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容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提高生产效益和节约资源。
3.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为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1.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了解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性质和应变强化技术的原理。
2.探讨应变强化技术在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中的可行性,设计应变强化工艺方案。
3.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手段,研究应变强化对容器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优化容器结构设计。
4.制备应变强化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样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腐蚀试验等实验研究,验证工艺和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压力容器设计实习报告一、概述本次实习任务是设计一种压力容器,用于储存和运输高压气体。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压力容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求,并根据相关标准及要求完成了设计工作。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压力容器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二、设计要求根据实习任务的要求,设计要求如下:1. 容器材料为钢板,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抵御压力载荷;2. 容器必须能够承受最大工作压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裕度;3. 容器必须满足设计寿命要求,并能够经受多次的循环加载;4. 容器应具有保护措施,如安全阀和压力传感器,以确保在压力过高时及时采取措施;5. 容器应具有可靠的密封性,确保气体不会泄漏;6. 容器应具有轻便的设计,方便携带和操作。
三、设计过程1. 确定设计参数首先,根据实习要求,我确定了设计参数,包括最大工作压力、设计寿命、容器材料等。
经过初步分析,我选择了适合的钢板材料,并确定了所需的最小厚度。
2. 结构设计根据容器的使用情况,我设计了一个圆柱体结构的压力容器。
圆柱体的设计使得容器在承受压力时能够均匀分布,减少了应力集中的可能性。
为了增加容器的强度和刚度,我在两端分别设计了两个凸起的端盖,并将其与圆柱体焊接在一起。
3. 强度分析为了确定容器的结构是否满足强度要求,我进行了详细的强度分析。
首先,我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容器的应力分布进行了模拟,并通过比较计算结果和实际要求来评估其安全性。
然后,我进行了应力和变形的校核计算,并对容器的焊接连接进行了强度校核。
最后,我对容器进行了负载测试,模拟了容器在实际使用中的工作情况。
4. 密封性设计为了确保容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我在容器的两端盖上设计了橡胶密封圈,并采用了螺纹连接和紧固螺栓来增加密封的可靠性。
此外,我还在容器上设置了压力传感器和安全阀,以监测和控制容器内部的压力。
5. 结果分析通过以上的设计和分析,我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所设计的压力容器满足了设计要求,能够承受最大工作压力,并且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压力容器行业研究报告
根据最新的压力容器行业研究报告,该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以下是该研究报告涵盖的关键点:
市场规模:压力容器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稳定增长。
这主要由于工业领域的发展和对高压容器需求的增加。
市场驱动因素:压力容器的需求主要受制造业和能源行业的推动。
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压力容器用于贮存液态及气态物质,而能源行业对压力容器的需求则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关。
应用领域:压力容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化工、制药、食品和饮料等。
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是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这些行业需要用于存储和运输油气的高压容器。
区域市场:目前,亚太地区是压力容器市场的最大市场,其次是北美和欧洲。
亚太地区的增长主要由于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工业发展。
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也显示出潜力的增长。
竞争格局:压力容器行业存在激烈的竞争,并且市场上存在多家全球性企业。
主要竞争策略包括产品创新、扩大市场份额和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
挑战:压力容器行业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技术限制、高成本和严格的监管要求。
此外,对环保和可持续性的需求也在增加,这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展望: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压力容器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新兴市场的发展以及技术创新将成为行业的主要推动力。
同时,随着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可持续性解决方案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
总体而言,压力容器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也需要应对竞争和技术挑战。
只有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以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在这个行业中取得成功。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题目500立方立式圆筒形储罐设计计算与制造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院(系) 机电工程系
指导教师
2014年 3 月 12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社会化生产的能力:目前发达国家的压力容器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极高,标准零部件供应、热处理和无损检测分包已经是压力容器制造厂普遍采用的市场模式。
这样可以使其产品的生产流程缩短,设备利用率提高,也易于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的拳
头技术。
与国外的同类厂家相比较,我国的压力容器制造厂专业化程度较低,小而全、大而全现象较为普遍,普遍存在设备利用率低、机构臃肿、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当然,我国压力容器行业中目前也已经出现了专业化的趋势,如:专业的封头制造厂、管件制造厂、热处理公司和无损检测公司等,而且大都具有专利技术。
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压力容器制造厂也应走专业化的道路。
鉴于此,在标准和法规的制订中应予以适当考虑,在标准内容中也应对其资格、构成、设备等各方面进行必要的规定,以促进压力容器行
业的专业化进程。
整个中国工业的质量意识还停留在以国家标准为生产准则的水平,有的企业甚至把国家标准视为紧箍咒,缺乏企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水平普遍较低的现象依然严重,尤其缺乏国家标准是最低标准、企业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的意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压力容器行业研究报告
压力容器是一种能够承受内部或外部压力的容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行业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压力容器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压力容器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石油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行业对压力容器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数据显示,中国压力容器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2000亿元,而且还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其次,压力容器行业不断推进创新和技术进步。
在制造工艺方面,采用了全自动化生产线,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材料选择上,采用了更加耐高温、高压的合金材料,增强了压力容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应用了CAD、CAM等先
进技术,提高了设计和制造水平。
第三,压力容器行业的发展也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鼓励企业投资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关键技术的引导和培育。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规范了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提高了行业的规范化水平。
然而,压力容器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外企业纷纷涌入,市场份额竞争激烈。
其次是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安全,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此外,环保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对压力容器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压力容器行业在市场规模、创新技术、政府支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仍然需要面对市场竞争、产品质量安全和环保等问题,需要行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压力容器实验报告1. 引言压力容器是一种能够承受内部或外部压力作用的容器,广泛应用于工业、冶金、化工等领域。
为了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对其进行实验测试是必不可少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压力容器的承压实验,验证其性能和安全性。
2. 实验目的1. 了解压力容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学习和掌握承压实验的操作过程;3. 验证压力容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实验仪器与材料- 压力容器实验装置- 压力计- 液压泵- 压力传感器- 数据采集仪器- 实验记录表格4. 实验步骤4.1 准备工作1. 检查实验装置和仪器,确保其良好状态;2. 接通电源并将设备预热;3. 校准压力计和传感器,确保其准确度;4. 打开液压泵,排除系统中的气体。
4.2 实验操作1. 将待测试的压力容器放置在实验装置中,并严格按照要求加固和固定;2. 打开液压泵,开始逐渐增加内部压力;3. 实时观察压力计和传感器的读数,记录下压力-时间曲线;4. 当压力达到预定值后,保持一段时间进行稳态观察;5. 缓慢减小内部压力,直至恢复到初始状态;6. 关闭液压泵,结束实验。
5.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操作步骤,我们进行了多次承压实验,并记录下了相应的压力-时间曲线和数据。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压力容器在不同压力下具有不同的变形情况,随着压力的增大,变形程度增加;2. 在稳态观察期间,压力容器内部的压力维持相对稳定,容器表面无明显破损和渗漏;3. 压力容器在承受较高压力时,可能会产生微小的变形和塑性变形,但仍保持其整体结构完整;4.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基本相符,压力容器表现出良好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6. 实验总结与改进意见通过本次压力容器的承压实验,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压力容器的工作原理和安全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使用和维护的情况下,压力容器能够承受较高压力而不发生破裂和泄漏。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1. 实验过程中,测量精度受到一些误差的影响,需要更加精确的仪器和测量方法;2. 实验设备的使用需要更加熟练,尤其是液压泵的操作;3. 对于压力容器的选择和加固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
一、实习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及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于2021年7月至2021年9月,在XX压力容器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压力容器的相关知识,参与了压力容器的制造、检验和验收等环节。
二、实习内容1. 压力容器基础知识学习在实习初期,我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资料,了解了压力容器的定义、分类、结构、材料、设计规范、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我对压力容器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在实习过程中,我参观了公司的生产车间,了解了压力容器从原材料采购、下料、成形、焊接、热处理、检验到组装、试压、验收等各个生产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压力容器制造的基本工艺。
3. 压力容器检验与验收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水压试验、气压试验等检验工作。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各种检验方法、检测仪器和检测标准,掌握了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实习期间,我参加了公司举办的安全教育培训,学习了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规程,了解了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及预防措施。
三、实习收获1. 知识积累:通过实习,我对压力容器的基本知识、制造工艺、检验与验收、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 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压力容器的制造、检验和验收等环节,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团队协作:实习期间,我与其他实习同学和公司员工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4. 职业素养:在实习过程中,我遵循公司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
四、实习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压力容器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实习让我明白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压力容器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压力容器报告
报告编号:XXXXX
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报告人:XXX公司检验员
一、概述
本报告对XXX压力容器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和测试,并对其结构、性能、安全等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本报告基于国家和行业标准,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和结论,以供用户参考。
二、检验项目
1.外观检验:经过外观检验,本容器外表面无明显裂纹、变形及腐蚀等缺陷。
2.材料检验:采用X光波谱仪对容器材料进行了检验,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GB150-2011《钢制压力容器》。
3.厚度测量:通过对容器表面进行荧光材料测试及钢板探伤检查,获得容器各部位的厚度数据,数据符合标准GB150-2011中规定的技术要求。
4.气密性测试:按照标准GB/T 15066-2011《压力容器泄漏检测方法》进行气密性测试,并对泄漏点进行了标识。
测试结果表明容器密合性能符合要求。
5.耐压试验:按照标准GB/T 3518-2016《钢制压力容器检验及试验方法》进行耐压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能够承受标准规定的压力,各部位没有破坏、裂缝、变形等缺陷。
三、结论
依据以上评估和测试数据,本容器结构整体合格,密合性、安全性良好,能够正常使用。
为确保容器一直保持优良的性能,用
户需定期进行检验和维护,严禁在容器中超负荷作业或存放爆炸、易燃易爆物品。
四、附录
1.检测数据报表
2.检测过程照片
3.检测记录
本报告仅作为用户参考,不得做为任何法律效力文件使用。
XXX公司检验员:_________________。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题目500立方立式圆筒形储罐设计计算与制造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院 (系) 机电工程系指导教师2014年 3 月 12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社会化生产的能力:目前发达国家的压力容器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极高,标准零部件供应、热处理和无损检测分包已经是压力容器制造厂普遍采用的市场模式。
这样可以使其产品的生产流程缩短,设备利用率提高,也易于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的拳头技术。
与国外的同类厂家相比较,我国的压力容器制造厂专业化程度较低,小而全、大而全现象较为普遍,普遍存在设备利用率低、机构臃肿、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当然,我国压力容器行业中目前也已经出现了专业化的趋势,如:专业的封头制造厂、管件制造厂、热处理公司和无损检测公司等,而且大都具有专利技术。
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压力容器制造厂也应走专业化的道路。
鉴于此,在标准和法规的制订中应予以适当考虑,在标准内容中也应对其资格、构成、设备等各方面进行必要的规定,以促进压力容器行业的专业化进程。
整个中国工业的质量意识还停留在以国家标准为生产准则的水平,有的企业甚至把国家标准视为紧箍咒,缺乏企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水平普遍较低的现象依然严重,尤其缺乏国家标准是最低标准、企业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的意识。
1.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1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立式圆筒储罐一般可分解为筒体,封头,法兰,人孔,手孔,支座及管口等几种元件。
储罐的工艺尺寸可通过工艺计算及生产经验决定。
储罐是一种用于储存液体或气体的密封容器,主要用于储存燃料油的设备。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的进步,压力容器已经广泛的以用于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以及日常生活当中。
在化工行业中,越来越多的新型、高效节能的设备得到应用,许多装置对压力容器要求非常高,其操作介质多为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强腐蚀等,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
在压力容器的使用中,小到不足一立方米的气瓶,大到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几百万立方米的大型压力容器,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稍有不慎,就可能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在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安装、使用、维修、退役等方面都必须有严格的要求。
现有压力容器制造过程由七大部分组成,即设计、机加工和铆接、材料、焊接、无损探伤、计量理化和检验,它贯穿于压力容器制造的整个过程,这七大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完成压力容器产品的制造。
压力容器是以小批量、单件的生产方式为主的产品,长期以来高成本、较长的加工周期困扰着企业,使企业为此付出了代价。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客户往往因为不能忍受长时间的等待而离去,使企业失去了一些客户的信任;再加上压力容器制造企业设备投入大,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品的生产周期长,这些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要提升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对现有压力容器产品的制造过程进行剖析,从而找出引起压力容器产品生产高成本、长交货期的根源所在,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采取有效的方法达到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两难问题。
1.2 研究半水煤气分离器的目的和意义1.2.1分离器的概念及应用概念:把混合的物质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物质的机器。
应用:分离器要能保持良好的分离效果,需对其液位和压力进行控制。
传统分离器液位和压力的控制采用定压控制技术。
在分离器的变压力液面控制中,利用浮子液面控制器带动油和气调节阀,使其联合动作,控制原油和天然气的液量,完成对分离器中液位的调节,而不对分离器的压力进行控制。
变压力的液面控制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油气出口阀的节流,减小分离器的压力,提高分离效果。
油气分离器和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在油田接转站和联合站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分离器要能保持良好的分离效果,需要对其液位和压力进行控制。
本文从减小工艺流程中的节流损失、节能降耗、提高分离效率的角度,分析了传统分离器液面和压力的控制工艺,提出了一种简单可靠、降低能耗的分离器变压力液面控制方法。
(一)传统分离器液位和压力的控制1.1 油气两相分离器油气两相分离器将油气混合物来液分离成单一相态的原油和天然气,压力由天然气出口处的压力控制阀控制,液面由控制器控制的出油阀调节。
天然气出口处的压力控制阀通常是自力式调节阀或配套压力变送器、控制器、气源的气动薄膜调节阀等。
出油阀通常为配套液位传感器、控制器、气源的气动薄膜调节阀或浮子液面调节器操纵的出油调节阀等。
有的油气两相分离器是用气动薄膜调节阀控制分离器的压力,用浮子液面调节器操纵出油阀控制分离器液面。
1.2 油气水三相分离器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在油井产物进行气液分离的同时,还能将原油中的部分水分离出来。
随着油田的开发,油井产出液的含水量逐渐增多,三相分离器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结构不同,三相分离器的控制方法也不同。
两种典型分离器的控制原理如下:(1)油气水混合物进入分离器后,进口分流器把混合物大致分成汽液两相,液相进入集液部分。
集液部分有足够的体积使自由水沉降至底部形成水层,其上是原油和含有较小水滴的乳状油层。
原油和乳状油从挡板上面溢出。
挡板下游的油面由液面控制器操纵出油阀控制于恒定的高度。
水从挡板上游的出水口排出,油水界面控制器操纵排水阀的开度,使油水界面保持在规定的高度。
分离器的压力由设在天然气管线上的阀门控制。
(2)分离器内设有油池和挡水板。
原油自挡油板溢流至油池,油池中油面由液面控制器操纵的出油阀控制。
水从油池下面流过,经挡水板流入水室,水室的液面由液面控制器操纵的出水阀控制。
(二)传统分离器液位和压力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离器定压控制中,天然气管线上的压力控制阀对天然气进行一定程度的节流,以保证分离器内压力的稳定。
气量减小或者气出口处压力降低时,阀门节流程度增加;反之,阀门节流程度减小。
分离器液面控制中,油水出口阀门也对液体进行节流。
液量增大时,节流程度减小;液量小时,节流程度加强,以使液面保持稳定。
为保证液量较大的情况下能够正常排液,分离器具有较高的压力。
但是在液量减小时,必须通过油水出口阀对液体节流,使液面不至于降低。
因此生产中,分离器一般在较高的压力下工作,液相阀门处于节流状态。
分离器压力过高影响分离器的进液,使中转站或计量站的输出口以及井口回压增高,不利于输油。
目前,我国的油井多为机械采油,井口回压升高,增加了采油的能源消耗。
此外,在较高压力下油中含有的饱和溶解气,在出油阀节流后,压力下降时,从油中分离出来,易使下游流程中的油泵产生气浊。
因此较高的分离器压力不但影响油气的分离效率,增加生产能耗,而且影响安全生产。
(三)变压力液面控制浮子液面控制器带动两个调节阀,一个调节阀控制天然气,另一个调节阀控制原油,实现原油和天然气出口处阀门的联合调节。
当浮子上升时,连杆机构使气路调节阀的开口减小,油路调节阀的开口增大;反之,当浮子下降时,连杆机构将使气路调节阀的开口增大,油路调节阀的开口减小。
通过改变调节阀的开度,改变天然气和原油的相对流量,对分离器的液面进行控制。
这种控制方法不对分离器的压力进行定值控制,分离器的压力为天然气出口处或液体出口处的压力与天然气调节阀或液体调节阀前后的压力差之和。
当气量和液量以及分离器下游压力变化时,分离器的压力是变化的,所以这种控制方法为变压控制。
3.1 变压力液面控制在油气两相分离器中的应用进出油气分离器的液量和气量不变时,液面稳定在某一位置上;当进入分离器的液量或气量发生变化,而使液面上升时,浮子连杆机构将使天然气调节阀的开口关小,原油调节阀的开口开大,使排气量减小而排液量增大,直到进出分离器的液量和气量相等时,液面将重新稳定在一个较原来高的位置上;当进入分离器的液量或气量发生变化,而使液面下降时,浮子连杆机构将使天然气调节阀的开口开大,原油调节阀的开口关小,使排气量增大而排液量减小,直到进出分离器的液量和气量相等时,液面将重新稳定在一个较原来低的位置上。
这样随着进入分离器的液量或气量发生变化,浮子连杆机构带动调节阀产生相应的动作,从而使液面保持相对稳定。
3.2 变压力液面控制在油气水三相分离器中的应用(1)变压力液面控制在油气水三相分离中的应用。
原油液面的控制与油气分离器的液面控制相同,油水界面由油水界面控制器操纵的排水阀控制。
(2)变压力液面控制在油气水三相分离器中的应用。
油池的液面由其液面控制器操纵的原油调节阀和天然气调节阀控制,水池的液面由其液面控制器操纵的出水调节阀和天然气调节阀控制。
1.2.2半水煤气的性质及防护措施性质:将蒸汽和空气(或富氧空气)按1:1的比例一起吹入煤气发生炉中与赤热的无烟煤或焦炭作用而产生的煤气。
是水煤气和发生炉煤气的混合气体。
也可将分别制成的水煤气和发生炉煤气按一定比例配合而得。
是混合煤气的特例。
这种煤气在除去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等杂质后,其氢与氮的组成为3:1的半水煤气,作为合成氨的原料气。
也可用作燃料,但与普通水煤气相比,热值较低。
防护措施:严加密闭。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正压式呼吸器,现场严禁吸烟。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压力容器最初主要用于石油炼制、化学工业,如用于化工厂的各种储罐、合成炉、聚合釜、裂解炉、反应器等。
如今,作为炼油化工中重要设备的压力容器,已经远远突破了原来的应用局限,被广泛用于现代的工业、民用及军工等部门,在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1]。
压力容器在工业中使用最为广泛。
它不仅大量地用于炼油化工行业、如炼油、化肥、医药、农药、无机化工和有机合成等,还大量用于航空、航天、航海、原子能、冶金、采掘、机械制造、交通、纺织和轻工等行业。
压力容器还广泛用于农业,随着农业自动化进程的加快,各种蓄能器、动力机械的辅机、冷却器、油水分离器、储气罐、蒸煮釜、烘烤器及大型工程管道等被大量用于实际生产中。
随着石油加工工业的发展,数以万计的液化石油气钢瓶更是深人到饮食业、旅游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出现,许多国家正加紧开发煤气和天然气,抓紧发展核能发电,甚至有的国家正在研究开发海洋的能源,而随着各国军备上的竞争,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以及航天事业的飞跃进步、各种航大器相继升空,都需要大量能满足各种要求的压力容器[3]。
随着压力容器的广泛使用,压力容器设计方法也在向前发展。
目前,人们对压力容器失效的认识还不完全清楚,理论还不完善,随着人们在实践中加深了对压力容器失效的认识,并在理沦上有新的突破,人们将会采用更为有效、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法。
而且新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也会为设计提供发展的基础。
另外,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各种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将使得设计更加方便、准确;同时,计算机软件的成熟将会使模拟实际工况环境进行实验更加快速、准确,而实验结果又会为设计提供可靠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