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 一)
- 格式:doc
- 大小:465.50 KB
- 文档页数:6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Ι卷(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1~3题。
1.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近A.原料产地 B.销售产地C.能原产地D.研发基地【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通过文字材料的呈现,考查考生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认知和理解。
“玉米叶片为原料且物美价廉”,从中提取隐含信息:该编织袋的加工生产的区位布局应接近有丰富玉米叶的原料地。
故选A。
“近期研制”这一已知题干,容易误导考生,先入为主联系科技因素在其区位选择中的影响。
【区分度】:低2.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考查考生对生活污染(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的理解。
玉米叶片环保购物袋取代原有塑料制品袋,其意义在于:用易降解无污染的环保用品代替难降解的塑料制品,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区分度】:低3.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知识联系、迁移转化的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型环保购物袋的原料---玉米叶的来源地,即玉米这一农作物的广泛种植区,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产量最大的省,玉米叶片最丰富,因此成为该原料导向性工业的最佳布局地。
【区分度】:低图1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1完成4~5题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Ⅰ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 增加耕地面积B. 防治水土流失C. 改善人居环境D. 提高作物产量2. 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A. 优化农业结构B. 方便田间耕作C. 健全公共服务D. 提高耕地肥力3. 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1. C 2. B 3. C【1题详解】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是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说明治沟造地出来关注耕地面积、水土流失和作物产量,还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
所以选C。
【2题详解】该题关键是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提高了耕地肥力,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和提高耕地肥力不属于改善当地的生产条件。
方便田间耕作是改善生产条件的主要体现。
所以选B。
【3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但生态环境脆弱,需要易地移民搬迁,坡面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选C。
【点睛】该题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利用整理和规划。
城乡规划中乡村规划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这道试题的命题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
绝密★启用前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乙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4年我国某科技公司在新疆建立了研发基地,研制适用于大规模棉花生产的无人机。
为推广产品,该公司先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无人机服务,后以极低的价格出租无人机,最后才销售无人机,同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无人机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成本,改变了新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据此完成1~3题。
1.新疆吸引该科技公司入驻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B.政策C.技术D.市场2.该科技公司提供无人机服务、租赁,同时对棉农进行培训,直接目的是()A.增强竞争力B.培育市场C.提升服务水平D.提高效益3.无人机的使用主要可以帮助棉农提高棉花的()A.产量B.质量C.利润D.价格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
按其离海港距离可分为近海陆港(小于100千米)、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
据此完成4~6题。
4.建设陆港使海港()①扩大承载规模②缓解用地紧张③增加用地成本④提高设备水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与近海陆港相比,远海陆港更能使海港()A.缓解交通拥堵B.提高通关效率C.拓展腹地范围D.减少环境污染6.以下产业中,更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的是()A.服务外包产业B.高科技产业C.资源加工产业D.前瞻性产业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图1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
据此完成7~8题。
图17.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A.气温高B.蒸发(腾)强C.降水量大D.绿地面积大8.该城市可能是()A.乌鲁木齐B.北京C.上海D.广州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
自贡市普高2023届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四川盐源苹果主产区位于海拔2300~2600米高山环抱的断陷盆地,因独特的自然环境,使苹果表皮粗糙,色泽不均,被称为“丑苹果”。
其外表虽丑,却香甜多汁。
苹果为了抵御寒冷会将淀粉类物质转化成糖分,并不断积淀。
据此完成~3题。
1.“丑苹果”外表颜色不均,色泽厚重,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照B.品种C.温差D.土质2.“丑苹果”多在10月上旬霜降以后采摘,主要是为了A.错峰上市B.保证品质C.方便储藏D.增加产量3.“丑苹果”产地虽然离城市较远,却能迅速拓展市场,其主要依靠A.政策扶持B.广告宣传C.广开门店D、电子商务黄河下游“地上河”是河床淤积与人类筑堤束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为减缓河槽淤积,近20年来,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每年都要进行“调水调沙”,即各水库联动放水,形成人造洪峰,对下游河槽进行冲刷。
图1示意“地上河”,据此完成4~6题。
4.黄河大堤距离黄河河槽较远,主要是为了①减小修建工程量②应对大型洪水③增加河堤高度④保障河堤安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5.每年“调水调沙”的时间宜选择在A.4月B.6月C.8月D.10月6.黄河河滩地合理的利用方式是A.植树造林B.修建房屋C.种植小麦D.开采河沙在黄土高原荒山顶部植树,最初几年生长良好,随后出现大量死亡现象,后调整为山腰平缓地带植树,获得成功。
荒地造林后地表温度有明显变化,森林的反照率和蒸散发(蒸腾和土壤蒸发)是影响地表温度的主要因素。
图2(a)示意黄土高原造林后地表温度的变化,图2(b)示意黄土高原造林后在不同季节反照率和蒸散发的变化。
7.黄土高原造林后,地表温度C.总体下降白天降温幅度大D总体下降夜间降温幅度大8.黄土高原造林后,白天地表温度的变化主要是因A.土壤吸收热量增加B.蒸散发吸热量增加C.植被反照率减少D.土壤储水量减少9.黄土高原山丘顶部所植树木后期出现了大量死亡,主要是因山丘顶部A.年降水量减少B.土壤肥力下降C.地下水位降低D.太阳辐射增强关洲河段位于三峡大坝下游约100千米处,分为南、北两个河道。
2011年泉州市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一、选择题:读图l 及有关资料,回答l ~2题。
2011年1月1日,美国气象局报道:几天前一场暴雪袭击了纽约地区,为纽约带来了30到40厘米的降雪。
本周从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向东到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区,再到五大湖区,以及东部地区,都陆续了出现大规模的暴风雪。
l .导致美国西海岸暴风雪灾害影响较小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B .地形C .海陆D .洋流2.在过去几年里,美国农业种植者一直在变换主要农作物种类。
美国农业部近日表示,美国的主要农作物(玉米、大豆、小麦、棉花等)今年种植面积将增长4%。
该情况体现出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 .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B .农业地域类型以商品谷物为主C .市场导向性强D .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宜万铁路东起湖北宜昌,西至重庆万州,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主骨构架之一,是贯通我国东、中、西部的重要交通纽带。
全线桥梁、隧道的总长度约278公里,有34座高风险的岩溶隧道,是我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公里造价最高、历时最长的山区铁路。
去年底开通,今年春运,分担水路运输七成运量。
据此读图2,回答3~5题。
3.建设宜万铁路的决定性因素是A .社会经济B .科学技术C .聚落分布D .促进民族团结4.建设与长江航线走向基本一致的宜万铁路,体现出铁路运输的优势是A .运输量大、成本低B .受自然因素影响大、造价高C .运输效率高、通过能力强D .安全性能高、运费低5.宜万铁路穿越的地形地貌及其成因分别是…………………………………………………( )A .西部岩溶高原,主要受冰川作用B .东部山地河谷,主要受流水堆积作用图 2 图1都市型工业是以大都市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物流等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为主体,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就业容量,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产业。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读图1回答1-2题。
图11.甲、乙两图所示大洲的人口特点是A.城市人口若悬河B.生育率较低C.人口平均密度大D.老龄化程度高2.李明同学发现乙、丙、丁三图所示现象有因果联系,地理老师认为有道理。
此因果顺序应该是A.乙→丙→丁B.丙→丁→乙C.丙→乙→丁D.丁→丙→乙读图2和图3,回答3~5题。
3.图2所示季节,一位俄罗斯专家在e地看到日落正西方,之后1小时下列各地发生的现象是A.a——日光直射B.b——夕阳西下C.c——旭日东升D.d——午阳低垂4.在之后的两个月中,下列变化规律符合实际的是A.a地白昼逐渐变长B.a、c两地气温都在下降C.b地牧草日益茂盛D.c、d两地河流水位升高5.俄罗斯专家发现图3中标示的某种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
它是图3A. B. C. D.图4显示了2001年至2005年格陵兰岛某冰川末端不断消融后退的“足迹”。
读图4回答6~7题。
6.据图中M、N两点量算,此期间该冰川末端年平均后退的距离约为A.0.4 kmB.0.5kmC.1.2kmD.1.5km7.若全球冰川大规模融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A.极地高压增强B.沿海平原扩大C.陆地淡水减少D.植被类型增多图5是喜马拉雅山区某交通不便谷地中的景观图。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地质构造形成并出露地表的主要原因是岩层A.受挤压,经侵蚀B.受挤压,经风化C.受张力,经搬运D.受张力,经沉积9.形成图中乡村聚落最基本的环境条件应该是A.地质灾害少B.土地可以耕牧C.河湖密度大D.旅游资源丰富暑假,某地理小组在图6(冀东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地区野外考察。
读图回答10~11题。
10.在a、b、c、d四处中,学生们发现林木最茂密的地方是A.aB.bC.cD.d11.夜晚,学生们宿营最为安全的地点是A.aB.bC.cD.d12.仅据表中四国有关综合国力的部分数据判断,今后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的国家是表Ⅰ第Ⅱ卷36.(32分)图9中甲、乙两区域都是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 一)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4分,共44分) (2014江苏)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
读图回答1—2题。
1.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 A .印度西海岸 B .澳大利亚西海岸 C .非洲东海岸 D .越南东海岸
2.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 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 A .温暖湿润 B .温和干燥 C .高温多雨 D .高温干燥
(2014福建)如下图示意 1992—2010 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
读图回答 3 —4 题。
3. 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最大的区域是( ) A. 非洲东部 B. 非洲中部 C. 非洲西部 D. 非洲北部
4. 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最主要原因( ) A. 交通更加便捷 B. 非洲位置靠近中国 C. 中国需求扩大 D. 非洲农业技术提高
(2013上海)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诱人,冒险家、商贾纷至沓来┄┄ 读右图,完成第5题。
30°N
5.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
A.圆形穹顶的东正教堂 B.艳丽轻柔的纱丽饰
C.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 D.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
(2014浙江)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
的综合运输体系。
读右下图,完成第6—7
题。
6.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
体现其优势的是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
输②修建总体成本低③运输快捷,灵活方
便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自威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
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
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
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不断上升
(2010·课标全国文综)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
据此完成8—9
题。
8.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2011·天津重点中学联考)图甲是某著名湖泊,图乙表示其水位变化情况。
读右下图回答
10—11题。
10.图乙所给的信息说明( )
A.4、7两月的水位差比1、4两月的
水位差大
B.4、7两月的水域面积差比1、4两
月的水域面积差大
C.4、7两月的水量差比1、4两月的
水量差大
D.4、7两月的盐度差比1、4两月的盐度差大
11.与③河段河流水文特征不符合的是( )
A.淡水水质 B.夏季断流
C.冬季凌汛 D.夏季洪涝
二、问答题(共三小题,56分)
12.读右图回答问题,完成(1)—(3)(10分) 。
(1)沿图中航线航行,大陆沿岸的气候类型依次为哪
几种气候?(2分)
(2)图中A地等温线明显弯曲,简述其原因。
(2分)
(3)B地7月份平均气温高于C地,简要分析其原因。
(6分)
图示国
13.
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
要求。
(26分)
(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
(2分)
(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
(6分)
(3)分析该国水资源的开发条件。
(8分)
(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
(10分)
14.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
根据下
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20分)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图8)。
材料二: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印度尼西亚大约四分之三的陆地位于 半球,主要气候类型
是 。
(2分)
(2)爪哇岛附近海域是世界上发生 、 灾害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些灾害有可能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
(2分)
(3)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4分)
(4)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6分)
(5)简述爪哇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6分)
90°E 班达海 苏拉威西岛 加里曼丹岛 马来西亚 爪哇岛
伊里安岛 (新几内亚岛)
巴布亚新几内亚
阿拉弗拉海
东帝汶
爪哇海
苏拉威西海
南海 新加坡 苏
门
答 腊
岛
马 来
西 亚 文莱
澳大利亚
120°E
150°E
90°E 120°E 150°E
0°
8°S
8°S
0°
图8
太
平
洋
印
度
洋
印 度
尼 西 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 A D A C C 6—11 C B B D B B
二、问答题(共56分)
12.(共10分)
(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每小点0.5分)
(2)地势高(1分),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1分)。
(3)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1分),B地正午太阳高度更大(1分;白昼更长
(1分),且B地云量较少(1分),所以B地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大(1分;
同时B地深居内陆,A地处沿海(B为沙漠A为森林)(1分)
13.(共26分)
(1)(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1分),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1分)。
(2)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量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
(3分)
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丰沛的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旱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
)(3分)
(3)(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经济落后,)经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缺乏。
(8分)
(4)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4分)
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对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
(6分)
14.(共20分)
(1)南(1分)进热带雨林气候(1分)
(2)地震(1分)火山(1分)
(3)原因:①地处热带;②周围水域广阔;③地形复杂;④空气对流强烈(每点1分,共4分)
(4)原因:①岛屿多,海域广阔;②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③入海河流多,饵料丰富。
(6分)
(5)措施: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治水土流失;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生态模式,优化种植结构;③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④提升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