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畜禽的的饲养
- 格式:docx
- 大小:21.71 KB
- 文档页数:6
《畜禽的饲养标准》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畜禽饲养的基本观点和重要性;2. 掌握畜禽饲养标准的内容和要求;3. 能够运用畜禽饲养标准进行实际操作和管理。
二、导学内容:1. 畜禽饲养的观点和意义;2. 《畜禽的饲养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3. 畜禽饲养的操作和管理方法。
三、导学重点:1. 了解畜禽饲养的基本观点和意义;2. 掌握《畜禽的饲养标准》的内容和要求;3. 学会运用畜禽饲养标准进行实际操作和管理。
四、导学难点:1. 熟练掌握《畜禽的饲养标准》的内容和要求;2. 能够灵活运用畜禽饲养标准进行实际操作和管理。
五、导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2. 小组讨论和合作进修;3. 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
六、导学过程:1. 畜禽饲养的观点和意义:畜禽饲养是指人类为了获取畜禽产品(如肉、蛋、奶等)而对畜禽进行喂养和管理的活动。
畜禽饲养在摩登农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畜禽产品的需求,还可以增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
2. 《畜禽的饲养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畜禽的饲养标准》是国家对畜禽饲养进行规范和管理的重要文件,主要包括畜禽的品种选择、饲料配制、饲养环境、疾病防控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不同种类的畜禽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饲养标准,以确保畜禽健康成长,提高生产效益。
3. 畜禽饲养的操作和管理方法:(1)选择适合的畜禽品种,根据其发展特点和生产需求确定饲养标准;(2)合理配制饲料,保证畜禽的营养需求;(3)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防疫;(4)定期对畜禽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5)科学管理畜禽的发展和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七、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了畜禽饲养的基本观点和意义,掌握了《畜禽的饲养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学会了运用畜禽饲养标准进行实际操作和管理。
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畜禽饲养的进修和实践,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做出贡献。
畜禽生产技术课程设置方案标题:畜禽生产技术课程设置方案简介:畜禽生产技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个方向,它涉及到畜禽养殖、管理、饲养、疫病防控等多个方面知识。
本文将探讨畜禽生产技术课程设置的方案,通过对该课程的广度和深度评估,旨在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高质量文章,帮助他们全面、深刻理解畜禽生产技术。
一、绪论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课程大纲二、基础知识2.1 畜禽生物学基础2.2 畜禽饲养与管理基础2.3 畜禽疫病防控基础三、养殖技术3.1 畜禽养殖场设计与规划3.2 畜禽生产环境调控技术3.3 畜禽养殖设备与技术3.4 畜禽营养与饲喂技术3.5 畜禽疫病诊断与防控技术四、实践教学4.1 实地考察与实习4.2 养殖场实验与操作4.3 疫病诊断与处理实操五、总结与回顾5.1 畜禽生产技术综合案例分析5.2 学生评价与反馈5.3 展望畜禽生产技术的未来发展观点和理解:在本文中,我们将畜禽生产技术课程划分为基础知识、养殖技术和实践教学等几个模块,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基础知识模块为学生提供了畜禽生物学、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养殖技术模块则介绍了畜禽养殖场设计与规划、生产环境调控、营养与饲喂技术以及疫病诊断与防控技术。
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实地考察与实习、养殖场实验与操作和疫病诊断与处理实操,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畜禽生产技术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畜禽生产技术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畜禽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技术和管理方法,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文还介绍了畜禽生产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对其进行展望,帮助学生认识到该领域仍然存在着许多研究与发展的机会。
总结:畜禽生产技术课程的设置方案涵盖了基础知识、养殖技术和实践教学等模块,通过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畜禽生产技术。
该课程的设计旨在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以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畜禽健康养殖技术课件第一章:引言畜禽健康养殖技术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保障畜禽健康,达到提高产能和经济效益的目标。
本课件主要介绍畜禽健康养殖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以帮助养殖者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
第二章:养殖环境管理2.1 温度控制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温度可以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保障畜禽的健康。
主要的温度控制手段包括:•保温设备的使用•合理的通风系统•温度监测与调节2.2 光照管理光照是畜禽生产中不可忽视的因素,适宜的光照可以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
光照管理包括以下方面:•光照时间与强度的控制•光照设备的选择与使用•光照对于不同畜禽种类的影响2.3 空气质量管理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畜禽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状况,合理管理空气质量可以减少疾病传播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空气质量管理包括:•合理净化空气•保持空气流通•控制湿度和气味第三章:饲养管理3.1 饲料管理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是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饲料管理可以提高畜禽的饲养效益和生产性能。
饲料管理的要点包括:•饲料种类与配方•饲料的贮存与保存•饲喂时间与方法3.2 疾病防控疾病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合理的疾病防控可以减少养殖者的经济损失和畜禽的生命压力。
疾病防控包括以下方面:•疫苗接种与疫苗控制•疾病监测与早期预防•养殖场消毒与卫生管理3.3 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卫生是保障畜禽健康的重要环节之一,合理管理环境卫生可以减少疾病传播和日常疾病的发生。
环境卫生管理的要点包括:•畜禽粪便处理与清理•养殖场内外环境清洁•日常消毒工作第四章:繁殖管理4.1 选种与配种畜禽繁殖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选种与配种过程中,正确的选择和配对可以提高繁殖效益和品质。
选种与配种的要点包括:•优良品种的选择•合理的配种时间和方法•追踪记录繁殖过程数据4.2 怀孕管理怀孕管理是繁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怀孕管理可以保障胎儿的健康和母畜的安全。
《养殖技术》教学大纲保靖职中向秀媛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养殖技术》是技术基地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
是在学习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进行动物科学研究,指导动物生产所必需的课程。
着重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加强感性认识,提高动手能力。
是畜牧养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畜禽及特种动物生产中有关动物营养与饲料、畜禽的育种、畜禽的繁殖以及畜禽环境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一门概论性的课程。
二、本课程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生产的基本规律,了解畜禽的发展过程,熟悉动物生产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熟练掌握某些重要的生产技术。
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畜禽及特种动物的繁育、营养、饲养及疾病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了解畜禽主要品种的主要特点,熟练掌握猪的外型鉴定和评分、猪的活体测膘、屠宰测定、肉质测定的标准和规程;熟练掌握家禽蛋品质鉴定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了解孵化器构造和胚胎雌雄鉴别方法。
熟悉牛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繁殖、育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特点,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牛的生产,熟练掌握各个生产环节以及科学研究和性能测定方法,以适应现代化畜牧生产的需要。
了解动物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的最新进展等。
内容任务包括: 猪、牛、羊、禽及各类宠物(包括犬、猫、珍禽等)品种介绍、生物学特点、繁殖技术、营养与饲料、饲养管理、调教和特殊技能训练及保健等内容。
本课程的前期课程为:《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动物营养学》、《普通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家畜繁殖学》等,使学生对动物解剖生理、遗传育种、营养与饲料、繁殖生理有了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程才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本课程没有后续课程,学习本课程为学生下一步生产实习或参加工作做准备。
适用专业:畜牧养殖专业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要很好地掌握本课程所介绍的饲养知识,必须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大量观察及养殖生产实践,才能不断总结经验,掌握其饲养方法及技巧,更好地为发展地方畜牧业经济服务。
《畜禽的营养需要》导学案一、导入畜禽的饲养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饲料的营养需求是确保畜禽健康发展发育的关键。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畜禽的营养需求,帮助同砚们更好地了解畜禽的饲养管理。
二、目标1. 了解畜禽的主要营养需求。
2. 掌握不同类型畜禽的营养需求差别。
3. 能够根据畜禽的发展发育阶段合理配置饲料。
三、导入问题1. 你知道畜禽的主要营养需求是什么吗?2. 不同种类的畜禽在饲养过程中有何不同的营养需求?3. 为什么要根据畜禽的发展发育阶段合理配置饲料?四、知识讲解1. 畜禽的主要营养需求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其中,蛋白质是畜禽发展发育和产蛋的重要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则提供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则维持畜禽的正常生理功能。
2. 不同类型的畜禽在饲养过程中有不同的营养需求。
比如,肉鸡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而蛋鸡则需要更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3. 根据畜禽的发展发育阶段合理配置饲料可以保证畜禽获得所需的营养,增进其健康发展发育,提高生产效率。
五、案例分析以肉鸡为例,不同发展阶段的肉鸡对蛋白质和能量的需求是不同的。
在发展初期,肉鸡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应选择含有高蛋白质的饲料;而在发展后期,肉鸡对能量的需求增加,应适量增加含能量较高的饲料。
合理配置饲料可以提高肉鸡的发展速度,减少饲料浪费,提高养殖效益。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畜禽的主要营养需求,掌握了不同类型畜禽的营养需求差别,并学会了根据畜禽的发展发育阶段合理配置饲料。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更好地关注畜禽的饲养管理,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七、课后作业1. 总结一下不同类型畜禽的主要营养需求。
2. 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份适合肉鸡发展的饲料配方。
3. 调查一家养殖场的饲料配置方案,了解其对畜禽营养需求的了解和应用情况。
畜禽知识总结报告范文一、引言畜禽养殖是现代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类的食物安全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保障养殖品质,必须掌握科学的畜禽养殖知识。
本篇报告总结了畜禽养殖的基本知识,并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畜禽养殖技术。
二、畜禽饲养管理1.环境控制合理的环境控制是畜禽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
包括饲料、水源、空气质量、温度、湿度、适宜的光照等方面。
特别是在夏季,要做好降温工作,适当提供防暑散热设备,减少热应激对畜禽的危害。
2.疾病防控疾病是养殖过程中最大的困扰,它直接影响畜禽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养殖场应定期检查和消毒,加强养殖管理,预防疫苗接种等。
如果发现疾病症状,要及时隔离患病畜禽,并咨询兽医进行治疗。
3.合理饲养合理饲养是保证畜禽健康成长的基础。
饲料要科学配比,包括粗饲料、精饲料、添加剂等。
合理饲养还包括适宜的饲料投喂方式、饲喂时间等。
三、常见畜禽养殖技术1.饲养规模化规模化养殖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规划畜禽场的布局,优化生产管理,降低单位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2.饲养生态化生态化养殖是根据畜禽的生活习性和食性来改善饲养环境,提高养殖效益和食品质量。
通过调整饲养系统、添加谷物等粗饲料、引入好气味的草料、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等手段来提高养殖效益。
3.健康养殖健康养殖是指通过饲养环境控制、病害预防、合理饲养等措施,保障畜禽的生长健康。
同时,健康养殖还强调对养殖过程中的各种疾病和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和治疗。
四、畜禽养殖的发展趋势1.绿色养殖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不断提高,畜禽养殖将向绿色养殖转变。
绿色养殖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减少使用抗生素、激素等添加剂,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精准养殖精准养殖是指根据畜禽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进行精确的饲养管理。
通过精准饲养,可以提高生产效益,减少资源浪费。
3.智能养殖随着IT技术的发展,智能养殖将成为未来畜禽养殖的主流趋势。
一、课程名称:畜禽养殖技术培训二、培训对象:养殖户、农村致富带头人、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等三、培训时间:共5天,每天6小时四、培训目标:1. 使学员掌握畜禽养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提高学员科学养殖、健康养殖的意识;3. 增强学员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应对常见疾病的能力;4. 激发学员投身农村畜牧产业的热情,助力乡村振兴。
五、培训内容:第一模块:畜禽养殖基础知识1. 畜禽种类及特点2. 畜禽养殖环境要求3. 畜禽营养需求及饲料配制第二模块:畜禽繁殖与育种技术1. 畜禽繁殖技术2. 育种方法及品种选择3. 畜禽繁殖记录与档案管理第三模块:畜禽饲养管理技术1. 畜禽舍建设与改造2. 畜禽饲养管理流程3. 畜禽日常饲养管理注意事项第四模块:畜禽疫病防控技术1. 畜禽常见疾病及症状2. 畜禽疫病防控措施3. 畜禽疫苗免疫与防疫第五模块:畜禽产品加工与市场销售1. 畜禽产品加工技术2. 畜禽产品市场行情分析3. 畜禽产品销售策略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畜禽养殖基础知识、繁殖育种技术、饲养管理技术等;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畜禽养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员参观优秀养殖场,学习先进养殖技术;4. 演示法:通过现场演示,使学员直观了解畜禽养殖操作流程;5. 互动交流法:鼓励学员提问、讨论,解答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七、培训安排:第一天:畜禽养殖基础知识第二天:畜禽繁殖与育种技术第三天:畜禽饲养管理技术第四天:畜禽疫病防控技术第五天:畜禽产品加工与市场销售八、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讨论、提问,表现良好;2. 案例分析: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合理解决方案;3. 考试:进行书面考试,检验学员对畜禽养殖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培训总结:1. 对学员培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表彰优秀学员;2. 收集学员反馈意见,改进培训内容和教学方法;3. 为学员颁发培训结业证书,鼓励学员继续投身农村畜牧产业。
第四课畜禽的的饲养养牛技术干草是指适时收割经地面晾晒、草架晾晒或机械干燥而制成的野生草或人工栽培草,其特点是颜色青绿,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适口性强。
干草与多汁饲料、精饲料相比,体积大,含纤维素多且难以消化,但它却是日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干草除了能供给奶牛营养物质之外,还在生理上起着平衡作用,可促进胃肠蠕动。
特别是在春季由舍饲转为放牧的初期,牛常因食用的纤维素少而拉肚子,补救办法是每天夜晚给牛补饲2~3公斤干草。
干草还是形成乳脂肪的重要原料,在瘤胃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的过程中,可产生挥发性的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和类脂肪物质,这些物质是合成乳脂肪的重要原料。
如果干草喂量少,奶牛的乳脂率就会降低。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干草是奶牛最重要的饲草。
奶牛瘤胃容积大,具有食用大量干草的特殊功能,日采食量可达奶牛体重的3%以上。
日粮中的干草一般不要少于5公斤,应让奶牛自由采食。
干草的含水量在15%以下,色绿,茎枝柔软,叶片多,杂质少,应打捆或用贮棚贮藏,防止营养损失。
饲喂时应对干草进行铡切,长度在3厘米左右。
降低牛羊养殖成本有妙法养肉牛(羊)是畜牧业中成本较高、效益较低的一种行业。
如饲草不计入成本,每增长1公斤活重还需耗6公斤左右精料。
如何降低成本?喂糊化淀粉尿素饲料是重要措施之一。
众所周知,反刍动物的瘤胃可以利用尿素合成菌体蛋白,供机体生长发育利用,满足其蛋白质需要。
1公斤尿素如能全部被瘤胃微生物利用可合成细菌蛋白质2.8公斤,相当于7公斤豆饼(粕)的营养价值。
但是,尿素的合理利用与很多因素有关,利用不当反而会引起尿素中毒,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淀粉通过高温、挤压、剪切和揉搓等机械作用,发生凝胶化反应,生成改性淀粉,即α-糊化淀粉。
α-糊化淀粉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粘接功能。
可以向其中投放油脂、糖蜜、促生长剂和瘤胃生理调控剂等。
用α-糊化淀粉包被的尿素,可以逐渐地缓慢地被释放、利用,具有安全、可靠等优点。
由于完全取代价格较高的油粕饲料,可以大幅度地降低饲料成本,比喂豆饼、棉饼和单纯尿素等的经济效益,几乎提高一倍。
肉牛育肥期间,每头牛每天给混合精料4-5公斤、麦秸2.25-2.5公斤,鲜酒糟5-6公斤。
小肉羊断奶后每日喂混合精料250-500克,育肥期间每日喂500-800克,并供应优良饲草。
混合精料的配合比建议如下:玉米54.6%,骨粉0.97%,糊化淀粉尿素9.66%,小麦麸皮29.0%,小苏打0.94%,食盐0.97%,贝壳粉1.93%,添加剂1.93%。
猪的饲养方法1.选良种:猪瘦肉的多少,是由遗传和饲养管理来决定的,品种是瘦肉率的基础.用长白,杜洛克,大约克夏,汉普夏等纯种瘦肉型猪与本地母猪杂交,二元或三元瘦肉型猪生长快,饲料报酬高,适应性强,育肥期短.2.全价料:瘦肉型猪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要明显高于脂肪型猪料,须供给全价饲料.早期猪料中蛋白质含量18%—20%,中期17.5%,后期不少于14%,此举能有效提高猪的瘦肉率.3.巧饲养:采用前催后控饲养法.40公斤—60公斤的猪主要长肌肉和骨骼,以后沉积脂肪.猪生长前期,供给玉米高粱,甘薯等能量饲料,后期限制能量饲料的供给.4.添加剂:饲料添加 3.3%—0.6%腐植酸钠,对猪的发育后期有明显抑制脂肪沉积的作用,瘦肉率增加.此外,还可添杜仲粉等增长瘦肉的添加剂.5.好环境:瘦肉型猪蛋白质沉积的最佳温度为18℃—22℃.因而秋末冬初的10月份—11月份和春末夏初的4月份—6月份,是饲养商品瘦肉型猪的最好时期,需充分利用.有条件的养殖场户,冬天可以采用塑料温棚养殖,夏季采取遮荫,洒水等降温方法,有效改善瘦肉型猪的生长环境.6.出栏期:商品型瘦肉猪的最佳出栏期,二元杂交种一般是体重80公斤—85公斤,三元杂交种体重为85公斤—90公斤时屠宰为好.因为此时猪的瘦肉率,屠宰率,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等综合经济指标均较为理想.如在过节前后出栏,瘦肉猪的价格会较平时高些.养羊技术1、种草技术:适宜我县种植的牧草品种有黑麦草、小米草、杂交狼尾草、美洲狼尾草。
或撒播,小米草4月份播种。
杂交狼尾草4月份播种,5月份移裁。
同时利用田间杂草喂羊。
2、秸秆氨化技术:⑴秸秆氨化有堆垛氨化法、土窖氨化法、塑料袋氨化法、缸氨化法等方法。
⑵原料干稻草、新鲜秸秆都可以,以干稻草为例,要求干稻草干净、干燥、色鲜、不霉变,秸秆切短氨化效果更好。
⑶干稻草计算,加入碳铵10%,可一边切短干稻草,一边喷水(每1 00公斤干稻草加水30-40公斤左右),一边撒碳铵拌匀后踩实;也可将碳铵制成水溶液进行均匀浇洒。
秸秆顶面要堆成馒头形,用无毒塑料薄膜,沿秸秆的馒头形顶面顺坡向窖的两边铺实,窖边用泥土压实,封严。
⑷氨化时间、排氨。
日间气温0-10℃氨化所需时间4-8周;10-20℃需2-4周、20-30℃需1-2周,30℃以上,1周以下。
氨化好的秸秆首先要放净氨味,一般2天左右。
开始时少给勤添,逐渐提高喂量,有一股清香味,同时添加适量干草、精粗料和添加剂。
3、养羊技术:⑴羊的品种:湖羊、山羊(波尔、萨本、黄羊等)。
⑵湖羊,选择双羔/胎以上。
生长快、体型大的公羊,参与配种、配种可安排春配秋产冬出栏或秋配春产冬出栏的繁殖制度,采取一母带双羔,羔羊2月龄断奶,一般饲养到家6-8月龄,体重达35-38公斤上下即可上市。
上市前一个半月开始补饲适量精料催肥,平均每头肉羊每天约补饲养200克配合料。
草料平均每天约需3.5公斤。
⑶山羊,开展波尔与萨本、波尔与黄羊杂交繁殖。
具有生长快、肉质佳、抗病力强。
饲养管理以关放结合,一般晴天露天水干后放牧,放牧回来后每头羊添加100克配合料。
出售前一个月增喂精粗料,一般每天补喂150-200克配合料和添加剂。
⑷在加强饲养管理体制同时,应认真做好防疫、驱虫工作。
我国养鸡历史悠久,据考古学家研究,大概可追溯到七八千年前。
在我国,不但养鸡历史悠久,而且由于地域辽阔,人们在长期养鸡实践中选择利用,形成了许多具有一定特点的地方品种,积累了不少有一定科学价值的经验技术,对世界养鸡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养鸡技术近几年来,我国的养鸡业发展极为迅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禽生产国之一。
1996年,全国的禽肉总产量达1164.7万吨,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鸡蛋总产量达1399.5万吨,位居世界第一。
尽管数量很多,但因人口众多,人均家禽产品的占有量还不高。
虽已达到或接近世界人均水平,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见表1)。
广大农村对家禽产品的消费量则更低。
从我国养鸡生产技术指标来看,蛋鸡单产平均约15kg,料蛋比2.7~2. 8:1,料重比2.3~2.4:1,成活率75~80%;与养鸡发达国家(分别为1 9 kg,2.3~2.4:1,1.9:1)相比有很大潜力。
此外,我国养鸡劳动生产率,机械化程度不高,产品深加工仍是薄弱环节。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粮食生产做到了自给有余,如何提高粮食的经济价值,增加农民收入,是各行各业及各级领导经常思考的问题。
依靠科技、实行科学管理,发展养鸡业不失为一条路子。
相对而言,它投资较小,见效较快,技术易于掌握,劳动强度不大,男女老少均可参与。
只要加强科学管理,按照规章制度去做,就不会有太大风险。
鸡的分类(实用分类法)按照鸡的经济性能,可将鸡分为蛋鸡和肉鸡两大类。
(一)蛋鸡蛋鸡是指主要用于繁殖商品蛋鸡的鸡品种,最终产品为商品蛋。
根据蛋壳颜色又分为白壳蛋系和褐壳蛋系。
白壳蛋系:主要品种为单冠白来航鸡,它是现代蛋鸡生产中最主要的育种素材。
近年来,育种人员已选育出了许多具有不同特点的、专门化高产商用蛋鸡,通常称为轻型蛋鸡。
如美国的海兰W-36白、加拿大的星杂288、荷兰的海赛克斯白、美国的尼克鸡等。
其特点是体形小,生长迅速,体格健壮,死亡率低,产蛋能力强,具有卓越的杂种优势和优良的生产性能。
褐壳蛋系:采用原来的兼用型标准鸡品种的高产品系,如洛岛红、新汉夏、芦花洛克和澳洲黑等,通过品系间杂交而产生的商用品系。
褐壳蛋系的鸡产褐壳蛋,体形比来航鸡大,又比肉鸡小,通常称为中型蛋鸡。
褐壳蛋系的商用品系主要有美国的海兰褐、德国的罗曼褐、荷兰的海赛克斯褐、加拿大的星杂579、法国的伊莎等。
在我国,人们偏爱红壳鸡蛋,且褐壳蛋鸡普遍开产早、产蛋量高,因此,褐壳蛋系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
(二)肉鸡肉鸡专用于生产商品肉仔鸡,故要求这类品系的后代具有生长迅速、饲料利用率高等特点。
鸡的产蛋量与其生长速度及成鸡体重呈负相关,即产蛋量高的体重小,体形大的产蛋少。
为满足肉用种鸡具有高繁殖率以生产肉仔鸡,仔鸡又要生长迅速、饲料报酬高的要求,种鸡阶段一般培育两个品种,即专门化的父系和母系,然后再杂交生产商品肉仔鸡。
目前,已引入我国的肉鸡配套品系有美国的爱拨益加(AA鸡)、艾维因、加拿大的星布罗等。
对于鸡的品种,我国目前从国外引进的很多,几乎国外所有的优秀品种我国都有。
此外,我国还有许多优秀的地方品种,如能加以很好地开发,相信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鸡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了解、掌握鸡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是养好鸡的基础。
鸡的代谢旺盛成年鸡的体温为41~42℃,比哺乳动物高5℃左右,每分钟呼吸36次,心跳300次左右,代谢十分旺盛。
代谢旺盛是鸡寿命短、可利用率高的生命基础。
为确保代谢需要,必须给予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物质。
鸡的饲料配方应尽量达到全面、平衡。
另外,对通风换气、环境条件也有较高的要求。
初生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初生雏鸡的体温略低,约39.6℃,最低时可达33℃,10天以后体温调节系统趋于完善,维持41~42℃的水平。
因此,1周龄的雏鸡要求环境温度为30~34℃,2周龄时要求25~30℃,3周龄时要求20~25℃。
对鸡而言,生长过程中最合适的环境温度为15~25℃。
生长迅速,繁殖率高雏鸡刚出壳时的体重左右35~40g。
肉仔鸡经过8周饲养后可达到200 0g以上,料重比2:1或更低。
1只蛋鸡一年可产蛋15~17kg(280~320个蛋),约为其体重的10倍。
怕热怕潮湿鸡没有汗腺,主要依靠呼吸散热来调节体温,因此抗热能力较差,环境温度长期在35℃以上,就有热死的危险。
当然,温度过低,一方面会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发挥,另一方面会增加饲料消耗,降低经济效益。
鸡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潮湿不利于鸡散热,易引发各种疾病。
敏感、胆小鸡的感觉器官较为敏锐,富有神经质,尤其是某些小型蛋鸡品种。
任何新的声响、动作、物品等突然出现,都会引起鸡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如惊叫、飞跃、逃跑、炸群等,饲养密度大时,常出现扎堆、压伤压死等,导致蛋鸡停产或易下软壳蛋、无黄蛋、双黄蛋等异常蛋。
喜群居,好争斗,爱模仿鸡的合群性很强,一般不单独行动,刚出壳几天的鸡,就会找群,一旦离群就叫声不止。
公、母鸡都有很强的认巢能力,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自动回到原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