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L信息平台的分析与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973.81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4PL的产品链物流发展模式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市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08年宁波创造的GDP、财政收入及工业总产值分别是1949年的1835倍、2703倍、12718倍,其中制造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20年来,奥克斯、海天、中华纸业等一大批制造企业发展态势迅猛,快速成长为大型的龙头制造业。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这些龙头制造企业都受到了冲击,遭遇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其中以OEM形式的生产企业受到冲击极大,其根本原因是制造业生产的产品销售渠道落在了外人手中,控制了产品的订单,掌握了产品的销售末端。
当金融危机袭来时,直接影响制造业产品的出口量。
因此,掌握产品从设计到最终销售的主动权,进而掌控产品的主动权,对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快。
我市的制造业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把握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
龙头制造业必须把自己产品的产业链延伸到国内外整个巨大的市场中,使制造业直接与消费者接触、见面,不但能掌控产品的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取得自己产品的市场话语权,进而获得市场定价权,这样我市的制造业才可获得持续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目前,我市规模以上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都遵循产业分工的原则。
自己产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所在不同产业的控制权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产品链中的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订单处理,运输仓储,批发零售等。
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以上环节在产品价值链中占有绝大部分份额量,而单纯制造只占产品价值链中很小部分。
然而制造是产品链中重要的一环,它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人力,污染了环境,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从而形成了产品的中、下游链条,因此制造企业应当掌握整条产品链。
如果制造企业只从事制造,不但失去了生产的主动权并且只能获得微小的利润,想进一步做强、做大是不可能的。
党和政府及时出台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转型升级。
对于龙头制造业而言,转型升级就是从单纯的产品制造升级为能进行订单处理、产品研发、产品销售渠道等环节业务,使制造企业转型成为产品的综合供应商,打造新的产品链,进而掌控产品链的主动权。
文章编号:1001-4098(2007)04-0001-084PL模式下的供应链资源整合决策分析X姚建明,刘丽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摘 要:随着第四方物流(4P L)理论探索与实践运用的逐步展开,对该模式的研究已成为前沿性的热点问题。
4P L实施的关键是如何合理有效地整合供应链的多方资源,而这显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且尚未形成成熟的整合理论与量化标准及模式。
为了寻找4P L模式在整合供应链资源时量化分析的突破口,通过对整合过程的基本特征及框架分析,从管理运作的硬环境与软环境两个方面挖掘了系统中对整合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关系的主导因素。
在考虑系统整合过程的价值增值基础上,探索了系统的整合投入成本同各主导因素运作水平提升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此基础上,搭建了4P L模式下的资源整合流程、建立了资源整合决策的优化模型。
最后简要说明了决策过程的实践运用并探讨了研究展望。
关键词:4PL;供应链;资源;整合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自1998年美国埃森哲(A ccenture)咨询公司提出第四方物流(T he F or th Par ty L og istic,4P L)的概念以来,其在物流实践运用过程中所取得的良好经济效益已见端倪,是物流业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前沿方向。
4P L是在第三方物流(T he T hird P arty L ogistic,3PL)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直接目的是要对整个物流系统及供应链体系进行整合,以弥补3PL在综合技能、集成技术、战略规划、资源调度、能力拓展等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1,2]。
因此,在3PL基础上进行4P L业务的拓展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3]。
本质上讲,4P L的核心在于对供应链进行合理集成[4]。
可以说,作为物流领域适应现代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环境发展的必然产物,4P L必将在提升社会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客户服务满意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上海博科资讯公司4PL 自助套件运输管理TMS该组件实现对运输任务的订车订舱管理、运输调度管理、提货管理、送货管理、中途换车管理、运输状态跟踪与反馈、外派运输管理、回单管理等,帮助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根据资源情况(路线、重量等)进行相应的配载,根据供应商的报价及优势等对托运单的执行进行统筹计划安排并进行派车,对在途运输的车辆进行跟踪,实时记录车辆位置、运送状态和是否发生故障等信息,及时响应出现的问题,为管理者优化运营,做出有效企业决策。
组件特性:1. 支持分段运输业务、多单拼一车、一单分多车等不同情况;2. 整合社会运力资源并合理调配,实现干线调度、集货调度、分拨调度等;3. 持散货与集装箱运输;4.实时跟踪记录货物运输状态,对异常状态进行警报;5. 优化资源利用率和提高作业收益率;6.高效的回单管理。
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Supply Chain Finance),SCF,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企业侧面)。
主要是指银行向供应链上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活融资服务。
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第四方物流企业以其对于行业供应链的深刻了解,并与众多银行合作,可在在严格、规范的风控管理原则下,为会员客户提供完善的资金配套服务。
组件特性:1. 为会员企业提供B2B的电子支付结算功能;2. 会员可以通过四方物流市场平台进行账单管理和支付管理;3. 交易结算量通过四方物流平台进行操作,可运作双重、交易撮合等多类型业务;4. 消除由于信息不连通所造成的误差,为支付结算提供有效依据;5. 物流企业、供应商、采购商之间的资金流动可视化,有力的降低了企业风险;6. 打破了传统的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形成了在整个供应链条中供应商、物流商、采购商、金融机构“多方共赢”的新局面。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方物流平台设计与实现姓名:万冬生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软件工程指导教师:曹健20091001第四方物流平台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降低物流成本的更高追求导致了物流提供商有必要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物流服务,把提供物流服务从具体的运输管理协调和供应链管理上升到对整个物流供应链的整合优化和再造设计。
第四方物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本文通过综合第四方物流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项目-美华4PL(FOURTH-PARTY LOGISTICS 协同平台Going Link,对第四方物流平台运作模式、体系架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并阐述了美华Going Link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从介绍第四方物流概念入手,阐述了Going Link平台的三种运作模式:物流联盟、物流社区、物流集团,介绍了其各自的特征及应用方案,还详细论述了运输决策、协同事务、物流金融等功能点,并分析设计了Going Link平台的系统结构。
本文在协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协同模型的概念,描述了Going Link平台中的协作模型及其协作机制,并详细分析设计了协同模型的体系结构、数据模型,并基于协同模型阐述了Going Link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协同模型是Going Link平台的核心组件,平台通过协同模型来支撑物流活动中的协同事务。
与传统物流系统架构相比,本文提出的协同模型有如下优点:(1)灵活的协同模型引擎能够应对企业间复杂的物流协作,使得上下游物流服务商之间协作更方便,使得对物流服务的全程监控成为可能。
(2)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简称SOA 的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简称ESB )的设计使得Going Link平台能够与各种复杂的企业应用系统集成,能够灵活集成短信服务、即时通讯服务,便捷的进行信息共享和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