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27.00 KB
- 文档页数:3
课堂四十五分钟分段式模块式教学姓名所属年级部课题名称复习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和新授排球正面双手传球上课日期:月日星期时间段落教学目标内容模块教学过程与方法第1段落__8_分钟其中缄默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__3_分钟认知目标:通过课堂常规的树立,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感技能目标:通过游戏,约80%的同学基本能掌握游戏的玩法,90%的同学能达到热身的效果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一、课堂常规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提出本堂课教学目标与要求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二、游戏捕鱼游戏:以教师为圆心围绕成一个圈,指定两名同学拉手成渔网,在标志物划分的场地内捕鱼,碰到就算抓到,然后形成一张更大的渔网再捕鱼。
要求:在规定场地内行动,不得到场地外,出界的人也被视为捕到教师指导1.向学生问好2.宣布本节课的内容与要求3.安排见习生4.教师示范讲解并组织游戏开展学生活动1..向老师问好2.明确本堂课的内容3.要求:静齐快4.整理成游戏队形要求:充分活动开身体,注意安全队形组织XXXOOOXXXOOOXXXOOOXXXOOOX OX OX OX OX OX O第2段落15_ 分钟其中缄默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_10分钟认知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技能目标:通过教学,通过学习,约80%的同学基本能掌握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动作,约70%的同学能初步建立排球正面传球技术的动作概念,约40%的学生能初步掌握排球正面传球的技术动作。
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在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进一步获得成功,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一、排球—正面双手传球(15′)动作方法:1、手型:半球状,手腕稍后仰,拇指相对成一字型。
2、准备姿势:稍蹲,目视球,手置于额前。
3、用力:蹬地、伸膝、伸臂,两手微张迎球,伸臂与蹬地力量的配合4、击球:在脸额前上方约一球距离处技术动作口诀:蹬地伸臂对正球额前上方迎击球触球手型成半圆指腕缓冲控制球教师指导1.动作示范,口令指导。
45分钟教案安排怎么写教案标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探索光的传播路径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反射现象。
2. 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3. 发展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平面镜、光源、白纸、直尺、铅笔。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有关光的传播路径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的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光,你们有没有想过光是如何传播的呢?2. 知识讲解(10分钟)- 使用投影仪展示一张光的传播路径示意图,解释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反射现象。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光是如何反射的呢?3. 实验准备(5分钟)- 分发实验材料给学生。
-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材料,解释每个材料的作用。
4. 实验操作(15分钟)- 指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1) 将光源放在桌子上,确保它处于稳定的位置。
2) 在桌子上放置一张白纸作为屏幕。
3) 将平面镜竖直插入白纸前方的桌子上。
4) 调整镜子的角度,使光线从光源射到镜子上,然后反射到白纸上形成明亮的光斑。
5) 观察光斑的形状和位置,并记录下来。
5. 实验分析(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1) 光线是如何从光源传播到白纸上的?2) 为什么光线会被平面镜反射?3) 光斑的形状和位置与镜子的角度有关吗?6.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反射现象。
- 提出拓展问题: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光的折射现象?7.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和折射现象,并写下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反射现象,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分析和讨论,激发了学生对光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片段教学设计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本教案适用于XX年级的学生,学生应具备基础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及基本的学习策略能力。
三、授课时间授课时间为XX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四、授课教师授课教师为XX老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进取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课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教学难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应用;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历史故事、前沿科技话题或复习相关知识点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设定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为接下来的新知识学习创造认知冲突。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实物展示等,清晰、生动地呈现新课内容。
- 结合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 强调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针对某一问题或任务进行讨论和探究。
-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鼓励学生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或调查。
- 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共同分析、评价、总结。
4、巩固练习(10分钟)-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通过个别指导、集体讲解等方式,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防性侵教育小学课堂45分钟标准教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儿童安全基金女童保护项目黑龙江省妇女联合会教学对象:1—6年级小学生教学目标:1、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学会爱护和尊重自己的身体,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性侵害,哪些行为属于性侵害行为,掌握防范性侵的方式和方法。
3、让学生知道如果遭遇性侵,该如何应对以及后续怎么处理。
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隐私部位、防范以及应对性侵害。
教学难点:1、敢于正视身体的隐私部位,知道哪些情况属于性侵害。
2、遭遇性侵害时,学会安全反抗、安全拒绝和安全逃跑,并及时告诉家人等。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海报、小礼品,有教学条件的地区利用PPT授课。
课堂教学计划一、建立关系,引入教学主题。
1.自我介绍授课教师将自己的姓名,职业,工作单位,身份背景等信息简洁自然地介绍给同学们,拉近师生距离,增强亲近感。
2.热场互动【教师提问】在座的同学们,你们认为你们的好朋友应该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可能是小猫、小狗或者别的友好、亲密的人或者物……(回答后,无论对错都给回答者一件小礼品)【教师回应】你们的回答都对。
3.主题引导教师一边双手交叉拥抱自己,一边说:我们不要忘记一个从小到大时刻陪伴着我们的好朋友,那就是“我们的身体”。
我们要好好照顾和保护它。
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台跟我做一个互动……我们小朋友从小都会玩儿的一个小游戏。
【教师解说】我们要一起玩的游戏叫做“我说你指”。
请把你右手食指放在鼻尖上,下面我说什么,你就指什么。
我说多快,你就指多快;我说多慢,你就指多慢。
好吗?【教师行动】好,我们开始了。
(教师说的都是身体的组成部分,比如鼻子、眼睛、下巴…)【老师邀请】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试试?要说我们刚才没说到的哦……大家也可以两人一组一起试试呀,给大家一分钟时间。
4.小结过渡【教师小结过渡】好,看来大家都很喜欢玩这个游戏哟。
不过,大家想想,我们刚才说的和指的都是什么呀?【学生回应】我们的身体器官;身体;器官;自己身上的东西;身体的一部分……等等。
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设计教师宋里学科信息技术课题:flash脚本运用复习时间段落第1段5分钟教学目标1.学会场景的添加、垂命名、删除。
2.熟悉窗口菜单,加速操作过程内容模块学案屮的《任务1》教学过程与方法1.教师要求学牛打开“窗口”菜单,观察打钩的窗口(1分钟)2.学生去掉“ V ”,观察界而变化(1分钟)3.找到并打开“场景”菜单(1分钟)4.双击场景名,能T什么?下面3个小按钮,能干什么?并做第一小题。
(2分钟)在教师缄默的情境卜•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时间3分钟。
时间段落第2段10分钟教学目标1•查看学案的动作列表,学会基本动作的设置2.通过练习,能发现影片测试中的某些问题,并找出答案。
内容模块学案中《任务2》教学过程与方法1.学生打开flash常用动作列表(已预习),并找出没有参数的动作的个数(参数:某一种重耍性质的量)口己打钩。
(6分钟)2.测试影片,发现什么?学生讨论结果(2分钟)3.学生判断关键帧添加命令还是按钮添加命令,然后添加命令,并保存文件测试。
命令为:stop()(2 分钟)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口主学习活动时间8分钟。
时间段落第3段23分钟教学目标1.能敏锐感知到题中的信息,快速转化为操作。
2.通过练习,掌握对有参数的动作的添加3.通过练习,重新认识鼠标选择元件吋的要点(选择按钮吋要观察蓝色外框)内容模块学案中《任务3、4》(冇能力的同学可以做任务3456)教学过程与方法1.思考任务3、4,在学案中写出答案。
(两人讨论)(3分钟)2.将写好的动作,输入到动作窗口屮(5分钟)3.测试动画(2分钟)4.学生报错,自查错误(8分钟)5.下发正确动作,老师小结(5分钟)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时间14 分钟。
时间段落第4段7分钟教学目标1.掌握动作的固定格式,快速准确完成。
2.学生自我总结错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内容模块教师点评,总结填空。
教学过程与方法1.学生做总结填空。
语文片段教学设计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三、授课时间:45分钟四、授课教师:语文教师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成语、句式的含义及用法;-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 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课文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演练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思维判断、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养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尊重文化遗产的良好品质;-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 课文中的重要词语、成语、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课文的朗读与表达;- 课文作者观点的分析与评价。
2、教学难点:-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与把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对作者观点的独立思考与评价。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搭建桥梁。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成语、句式,举例说明其用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的把握。
- 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剖析,讲解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文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练习(10分钟)- 设计一些针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教师学科物理名称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0~0.2s 、0.2~0.5s 、0.5~0.8s 、0.8~1s 这四个阶段电流大小不变化,分别计算出热量,然后加起来。
由Rt I Q 2
=解得2.01=Q J ;2.12=Q J ;2.13=Q J ;2.04=Q J
所以,1s 内电阻R 中产生的热量为 8.22.02.12.12.0=+++=Q J 由Rt I Q 2=解得,8.2==Rt
Q I A=1.67A 2.有效值(E 、I 、U )
让交变电流和直流电通过同样的电阻,如果它们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热量相等,把直流电的值叫做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通常用大写字母U 、I 、E 表示有效值。
正弦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与有效值有以下关系:
I =2m
I =0.707I m U =2m
U =0.707U m
[强调]
(1)各种使用交变电流的电器设备上所示值为有效值。
(2)交变电流表(电压表或电流表)所测值为有效值。
(3)计算交变电流的功、功率、热量等用有效值。
教学过程与方法 1.学生对思考与讨论进行初步分析
2.教师板书,分析与讲解
3.学生应用与分析,结合《精讲精练》。
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时间 16 分钟。
课后反思。
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设计年级高一教师课题名称双手胸前传接球上课日期:月日星期时间段落教学目标内容模块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一段(10)分钟教师缄默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时间(4)分钟一、能正确认识传球的重要性二、提高学生身体灵活性,熟悉球性培养球感,提高篮球裁判能力。
一、课堂常规1、体育委员整队2、师生问好3、提出本课教学目标要求及任务4、安排见习生二、准备活动1、热身跑1)直线慢跑2)变向跑3)螺旋形跑一、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导入教学,设问传球快还是运球快,使学生认识到传球的重要性。
组织:二、由教师带领先进行环绕篮球场的慢跑和变向跑,再进入篮球场进行螺旋形跑。
组织:三、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纪律观念。
2、篮球操(熟悉球性)1)手指左右拔球2)持球绕腰3)持球绕膝4)胯下运球5)提腿绕球6)向上抛接球三、教师领做篮球操,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积极热身,熟悉球性,同时复习篮球裁判手势。
组织:第二段(20)分钟教师缄默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时间(15)分钟一、建立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的概念二、基本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要领,80-90%学生可以自己运用。
一、双手胸前传接球1、动作要领:1)传球:蹬、伸、翻、拨重点:持球动作正确传球手腕外翻难点:手指拨球2)接球:伸臂、迎球、引接、缓冲、护球重点:迎球缓冲2、学练1) 一对一体会传球练习(组织如图2.1)2) 四人一组不同方向传球练习(如图2.2)一、教师先示范双手胸前传接球完整动作,学生通过观看示范形成动作表象。
组织:(图1-4)二、教师示范讲解双手胸前传接球分解动作要领,学生建立初步动作概念。
原地进行分解动作练习。
组织:(图1-4)三、进行教学分组,学生两人一组到指定场地进行一对一体会传球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帮组学生完成由认知到体验的过程。
组织:四、教师结合图示举例讲解一种传球路线以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传球路线四人配合进行不同方向的传球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5分钟小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如:基础数学运算规则、基本几何图形性质等。
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应用数学运算规则进行数值计算,运用几何图形性质解决空间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课堂练习,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达到本年级教学要求。
2. 学生能运用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2. 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基础课程,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强调实践性与趣味性。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小学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课程目标。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具体学习成果展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安排如下:1. 教学内容一:基础数学运算规则- 教材章节:第三章“整数的认识与运算”- 内容列举: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则及其应用2. 教学内容二:基本几何图形性质- 教材章节:第四章“几何图形的认识”- 内容列举: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性质,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3. 教学内容三:实际问题解决- 教材章节:第五章“生活中的数学”- 内容列举:运用数学运算规则和几何图形性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找零、房间面积计算等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复习整数运算规则,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设计
教师钱洪锋学科通用技术名称
上课日期:12 月12 日星期一
投影:鸟巢模型、神舟飞船模型、浑天仪模型
思考: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意义何在
图片演示
教师提问
学生分析讨论:(1)“神舟三号”飞船中的模拟人有什么特征?
(2)为什么要进行模拟人试验?
交流讨论结果
讨论:产品造型设计的初期阶段,草模有什么作用?
(2)投影:概念模型
讨论:设计构思初步完成之后,概念模型有什么作用?
(3)投影:结构模型:
讨论:在研究产品造型与结构关系时,结构模型有什么作用?(4)投影:功能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