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 格式:docx
- 大小:474.52 KB
- 文档页数:6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人教版]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课题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课题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
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
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1.1 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等。
〖思考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凝固剂。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1.2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四类营养成分。
〖思考2〗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C、H、O、N、P、S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
【补充】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
含有C、H、O、N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1.3 培养基除满足微生物生长的pH 、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等要求。
【补充】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的微量有机小分子,如某些氨基酸、碱基、维生素等。
〖思考3〗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思考4〗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酸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 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一、课题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
b.了解消毒和灭菌方法。
2.能力目标
a.进行无菌技术操作。
b.进行微生物培养。
3.情感目标
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课题重点
无菌技术操作。
三、课题难点
无菌技术操作。
四教学流程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
问题2: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
C、H、O、N、P、S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
【小结】共同归纳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和主要来源。
(2)特殊成分和条件
提醒学生培养基还需要满足不同微生物生长对PH、氧气、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如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霉菌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酸性,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二)无菌技术
讲解:无菌操作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强调无菌操作是培养微生物成功的关键。
1.主要方面
讲解无菌技术主要方面:
(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旁进行;(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2.消毒与灭菌的比较
列表让学生进行比较。
0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刷基础题型1ꢀ培养基的成分及种类分析1.[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2019高二下月考]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基种类及配制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C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生长因子B.液体培养基可用于观察菌落,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工业生产C.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O2、渗透压等的影响D.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节到中性或微碱性解析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一般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生长因子,但是培养某些特殊微生物的时候可以缺少部分成分,如能利用空气中CO2的自养生物,培养基中可以不提供碳源;能进行固氮作用的微生物,培养基中可以不提供氮源等,A错误。
固体培养基可用于观察菌落,液体培养基可用于工业生产,B错误。
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O2、渗透压等的影响,C正确。
培养不同的微生物需要有一些不同的特殊条件,培养细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节到中性或微碱性,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D错误。
2.[四川宜宾南溪区二中2019高二下月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培养乳酸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B.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碱性C.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D.培养产甲烷杆菌时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解析维生素是乳酸菌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其自身又不能合成,因此要在培养乳酸菌的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A正确;培养霉菌时应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碱性条件下霉菌不易繁殖,甚至会死亡,B错误;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pH是中性或微碱性,所以培养细菌时需将培养基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C正确;产甲烷杆菌是一类以产生大量甲烷气体作为能量代谢终产物的特殊原核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极端厌氧环境中,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时,无氧呼吸受抑制,因此培养产甲烷杆菌时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D正确。
题型2ꢀ无菌技术3.[吉林延边2019高二下月考]在培养基配制和微生物接种的过程中,确保无杂菌污染被称为无菌操作。
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分类、成分及用途,无菌技术等基本操作技术。
1.2过程与方法: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培养基的分类、成分及用途及无菌技术的操作2.2教学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3.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标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
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
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课题背景到目前为止,几十项Nobel生理学和医学奖,化学奖都与微生物学有关。
微生物基础知识:微生物的分类见课件。
进行新课1.微生物基础知识微生物包括五类: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特点:结构都相当简单,个体多数十分微小.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且体内一般不含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1.培养基培养基(培养液)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液。
1.1培养基的类型和用途(1)按物理状态来分:培养基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其中固体培养基用于菌种分离、鉴定菌落等。
(2)按功能来分,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3)按成分来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1.1.1按物理状态来分1.液体培养基:增菌2.固体培养基:菌落,菌苔纯化,增菌3.半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动力检测,保种(可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保存菌种)思考:琼脂的来自哪种生物?从红藻中提取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有什么用途?用作为凝固剂1.1.2按功能来分1.选择培养基:回答下列培养基可以分离获得哪种微生物或细胞?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分离固氮菌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分离自养型微生物加入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培养基: 分离导入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加入氨基喋呤、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的培养基:分离杂交瘤细胞2. 鉴别培养基:回答下列培养基可以鉴别哪种微生物?加入伊红美蓝的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加入尿素酚红的培养基:鉴别尿素分解菌3.用途:选择培养基:筛选并选择培养某种微生物鉴别培养基: 用来鉴别某种微生物的存在1.1.3按成分来分1.合成培养基:根据细胞生存所需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用人工方法模拟合成的。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核心知识要点1.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营养组成: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 、氧气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
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pH 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 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3)分类⎩⎪⎨⎪⎧固体培养基:含凝固剂液体培养基:不含凝固剂2.无菌技术的主要方法及适用对象[连一连]3.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计算⎩⎪⎨⎪⎧依据:配方比例计算:配制一定体积的培养基时,各种成分的 用量(2)称量⎩⎪⎨⎪⎧牛肉膏要放在称量纸上称量牛肉膏和蛋白胨都易吸潮,称取时动作要迅 速,称取后及时盖上瓶盖(3)溶化⎩⎪⎨⎪⎧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加入少量水,加热牛肉膏溶化后取出称量纸加入称量好的蛋白胨和氯化钠,搅拌加入琼脂,加热使其熔化,并不断搅拌补加蒸馏水定容(4)灭菌⎩⎪⎨⎪⎧灭菌前:调节pH 方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压力为100 kPa ,温 度为121 ℃,灭菌时间为15~30 min(5)倒平板⎩⎪⎨⎪⎧倒平板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甲、乙、丙中的灭菌方法是灼烧灭菌丁中的操作需要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 才能进行4.纯化大肠杆菌(1)原理:在培养基上将细菌稀释或分散成单个细胞,使其长成单个的菌落,这个菌落就是纯化的细菌菌落。
(2)主要方法:图甲可表示用平板划线法接种获得的平板;图乙可表示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获得的平板。
(3)纯化原理:图甲菌体的分散是通过一系列的连续划线操作实现的;图乙菌体的分散是通过图丙梯度稀释和图丁涂布平板操作实现的。
5.菌种的保存方法(1)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
(2)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重难详解】1.培养基的配制原则(1)目的要明确:配制时应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培养目的等确定配制的培养基种类。
(2)营养要协调: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
(3)pH要适宜:细菌为6.5~7.5,放线菌为7.5~8.5,真菌为5.0~6.0,培养不同微生物所需pH不同。
2.消毒和灭菌的辨析【归纳拓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比较(1)认清不同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不同微生物需要的营养成分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有些微生物还需要特殊营养物质,如生长因子。
(2)平板划线操作的注意事项①操作第一步即取菌种之前及每次划线之前都需要对接种环进行火焰灼烧灭菌,划线操作结束时,仍需灼烧接种环,每次灼烧目的不同:a.第一次操作目的是杀死接种环上原有的微生物。
b.每次划线之间操作目的是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次划线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使每次划线菌种数目减少。
c.划线结束操作目的是杀死接种环上残存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②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③第二次及其以后的划线操作总是从上一次划线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终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④划线时最后一区不要与第一区相连。
⑤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
练习1.如图甲、乙是微生物接种常用的两种方法,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甲是利用__________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图乙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
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接种工具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对这两种接种工具进行灭菌和消毒的方法依次是________和酒精消毒。
(2)接种操作为什么一定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接种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细菌时为什么进行倒置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采用上述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其接种方法是________(填“图甲”或“图乙”)。
2.(2016·高考全国卷丙,39)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分离纯化乳酸菌。
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
回答下列问题:(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_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__________________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3)乳酸菌在-20 ℃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填“蒸馏水”“甘油”或“碳酸钙”)。
3. 为了获得β胡萝卜素产品,某小组开展了产β胡萝卜素酵母的筛选与色素提取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用的培养皿常用的两种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减少灭菌后器皿被污染,灭菌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筛选出酵母菌,培养基中添加了青霉素,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是灭菌锅及其局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乙、丙指示的依次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安全阀、放气阀、压力表②放气阀、安全阀、压力表③安全阀、放气阀、温度表④放气阀、安全阀、温度表(4)为了将分离到的菌株纯化,挑取了菌落在3块相同平板上划线,结果其中一块平板的各划线区均未见菌生长,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
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实验步骤如下:①配置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X、H2O);②制作无菌平板;③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④将各组平板置于37 ℃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
回答下列问题:(1)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来源于________。
若要完成步骤②,该培养基中的成分X通常是________。
(2)步骤③中,实验组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某次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3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________现象。
若将30(即36-6)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5. 甲、乙两同学学习完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后,要利用所学知识研究水中微生物的情况。
Ⅰ.甲同学为了检测饮用水中是否含有某种细菌,配制如下培养基进行培养:(1)该培养基所含有的碳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含有的氮源有_________________。
(2)该培养基除含碳源、氮源外,还有微生物需要的其他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该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还需要控制哪些理化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乙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
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
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
(1)乙同学配制的培养基为________(物理性质)培养基,其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提供了________和________。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______________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 ℃。
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6.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
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出了能高效生产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Ⅰ号培养基从物理状态来看,属于固体培养基,配制时要加入________作为凝固剂,从用途来看属于选择培养基,应以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
(2)配制固体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是()A.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B.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C.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D.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3)溶化时,烧杯中加入琼脂后要不停地________,防止琼脂糊底引起烧杯破裂。
对培养基灭菌的方法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
(4)①过程是________,②过程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法。
(5)部分嗜热菌在Ⅰ号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________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挑选相应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上进一步分离纯化后,再对菌种进行________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