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城市建设理念--生态城市[精]
- 格式:ppt
- 大小:973.00 KB
- 文档页数:11
我国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我国的城市正在随着中国的经济腾飞而发展,无论是首都、首府大都市,还是中小城市、小城镇,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城市建设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用新的城市理念来指导城市建设就尤为重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建设的理念也在变化。
特色性、宜居性、文化性、多中心、生态性、和谐性应当成为新世纪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
特色性城市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城市应当是现代化的产物和标志,但城市建设不能盲目追求现代性而忽视特色性。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城市越来越多,城市之间也越来越趋同,丧失了各自的特色,这是城市发展的悲哀。
从本质上来看,特色性与现代性并不矛盾,特色性应当成为新世纪现代性的重要内容。
城市的特色包括传统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环境特色、建筑特色等。
不同的特色可以形成多姿多彩的城市类型和风格。
特色性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新理念,特色性就是城市的生命之所在,强调个性就应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原则。
在城市建设中特别要突出地域和文化特色,这是我国城市原创性的动力和体现。
城市建设应当根据自己的地域和文化特点进行设计和规划。
如草原型城市、海洋型城市、平原型城市、山城等,它们在城市所依托的自然基础、文化特色、建筑风格上都是不同的。
把城市建设与地域特色和文化等特色融为一体,就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了。
宜居性从历史来看,城市的形成是与产业和人口联系在一起的,产业和人口的聚集形成了城市。
过去比较重视发展城市的产业性,而城市的宜居性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的生存、工作和生活及其人与环境等问题就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随着交通的发展使城市的产业区与生活区的分离成为可能,城市的产业功能和生活居住功能正在分化,人们可以在某个产业区工作,但在另外的生活区居住。
另一方面,从整体上看城市日益呈现出产业、人口、社会、生活、娱乐和休闲的一体化。
城市不仅是产业的中心,更是生活、消费、休闲的中心,宜居性就成为城市建设中需要考虑的突出问题,宜居性也应当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理念。
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理念与其概念内涵与原则探析目录:(一)生态城市思想发展历程(二)生态城市概念(三)生态城市内涵(四)生态城市建设基本原则人口高度集聚、建设用地无序扩张、能耗急剧攀升、热岛效应加剧、交通拥堵愈演愈烈、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以及越来越严格的资源环境约束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日益举步维艰。
在城市发展瓶颈约束和全球资源环境危机不断升温的背景下,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学术界、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广泛共识,也是新型城市化发展中最受关注的领域。
(一)生态城市思想发展历程生态城市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有着丰富的思想渊源和深厚的理论背景。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城邦,还是古代欧洲城市和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的村庄, 都可以反映出朴素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
现代生态城市思想直接起源于霍华德(Edward Howard)的田园城市,他认为“田园城市”是为了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
田园城市理论为我们展示了城市与自然平衡的生态魅力。
英格兰莱奇沃思( Letchworth)是由霍华德设计并于1903 年建成的田园城市。
历经几乎一个世纪后, 该镇仍然是最宜人的人居环境之一: 莱奇沃思得到国家的资助远低于一般的英格兰城镇; 公共健康指标如婴儿死亡率、平均寿命等仅次于英格兰的另一个小镇韦林(Welwyn),而韦林则是由霍华德设计的另一个英格兰田园城市。
20世纪初期,美国学者帕克在1916年发表的《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建议》中用城市社会学的理念、方法和观点来研究城市环境中的人类行为,以及人类行为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生态学原理(竞争、淘汰、演替和优势)引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为生态城市奠定了理论基础。
1933年的《雅典宪章》强调城市规划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理念,提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人类的居住、工作、游憩和交流四大活动功能的正常进行,进一步明确了生态城市有机综合体的思想。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更新作为全球化时代中一个重要的城市发展趋势,生态城市已经成为人们探索城市发展和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向。
生态城市不仅关注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而且注重城市环境的维护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本文将从城市发展和城市更新两个方面探讨生态城市的知识,以期更深入地了解生态城市的特点和意义。
一、生态城市的城市发展1.定义生态城市是拥有良好的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城市。
在生态城市中,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建立了和谐的关系,城市内的资源和环境能够自给自足,城市的生态系统能够完整地维护和更新。
生态城市的城市发展需要兼顾城市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它不仅关注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而且注重环境、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2.特点生态城市的特点是综合性的,包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
在城市规划方面,生态城市的规划需要考虑环境、资源、社会等因素,通过科学分析和合理规划,使城市规划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在城市建设方面,生态城市需要考虑节能减排、环保等因素,通过绿色建筑、再生能源等手段,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城市管理方面,生态城市需要建立完善的环境和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城市的监测和维护,确保城市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意义生态城市的城市发展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城市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生态城市还可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推动本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的城市发展也可以推动城市建设、管理、规划等领域的改进,提高城市的治理能力与服务水平。
二、生态城市的城市更新1.定义城市更新是指在城市内部对旧有建筑、街区、街道、城市设施等进行重新整合和更新,重构城市的空间形态,增强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环保等方面的可持续性。
生态城市更新则是在城市更新的基础上,增加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生态监测等环节,保证城市更新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保性。
什么是生态城市,它的价值是什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城市中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靠传统治理手段已经很难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生态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被提出,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
1.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等方面,注重生态平衡,追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生态城市强调保护自然资源,降低污染排放,提高环境品质,建设宜居、和谐的住区和生态景观,重视文化建设和社会公正,以人为本,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2.生态城市的构成要素(1)生态经济:通过推广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2)生态文明:倡导环保、节能、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
(3)生态社区:建设绿色住宅,规划生态公园和环保旅游景点,打造宜居、安全、和谐、美丽的社区生活环境。
(4)生态基础设施:包括生态水利、生态交通、生态能源、生态垃圾处理等,为提供具有优良环境的基础设施。
3.生态城市的价值(1)改善环境质量:生态城市的建设能够大幅度降低污染排放,提高城市空气和水质量,带动市民身心健康。
(2)促进经济发展:生态城市发展需要依靠资源再生利用和技术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3)提高城市形象:生态城市以绿色、生态为发展目标,建设绿色住宅和生态景观,使城市形象更美、更宜居。
(4)塑造城市文化:生态城市重视文化建设和社会公正,通过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推动等,使城市文化更生机勃勃,更具活力。
(5)推动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打破传统发展模式,建立生态环境优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同步发展。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是建设优美、宜居、健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城市。
虽然目前生态城市建设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生态城市模式将逐渐得到应用和推广,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人民幸福生活。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和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问题不断突出,污染、资源短缺、能源消耗等问题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如何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成为了城市管理者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生态城市的出现,可以为城市环境建设提供一个全新的方向。
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1.环境友好生态城市强调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在城市规划阶段,要考虑生态系统建设,采用低碳环保的建筑模式和绿色交通体系,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广低碳生活方式。
2.改善生活品质生态城市建设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强调人性化和健康型的城市建设,保障居民基本生活设施、生活环境和健康需求,从而实现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3.增强城市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来吸引人才和投资。
生态城市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可吸引力,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合作机会。
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1.实现永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建设首要目标是实现永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平衡。
在城市规划阶段,要考虑生态环境系统、社会和文化因素、智能技术三个方面,出台政策措施,推动城市建设的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
2.节约资源生态城市要优先从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采用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建筑、运输、能源消耗等,推广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促进可持续利用和开发,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
3.保障居民生活品质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强调公共设施建设、文化传承、交通便利、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让居民在生活品质上得到更好的保障,让人们在城市的文化氛围和自然环境中自由呼吸,享受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
4.提高生态城市的国际影响力生态城市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和独特的城市魅力,能够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合作机会。
通过国际合作交流,学习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优化自身的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可吸引力,促进生态城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城市建设中如何融入生态理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中的生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如何在城市建设中融入生态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了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生态理念强调的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将其融入城市建设,首先需要从规划设计入手。
在规划阶段,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合理布局城市的功能分区。
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敏感区域,如湿地、森林、河流等。
同时,要预留足够的生态空间,如公园、绿地、湿地等,为城市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场所。
在城市的交通规划方面,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方式。
完善公交网络,提高公交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鼓励居民选择公交出行,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此外,积极推广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的建设,打造便捷、安全的慢行交通系统。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还能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品质。
城市建筑也是体现生态理念的重要方面。
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因素。
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如可再生材料、环保涂料等,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注重建筑的节能设计,如合理的采光、通风设计,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的能耗。
另外,推广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技术,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微气候。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
加强城市的污水处理和回用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回用率。
推广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景观补水等,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在城市的景观设计中,采用节水型植物和灌溉方式,降低水资源的消耗。
城市垃圾的处理也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
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强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鼓励发展垃圾焚烧发电、生物降解等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同时,加强对垃圾处理设施的监管,防止二次污染。
在城市建设中,还应注重生态文化的培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让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什么是生态城市生态城市的特点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那么你对生态城市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生态城市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生态城市的简介生态城市,也称生态城(英文:Eco-City),是一种趋向尽可能降低对于能源、水或是食物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也尽可能降低废热、二氧化碳、甲烷与废水的排放的城市。
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关于生态城市概念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科学家、政治家、社会学家和有识之士,陆续提出了人类文明的低碳生态发展方向。
使得城市发展的模式面临着转型的抉择。
毫无疑问,转型的方向就是发展生态城市。
”2012年11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领导总经济师、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秉仁在论坛期间表示,中国城市转型已颇为紧迫。
“生态城最重要的标志就是100%的建筑都应该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中国近几年要建50个生态城市,远期上百个,它们作为绿色建筑的摇篮和基地将会发挥巨大的地区性示范作用,从质和量上保证绿色建筑整体实现飞跃性发展。
”在2011年11月8日召开的“中国大型公共建筑绿色节能减排高峰论坛”上,住建部副部长如此表示。
生态城市的特点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和结构合理、关系协调七个特点。
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仅所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自然共生共荣,人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在人与人关系上。
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却没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同步发展。
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
生态城市不是一个用自然绿色点缀而僵死的人居环境,而是关心人、陶冶人的“爱的器官”。
文化是生态城市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
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叶立梅【摘要】确立起正确的建设理念,是生态城市建设在认识层面的基础性环节,是指导生态城市建设全面推进的依据和实施正确人工干预的前提。
为此本文从城市发展与运行、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区位选择与规模、城市绿化、资源利用和生活方式6个方面提出了生态城市的基本建设理念。
%Having in mind the proper ideas of construction is the fundamental step in building eco-cities. Also, as a foundation and precondition, it gives directions to people in developing the eco-cities all-round and actualizes artificial interventions appropriately. Thus, this paper intends to provide and interpret the basic ideas of constructing eco-cities from six differ- ent angles, which are urban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locality and size of cities, urban virescence,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the life style of citizens.【期刊名称】《城市观察》【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7页(P125-131)【关键词】生态城市;人工干预;建设理念【作者】叶立梅【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运用人工调节手段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缺陷进行干预,使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性获得质的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获得根本提升,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为达此目的所需要的人工干预的全部内容,构成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
生态城市及其设计理念第一章: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城市环境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主题。
生态城市的提出,旨在通过科学的规划与设计,使城市环境能够更加健康、适宜居住。
本文将阐述生态城市的定义、特征及设计理念。
第二章:生态城市的定义与特征生态城市是以生态为基础,以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手段,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生态城市包括几个方面的特征:环境友好、生态平衡、宜居宜业。
环境友好是指生态城市以不破坏人与自然的平衡为前提,采用环保、低碳、节能等理念来规划建设城市。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城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要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平衡。
宜居宜业是指生态城市要创造适宜居住和经商的生活环境,使人们的生活、工作更加舒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三章:生态城市的设计理念1.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生态城市的设计以人的需求和舒适为出发点,注重人文因素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2. 以生态为基础的设计理念:生态城市的设计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体系,规划城市绿地、水系、公园等绿色空间。
3. 智能化设计理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监测系统,提高城市管理及服务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 城市规划垂直发展设计理念:采取建筑高度限制、绿化屋顶等手段,增加城市绿色空间占比,实现城市生态平衡。
5. 循环经济设计理念:采用可再生、可循环的资源,降低废弃物排放,实现城市出清循环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6. 参与式设计理念:生态城市的设计应该引入市民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纳入城市发展计划,精益求精地做到资源的合理分配。
第四章: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的热点,建设效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肯定。
在国内,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开展了生态城市建设试点,规划建设了城市绿地、生态湿地、多层立体绿化建筑等,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