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某水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106
某水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摘要该水电站工程区位于四川省康定县,属较重要建设项目。
本文以该水电站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地质灾害调查及质量监控措施,并提出了相关结论。
关键词水电站;建设用地;危险性评估1 评估区概况该水电站工程区位于四川省康定县力丘河干流上。
库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和潜在不稳定斜坡,其发育范围向两岸单边平均延伸宽度约500m,累计平均总宽度约1 000m,库区评估向库尾延伸1km。
因此根据水库的回水长度及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确定本次库区地质灾害评估区范围约6.2km2。
2 评估级别2.1 建设项目重要性枢纽建筑物由挡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引水建筑物、发电厂房及开关站等组成。
坝型为粘土心墙闸坝,坝高36m,坝顶长209.0m,坝顶宽12m,首部枢纽总库容929万m3,装机容量2×55mW。
按《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的规定,该项目坝高>30m,装机容量>50mW,为中型水电工程。
按国土资源部《技术要求》的分级标准,建设工程属较重要建设项目。
2.2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力丘河干流上。
省道S215线纵贯工程区,交通较为便利。
电站坝址区距康定县城123km,厂址区距康定县城138km,工程区距四川省成都市公路里程约490km,电站对外交通条件较好。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裂隙及其密集带中,由大气降水补给,向力丘河排泄;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河床覆盖层及两岸岸坡坡脚崩坡积层中,由大气降水及两岸地下水补给,向力丘河排泄,两岸地下水位以力丘河水位为排泄基准面,地下水位向两侧山体呈反水力坡降抬升,推测最大埋深约60m。
坝址不良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风化、卸荷裂隙,局部存在少量的崩塌现象。
电站引水隧洞长约15.2km,沿洞线地势起伏变化大,山体坡度一般在30°~45°。
电站厂房位于力丘河白马桥下游的河漫滩上,厂房后侧山体自然坡度为55°~65°,基岩裸露。
四川省大渡河水电站工程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03年6月目录1 前言 (1)1.1 评估依据 (2)1.2 征地情况及评估范围 (2)1.3 建设项目类型与评估级别确定 (2)1.4 评估工作概况 (3)2 地质环境条件 (6)2.1 气象、水文 (6)2.2 区域地质 (6)2.3 地震 (9)2.4 水库基本地质条件 (10)2.5 枢纽区基本地质条件 (11)2.5.1 地形地貌 (11)2.5.2 地层岩性 (12)2.5.3 地质构造 (14)2.5.4 物理地质现象 (15)2.5.5 水文地质 (16)2.6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7)3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7)3.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标准 (17)3.2枢纽建筑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18)3.2.1古拉裂变形体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18)3.2.2上游桥变形体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1)3.2.3崩塌变形体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3)3.2.4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4)3.3建材开挖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4)3.3.1 黑马料场 (24)3.3.2 深启低料场 (26)3.3.3 卡尔沟块石料场 (27)3.3.4 加里俄呷块石料场 (27)3.3.5 管家山粘土料场 (27)3.4场内公路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8)3.4.1 左岸公路施工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8)3.4.2 右岸公路施工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9)3.5 堆碴场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30)3.5.1三谷桩碴场 (30)3.5.2 脚落沟碴场 (30)3.5.3 落哈碴场 (30)3.6 水库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31)3.6.1 库区滑坡、崩塌及泥石流发育分布状况 (31)3.6.2 库区滑坡(含变形体)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4)3.6.3 库区崩塌(危岩)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8)3.6.4 库区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43)3.6.5 库岸稳定性分段及评价 (47)3.7 移民搬迁新址及黑马生活营地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50)3.7.1 汉源新址—萝卜岗场地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50)3.7.2 库区内各集镇新址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52)3.7.3 黑马营地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55)4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56)4.1 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56)4.1.1 枢纽建筑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56)4.1.2建材开挖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62)4.1.3场内公路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63)4.1.4堆碴场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66)4.1.5水库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67)4.1.6移民搬迁新址区即黑马营地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72)4.2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77)4.2.1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滑坡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77)4.2.2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崩塌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77)4.2.3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78)4.2.4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水库坍岸的危险性评价 (78)4.2.5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其他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79)5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80)5.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原则 (80)5.2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81)5.2.1 枢纽建筑区 (81)5.2.2 建材开挖区 (82)5.2.3 场内公路区 (83)5.2.4 堆碴区 (83)5.2.5 水库区 (83)5.2.6 移民搬迁新址区 (85)5.3 场地工程适宜性评估 (88)6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88)6.1 边坡失稳、滑坡的防治措施 (89)6.2 泥石流灾害防护措施 (90)6.3 崩塌、危岩、落石等灾害防治措施 (90)6.4 水库坍岸的防护措施 (90)6.5 坝基渗流的防治措施 (91)6.6 水库诱发地震的防治措施 (91)7 结论与建议 (91)7.1主要结论 (91)7.2 建议 (92)1 前言水电站位于四川省西部大渡河中游汉源县和甘洛县接壤处,距成都直线距离200km,距上游汉源、石棉两县城分别约28km、80km,其下游9km处有成昆铁路汉源车站,坝址附近可通铁路和公路,交通方便。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作者:覃巧林王平修来源:《大科技·D版》2018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以某水电站为例,简要介绍了拟建项目的基本情况和确定评估级别的方法。
分析了评价区地质灾害发展的类型和基本特征,描述了地质灾害风险状态的预测评估。
报告的方法和内容确定了危险区域和施工场地的适宜性,最后作出了总结。
关键词: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7-0232-011 工程项目概况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位于某河流域,该项目采用径流引水法开发,设计水头26.1m,引水流量为55m3/s。
装机容量3×4000kW,平均年发电量4.5888亿kWh,安装年利用小时数为3824h。
该项目总投资1487.73亿元。
电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部(进水)枢纽,导流系统和发电厂区。
2 确定评估级别评估级别取决于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
电站设计容量为3×4000kW,平均年发电量为458.88万kWh,总投资额为14.8173亿元,是一般建筑工程。
评估区域现状是地质灾害不发达,地形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性简单,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好,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相对较强。
确定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综合确定本项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等级为二级。
3 岩土的岩土工程特性3.1 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志留纪花岗闪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为:体积密度20.65g/cm3,单向压缩强度120MPa,泊松比0.15~0.20,软化系数0.75,剪切粘聚力0.5MPa,弹性模量32000MPa,变形模量1900MPa,允许载荷力6.3MPa。
3.2 土壤工程地质特征砂砾卵石土体:分布在评估区的河谷地区,厚度一般为11~15m。
成分主要由花岗岩,部分石灰石和砂岩组成。
它的磨圆度适中,分选性很差。
其主要物理机械性能为:自然含水量1.62~2.10%,自然堆积密度19.27~20.95kN/m3,内摩擦角35°05',承载能力500~650kPa。
四川地质灾害评估报告1. 引言四川地处于地震活跃带和高山地区,其地质环境非常复杂,地质灾害频发。
为了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进行地质灾害的评估和监测。
本报告旨在对四川地质灾害进行评估,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 数据收集2.1 地质灾害历史数据收集通过对四川地质灾害的历史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可以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频率和规模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地质灾害监测机构、相关研究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报告和文件。
2.2 地质条件数据收集地质条件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基础,收集和分析地质条件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危险性。
这些数据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岩石性质等。
2.3 气象条件数据收集气象条件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收集和分析气象条件数据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地质灾害的可能发生时间和范围。
这些数据包括降雨量、温度、风力等。
3. 数据分析3.1 地质灾害历史数据分析通过对地质灾害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地质灾害的频率和规模等特征。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评估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3.2 地质条件数据分析地质条件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和潜在危险性。
通过分析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岩石性质等数据,可以评估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范围。
3.3 气象条件数据分析气象条件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地质灾害的可能发生时间和范围。
通过分析降雨量、温度、风力等数据,可以评估地质灾害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并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4. 评估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地质灾害评估结果:4.1 地质灾害类型和频率评估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四川地区主要存在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其中,地震的频率较高,滑坡和泥石流的频率适中。
在评估结果中,应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进行分类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4.2 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评估根据地质条件数据分析,四川地区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存在大量的潜在危险性。
前言1、评估任务由来永州市正业水电有限公司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及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湘国土资办发[2004]67号文件“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委托我公司承担该水电站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2、评估工作的依据①国土资源部第3号部长令《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1999年3月)②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年11月24日)③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2004年3月25日)④技术服务合同书3、主要任务和要求(1)阐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2)调查分析评估区内各种地质灾害的现状;(3)分析论证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工程建设和运营中加剧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4)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5)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结论;(6)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地质工作意见和措施建议,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初步依据。
一、工程位置及工程概况(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永州市涔天河右岸电站位于江华县务江乡,工程区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1°39′52″~111°39′56″,北纬25°08′48″~25°09′19″之间。
该电站直接直接利用涔天河水库的水资源发电,主要建筑物由引水隧洞、压力钢管、厂房、升压站(升压站)组成,建筑物简单,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
引水隧洞全长750m,内径5.5m,设计流量65.0m3/s。
进口布置在涔天河水库大坝右岸上游110m处,采用竖井式深式进水口,竖井底部设2道闸门(工作门和检修门),一道拦污栅,启闭台设在山坡上,平台高程264.26m,高于水库校核洪水位256.96m,进口底板高程240.26m;出口位于涔天河水库大坝下游1km右岸坡脚,出口底板高程216.25m,隧洞纵坡i=34.827。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5篇范文]第一篇: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目录前言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第二节以往工作程度第三节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第四节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第一节气象、水文第二节地形地貌第三节地层岩性第四节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第五节工程地质条件第六节水文地质条件第七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第一节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及内容第二节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第三节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评估方法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第三节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第四节防治措施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二、建议附图:大夏河阿一山水电站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成果图1:10000第二篇: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永宁高速公路(永安段)大湖镇李坊村安置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编号:2011-DZ-90)福建省闽中地质工程勘察公司二0一一年六月永宁高速公路(永安段)大湖镇李坊村安置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编号:2011-DZ-90)拟编:技术负责:总工程师:总经理:林策甘亨俏吴军珍陈金炼福建省闽中地质工程勘察公司2011年6月目录第一章概况........................................................................................................................... (1)一、工程概况........................................................................................................................... (1)二、委托要求........................................................................................................................... (1)三、评估依据........................................................................................................................... ............1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2)一、地形地貌........................................................................................................................... (2)二、地质概况........................................................................................................................... (2)三、岩土体特征........................................................................................................................... .. (2)四、水文地质条件........................................................................................................................... . (2)五、人类工程活动........................................................................................................................... . (3)六、地震烈度........................................................................................................................... ............3 第三章评估等级 (3)一、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3)二、建设项目重要性 (3)三、评估等级的确定...........................................................................................................................3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4)一、现状评估........................................................................................................................... (4)二、预测评估........................................................................................................................... (4)三、综合评估........................................................................................................................... ............4 第五章结论........................................................................................................................... (5)附图图1、永宁高速公路(永安段)大湖镇李坊村安置点建设用地地形地质图图2、永宁高速公路(永安段)大湖镇李坊村安置点工程地质剖面示意图福建省闽中地质工程勘察公司永宁高速公路(永安段)大湖镇李坊村安置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永宁高速公路(永安段)大湖镇李坊村安置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第一章概况一、工程概况永安市大湖镇李坊村拟在本村汉口自然村进行新村点建设,征地面积为9.8791亩,见图一,建筑物概况大致为:楼高3层,无地下室,砖混结构,拟用基础形式为浅基或墩基。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建设工程地质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做好建设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本文对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评估目标和范围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标是建设工程项目,评估范围包括该项目用地及周边区域。
三、地质背景该建设工程项目位于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貌起伏较大,存在河流、坡地和地下水等自然条件。
在降雨较多的季节,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四、评估方法本次评估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以及地质灾害历史和频率分析,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定性评估。
然后,使用定量评估方法结合相关参数,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估。
五、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通过定性评估,本次评估发现,该工程项目的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高,特别是在降雨季节。
从历史地质灾害频率来看,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通过定量评估,采用SRA方法综合评估,结果显示该工程项目的地质灾害风险等级为高风险。
地质灾害可能对建设工程造成严重破坏,给工程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六、防治对策基于地质灾害评估结果,针对该工程项目的地质灾害风险,提出以下防治对策:1.工程规划阶段进行综合地质调查和工程地质勘察,确保对地质灾害风险有充分了解。
2.采用合适的工程措施,如防滑桩、加固岩土体、排水系统设计等,提高工程的抗灾能力。
3.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建立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动态,加强监测和预警能力。
4.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工程人员和周边居民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减少人员伤亡。
5.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演练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七、结论通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我们认为该建设工程项目存在较高的地质灾害风险。
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进行,需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
只有科学防治,才能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一、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估,为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和应对策略。
二、评估区域本次评估的地理范围为某市的XX区域,包括XX山脉和周边地区。
三、评估方法评估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地质概况调查和数据分析,对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综合评估。
四、地质概况1.地质构造特征:该区域位于活跃断裂带,多次地震活动留下了丰富的地质构造特征。
2.地形地貌特点:地势起伏较大,山地和丘陵区域较多,地形复杂。
3.地质岩性:该地区岩性主要为伪青山石、页岩和砂岩,岩土层的层理较明显。
4.地下水条件:该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水文条件相对复杂。
五、地震灾害危险性评估1.历史地震活动情况:根据历史地震记录和地震烈度图分析,该区域存在频繁地震活动的趋势,存在中等以上地震的危险性。
2.场地条件:根据地质概况和场地分析,该区域地震动力学特点复杂,地震波传递较快,场地破坏性较大。
3.液化危险性:鉴于该区域地下水位较高,并且多为细粒土壤,存在液化的危险性。
特别是在地震作用下,该区域的砾石层存在液化破坏的风险。
六、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估1.山体稳定性:根据地质概况和地质调查,该区域山体的岩性较差,容易发生滑坡灾害,尤其是在降雨量较大的情况下,滑坡的危险性更高。
2.地形条件:地形起伏较大,山地和丘陵地形多,地势较陡峭,这些地形条件都有助于滑坡的形成。
3.人类活动因素:区域内的采矿、基建和植被破坏等人类活动都会增加滑坡发生的概率和危险性。
七、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估1.地质条件:根据地质概况和地貌特点,该区域砂岩和伪青山石等可溶性岩石较多,易于产生泥石流。
2.降雨和排水条件:降雨量大且集中,加上地下水位较高,会导致水土流失,进而引发泥石流。
3.人类活动因素:大量的采矿和基建活动引起的地表裸露和土地开垦,会使地表覆盖层减少,增加泥石流发生的概率。
省大渡河xx水电站工程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国家xx公司勘测设计研究院西南 xx 大学x x目录1 前言 (1)1.1 评估依据 (2)1.2 征地情况及评估围 (2)1.3 建设项目类型与评估级别确定 (2)1.4 评估工作概况 (4)2 地质环境条件 (6)2.1 气象、水文 (6)2.2 区域地质 (7)2.3 地震 (10)2.4 水库基本地质条件 (12)2.5 枢纽区基本地质条件 (13)2.5.1 地形地貌 (13)2.5.2 地层岩性 (13)2.5.3 地质构造 (16)2.5.4 物理地质现象 (17)2.5.5 水文地质 (19)2.6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0)3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0)3.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标准 (20)3.2枢纽建筑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1)3.2.1古拉裂变形体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1)3.2.2上游桥变形体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5)3.2.3崩塌变形体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7)3.2.4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9)3.3建材开挖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9)3.3.1 黑马料场 (30)3.3.2 深启低料场 (32)3.3.3 卡尔沟块石料场 (33)3.3.4 加里俄呷块石料场 (33)3.3.5 管家山粘土料场 (33)3.4场公路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34)3.4.1 左岸公路施工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34)3.4.2 右岸公路施工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35)3.5 堆碴场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36)3.5.1三谷桩碴场 (36)3.5.2 脚落沟碴场 (37)3.5.3 落哈碴场 (37)3.6 水库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37)3.6.1 库区滑坡、崩塌及泥石流发育分布状况 (37)3.6.2 库区滑坡(含变形体)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41)3.6.3 库区崩塌(危岩)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45)3.6.4 库区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50)3.6.5 库岸稳定性分段及评价 (54)3.7 移民搬迁新址及黑马生活营地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58)3.7.1 汉源新址—萝卜岗场地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58)3.7.2 库区各集镇新址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60)3.7.3 黑马营地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63)4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64)4.1 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64)4.1.1 枢纽建筑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64)4.1.2建材开挖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69)4.1.3场公路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71)4.1.4堆碴场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74)4.1.5水库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75)4.1.6移民搬迁新址区即黑马营地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804.2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85)4.2.1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滑坡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85)4.2.2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崩塌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85)4.2.3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86)4.2.4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水库坍岸的危险性评价 (86)4.2.5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其他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87)5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88)5.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原则 (88)5.2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89)5.2.1 枢纽建筑区 (89)5.2.2 建材开挖区 (90)5.2.3 场公路区 (91)5.2.4 堆碴区 (91)5.2.5 水库区 (91)5.2.6 移民搬迁新址区 (93)5.3 场地工程适宜性评估 (96)6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96)6.1 边坡失稳、滑坡的防治措施 (97)6.2 泥石流灾害防护措施 (98)6.3 崩塌、危岩、落石等灾害防治措施 (98)6.4 水库坍岸的防护措施 (98)6.5 坝基渗流的防治措施 (99)6.6 水库诱发地震的防治措施 (99)7 结论与建议 (99)7.1主要结论 (99)7.2 建议 (100)1 前言xx水电站位于省西部大渡河中游汉源县和甘洛县接壤处,距直线距离200km,距上游汉源、石棉两县城分别约28km、80km,其下游9km处有成昆铁路汉源车站,坝址附近可通铁路和公路,交通方便。
xx水电站正常蓄水位850.00m,总库容53.90亿m3,最大坝高186m,枢纽建筑物采用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左岸地下厂房、泄洪洞、岸边溢洪道布置型式。
电站装机容量330万kW,保证出力92.6万kW,年发电量145.8亿kW·h;电站建成后,由于水库的调节,能增加下游已建龚嘴、铜街子两水电站的保证出力21.5万kW,经济效益显著。
xx水库地跨汉源、石棉、甘洛三县境区,控制流域面积6.85万km2,当正常蓄水位850.00m时,干流水库回水至石棉县城,库长为72km,总库容53.90亿m3。
xx水电站的勘察迄今已有二十余年历史,其中在1994年6月通过原xx工业部审查及批复;2001年12月通过国家计委的项目建议书评估;2002年国务院批准立项,将于2003年正式开工建设。
由于工程规模巨大,再加之整个xx水电站坝、库区涉及围大、且地质条件较复杂,工程建设可能受已有地质灾害的影响,以及工程建设本身也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根据国土资源部[1999]392号《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新建工程场地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其目的任务是:对建设用地围(包括影响围)的地质灾害危险性作出现状调查和评价;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作出预测评估,为工程建设用地审批和工程建设防治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为:(1)评估工作级别、围的确定;(2)地质环境条件评价,具体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状况等。
划分库岸类型,初步评价库岸稳定性。
(3)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分布、类型及基本特征。
查明工程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形成的环境条件、规模、作危险性现状评估。
(4)评价工程建设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评估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5)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1.1 评估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依据:(1)《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7号令)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方法》(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2)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9]392号《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3)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9]392号文之附件《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以下简称《技术要求》)。
(4)《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的通知》(川府发(2000)29号);(5)《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川府办发电(2001)27号)。
1.2 征地情况及评估围如上所述,xx水电站工程区位于省西部大渡河中游汉源县(左岸)和甘洛县(右岸)接壤的峡谷(图1-1),水库回水至石棉县城,整个水库区主库长为72km,同时流沙河支库约30 km。
因此评估区围包括以下两方面:(1)xx水电站工程坝区:具体又包括枢纽建筑区、场公路区及堆碴区。
整个坝区评估面积约10 km2。
(2)xx水电站库区(包含建材开挖区及移民搬迁区):水库正常蓄水位850.00m,干流水库回水至石棉县城,主库长为72km、支库长30km(即流沙河流域)。
库面宽度表现为库首及库尾狭窄,而库中段逐渐变宽,平均宽约500~800m。
库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其发育围向两岸单边平均延伸宽度约500m,累计平均总宽度约1000 m。
因此根据水库的回水长度及地质灾害的分布围,确定本次地质灾害评估区围约102 km2。
1.3 建设项目类型与评估级别确定拟建xx水电站为大型水电工程,其枢纽建筑物由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左岸地下厂房、泄洪洞、岸边溢洪道布置型式等组成。
电站装机容量330万kW,保证出力92.6万kW,年发电量145.8亿kW·h;电站建成后,由于水库的调节,能增加下游已建龚嘴、铜街子两水电站的保证出力21.5万kW,经济效益显著。
按国土资源部《技术要求》的分级标准,建设工程属重要建设项目。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评估区地质灾害发育中等,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出露的岩土类型多、岩土性质差异大,库岸坡体结构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故综合上述各因素及结合表1-1的划分标准,其地质环境条件属于复杂类型。
本建设项目为重要建设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属于复杂程度,根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的规定,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为一级。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表1-1复杂中等简单1、地质灾害发育强烈1、地质灾害发育中等1、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2、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2、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较单一2、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3、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3、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岩相不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3、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不良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差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良好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1.4 评估工作概况在进行本次评估之前,国家xx公司勘测设计研究院在预可研(原可研)及可行性研究(原初步设计)阶段对xx水电站坝(库)区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地质测绘和地质勘探工作,开展了区域构造稳定性和地震危险性评估;库岸稳定性;水库诱发地震;坝前右岸古拉裂体;河床覆盖层建坝条件等专题研究,先后完成了阶段性勘查成果如下:(1)1985年7月提交了《xx水电站可行性研究坝址比较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1987年底完成了《大渡河xx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地质篇);(3)1993年初完成了《省大渡河xx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工程地质篇)。
(4)2003年4月完成了《省大渡河xx水电站可行性研究补充报告》(工程地质篇)。
图1-1 xx水电站交通位置及评估区围示意图1.河流2.铁路3.公路4.都市5.县城6.坝址7.省界8.评估区截至2002年12月,xx水电工程完成的主要勘探、试验工作总量为:1)钻探:25028.15m/284孔;2)硐探:8239.20m/44硐;3)平硐地震波和声波测试分别为:5753m/29硐和4464m/17硐;4)现场岩体、结构面强度试验25组,变形试验60组;5)覆盖层颗粒分析试验216组、现场载荷试验6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