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3.82 KB
- 文档页数:3
新生儿黄疸用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两种手段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约60%-80%的新生儿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黄疸。
黄疸是因为新生儿肝脏中胆红素的代谢能力较差所导致的,过高的胆红素可以导致脑损伤,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及时、有效地治疗新生儿黄疸至关重要。
目前,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光照疗法。
而其中的蓝光照射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在蓝光照射中,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间歇蓝光照射是指每天治疗一定时间,而持续蓝光照射则是连续治疗一段时间。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新生儿黄疸使用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两种手段的临床疗效,探讨它们的优缺点,并提出临床应用建议,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新生儿黄疸治疗中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两种手段的临床疗效,探讨它们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优缺点和应用效果。
通过对两种治疗手段的对比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和准确的治疗方案选择,为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并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和治疗成本,为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3 研究意义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出生后的头几天内,由于新生儿肝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无法有效代谢胆红素,导致在体内积聚过多的胆红素而引起的。
黄疸严重的话会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非常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逐渐成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手段。
研究对比这两种不同方式的临床疗效,可以帮助医生和家长更好地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完善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降低新生儿黄疸给患儿带来的健康风险,为新生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新生儿黄疸用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两种手段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新生儿黄疸是指在出生后的头几天内出现的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现象,据统计,大约60%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数天内会出现黄疸的症状。
通常情况下,新生儿黄疸是一种良性的病症,会在几天至一周内自愈。
对于一些严重的病例,特别是早产儿,黄疸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甚至影响到婴儿的生长和发育。
对于这些情况,黄疸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目前,光疗已经成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手段之一。
光疗的原理是利用光的照射来转化并降解体内积累的胆红素,从而减轻黄疸的症状。
根据照射方式的不同,光疗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
那么这两种照射方式都各自有哪些特点和优劣呢?它们的疗效又有何不同呢?本文将对这两种方式进行深入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种照射方式的原理和方法。
间歇蓝光照射是指将新生儿裸露在蓝光灯下,每天进行数小时的照射,然后在剩余的时间内保持在暗处休息。
而持续蓝光照射则是指新生儿需要全天24小时不间断地暴露在蓝光灯下。
这两种照射方式在照射时间和光照强度上有较大的差异,那么它们的疗效又有何不同呢?一般来说,间歇蓝光照射的疗程较短,通常3-5天即可明显改善黄疸症状。
而持续蓝光照射则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可能需要7-10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从治疗时间上来看,间歇蓝光照射明显快于持续蓝光照射。
从疗效上来说,持续蓝光照射的效果可能更为显著。
研究表明,持续蓝光照射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的持续时间。
相比之下,间歇蓝光照射的疗效相对较弱,不太适用于严重的黄疸症状。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病情和黄疸的程度选择适合的光疗方式。
两种照射方式在使用上也有一些差异。
间歇蓝光照射要求患儿需要在光照和暗处之间进行频繁切换,这对患儿和家长都可能带来一定的困扰。
而持续蓝光照射则需要将患儿放置在光照箱中,全天24小时都需要保持在光线下,这对家长的照顾和监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生儿黄疸用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两种手段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因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在皮肤、粘膜等部位黄染的一种常见疾病。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60%-80%,其中以溶血性黄疸最为常见。
虽然大多数新生儿黄疸是自限性的,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核黄疸、脑损伤等。
目前,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是蓝光照射。
蓝光照射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作用于皮肤,促进胆红素排泄,从而达到治疗黄疸的目的。
在蓝光照射治疗中,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是最常见的两种方式。
间歇蓝光照射是指每天给予一定时间的蓝光照射,一般为12-24小时;而持续蓝光照射则是持续24小时给予蓝光照射。
虽然这两种照射方式在临床上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其疗效和应用场景却存在一定差异。
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选择适合的照射方式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将对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这两种治疗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对比分析新生儿黄疸治疗中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两种手段的临床疗效,探讨它们在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的优劣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新生儿黄疸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成功率,为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依据。
1.3 研究意义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其发病率高、病情轻重不一及对患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可能产生长远的影响,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肝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或胆红素代谢能力较低所致,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表现出的黄疸症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黄疸可导致脑损伤及核黄疸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二者各有优劣。
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照射方式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持续性与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发布时间:2021-12-10T02:24:31.701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1期作者:杜倩[导读] 目的:新生儿黄疸又被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剖析两种蓝光照射方案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
杜倩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江苏省徐州市221000摘要:目的:新生儿黄疸又被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剖析两种蓝光照射方案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
方式:挑选134例新生儿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划分为间断组和连续组各67例。
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间断组不良反应出现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间歇性蓝光与持续的蓝光照射相比较,可以提升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疗效,并且能高效地降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上面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持续蓝光照射;间断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效果引言新生儿黄疸又被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指的是新生儿体内具备胆红素代谢异常,造成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增加,进而造成新生儿肌肤、粘膜、巩膜发生黄疸。
有两种状况是新生儿黄疸造成的,一种是鉴于新生儿的生理功能发育不完全,另一种是感染和中毒相关[1]。
一部分病理性黄疸可造成新生儿神经系统损伤和胆红素脑病,情况严重时甚至于造成新生儿死亡[2]。
因此务必引起注意,解决方式以蓝光、间歇及连续照射为主导。
本文讨论了间歇蓝光和连续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疗效。
具体情况请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134例黄疸新生儿开展了研究,并对其开展了临床治疗仔细观察,无其他情况严重溶血肿内胆性贫血患儿。
全部患儿均不具有其他情况严重溶血性贫血疾病,女51例,男83例,患儿平均年龄(6.81±0.93)d。
按照患儿挑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划分为间断组和持续组,各67例。
二者的整体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对比性。
新生儿黄疸用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两种手段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现象,通常在出生后的头几天出现,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过多而导致皮肤、巩膜和黏膜发生黄疸。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受阻而引起的,需要及时治疗以防止严重的并发症。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光疗法和药物治疗,其中蓝光照射是一种常用的光疗方法。
蓝光照射可分为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两种手段。
间歇蓝光照射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进行蓝光照射,然后休息一段时间,再进行下一轮照射;持续蓝光照射则是持续不间断地进行蓝光照射。
两种手段各有其特点和优势,但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安全性仍有待探讨。
本文旨在对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这两种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的疗效、优缺点以及临床应用前景,为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可以为新生儿黄疸的治疗策略选择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两种手段的临床疗效对比情况,为临床医生和家长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选择依据。
通过对两种照射手段的疗效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它们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优劣势,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深入比较两种手段的优缺点,探讨它们各自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旨在为医生规范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展望未来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完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推动新生儿黄疸治疗的进步。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提供有益参考,促进新生儿黄疸治疗的规范化和个性化。
2. 正文2.1 间歇蓝光照射的疗效分析间歇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照射特定波长的蓝光来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从而减轻黄疸症状。
研究表明,间歇蓝光照射的疗效与治愈率均较高,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神经认知发育也无明显不良影响。
应用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探究摘要:目的探索应用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黄疸100例患儿(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儿进行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儿进行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间段性蓝光照射治疗能够提高治疗安全性;治疗后三天血清间接胆红素(226.48±15.34)umol/L、治疗后五天血清间接胆红素(132.69±10.28)umol/L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均有所改善;总有效率(98.00%),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对黄疸新生儿实施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间断性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疗效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黏膜黄染症状,是由于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若干预不及时,产生胆红素脑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进而影响小儿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通常为了避免发生不可逆的损伤,需加强监护及时诊断及时治疗[1],目前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为实施蓝光照射治疗,通常利用425~475mm波长照射[2,3],促使胆红素从脂溶性转变为水溶性生物,不经过肝脏的结合经胆汁尿液排出体外,进而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但随着相关报道的增多,发现不同模式的蓝光照射,可达到不同疗效[4]。
而本文旨在探索对黄疸患儿实施不同模式的价值性,如下文报道。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黄疸患儿(100例),采用信封随机化分组模式,即两组(各有50例),均在2015年6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
入选标准:(1)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黄染等症状;(2)患儿家属均自愿加入本次实验;(3)患儿总胆红素水平检查,结果≥255mol/L。
新生儿黄疸用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两种手段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皮肤和巩膜黄染,主要由于血清胆红素水平增高所致。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者可导致核黄疸和脑损伤,甚至死亡。
及时有效地治疗新生儿黄疸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手段主要包括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两种。
这两种照射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及治疗效果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两种照射手段的原理、临床应用情况及疗效等方面展开对比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首先来介绍一下两种照射手段的原理。
间歇蓝光照射是指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时,将新生儿暴露在蓝光下一定时间后,再休息一段时间,以达到对胆红素的降解作用。
而持续蓝光照射则是将新生儿暴露在蓝光下,持续一定时间,以达到对胆红素的降解作用。
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相似,都是利用蓝光的波长对胆红素起到降解的作用。
接着,我们来分析一下两种照射手段在临床应用情况上的差异。
间歇蓝光照射由于照射时间短暂,一般被运用于轻、中度黄疸的治疗中。
而持续蓝光照射由于照射时间较长,一般用于中、重度黄疸的治疗中。
在临床应用情况上,选择照射手段需要结合患儿的黄疸程度来确定。
我们来对比一下两种照射手段的疗效。
据临床观察,间歇蓝光照射在轻、中度黄疸的治疗中,疗效显著,疗程短,且不良反应较少。
而持续蓝光照射在中、重度黄疸的治疗中,疗效也显著,但疗程相对较长,且患儿耐受性较差,易出现不良反应。
在临床应用中,间歇蓝光照射相对较适用于轻、中度黄疸的治疗,而持续蓝光照射相对较适用于中、重度黄疸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