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植物在现代城市地域特色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406.66 KB
- 文档页数:4
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植物在园林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能够增添美感,还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具体阐述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植物能够增添园林景观的美感。
不同种类的植物在形态、颜色、花期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它们可以通过花朵的盛开、叶片的翠绿、枝桠的错落等方式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例如,盛开的花朵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翠绿的叶片能够给人带来清新的感觉,错落有致的枝桠能够给人带来层次感。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布局,园林景观可以更加美丽动人。
植物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园林景观中常常会有花坛、草坪、树林等设计,这些都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人们可以在草坪上野餐、放松身心,在花坛前观赏花卉的美丽,在树林中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
植物的存在使得园林景观成为了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场所。
植物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这样就能够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尤其是一些大型乔木植物,它们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释放更多的氧气,对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再者,植物在园林景观中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植物能够抵抗风沙侵蚀,减少土壤侵蚀,保持水土,防止水源涸竭。
同时,植物的根系还能够固定土壤,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
植物的存在能够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
植物在园林景观中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园林景观中常常会有植物标本馆、植物园等设施,人们可以在这里学习植物的知识、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观察植物的变化等。
通过植物教育,人们能够增强对自然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培养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植物在园林景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能够增添园林景观的美感,还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因此,在设计和建设园林景观时,应充分考虑植物的选择和布局,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为人们创造一个美丽、健康、宜居的环境。
园林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首先,园林植物能够增添园林景观的美感。
自然的绿色植物给人以愉悦的感觉,使人在城市喧嚣的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树木、花草等植物的色彩和形状丰富多样,可以创造出多样化的景观效果,如色彩斑斓的花坛、郁郁葱葱的林荫道、参差不齐的花坡等。
这些景观不仅能够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还能够提升人们的心情,减轻压力。
其次,园林植物能够改善城市环境。
城市通常会面临很多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
而植物作为自然的过滤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并对噪音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此外,植物还能够防止土壤侵蚀,并起到调节温度和湿度的作用,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因此,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种植适合城市环境的植物,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再次,园林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城市生活节奏快,人们常常处于高压状态下,需要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来放松身心。
公园、花园等城市绿地是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园林植物是这些场所的重要构成部分。
人们可以在花园中散步、野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享受宁静的时刻。
同时,一些游乐设施如攀岩墙、游乐场等也可以与植物相结合,为人们提供娱乐和锻炼的机会。
此外,园林植物还能够提供生态服务,如生态保护、防洪排涝、水质净化等。
城市化进程中,往往需要建设住宅、商场、道路等基础设施,这会给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而园林植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破坏的生态系统,提供生态功能。
它们能够稳定土壤,防止土壤侵蚀,减少洪水的发生;同时,植物的根系还能够过滤水质,净化水源。
因此,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的园林植物配置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多重作用。
它们不仅能够增添自然之美,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休闲和娱乐场所,提供生态服务等。
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应该更加重视园林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并合理利用植物资源,创造更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地域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城市园林景观不仅能美化环境作用,更能起着绿色功能。
但想要保障园林景观美观性、生态性的实现,使其符合人们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必须进行科学设计。
随着近些年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将针对地域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展开研究和分析。
标签:园林景观;景观设计;乡土植物;运用引言:城市是人类、工业、交通、建筑的集中地,环境污染来源主要来自城市,近些年来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越发重视。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对改善城市生活环境起着积极作用,同时为城市居民塑造了一个生活、娱乐、休息的优美空间。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仅追求观赏性,还追求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生态价值。
地域乡土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的中的运用,能提升园林景观文化属性、生态属性,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更满足了人们精神需求,这种设计思路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
一、地域乡土植物的特点地域乡土植物又称本土植物,这类植物是经长期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较高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在特定区域内生存能力强,能发挥绿化作用,同时往往具备较强观赏性。
这类植物生存与发展中受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人文资源、人类活动、水文条件影响,属于以白然因素为基础,辅以特定人文因素的白然植物。
目前很多城市已确定市花、市树,而这些市花、市树植物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地域乡土植物。
例如,天津的月季、长春的君子兰、广州的木棉、中山的菊花、三亚的三角花等。
这些地域乡土植物对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当地文化传承,提高城市品位有着重要意义,并且这些植物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相适应,有利于地域人文气息营造,能彰显出城市的文化底蕴,提高城市识别度。
二、地域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的优势通过前文对地域乡土植物特点的分析,不难看出将其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这些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融人,有利于城市生态建设,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体系,有利于城市园林景观成本的降低[1]。
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己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土植物作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一部分,在城市建设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关系、乡土植物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及其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乡土植物是指适于一定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本土植物,它们在生长过程中适应了当地环境、气候、土壤等特点,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抗逆性。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园林景观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乡土植物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乡土植物的引入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改善城市的生态效益。
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
乡土植物作为当地的一种自然资源,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可以作为城市文化的一种传承和体现。
通过合理的利用,可以给城市园林景观增添浓厚的地域特色,强化城市与自然的联系,为城市增添独特的韵味和品位。
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乡土植物也可以发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
它们能够在城市环境中发挥着降尘减噪、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环境的整体质量。
二、乡土植物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及其优势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乡土植物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趋势。
乡土植物可以有效地提高园林景观的可持续性。
由于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因此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应用乡土植物能够减少管理成本,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有利于景观植物的长期维护和管理。
乡土植物的应用能够为城市园林景观增添更多的生态元素。
乡土植物在城市环境中的应用,可以增加城市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对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乡土植物的应用还能够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观赏性。
乡土植物丰富的品种和色彩,能够为城市园林景观增添更多的生机与活力,美化城市的环境,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2024年第2期现代园艺城市园林绿化作为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生活品质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甘肃天水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天水市紧紧围绕“一带多心、轴向强化、组团发展、山水联城”的空间布局,全面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城市绿化品质。
本土植物具有天然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的特点,其生长稳健,抗逆性强,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态系统,有助于提升城市园林的生态适应性和生态稳定性。
在甘肃天水典型的西北气候背景下,本土植物的应用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减少外来植物引入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提高城市园林植被的生存成功率。
甘肃天水城市园林绿化中本土植物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生态选择,更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响应。
1天水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资源通过统计分析天水市五大类园林绿地植被构成情况,发现天水市城市园林绿化中现有的植物资源主要分为以下7类。
1.1乔木类本土植物包括杏树、山楂树、核桃树等,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能力,能够在天水的干燥气候和黄土土壤中健康成长。
外引植物包括法国梧桐、马尾松等,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需考虑其对本地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
1.2灌木类本土植物包括山楂灌木、金雀花灌木等,具有适应性强、耐旱耐贫瘠等特点。
外引植物包括碧桃等,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更细致的管理和养护。
1.3攀援类本土植物包括野生的爬山虎,在天水地区生长旺盛,无需特别维护。
外引植物包括紫藤、忍冬等,需额外的养护以确保生长。
1.4宿根及草本花卉类本土植物包括天水野生鼠曲草、柴胡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在极端气候下生长。
外引植物包括鸢尾、波斯菊等,对土壤和光照的要求可能与天水本地植物有所不同。
1.5水生草本类本土植物包括小檗、浮萍等,对于本地的水质和气候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外引植物包括睡莲、香蒲等,需要特定的水质和养护条件。
1.6竹类天水地区的原生竹种相对较少,但可以选择如苦竹等对干旱气候较为适应的种类。
乡土植物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运用乡土植物是指一定地理区域内生长的本地植物种类。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乡土植物作为地方特色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乡土植物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生态意义,有助于丰富园林景观的层次和内涵。
乡土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具有较强的生长适应能力和抗逆性,能够更好地为现代园林景观的建设和改造提供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技术支持。
在现代园林造景中,乡土植物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乡土植物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进行园林景观的文化塑造和形象营造;二是利用乡土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生态功能,进行园林景观的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三是利用乡土植物的植物资源和技术支持,进行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和植物布局。
通过对乡土植物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挖掘乡土植物的植物资源和文化价值,为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乡土植物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应用技术和方法种植技术是乡土植物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种植技术中,首先要根据乡土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环境要求,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植物品种。
其次要根据乡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土壤条件,进行植物栽植的季节和方法。
最后要根据乡土植物的养护需求和保护措施,进行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管理和维护。
通过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发挥乡土植物的生态功能和美学效益,为现代园林景观的优化和提升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法指导。
乡土植物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和展望。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园林景观建设需求的提升,乡土植物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乡土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得到进一步肯定和提升,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资源和要素。
乡土植物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应用技术和方法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实现和完善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方法指导。
乡土植物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发展趋势和展望将加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实现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设。
乡土植物在地域性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摘要指出当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面临的问题;通过对乡土植物地域性的深入分析,探寻乡土植物在创建有地域特色城市园林中的应用准则。
提出把握乡土植物的地域性,创建以乡土植物为主体城市园林景观是今后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乡土植物;地域性;城市园林景观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066-02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文化、科技各领域交流的扩大,城市景观更新改造中大量地应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的设计理念,这些变化大大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
但这些发展如同一柄双刃剑,它使更新中出现了一些趋同倾向,城市、乡村甚至更为广泛的范围正在失去地域的、文化的、多样性的特色。
然而,所建设的场所并不应是无生命的,而是指具有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这些物的综合决定了一种场所的特性,并在其中孕育生命力,所以有必要探索发现引发生命力的特征根源,从而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
植物是园林中最重要的造景元素,它以丰富的色彩、多样的形态形成园林的主体景观,也构成不同地区的典型植物景观特色。
而在选择植物造景时应符合“适地适树”原则,应以乡土植物来体现地域特色。
因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要探索在景观设计中利用乡土树种来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
1对乡土植物及地域性景观的认知乡土植物又称本土植物。
广义的乡土植物可理解为:经过长期特定的自然选择的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1]。
该文所论述的乡土树种仅指在当地自然植被中,观赏性状突出或具有景观绿化功能的高等植物,它们是最能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
地域是指一个具有具体位置的地区,在某种方式上与其他地区有差别,并限于这个差别所延伸的范围之内[2]。
地域性是指与一个地区相联系或相关的本性或特性;或者说就是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综合特性,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3,4]。
本土植物在现代城市地域特色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分析摘要: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城市景观也与现代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城市地域特色的园林设计也将从侧面来凸显城市地域的特色及文化内涵,同时带动着城市地域化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本土植物的设计在现代城市地域特色园林景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基于本土植物的特点,首先介绍了本土植物的地域性概念,然后再探讨本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地域特色园林景观的关系,最后分析了本土植物在现代城市地域特色园林景观设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字:本土植物;现代城市;地域性;园林景观;地域特色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园林景观设计也必然要求向地域性、多元化特色发展。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下迅猛发展,信息、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也日益增多,这更加促进了景观设计朝着多元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因为根据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降水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也导致全球各地的本土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不同,它们不仅作为一种植物,更是一种代表着地域文化特色,饱含文化民族风情的代表性景观,更是现代城市地域特色园林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城市景观的设计、创新要跟上城市更新的步伐,避免趋同倾向,应保持城市地域的特色,设计出具有地域性、文化性、多样性的特色,从而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
一、本土植物的地域性概念景观植物性体现某个地区的风貌特色。
就中国来说,我国地大物博,植物种类丰富,因东西地形的明显差异及南北气候的明显差异,导致各地区本土植物种类的不同,且显现出北方寒带或寒温带植被为主,南方热带或亚热带植物为主的特色。
寒温性针叶林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以各种冷杉、云杉、落叶松和柏林为主,如大兴安岭分布着大面积的叶松林。
在温带和亚热带的低山丘陵,主要以各种松林植被为主,典型落叶阔叶林是华北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过度性亚热带含有常绿阔叶林,包括泰巴山区和淮阳丘陵山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常绿栎林为主,东部含喜湿树种,西部由耐旱树种组成,亚热带是我国常绿果树产区,主产柑橘类,枇杷、杨梅等,经济树木有油桐、茶等。
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分析乡土植物是指生长在某一地区的原生或归化的植物。
由于其生长环境与土壤条件的适应性强,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乡土植物具有独特的风貌和特色,能够为城市增添独特的自然风光。
乡土植物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引入乡土植物,不仅能够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能够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充分利用乡土植物资源,促进乡土植物与城市园林景观的有机融合,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一些乡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也逐渐减少。
在城市的扩张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导致一些乡土植物的生长环境受到威胁。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需要加强对乡土植物的保护与利用,努力保持和丰富乡土植物的物种和数量,以确保城市园林景观的多样性和生态性。
加强乡土植物的保护与利用还能够促进当地生态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提升城市居民对于本土植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乡土植物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也需要考虑其与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和风貌的协调性。
在城市的园林景观中,乡土植物可以通过植物景观带、植物园、仿生植物群落等形式进行应用。
在城市的道路、公园、广场等场所,可以通过植物景观带的设计引入乡土植物,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为城市增添独特的自然风貌。
在城市的绿化改造中,可以通过植物园的建设充分展示和保护乡土植物资源,提升城市园林景观质量。
在城市的建筑绿化中,可以通过仿生植物群落的建设将乡土植物与建筑景观有机结合,为城市创造出更加宜人的生活环境。
与此乡土植物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还需要关注乡土植物的花色、叶色、株形等特点,以及其与其他植物的组合与配置。
城市园林景观中,不同种类的乡土植物具有各自独特的花色、叶色和株形,在植物配置和组合时需要考虑植物的色彩搭配和形态和谐,以提升植物景观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万方数据图1具有热带特色园林植物各地的本土植物衍生出绚丽多姿的植物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的习俗和宗教差异,使我国各地的本土植物文化异彩纷呈。
例如:在西双版纳的傣族地区,全体都信奉小乘佛教,一些榕树成了佛教徒崇拜的对象。
其他民族,如白族很注重对“风水树”的崇拜,他们在迁居某地之前,必先植以“风水树”,种类以大青树、合欢、滇朴、黄连木等为主。
在侗族,为了适应自然地理环境,人们形成了“据水田而居,以稻作为本”的传统生活模式,同时也因稻作而形成了独具侗族特色的稻作文化。
在其他国家,植物同样是人们寄托思想和情感的载体,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植物文化。
在英国玫瑰象征爱情、幸福和美好;栎树象征勇敢坚强;棕榈象征胜利。
在德国,矢车菊启示人们小心谨慎和虚心学习。
在阿根廷,刺桐花是坚贞不屈、纯洁高尚的象征,体现了阿根廷人的民族精神。
4本土植物在地域性特色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植物既是园林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又是地域文化特征的表现形式之一。
本土植物对地域性特色城市园林景观的作用,一是通过植物形象,二是通过植物文化,植物形象和植物文化的作用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4.1通过植物形象塑造极具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植物形象的地域性造就了极具地域特色的乡土植物景观。
北方的本土树种以针叶树、落叶阔叶树为主,常有郁郁葱葱、雄伟挺拔的针叶林景观或季相分明的阔叶林景观。
以常绿阔叶植物为主的南方。
常见的则是四季常绿、幽篁蔽日的植物景观,如樟树、榕树等。
棕榈科植物是热带地区的乡土树种,树形优美奇特,姿态优美,叶片飘逸潇洒.树干挺拔壮观,常常形成它们所特有的棕榈景观。
它们大部分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以海滨及滨海热带雨林为主。
因此,一提到热带地区、海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棕榈科植物,从而形成具有热带特色的植物景观。
布雷·马科斯是巴西著名风景园林设计师,他运用现代艺术语言于巴西当地热带植物,展现了浓郁的巴西热带风情,在创作过程中,他常运用对比、统一、协调、韵律等艺术原理进行植物高低错落搭配,并且他强调植物叶形、质感、花色、量的大面积对比,从而突出植物的观赏特性。
极简主义设计大师彼得·沃克也擅长用乡土植物创造地域性景观。
在德国柏林索尼中心广场,所有乔木全都是土生土长、没有修剪过的杨树,体现了自然之美,也与全世界干篇一律的钢铁、玻璃、混凝土建造的高档写字楼形成对比。
湖南某大学校园的环境设计更是别出心裁。
校园大量使用水稻和本地农作物以及乡土野生植物为景观的基底,凸现了地域特色。
4.2通过植物文化塑造地域性景观《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时间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指精神财富。
园林作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合,隶属于文化艺术的范畴。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造园家将历史文化引入园林。
漫步园中.除了视觉、听觉、嗅觉的感受外,还能给人精神上的享受。
而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常常流于形式,忽略了人们深层次精神空间的需求。
在我国的一些城市里,设计者们使用同样浮华的造景材料,同样空洞的造景手法,堆砌出没图2与环境相协调的植物配置有个性的园林景观,也同样带来文化内涵的缺失。
因此,要努力拓展园林的文化性,给城市中的人们营造一片颇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精神家园。
园林景观的文化性,固然可通过多种造景手法体现,但植物是园林景观的基础,而本土植物又根植于地方文化,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根基。
因此,以本土植物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是最富生命力的。
以本土植物体现地域景观文化内涵具体有以下途径:4.2.1利用本地乡土植物文化创造意境人们对植物景观的欣赏常常以个体美及人格化含义为主,有许多植物被赋予了人格化的品格或独特的象征意义。
如松、竹、梅,谓之“岁寒三友”。
竹还被视为最有气节的君子。
梅具有刚直、高洁、清逸、潇洒的品格等。
凡此种种,都体现了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创造出了植物景观的意境美。
在景观设计中可把这种植物文化与绿地景观有机的结合,创造出一定意境的景观。
此外,植物配置形式也能传达一定的文化信息。
如湖南某院校的“学苑路”绿地中灌木色块的修剪形式以方、圆为主,隐喻“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北方大连市绿地中模纹花坛,多以海波、浪花、海鸥为构图母体,充分展现海滨城市特点o4.2.2结合诗歌、画理营造文化特色本土植物景观在我国古典园林中。
处处都是根据诗歌取材的植物景观。
比如苏州拙政园的得真亭旁植有几棵黑松,取《苟子》:“桃李倩粲于一时,时至而后杀,至于松柏,经隆冬而不凋,蒙霜雪而不变,可谓得其真矣”之意。
梧林幽居旁边植梧桐树和竹子,取唐代《永宁小园即事》诗句意:“萧条梧竹月,秋物映园庐”。
显然,诗歌与本地乡土127 万方数据图3具有本土特色的园林一角植物交相辉映,才创造出具有人文特点的景观,这一点值得我们在设计中借鉴运用。
4.2.3本土植物景观和设施景观相结合表现文化性植物文化的表达除了依靠植物本身之外。
还需要其他因素.如建筑、山石、园林小品等作为配景才能更完善。
荷为睡莲科多年水生植物。
色泽清丽,花叶均有清香。
当荷叶枯萎的时候,叶下的藕还生机勃勃,所以荷象征着坚贞的精神。
苏州拙政园留听阁借残荷象征坚贞,并从建筑上予以呼应,阁内有银杏木雕,松竹梅槁扇挂落和飞罩,图案中松、竹、梅生机勃勃,鸟雀欢悦,这些都是傲世、坚贞和生命不息、精神不败的写照。
竹为禾本科植物,枝千挺拔秀丽,竹节坚韧硬朗,竹叶四季常青,它象征着坚忍不屈,高风亮节的操行。
中国古典园林中,常在庭院角落,花窗之外栽植紫竹、方竹、凤尾竹等。
这些竹子或以花窗为漏景,或以粉墙为背景。
如入画境,令人不禁想起古人咏竹的诗句。
植物与其他景观元素的关系,既是美学的,又饱含着文化意味。
亭台楼阁因植物的点缀而变得生动且富有灵性。
植物文化则在亭台楼阁的烘托下缓缓散发出来。
乡土植物与雕塑的结合,可以使无形的植物文化变得更加直观,更易使观众领悟到其中的内涵。
例如,在罗斯福纪念花园的第2个空间中,设计者布置了3组由赛格尔制作的青铜像和葛拉姆设计的浮雕,描述了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社会状况和罗斯福总统对国计民生的关注与“新政”的实施,上层高大挺拔的乡土树种橡树,林下成片种植的杜鹃和绿色的草坪构成了一个疏朗的环境,有力地烘托了青铜像所组成的故事情节。
本土特色植物与匾额、碑刻等具有文字说明的园林小品组合,不仅可以普及本土植物知识,还可以传递本土植物文化。
128424本土植物提炼出装饰图案的设计应用植物形象被提炼出图案而运用到园林中也可以表现园林景观的文化性。
例如大明湖改、扩建过程中,始终坚持体现景区山水园林的特点、弘扬荷花文化的原贝Ij,使新建设施与景区风貌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主游路两侧的花钵,由整体石块雕亥十制作而成,上部巧妙地设计成荷花、荷叶的造型。
用以种植四季花卉。
底座较纤细的部分以同一块石材雕刻成盘旋的藕瓜,既起到了牢固的支持作用,又不显得臃肿粗笨。
整体设计独具匠心,融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体,体现了大明湖的荷花特色。
在游乐场浅灰色的大理石广场上,点缀着荷花浮雕图案的淡红色大理石,色彩搭配得当,吸引了游客的视线,与游乐场的功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在园林小品的游路上。
有用鹅卵石精心组合成“映日荷花”、“出水芙蓉”等图案。
各类建筑上的彩绘、石雕栏板,也多以荷花、荷叶、莲蓬为主题。
就连随处可见的指示牌,也是荷花、荷叶的卡通造型,在细微之处尽显大明湖荷文化的丰富内涵。
.4.2.5地域本土植物与自然景物的组合中国古典园林常借自然景物来凸显植物景观意境。
自然界的风声、乌语、流水、斜阳、日光、晚霞,在古典园林中都是表现诗情画意的背景元素。
松,苍劲古雅,不畏霜雪的恶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
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名言。
竹是“三教”共赏之物,积淀着深厚的文化意韵。
“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因此,竹被视作最有气节的君子。
将松、竹与风声相结合.借松、竹等物来听风。
或在风的情景下赏景,不仅极好地诠释了植物的“性格”。
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大妙境,还形成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听风文化。
梅,落叶乔木,生性耐寒,花蕾于隆冬绽放,率万木之先。
梅花神清骨爽、娴静优雅、与遗世独立的隐士姿态颇为相契,在两宋时期,人们已经赋予梅花崇高的文化象征,仅《全宋诗》中咏梅诗就达4700首。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对梅花景观最美的描写之一。
水边植梅,清浅的溪水与高洁、疏瘦的梅花形成一致的审美意向,水面上疏朗、雅致的梅影,加上水中晴朗、悠远的月影,不仅极好地体现了梅花的美感,而且梅花的品格在水、月的烘托中得到升华。
4.2.6地域本土植物对城市园林景观的美化作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域特色的本土植物以在各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湖南而言,本土树种可以说遍布于各级城市园林绿化的每个角落。
如在园林中可作为园景树,构成园林局部的中心景物形成特殊景观,表现形体美或色彩美,如臭椿、香樟、桂花、枫香、鸡爪械、无患子、栾树等。
冠大,荫浓、姿态秀美的本地乡土树种也是庭荫树的首选,如桂花、臭椿、杨梅、香樟、七叶树、鹅掌楸等。
在湖南大多数城市中行道树都采用了本土树种,很多道路更是以植物来命名如香樟路、水杉路、玉兰路、枫香路等。
花木、果木则在园林中起着点缀色彩、招蜂引蝶的作用,也为园林增添了几分生气。
这些乡土树种有火棘、南天竹、十大功劳、卫茅、桃、杏、柿树、石榴、杨梅、李、垂丝海棠等。
本土树种可作为墙面、桥梁、廊架、棚、围墙、假山等的垂直绿化.像紫藤、云实、金银花、五色地锦、爬行卫予、木香、崖豆藤等。
乡土树种在园林中还可作为绿篱起分隔空间,屏障视线,衬托景物和防范的作用。
这一类绿蓠树又可分为花篱、果篱、彩篱、棘篱。
湖南目前应用得较多的有珊瑚树、小蜡、金叶女贞、构骨、枸橘、蔷薇、红桎木、龟甲冬青、火棘等。
本土树种既体现了地域特色,又更好地美化了城市面貌。
5结语综上所述,许多城市园林植物景观流于形式,园林材料、造景手法趋同;园林景观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表达缺失,这些都是当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面临的问题。
探讨深具地域特色的本土植物的设计与应用准则,寻找本土植物在创建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中的作用机理时,宜发现和把握本地乡土植物的地域性,用最合理的应用方式挖掘当地乡土植物的特性。
城市特色已成为是城市发展的源动力和基础条件之一,可以预见:以本地乡土植物为主体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是今后创建地域特色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1】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Ij】中国园林,2003,19(7):63.【2】王今琪利用地域特色创造景观个性【【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31谭晓红.城市街道空间地域性研究【D1.郑州:郑州大学,2004.【4】余江玲,陈月华.中国植物文化形成背景【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5】5阿苏荣.浅议梅花造景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