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盲蝽象在果树上的危害及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4
果树绿盲蝽农药减量化综合防治技术
果树绿盲蝽是一种危害果树的重要害虫,其喜欢吸食果树叶片的汁液,会导致树叶受损、果实发育不良甚至减产。
为了有效防治果树绿盲蝽,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可以采用综
合防治技术,包括以下方面:
一、生物防治:采用天敌来控制果树绿盲蝽的繁殖和生长。
可以引进寄生蜂和捕食性
昆虫来攻击果树绿盲蝽的幼虫和成虫,减少其数量。
二、物理防治:通过物理手段来防治果树绿盲蝽。
可以在果树周围搭建保护网,防止
果树绿盲蝽进入果园。
可以采用光纤布覆盖果树的叶片,防止果树绿盲蝽在叶片上产卵。
三、栽培管理:通过调整果树的栽培措施,减少果树绿盲蝽的发生。
可以适时开展果
树修剪和疏果,减少果实过密,利于通风和光照。
合理施肥,保持果树的健康生长,提高
其抵抗害虫的能力。
四、化学防治: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采用减量化防治措施。
可以选用效果好、
副作用小的农药,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来进行喷洒,避免药害。
五、监测预警:定期对果树绿盲蝽进行监测,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可以利用黄板诱捕、观察叶片和果实的受害程度等方法,了解果树绿盲蝽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及时采取相
应的防治策略。
六、综合防治:综合运用以上各项防治措施,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来控制果树绿盲蝽。
根据果树绿盲蝽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提高防治效果。
果树绿盲蝽的减量化综合防治技术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栽培管理、化学防治、
监测预警以及综合防治。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可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有效防治果树
绿盲蝽,保障果树的生长和产量。
绿盲蝽在枣树上暴发成灾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绿盲蝽又称牧草盲蝽,能为害多种果树、蔬菜、棉花、苜蓿等经济作物。
2001年绿盲蝽在沧州枣区大面积发生,而且严重为害果实,为历史罕见。
据6月16~18日(第二代绿盲蝽发生盛期)在沧县黄递铺乡阳寺、刘庄子等地调查26块枣园,平均每棵枣树2688头,最高的1棵达4032头。
沧县、献县等枣区均普遍发生,发生面积近66.7万平方公顷。
1发生为害特点绿盲蝽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枣树的幼芽、嫩叶。
花蕾及幼果的汁液。
被害叶芽先呈现失绿斑点,随着叶片的伸展,小点逐渐变为不规则的孔洞,俗称“破叶病”、“破天窗”。
花蕾受后,停止发育,枯死脱落,重者其花几乎全部脱落。
幼果受害后,有的出现黑色坏死斑,有的出现隆起的小疱,其果肉组织坏死,大部分受害果脱落,严重影响产量。
在本地区此虫1a发生5代。
以卵在杂草、病残体及浅层土壤中越冬。
翌年3~4月份,平均气温10℃以上,相对湿度达70%左右时,越冬卵开始孵化。
第一代发生盛期在5月上旬,为害枣芽。
第二代发生盛期6月中旬,为害枣花及幼果,是为害枣树最重的1代。
第三、四、五代发生时期分别为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
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主要为害树下豆类、玉米等作物。
2暴发成灾原因1)寄生范围广泛。
绿盲蝽在本地区原来为牧草、棉花上的害虫,但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转移到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上为害。
本地区的枣树、豆角、茄子、甜瓜2001年受害甚重,有的地块甚至绝产。
2)合适的气候条件。
绿盲蝽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
气温20~30℃,相对湿度80%~90%最适合其发生。
2001年4月份平均气温为21℃,4月29日降雨25.6毫米,其温、湿度对越冬卵的孵化非常有利,导致5月上、中旬第一代绿盲蝽为害达到高峰。
一方面直接影响了枣树花芽分化及花蕾的发育,另一方面直接为害幼蕾,造成花蕾脱落,并影响了以后的花蕾形成。
这也正是2001年枣树花蕾偏少的原因之一。
6月13日、14日、16日,本地区连续降雨,降雨量达35毫米,加上第一代绿盲蝽的防治效果不理想,虫口基数大,进而导致第二代绿盲蝽暴发成灾。
绿盲蝽蟓在冬枣树上暴发成灾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汇报人:日期:目录CATALOGUE•绿盲蝽蟓的概述•绿盲蝽蟓在冬枣树上暴发的原因•绿盲蝽蟓的防治方法•防治绿盲蝽蟓的实践案例•总结与展望01CATALOGUE绿盲蝽蟓的概述分布绿盲蝽蟓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分布广泛,在我国多个省份都有分布。
危害绿盲蝽蟓以寄主植物的幼芽、嫩叶、花蕾、幼果为食,造成寄主植物生长不良、落花落果等问题,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绿盲蝽蟓的分布与危害体长5-6毫米,绿色,头部三角形,黄绿色,复眼黑色。
前翅绿色,膜质透明,无色。
成虫初孵若虫为绿色,随着龄期的增加,体色逐渐变为黄褐色。
若虫绿盲蝽蟓的形态特征越冬繁殖迁飞绿盲蝽蟓的繁殖能力强,一年可繁殖多代。
绿盲蝽蟓具有迁飞的习性,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
03绿盲蝽蟓的生活习性02 01绿盲蝽蟓以卵在植物枝条内或树皮裂缝中越冬。
02CATALOGUE绿盲蝽蟓在冬枣树上暴发的原因温暖湿润的气候绿盲蝽蟓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以促进其繁殖和生长。
降雨量降雨量也是影响绿盲蝽蟓暴发的重要因素,过多的降雨会导致田间的湿度增加,有利于绿盲蝽蟓的繁殖和生长。
气候因素植被多样化的地区往往更容易吸引绿盲蝽蟓,因为它们可以在不同的植物之间迁移和繁殖。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农作物、杂草和昆虫等生物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绿盲蝽蟓的暴发。
植被多样化生态环境因素VS寄主植物因素冬枣树品种不同品种的冬枣树对绿盲蝽蟓的抗性存在差异,有些品种可能更易感病或受害。
冬枣树的健康状况冬枣树的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其对绿盲蝽蟓的抗性,如树势衰弱、营养不良等情况下,更容易受到绿盲蝽蟓的侵害。
03CATALOGUE绿盲蝽蟓的防治方法定期修剪冬枣树的枝条和叶子,除去病虫害源,有助于减少绿盲蝽蟓的数量。
合理修剪合理施肥能够增强冬枣树的抵抗力,减少绿盲蝽蟓的侵害。
科学施肥冬枣树生长环境的湿度和通风条件对绿盲蝽蟓的繁殖和生存影响较大,应加强环境管理。
绿盲蝽的危害与防治对策绿盲蝽是一种昆虫害虫,其主要危害作物为豆类、蔬菜和水果等,在农业生产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绿盲蝽危害主要表现为吸食植物汁液,引起植株叶片脱水、黄化、枯萎甚至死亡。
为了有效防治绿盲蝽对农作物的危害,农民需要了解绿盲蝽的危害特点和防治对策,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农业生产中做到科学防控,最大限度地减少绿盲蝽对作物的危害。
一、绿盲蝽对农作物的危害特点1. 吸食植物汁液:绿盲蝽主要以植物汁液为食,通过刺吸式口器穿刺植物叶片或嫩茎,吸食植物组织的汁液,造成植物生长发育受阻,导致植株叶片黄化、脱水,甚至死亡。
2. 分泌毒液:在吸食植物汁液时,绿盲蝽分泌一种有毒的唾液,这种唾液中含有一些毒素和挥发性物质,会导致植物组织的脱水和变形,同时引起植物受到细菌感染,加重了植物的伤害。
3. 群集繁殖:绿盲蝽以群集繁殖为主,当某一作物受到绿盲蝽的危害时,往往会迅速形成大面积的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增加,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绿盲蝽的防治对策1. 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昆虫,如瓢虫、石虎、寄生蜂等天敌昆虫,建立天敌昆虫对绿盲蝽的天敌关系,控制绿盲蝽的数量,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
也可以利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通过施用微生物制剂对绿盲蝽进行防治,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 文化防治: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做好农田的清洁工作,清除田间杂草、杂树、杂草、杂草等杂物,减少绿盲蝽的栖息地。
合理施肥,使植物生长健壮,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绿盲蝽的危害。
3. 农药防治:在绿盲蝽大量繁殖的时候,可以采用化学农药进行喷洒,如敌敌畏、多菌灵、阿维菌素等,对绿盲蝽进行化学防治,减少对作物的危害。
但需注意,使用农药时必须遵循使用说明,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机械防治:可以采取机械防治方法,如利用网罩、黄色板、粘虫板等对绿盲蝽进行防治,减少绿盲蝽对农作物的危害。
5. 定向防治:可以根据绿盲蝽的生活习性和繁殖规律,采取定向防治措施,如在其疫范子时期使用药剂防治,或者在其成虫期间进行喷洒农药,以减少绿盲蝽的数量,降低对农作物的危害。
绿盲蝽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绿盲蝽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
它在产卵期、若虫期和成虫期都能对作物产生危害,对于一些重要的经济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等,其危害尤为严重。
以下将从危害特点、防治措施两方面对绿盲蝽的危害进行分析。
危害特点
1. 初孵幼虫喜欢集群侵害,幼苗被咬后造成病斑、脱皮、断枝、斜长等现象,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或生长停滞。
2. 成虫及若虫羽化后会继续取食植物汁液,使作物的叶片变黄、卷曲、落叶等。
3. 绿盲蝽寿命长,一年能繁殖数代,因此危害十分严重。
防治措施
1.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增加作物的抗病性,减少绿盲蝽的入侵。
2. 择机灭虫。
在绿盲蝽成虫和卵壳基数少的时候,可以使用合适的药剂进行施药,以达到最佳的杀虫效果。
3. 建立天敌种群。
天敌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有害昆虫的数量。
若在田间能够寻找到绿盲蝽的天敌,如蜘蛛、瓢虫等,则可以将其放到田间进行防治。
4. 培育抗性品种。
通过选育出一些抗性品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绿盲蝽对作物的危害。
5. 环境疏导。
施肥、浇水、压实耕作等措施可以影响到绿盲蝽的产卵和生长环境,因此,合理调整田间环境,减少适宜绿盲蝽生长和繁殖的环境,可以有效减少绿盲蝽的危害。
综上所述,绿盲蝽对于农作物的危害较大,但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控制其数量,降低它对作物的危害。
同时,为了更好地防治绿盲蝽,我们也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了解它的生长环境、生态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绿盲蝽的危害与防治对策绿盲蝽(Empoasca vitis Göthe)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葡萄园中的葡萄树。
下面将介绍绿盲蝽的危害以及一些防治对策。
绿盲蝽主要危害葡萄树的叶片,通过刺吸植物汁液来获取养分。
它的危害表现为叶片表面出现黄斑和椭圆形的小斑点,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叶片脱落、发黄和卷曲。
虽然成虫主要以叶片为食,但幼虫也会取食葡萄的嫩芽和叶片。
绿盲蝽的繁殖力较强,一年可繁殖数代。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繁殖速度更快。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绿盲蝽的危害会逐渐加重,导致葡萄产量下降。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天然寄生虫对绿盲蝽进行防治。
一些捕食性昆虫,如瓢虫和飞虱,可以有效地捕食绿盲蝽成虫和幼虫。
一些寄生蜂也可以寄生于绿盲蝽,阻止其繁殖。
2. 化学防治:在发现绿盲蝽危害的初期,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雾。
常用的农药有氟虫腈、嘧菌酯、吡虫啉等。
但是要注意,使用农药应遵守农药使用规定,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要注意对虫害形成抗药性的风险。
3. 清洁园区:定期清理和销毁葡萄园中的落叶和枯枝,减少绿盲蝽的越冬场所和繁殖栖息地。
加强沟渠的清理和农田的排水,降低害虫的滋生条件。
4. 培育抗病虫害品种:选育抗绿盲蝽的葡萄品种是一种长期有效的防治手段。
通过遗传育种,培育出抗绿盲蝽的品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绿盲蝽的危害。
5. 轮作休闲:定期进行轮作,将葡萄树休闲一段时间。
这样可以打破绿盲蝽的生长环境,减少其繁殖机会。
对于绿盲蝽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清洁园区、培育抗病虫害品种以及轮作休闲等。
通过科学的防治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绿盲蝽的危害,保证葡萄园的正常生长和丰产。
浅谈绿盲蝽象对冬枣树的危害及防治近年来,绿盲蝽象对华北地区冬枣树的危害逐年加重。
轻者造成枣芽晚发,叶片穿孔卷曲,花蕾发育延迟;重者花蕾停止发育,幼果僵化脱落,严重降低了当年枣果的产量、品质,对来年树势也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及时抓好绿盲蝽象的防治是冬枣树管理的重中之重。
1.绿盲蝽象的发生及危害特点绿盲蝽象在华北地区一年可发生4-5代。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越冬卵产在冬枣树的皮缝内、枣股内、剪口和抹芽的残桩内以及树盘下的烂枣、土层、杂草中。
第二代及以后几代的卵块或卵堆多产于嫩梢、嫩叶等幼嫩组织内。
卵块或卵堆形状类似成挂香蕉状。
越冬卵(即第一代)于翌年4月中旬开始孵化,4月底至5月中旬进入危害盛期,主要危害幼芽、幼叶。
第一代5月中旬末或6月上旬初开始出现,6月中旬进入危害盛期,主要危害花蕾和幼果,并影响冬枣产量最重的一代。
从第三代开始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给防治带来了较大难度。
而后的几代分别于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和9月上中旬进行危害。
2.防治绿盲蝽象的几项措施(1)冬枣树发芽前,要刮除老翘皮,彻底清除园内杂草、烂枣及枯枝落叶,并剪除有卵残桩带出枣园外集中深埋或烧毁。
尔后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一遍,可有效降低虫卵基数和虫卵的孵化率。
(2)4月中旬末至5月中旬末是防治绿盲蝽象一代危害的关键时期。
此期要每隔5-7天喷药一遍。
药剂可选择果虫赛敌或一窝端或碧忙春1000-1500倍、铃蝽卡死特1500-2000倍液分别进行喷雾,并做到以上药剂交替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
(3)6月中旬二代绿盲蝽象进入危害盛期,此期稍有忽视,将对冬枣产量、质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应连续喷药2-3次。
药剂可选择,铃蝽卡死特1500-2000倍,蚜虱速克1000-1500倍,艾美乐或上格金刹10000-15000倍药液分别进行喷雾,药剂应交替使用。
此期若发现红蜘蛛危害,药液中可增加虫螨特或炔螨特1000-1200倍同时喷雾。
(4)在做到1、2代绿盲蝽象彻底控制的基础上,3-5代绿盲蝽象的防治,可分别于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9月上中旬,根据枣园发生和危害情况选择防治适期及时进行喷雾防治。
果树绿盲蝽农药减量化综合防治技术果树绿盲蝽是一种危害果树的害虫,常见于柑橘、苹果、梨等果树上,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有效控制果树绿盲蝽的数量,减少农药的使用对果树的影响,需要采用综合防治技术。
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是防治果树绿盲蝽的重要手段之一。
果园的农事管理要做到合理,包括修剪果树、清除果园杂草、及时清理枯落叶等。
修剪果树可以保持树冠通风良好,减少绿盲蝽的滋生。
清除果园杂草和及时清理枯落叶可以减少害虫的栖息地,降低害虫的数量。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对果树绿盲蝽进行控制。
生物防治方法是利用果园自然界的天敌和寄生虫来控制害虫数量。
可以引入对绿盲蝽有天敌作用的昆虫,如蚜虱天敌瓢虫,来控制绿盲蝽的数量。
还可以利用果树绿盲蝽的天敌寄生蜂,通过放蜂来控制害虫数量。
利用诱捕器进行监测和防治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
诱捕器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器具,可以吸引果树绿盲蝽进入,从而达到监测和防治的目的。
通过诱捕器可以监测果树绿盲蝽的数量,及时发现害虫的数量变化,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还可以采用微生物农药对果树绿盲蝽进行控制。
微生物农药是指利用微生物制备的农药,具有对害虫选择性较强、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可以选择具有对果树绿盲蝽有较强杀虫效果的微生物制剂,喷施到果树上进行防治。
还可以通过研发新的微生物制剂来提高防治效果。
还应加强果树绿盲蝽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通过开展绿盲蝽的生态学研究、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不断完善防治技术,提高控制效果。
还可以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果农更好地掌握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果树的健康生长。
绿盲蝽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绿盲蝽是一种寄生在柑橘、桑树、茶叶、果树等植物上的害虫。
它以吸食植物体汁为生,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严重危害园林农业生产。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绿盲蝽的
危害与防治对策。
绿盲蝽的危害:
1、叶片发黄萎缩,凋谢枯萎,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2、吸食柑橘的树汁,导致果实不发甜,对果实品质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可以导致
花卉不开花。
3、因为绿盲蝽有很快的繁殖速度,数量庞大,因此会成为其他害虫的食物来源,导
致更多的虫害。
绿盲蝽的防治:
1、物理防治: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可以使用黄色粘板、黄色尺子等诱捕器。
绿盲
蝽色彩敏感,黄色颜色能够吸引它们。
因此,将黄色捕捉器张贴在受害的植物枝条上,捕
捉到的绿盲蝽即可进行监测和处理。
2、化学防治:使用杀虫剂进行喷雾处理。
这种方法可以在植物生长之初进行喷雾处理。
但要注意,使用杀虫剂的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免造成过量的化学残留,
影响植物生长和健康。
3、生物防治:使用天敌昆虫对抗绿盲蝽。
可以使用绿盲蝽天敌瓢虫、食蚜蝇等昆虫,放置在庄园内,对绿盲蝽进行捕食,从而有效控制它们的数量。
总之,绿盲蝽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保障园林农业的
生产安全。
因为使用化学防治方法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应该尽可能采用物理和生
物防治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绿盲蝽象在果树上的危害及防治
作者:孙金卓高俊花王春娥
来源:《果农之友》2008年第08期
近几年。
绿盲蝽象在河北中南部果园中发生相当严重,每年给果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果农对该虫的防治感到十分棘手。
笔者通过几年的观察研究。
掌握了该虫在我区的危害状况及发生规律,提出科学的防治措施,现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1生物学特性
1.1成虫
体长5毫米,宽2.2毫米,绿色,密被短毛。
头部三角形,黄绿色,复眼黑色突出;触角4节丝状,较短,约为体长的2/3,第2节长等于3、4节之和,由端部向上颜色渐深,1节黄绿色,4节黑褐色。
前胸背板深绿色,布许多小黑点,前缘宽。
小盾片三角形,黄绿色,中央有l浅纵纹。
前翅膜片半透明暗灰色。
足黄绿色,胫节末端、跗节色较深,后足腿节末端具褐色环斑,雌虫后足腿节较雄虫短,不超过腹部末端,跗节3节,末端黑色。
1.2卵
长1毫米,黄绿色,长口袋形,卵盖奶黄色,中央凹陷,两端突起,边缘无附属物。
1.3若虫
5龄,与成虫相似。
初孵时绿色,复眼桃红色。
2龄黄绿色,3龄出现翅芽。
4龄时翅长超过第1腹节,2、3、4龄触角端和足端黑褐色,5龄后全体鲜绿色,密被黑细毛;触角淡黄色,端部色渐深。
眼灰色。
2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2.1主要危害症状
前期主要在苹果、梨、桃、杏等果树上危害,影响枝梢生长和果品质量。
在苹果树上,绿盲蝽象先对嫩芽生长点进行危害,造成枝条生长停滞,顶芽枯死,叶片网状缺刻;然后危害幼果,前期致幼果冒汁液,以后形成干疤或凹陷。
枣树发芽时,大量迁至枣树上危害。
以刺吸式,口器危害嫩芽,从而影响枝条生长,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绿盲蝽象对其他果树,主要危害幼果和新梢,造成果面凹陷及枝条停长。
因寄主植物较复杂。
可互相传播多种病害。
2.2发生规律
绿盲蝽象在河北省中南部每年发生4-5代,以卵在苹果粗皮及芽鳞、枣树剪锯口及粗皮、苜蓿、蒿子等的残茬内或石榴、木槿、桃等植物的枝梢内或断枝中越冬,三月底、四月初,日平均气温达到10℃时,越冬卵开始孵化为若虫。
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植物幼芽、叶、花、果实及枝条的汁液。
4月上旬至5月中旬,是绿盲蝽象在果树上的危害盛期,6月份以后。
逐渐转移分散到棉花、杂草等植物上。
该虫发生与空气湿度密切相关,夏季阴雨过后,局部湿度大,气温在30度以下,易造成大发生。
该虫有世代重叠现象。
2.3生活习性
幼虫多集中在嫩芽生长部位或幼果上危害,爬行迅速,果树萌蘖上害虫较多。
成虫寿命30-40天,飞翔能力较强,昼伏夜出,夜晚危害更重,受惊时迁移迅速,不易察觉,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3防治方法
遵循的原则是:“治早、治小、治了”和“统一用药”。
3.1生物防治
①烟碱:40%硫酸烟碱800-1000倍,或烟草1千克,加水8-15千克,泡6-12小时,直接喷雾,或烟叶1千克加生石灰0,5千克,加水40千克喷雾(烟叶先泡2个小时并不断搅拌,再加生石灰,用中性肥皂代替生石灰亦可)。
②鱼藤:5%鱼藤乳油2000倍,或鱼藤粉与中性肥
皂各1千克对水300-500千克喷雾。
③除虫菊:3%除虫菊乳油50-80倍或除虫菊粉1千克、中性肥皂0.6-0.8千克对水400-600千克喷雾。
④苦楝油:100%的苦楝油加水150-200倍喷雾。
或苦楝树叶1千克,加水3千克浸6小时,再稀释30倍喷雾。
3.2化学防治
可选用10%吡虫啉3000倍或3%啶虫脒4000倍或乐斯本1500倍或溴氰菊酯2000倍等进行喷雾防治。
具有很好效果。
休眠期刮树皮杀灭害虫。
发芽前喷药杀卵,可喷3%啶虫脒2500倍液或乐斯本800倍加农药增效剂或助渗剂。
间隔10天再喷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
4注意事项
4.1最好在幼虫期防治
以防治越冬代为重点。
前期幼虫集中在嫩枝、嫩芽、幼果处危害,无翅不能迁飞,所以比较容易防治。
4.2防治要彻底
目前还没有发现能控制绿盲蝽象的天敌,所以喷药务必均匀周到,不留死角,尤其要关注枝条生长点及幼果。
4.3群防群治,统一用药
进入迁飞期,虫体较活跃,如果不统一用药,就会造成来回迁飞,给防治带来不利影响,因此。
分户经营管理的果园,一定要统一安排喷药时间及用药种类,且两次用药间隔期不要过长,一般10天喷药1次。
4.4注意交替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