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复习全资料整理打印版
- 格式:doc
- 大小:868.50 KB
- 文档页数:18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一.考点地质构造1.各种地质作用及其内涵解: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量(旋转能、动能、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内外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如太阳的辐射能、日月的引力能等为在地表或地表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主要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作用。
2.矿物结晶及其形态及其代表矿物解:在液态或气态物质中的离子或原子互相结合形成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常见的单晶体矿物的形态有:片状、鳞片状(云母、绿泥石)板状(斜长石)柱状(长柱状的角闪石、短柱状的辉石)立方体状(黄铁矿)菱面体状(方解石)菱形十二面体状(石榴子石)常见的矿物集合体形态有:晶簇(石英晶簇、方解石晶簇)粒状(黄铁矿)块状纤维状(蛇纹石、石膏)土状(高岭石)3.矿物的各种性质及其内涵A.矿物的光学性质:矿物对自然光的吸收、反射和折射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
(1)颜色:取决于矿物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晶构造取决于矿物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晶构造自色:矿物自身所固有的颜色。
比较固定他色:由于含外来带色杂质而引起的颜色,与矿物本身性质无关。
假色:由矿物中的裂隙或矿物表面氧化膜对光的折射、散射引起。
(2)条痕(粉末色):是指矿物在条痕板上擦划后所留下的痕迹,即矿物粉末颜色。
(3)光泽:矿物表面呈现的光亮程度。
根据光泽由强而弱的次序,可分为:金属光泽一半半金属光泽一非金属光泽造岩矿物绝大部分为非金属光泽:玻璃光泽一油脂光泽一丝绢光泽一珍珠光泽一土状光泽(4)透明度透明度:是指矿物透光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矿物对光对光的吸收率。
可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级。
B.矿物的力学性质:矿物在敲打、刻划、拉、压等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物理性质称为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1)解理:晶质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始终沿着一定的结晶学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现象,称为解理。
主要参考答案一一.名词解释(每题4.5分,共27分):1.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因而称岩石圈。
2.地温梯度:常温层之下,地温随深度增大而逐渐增加。
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地温梯度。
3.重力异常:由于地面起伏和地球物质密度不均匀以及结构差异等原因使实测重力值与理论值不符,这种现象称为重力异常(正、负异常)。
4.莫霍面:莫霍面是地震波速显著不连续面,莫霍面以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地球最外部圈层称为地壳,莫霍面以下的地球内部圈层称为地幔,莫霍面在大陆为33km、在大洋为5-8km。
5.克拉克值:地壳元素的平均重量百分含量称克拉克值(地壳的元素丰度)。
元素在地壳、上地幔和地球中的分布相差十分悬殊,其中O、Si、Al、Fe、Ca、Na、K、Mg等8种元素合计占地壳总质量的99%。
6.现实类比和历史分析原则:该原则是从研究眼前正在进性的地质过程入手,总结其规律,再去推论地质历史上同类事物发展和结局。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大洋中脊是岩石圈板块的()A.扩张边界 B.俯冲(汇聚)带 C.转换断层 D.消减带2.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古登堡面约位于地下的()A.250km处 B.1000km处 C.2900km处 D.5125km处3.地震波横波的地球内部不能被传播(或被吸收)的圈层是()A.内核B.外核 C.下地幔 D.软流圈4.地壳厚度最小的地区是()A.大洋盆地 B.海沟C.大洋中脊 D.岛弧5.地热增温率适用于()A.常温层以下的地壳浅部 B.常温层以上的地壳上部C.地表以下的地壳浅部 C.自地表到地心的整个地球6.岩石圈是指()A.地壳表层人类能直接观测的部分 B.土地壳C.莫霍面以上的全部地壳D.软流圈以上的上地幔和地壳的总和三、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1.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地球外核物质的物理状态是液态;内核物质的物理状态是固态。
1、工程地质条件:各种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地质因素的总称,也称为工程地质环境。
主要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自然地质现象、天然建筑材料。
2、工程地质问题:研究与人类工程建设活动有关的地址问题的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工程地质学可分为: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岩土学、工程地质勘察三个分支。
3、工程地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地质学方法、实验和测试方法、计算方法和模拟方法。
4、工程地质问题: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
5、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他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第一章地质作用6、内动力地质作用:地球的旋转能、重力能和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等引起的整个地壳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它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7、地壳运动主要是指由于地球内部动力引起的地壳的机械运动。
地壳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平行于地表,即沿地球切线方向的运动。
垂直运动:垂直地表,即沿地球半径方向的上升和下降运动。
会产生海退和海浸现象。
8、地震作用:地球内部机械能的突然释放,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到地表引起的猛烈冲击。
地震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构造地震(90%)、火山地震(7%)、陷落地震(3%)和人工触发地震。
9、岩浆作用:岩浆从形成、运动、演化直到冷凝成岩的过程。
岩浆作用的方式有两种:喷出作用(火山作用)、浸入作用。
喷出作用: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熔岩、台地以及其他有关地质现象的作用,岩浆冷凝后形成火山岩。
浸入作用:岩浆未上升到地表,而在地下冷却凝固,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一系类的地质作用,形成浸入岩。
10、变质作用:地下深处固态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引起岩石的结构、构造或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岩石的一种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
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工程地质学的概念: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2.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①查明:各类工程建筑场区的地质条件②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物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变化③综合评价:工程建筑地区的各种地质问题④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措施⑤确保:建筑物的选址、设计、施工正确合理和安全运营。
3.工程地质条件:①地层岩性②地质构造③水文地质条件④地表地质作用⑤地形地貌⑥天然建筑条件4.矿物的概念: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组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5.矿物的条痕矿物的条痕实际上就是矿物粉末的颜色,一般从瓷板上划出的线条颜色来确定。
(1)矿物颜色与条纹一致:金(2)矿物条痕与颜色不一致:①暗红色或铁黑色的赤铁矿:樱红色②黄铁矿:黑绿色6.矿物透明度①透明:水晶、冰洲石②半透明:闪锌矿、辰砂③不透明:黄铁矿、磁铁矿7.矿物的硬度①滑石②石膏③方解石8.岩石的形成原因与特征①岩浆岩:演讲喷出地表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
明显矿物晶体颗粒、气孔或柱状结构②沉积岩: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成。
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③变质岩:地壳中的岩石在岩浆、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
片状的结构9.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转化10.岩浆岩相关知识(1)主要成分:SiO2(2)根据SiO2含量分类:①超基性岩(SiO2<45%)②基性岩(45%~52%)③中性岩(52%~65%)④酸性岩(SiO2>65%)(3)SiO2对岩浆岩物理性质有什么影响?(颜色、比重方面)SiO2含量越多,金属类物质含量越少,岩浆岩(火成岩)的颜色相对较浅,SiO2比重相对较小;相反,含量越少,金属类物质含量越多,岩浆岩(火成岩)的颜色相对较深,SiO2比重相对较大。
11.沉积岩的形成过程: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12.机械沉积作用规律(1)碎屑物粗大者先沉积,细小的随后沉积下来;(2)碎屑物比重大的先沉积,比重小的随后沉积下来。
《工程地质学》思考题第1章绪论--思考题1.概念: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岩土工程。
(1)工程地质学是运用地质学的原理解决土木工程地基稳定性问题的一门学科。
(2)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设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3)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影响和威胁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
(4) 在工程建设中有关岩石或土的利用、整治或改造的科学技术。
2.简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1)影响工程活动的安全3.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哪些?答:有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不良地质现象4.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哪些?答: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围岩稳定性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5.土木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内容:研究人类工程实践活动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类工程地质问题。
保证工程建筑安全、经济、稳定是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任务:(1)区域稳定性与评价,是指由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断裂活动,地震对工程建设地区稳定性的影响;(2)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是指地基的牢固、坚实性;(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6.说明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答:重视工程地质工作,工程建筑的施工、运营就有保障。
反之,则会给工程建设带来影响,严重时可能酿成工程灾害。
7.何谓不良地质条件?为什么不良地质条件会导致建筑工程事故?常见的不良地质条件有:断层、岩层节理发育的场地、滑坡、河床冲淤、岸坡失稳、河床侧向位移等。
良好的地质条件对建筑工程是有利的,不良地质条件则往往由于承载力低会导致建筑物地基基础的事故,应当特别注意。
第2章地质作用--思考题1.阐述地球的内、外圈层构造。
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2.阐述地质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形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1-矿物的颜色按成因分为:自色、他色、假色;P32-矿物的光泽,按强弱程度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P33-造岩矿物绝大部分属于非金属光泽;P34-矿物的颜色与条痕的颜色不一定相同;P45-指甲可以刻画石膏;P46-解理;矿物受打击后,能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P47-方解石遇盐酸起泡;P98-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P89-按表面积,陆地表面的75%和几乎全部洋底为沉积岩;P1510-岩浆岩依据冷凝时地质环境的不同,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P811-岩浆岩依据SiO2的含量,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P1112-岩浆岩的构造:块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P1213-层理构造是沉积岩最基本最特别的构造;片理构造是属于变质岩;P1714-属于岩浆岩的岩石:花岗岩、玄武岩、闪长岩;P1315-属于沉积岩的岩石:砂岩、页岩、石灰岩;P1816-属于变质岩的岩石:大理岩、石英岩、板岩;P2217-科学家将地质年代划分为: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元生代、太古代;P2818-岩层产状包括:走向、倾向、倾角;P3219-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向斜;P3320-节理(裂隙),按形成的力学性质,分为:张性节理、剪性节理(扭性节理);P3721-断层,按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分: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平推断层);P4022-断层组合,类型,并能简要说明。
P41阶状断层,地堑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山西的汾河河谷山西的渭河河谷),地垒多形成块状山地(天山,阿尔泰山)和迭瓦式构造23-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P4224-不整合的基本类型有: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P4525-岩石的抗压强度最高,抗剪强度居中,抗拉强度最小;P4926-影响岩石工程性质的因素,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水、风化;P49-P5127-土的工程性质,主要取决于:土的粒度成分和矿物成分;P5828-颗粒级配曲线的坡度,可以大致判断土的均匀程度,如果曲线平缓,则表示土粒不均匀;P60 29-相对密实度Dr;相对密实度是砂类土最大孔隙比(e max)与天然孔隙比(e)之差和最大孔隙比与最小隙比(e min)之差的比值P8230-塑性指数;-塑性指数Ip是指液限和塑限的差值Ip =WL-Wp中Ip为塑性指数;WE为液性界限;Wp为塑性界限P8631-液性指数;IL=(ω-ωp)/(ωL-ωp)= (ω-ωp)/ Ip液性指数是指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与塑限指数之比P8632-黄土的湿陷性;P103-P105湿陷系数是天然图样单位厚度的湿陷量,判断黄土时候具有湿陷性,可根据室内压缩试验,在规定压力下测定的湿陷系数来判定33-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P12334-地下水根据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P12335-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包气带水处于底边面以下潜水以上的包气带岩土层中,包括土壤水,沼泽水等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叫潜水(季节性变化)地表以下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火自流水36-基坑突涌;37-流砂;P134 土颗粒之间的有效应力等于零,土里就处于悬浮状态,这种现象叫做流砂38-机械潜蚀;土中细小颗粒仍有可能穿过粗颗粒之间的孔隙被渗流携带而走,时间长了。
绪论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止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第一章矿物和岩石名词解释主要造岩矿物:构成岩石主要成分,明显影响岩石性质,对鉴定岩石类型起重要作用的矿物岩石:岩石是矿物的天然集合体矿物: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通常是无机作用形成的均匀固体解理:在外力敲打下沿一定结晶平面破裂的固有特性称为解理岩浆岩: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地壳表层常温常压下,又先期岩石的风化产物,有机质和其他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岩层:在特征上与相邻层不同的沉积层成为岩层层理:岩层中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的纹理变质岩,变质作用:为了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变化,先期的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将产生一系列的改变,这种引起岩石产生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改变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片理:简述题(2)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那几个方面?答:形态,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解理,断口,硬度,密度等(3)简述矿物和岩石的关系。
答:矿物是构成岩石的成分,岩石是矿物的天然集合体(5)简述岩浆岩的分类及其产状特征。
答:一,侵入岩(按成岩部位分深成岩,浅成岩),二,喷出岩(熔岩,火山碎屑岩)。
产状:侵入岩:岩基,岩株,岩盘(岩盖),岩床,岩墙和岩脉。
喷出岩:熔岩流,火山锥急熔岩台地(10)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将岩浆岩划分为哪几类?答:超基性岩(<45%),基性岩(45%~52%),中性岩(52%~65%),酸性岩(>65%)(11)简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及其构造特征。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完整版)一、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及方法1.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科学,属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2.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工程地质问题指工程建筑物与地质条件之间的矛盾或问题。
如:地基沉降、水库渗漏等。
4.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
它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冲刷以及渗透变形等, 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5.工程地质学的任务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2、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3、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4、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5、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6、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6.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与它的研究内容相适应的,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
四种研究方法各有特点,应互为补充,综合应用。
其中自然历史分析法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研究方法,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
7.岩石力学、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何关系岩石力学和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工程地质学中的大量计算问题,实际上就是岩石力学和土力学中所研究课题,因此在广义的工程地质学概念中,甚至将岩石力学、土力学也包含进去,土力学和岩石力学是从力学的观点研究土体和岩体。
第 2 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地球的内部构造:依各圈层的特点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地球的固体外壳叫做地壳。
地幔:处于地壳和地核中间,也称中间层或过渡层。
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分两层:地幔上层和地幔下层地核: 主要化学成分是铁、镍,所以又称铁镍核心岩石: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结合体。
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称为矿物。
矿物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有:光学性质、力学性质和形态特征等。
(一)光学性质-颜色、光泽、条痕1.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可见光波的吸收作用产生的。
2.光泽:矿物表面呈现的光亮程度,称为光泽。
它是矿物表面的反射率的表现。
按其反射强弱程度,分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
非金属光泽有:玻璃光泽、珍珠光泽、丝绢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
3.条痕: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摩擦时所留下的粉末痕迹,它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
(二)力学性质1.硬度摩氏硬度计:是硬度对比的标准,从软到硬依次由下列10种矿物组成称为摩氏硬度计。
(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2.解理、断口矿物受打击后,能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裂开的光滑平面称为解理面。
不具方向性的不规则破裂面,称为断口。
据解理的完全程度,可将解理分为以下几种:极完全解理:易裂开成薄片,解理面大而完整,平滑光亮,如云母。
完全解理:沿解理方向开裂成小块,解理面平整光亮,如方解石。
中等解理:既有解理面,又有断口,如正长石。
不完全解理:常出现断口,解理面很难出现,如磷灰石。
(三)形态特征1.单体矿物形态:单向延长类型、双向延长类型、三向延长类型。
2.集合体的形态有:晶簇、纤维状、粒状、鲕状、钟乳状、土状、块状。
(四)其他性质如滑石的滑腻感,方解石遇盐酸起泡等,都可作为鉴别这种矿物的特征。
1.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统称为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建筑场地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结构、水文地质、自然地质作用与现象等。
2.工程地质学:是介于地质学和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它研究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营运的实施过程中,合理的处理和正确的使用自然地质条件和改造地质条件等地质问题。
第2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地球的构造地壳(crust):由固体岩石构成,分硅铝层(花岗岩层)和硅镁层(玄武岩层)。
地幔(mantle):上地幔主要是硅氧,呈熔融状态,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主要是铁镁氧化物和硫化物。
地核(core):由铁镍组成,密度大。
外核是液态的,核是固态。
地壳运动主要起因于地幔物质的对流组成地壳的化学成分,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O(49.13%)、Si、Al、Fe、Ca、Na、Mg …§2.1 主要造岩矿物§2.1.1 矿物的基本概念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
矿物(mineral):地壳中的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行程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其中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2.1.2 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物理性质决定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部构造矿物的颜色和条痕颜色:由矿物对可见光波的吸收作用产生。
自色:(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所组成的)矿物的本身的颜色他色:某些杂质引起的颜色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
造岩矿物大部分属于非金属光泽。
具体又分为:①玻璃光泽②珍珠光泽③丝绢光泽④油脂光泽和树脂光泽⑤金刚光泽⑥土状光泽透明度是指矿物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
矿物的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
硬度是矿物的一个重要鉴定特征,鉴别矿物硬度时,是用两种矿物对划的方法来确定矿物的相对硬度。
由软到硬分十度,称为摩氏硬度计:1-滑石2-石膏3-方解石 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解理和断口解理—受外力作用,矿物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
分为:极完全、完全、中等或不完全解理断口—受外力打击后,无规则地沿着解理面以外方向破裂。
断口形态有:贝壳状断口,残差状断口,锯齿状断口,平坦状断口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互相消长的。
密度弹性、挠曲、延展性※§2.1.3 常见主要造岩矿物 自然界产生的矿物—3000种主要造岩矿物(常见矿物) —化学成分 : 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碳酸盐等 常见矿物: 黄铁矿、石英、赤铁矿、褐铁矿、方解石、白云石、石膏、橄榄石、辉石、角闪石、斜长石、正长石、白云母、黑云母、绿泥石、蛇纹石、石榴子石、滑石、高岭石、蒙脱石矿物鉴别 pp.9 表2-2 常见造岩矿物的肉眼鉴定 抓住主要特征。
综合考虑颜色、晶形、光泽、解理、硬度。
考虑矿物生成条件及共生矿物。
工具:小钢刀、放大镜、稀盐酸等。
§2.2 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变质作用§2.2.1 岩浆岩岩浆是产生于地下的高温熔融体,成分以硅酸盐为主,还具有数量不等的的挥发性成分。
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温度、压力降低,最后冷凝形成岩浆岩。
根据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成三类:深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某深处(约距地表3km )冷凝而成的岩石;由于岩浆压力和温度较高,温度降低缓慢,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良好。
浅成岩: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距地表较浅处冷凝而成的岩石;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降低较快,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较细小喷出岩:岩浆沿地表裂缝一直上升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降低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结晶较差,肉眼不易看清楚。
岩浆岩的分类与产状根据岩浆冷凝环境⎪⎪⎪⎩⎪⎪⎪⎨⎧⎩⎨⎧⎪⎩⎪⎨⎧裂隙式喷发:熔岩被岩流中心式喷发:火山锥熔喷出岩岩墙,岩脉岩床,浅成岩:岩盘(盆),深成岩:岩基,岩株侵入岩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常见的岩浆岩矿物只有6~7种,除石英是氧化物外,其它都是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矿物。
分布最广的是长石,占岩浆岩总质量的63%,其次是石英、辉石、角闪石和云母。
组成岩浆岩的矿物,根据颜色,可分为浅色矿物和深色矿物: 浅色矿物: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及白云母等。
深色矿物:有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及橄榄石等。
岩浆岩根据SiO2含量,可分为:酸性岩类(SiO2含量>65%):矿物成分以石英、正长石为主,并含有少量的黑云母和角闪石;岩石的颜色浅,比重轻。
中性岩类(SiO2含量52~65%):矿物成分以正长石、斜长石、角闪石为主,并含有少量的黑云母及辉石;岩石的颜色比较深,比重比较大。
基性岩类(SiO2含量45~52%):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含有少量的角闪石及橄榄石;岩石的颜色深,比重也比较大。
超基性岩类(SiO2含量<45%):矿物成分以橄榄石、辉石为主,其次有角闪石,一般不含硅铝矿物;岩石的颜色很深,比重很大。
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结构主要指组成火成岩矿物颗粒的大小和结晶程度等最常见的有:1、显晶质结构---------深层侵入岩。
2、斑状结构------------浅成岩或喷出岩。
3、隐晶质结构---------喷出岩及浅成岩。
4、玻璃质结构---------喷出岩。
岩浆岩的构造岩浆岩的构造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合方式和空间分布情况。
常见构造: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杏仁状构造代表性岩石: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辉绿岩。
§2.2.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物质固结变硬产生的,是地壳表面分布最广的一种层状岩石,占地壳表面积的75%.矿物成分通常为:碎屑矿物【主要是石英和黏土矿物】和化学矿物(生物化学)【碳酸盐矿物方解石、文石、白云石、菱铁矿】沉积岩的结构碎屑结构: 由碎屑物质胶结形成(按胶结物的成分,可以分为:硅质胶结,铁质胶结,钙质胶结,泥质胶结其强度依次降低)泥质结构: 泥岩、页岩的主要结构结晶结构: 石灰岩、白云岩的主要结构生物结构:生物遗体组成,贝壳结构、珊瑚结构等沉积岩构造:1、层理构造:平行层理、交错层理2、递变层理3、波痕与泥裂★沉积岩层理及识别(利用交错层理和泥痕及沉积律判断岩层顶底面) §2.2.3 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原来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地壳中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加入的影响,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后形成的新的岩石。
变质作用的因素: 在变质因素的影响下,促使岩石在固体状态下改变其成分、结构和构造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高温、高压和新化学成分的加入。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在变质岩的矿物成分,除保留有原来岩石的矿物,还有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滑石、绿泥石、蛇纹石等,变质矿物是变质岩所特有的,可把变质岩与其他岩石区别开来。
(特征性矿物:红柱石、蓝晶石、硅线石、硅灰石、石榴子石、滑石、十字石、透闪石、阳起石、蓝闪石、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等) 变质岩的结构(变质岩几乎全部是结晶结构,但其结晶结构主要经过重结晶作用形成,故称为变晶结构以示区别,如粗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等。
若变质作用不彻底,则在形成的变质岩中残留有变质前原来岩石的结构特征,则称为变余结构。
)变晶, 变余变质岩的构造主要的是变成构造和变余构造变成构造有:片理构造、片麻状构造、板状构造, 斑点构造, 块状构造,(如果岩石主要由粒状矿物组成时,则成致密块状构造,如岩和石英岩等。
) 根据变质作用分类:接触变质、区域变质、混合岩化、动力变质 常见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岩、岩§2.2.4 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别 岩浆岩的鉴别先看岩石整体颜色的深浅 分析岩石的结构和构造分析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确定岩石的名称(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是岩石生成环境的反映。
如果岩石是全晶质粗粒、中粒或似斑状结构,说明很可能是深成岩:如果是细粒、微粒或斑状结构,则可能是浅成岩或喷出岩;如果斑晶细小或为玻璃质结构,则为喷出岩;如果具有气孔、杏仁或流纹状构造,则为喷出岩。
)沉积岩的鉴别鉴别沉积岩时,可以先从观察岩石的结构开始,然后再作进一步分析,确定岩石的名称。
触摸有明显含砂感的,一般是属于碎屑岩类的岩石。
断裂面暗淡呈土状,硬度低,触摸有滑腻感的,一般多是粘土类的岩石。
具结晶结构的可能是化学岩类变质岩的鉴别鉴别变质岩时,可以先从观察岩石的构造开始,确认其属于块状构造还是片理构造,然后根据矿物成分再作进一步分析,确定岩石的名称块状构造变质岩——岩和石英岩两者都具变晶结构,颜色较浅。
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硬度低,遇盐酸起泡,石英岩硬度高。
第三章地质年代地球发展的时间段落称为地质年代。
岩层的地质年代有两种表示方法:绝对地质年代(表示地质事件发生至今的年龄(多少年)称为绝对年代)相对地质年代(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相对年代相对地质年代不能说明岩层形成的确切时间,但能反映岩层形成的自然阶段,从而说明地壳发展的历史过程)在地质工作中,一般使用相对地质年代地质年代歌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方法地层对比法, 地层接触关系法(不整合接触),岩性对比法(只使用于一定地区),古生物化石法沉积岩中保存的地质时期生物遗体和遗迹称为化石,化石的成分常常已变为矿物质,但原来生物骨骼或介壳等硬件部分的形态和部构造却在化石里保存下来。
地层接触关系包括: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沉积接触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方法:侵入接触(岩浆侵入体的形成年代晚于沉积岩层的地质年代)沉积接触(岩浆岩的形成年代早于沉积岩。
)描述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的接触关系地层年代的单位与地层单位划分地层年代和地层单位的主要依据是地壳运动和生物演化。
每个地质年代都划分有相应的地层。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2.3.2 第四纪地质特征第四纪是新生代最晚的一个纪,包括现在在的地址发展历史的最新时期。
下限一般定为200万年,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更新世分早、中、晚三个世。
第四纪时期地壳有过强烈的活动,把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
和第四纪以前的构造运动相区别。
第四纪特征:人类出现冰川作用第四纪沉积物:是指第四纪所形成的各种堆积物。
即地壳的岩石经风化、风、地表流水、湖泊、海洋、冰川等地质作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现代沉积层。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包括:残积物、坡积物、冲积、洪积物、湖泊沉积物、海洋沉积物、沙漠沉积物、冰碛与冰水沉积物、风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