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部编版七年级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测评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二)语文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共21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变成一朵金色花,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藏在新叶里匿.(ruò)笑。
B.你沐浴.(yù)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
C.我们园里最初开三帝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zǐ)妹。
D.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jī)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
B.春华秋实....,没有那温暖的春风,又那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收成呢?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开始向我求情。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
B.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C.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D.本期“文翁大讲堂”的听众,除成都教师外,还有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
4.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却忽然残疾了的史铁生,这才惊异地发现,在古老的地坛里,淡褪了容颜的断壁残垣,亘古不败的冉冉红日,以及满目荒芜的丛草密林,处处散发出令人震撼的生命的气息。
A.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的史铁生忽然残疾了。
B.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C.古老的地坛,处处令人惊异和震撼。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综合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1.下列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阻遏(è) 瓦砾(shuò) 吊唁(yàn) 骇人听闻(hài)B. 寒噤(jìn) 诘问(zé) 琐屑(xiè) 锐不可当(dǎng)C. 箱箧(qiè) 愧怍(zuò) 尴尬(gān) 贻笑大方(yí)D. 荒谬(miù) 俨然(yǎn) 隐逸(yì) 踌躇满志(zhù)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换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壁或雾色中的淡蓝.B. 在克什克腾,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C. 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竞然如此缈小与微不足道.D. 草原上没有树,所以既使有风也听不到啸声,但衣襟已被扯得飘展生响.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面对深刻变化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世界各国应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国际社会的进步.B.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C. 叶笃正、吴孟超两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D. 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B. 现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友谊已基本解决.C. 首届国际最高科学技术获奖者吴文俊年轻时致力于拓扑学研究,有新的发现,年老时开创了全新的数学机械化水平,推动了科学发展.D. 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5.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 , 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A. “抱歉”是因为没有亲自把老王送下楼去,所以很过意不去.B. “抱歉”是想到老王病得不成模样还来送香油和鸡蛋谢“我”,所以一直听着他的脚步声,用以自责.C. “抱歉”是因为自己收下了老王送来的香油和鸡蛋.D. “抱歉”是由于担心老王的身体,却疏忽了“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因而感到自责.6.综合性学习孝感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是全国唯一以“孝”命名的中等城市.请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并按照需要完成孝文化专题综合性学习任务.【材料一】近两千年来,孝感孝子层出不穷,仅明清县志记载,孝感有名有姓的孝子就多达493名,在《二十四孝》中,孝感有三孝,即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和哭竹生笋的孟宗;武汉黄陂有木兰庙(曾隶书孝感),当地人都认为代父从军、保卫和平、赤诚报国的花木兰是一个大孝女.【材料二】数年前,孝感女孩,全国道德模范谭之平,在尽心赡养父亲和继母的同时,刻苦学习.大学毕业后,她竭力心力,艰苦创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后,尽力助养残疾儿童和孤寡老人,她用爱心和事业心丰富着孝感道的时代内涵.【材料三】孝感市大悟县梁龙,梁小龙兄弟俩为了让瘫痪的母亲得到更好的治疗,带着母亲来到上海,弟弟白天照顾母亲,晚上打工赚钱;哥哥白天读书、打工,晚上照顾母亲.梁龙、梁小龙家庭因兄弟齐心协力践孝道、相互扶持渡难关撑起一个家而荣获“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称号.(1)解“孝”字:右图是金文中的“孝”字,是由“子”字和省略笔画的“老”字组合而成,请结合字形解释“孝”字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2)明“孝”道:明代在发展“孝”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填充横线上的内容. 大孝爱国,孝是保卫和平、赤诚报国的庄严使命;中孝立业,孝是竭尽心力、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A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3)践“孝”行:为响应孝感市“打造中华孝文化名域”的倡议,班级设计了两项“我和孝文化”实践活动主题,请开动脑筋,另外设计两项活动主题.活动主题一:探寻孝感地名由来.活动主题二:开展孝文化主题演讲活动主题三:_______________. 活动主题四: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①与友期行②太丘舍去③尊君在不④元方入门不顾(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你觉得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元方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人门不顾”是否失礼?你怎样看?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1)母亲要走大路的原因是________.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是________.(2)“早已习惯”和“还习惯”以及“强壮”和“高大”能否互换?为什么?(3)“决定委屈儿子了”的深层含义是什么?(4)母亲改变主意不走大路而走小路的原因是________.(5)“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中的“责任的重大”具体指什么?素颜如雪①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②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③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④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⑤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⑥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⑦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⑧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⑨读唐诗宋词 ,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⑩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9. 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10. 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11. 如何理解第④⑤段的“好文字”?12.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13. 文章以“素颜如雪”为题,好在哪里?14.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一例简述你心目中的“素颜如雪”.15.作文走进自然,阳光、泥土、野花……哇,好香!推开家门,爸爸的茶香,妈妈的饭菜……哇,好香!一杯奶茶,一本新书,一个自由的午后……生活中,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芬芳.请你以“哇,好香”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明确文体,不能写成诗歌.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点、校名、人名等.参考答案1.下列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阻遏(è) 瓦砾(shuò) 吊唁(yàn) 骇人听闻(hài)B. 寒噤(jìn) 诘问(zé) 琐屑(xiè) 锐不可当(dǎng)C. 箱箧(qiè) 愧怍(zuò) 尴尬(gān) 贻笑大方(yí)D. 荒谬(miù) 俨然(yǎn) 隐逸(yì) 踌躇满志(zhù)【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字音的识记.A瓦砾(shuò) -(lì); B诘问(zé)-(jié) 锐不可当(dǎng)-(dāng); C正确; D踌躇满志(zhù)-(chú).据此,答案为C.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换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壁或雾色中的淡蓝.B. 在克什克腾,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C. 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竞然如此缈小与微不足道.D. 草原上没有树,所以既使有风也听不到啸声,但衣襟已被扯得飘展生响.【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字形的识记.A换化-幻化;B正确;C竞然-竟然缈小-渺小;D既使-即使.据此,答案为B.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面对深刻变化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世界各国应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国际社会的进步.B.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C. 叶笃正、吴孟超两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D. 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A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B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褒贬误用,运用错误.C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年长而名位高的人.适用对象正确.D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颗谷子.比喻极其渺小.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据此,答案为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B. 现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友谊已基本解决.C. 首届国际最高科学技术获奖者吴文俊年轻时致力于拓扑学研究,有新的发现,年老时开创了全新的数学机械化水平,推动了科学发展.D. 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一面对两面,去掉“坏”.B词语搭配不当,只能解决矛盾,不能解决友谊.C词语搭配不当,把“水平”改为“学科”.D正确.据此,答案为D.【点睛】正确使用句子是表达理解的需要,写好句子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判断病句,要有一定的步骤,先理清主干(主谓宾)看搭配是否有问题,成分是否残缺,再看是否存在用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或矛盾等问题.5.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 , 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A. “抱歉”是因为没有亲自把老王送下楼去,所以很过意不去.B. “抱歉”是想到老王病得不成模样还来送香油和鸡蛋谢“我”,所以一直听着他的脚步声,用以自责.C. “抱歉”是因为自己收下了老王送来的香油和鸡蛋.D. “抱歉”是由于担心老王的身体,却疏忽了“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因而感到自责.【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理解.根据题目中的“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这一语句进行分析.这里的“抱歉”是因为我看到病得不成模样的老王,由于担心老王的身体,却疏忽了“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当老王走远了之后才想起,所以内心感到愧疚而自责.据此理解,D项表述符合“抱歉”的理解.故答案为D.6.综合性学习孝感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是全国唯一以“孝”命名的中等城市.请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并按照需要完成孝文化专题综合性学习任务.【材料一】近两千年来,孝感孝子层出不穷,仅明清县志记载,孝感有名有姓的孝子就多达493名,在《二十四孝》中,孝感有三孝,即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和哭竹生笋的孟宗;武汉黄陂有木兰庙(曾隶书孝感),当地人都认为代父从军、保卫和平、赤诚报国的花木兰是一个大孝女.【材料二】数年前,孝感女孩,全国道德模范谭之平,在尽心赡养父亲和继母的同时,刻苦学习.大学毕业后,她竭力心力,艰苦创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后,尽力助养残疾儿童和孤寡老人,她用爱心和事业心丰富着孝感道的时代内涵.【材料三】孝感市大悟县梁龙,梁小龙兄弟俩为了让瘫痪的母亲得到更好的治疗,带着母亲来到上海,弟弟白天照顾母亲,晚上打工赚钱;哥哥白天读书、打工,晚上照顾母亲.梁龙、梁小龙家庭因兄弟齐心协力践孝道、相互扶持渡难关撑起一个家而荣获“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称号.(1)解“孝”字:右图是金文中的“孝”字,是由“子”字和省略笔画的“老”字组合而成,请结合字形解释“孝”字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2)明“孝”道:明代在发展“孝”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填充横线上的内容. 大孝爱国,孝是保卫和平、赤诚报国的庄严使命;中孝立业,孝是竭尽心力、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A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3)践“孝”行:为响应孝感市“打造中华孝文化名域”的倡议,班级设计了两项“我和孝文化”实践活动主题,请开动脑筋,另外设计两项活动主题.活动主题一:探寻孝感地名由来.活动主题二:开展孝文化主题演讲活动主题三:_______________.活动主题四:_______________.【答案】(1). (1)“孝”就是子女尽心尽意的扶持(帮助、侍奉、赡养)老人(父母).(2). (2)示例:小孝撑家(持家、爱家、护家);(3). 孝是齐心协力(侍奉亲人)、互相扶持的敬老情怀(美好品德)(4).(3)示例:采访知名孝子、(5). 举办孝文化专题讲座、【解析】(1)本题考查根据字形推断字义的能力.首先根据题干可知,图片中的“孝”字上半部分为“老”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为一个类似小人的“子”字,“子”字托举着简笔的“老”字,意为“子女扶持老人”.由此可概括出“孝”字的含义.(2)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分析横线前的两个句子,结合材料分析可知,第一句是针对材料一的,介绍的是保家卫国的大孝;第二句是针对材料二的,介绍的是艰苦立业并不忘奉献社会的中孝.由此可知横线处应根据材料三填写,材料三介绍的是齐心协力侍奉父母的小孝.根据前两句的句式和材料三的内容填写即可.(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活动主题围绕“孝”这一主题开展即可.如采访知名孝子、举办孝文化专题讲座、观看传递孝的纪录片、组织“孝”故事分享会等.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①与友期行②太丘舍去③尊君在不④元方入门不顾(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你觉得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元方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人门不顾”是否失礼?你怎样看?【答案】(1)约定;离开;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回头看(2)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3)友人:言而无信,不守信用;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知错能改,较为诚恳.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懂礼识义.(4)示例一:是失礼.因为对方毕竟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而且对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已经向元方示好了,所以元方应该给对方一次改正的机会才对.示例二:不失礼.毕竟友人犯错误在先,而且元方才七岁,他能做到懂礼节、维护父亲的尊严已经很不错了,不能对他太苛刻.【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不”通“否”,是通假字;“去”是古今异义词,“离开”的意思.(2)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使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地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至、则、信、礼”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3)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中的事件和对人物的描写进行分析作答.从“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可以看出友人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通过语言描写,可以看出友人是一个语言粗鲁、缺少教养之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又可以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据此整理友人的性格特点.从“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回答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懂得礼教、机智聪颖的小孩.据此概括作答.(4)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以谈论主观感受为主,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一般没有固定答案,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本题如果认为失礼,要从友人的身份、与元方的关系方面分析;若认为不失礼,可从元方的年龄、说话的目的等方面分析.【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1)母亲要走大路的原因是________.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是________.(2)“早已习惯”和“还习惯”以及“强壮”和“高大”能否互换?为什么?(3)“决定委屈儿子了”的深层含义是什么?(4)母亲改变主意不走大路而走小路的原因是________.(5)“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中的“责任的重大”具体指什么?【答案】(1). (1)大路好走;(2). 小路有意思(2)不能互换.“早已习惯”表明母亲早已养成听从儿子的习惯;“还习惯”表明儿子还不会违背父亲的意见.“强壮”是从母亲的角度看的;“高大”是从儿子的角度说的.(3)“我”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母亲风烛残年,想孝敬,时间也不多了.(3). (4)母亲听从儿子,但更爱孙子(5)“我”作为家庭的主脑,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这是一种责任,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筛选概括作答.。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仿膳.(shàn) 淡雅.(yǎ) 脸颊.(xiá)B.祷.告(dǎo) 膝.上(qī) 匿.笑(nì)C.并蒂.(dì) 攲.斜(qī) 徘徊.(huí)D.瘫.痪(tān) 诀.别(jué) 憔.悴(qiáo)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改正在题后的括号内。
(1)惩罚宽怒肃杀恍然大悟( )(2)分歧煎熬沉寂苦心孤旨( )(3)侍弄央求捶打曝怒无常( )(4)仿膳絮叨淡雅翻来复去( )3.根据提示填写词语。
(1)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 )(2)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4.根据语意,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 ; ; 。
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①汉水河畔的徘徊、星空下的辗转反侧,因为你而一起被选入《诗经》的抑扬顿挫②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③玄妙灵动的狐女、变幻莫测的山市,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④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C.①④②③D.②③①④5.体会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再仿写一句。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仿写:6.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地考验着普通百姓的餐桌,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
我校七(1)班拟举行“关注食品卫生,共创安全家园”综合性实践活动,以唤起人们的责任意识。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需要在校园布告栏上张贴一条“食品安全”宣传标语,请你拟写一则。
(20字以内)(2)关注食品安全,应该有一双慧眼。
面对包装精美的食品,你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其是否安全呢?至少说出两种。
我的判断:(3)假如你在超市购买了一块巧克力,在外包装上没有发现“QS”标志,你该怎样处理?我的办法:二、阅读理解。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满分100 分,限时45 分钟)一、选择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 个选项中,只有1 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为商代历史简表。
其中空缺的一项应是()朝代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君主末代君主重要事件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商约公元前1600 年汤A.桀B.纣王C.文王D.武王【答案】B 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有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之说,由此可见,商朝开国君主为汤,亡国之君为纣王。
故选择B 项。
2.走进南京总统府,就会看到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在历史上,标志着“公天下”被“家天下”局面所取代的历史事件是()A.舜禅让位子给禹C.启继承父位B.禹建立夏朝D.商汤灭夏【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禹死后,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代替,“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2017 江苏南京中考)“(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材料体现的是()A.周初分封B.商鞅变法C.秦设郡县D.汉初分封【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等可判断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
4.国家博物馆馆藏的两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四足带盖方鼎”和“商鸮卣”被戏称为中国版的“安卓小机器人”和“愤怒的小鸟”。
这些精美的青铜器是采用什么方法制造出来的()A.高温锻打法B.泥范铸造法C.人工合成法D.蒸煮法【答案】B 我国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所以B 正确。
5.(2014 云南中考)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
这种文字被称为()A.隶书B.金文C.小篆D.甲骨文【答案】D 依据所学可知这种文字是我国古代的文字,因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被称为甲骨文。
6.(2018 福建莆田七中第一次月考)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C.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答案】D 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但并不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
(28分)1.下面的句子你一定很熟悉,你能正确书写出相应的汉字吗?(3分)(1)后来发生了fēn qí( 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尽头一口shuǐbō lín lín( 水波粼粼 )的鱼塘。
(2)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dàn yǎ(淡雅 ),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shēn chén( 深沉 ),pōpōsǎsǎ(泼泼洒洒 ),秋风中正开得làn màn( 烂漫 )。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3分)A.《散步》和《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分别是莫怀戚和史铁生。
B.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
C.泰戈尔是日本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D.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除编有《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周琦的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修改:删除“正在”B.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
修改:应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C.春天的武汉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修改:把“成为”改为“是”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
修改:删除“通过”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散步》是一篇散文,写了一家人一起散步的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
那个秋天,母亲病故了,“我”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C.《咏雪》写的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谢太傅”的女儿杰出的(1)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 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 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词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侍弄(shì)瘫痪(tān)熬夜(áo)沉寂(jì)B.粼粼(lín)诀别(jué)姊妹(zí)高洁(jié)C.霎时(chà)匿笑(nì)沐浴(mù)脸颊(xiá)D.锤打(chuí)菡萏(hàn dàn)徘徊(huí)絮叨(xù)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A.暴怒淡雅捶打憔悴心绪B.折散嫩芽蹲下分岐荫蔽C.信服诀别央求并蒂嗅到D.祷告流转花瓣哽咽仿膳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你的数学基础好,参加数学竞赛,我喜欢物理,参加物理竞赛,咱们各得其所。
B.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变化无常。
C.小张今天下午收到了期盼已久的足球票,真叫他喜出望外。
D.每当我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就会坐在我身旁,让我少看点电视,多看看书,絮絮叨叨个没完。
4.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段的横线上,正确的顺序是()(3分)时间飞了,______________;皱纹深了,________________;泪水干了,________________;太阳落了,__________________。
①每一个泪痕生动起来②梦的脚印留了下来③月亮的笑容浮现出来④躺在里面的故事丰盈起来A.②④①③B.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D.③④①②5.请在横线上补写句子,使之与前后的语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4分)亲情是一股涓涓的细流,给心灵带来甜甜的滋养;亲情是一缕轻柔的阳光,让冰冻的心灵无声融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屏障(píngzhàng)。
B.XXX(háo míng)。
C.祈祷(qí dǎo)。
D.山巅(shān diān)。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懊恼(ào nǎo)字帖回环曲折。
B.斑驳(bān bó)戎装尺九曲连环。
C.田笼(tián lǒng)镐头扑朔迷离。
D.摩擦(mó cā)体魄一泻万丈。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他们二人配合默契,终于赢得了这场双打比赛的冠军。
B.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C.古有替父从军,今有背母求学,孝顺的美德重蹈覆辙,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美德更深层的思考。
D.虽然这个特大传销集团的案情扑朔迷离,但警察明察秋毫,终将传销团伙一网打尽。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没有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从2017年5月10日起,“蓝鲸一号”开始试采可燃冰。
沉睡海底不知多少年代的“冰”,穿透厚达200米的泥质粉砂地层,①变为天然气被输送到大约1200米以上的海平面上,②这不但是我国首次对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而且也是全球首次。
③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④这是中国人民实现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
A.句子①删去“大约”。
B.句子②“全球”与“我国”互换位置。
C.句子③在结尾处加“的国家”。
D.句子④把“实现”改为“推进”。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流出了漫无边际的黄土地,流出了黄皮肤人的群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综合测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20分)1.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分歧(qí)憔悴(jiāo)寒颤(chàn)匿笑(nì)B. 菡萏(dàn)攥着(zuàn)瘫痪(tān)霎时(shà)C. 嫩芽(nènɡ)诀别(jué)攲斜(qī)树杈(chā)D. 粼粼(nín)淡雅(yǎ)徘徊(fēi)反悔(huǐ)2.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辩证辨别敷衍翻来覆去B. 俘虏虐杀戏谑喜出望外C. 荫蔽繁盛委屈花枝招展D. 蹲下尊守飘落咄咄逼人3.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第54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的中国队卷土重来....,成功卫冕.B. 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C. 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繁荣.D. 《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4.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6月初,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相继发生两起森林火灾,近千人赶赴扑救.B. 6月6日,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开幕,全市55所高校约4000余人参与了本次盛会.C. 2018年高考期间,全国天气复杂:南方台风来袭,北方高温炙烤……D. 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三下南海探测,在深海探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5.5.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A. ③①⑥②⑤④B. ③⑤②⑥①④C. ③⑥①②⑤④D. ③②①⑥⑤④6.6.下列连线有误的一项是()A.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中国当代作家――《我与地坛》B. 《金色花》――泰戈尔――印度文学家――《吉檀迦利》C. 《荷叶·母亲》――冰心――中国现代作家――《繁星》D. 《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中国东汉人――《世说新语》7.7.根据提示默写.(1)母亲啊!_____,_____,_____,除了你,______?(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3)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4)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枝上,_______,_______.(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既表现节日思乡,也表示对百姓疾苦的关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6)绿色,是富于生机的颜色,请你写出连续两句含有“绿”字的古诗词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古诗词中咏“雪”的名句很多,结合《咏雪》中“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表达意境写出一句咏雪的佳句:________,_______.8.8.名著阅读.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诗中主要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2)“心中的风雨”指的是什么?阅读《咏雪》回答问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9. 解释词语.①内集②讲论文义③何所似10. 翻译句子撒盐空中差可拟11. 文章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12. 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13. “有的浓,有的淡”中“浓”的意思是()A. 气味或味道很重.B. 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C. 这里指颜色深.14. 加点的“这”是指代()A. 树上的嫩芽B. 大块小块的新绿C. 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D. 以上三项都是15. 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 解释说明B. 声音延长C. 意思递进D. 意思转折16. 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体现了初春的景物特征?17. 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拓展训练外婆的世界李娟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②我在阿尔泰,外婆便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③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④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我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密密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橱馆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地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⑤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地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尔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她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⑥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拉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系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有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⑦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陶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⑧我和她生活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一一奇异的,难以想象的孤独的世界,如蚕茧般的世界.⑨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⑩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根布条.终于痛哭出声……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19日,有删改)18. 文章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19.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中加点的词.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运就看见外婆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2)将句子画线的内容改成“这里有各种颜色的鱼……”,好不好?为什么?在水族馆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20. 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和离开时都在门把上系了布,目的有什么不同?2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22. 发挥想象,在文章结尾加上一段“我”对外婆的真情告自.(不少于40字)23.23.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___》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词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参考答案1.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分歧(qí)憔悴(jiāo)寒颤(chàn)匿笑(nì)B. 菡萏(dàn)攥着(zuàn)瘫痪(tān)霎时(shà)C. 嫩芽(nènɡ)诀别(jué)攲斜(qī)树杈(chā)D. 粼粼(nín)淡雅(yǎ)徘徊(fēi)反悔(huǐ)【答案】B【解析】【详解】A项中的“憔悴”的“憔”应当读“qiáo”;“寒颤”中的颤应当读“zhàn”.C项中的“嫩芽”中的“嫩”应当读“nèn”;“树杈”的“杈”应当读“chà”.D项中的“粼”应当读“lín”;“徘徊”的“徘”应当读“pái”.2.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辩证辨别敷衍翻来覆去B. 俘虏虐杀戏谑喜出望外C. 荫蔽繁盛委屈花枝招展D. 蹲下尊守飘落咄咄逼人【答案】D【解析】【详解】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D项的“尊守”的“尊”应当是“遵”.3.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第54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的中国队卷土重来....,成功卫冕.B. 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C. 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繁荣.D. 《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答案】A【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A项的成语使用有误,“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与此处语境不符.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4.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6月初,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相继发生两起森林火灾,近千人赶赴扑救.B. 6月6日,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开幕,全市55所高校约4000余人参与了本次盛会.C. 2018年高考期间,全国天气复杂:南方台风来袭,北方高温炙烤……D. 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三下南海探测,在深海探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B项有语病,前后矛盾,去掉“约”或“余”.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5.5.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A. ③①⑥②⑤④B. ③⑤②⑥①④C. ③⑥①②⑤④D. ③②①⑥⑤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第三,可以根据“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等来确定首句或尾句.最后再依据各句之间的关系依次排序即可.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衔接语等内容.本题③句为起始句,引出雪景;④句是总结句.重点对①②⑤⑥句排序.这几句按诗词所写的时间,从傍晚到第二天的早晨进行排序为①⑥②⑤.故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③①⑥②⑤④.据此,答案为A.点睛:排序题最主要的是要先找到首句或者是尾句,确定首句或尾句后再去找语句中相关(上下句中出现相同的词语),然后依据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排列句序.排序完成后要仔细认真的阅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排列是否合理,语意表达是否正确、通顺.6.6.下列连线有误的一项是()A.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中国当代作家――《我与地坛》B. 《金色花》――泰戈尔――印度文学家――《吉檀迦利》C. 《荷叶·母亲》――冰心――中国现代作家――《繁星》D. 《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中国东汉人――《世说新语》【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文学常识.D项“刘义庆――中国东汉人” 连线有误.刘义庆是西汉人.7.7.根据提示默写.(1)母亲啊!_____,_____,_____,除了你,______?(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3)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4)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枝上,_______,_______.(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既表现节日思乡,也表示对百姓疾苦的关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6)绿色,是富于生机的颜色,请你写出连续两句含有“绿”字的古诗词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古诗词中咏“雪”的名句很多,结合《咏雪》中“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表达意境写出一句咏雪的佳句:________,_______.【答案】(1). (1)你是茶叶;(2). 我是红莲;(3). 心中的雨点来了;(4).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5). (2)影入平羌江水流(6). (3)岐王宅里寻常见(7). (4)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8). 又在新叶上跳舞(9). (5)遥怜故园菊;(10). 应傍战场开(11). (6)示例:绿树村边合,(12). 青山郭外斜.(13). (7)忽如一夜春风来,(14). 千树万树梨花开【解析】【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荫蔽”“羌”“岐”“梨”等字词的书写.8.8.名著阅读.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诗中主要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2)“心中的风雨”指的是什么?【答案】(1). (1)冰心;(2). 比喻(2)精神上受到的打击、挫折等.【解析】【详解】(1)一空,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冰心有关的文学常识.二问,运用形象的比喻,用鸟巢喻母亲的怀抱,自然的风雨来临时,鸟儿躲到母亲搭建的巢里,而当人生的风雨来的时候,我只有到母亲的怀抱中去寻求安慰,从中可让读者感受到那浓浓的母爱.(2)“心中的风雨”指的是人生的风雨,也就是指精神上生活上受到的打击、挫折等.阅读《咏雪》回答问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9. 解释词语.①内集②讲论文义③何所似10. 翻译句子撒盐空中差可拟11. 文章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12. 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答案】9. ①家庭聚会②谈论诗文③像什么10. 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11.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12.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解析】【9题详解】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内集”:家庭聚会.“文义”:诗文.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差”“拟”等字词的翻译.“撒盐(于)空中”省略句的翻译.【11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问,从“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和谐”“欢快”“轻松”“平等”的家庭气氛.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二问,这种融洽温馨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开发孩子智力,孩子可以各抒己见,见仁见智.【12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问,从“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分析,是孩子比喻得生动活泼、形象有趣才使“公大笑乐”.二问,启发: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学习中多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13. “有的浓,有的淡”中“浓”的意思是()A. 气味或味道很重.B. 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C. 这里指颜色深.14. 加点的“这”是指代()A. 树上的嫩芽B. 大块小块的新绿C. 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D. 以上三项都是15. 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 解释说明B. 声音延长C. 意思递进D. 意思转折16. 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体现了初春的景物特征?17. 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答案】13. C 14. D 15. A16.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的起着水泡.17. 初春的田野生机盎然.【解析】【13题详解】考查对文章重要词语的理解.题干问“有的浓,有的淡”中“浓”的意思.从上句“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中的“新绿”分析,这里的“浓”指的是颜色深,“淡”指的的颜色浅.所以选C项.【14题详解】考查文句中“这”的指代内容.从上句“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分析,“这”应指代“新绿”“嫩芽”“水泡”,所以答案为D项.【15题详解】考查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原句为“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可分析“东西”的释义为“生命”,所以答案可确定为解释说明.因此选A项.【16题详解】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选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从原文中提取“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的起着水泡”作为答案.【17题详解】考查对选文内容的概括能力.题干要求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本段展示了春天的气息,描写了初春田野的生机盎然.用以衬托了作者一家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选自《散步》).【点睛】概括文章的内容.第一步:读.通过对原文的精读,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一两遍读不明确就多读几遍,不到胸有成竹绝不“善罢甘休”.第二步:抽.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抽取出原文各段的段落大意.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文章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第三步:连.将抽取出来的各段大意连接起来.第四步:理.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拓展训练外婆的世界李娟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②我在阿尔泰,外婆便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③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④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我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密密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橱馆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地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⑤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地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尔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她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⑥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拉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系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有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⑦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陶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⑧我和她生活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一一奇异的,难以想象的孤独的世界,如蚕茧般的世界.⑨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⑩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根布条.终于痛哭出声……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19日,有删改)18. 文章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19.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中加点的词.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运就看见外婆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2)将句子画线的内容改成“这里有各种颜色的鱼……”,好不好?为什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仿膳.(shàn) 淡雅.(yǎ) 脸颊.(xiá)B.祷.告(dǎo) 膝.上(qī) 匿.笑(nì)C.并蒂.(dì) 攲.斜(qī) 徘徊.(huí)D.瘫.痪(tān) 诀.别(jué) 憔.悴(qiáo)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改正在题后的括号内。
(1)惩罚宽怒肃杀恍然大悟( )(2)分歧煎熬沉寂苦心孤旨( )(3)侍弄央求捶打曝怒无常( )(4)仿膳絮叨淡雅翻来复去( )3.根据提示填写词语。
(1)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 )(2)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4.根据语意,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 ; ; 。
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①汉水河畔的徘徊、星空下的辗转反侧,因为你而一起被选入《诗经》的抑扬顿挫②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③玄妙灵动的狐女、变幻莫测的山市,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④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C.①④②③D.②③①④5.体会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再仿写一句。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仿写:6.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地考验着普通百姓的餐桌,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
我校七(1)班拟举行“关注食品卫生,共创安全家园”综合性实践活动,以唤起人们的责任意识。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需要在校园布告栏上张贴一条“食品安全”宣传标语,请你拟写一则。
(20字以内)(2)关注食品安全,应该有一双慧眼。
面对包装精美的食品,你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其是否安全呢?至少说出两种。
我的判断:(3)假如你在超市购买了一块巧克力,在外包装上没有发现“QS”标志,你该怎样处理?我的办法:二、阅读理解。
第二单元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分数:100份)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指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
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
”由此可见,良渚遗址() A.是学会农业走向定居的开始B.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证据C.是私有制和阶级出现的开始D.是中国首个王朝建立的标志2.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关于夏朝的历史记载有西周的《尚书》、战国时期的《左传》、西汉的《史记·夏本纪》与《竹书纪年》等文献。
这些文献()A.是证明夏朝确凿存在的原始史料B.是后人编造的历史材料C.说明夏朝的存在有一定的历史依据D.是对远古传说的汇编3.禹死后,启即天子位,“益(人名)干启位,启杀之”,又有“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
这一记载表明()A.禹禅让于启使华夏族分崩离析B.夏启通过战争手段获得了王位C.当时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变革D.父子相传已成王位继承的定制4.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关于启继位一事的历史记述。
根据“孤证不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的史实是()A.启继位建立夏朝B.禹死后其子启继位C.启继位存在争议D.世袭制遭到了破坏5.徐宏在《二里头的“中国之最”》一文中指出:二里头发现了最早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殿、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
这段文字在强调二里头()A.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B.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C.已出现了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D.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6.根据现有考古发现,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A.部落B.部落联盟C.王朝D.国家7.很多史学家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测评一、看拼音写词语或看词语写拼音。
二、解释字,词,句子(加点字也要解释)
分歧:信服:
粼粼:攲斜:
各得其所:
内集:儿女:
文义:俄而:
骤:何所似:差.可拟.:未若:
因.风:期.行:
日中:舍去
..:乃:憔悴:相委.而去:
引:顾: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三、填空。
1、史铁生,(职业),代表作小说、、,散文、、等。
2、泰戈尔,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等。
3、冰心,原名,、。
著有诗集、,散文集、等。
4、鲁迅称之“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
”的书是。
这本书的作者是(朝代)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
主要记载了至年间士大夫的、。
《咏雪》选自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
5、《散步》一文以叙事为主,但其中也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这些属于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写出自然环境描写都有哪些作用:
6、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哪些地方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四、根据语境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
2、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
..的鱼塘。
3、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五、选择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君与家君/期日中B、陈太丘/与友/期行
C、元方/时年七岁D、元方入门/不顾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
..(舍弃、丢下)B、则是无信.(信用)
C、期日中
..(正午时分)D、相委.而去(舍弃)
六、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
2、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我蹲下来,北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七、仿写
有人说,文学是一本永远看不够的人生百态图;有人说文学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有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