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疲劳功能性食品的研究进展
- 格式:docx
- 大小:37.11 KB
- 文档页数:6
抗疲劳功能成分研究进展1880年,黄桑(Mosso)就开始了对人类疲劳的研究,他在1915年就提出了疲劳是细胞内化学变化衍生物导致的一种中毒现象;1980年Karlsson提出,疲劳是丧失保持所需或预想的输出功率,在1982年的第5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将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不能保持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1]。
运动性疲劳,即生理性疲劳是由于工作或活动本身引起的,以区别于诸如疾病,环境和营养等原因所致的疲劳,我国学者把人运动到一定时候,运动能力及身体功能辐射下降的现象,叫做运动性疲劳[2]。
“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即由于运动引起机体生理生化改变而导致机体运动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3]。
1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机制[4]1.1能源耗竭学说磷酸原储备减少与疲劳在激烈运动的30秒内,肌肉中大量消耗ATP和CP供能。
肌肉中储量明显下降,维持运动时,则ATP和CP保持在低水平下,短时间精疲力竭的运动后,ATP和CP都不会耗尽;糖储备减少和疲劳当达到或超过50%~60%,最大吸氧80%~90%最大吸氧量强度运动时,首先是慢肌中糖原下降,继而快肌中糖原也下降。
以80%~90%最大吸氧量强度运动时。
肌糖原下降速度较快;脂肪的作用和疲劳运动时脂肪组织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
当脂肪酸利用增加时,葡萄糖和糖原利用速度下降。
但脂肪不能代替供能,因为氧化脂肪供能时,输出功率将比糖低50%,运动能力必将下降;蛋白质的消耗和疲劳当长时间耐力运动时,蛋白质分解增多,而食物按常人量供应时则会引起蛋白质营养不足而表现为负氮平衡。
当肌体长时间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时,很容易造成肌体疲劳水分和无机盐与疲劳当体液减少量达到体重的30%时,运动能力便显著下降,体液减少达到10%时,将引起代谢紊乱,循环血量减少,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降低,肌肉出现抽筋,四肢无力,工作能力下降等现象。
保健食品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健康意识的提升和生活品质的改善,保健食品作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重要手段,其市场潜力和社会价值日益显现。
保健食品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不仅关系到食品科技的进步,更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健康福祉。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保健食品的研究现状,深入探讨其发展趋势,以期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健康选择,同时也为保健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我们将概述保健食品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现状,以明确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
我们将重点分析保健食品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原料筛选、功能评价、产品开发等,以及当前存在的挑战和机遇。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探讨保健食品的发展趋势,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促进保健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保健食品的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球健康意识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保健食品行业日益繁荣,其研究现状呈现出多元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特点。
在原料开发方面,保健食品的原料已经从传统的动植物资源拓展到海洋生物、微生物以及合成生物等新型领域。
比如,深海鱼油、螺旋藻、益生菌等新型原料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能,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在产品研发方面,保健食品正朝着个性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
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定制化产品不断涌现,如针对老年人的增强免疫力产品、针对女性的美容养颜产品等。
同时,产品的剂型也日益丰富,从传统的胶囊、片剂发展到口服液、软胶囊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在功能研究方面,保健食品的功能已经从单一的补充营养发展到调节生理功能、预防疾病等多元化领域。
例如,一些具有抗氧化、抗疲劳、降血糖、降血脂等功能的保健食品在市场上广受欢迎。
在质量控制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保健食品的质量控制手段也日益完善。
从原料的筛选、提取到产品的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都实现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国功能性食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意饮食健康。
但随着由于生活机构的改变和环境的恶化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们的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降低了人们生活质量,从而对于供能食品来调节机体有了确切的渴望。
本文通过阐述功能食品的概念,功能性食品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功能性食品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功能食品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s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192-02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不仅仅满足对新陈代谢和营养物质的需求,而是更加关注健康,调节机体的作用。
当今,健康长寿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食品的功能成分、营养成分,为人群提供科学性食品预防疾病的发生;为疾病人群提供恢复性食品、辅助治疗,这已成为目前食品科学的任务。
开发功能性食品已成为我国食品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1 功能性食品概念功能性食品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最早是出现在1982年出现在日本厚生省的文件“功能食品”的名称,1989年又将功能食品定义为“具有与生物防御、生物节律调整、防治疾病和恢复健康等有关的功能因素,经设计加工,对生物体有明显的调整功能的食品”[1]。
功能性食品在我国也称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在我国《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其基本特征和要求。
(1)功能食品必须是食品,具备食品的法定特征;(2)功能食品必须要有特有的营养保健功效;(3)功能食品必须要有明确的适用人群对象;(4)功能食品必须与药品相区别;(5)功能性食品配方组成和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6)功能性食品必须具有法规依据[2]。
2 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2.1 国际市场上据统计,近二十年来,国外功能性食品总营业额增长近30倍。
2023年免疫抗疲劳食品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免疫抗疲劳食品是指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缓解疲劳状态的食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免疫抗疲劳食品行业市场逐渐兴起。
免疫抗疲劳食品行业市场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需求不断增加: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面临着免疫力下降和疲劳问题。
因此,免疫抗疲劳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同时,免疫抗疲劳食品不仅关注老年人和体弱者的需求,也逐渐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关注和追捧。
二、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免疫抗疲劳食品行业的兴起,市场竞争激烈。
不仅有传统的保健品、药品企业进入免疫抗疲劳食品行业,还有一大批新的品牌不断涌现。
这些品牌通过创新的产品理念、高效的渠道推广以及个性化的市场定位,加大市场竞争。
三、产品多样化:免疫抗疲劳食品的产品形式多样化,包括保健品、功能性食品、膳食补充剂等。
同时,免疫抗疲劳食品也注重科研技术的应用和创新,通过提取天然植物成分、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方式,不断开发新的产品。
四、消费者关注度提高: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免疫抗疲劳食品的关注度也进一步提高。
消费者在购买免疫抗疲劳食品时更加注重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他们愿意选择有信誉度、丰富研发实力和良好产品口碑的品牌。
五、市场前景广阔:免疫抗疲劳食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逐渐崛起,免疫抗疲劳食品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此外,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免疫抗疲劳食品需求不断提高,该行业还将涌现出更多创新产品和新的市场机会。
总的来说,免疫抗疲劳食品行业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对免疫抗疲劳食品的需求将逐渐增加。
同时,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多方面措施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未来,免疫抗疲劳食品行业市场还将持续扩大,前景广阔。
具有抗疲劳作用的补益类中药研究进展玄其文,沈 诞,杜 娟,顾 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上海200433)[关键词] 疲劳;补益类中药;多糖;作用机制;综述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3.02.027[中图分类号] R282.7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3)02-0275-07[通信作者] 顾伟,E -mail :sam6116@ [基金项目]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8ZX09J18110-003) 疲劳是由机体脑力、体力活动过度,或精神刺激过多等因素所致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现象,它既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单独出现,也可以作为一种症状伴随于其他疾病出现[1]。
目前为止,国内外对疲劳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
1982年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将疲劳概括为“躯体不能开启或持续进行某一特定强度的生理活动的状态”[2]。
2004年发表在Lancet 上的一篇文章将疲劳定义为“机体难以触发或维持自主性活动的状况”[3]。
有研究认为疲劳状态会引发焦虑或抑郁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认知能力水平、睡眠的质量、身体的生理功能和能量代谢等[4]。
而长期处于疲劳的状态下会加速衰老,导致抑郁焦虑状态,引发癌症或部分免疫类疾病,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5]。
但由于评价疲劳的方式大多较为主观且疲劳的致病因素较多,疲劳的状态往往不为患者所重视,无形之中带来更多隐患。
疲劳形成机制十分复杂,文献中总结出相关的发病机制有能量耗竭学说、内环境稳态失调学说、代谢产物堆积学说和自由基影响理论学说等[6]。
也有研究指出疲劳可能由个体情绪状态、神经肌肉传导障碍、低血糖等心理、生理、生化因素引起[7]。
促进疲劳状态的恢复和延缓疲劳的发生是近年来军事医学、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等领域需攻克的难题。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于抗疲劳和具有抗疲劳活性的药物的研究方兴未艾。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摘要]: 文中介绍了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根据功能性食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研究现状,探究国内功能性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市场前景,提出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1世纪食品的新趋向。
[关键词]; 功能性食品;问题;前景;研究现状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健康已成为食品开发的主题。
研究食物功能成分,开发功能食品已成为国际上食品研究瞩目的热点和发展趋势[1,2]。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对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还没有形成共识。
此概念最早出现于1962年日本厚生省的一份文件中,1989年曾明确定义: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与机体防御、机体节律调节、疾病防治、健康恢复等有关的功能因子,经设计加工,对机体有明显调节功能的食品[3]。
而美国至今尚无功能性食品的官方定义,就其含义而言,所包括的范围很广,既涉及人们所熟悉的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又包括草药或其他植物中的非营养成分[4]。
从某种程度上说,功能性食品也被认为是老年人食品,因为这类食品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保持身体健康,降低患病风险的需求,而老年人是最大的目标群体。
在我国功能性食品也习惯称作保健品,可理解为作为日常食用的,含有可以增强健康水平或降低患病风险的生理活性成分的食物和饮料。
从生产方法来衡量,功能性食品包括去除可引起副作用的物质;增加某种物质(或非营养物质)在食物中的正常含量,使其对人体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原食品中添加不存在的,又被证明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原食品中存在过度摄入可能对人体有害的常量营养素,用已被证明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来代替;增强原食品中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的稳定性或生物实用性[5]。
2功能性食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外功能性食品研究现状据介绍,全球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0%,达到2000亿美元,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平均用于功能性食品方面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25%,美国目前的功能性食品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占食品销售额的1/3;欧洲的功能性食品也有2000多种,销售额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6]。
军用抗疲劳功能食品原料摘要:疲劳是指机体不能持续特定水平的机能,或器官不能维持预定运动强度的生理状态。
军用食品着眼于提高军人身体技能,增强体魄,抗疲劳功能性食品也成为研究重点,本文重点在于总结当今常用具有抗疲劳功能的原料和其相关评价检验方法。
关键词:抗疲劳;军用食品;功能食品;原料组成Abstrat: Fatigue refers to the physiological state in which the organism can not sustain a specific level of function or the organ can not maintain a predetermined exercise intensity.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summarize the commonly used anti-fatigue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and their related evaluation test method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anti-fatigue functionalraw materials and their related evaluation methods.Key words: anti-fatigue; military food; functional food; composition of raw materials随着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性食品以及营养补充剂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作为军用补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军用食品也开始探索通过添加具有功能活性的物质来增强战士体能、提高反应能力与身体素质。
具有抗疲劳功能的军用功能食品、膳食纤维、营养补充剂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军用食品需满足军队作业强度大、时间久,战士体能消耗大,营养需求量大等因素,本文就具有抗疲劳功能性原料及其检测方法进行简单汇总及阐述。
红景天运动食品研发及其抗高原运动疲劳研究尤伟【摘要】采用红景天为原料,制备一种富含红景天提取物的运动食品,预防并缓解高原运动性疲劳.研究结果发现,小鼠骨骼肌细胞中抗疲劳相关的细胞通路均被激活,其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红景天提取物在细胞水平表现出抗疲劳功效;人类自愿者高原运动试验证实,试验组运动相关指标和疲劳相关生化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人员(P<0.05),并且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事件.证实红景天运动食品具有有效的抗高原疲劳功效,具有一定应用价值.%Rhodiola was used as raw material to prepare a diet rich in rhodiola extract, which was applied to prevent and relieve the fatigue of plateau spor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ti-fatigue related cellular path-ways were activatedin mouse skeletal muscle cells, and the expression of related protein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extract of rhodiola had obvious anti-altitude exercise fatigue effect at the cellular level.Human volunteers plateau motion experiments confirmed that the ex-ercise-related indexes and fatigue-related biochemical index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no adverse events were observed.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rhodiola was effective in anti-plateau fatigue and had certain application value.【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7(038)007【总页数】4页(P168-171)【关键词】红景天提取物;高原运动;运动食品;细胞模型【作者】尤伟【作者单位】西京学院,陕西西安710123【正文语种】中文在高原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可导致自由基在人体心脏、肌肉等重要器官的细胞内迅速增加堆积,导致细胞内脂质过度氧化,持续降低线粒体的机能和膜活性,出现人体运动机能明显下降,产生高原运动疲劳现象[1]。
食品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食品生物技术是一门涉及食品生产和加工的重要学科领域,通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食品进行改良和加工,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同时也可以减少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负荷和资源消耗。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生物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人类提供更健康、安全和环保的食品。
一、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
通过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可以精确地对食品作物的基因进行修饰,以增加其抗病性、耐逆境能力和营养价值。
在水稻中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增加β-胡萝卜素的含量,使其具有更好的抗氧化和抗衰老的功能。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使粮食作物更加适应气候变化,提高产量和品质。
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在畜禽养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改善畜禽的生长速度、抗病性和肉质品质。
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改善农作物和畜禽的免疫力,减少对化学农药和抗生素的依赖,从而使生产的食品更加安全和环保。
二、人工肉的研发人工肉是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的肉类产品,其制备过程不需要动物的屠宰,可以大大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和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可以解决全球范围内肉类供应的问题。
近年来,人工肉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仅在口感、营养和安全性方面得到了极大改进,还在生产成本上有了明显的下降。
人工肉的研发涉及细胞培养、生化合成和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科研人员需要面对许多技术和商业化障碍。
但随着越来越多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工肉将成为一种受到广泛接受的替代肉类产品,并且对于环境和动物福利都将是一大利好。
三、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功能性食品是指在满足基本的营养需求的还能对人体的特定机能起到积极的保健作用的食品。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功能性食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食品生物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中,例如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提取海藻中的褐藻多糖制备保健品,利用酶法提取大豆异黄酮制备抗氧化的保健食品等。
猴头菇又名猴头菌、猴菇、喉头,为齿菌科真菌猴头菌的子实体,其子实体圆润、颜色较白,菌伞形似金丝猴头,含有多种蛋白质、多糖、多肽、酚类、氨基酸成分。
猴头菇是我国名贵的食用菌,属于食物中的佳品,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很好的药用功效,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猴头菇对癌细胞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随着软饮料市场的发展,基于其所富含的多种活性成分,将其运用到运动饮料的研发中,可满足各类人群的食补和康养要求。
对于运动员来说,通过合理的配方设计,可以有效起到体能恢复和抗疲劳的作用,此产品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1]。
1 猴头菇的药用价值猴头菌提取物在抗炎和抗溃疡、免疫调节和抗肿瘤、降血糖和降血脂以及抗氧化和抗衰老方面具有强大的功效。
首先,猴头菇具有上皮修复和再生作用,其提取物可以修复损坏的胃粘膜,对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溃疡效果显著。
猴头菇提取液可促进乳酸菌的繁殖,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有效应对微生物病原体吸附靶细胞,其消炎和抗感染性能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认可。
其次,猴头菇多糖能够通过激活免疫系统,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和淋巴细胞增殖,对于某些菌类具有直接抑制作用,尤其能够抑制瘤细胞的扩大与生长,增加白细胞的量,确保机体化疗、放疗耐受性的提升。
最后,猴头菇菌丝体提取物能够加快糖的氧化分解,增强糖代谢酶系的活性,具有良好的降血脂和降血糖作用。
此外,猴头菇子实体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资源,其有效提取物还具有潜在的抗氧化和保肝性能,帮助机体清除自由基,增强体内过氧化氢酶的含量,延缓人体衰老[2]。
2 猴头菇运动饮料的影响2.1 对人体运动的影响从医学和营养学的视角研究,猴头菇运动饮料基于其特有的药用价值功效,可以改善人体代谢。
由于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会流失大量的糖分、水和电解质,同时伴随着钾、钠等物质失衡。
猴头菇本身富含大量的多糖,在其饮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水、糖、维生素、氨基酸,可补充能量及人体失去的电解质,缓解人体疲劳感;快速补充糖分和能量,维持人体正常代谢,确保体内营养平衡,避免人体因营养物质缺失造成的暂时性身体疲劳。
抗疲劳食品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抗疲劳食品市场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和工作节奏的加快,抗疲劳食品作为一种新型的健康食品,备受消费者青睐。
本报告旨在对抗疲劳食品市场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消费者需求以及市场前景展望,以期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同时,本报告也将对抗疲劳食品的分类和特点进行细致分析,以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和选择。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本文正文部分内容的简要介绍,以及每个部分内容的关联和逻辑顺序。
该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抗疲劳食品市场概况、抗疲劳食品的分类和特点以及抗疲劳食品市场趋势。
在第一部分,我们将对抗疲劳食品的市场规模、增长趋势以及主要市场参与者进行概述。
第二部分将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抗疲劳食品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最后一部分将分析当前抗疲劳食品市场的趋势和未来预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将对抗疲劳食品市场的发展前景和消费者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抗疲劳食品市场进行全面分析,以了解当前抗疲劳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趋势和特点。
通过对市场概况、分类和特点以及消费者需求的深入研究,我们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可靠的市场情报,为其制定市场策略和产品规划提供依据。
同时,针对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进行分析,为企业提供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的建议。
希望本报告能够为抗疲劳食品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促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4 总结总结:经过对抗疲劳食品市场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抗疲劳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抗疲劳食品市场潜力巨大,不仅在消费者群体上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针对抗疲劳食品市场,我们需要关注产品的科学性和实际效果,以及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创新,推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食品产品,并且加强营销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从而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白藜芦醇抗疲劳作用及其机理研究郭瑞【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8(039)024【摘要】为了探讨白藜芦醇抗疲劳作用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采用力竭训练动物模型,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白藜芦醇组、中剂量白藜芦醇组、高剂量白藜芦醇组,各组连续灌胃蒸馏水或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灌胃4周后进行力竭跑步实验,测定力竭时间以及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BLA)、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肝糖原、肌糖原、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等疲劳相关生化指标.结果发现,白藜芦醇具有抗疲劳作用,其能延长大鼠力竭跑步时间;降低BLA、BUN、肝组织中MDA含量;增加肝、肌糖原以及肝组织中SOD、GPx、CAT含量.白藜芦醇抗疲劳机理可能是:1)白藜芦醇能降低代谢产物的堆积或快速清除代谢产物;2)白藜芦醇能改善运动代谢控制和能量代谢活化;3)白藜芦醇能提高体内抗氧化酶活性,与内源性抗氧化剂形成协同抗氧化网络来降低氧化应激;4)白藜芦醇能减少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保护肝细胞膜完整性.白藜芦醇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功能性食品或营养补剂应用在运动营养领域.【总页数】6页(P174-179)【作者】郭瑞【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羊肉中L-肉碱抗疲劳作用机理研究 [J], 王丽霞;刘安军;朱晓萍2.白藜芦醇的抗氧化抗疲劳作用研究 [J], 薛建安3.三康胶囊抗疲劳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 [J], 涂宏海;王彩云;谢玲;石俊英4.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抗疲劳作用机理研究 [J], 孙雅珍; 侯艳妮; 王金昌; 马作鑫5.辣椒素的抗疲劳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J], 贾为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疲劳功能性食品的研究进展摘要:抗疲劳功能食品通过在食品中添加抗疲劳功效成分来达到抑制、缓解疲劳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暴露了目前抗疲劳食品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更多的是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运动疲劳产生机制抗疲劳功能性食品存在问题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ti-fatigue functionalfoodWanyanpeng 20080801B013Hainan University Food ScienceAbstract: Anti-fatigue functional food, through adding anti-fatigue functional component into food, restrains and reduces fatigue. 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new epo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some problems in anti-fatigue food industry have been uncovered , the more important thing was that the challenge supplies even more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ti-fatigue food industry.Key words: fatigue;anti-fatigue generation mechanism functional food problems近几年,随着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比赛的激烈程度逐渐增强,运动员不论是在比赛还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承受的运动负荷越来越高,出现运动性疲劳的机率也更高。
运动员为提高运动能力,往往在超生理极限负荷下进行训练,通过营养补充手段及时克服运动性疲劳,成为提高运动成绩、减少疾病和损伤的重要措施。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抗疲劳营养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以期为合理安排训练膳食、运用营养学促力手段有针对性地调整运动员竞技状态以及开发抗疲劳运动食品提供参考。
1 运动性疲劳概述1.1 运动性疲劳概念运动性疲劳(exercise- induced fatigue)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疲劳的概念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1)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
(2)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多指标同时改变都可以来判断疲劳。
1.2 疲劳的分类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身体运动或肌肉运动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下降。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我们可以将疲劳分为不同的种类。
根据疲劳发生部位可分为全身性疲劳和局部疲劳;根据疲劳发生的机理与表现,可分为中枢性疲劳、外周性疲劳和混合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常因运动的方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表现,如激烈的运动后表现的肌肉酸痛、全身乏力、运动能力下降;棋类等静态运动后表现的头昏脑胀、反应迟缓等。
由此可见,在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中,疲劳既包括身体疲劳也包括心理疲劳 [ 1 ]。
2 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运动性疲劳发生的机制较复杂,近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从不同的侧重点对其进行了解释。
2. 1 能源物质耗竭说肌肉活动到疲劳时,能源物质(如糖元、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等)含量下降而又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从而引发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2. 2 疲劳物质蓄积说肌肉或血液中乳酸及丙酮酸等酸性物质随疲劳程度的加深而增加。
因此有人提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肌肉收缩时物质代谢的产物堆积所致。
2. 3 大脑皮层保护性指令说无论脑力或体力劳动引起的疲劳,都是大脑皮层的保护性作用。
疲劳是中枢神经系统工作能力下降的指标,内环境变化是促进大脑皮层发生保护性抑制的因素。
2. 4 机体内环境(酸度、温度、渗透压、水分)失调说运动中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使机体体液酸度下降,降低到某一数值时,细胞内外的水分以及离子的浓度就会发生变化,人体就不能继续从事运动。
因此有人认为,疲劳是肌体内环境稳定性的失调所致。
2. 5 其它除以上四种传统观念外,一些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别的看法,如保护性抑制学说:一些具有神经递质作用的氨基酸(如γ - 氨基丁酸、5 -羟色胺等)含量变化而对大脑皮层起保护性抑制造成的;免疫机能下降学说:由机体免疫系统的机能下降或紊乱造成的;自由基学说:自由基攻击细胞膜及线粒体等其它生物膜,影响膜的流动性,造成离子和能量代谢紊乱,最终导致运动性疲劳的产生;突变理论:运动过程中,能量消耗、肌肉力量下降和兴奋性或活动性丧失等关系联系起来,把疲劳看成综合性表现[ 2 ]-[3]。
3 抗疲劳功能性食品研究现状近几年,我国抗疲劳功能性食品的研究飞速进展,下面就介绍几种抗疲劳功能性食品的研究现状。
3.1 纯品枸杞多糖罗琼、阎俊、张声华[4]通过小鼠实验表明纯品枸杞多糖能显著地增加小鼠肌糖原、肝糖原储备量; 提高运动前及游泳后90 m in 及150m in LDH 总活力; 降低小鼠剧烈运动后血尿素氮增量, 加快运动后血尿素氮的恢复速率; 以10 mg·kg- 1·d- 1剂量组效果最佳。
提示纯品枸杞多糖在提高机体对运动员负荷的适应能力, 抵抗疲劳产生和加速疲劳的消除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3.2 牛磺酸牛磺酸是一种含硫的β一氨基酸,它广泛分布于动物组织细胞内,特别是在神经、肌肉、腺体等可兴奋组织内含量更高。
余杰, 唐武[5]通过对小鼠研究表明(1)牛磺酸可以明显提高小鼠运动机能, 增强小鼠抗疲劳能力, 牛磺酸的添加量跟小鼠的力竭运动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当饮水中牛磺酸的添加量为800mg/L时抗疲劳效果最佳(2)机体的体内抗氧化效果明显,添加牛磺酸可以显著提高力竭运动小鼠体内SOD活性, 有效降低其体内MDA浓度,且添加量与小鼠体内抗氧化效果明显相关, 牛磺酸添加量为800mg/L时效果最好。
综合分析牛磺酸的抗疲劳效果和体内抗氧化结果表明, 牛磺酸对体内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运动小鼠的抗疲劳效果。
3.3 分子大豆低聚肽陈园园、施用晖、乐国伟[6]研究表明小分子大豆肽可更加迅速地为机体提供运动所需的能量,减少机体储存的能源物质的消耗,并且可以降低运动时肌肉乳酸的生成量,减少组织损伤,同时更好地清除自由基,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更为有效的抗运动疲劳作用。
疲劳与机体氧化反应具有一定的联系,抗疲劳与抗氧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补充抗氧化剂可起到抗疲劳的效果。
3.4辣椒素众多研究表明, 辣椒素在5~15 mg ·kg - 1 对外周疲劳和中枢疲劳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大于15 mg ·kg - 1 时抗疲劳作用消失。
Kim 等发现, 灌胃给予辣椒素的小鼠游泳力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在给药后 2 h 后效果最为明显。
并且, 辣椒素的类似物C182VA 和Capsiate 也具有相似的作用。
辣椒素和类辣椒素所诱导的小鼠游泳能力增加能被VR1 拮抗剂capsazepine 所取消, 提示它们的抗疲劳作用与激动VR1 受体有关。
Oh 和Ohta 也证实预先给予辣椒素能促进大鼠游泳能力的提高。
我们最近的研究显示, 灌胃给予辣椒素连续5 d , 能显著增加睡眠, 剥夺大鼠方格间穿行次数和直立次数(旷场试验) 以及延长游泳力竭时间,提示辣椒素可改善睡眠剥夺所致的中枢性疲劳。
以上实验结果显示, 辣椒素可以提高耐力和运动能力, 减少中枢神经疲劳反应。
此外, 辣椒素能显著增加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且具有刺激循环系统和呼吸反应, 这也使得辣椒素有助于改善在疲劳条件下的应激能力。
辣椒素具有明显致疼痛作用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 通过结构修饰在降低其辛辣味及刺激性的同时保留其抗疲劳作用是今后的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7]。
3.5蒜粉李瑜,许时婴[8]研究表明蒜粉可以极显著提高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和游泳时间,具有显著提高小鼠抗疲劳的能力。
3.6人参王莹等[ 9 ]表明人参可以加速自由基的清除、节省糖原的利用、增加糖原储存、减少乳酸堆积以及增强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为肌肉活动及时提供能量,人参具有很好的抗疲劳作用。
3.7西洋参王庭欣等[10]通过小鼠实验表明,西洋参片能显著提高小鼠肝糖原的储备量,降低小鼠游泳后血乳酸曲线下面积以及血清尿素氮含量,并能加速体内尿素氮的除速率,提高小鼠的游泳时间,具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
4研发存在的问题及展望4.1研发存在的问题目前抗疲劳领域的研究中,大多数实验均为小鼠游泳实验,存在一些亟待标准化的内容。
如在造模上许多报道不一致,缺乏公认的疲劳模型,阻碍了对食品抗疲劳作用的客观评价,应予标准化。
由于功效成分普遍具有“微量”、“高效”和“不稳定”,应用传统的食品工程技术已不能适应微量成分的制造工程,使开发高科技含量的抗疲劳功能食品受到局限。
抗疲劳功能成分的构效与量效关系、生物活性成分与其功效作用的关系以及所实现其药理作用的分子机理,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4.2展望4.2.1根据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理论,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抗疲劳食品“药食同源”理论是我国发展功能食品的独特优势。
我国拥有极为丰富的天然中草药资源,如人参、刺五加、红景天等都是研发抗疲劳功能食品的重要原料。
我们要充分挖掘、利用传统的有关食补、食疗的丰富经验,结合传统养生理论,运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高新技术,从各种天然的药食两用食物资源中去寻找抗疲劳功能因子, 设计开发出具用民族特色的抗疲劳功能食品。
4.2.2符合第三代功能食品要求,与国际接轨研发符合第三代功能食品特点的抗疲劳食品,进而走国门与国际接轨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在借鉴日本、美国等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应用多学科知识、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从分子、细胞、器官等分子生物水平上研究抗疲劳功能因子的结构、含量及其作用机理,准确评价抗疲劳功能食品的功效,研究抗疲劳功能因子的稳定性和在功能食品中保持功效,开发出国内外公认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抗疲劳功能食品。
参考文献[1]李荣华. 运动疲劳与恢复的探析. 搏击·体育论坛, 第1 卷第4 期[2]陈敏雄,叶小平.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特殊营养补充品[ J ].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8 (4) : 13 - 15.[3]王红燕,何祖新,刘鑫.疲劳产生的机制及抗疲劳中药的研究进展.现代中医药.2007年3月第27卷第2期[4]罗琼、阎俊、张声华.纯品枸杞多糖对小鼠抗疲劳的效果.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9 年8 月第45 卷第4 期[5]余杰, 唐武.牛磺酸对力竭运动小鼠抗疲劳效果及其机理研究.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年11月第23 卷第4 期[6]陈园园、施用晖、乐国伟.不同分子量大豆低聚肽抗氧化活性与抗疲劳关系研究.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8, 30 (2) : 59~62[7]郭时印, 姜德建, 黄忆明, 谭兴和, 孙振球.辣椒素抗疲劳作用研究进展.中南药学 2007 年8 月第5 卷第4 期[8]李瑜,许时婴.蒜粉抗疲劳和降血脂作用研究.中国调味品. 2005 年6月第6 期[9]王莹,蔡东联. 人参抗疲劳作用研究进展.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J ] , 2005, 27 (3) : 68 - 70.[10]王庭欣,赵文等. 西洋参片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J ]. 食品科学, 2005, 26 (9) : 474 - 476.(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