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教案(第6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pdf
- 格式:pdf
- 大小:121.19 KB
- 文档页数:3
《中药制药技术》电子教材中药的浸提与精制一、中药浸提过程浸提过程是指溶媒进入药材组织细胞将药用成分溶解后形成浸提液的全部过程,主要包括浸润与渗透、溶解、扩散、置换等几个相互联系而又交错进行的过程。
浸提的实质就是溶质(成分)由药材固相转移到溶媒液相中的传质过程。
浸提过程不是简单的溶解过程,而是通过使药材润湿,溶媒向药材组织细胞中渗透,药用成分解吸、溶解、扩散、置换等一系列过程来完成。
(一)浸润与渗透阶段浸提溶剂加入到药材中时,溶剂首先附着于药材表面使之润湿,然后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渗透入组织细胞内。
若药材不能被溶剂润湿,则溶剂无法渗入细胞浸出有效成分。
溶剂能否使药材表面润湿,与溶剂表面张力、药材性质及表面积和其所附气膜有关。
一般药材的组成物质大部分带有极性基团,如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糖类等,故易被极性溶剂所润湿。
但含油脂或蜡质多的药材如麦角、杏仁等,则不易被极性溶剂所润湿,须先行脱脂或脱蜡后,方可用水或乙醇浸出。
反之,非极性溶剂不易使潮湿的药材润湿,须将药材先行干燥,非极性溶剂才能使之润湿而渗入细胞内。
在制剂生产上可以采用向溶媒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或强力搅拌等降低或破坏界面张力达到润湿的目的。
(二)解吸、溶解阶段药材中各成分间有一定的亲和力,溶解前必须克服这种亲和力,才能使各成分转入溶剂中,这称之为解吸附。
浸出有效成分时,应选用具有解吸作用的溶剂,如乙醇就有很好的解吸作用。
有时在溶剂中加入适量的酸、碱、甘油或表面活性剂以助解吸。
溶剂渗入细胞后即逐渐溶解可溶性成分,溶剂种类不同,溶解的成分也不同。
药用成分能否被溶解,取决于药用成分的结构和溶媒的性质,通常遵循“相似相溶”的规律。
随着可溶性成分的溶解和胶溶,浸提液的浓度逐渐增大,渗透压提高,溶媒继续向细胞内透入,部分细胞壁膨胀破裂,为已溶解的成分向外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扩散阶段溶剂在细胞中溶解可溶性成分后,细胞内形成高浓度溶液而具有较高的渗透压。
《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微教材任务名称中药有效成分的前处理(提取、分离与纯化)课程类型教、学、做一体教学设计模式讲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角色扮演教学目标专业知识目标:1 理解浸渍法、煎煮法等浸出方法的操作要点。
2 知道浸提与纯化、分离的操作注意事项。
3 知道浸提、纯化与分离的方法。
职业能力目标:1 能说出浸提、纯化与分离的方法。
2 能根据中药材的性质选用浸提、纯化的方法。
3.能按浸出制剂车间洁净度要求组织人员和物料进入车间。
4.能按GMin。
(3)浸润时间到后,打开设备电源开关,开启直通蒸汽进汽阀。
加热至沸腾后,关闭直通蒸汽阀门,打开夹层蒸汽阀门,使药液保持微沸,煎煮2小时。
(4)煎煮到规定时间,关闭汽阀,开泵过滤,将提取液泵到提取液储罐并在提取液储罐上做好清膏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品名、批号、批量、生产日期、操作人,完成第一次煎煮。
(5)药液过滤完毕后,加入工艺要求的水量,进行第二。
煎煮时间分别为1小时。
(6)按(4)操作,过滤第二煎药液。
药液需过滤两次,其间隔时间为30min,使药液尽量过滤尽,以免浪费。
(7)药液过滤完毕后,排出料渣。
3清场(1)生产结束后,操作人员将使用后的运输车、工具、容器具按清洁规程进行清洁。
(2)由工序班长取下生产状态标志及设备运行状态标志,纳入批生产记录,换上操作间待清场”标志、设备“待清洁”标志,严格按照清洁规程进行清洁。
(3)由QA员检查清场情况,确认合格后签发“清场合格证”正副本,清场合格证副本插入操作间“已清场”标志牌上。
(4)填好生产记录和清场记录。
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一节药材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一、中药材成分的类型1、有效成分与有效部位2、辅助成分3、无效成分4、组织物质药材成分与疗效的关系根据中医药理论,采用复方治病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点。
绝大多数的中药材制剂是复方(由几味药或数十味药组成),成分的构造极其复杂。
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为复方配伍的综合作用和整体效应上。
所以对药材的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不是绝对地划分。
例如:鞣质在注射剂中为杂质应除去;在五倍子和没食子中被认为具有收敛作用的成分;在大黄中是辅助成分;在桂皮及其他多数药材中则是无效成分;第二节浸提(出)原理与影响因素一、浸提过程1、含义:系指溶剂进入细胞组织溶解其可溶性物质后变成浸出液的全部过程。
2、原理:浸出过程包括——溶质由药材固相向液相中的传递过程;系以扩散原理为基础。
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浸润与渗透阶段解吸与溶解阶段浸出成分扩散阶段1)浸润与渗透阶段该阶段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溶剂的性质;药材表面状态、毛细孔状态、大小、分布;比表面积;压力等2)、解吸与溶解阶段关键是选择最适当的溶媒,溶解有效成分,使渗透压升高,从而进入更多的浸出溶剂,使细胞膨胀、破裂。
常用溶媒:水:为最常用的溶剂之一。
极性大,溶解范围广。
选择性差,易霉变。
乙醇:常用溶剂之一。
半极性溶剂,溶剂性能界于极性与非极性溶剂之间。
具有药理作用,价格较贵,易燃。
其它溶媒:乙醚、氯仿、丙酮等。
3)、浸出成分扩散阶段高渗形成扩散点,不停地向周围扩散,以平衡其渗透压。
这就是浸出的动力——浓度差(药材组织内的浓度与外面周围溶液的浓度差)。
物质的扩散速率可用FICK‘S第一扩散公式来说明。
ds/dt=-DFdc/dxds/dt为扩散速度;F为扩散面积;dc/dx为浓度梯度;D为扩散系数;根据FICK‘S方程,提高扩散速度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溶质的浓度梯度。
方法主要有:用浸出溶剂或稀浸出液随时置换药材周围的浓浸出液.创造最大的浓度梯度是浸出方法和浸出设备器械设计的关键问题。
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一节药材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一、中药材成分的类型1、有效成分与有效部位2、辅助成分3、无效成分4、组织物质药材成分与疗效的关系根据中医药理论,采用复方治病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点。
绝大多数的中药材制剂是复方(由几味药或数十味药组成),成分的构造极其复杂。
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为复方配伍的综合作用和整体效应上。
所以对药材的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不是绝对地划分。
例如:鞣质在注射剂中为杂质应除去;在五倍子和没食子中被认为具有收敛作用的成分;在大黄中是辅助成分;在桂皮及其他多数药材中则是无效成分;第二节浸提(出)原理与影响因素一、浸提过程1、含义:系指溶剂进入细胞组织溶解其可溶性物质后变成浸出液的全部过程。
2、原理:浸出过程包括——溶质由药材固相向液相中的传递过程;系以扩散原理为基础。
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浸润与渗透阶段解吸与溶解阶段浸出成分扩散阶段1)浸润与渗透阶段该阶段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溶剂的性质;药材表面状态、毛细孔状态、大小、分布;比表面积;压力等2)、解吸与溶解阶段关键是选择最适当的溶媒,溶解有效成分,使渗透压升高,从而进入更多的浸出溶剂,使细胞膨胀、破裂。
常用溶媒:水:为最常用的溶剂之一。
极性大,溶解范围广。
选择性差,易霉变。
乙醇:常用溶剂之一。
半极性溶剂,溶剂性能界于极性与非极性溶剂之间。
具有药理作用,价格较贵,易燃。
其它溶媒:乙醚、氯仿、丙酮等。
3)、浸出成分扩散阶段高渗形成扩散点,不停地向周围扩散,以平衡其渗透压。
这就是浸出的动力——浓度差(药材组织内的浓度与外面周围溶液的浓度差)。
物质的扩散速率可用FICK‘S第一扩散公式来说明。
ds/dt=-DFdc/dxds/dt为扩散速度;F为扩散面积;dc/dx为浓度梯度;D为扩散系数;根据FICK‘S方程,提高扩散速度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溶质的浓度梯度。
方法主要有:用浸出溶剂或稀浸出液随时置换药材周围的浓浸出液.创造最大的浓度梯度是浸出方法和浸出设备器械设计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