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与国家主权原则
- 格式:pdf
- 大小:343.68 KB
- 文档页数:4
国际刑事法院审判执行的法律问题分析陆蓉(广西横县人民检察院广西横县530300)【摘要】111际刑事法院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常设性国际刑事审判机构,它的设立被誉为国际刑法发展吏上的里程碑。
但国际刑事法院能否有效惩治犯有其管辖之罪的罪犯且有效预防犯罪,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法院审判的执行力。
国际法院审判的执行,涉及到它所依据的法律条约的效力和它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等因素,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关系到它同联合国安理会、<罗马规约>的缔约国、非缔约国以及世界各大国之间的政治关系。
圆际刑事法院只有妥善处理政治和司法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其影响力。
【关键词】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执行【中图分类号】D F9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56(2010)01—0044—04上y98年7月17日《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以下简称《罗马规约》)在意大利罗马全权外交官大会上顺利通过,2002年7月1日《罗马规约》生效,国际刑事法院开始正式运作。
国际刑事法院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第一个专门审判灭绝种族罪、危害人类罪、战争罪和侵略罪的常设性的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在国际刑事审判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1国际刑事法院管辖的范围1.1罪行1.1.1灭绝种族罪。
依据《罗马规约》第6条之规定:所谓灭绝种族罪,是指蓄意全部或部分消灭某一民族、族裔、种族或者宗教团体而实施的危害该团体的成员、采取强制措施故意阻止该团体的繁衍等行为。
1.1.2危害人类罪(反人道罪)。
依据《罗马规约》第7条之规定,反人道罪是指在广泛或有系统地针对任何平民人口进行的攻击,在明知这一攻击的情况下,作为攻击的一部分而实施的谋杀、灭绝或奴役等行为。
虽然这一类犯罪采取了列举式的方法,但是也难免挂万而漏一。
或者与相关犯罪存在交叉。
在罗马外交大会上对诸如“危害人类的行为是否必须和武装冲突有必然联系”,“该罪的犯罪对象如何界【收稿日期】2009一04—2844定”等问题也有分歧。
国际刑法的尊重国家主权原则国际刑法不同于各国的国内刑法,它的适用往往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其中必然牵扯到国家主权问题,可以说任何的国际互动都绕不开国家主权的纠纷。
因此,国家主权原则作为国际刑法的基本原则有着现实而又重要的意义,它是国际刑法被实施与承认的基石。
何为主权,主权即为对内最高权,对外独立权。
每一个国家的主权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不管你是大国还是小国,强国还是弱国,都需一视同仁。
任何一种侵犯主权的行为都会受到国际上的严厉谴责,甚至是制裁。
为何主权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如此重要?主权赋予了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这种权力不从属于任何其他权力,具有属地(领土)上的最高优越(统治)权,其代表了一个国家在国际法上的基本地位。
可以说,主权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至关重要,主权的存在与否,决定这个地区是否拥有国家的资格,是否独立而非被殖民。
主权是种权力也是种象征。
国际刑事案件具有跨国性,犯罪行为地在多个领域,这里的犯罪行为地为广义上的犯罪行为地,即行为发生地,结果发生地和预期结果发生地。
尽管犯罪行为地有多个,但是犯罪嫌疑人的抓获地只有一个,这样的“多个”对“一个”,造就了国际刑事案件的管辖权冲突。
国家在其主权的范围内,通过国内刑事立法确立其刑事管辖权,以解决一国刑法适用于什么地方的犯罪以及适用于什么人犯罪的问题。
从中可以看出,刑事管辖权是国家基于国家主权原则而派生的,一国在行使刑事管辖权时需要尊重他国的主权。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各个国家持有绝对主权观念,任何在本国内发生的犯罪,他国都不能干预审理,但是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观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特别是国际人道主义法与国际人权法的发展完善对于传统的主权观念造成了强大的冲击。
个人认为,种族大屠杀是根导火线,当希特勒不留余力地抹灭犹太民族时,作为人类最本真的情感冲出了制度的约束,因为种族屠杀是每个国家所抵触的,也是人类道德所强烈谴责的,这种情感直接造就了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关于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国际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简称ICC)作为一个独立、永久、国际性的刑事法庭,负责处理国际刑事犯罪。
其管辖权是保证国际刑事司法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的概念、范围和限制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管辖权的概念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是指该法院据以行使审判权的权限范围。
根据《罗马规约》(Rome Statute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第5条规定,国际刑事法院只能对法院所设立的管辖范围内的犯罪行为进行调查和审判。
该管辖权分为绝对管辖权和相对管辖权两种。
绝对管辖权是指国际刑事法院对于少数几种特定犯罪行为具有绝对管辖权,如种族灭绝、战争罪、侵略罪等。
无论犯罪行为发生在何地,无论犯罪的目的是什么,国际刑事法院都有权对此进行调查和追究。
相对管辖权是指国际刑事法院对于签署《罗马规约》的国家成员及其属地或领土内发生的其他罪行也具有管辖权。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条件的约束。
二、管辖权的范围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范围涵盖了犯罪行为的主体、时间和地点等多个方面。
就犯罪行为的主体而言,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适用于个人而非国家。
这意味着国际刑事法院只能就个人所犯的罪行进行审判,而无法针对整个国家进行调查和追究。
就犯罪行为的时间而言,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适用于《罗马规约》生效后犯下的罪行。
这表明该法院无法对生效前犯下的罪行进行审判,以免侵犯法律的追溯性原则。
就犯罪行为的地点而言,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适用于犯罪行为在签署《罗马规约》的国家成员领土或属地内发生的情况。
然而,如果涉及到非缔约国的领土或属地,那么只有在该国同意接受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时,法院才有权介入。
三、管辖权的限制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受到了一些限制和条件的制约。
国际刑法概念
国际刑法是一种跨国法律体系,用于规范国际犯罪并确定国际刑事司法程序。
它涉及国家之间的刑事合作、国际刑事法院和其他国际刑事机构的设立与运作,以及国际刑事法律的适用范围和实施方式等内容。
国际刑法的核心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国家主权和平等:国际刑法尊重各国主权,并承认各国在刑事管辖权方面的平等地位。
2. 罪刑法定原则:国际刑法要求刑罚只能依据预先确定的罪名和刑罚规定进行,从而保证对犯罪的法律明确和约束。
3. 个人刑事责任:国际刑法认可个人在国际刑事法律框架下承担犯罪责任,犯罪行为是由个人独立实施的,因此个人应负起刑事责任。
4. 无过分严厉和无过分宽大原则:国际刑法要求刑罚适合罪行,既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能过于宽大。
5. 否认豁免权:国际刑法不容许豁免权,即不允许外国官员或国际组织官员凭借其职位地位而免于追究刑责。
国际刑法对一系列国际犯罪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包括种族灭绝、战争罪、反人类罪、侵略罪、恐怖主义等,并为这些犯罪提供了刑事追究机制。
国际刑事法院是一个专门处理最严重的国际
犯罪的国际刑事机构。
国际刑事法院拥有独立性和自主权,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起诉和审判。
国际刑法的发展和适用涉及国际协议、国际法和国内法之间的关系。
国际刑法通常适用于国际刑事法院和国际刑事机构,并由国际法庭根据国际刑法来判决。
各国在国内法上也有责任与国际刑法保持一致,确保对国际犯罪的追究和惩罚。
分析国际刑法的适用与司法管辖权国际刑法是一门涉及国家之间刑事司法合作的法律学科,它规范了国际刑事犯罪的定义、追诉和惩治等方面的问题。
在国际刑法的适用和司法管辖权的问题上,存在着一系列的挑战和争议。
本文将从国际刑法的适用范围、司法管辖权的界定和国际刑事法院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国际刑法的适用范围是国际刑法的核心问题之一。
国际刑法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国际刑事犯罪的定义和管辖权的界定。
国际刑事犯罪的定义是指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犯罪行为,例如种族灭绝、战争罪、人道主义罪等。
这些犯罪行为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对全人类的利益具有重大影响。
管辖权的界定是指国际刑事法院或国家法院对犯罪行为的审判权和追诉权。
根据国际法原则,国家法院享有主权和管辖权,但在某些情况下,国际刑事法院可以行使司法管辖权,例如对战争罪和种族灭绝等犯罪行为的追诉。
其次,司法管辖权的界定是国际刑法适用的关键问题之一。
司法管辖权的界定涉及到国家主权和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平衡。
根据国际法原则,每个国家都有权对本国领土上的犯罪行为进行追诉和审判。
然而,在国际刑事犯罪问题上,国家主权受到一定限制。
例如,国际刑事法院可以行使司法管辖权,对战争罪和种族灭绝等犯罪行为进行追诉。
此外,国际刑事法院还可以行使辅助管辖权,即对国家法院无力或不愿追诉的犯罪行为进行追诉。
这种辅助管辖权的行使需要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合作。
最后,国际刑事法院在国际刑法适用和司法管辖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刑事法院是第一个具有独立地位和权力的国际刑事法院,它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刑法的发展和进步。
国际刑事法院的主要任务是对战争罪、种族灭绝和人道主义罪等犯罪行为进行追诉和审判。
国际刑事法院的判决具有普遍性和约束力,对国际刑法的适用和司法管辖权的界定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然而,国际刑事法院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争议,例如国家主权的限制和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不平衡等问题。
综上所述,国际刑法的适用与司法管辖权是国际刑法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