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仪思念的诗词《谢池春·残寒销尽》阅读
- 格式:docx
- 大小:37.85 K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素养”寒假天天提升(五)一、课外文言文训练之《世说新语》(五)。
陈仲举礼贤陈仲举言为士则①,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②,至,便问徐孺子③所在,欲先看之。
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④。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⑤,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①陈仲举:名蕃,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
②豫章:豫章郡,郡的首府在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县)。
③徐孺子,名稺(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隐士,为人高洁,有“南州高士”之称。
④府君:对太守的敬称。
廨:官署; 衙门。
⑤式商容之闾:登门拜访商容。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为.豫章太守(2)主薄白.(3)登车揽辔.(4)吾之礼贤.2.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陈仲举言为士则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2)吾之礼贤,有何不可?3.从本文可以看出陈仲举是一个怎样的人?4.面对人才,太守有什么情感态度?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二、记叙文训练之人物形象分析。
(一)、“人物形象”类题型、答题技巧。
1.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整体形象)。
答题技巧:首先抓住主要事件,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每一事件中至少提炼出一点主人公的思想性格,然后根据人物的典型描写再次总结,最后从原文中找出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组织语言。
如:《藤野先生》,文中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
(1)修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验(4)询问中国女人裹脚情况,这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求实等思想品质。
2.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及作用。
答题技巧:首先明确塑造人物手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此外还有细节描写及为了使人物性格鲜明所采用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
其次了解这些手法的作用:这些手法都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它写出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背景经历,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谢池春》是词牌名,又称为《玉莲花》、《怕春归》、《风中柳》、《风可柳令》、《卖花声》等。
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亦有六十四字﹐五仄韵﹐以及六十四字﹐四仄韵的变体。
《词律》、《词谱》均以路由词为正体。
乾道八年(1172),陆游四十八岁,那年二月,由夔州(治今四川奉节)通判转任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的干办公事兼检法官。
同年十月,因王炎被召还,幕府遭解散,游于十一月赴成都上新任。
宣抚司治所在南郑(今陕西汉中),是当时西北前线的军事要地。
陆游在这里任职,有机会到前线参加一些军事活动,符合他的想效力于恢复旧山河事业的心愿。
所以短短不到一年的南郑生活,成为他一生最适意、最爱回忆的经历。
这首词是陆游老年居家,回忆南郑幕府生活而作。
陆游在南郑,虽然主管的是文书、参议一类工作,但他也曾戎装骑马,随军外出宿营,并曾亲自在野外雪地上射虎,所以他认为过的是从军生活。
那时候,他意气风发,抱着“莫作世间儿女态,明年万里驻安西”(《和高子长参议道中二绝》)的一举收复西北失地的雄心。
词的上片开头几句:“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都可以从他的诗中得到印证:“如《书事》的“云埋废苑呼鹰处,雪暗荒郊射虎天”,《蒸暑思梁州述怀》的“柳阴夜卧千驷马,沙上露宿连营兵。
胡笳吹堕漾水月,烽燧传到山南城”,《秋怀》的“朝看十万阅武罢,暮驰三百巡边行。
马蹄度陇雹声急,士甲照日波光明”,等等。
上面几句词写得极为豪壮,使人颇感振奋。
但全词感概,也仅止于此。
接下去一句:“笑儒冠自来多误”,突然转为对这种生活消失的感慨。
其一反前文的情况,有如辛弃疾《破阵子》词结尾的“可怜白发生”一句。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为本句词语的出处;作者《观大散关图有感》的“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
..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
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则可为本句内容的注脚。
李清《满庭芳·小阁藏春》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满庭芳·小阁藏春》是由李清照所创作的,词人善于摆脱一般咏物之作胶着物态,联系个人身世,抒发对残梅命运的深深同情。
小编精选了一些关于《满庭芳·小阁藏春》的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满庭芳·小阁藏春》宋朝:李清照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小阁藏春》古诗简介《满庭芳·小阁藏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这是一首咏梅词。
词人咏残梅以自比,是她当时生活、感情的真实写照,并充分显示了她孤高清傲,不同流俗的性格特征。
全词意境相谐,词调低沉,风格深婉,语言轻巧,写尽了词人冷清寂寞的环境中所产生的深切感伤之情。
《满庭芳·小阁藏春》翻译/译文在阁楼中好似春天一般,平常不用的窗子将白昼都隔在了外面,走在画廊里,发现这里非常深幽。
篆香烧尽了,日影移上帘箔了,才发现黄昏将近。
我喜爱梅花,自己种的江梅渐已长好,为什么一定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而荒废了时光呢。
没有人来找我谈话聊天,如今在这样的寂寥环境里独自面对梅花,就好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对花彷徨。
梅花色泽美艳,它虽不像别的花那么畏惧霜雪,但毕竟娇弱,难以禁受寒风冷雨的摧残。
又是谁吹起横笛曲《梅花落》,吹动了我的愁绪。
不要怨恨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要相信,虽然梅花踪迹难寻而它情意长留。
我很难说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能显示出梅花的俊俏风流。
《满庭芳·小阁藏春》注释⑴满庭芳:词牌名。
⑵篆香:对盘香的喻称。
⑶江梅:此指梅中上品,非泛指江畔、水边之梅。
⑷临水登楼:语出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之句。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
出自宋代李之仪的《谢池春·残寒销尽》
原文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
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
正佳时,仍晚昼。
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
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
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
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
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
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
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
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
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
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创作背景:
译文
冬日的残寒散尽,小雨过去,已到了清明之后。
花间的小径聚敛着残余的落红,微风吹过池沼萦绕起新的波绉,小燕子在庭院门窗间穿飞,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梅花引王观年年江上见寒梅。
暗香来,为谁开。
疑是月宫、仙子下瑶台。
冷艳一枝春在手,故人远,相思寄与谁。
怨极恨极嗅香蕊。
念此情,家万里。
暮霞散绮。
楚天碧、片片轻飞。
为我多情,特地点征衣。
花易飘零人易老,正心碎,那堪塞管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暗香来,为谁开”轻轻一问,道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冷。
B.上阕借古人“折梅赠远”习俗表达了对身处远地的故人的思念。
C.“怨极恨极”与“那堪塞管吹”之语,揭示了人生易逝的主题。
D.整首词就像是跟所见的寒梅深情地对话,更觉无人倾诉的孤寂。
2.试比较“暮霞散绮。
楚天碧、片片轻飞”与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境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前出塞九首(其七)杜甫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注】曾:同“层”。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主人公骑马前行,天上下着雪,天气十分恶劣,与下文的“指落”遥相呼应。
B.出征的队伍进入高山,“高山”这一特定环境也为“径危”和“筑城”提供了合理性。
C.“指落曾冰间”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摹诗中主人公因手抱寒石而冰冷刺骨的感受。
D.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浅显易懂,多用白描,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4.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最后两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岑参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今甘肃凉州。
②晋昌:今甘肃瓜州,在武威西北一千余里。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首联以景起笔,颔联情景交融,颈联由景到人,尾联以事作结,脉络清晰又富于变化。
B.本诗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本诗感情更丰富。
李之仪诗词李之仪的诗歌(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好词好句、名言短句、祝福语、古诗词、读后感、观后感、日记、周记、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famous quotes and short sentences, blessings, ancient poetry and lyrics, post reading feedback, post reading feedback, diaries, weekly not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李之仪诗词李之仪的诗歌李之仪诗词李之仪的诗歌(精选10篇)李之仪,字端叔。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篇一」窗外绿阴添几许。
剩有朱樱,尚系残红住。
老尽莺雏无一语。
飞来衔得樱桃去。
坐看画梁双燕乳。
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
自是思量渠不与。
人间总被思量误。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幕怎样的景象?(3分)(2)词的下阕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感慨?试作分析。
(3分)参考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幕(暮春)初夏即景:窗外绿荫浓郁,只剩樱桃那一点点残红,尚留春意;而一只长大的黄莺不声不响地将它衔去吃了。
(2)词的下阕词人想象画梁双燕呢喃,仿佛在“惜人迟暮”,流露出韶华易逝的迟暮之感;而又想到燕子是不会做此思量的,于是感慨人常陷入思量太多的`痛苦(因思考而生的痛苦)。
注释:①朱樱,深红色的樱桃。
古代视为珍果。
左思《蜀都赋》:“朱樱春熟。
”②双燕乳,双燕在哺育幼燕。
③渠,它。
指燕子。
赏析夏承焘、张璋《金元明清词选》论云:“此词写春感与离情。
暮春天气,绿肥红瘦,正是恼人季节。
加上‘所思在远道’,更难乎为情。
”全词关键在“迟暮”一语,如义山所云“刻意伤春复伤别”,借惜春以寄慨。
1907年春作于海宁。
伤春迟暮之感。
虽比不得周邦彦《满庭芳》词:“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写的清丽要眇,然亦是词人心中“第一义”。
整阙词满怀《离骚》之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本词中亦有此慨。
“人间总被思量误”又是在思量什么呢?也许真意只有静安先生知。
词的大意:当日的雏莺已经长成,它悄悄地飞来,衔了颗樱桃又飞去了。
看那窗外的绿树,又添了多少浓阴,只剩下红艳艳的樱桃,似乎要把残春留住。
独自坐着,静看那画梁上双燕在乳雏。
燕语呢喃,像在惋惜我已年华迟暮。
我自个儿在想念着他,燕子自然是不懂得的。
唉,人间总被相思所误。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篇二」《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是作者从青州赴莱州探夫途中晚上宿昌乐县(今属山东)驿馆时怀念其家乡姊妹而作的。
【导语】思念是清淡的诗,思念是下⾬天的烟⽕,不能点燃释放,只能默默放在⼼⾥。
下⾯就和⼀起来欣赏下形容思念的诗词名句,欢迎阅读!【篇⼀】 【篇⼀】 年年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韦庄《江外思乡》 ⽬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去茫茫。
——孙光宪《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 欲舒⽼眼⽆⾼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陆游《秋思》 ⼀夜相思,⽔边清浅横枝瘦。
——陈亮《点绛唇·咏梅⽉》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莫相思。
——曹雪芹《残菊》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谭⽤之《秋宿湘江遇⾬》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纥那披绿罗。
——刘禹锡《⽵枝词⼆⾸·其⼆》 相思⽆因见,怅望凉风前。
——李⽩《折荷有赠》 秋天⼀夜静⽆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张仲素《秋闺思⼆⾸》 相思重上⼩红楼。
——⾟弃疾《鹧鸪天·晚⽇寒鸦⼀⽚愁》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王安⽯《壬⾠寒⾷》 ⼩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岑参《送⼈赴安西》 不见⼜思量,见了还依旧。
——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望阙云遮眼,思乡⾬滴⼼。
——⽩居易《阴⾬》 两岸青⼭相对迎。
——林逋《相思令·吴⼭青》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李商隐《凉思》【篇⼆】 【篇⼆】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是去年病。
——张先《青门引·春思》 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阳。
——冯延巳《采桑⼦·花前失却游春侣》 ⼀别家⼭⾳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
——施耐庵《蝶恋花·⼀别家⼭⾳信杳》 已诉征求贫到⾻,正思戎马泪盈⼱。
——杜甫《⼜呈吴郎》 窗外芭蕉窗⾥灯。
——万俟咏《长相思·⾬》 ⼭苍苍,⽔茫茫,⼤孤⼩孤江中央。
——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芳草已云暮,故⼈殊未来。
——韦庄《章台夜思》 ⼣阳闲淡秋光⽼,离思满蘅皋。
——柳永《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下有⼭皆绕郭,清明⽆客不思家。
念奴娇·春情宋代:李清照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标签宋词精选、婉约、写景、怀人、寒食节译文萧条冷落的庭院,吹来了斜风细雨,一层层的院门紧紧关闭。
春天的娇花即将开放,嫩柳也渐渐染绿。
寒食节即将临近,又到了令人烦恼的时日,推敲险奇的韵律写成诗篇,从沉醉的酒意中清醒,还是闲散无聊的情绪,别有一番闲愁在心头。
远飞的大雁尽行飞过,可心中的千言万语却难以托寄。
连日来楼上春寒泠冽,帘幕垂得低低。
玉栏杆我也懒得凭倚。
锦被清冷,香火已消,我从短梦中醒来。
这情景,使本来已经愁绪万千的我不能安卧。
清晨的新露涓涓,新发出的桐叶一片湛绿,不知增添了多少游春的意绪。
太阳已高,晨烟初放,再看看今天是不是又一个放晴的好天气。
注释重门:多层的门。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险韵诗:以生僻而又难押之字为韵脚的诗。
人觉其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并无凑韵之弊。
扶头酒:易醉之酒。
征鸿:远飞的大雁。
玉阑干:栏杆的美称。
慵:懒。
烟敛:烟收、烟散的意思。
烟,这里指像烟一样弥漫在空中的云气。
晴未:天气晴了没有?未,同否,表示询问。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它叙写了寒食节时对丈夫的怀念。
开头三句写环境气候,景色萧条。
柳、花而用“宠”、“娇”修饰,隐有妒春之意。
接着写作诗填词醉酒,但闲愁却无法排解,已有万般怨尤。
一句“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道出词人闲愁的原因:自己思念远行的丈夫,“万千心事”却无法捎寄。
下阕开头三句,写出词人懒倚栏杆的愁闷情志,又写出她独宿春闺的种种感觉。
“不许愁人不起”,写出作者已失去支撑生活的乐趣。
“清露”两句转写新春的可爱,因之产生游春心思。
结尾两句最为佳妙:天已放晴,却担心是否真晴,那种心有余悸的感觉,表现得极为凄迷。
长江之水日夜不停地奔流东去,每一朵浪花都是一段传说,每一个回旋都是一个故事。
从汴京辗转千里而来,站在长江岸边,李之仪的心忽然就沉静下来,他感觉到一种亲近,一种宁静,一种安然。
从此,长江就是在他梦中流淌的故事。
李之仪,字端叔,沧州无棣人。
他22岁考中进士,初授万全县令,后到鄜延军任职。
哲宗元祐初年,曾任枢密院编修官,不久,又被任命为原州通判。
徽宗崇宁初年,提举河东常平。
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
李之仪才华横溢,但始终没有做过大官,更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他在奔波和苦难中,用生活打造的忧伤,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千古绝唱。
在李之仪的词中,他抒写朋友的友谊,讴歌凄美的爱情,寄情秀丽的山川,挥洒了一个词人的出众才情。
朋友之情如清澈的小溪,悄然奔流,却滋润人的心田。
李之仪是苏轼的追随者,也是苏轼的知心朋友,他们在仕途挫折中彼此敬重,留下了千古友谊之佳话。
李之仪是苏轼的忠实朋友,虽然他不是苏门学士之人,但始终与东坡保持着师友的亲密关系。
苏轼对李之仪也是倍加赏识。
苏轼在翰林院值夜班时,曾携李之仪诗词集细知品味,读至佳处,信手写出《夜文孙聚成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百首,读至夜半,书其后》的诗,赞曰:“玉堂长冷不成眠,伴直难呼孟浩然。
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
愁侵砚滴初含冻,喜人灯花欲斗研。
寄词君家小儿子,他时此句一时编。
”据苏门学士张耒在《送李子端赴定州幕府》记载,元佑八年,东坡出知定州府时,朝中愿做东坡随从者很多。
后苏轼向朝廷奏明愿以李之仪佐幕府,从众人间选中李之仪,可见东坡对他的信任和赏识。
李之仪也没有辜负东坡,在辅佐时尽心尽力,颇有政绩。
李之仪一生敬重苏轼。
元佑年间,东坡受到党争的迫害,苏门学士也遭到了朝廷的陈毁。
作为和苏轼交往联系密切者,李之仪也屡遭贬谪,甚至身陷囹圄,但其依然不变初衷。
在苏东坡遭贬之时,众人对其都远而避之,但李之仪从不避嫌,衷心始终如一。
苏轼被贬后,关山万里,两人再也没有见面,但距离不但没有冲淡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相反二人之友情更加笃厚。
李之仪思念的诗词《谢池春·残寒销尽》阅读
谢池春·残寒销尽
宋代:李之仪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
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
正佳时,仍晚昼。
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
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译文
冬日的残寒散尽,小雨过去,已到了清明之后。
花间的小径聚敛着残余的落红,微风吹过池沼萦绕起新的波绉,小燕子在庭院门窗间穿飞,飘飞的柳絮沾上了衣襟两袖。
正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时候,夜晚连着白昼。
令人感到滋味深厚,真个是浓似醇酒。
频繁地移动腰带的空眼,仅仅那么白白眼看着病恹恹地消瘦,不见她却又相思,见了她却还是分离,相思依旧。
为此要问与其频频相见,何如永远亲密厮守?天公无情天不老,人有情却落得孤独无偶,这份相思别恨谁理解,姑且将它交托庭前的杨柳。
注释
谢池春:词牌名。
清明:清明节,旧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花径:花丛间的小径。
风沼:风中的池沼。
新皱:指池沼水面皱起的新的波纹。
仍:连续。
著人:让人感觉。
频移带眼:皮带老是移孔,形容日渐消瘦。
恁:这样,如此。
厌厌:同“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
分付:交托。
鉴赏
这首《谢池春》用通俗浅近的语言,写离别相思之苦,其中能够
看出柳永“市民词”的影响。
开头三句,点出节令,中间隔过四句之后,又说“正佳时,仍晚昼”,继续点出黄昏时分。
这样,所谓“正佳时”的“佳”字,才算
有着落,有根据。
可见章法针脚之绵密。
上片写景,以“花径敛余红”等四个五言句子为主体的。
这四句,笔锋触及了构成春天景物的众多
方面,又各用一个非常恰当的动词把它们紧密相联,点得活生,有声
有色,有动有静。
“飞絮沾襟袖”一句里,已经暗示了“人”的存,
为过片处的“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作一铺叙。
著人,是“让人感
觉到”的意思:“滋味”究竟是什么,却不能说得具体,只好用酒来
比喻,而且又用“浓”来形容,用“真个”来强调,以诱读者尽量用
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去理解那种“滋味”,从而把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变得能够体会、能够感悟。
过片后的四个五言句,是这首词抒情部分的核心内容了。
这四句
写得深,写得细,它把“不见”和“相见”、“相见”和“相守”逐
对比较。
冠以“为问”二字,表明这还仅仅一种理解,一种追求,只
能祈之于天、谋之于人,不过“天不老,人未偶”,仍然不得解决。
“天不老”,本于李贺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反过来说,天不
老也就是天无情,不肯帮忙,于是“人未偶”,当前还处于离别相思
的境地,实没有办法,只好“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分付,有交
托之义。
将相思别恨交付庭前垂柳,则留下了各式各样的思索的余地,正所谓含蓄而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