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建筑学院-董杰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2
( 常 , : ,一、引言显然,如果 则近年来,反步法或后推法(bac kst epp ing )引起了有关学 渐进稳定。
但通 ,因 者的高度重视,并在航天航空和机器人控制设计中得到了成功 此我们需要引入虚拟控制使 的应用。
在文献[1]中介绍的是用自适应反馈线性化来设计模型得误差具有期望的渐进性 参考自适应控制器,由于参数估计的高阶倒数将出现在高阶系态。
为此,我们进行下一步 统的控制律中,所以此方法不能应用于通过反馈进行线性化的 ( )4设计 所有系统中。
第二步定义取则基于文献[2],我们提出了另外一种非线性设计方法反步法。
并举例说明了它在自适应控制器设计中的应用。
控制器的设计基 于backs tep pin g 思路,在每一步设计中,都可以得到一个由V 函数,不确定参数的自适应调节函数和一个已知李亚普诺夫函数的虚拟控制系统的镇定函数组成的三元组,整个系统的V 函数和自 适应控制律由最后一步得出。
它适用于可状态线性化或严参数反馈的不确定系统,可以方便的用符号代数软件来实现。
应用此方(5) 法所设计出来的自适应控制器可保证整个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适当的引入虚拟控制,使得其与虚拟反馈间具有某种渐近特同理,我们还需要引入虚拟控制 ,使得 具有 性,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渐近镇定。
期望的渐进性态,以此类推,可得到一般情形下的李雅普诺夫函 二、基于反步法的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简介数及虚拟控制。
第 步:定义李雅普诺夫函数 及虚拟控制 为考虑单输入单输出非线性系统其中,为系统的状态变量,为系统的输入变量。
非线性部分呈下三角结(6) 构。
反步法的设计思想是视每一个子系 则有:统 中的为虚拟控制,通过确定适当的虚 拟 反馈使得系统的前面状态达到渐进稳 在最后一步可得 定。
但系统的解一般不满足次, 因此, 我们引进误差变量,期望通过控制的作 用,使得与虚拟反馈键具有某种渐进特 选取反馈控制规律为: ()7性,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渐进镇定。
绿色建筑技术创新与税收政策激励研究董坤;李洁【摘要】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difficultie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exploration of green building , and introduces some main systematic constructions in promoting green build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from two aspects,namely policy incentives and economic incentives,and emphatically analyzes the effect of tax policies in promoting green building.%文章深入剖析了绿色建筑在探索方面存在的困难和不足,详细介绍了在推广绿色建筑过程中主要进行的一些制度体系建设,并介绍了政策激励和经济激励2个方面,重点分析了税收政策在推广绿色建筑中的作用。
【期刊名称】《江苏科技信息》【年(卷),期】2015(000)031【总页数】2页(P75-76)【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创新;税收政策【作者】董坤;李洁【作者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31;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南京 211171【正文语种】中文1.1 认识理念缺失(1)在战略层面,不少地方对于绿色建筑发展理念的认识流于表面,未能充分意识到其对我国实施可持续战略的重大意义,对发展绿色建筑缺乏紧迫感和积极性,使得相关工作不能充分有效展开。
(2)对绿色建筑概念本身存在理解差异甚至是误解。
不少企业始终认为绿色建筑是以牺牲利润、增加成本为代价的,不愿意加大投入研发绿色建筑,地产商缺乏远见,政府缺乏强制执行标准,使得绿色建筑仅仅以概念形式存在,其实施和推广举步维艰。
鼹;塑:苎凰.建筑物下采煤技术研究董杰顾斌(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116)I}商要】随着生产的发展,矿井比较容易开采的煤炭储量逐渐减少,建筑物下采煤的问题越来越来显出鲠巨和i的堙k本文叙述了建筑物下采煤产生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
并提出了几种防止或减小对建筑物影响的技术措施。
涨键词建筑物下;地表变形;采煤艘术我国各矿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建筑物下压煤的现象,在煤田上方有数量众多的村庄、工厂和城镇。
建筑物下采煤本身的技术问题就相当复杂,影响因素很多。
由于地下开采所产生的地表移动和变形使建筑物受到拉伸、压缩和弯曲等附加力的作用,当这些附加力产生的变形超过建筑物允许的变形时,建筑物将遭遇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时甚至会倒塌。
地表变形的程度又与采厚、采煤方法、上覆岩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因素有关,因此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是建筑物下采煤的首要影响因素。
地表变形是通i蝴物的基础传递给建筑物的,建筑物的基础落在基岩上或表土层上受到的影响是不同的。
建筑物受影响的程度还与建筑物本身的特征有关,如建筑物的建造年代、高度、结构类型等。
1地表移动和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地下开采对地表的影响包括两类:一类是移动,包括下沉和水平移动:另一类是变形,包括倾斜、曲率、水平变形、剪应力和扭曲。
不同性质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是不同的。
1)下沉。
在地表均匀下沉区,建筑物随着一起均匀下沉,不产生变形,建筑物受到的影响很小。
但建筑物下沉后,将使联通建筑物的各种管线的坡度发生变化。
著地表下沉量较大,而地下水位又很浅时,如果由此而使建筑物内长期积水或过渡潮湿时,就会影响建筑物的强度,以致危害建筑物的使用。
2)倾斜。
地表发生倾斜变形对高耸建筑物影响较大,这是由于地表倾斜后建筑物也随之产生倾斜引起建筑物结构内力的重新分配,同时基础底部的地基反力也将重新分布,这样可使建筑物由于承重结构或地基的承载能力不够以及重,蝴移失去稳定性而受到破坏。
《城市规划CAD》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07728课程名称: 城市规划CAD英文名称: CAD in City Planning课程类型: 专业方向课总学时: 64 讲课学时: 14 上机学时: 50学分: 2适用对象: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城市总体规划、CAD.建筑初步执笔人: 孟彩红审定人: 董杰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 课程性质:城市规划CAD课是专业技术课, 是给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高年级城市规划与设计利用计算机绘图打下基础。
同时由于CAD可提供一个精确的、可视的三维模型, 从而可加强学生的三维概念, 从而提高学生的三维思考能力及对方案的综合分析能力。
2.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知识要求: 明确什么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其应用程序的基本操作方式;CAD的基本硬件需求与软件需求: CAD的基本命令组成与使用。
能力要求: 能熟练运用CAD的基本命令;能使用CAD进行城市规划辅助规划设计工作;能使用其他版本的软件( photoshop)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1.具备基本的图形处理能力2.能利用CAD软件及photoshop、3D MAX绘制简单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图。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AutoCAD 2007概述一、重点: 掌握对象、图层特性, 掌握创建图形对象的基本命令和操作方法二、难点: 如何设置单位类型和精度、图形界限, 各种绘图命令的快捷技巧三、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了解AutoCAD的发展历史, AutoCAD 2007的新功能新特点以及AutoCAD2007的安装过程, 为接下的AutoCAD2007系统学习做好环境准备。
熟悉AutoCAD2007的工作环境, 包括AutoCAD2007菜单、命令、状态栏等。
掌握绘图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栅格”、“捕捉”和“对象设置”。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AutoCAD 功能概述更快地创建设计数据、通过新的DWG格式获得高速体验、运用新工具提高生产力、新的演示图形、强大的工作流功能。
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法的探讨董杰顾斌董妍李菲菲(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工程技术日裔要】本文介绍了高层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基于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探讨了将G PS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便捷性。
结果表明:将G PS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确保了建筑物在施工及运营方面的安全磅bp}键词】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G PS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在工程建筑的建设中,从工程施工到竣工,以及建成后的运营期问都要不断的对工程建筑物进行监测,以便掌握工程建筑物变形的一般规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
常规大地测量采用主要有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全站仪等常规测量仪器测定点的变形值。
它能够提供变形体整体的绝对变形信息,但外业工作量大,布点受地形条件影响,不易实现自动化监测。
本文提出了将G PS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分析了其变形监测过程与方法。
结果表明这种技术可及时发现过j|呈j巍物的异常变形,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1变形监测的介绍1.1变形监测的概念变形监测是对监视对象或物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变形监测包括全球性的变形监测、区域性的变形监测和工程的变形监测。
全球性的变形监测是对地球体自身的动态变形如自转速率变化、极移、潮汐和地壳变形的监测。
区域性的变形监测是对区域性地壳形变租嘞降的监测。
对于工程的变形监测来说,变形体一般包括工程建筑物、机器设备以及其他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自然或人工对象。
变形体用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位于变形体上的离散点来代表。
监测点的变化可以描述变形体的变形。
变形监测为变形分析和预报提供基础数据,对于工程的安全来说:监测是基础,,淅是手段,预报是目的。
12变形监测的作用及内容1)保障工程安全,监测各种工程建筑物、机器设各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址构造的变形,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对其稳定性、安全性作出判断,以便采取措施处理,防止事故发生。
164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3.18陵区城约4 km。
2008年被列为第五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陵通远坊天主教堂建筑群现存历史建筑有主教堂、神哲学院小教堂、圣母会大楼、保赤会大楼。
保赤会大楼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1950年中国政府接收保赤会大楼作为民政大学教学楼;1953年又作为解放军康复医院;1960年作为学生宿舍楼,于此时期毁于火灾;1965年左右物探大队对其维修,作为其家属楼使用;2004年再次大火,保赤会大楼顶层屋架全部坍塌,二层楼板大部分坍塌。
今保赤会大楼主体建筑屋面均已坍塌,急需进行抢救性保护。
根据现存老照片及资料,保赤会大楼原屋顶形式为我国传统的回字形双坡屋顶。
通过现有遗存部分及周边现存建筑可判断保赤会大楼原梁架形式为抬梁式木屋架。
由于其屋面做法与屋脊形制无法通过现有资料确定,遂需对周边相关历史建筑、通远坊天主教堂附属建筑及同时期西安其他教堂形制进行研究,进而对保赤会大楼进行屋顶复原,进一步推动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展开。
1屋顶与梁架保赤会大楼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现存主体建筑中梁架及屋面缺失,大木作梁架部分的尺寸权衡部分主要依据马炳坚的《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中所订正梁思成、赵正之的小式(或无斗拱大式)建筑木结构权衡表,按传统清式做法进行参考佐证,瓦石部分则依据刘大可著的《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作为参考。
其中木结构恢复部摘要 本研究在对西安高陵通远坊天主教堂保赤会大楼现存建筑遗产的充分勘查测绘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居民保存的历史照片,以及片区内其他历史建筑形制及历史做法,对该建筑的屋顶形制进行复原研究,确定建筑梁架方案为:步架檐步高0.937 m,脊步高1.312 m(檐步五举,脊步七举),每步架尺寸约为2 m,出檐皆为1.2 m 无飞椽。
屋面采用干槎瓦铺设,屋脊施皮条脊。
关键词 通远坊天主教堂;保赤会大楼;育婴院;复原设计研究中图分类号 TU252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18.43Abstract Based on the full survey and mapping of the existing architectural heritage of Baochihui Building in the Catholic Church in Tongyuan Town, Gaoling County in Xi’an, combined with the historical photographs preserved by local residents, as well as other historical buildings in the area and historical practices, the paper studies the restoration of the building’s roof shape, and determines the building beams and frames programme as follows. The step height of the eaves is 0.937 m, the height of the ridge steps is 1.312 m (five steps for eaves and seven steps for ridge steps), the size of each step frame is about 2m, and all eaves are 1.2m without flying rafters . The roof is paved with dry chamois tiles, and the roof ridge is pimped.Key words Catholic Church in Tongyuan town; Baochi Building; nursery; restoration design research西安高陵通远坊天主教堂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通远镇正街东段,地处渭河流域的关中平原腹地,东南距高作者简介:胡河江海(1996-),男。
慢城主义理论在老城区工业遗产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贾梦萍王首一董杰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摘要:在如今的城市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供应紧等因素正在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逐渐对城市发展和自身生活进行反思。
为了保护工业遗产,提高生活品质,我们基于城市背景和基地特征共同激发城市活力,提出“慢城主义”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工业遗产;慢城主义;滨水;城市设计当下,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人们生活疲惫不堪,前工业时代的休闲生活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而所谓的“慢城主义”,不是单纯的减慢速度,而是指给日常生活打上停顿点,人们在工作之余可以沿河散步、喝茶、听相声,使人们享受高品质生活,真正做到悠闲而高效。
1项目概况1.1区位分析天津市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北部的渤海湾,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环渤海湾的中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扼守京畿。
1.2背景分析基地内的原址天津第一热电厂始建于1937年,被誉为“天津电力的摇篮”。
2011年,74年的天津一热电厂全面关停,实施了厂区的全面搬迁。
基地周边高校云集,天津音乐学院更是与其只有一街之隔。
基地南面的紧邻中国七大河流之一的海河,它纵贯天津闹市,水岸宽约100米,沿岸风光秀丽。
1.3基地分析基地位于河东区南部,内部原主要为天津第一热电厂,东挽六纬路,西揽海河,与小白楼隔河而望,周边交通便利,高校众多,环境良好。
规划基地的占地面积为30公顷,岸线长1000米。
2规划理念2.1消除城市孤岛,开启创意转型天津一热片区是相对封闭的城市边缘地带,基地内部厂房用围墙封闭起来,空间及视线可达性弱,城市亲水景观被厂区隔断,呈现孤立状态,由于长期对周边环境破坏较大,以及人们天生对工业厂区的消极抵触心理。
因此消解基地封闭性,进行创意转型是该地块成功转型重塑活力的第一步。
2.2注重遗产保护,重组工业记忆天津一热是天津工业发展的缩影,工业遗产资源众多,是不可再生的城市文化资源。
基地内部保留有大量工业元素,比如:热电厂主厂房,大烟囱,廊架等等,根据元素在厂区工艺流程中扮演角色的重要程度和本身保存的完好程度将被决定保留与否,通过一定的手段在保存工业记忆的同时通过一定的触媒将工业遗存重新焕发活力,发挥潜在的价值。
承压水上采煤技术研究董杰顾斌董妍李菲菲(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工程技术脯要]随着煤炭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煤矿开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承压水上安全采煤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承压水上采煤的问题越采越来显出重要l生和迫切}生。
本文叙述了承压水上采煤底舾突水因素与类型,弗琦遥感技术应用于岩溶陷落柱分布的预测中。
l关键词】承压水上;底板突水;采煤技术矿井水害一直是制约我国煤炭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体上采煤专指高压石灰岩含水层上近距煤层开采。
由于这类煤层承受的水压高,煤层离含水层近,开采时突水的可能性大。
这些灰岩岩溶含水丰富,对煤层安全开采威胁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是石炭二叠系之下的中奥陶统灰岩,该灰岩岩溶和裂隙均很发育,富水性强,水压较高。
频繁发生的突水事故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
如果不能解放这些受水害威胁的煤炭睹量,不仅影响煤矿的产量,而且一些老矿井还有被迫提前关井的危险。
1底板突水类型煤层底板突水实质是煤层下伏承压水沿采煤工作面底板隔水层岩体内部通道突破底板隔水层的阻隔,以突发、缓发或滞发的形式向上涌人工作面采空区的过程。
研究它的发生、发展规律是进行突水预测预报的前提,是制定合理开采方案和预防措施的依据。
因此,研究突水的机理,对突水进行分类是很重要的。
同时各种不同类型的底板突水在其成分上是不同的,为了查明底板突水产生的原因和条件,首先因对底板突水进行分类。
1)按突水地点,可分为巷道突水和采场突水。
巷道突水多以构造破坏为主,承压水通过断裂或构造破碎带进^底板,形成充水,一旦巷道揭露出来后,承压水就迅速涌入。
采场突水多以采矿破坏为主,矿山压力破坏和消弱了底板隔水层的厚度和强度,造成与汗水层的密切水力联系。
2)按突水的动态分为爆发型、缓冲型和滞后型三种。
爆发型主要是由于存在充水断层加上突水处的底板隔水能力很弱引起的,其突水的特点为来势猛、速度快和冲击力强等。
缓冲型主要是由采矿、构造破坏等迭加作用所造成的。
・桥隧工程・文章编号:100926825(2009)2820288202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收稿日期:2009206202作者简介:张 彬(19602),男,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阜新 123000包寰宇(19832),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辽宁阜新 123000张 彬 包寰宇摘 要:对近些年来在桥梁抗震设计中用到的主要的方法及这些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且提出了这些方法的适应范围及优缺点,以促进桥梁结构抗震的研究,避免震灾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桥梁结构,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随机振动法中图分类号:U442.55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速度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最近三十几年间建造的桥梁数量很惊人,自1991年交通部门首次在长江上设计建设黄石长江大桥后,又陆续建成了铜陵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大佛寺长江大桥等一大批结构新颖、技术复杂的特大型桥梁。
目前,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及生产运输等经济发展的需要,高墩及大跨度桥梁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但是由于技术以及理论的不完善,这种大型的桥梁在抗震设计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和不足。
因此,如何确保桥梁在可能发生的地震作用下安全可靠地运行,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伤亡,减轻震灾带来的经济损失,且设计又不过于保守,成为工程界极其关注的问题。
地震反应分析的发展经历了静力、反应谱和动力三个阶段,在动力阶段中有弹性和非弹性两个阶段,随机振动和确定性振动是这一阶段中并列出现的两种分析方法,目前世界各国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普遍采用的是确定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1 静力法这一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40年代,始创于意大利,发展于日本。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遭受过多次大地震的袭击,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从1891年日本发生7.4级浓尾地震后,开始组织对工程结构的抗震研究工作。
《!兰≯冬_氛生态建筑简介及实例分析顾斌董杰董妍李菲菲(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116)£}i笥要]生态建筑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要理念的建筑形式。
本文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探讨了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从实例出发。
分析了生态建筑思想的具体应用。
结果表明,生态建筑值得推广,具有极大地应用前荣。
臼猢]生态建筑;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诸如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环境破坏等全球性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近些年,研究人员提出的生态建筑,以生态为依据,阐述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创造舒适生存环境的可能。
1生态建筑简介1.1生态建筑的概念所谓生态建筑,是利用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建筑设计,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等技术手段,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成为—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个良性循环系统。
12生态建筑的特点结合生态建筑的概念及中外生态建筑的实践,其有别于普通建筑的最显著地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2.1节能和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节能技术的原理是通过节能措施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减少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浪费,如石油、煤等,’并且在建筑设计时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利用太阳光和通风等节能措施减少能耗,运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和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通过速热设施来防止夏季过热,最终使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大大提高。
122材料的再生利用在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中,使用可再生的建筑材料,以减少建筑垃圾。
环境材料(Envi r onm ent C ons ci ous M a t eri a l s,简称E c om at e—r i al s)是指那些与生态环境相容和协调,或可被环境降解,或对环境有—定净化和修复功能的一大类材料。
收稿日期:2012-10-13基金项目:河北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城乡统筹的河北省县域新农村发展对策研究(HB12YJ027)作者简介:董杰(1972-),男,河北临漳人,副教授、国家注册规划师、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与设计。
矿区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与实践董杰,王赛玉,霍晗(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河北邯郸056038)摘要:随着矿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矿区新农村的建设也迎来了良好发展局面。
文章探讨了矿区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分析了矿区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应考虑的问题,并结合邯郸磁县艾口社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优化生态环境、建立生态廊道、废物利用、利用新型能源和营建生态住宅等具体措施,来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新农村;生态环境;生态廊道;生态住宅中图分类号:X752;TD8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0959(2013)01-0071-03Study and Practices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of New Village in Mining AreaDONG Jie ,WANG Sai -yu ,HUO Han(School of Architecture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38,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mining area and the constantly promotion of the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by the state ,the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in the mining area has an excell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n the coming way.The paper discussed the features of the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in the mining area and analyzed the problems considered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village in the mining area.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Cixian Aikou Community of Handan ,the paper provided the certain measures of the optimized ecologic environment ,ecological corridor building ,waste utilization ,new energy utilization ,ecologic residence construction and others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quality of the local people.Key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w villag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corridor ;ecologic residence 近几年,随着矿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矿区新农村的建设也迎来了良好发展局面。
建筑工程施工中外墙防渗漏技术应用董杰摘要:建筑工人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建筑的防水问题。
一旦建筑出现漏水问题,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也会减少建筑的使用寿命。
在我国现有的建筑工程技术中,外墙防渗漏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
面对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施工人员要注意外墙防渗漏技术的提高和应用,以此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外墙防渗漏技术应用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也随之水涨船高,建筑行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施工水平,施工技术在不断提高,在施工材料材质上的选取上也日益完善,整个建筑行业整体水平也在蒸蒸日上,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外墙渗漏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外墙渗漏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还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有针对性的解决外墙渗漏问题是保证建筑行业长期有效发展的关键,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方式。
1建筑工程施工中外墙渗漏的原因1.1建筑材料导致的外墙渗漏外墙主要由混凝土、砌块等建筑材料构成,但这些建筑材料的选择对外墙使用的性能有着严重的影响。
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最主要的材料有着诸多优点,且原材料丰富。
方便施工、方便耐用等优势都让混凝土在在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混凝土自身的特点而引发其有热胀冷缩的特性,这一特征也直接导致了外墙容易发生干缩变化,从而影响了外墙的结构,也容易引发外墙渗漏。
选用建筑材料不当也会引起外墙渗漏,如质量差的砌块容易出现裂缝,外墙则会发生渗漏现象,不合格的防水涂料也无法提高外墙防渗漏能力。
1.2外墙洞口处理存在问题导致渗漏现象发生房地产行业以及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人们对于工程的要求日益增高,建筑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在美观要求日益提升的前提下,施工难度相应越来越高。
目前,好多工程为了满足外观质量要求,为以后装修提供便利,外墙中一般都会预留洞口,同时也为外墙留下了渗漏隐患,如果洞口没有做到相应的处理,风度不严实,那么就容易导致外墙渗漏。
收稿日期:2021-06-09作者简介:董杰(1971),男,校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文化育人视野下应用型高校美育建设的价值与实现路径董杰(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300350)摘要: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开展美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立足应用型高校“美育建设”的现实基础,用文化育人视野审视其“美育建设”,发掘“美育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并从课程建设、艺术实践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师资队伍引育四个层面探讨应用型高校“美育建设”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文化育人;应用型高校;美育价值;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1)04-019-05应用型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职业教育的一个层次,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具有独特的属性和特征,但同时也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能。
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具体内容,对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性引领。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解读了美育在高校文化育人中使命。
当前,应用型高校的发展还处在摸索阶段,如何发挥发挥美育在文化育人中的功效,并构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对于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应用型高校美育建设的现实基础传统“技能本位”主义使职业教育过度技能化,造成学生普遍人文知识匮乏,更加忽视学生审美层面的培育。
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与发展建设的基础与职业教育一脉相承,存在着天然和必然的联系。
无论是新成立的应用技术大学,还是符合条件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型高校的大学,加上原本的高职高专院校,美育建设的现实基础均非常薄弱,存在诸多的原始性问题。
董杰职称申报公示材料
拟晋职务:教授所在单位:建筑学院任教学科:城乡规划——————————————————————————————————学历、资历
一、毕业证
1、本科毕业证,毕业于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时间为1996年7月
二、学位证
1、本科学位证,授予时间为1996年7月
2、硕士学位证,授予时间为2009年6月
三、现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称及取得时间:副教授,2006.11.25
外语、计算机能力
一、外语考试合格时间(免试注明免试原因):免试,评副教授时考试合格
二、计算机考试合格时间(免试注明免试原因):2012年6月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
一、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情况:
2012年度优秀,2006年度优秀,2007、2008、2009、2010、2011年度为合格
二、教学质量测评情况:
2011年教学质量测评优秀
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编号及任教学科:
编号:20021300070004029 任教学科:城乡规划
业绩成果
一、各种荣誉证书或证明材料
1、优秀共产党员,中共邯郸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2007年7月
2、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优秀指导教师,共青团河北工程大学委员会,2009年10月
3、优秀共产党员,中共河北工程大学委员会,2011年6月
4、“三育人”先进个人,中共河北工程大学委员会,2011年7月
5、河北工程大学师德标兵,中共河北工程大学委员会,2012年4月
6、河北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优秀支部书记,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2012年6月
二、科研获奖情况
1、基于活力塑造的现代工业园区营建策略,邯郸市人民政府,第一,2012年9月,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三、科研立项、结项证书及科研成果鉴定,效益证明原件
1、基于城乡统筹的河北省县域新农村发展对策研究,主持,2012年4月,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完成,优秀
2、张家口地区传统民居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第三,2010年5月,河北省科技厅,完成,国内领先
3、冀南山区非金属矿区植被恢复与重新优化模式研究,第二,2012年5月,河北省科技厅,在研
4、邯郸人居环境和公共卫生防疫研究,主持,2006年9月,市科技局,完成,国内领先
5、基于城乡统筹的邯郸市县域新农村规划设计研究,主持,2012年9月,市科技局,在研
6、邯郸市城市雕塑规划与城市文化研究,第二,2008年9月,市科技局,完成,国内领先
7、魏县回隆镇总体规划,主持,2007年5月,工程大学开发中心,完成,良好
8、曲周规划区控制性指标体系开发研究,主持,2009年7月,工程大学开发中心,完成,良好
9、城市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与同步学习法研究,主持,2007年6月,教务处,完成,良好
10、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主持,2010年5月,教务处,完成,良好
论文、著作
一、论文
1、邯郸中小企业成长园规划设计,工业建筑,2010.9,第一,核心期刊,与专业相同,23-25
2、基于活力塑造的现代工业园区营建策略研究,工业建筑,2011.8,第一,核心期刊,与专业相同,4-7
3、广府古城环城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北方园艺,2012.2,第一,核心期刊,与专业相同,104-106
4、矿区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与实践,煤炭工程,2013.1,第一,核心期刊,与专业相同,71-73
5、邯郸钢渣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工业建筑,2013.2,第一,核心期刊,与专业相同,164-167
6、煤炭资源型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煤炭工程,2011,7,第二,核心期刊,与专业相同,24-25
7、砌体结构墙体温度裂缝的防控及处理措施,工业建筑,2008.8,第二,核心期刊,与专业相近,106-108
8、基于城乡统筹的河北省县域新农村发展对策研究,小城镇建设,2012.09,第一,与专业相同,81-84
9、论河北省城市道路绿化中的景观文化因素,河北学刊,2013.04,第二,核心期刊,与专业相同,224-226
10、煤炭资源型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技术研究,生态经济,2013.05,第一,核心期刊,与专业相同,418-419
二、著作
1、无
教学情况
科生、专科生、成教生。
)
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一、指导青年教师、研究生情况
指导研究生情况:2010级建筑技术科学 2人。
2011级建筑技术科学 2人。
2012级建筑学5人
二、继续教育情况(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
1、
……
三、参加工程实践锻练情况:
时间、地点、实践内容等
四、是否从事辅导员工作,起始时间:
辅导员工作时间为:1997年7月至200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