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基础) 知识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知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让同一小车都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水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而得出的,用到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推理法,也叫理想实验法。
2.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概括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⑵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⑶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1.“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即定律成立的条件,有两种情况:(1)理想情况,即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2)物体所受外力的总和为零。
2.对“或”字的理解: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⑷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2)惯性不是力,它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所以不要..用“惯性力”、“惯性作用”、“受到惯性”等词语来描述惯性,只能说一个物体“具有惯性”“由于惯性”“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3)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其表述为:
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或者所受到的合力为零,那么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以恒
定速度直线运动。
以下是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1. 惯性: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只有在受
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原有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
2. 外力:外力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
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原有状态。
3. 合力:合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矢量和。
如果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
或以恒定速度直线运动。
4. 惯性参考系: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即不受到外力作用的参考系。
在惯
性参考系中,牛顿第一定律成立。
5. 弹性碰撞: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两个物体发生完全弹性碰撞时,它们的合力为零,因此它们将保持恒定速度直线运动。
6. 平衡: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时合力为零,因此物体将保
持静止或以恒定速度直线运动。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点对于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学行为非常重要。
牛顿三大定律重点知识归纳牛顿三大定律的重点知识归纳一、牛顿第一定律 - 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会保持其现有的状态,不会自发地改变。
如果物体静止,则它将保持静止;如果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该定律的重要性在于揭示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性质,为后续的运动定律提供了基础。
例如,如果没有摩擦力的存在,一个滑行中的小车将会一直滑下去,直至受到外力的干扰。
另外,牛顿第一定律还解释了为什么在车辆急刹车时乘坐的人会向前倾斜,因为人的身体具有惯性,在车辆突然减速时保持了原有的运动状态。
二、牛顿第二定律 - 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产生加速度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这意味着,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将产生加速度,并且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计算物体运动状态的工具。
通过测量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我们可以预测物体的加速度。
这对于理解和探索各种物理现象和工程问题非常重要。
例如,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的加速度,或者推导出飞机在不同速度下的升力和阻力。
三、牛顿第三定律 - 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作用力的施力对象上。
换句话说,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反作用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
例如,当一个人站在地面上时,他会对地面施加一个向下的力,而地面会对他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向上的力。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个人可以站在地面上而不会下沉。
另外,作用-反作用定律还可以解释一些其他现象,如火箭发射时的推力和反冲力、游泳时手划水产生的推力和水对手的反作用力等。
物理八年级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牛顿第一定律【课程标准】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知识导图】情境引入《周礼》中有“劝登马力,马力既竭,辀(zhou)犹能一取焉”,意思是马拉车的时候,马虽然对车不再施力了,但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请同学们思考,这一现象符合伽利略的观点还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学完本节你就会明白。
必备知识·认知导学一、“运动与力的关系”的历史认知1.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斜面实验:让静止的小球从第一个斜面滚下,冲上第二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滚动的距离增大,但所达到的高度相同;当第二个斜面放平,小球将永远滚动下去。
(2)推理结论:力不是(选填“是”或“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二、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1)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3.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提醒]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动手求真在验证“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描述中,是由于摩擦作用导致小车停止,设计以下情景演示,让一个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处滑下,水平面上分别放置毛巾、木板和玻璃板,水平面与斜面平滑连接,小车行驶距离最大的是玻璃表面,其次是木板表面,距离最小的是毛巾表面。
明辨是非1.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整理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整理在学习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整理篇1一、重力1. 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三要素:①.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②.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他的几何中心上,例如粗细均匀的棒的重心在他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③.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也越大;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3.重力公式:重力用G表示,单位是牛(N);质量用m表示,单位是千克(kg);9.8牛顿/千克用g表示,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可以表示为:G=mg或g=G/m,问:9.8牛顿/千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二、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①、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是普遍适用的,不是特殊现象。
②、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③、总指的是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④、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如果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而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会保持原来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3、在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过程中,一共做了3个实验,让小车分别划过棉布、丝绸和木板的平面,以此归纳出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改变越慢,小车通过的距离越大。
这个实验我们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实验时必须保证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而只改变3次滑行平面的粗糙程度。
牛顿第一定律(基础)撰稿:肖锋审稿:蒙阿妮【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理解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
【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要点诠释:对定律的理解: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要点二、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要点诠释: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
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
牛顿第一定律可以表述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被外力强制改变。
以下是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的性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2. 惯性参考系:惯性参考系是指相对于该参考系,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
惯性参考系是相对于地球运动的另一个参考系,因此地球表面上的运动可以看作是相对于地球的静止参考系中的运动。
3. 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状态指物体在时间上不发生任何位置的改变,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时间上位置的改变是以恒定的速度进行的。
4. 外力作用:外力是指物体受到的来自其他物体的力。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它将发生位置的改变或速度的改变。
5. 自由体系:自由体系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体系。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自由体系中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些是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理解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力学的基本原理。
运动要靠力来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复习回顾】第 1 节 牛顿第一定律1、 重力三要素: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G=mg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2、 力的作用效果:右图 a 反映的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运动状态_、图 b 反映的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变 3、 ★力的示意图(画出实验小车运动到木板表面时受力情况)木板表面知识点一:维持运动需要力吗?物体受力时才能运动.如果不受力.物体不会运动或停止运动踢出的足球不再受到脚的作用力,但仍然运动。
而恰因为受到阻力,运动越来越慢,最终停下来。
知识点二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 滑下。
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毛巾表面棉布表面木板表面★实验注意事项: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平面时速度 一样。
★现象:阻力越小、物体运动速度减小的越 慢 ,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远★推理:如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速度_不会减少,永远运动下去f思考:小车受向前的力吗?(不受)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即学即练】知识点三:牛顿第一定律木板表面伽利略笛卡尔牛顿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而概括出来的规律,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是整个力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所以它不能用实验验证,因为任何物 体都受到力的作用,但是它能经受住实践的检验 回顾开始疑问1. 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错B. 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慢慢停下 错C. 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 如:桌面上的电脑受重力和支持力,处于静止D.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2. 一个物体在10 牛的拉力作用下,以1 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时,这个物体将( C ) A.马上停下来 B.运动越来越慢C.以 1 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D. 不能够确定3. 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用头顶球,球在向上飞,若此时受到的力都消失,则球将会( B ) A.先上升,后下落 B.匀速上升 C.保持静止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4. 把一个小球向上抛出,当小球竖直上升到最高处时,若所有外力都突然消失,则小球将(B ) A. 一直上升 B. 保持静止 C. 掉落下来 D. 先上升后下降解答要点: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 物体不受力 静止将静止、运动将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点嘿,朋友!咱们来聊聊牛顿第一定律,这可是物理学里相当重要的一块知识呢!你想想啊,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来捣乱,它就会一直保持原来的状态,要么静静地待着不动,要么就沿着直线欢快地跑下去,永不疲倦。
这就好像你一旦决定宅在家里不出门,没人拉你拽你,你就能一直窝在沙发上追剧吃零食,多自在!说起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啥是惯性?就好比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你是不是会猛地向前冲?这就是惯性在作怪啦!咱再深入点说,牛顿第一定律说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的“天性”。
你看那滑冰场上的运动员,要是没人碰他,他不就滑得顺顺溜溜的?你可能会问,这定律在生活中有啥用?用处可大啦!比如,汽车上的安全带,不就是为了防止急刹车时,咱们因为惯性往前冲而受伤嘛。
还有,你扔个石头,它飞出去一段距离后才会落地,也是因为惯性让它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呀。
想象一下,要是没有牛顿第一定律,这世界得多混乱!交通工具说不定都没法正常运行,搞不好咱们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就飞出去啦!再说说这定律的发现过程,牛顿老爷子那是相当厉害!他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出了这么伟大的定律。
这就好比一个探险家在茫茫的知识海洋里找到了珍贵的宝藏。
咱们学习这定律,可不能死记硬背,得理解它背后的道理。
就像交朋友,得知道人家的脾气性格,才能相处得好。
所以啊,牛顿第一定律可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能解释好多生活现象的神奇钥匙。
咱们得好好掌握它,让它帮咱们更明白这世界的运行规律。
总之,牛顿第一定律简单又实用,是物理学的基础之一,咱们可不能小瞧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知识总结8.1牛顿第一定律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3)解释现象: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1 / 1。
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不可能用实验直接来验证。
(2)对任何物体都适用,不论固体、液体、气体。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它的运动状态)(5)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二、惯性1、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它的运动状态,静止物体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2、惯性的理解:(1)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的性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惯性的大小与物理的质量的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位置及受力情况毫无关系。
(3)惯性是一种属性,它不是力。
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一、选择题1、正在行驶的汽车,如果作用在汽车上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那么汽车将()A、立即停下来B、先慢下来,然后停止C、做匀速直线运动D、改变运动方向2、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的是()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B、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C、小型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D、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水泥地上撞击几下,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3、水平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飞行,这是由于()A、子弹受到火药推力的作用B、子弹具有惯性C、子弹受到飞行力的作用D、子弹受到惯性力的作用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然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人飞奔的马绊倒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C、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时才有惯性D、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6、.对于物体的惯性,下列正确说法是 [ ]A.物体在静止时难于推动,说明静止物体的惯性大B.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易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大时比速度小时惯性大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得也越快,这说明物体在受力大时惯性变小D.惯性是物体自身所具有的,与物体的静止、速度及受力无关,它是物体自身属性7、一架匀速飞行的战斗机,为能击中地面上的目标,则投弹的位置是()A.在目标的正上方B.在飞抵目标之前C.在飞抵目标之后D.在目标的正上方,但离目标距离近些8、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的是()A、右侧通行B、系好安全带C、限速行驶D、保持车距9、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上,有人竖直向上跳起,他的落地点在()A.位于起跳点后面B.位于起跳点前面C.落于起跳点左右D.位于起跳点处10、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厢里,有一位乘客做立定跳远,则他()A、向前跳将更远B、向后跳的更远C、向旁边跳得更远D、向前向后跳得一样远1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使原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以后,撤去外力,物体将不断地继续运动下去,原因是 [ ]A.物体仍然受到一个惯性力的作用B.物体具有惯性,无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C.由于运动较快,受周围气流推动D.由于质量小,速度不易减小12.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B.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比如说行驶中的汽车,只要把发动机关闭,车马上就停下了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3.在下面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填上“变化”或“不变化”)小朋友荡秋千_________。
牛顿笫一定律的知识咱们都知道,这世界上有好多奇妙的科学知识,今天咱就来唠唠牛顿第一定律。
这牛顿第一定律啊,就像一把神秘的钥匙,能打开好多关于物体运动的奥秘之门。
咱先来说说这牛顿第一定律是啥内容吧。
简单来说呢,一个物体啊,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那它就会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好比是一个人站在一片超级平坦、超级光滑,没有任何风吹草动的大平原上。
如果没有别人去推他拉他,他就会一直站在那儿,动都不动一下,就像一尊雕像似的。
或者说这个人本来就在这个平原上匀速地走着,没有啥额外的力量来干扰他,那他就会一直按照这个速度,沿着直线一直走下去,就像一列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没有任何意外情况的话,就会一直稳稳地开下去。
您可能会想,这现实生活里哪有这么理想的情况啊?嘿,您还真说对了。
咱们生活的世界到处都是力的作用。
比如说,咱们走路的时候为啥不会一直滑出去呢?那是因为有摩擦力啊。
这摩擦力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捣蛋鬼,总是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就出来捣乱,阻止我们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您看,当我们在冰面上走路的时候,就会觉得特别滑,为啥呢?就是因为冰面的摩擦力比较小,这个小捣蛋鬼的力量变弱了,所以我们就比较容易滑倒,就不像在普通地面上那么稳当了。
再举个例子吧,您骑自行车的时候。
要是您不蹬踏板了,这自行车是不是很快就会停下来呀?这就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力在作用它呢。
有空气的阻力,就像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在推着自行车,不让它往前走;还有地面和车轮之间的摩擦力,也在拖后腿。
要是没有这些力的话,您的自行车就会按照您停止蹬踏板那一刻的速度,一直往前冲呢,那可就有点吓人了。
从这个牛顿第一定律啊,我们还能想到好多事儿呢。
比如说一个人要是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有点像物体有了一种运动状态一样。
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外力来改变这个习惯,那这个习惯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就像有的人每天早上都要喝一杯热茶,要是没有啥特殊情况,比如说茶没了或者身体不舒服啥的,这个习惯就会像按照牛顿第一定律运动的物体一样,一直保持下去。
牛顿第一定律(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理解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要点诠释:
对定律的理解:
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要点二、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要点诠释:
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
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大,惯性也大。
【典型例题】
类型一、牛顿第一定律
1、(2011•芜湖)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
(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
系”。
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
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
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
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
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
(3)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收其它物体的作用,将会。
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答案】(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D;
(3)永远匀速运动下去。
【解析】:(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他说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根据物理学历史事实回答第一空。
(2)这是依据思维程序排序的问题,伽利略的观点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推理概括得出结论,第一步是实验事实,即②;小球滚到右侧斜面的高度与小球自由放手的位置接近,摩擦越小越接近,得出推理,如果无摩擦,小球上升的高度与自由放手位置相同,即第二步是③;继续推理,在无摩擦的情况下如果改变右侧斜面的倾斜程度,减小倾解,仍能使小球上升的高度与自由放手的位置相同,即第三步是①;继续大胆推理,在无摩擦的情况下,右侧斜面继续减小倾角为0,即水平,则小球永远运动,即第四步是④。
按照这样的思维程序排列顺序。
(3)这是实验基础上,再推理得出的结论,实验无法直接验证,运动物体不受力将永远匀速运动下去。
【总结升华】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历史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等人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一观点无法经过实验直接证实,而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推理概括得出的。
2、(2011•泉州)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消失,那么宇宙飞船将()
A.立即静止B.减速飞行C.加速飞行D.匀速飞行
【答案】D
【解析】在一切外力消失前,宇宙飞船是运动的,当一切外力消失后,就再也没有能够改变飞船运动状态的力,所以飞船不会停下来,不会减速飞行也不会加速飞行,飞船只能按原来的运动速度永远的匀速飞行下去。
【总结升华】解答本题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来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改变它为止。
举一反三:
【变式】小冬用绳子拴着一石块,使石块绕手做圆周运动,如果石块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石块将()
A.立即停止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
C.继续做圆周运动D.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止运动
【答案】B
类型二、惯性
3、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赛车能很快停下来,说明车没有惯性
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
C.足球射入球门时才具有惯性
D.百米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答案】D
【解析】该题考察对惯性的理解。
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无论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故AC错。
惯性不是力,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因此物体“获得惯性”、“受到惯力作用”等说法都是错误的,故B错。
【总结升华】①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无论是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惯性。
②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无论运动、静止、受力或不受力都有惯性。
③惯性的大小只有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B.物体只有静止时才有惯性
C.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才具有惯性
D.物体只有运动时才有惯性
【答案】A
4、下列用于防止因惯性造成事故的交通规则是
A.桥梁设有限重标志
B.车辆靠右行驶
C.严禁超速超载
D.红灯停、绿灯行
E.请保持车距
F.小汽车驾驶员驾车时,系好安全带
【答案】C、E、F
【解析】本题考察惯性知识在交通规则中的应用。
桥梁设有限重标志牌,是为了防止车辆过重压坏路面故A不选。
严禁车辆超速越载,是因为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车辆不易停止,易发生交通事故。
保持车距是因为车有惯性,刹车后不能立即停止。
行车系好安全带是因为紧急刹车时,驾驶员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易碰撞车身而发生事故。
【总结升华】惯性知识的应用一是利用惯性做事情,二是防止因惯性带来的危害。
注意加以区分。
举一反三:
【变式1】以下现象利用惯性知识的是:
A.洗衣机将衣服甩干
B.奔跑时被脚下的石头绊倒
C.打篮球时投球入篮筐
D.上车后,请扶好把手
【答案】A、C
【变式2】坐在公共汽车里的人,身体突然向前倾,这可能是由于汽车
A突然减速前进B突然加速前进
C向前行驶时突然刹车D突然启动前进
【答案】AC
5、(2011•抚顺)今年5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醉驾人刑”。
如图是一名正在接受检查的驾驶员,他不仅没有系安全带,而且交警还闻到一股酒味,经仪器检测,属醉酒驾车,交警当即将其扣留。
请用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急刹车时,不系安全带会发生危险?
【答案与解析】: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急刹车时汽车停止(减速)运动,而驾驶员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不系安全带会发生危险。
【总结升华】本题结合法律知识考查物理知识,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等方面的联系,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