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8
情感题材标志①不愿媚俗、同流合污,坚守梅、兰、竹、咏物诗节操,保持清白菊、莲、柳、大方向②人生感悟,生活哲理松、柏、蝉、①对朝代兴亡,物是人非的感慨②借古讽今,批判统治者荒淫无度、劳民伤财金陵、台城、石头城、乌衣巷、赤壁、乌怀古诗| 手法描写题型” _________ 入___________提问方式答题模式1、这首诗(某句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1、................................................. 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海棠、红梅、月色、雪景)的?【>点出手法+分析手法+手法效果+ (诗人情感)2、分析这首诗描写景物的特点?1、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①孤独、寂寞之情②思乡怀人月、霜、驿站、江、船、孤雁、沙鸥、蟋蟀、羁旅诗抒情2、这首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何特色?3、同样是思乡怀人,这两首诗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诗歌鉴赏思维导图1、①依依不舍深情厚意②情真意切的劝勉、安慰金鼓、旌旗、烽火、胡、羌、楼兰、大漠、送别诗①对远方恋人或丈夫的思念镜、窗台、屏---------风、红豆、闺闺怨诗中物品、亭①歌颂祖国大好河山②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斜阳、炊烟、草屋、、田园诗白云、绿树、描写那些景物;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2、1、分析某个意象的作用或内涵。
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意象)?营造了怎样的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罗列意象(名词)' 意象作用或内涵+ 诗人情感概括画面内容+结合诗句分析b+概括意境特点+ (诗人情感)卜概括形象特点+结合诗句分析1、请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2、一般认为顾炎武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一.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是哪个字(一句)?为什么2、某字(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判断风格+结合诗句分析释义+翻译+点出手法+分析手法+手法效果找出诗眼(一般是形容词或动词)+炼。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诗歌鉴赏思维导图一、诗歌的定义与特点1. 诗歌的定义- 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材料,运用声音、韵律和意象等艺术手段进行情感表达和思想交流的文学形式。
- 诗歌是对现实与理想、外在与内心的独特感觉与体验的抒发。
2. 诗歌的特点- 压缩性:诗歌以简约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意境和情感。
- 美感:诗歌追求意象的魅力、韵律的和谐以及语言的音美。
- 含蓄性:诗歌的语言往往不是直述,而是以隐喻、暗示等手法表达。
二、诗歌鉴赏的要素1. 诗歌的主题- 主题反映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 主题可以是对现实的反思、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的感悟等。
2. 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表达情感和观念的形象化载体。
- 意象通过描写具体形象和运用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
3. 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诗歌中声音的有节奏的排列。
- 韵律是指诗歌中音节的重复和变化。
4. 诗歌的语言- 诗歌语言通常具有高度压缩性和表现力。
- 诗歌语言可以是叙述性、描写性、抒情性等。
三、诗歌鉴赏的方法1. 内容分析法- 通过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等来理解诗歌。
- 分析诗歌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2. 形式分析法- 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押韵等形式要素。
- 对诗歌的结构、布局等进行分析。
3. 文化分析法- 研究诗歌中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
- 理解诗歌中的典故、象征等符号化表达。
四、诗歌鉴赏的意义1. 提升审美能力- 鉴赏诗歌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 通过欣赏优秀的诗歌作品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2. 传承文化遗产- 鉴赏诗歌可以了解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信息。
-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保护和拓展民族文化的内涵。
3. 情感抒发与人生感悟- 通过诗歌的鉴赏,人们可以在情感上得到宣泄和满足。
- 诗歌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启迪人生和提供精神力量。
通过对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要素、鉴赏方法以及鉴赏的意义的思维导图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从而进一步开拓自己的精神世界。
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1诗歌鉴赏知识思维导图诗歌鉴赏形象题表达技巧题语言题思想情感(观点态度)题 结构技巧抒情 描写 记叙 议论先写景后抒情 先记事后抒怀先扬后抑 卒章显志 开门见山 以景结情 伏笔铺垫 以小见大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2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景情关系抒情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3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正面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 人物描写语言描写 人(次要人物) 物侧面描写景 描写事感官描写角度观察 写景正面描写景物细节描写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4记叙角度(人称)记叙详略略写详写第三人称第二人称 第一人称记叙顺叙 倒叙插叙 记叙方法(顺序)补叙 平叙记叙要素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5事例事实论据史实 论点数据 道理论据格言 名人名言 道理论据俚语公理(公式)议论事实论证 引用论证 道理论证 理论论证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论证层进式对照式 论证结构总分式并列式傲视权贵 忧国忧民钟情田园 爱贤惜才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 6炼字型鉴赏语言风格动词 形容词副词 数量词平淡 工丽 绚丽 直率 含蓄 清新 明快 自然 清幽 雄奇 豪放 婉约 悲慨常见作家语言风格陶渊明 白居易 王昌龄 李商隐 温庭筠 李清照 辛弃疾 孟郊杜甫李白 杜牧 王维朴素自然 通俗易懂 雄健高昂 朦胧隐晦 绮丽香艳 缠绵悱恻 慷慨悲壮 峻寒沉郁顿挫 豪迈飘逸 清健俊爽 诗画一体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7思想情感(观点态度)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山水田园诗即景(事)抒怀诗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亲友的安慰与勉励 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对现实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砀山二中高三语文专项训练 (二十六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的“蓑笠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
答:
2. 阅读下面的宋词 ,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 , 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州,水边 ,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答:
3. 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
4. 阅读下面的诗 ,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 ,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 , 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 , 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步,受封郑国公。
箨 :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试分析本诗描写了竹子怎样的形象? 诗人借竹告诉了我们什么 ?
答: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 ,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 , 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 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 :地势周围高
而中央低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答: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 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 ,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简要变述。
答:
7. 阅读下面的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 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 , 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 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 请简要赏析。
答:
9. 阅读下面一首诗 ,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有人说诗里的“凉”字是诗的诗眼, 试作赏析。
答:
1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行·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请简要分析。
答中:
1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 ,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评王观的作品“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作简要分析。
答: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后面的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 ,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 ,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 轻舟短楫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答:
1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 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 请简要分析。
答:
14. 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 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 , 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 树转
午阴凉。
(注五色臂丝 :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 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
答:
15. 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后面的问题。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萼:花萼。
这里指花瓣。
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答:
1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后面的问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 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 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 ,有记载说
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②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
答:
17. 见第 14题。
从全词看,“空惆怅”“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8.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完成后面的题目。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星河:银河。
谩 :徒然,空。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 , 喻飞动。
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即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本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19. 阅读下面的宋诗 ,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
夜深篱落一灯明。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2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完成后面的问题。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途, 颇有抱负 ,然而科举失利, 时有怀才不遇之慨。
尾联语义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
含义 , 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