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工艺流程设计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16
第三章制陶的工艺流程第一节炼泥炼泥是陶器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第一步,炼成的好陶泥能为后期制作陶艺精品提供可靠地保证,反之,会给后期制作带来困难,甚至是功亏一篑的遗憾。
泥的炼制一般可分为手工炼泥和机械炼泥两种。
1. 手工炼泥:(1)晒泥。
一般粘土(陶土)从矿山开采出来后,要经过3 ~6 个月的自然风化,通过风吹日晒和雨淋,坚硬的粘土矿会松散,便于粉碎,同时雨水也会冲去部分可溶盐类及其他对制陶无益的矿物,从而提高粘土的纯度;( 2 搅泥。
将晒好的陶土放入水中慢慢搅拌,使陶土融化变成泥浆;(3 )过浆。
把一大块海绵放在竹扁上,使泥浆通过海绵, 过滤掉其中的碎屑、杂质,得到干净细腻的泥浆。
再将过滤后的泥浆沉淀,排放掉表层的水,就得到了完全细腻的泥浆;( 4 )晾晒去水。
将完全细腻的泥浆堆放在平台上晾晒,待泥浆边缘出现裂纹、表面已无水分为最宜;( 5 )柔泥。
先用棍子打泥,目的是将经过一系列过程后结成块的泥打松散,然后再用手不断地揉搓, 去除泥中的气孔,使泥的质地更细腻,这样才得到最终用来做陶的陶泥。
2. 机械炼泥: 开采出来的粘土矿经过晒泥之后得到松散易于粉碎的粘土,将粘土放入打浆机中强行打成浓度较低的泥浆,经除砂间除砂去杂后,放入沉淀池中存放一段时间,再使用水泵抽取沉淀后表层的水,然后直接通过过滤机使泥浆压滤脱水成泥饼,再经真空炼泥机炼泥, 炼好的泥需放入真空室,通过压力差,排除泥中的空气,最终得到适合做陶的陶泥。
真空炼泥机的优点:制作陶泥耗时短,可使陶器生产过程连续化, 并可排除泥饼中的残留空气,提高泥的致密度和可塑性,并使泥组织均匀,改善其成型性能,提高干燥强度和烧成后的强度。
真空炼泥机的缺点:真空炼泥机在使用时,泥段容易出现螺旋状开裂、断裂等缺陷。
炼好的陶泥要通过割泥器分隔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制作时使用。
第二节泥料成型陶器的造型千变万化,大到数米高的花瓶,小到精巧玲珑的小碗,薄如蝉翼的薄胎瓶、薄胎碗等更是让人惊讶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