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中国文化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6
汉字与中国文化汉字是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影响力的文字之一。
汉字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表达的工具,更是承载了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
首先,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早期的象形文字。
在远古时代,中国的祖先开始通过绘制生活中的物体的形状来表示特定的含义,这些形状逐渐演化为象形文字,即以外形与事物本身形状相似而得名。
这些古老的象形文字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描述,如太阳、月亮、山、水、树等等。
这种象形文字的特点是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在中国文化中,汉字象形的特点以及对事物本体的描绘能力,体现了中国人的观察力、细致入微和对自然的敬畏。
随着时间的推移,象形文字发展为会意文字。
会意文字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象形文字结合起来,以表达更复杂的含义。
这种合并的象形文字逐渐形成了现代汉字中的很多基本字符和词组。
比如“木”和“林”分别表示单独的树和一片树林,而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就可以表示“森”,进一步表达茂密的森林。
这种形式的汉字演化体现了中国人民智慧和对事物关系的理解能力,形成了独特的表达方式。
汉字的结构和构造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
汉字由笔画构成,每个字都有独特的结构,字形的构造和划笔的顺序都有严格的规定,具有讲究工整和秩序性的特点。
这种结构的文化表达了中国人对规律、秩序和尊重的重视。
据说,按照规范的顺序和结构写汉字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和人文关怀。
另外,汉字是声旁合一的文字系统。
声旁合一顾名思义,即将一个字符中的声音部分和意义部分结合在一起。
这种特点使汉字在表达上更加丰富和灵活。
一个字的意义和发音结合在一起,用比较少的字就可以表达出更多的含义,这让汉字的发音和意义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
同时,这也让中国文化在传达时能够很好地保持思想理念和语言表达的一致性。
汉字的使用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哲学传统和文化精髓。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汉字与中国文化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
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历史是一个粗线条的大师,它勾勒了全球化的进程,却忽略了人们为这个发展和进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幸好,历史又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大师,当今世界的趋势并不是单向度的。
中国的长项在于文化。
中国文化近二百年来遭受了严峻的考验,已经和正在获得新生。
近代以降,中华文化不但暴露了它的封闭愚昧落后挨打的一面,更显示了它的坚韧性、包容性、吸纳性,自省能力、应变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
中国的目标应该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建设文化大国。
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中国的形象,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
中华文化是全体华人的骄傲和共同资源。
中华文化是当今世界上的强势文化的最重要的比照与补充系统之一,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这里,我着重就一些个人的感受、经验谈一谈汉语汉字(海外习惯通称为华文华语)与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与现状的某些关系。
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她们的独特的语言与文字是她们的文化的基石。
尤其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语音语词语法文字最为独特的汉语汉字更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基。
汉语属于词根语,汉藏语系。
我的小说《夜的眼》译成了英、德、俄等印欧语系许多文字。
所有的译者都向我提出过一个问题:“眼”是单数还是复数,是“eye”还是“eyes”?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汉语是字本位的,“眼”是一个有着自己的独立性的字,它的单数和复数决定于它与其他字的搭配。
汉字“眼”给了我以比“eye”或者“eyes”更高的概括性与灵活性:它可以代表主人公的双眼,它可以象征黑夜的或有的某个无法区分单数与复数的神性的形而上的而非此岸的形而下的眼睛,它可以指向文本里写到的孤独的电灯泡。
汉字与中国文化第一讲汉人、汉字名称的由来与汉字文化《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顾名思义,就是透过汉字这个文化载体去探讨中国古代的文化。
因此,我们首先应弄明白什么叫汉字?什么叫文化(Culture)?一、汉人、汉字名称的由来1、“汉人”名称的由来。
“汉人”之“汉”最初指的是水的名称,而不是民族的称谓。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水部:“汉,漾也。
东为沧浪水,从水难省声。
”漾是漾水。
《说文》:“漾,水出陇西相道,东至武都为汉。
”又:“沧浪水南入江。
”可知汉水的上游叫漾水,中游叫汉水,下游叫沧浪水,至汉口注入长江。
“汉”之用于人事,乃自秦末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开始的。
《史记·高祖本纪》:“[元年]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
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1]可见“汉王”之称是因刘邦被封于汉中而得名的。
自此以后,汉王的军队便叫汉兵。
《史记·高祖本纪》:“[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叶按:指韩王信,不是淮阴侯韩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
……令故吴令郑昌为韩王,距汉兵。
”(第368页)在刘邦被封汉王之前,《史记》只称沛公兵。
如《史记·高祖本纪》:“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第362页)汉二年二月,“令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则开始以“汉”为国号了。
汉五年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汉王为皇帝。
汉王刘邦稍微客气了一番,遂于二月甲午日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今山东曹县境内)。
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汉高祖,西汉王朝正式建立。
汉武帝以后,正式出现“汉人”、“汉民”之类的称呼。
《汉书·魏相传》:“闻者匈奴尝有善意,所得汉民,辄奉归之,未有犯边境。
”[2]《汉书·李广利传》:“汉无攻我,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汉军食。
”(第2710页)到了东汉以后,汉人、汉民的说法就更加普遍了。
《后汉书·西羌传》引班彪的话说“今凉州部皆有降羌,羌胡被发左衽,而与汉人杂处,习俗既异,言语不通。
浅谈汉字与中国文化是人类从荒蛮走向文明的象征。
当地球上学多人类还处于原始蒙昧的时候,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已经创造了汉字,汉字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文化这片广袤的土壤之中,在中国文化传播、传承、发扬、推广、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应当讲,汉字是中国文化继承的可靠保证之一。
在这里就谈一谈汉字与中国文化。
关键字:汉字、中国文化、历史、作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跟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一样,汉字从产生的时开始,就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汉语的发展。
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
它记载着我国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
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有上古原始社会的象形文字-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印证了中国的全部发展过程。
文化,从广义上讲,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而从狭义上说,它只着眼于精神方面,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民族心态、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等。
还有一种说法是文化是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自从有了文字开始,就流行了一种说法:识字的那叫有文化、不识字的那叫没文化,似乎从那时候开始,文字就成了文化的一个标志。
甲骨文是汉字的最初形态,最形象的重现中国先民的生活状态,最质朴的表现中国先民的行为方式,最直接的体现中国先民的思维特点。
请不要以为先民的如此种种并离我们很遥远,现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状态、思维特点固化在汉字中并通过汉字一脉相传,继续塑造着当代中国人。
甲骨文,是商代王室占卜的卜辞,以战争和祭祀为主题。
作为中国上古文化最主要的载体,甲骨文刻录的内容就是以战争、祭祀和巫术为中心。
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战争文化、祭祀文化和巫术文化,三位一体。
战争是生存方式,体现的是残忍;祭祀社会组织方式(参加祭祀是对个体身份的认同,在祭祀中扮演的角色取决于现实地位),体现的是虚伪(以鬼神祖先的名义发号施令)(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
汉字与中国文化汉字时刻在冷静地叙述中国漫长崎岖凤凰涅槃的历史,记录着令中华儿女自豪而又痛心的反思历程。
汉字是贯穿古今风雨中的一件中国独有的国宝。
它的命运折射出中国的起伏兴衰,它顽强的生命力则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
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太深厚了,可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中华的故事。
千百年的风俗礼仪,伦理道德,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了一个个汉字对所要反映事物的摩画、概括和美化之中。
汉字的起源是非常漫长的,专家认为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事实上,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是已成系统的文字,但它停留在图画上,在汉字之前,人类记录事件是通过“结绳”、“八卦”、“图画”、“书契”,汉字是中国古代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汉字的出现大大增加了人类记录事件的可能性,使人类进入了文字文明的时代,这大概是在虞夏时期。
汉字揭示了人生奥秘、宇宙规律,解读民族意识、感悟民族和谐都离不开汉字;表明人与人、人与自然(天地、动物、植物、矿物)以及人与暗物质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智慧的符号来表达。
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构造原理。
汉字是华夏文明的根,是数千年历史文化的载体。
我们现在写的汉字是已经被大大简化了的字体,汉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中国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
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
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
汉字是中华文明之魂、生命的符号,也是先祖以无穷智慧创造的、世间独有的文化传播工具;汉字亦是我们民族的命脉,我们的灵魂。
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说起中国的文化,不能不说中国汉字,她是不可回避的一大功臣,没有她,就没有中国的文明,就没有中国的文化,她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
第一章汉字起源一、汉字起源1.八卦说2.结绳说3.仓颉说二、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简化字1、甲骨文☐甲骨文是约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体式。
清代末年(1899年)始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殷墟。
以其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故谓之甲骨文,也叫卜辞。
2.金文☐金文是约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841年间周代通行的文字体式。
以其见于周代所铸钟鼎等青铜器皿之上,故称钟鼎文、金文。
3、小篆☐是秦代通行的文字体式。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丞相李斯奏请“书同文字”。
4.隶书☐隶书是发端于秦,而盛行于汉代的文字体式。
隶书又是由小篆简约而成的。
由篆而隶,是汉字一大变化,象形的痕迹从此看不到了。
5、楷书草书行书☐楷书、草书、行书是魏、晋时期形成并通用的字体。
☐波折笔势为平直。
它形体方正,有“楷模”之意,故称楷书、正书或真书。
☐草书——产生在西汉前期,分章草、今草和狂草。
☐行书——始于魏晋,是楷、草相间的字体。
6、简化字☐简化字又称简体字,是简化汉字笔画而成的一种字体。
是当代通行的文字体式,是由楷书省简而成。
第二章汉字的造字法1《说文解字》是何朝代何人编纂?分多少部首,收单字多少?释字体例是怎样的?一、.象形字☐许慎曰:“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
”(1)纯体象形☐日《说文》:“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
象形。
”☐月《说文》:“月,阙也,太阴之精,象形。
”☐人手口” 大自心(2)复体象形☐胃眉果.指事字☐也。
”☐(1)纯体指事字☐上《说文》:“高也。
此古文上。
指事也。
”☐下《说文》:“底也。
指事。
”☐(2)象形加符号的指事字☐本《说文》:“本,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末《说文》:“末,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朱刃寸☐三.会意字许慎曰:“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武、信是也。
”(1)比形会意:☐杲杳莫采(2)比意会意☐雀、劣、美、☐会意兼声字☐字,本义生子。
汉字与中国文化
汉字时刻在冷静地叙述中国漫长崎岖凤凰涅槃的历史,记录着令中华儿女自豪而又痛心的反思历程。
汉字是贯穿古今风雨中的一件中国独有的国宝。
它的命运折射出中国的起伏兴衰,它顽强的生命力则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
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太深厚了,可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中华的故事。
千百年的风俗礼仪,伦理道德,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了一个个汉字对所要反映事物的摩画、概括和美化之中。
汉字的起源是非常漫长的,专家认为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事实上,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是已成系统的文字,但它停留在图画上,在汉字之前,人类记录事件是通过“结绳”、“八卦”、“图画”、“书契”,汉字是中国古代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汉字的出现大大增加了人类记录事件的可能性,使人类进入了文字文明的时代,这大概是在虞夏时期。
汉字揭示了人生奥秘、宇宙规律,解读民族意识、感悟民族和谐都离不开汉字;表明人与人、人与自然(天地、动物、植物、矿物)以及人与暗物质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智慧的符号来表达。
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构造原理。
汉字是华夏文明的根,是数千年历史文化的载体。
我们现在写的汉字是已经被大大简化了的字体,汉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中国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
段的演变过程
,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
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
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
汉字是中华文明之魂、生命的符号,也是先祖以无穷智慧创造的、世间独有的文化传播工具;汉字亦是我们民族的命脉,我们的灵魂。
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说起中国的文化,不能不说中国汉字,她是不可回避的一大功臣,没有她,就没有中国的文明,就没有中国的文化,她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
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内在纽带。
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等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
汉字发展到现代社会,虽然经历了“废存问题”和“拼音化问题”的波折坎坷,但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焕发着新的生机,到如今,汉字早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为受大众喜欢的现代大众文化,它传承着中国人对生命的理解和意义,并成为受世人瞩目的独特的民族文化。
现在汉语已经成为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国文化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国家掀起了学汉语的热潮,这对促进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发展具有了非凡的意义。
汉字无疑是神奇而美丽的,它代表着一种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根,是魂牵梦绕的中华魂。
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说:“无论赤县也好神舟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魂不灭美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常在。
”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它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汉字与中国文化
姓名:王琳
班级:090902
学号:0909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