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物理化学真题】国科大2008物理化学(乙)
- 格式:pdf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6
统计与平衡练习答案2008级一、选择题 1. 2 分 (3289) 3289 [答] (A)2. 2 分 (1680) 1680 [答]A(2分)3. 2 分 (3183) 3183 [答] (C)4. 2 分 (1371) 1371 [答] (A)从 6 个可别粒子中拿出 3 个来编为一组,放在 N 0能级,再从(6 - 3) 个可别粒子中拿出 2 个来编为一组,放在 N 1能级上, 最后从 (6 - 3 - 2)个可别粒子中拿出 1,放在 N 2能级上。
此种分布的微态数为:112336CC C = {6!/[3!(6-3)!]}×{3!/[2!(3-2)!]}×{1!/[1!(1-1)!]}= 6!/(3!2!1!) 5. 2 分 (2848) 2848[答] (D) 因为 K p = f (T ) ,且为吸热反应,所以 K p (I) 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6. 2 分 (1476) 1476 [答] (C)Θv = hc v /k = 308.5 K7. 2 分 (1548) 1548 [答] (A) S r,m = R [ln T /σΘ r +1]σ (CO) = 1;σ (N 2) = 2 则S m (CO) > S m (N 2)8. 2 分 (1540) 1540 [答] (D) 9. 2 分 (1304) 1304 [答] (D)*. 2 分 (1369) 1369 [答] (B)11. 2 分 (3286) 3286 [答] (C)12. 2 分 (1541) 1541 [答] (D)13. 2 分 (2988) Kp=exp(-Δr G m /RT ) =0.2988(2分)设N 2O 4的解离度为α, 总压力为p ,N 2O 4(g) = 2NO 2(g)14. 2 分 (1466) 1466 [答] (B)15. 2 分 (3297) 3297 [答] (C)16. 2 分 (1617)1617 [答](D)(5分)17. 1 分 (1461) 1461 [答] (D)18. 2 分 (3186) 3186 [答] (C)19. 2 分 (2864) 2864[答] (1) (B) 向生成 N 2O 4的方向进行(1分)(2) (A) 向生成 NO 2的方向进行(1分)20. 2 分 (1433) 1433 [答] B)/exp()/exp()/exp(0,e 1,e 00,e 11,e 01kT g g kT g kT g N N εεε∆-=--= (1分)=0.184(1分)二、计算题 ( 共 7题 65分 ) 21. 10 分 (1629) 1629 [答] 因为 Θr =h 2/(8π2Ik )(1分)所以 I =h 2/(8π2Θr k ) =13.5×10-40g ·cm -2(3分)则 q r =8π2IkT /(σh 2) =T /(σΘr ) =51.6(3分)故S r,m=R ln q r+R=R(ln q r+1)=(8.314 J·K-1·mol-1)×(ln51.6+1) = 41.10 J·K-1·mol-1(3分)22. 10 分(3383)3383[答] 依题意,体系中有两个反应同时平衡,设各物质的平衡分压分别为:NH4I(s) =NH3(g) + HI(g)x x-2yHI =(1/2) H2(g) + (1/2) I2(g) .......(a) (2分)x-2y y yK p(1) = p(NH3)p(HI) = x(x-2y) .......(b) (1分) K p(2) = [p1/2(H2)p1/2(I)]/p(HI) = y/(x-2y) .......(c) (1分)由(b) (c) 式即得:K p(1)K p(2) = xy.......(d) (2分)将(d) 代入(b) 式,则K p(1) = x2- 2xy = x2- 2 K-p(1)K p(2) x = [K p(1) (1+2 K p(2))]1/2 = 2.053×104 Pa (3分)故总压为:p = p(NH3) + p(HI) + p(H2) + p(I2) = 2x= 41 060 Pa (1分)23. 5 分(2956)2956[答] 设单体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则xM+ (1-x)×(2M) = 1.520M (1分)解得x= 0.48(1分)Kp= K p p= [(6.05×104 Pa)×0.52]/[(6.05×104 Pa)×0.48]2p= 3.781(2分)Δr Gm= -RT ln Kp= -4.24J·mol-1(1分)24. 10 分(3315)3315[答] (∂ln K a/∂T)p=Δr H m/RT2(∂K a/∂T)p= K a×Δr H m/RT2(3分)(1) 求K aΔr Gm(B) = -RT ln K a(1分)ln K a= 85.64K a= 1.56×1037(2分)(2) 求Δr H mΔr Hm=νBB∑Δf H m(B) =-2.168×105 J·mol-1(2分)(3) (∂K a/∂T)p= K a×Δr Hm/RT2= -4.56×1036 K-1(2分)25. 10 分(1662)1662[答] (1) S m= S t,m+ S r,m+ S v,m= R ln[(2πmkT)3/2×RT/p]/Lh3]+ (5/2)R+ R ln(1-exp(-x)) +R(x/(e x-1))+ R ln[(8π2IkT)/(σh2)] +R,式中x= Θv/T(4分)(2) S r,m= R[ln(T/K) + ln(I×1047/kg·m2) -lnσ-2.695](3分)(3) S r,m= 8.314J·K-1·mol-1[ln298.2 + ln4.28 - ln1- 2.695]= 37.05 J·K-1·mol-1(3分)26. 10 分(1563)1563[答] (1)C V,t= (3/2)R(1分)C V,,r= R(1分)C V,,v= R×(e x x2)/(e x- 1)2= 0.6138R(2分)[x= 8H v/T= 801.3 K/323 K =2.480]C V,,m=C V,,t+C V,,r+C V,,v=3.114R=25.89 J·K-1·mol-1(1分)(2)C V,m=(3/2)R+(2/2)R+(3n-5)R=3.5R=29.1 J·K-1·mol-1(2分)(3) 323K 时,振动态没有全部开放。
《物理化学》(理科)考试大纲(2008)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
其中,物理化学属我校进行命题的考试。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扎实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大学本科毕业后工作两年以上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二、考试的范围考试范围包括指定参考书中所含盖的主要内容。
考查要点详见本纲第二部分。
三、评价目标物理化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能:1.正确掌握和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2.熟练掌握和理解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3.熟练掌握和理解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以及反应机理。
4.熟练掌握和理解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应用。
5.正确掌握胶体及界面化学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试卷满分为150分。
其中: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内容约35%化学动力学的基本内容约25%电化学的基本内容约25%胶体及界面化学的基本内容约15%(四)参考书目傅献彩等编.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以傅献彩等编的《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书为例说明如下:)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1.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等温、等压、绝热等过程的内能变化、焓变化、热和功。
2.灵活应用盖斯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1. 了解自发过程的共同性质,明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熟练掌握热力学函数U、H、S、G及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定义,明确它们的物理意义。
武汉科技学院2008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科目代码 819科目名称 物理化学(A 卷) 考试时间2008年1月20日下午报考专业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物理化学 环境工程1、试题内容不得超过画线范围,试题必须打印,图表清晰,标注准确。
2、试题之间不留空格。
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3小时。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理量中,可以确定其绝对值的为 . (A )H (B) U (C) G (D) S2、某固体恒温恒压下分解产生气体,此过程吸热,试问此固体的热稳定性如何? (A)高温稳定 (B)低温稳定 (C)任何温度下均稳定 (D)无法判断3、反应C(金刚石)+O 2(g) → CO 2(g) 的热效应为r m H ∆,问此r m H ∆值为 。
(A )CO 2(g) 的生成焓(B )C(金刚石)的燃烧焓 (C )碳的燃烧焓(D )全不是4、25℃时,A 与B 两种气体的亨利常数关系为k B > k A ,将A 与B 同时溶解在某溶剂中达溶解到平衡,若气相中A 与B 的平衡分压相同,那么溶液中的A 、B 的浓度为_________。
(A )b A <b B (B )b A > b B (C )b A = b B (D )无法确定5、25℃时,0.01mol/L 糖水的渗透压为1π,0.01mol/L 食盐水的渗透压为2π,则 (A)1π=2π (B) 1π>2π (C) 1π<2π (D) 无法确定6、在 -3℃,101325Pa 下,1摩尔过冷水凝结成同样条件下的冰,则系统,环境及总熵变为:( )(A )ΔS 系<0, ΔS 环<0, ΔS 总<0; (B )ΔS 系<0, ΔS 环>0, ΔS 总>0; (C )ΔS 系<0, ΔS 环>0, ΔS 总<0; (D )ΔS 系>0, ΔS 环>0, ΔS 总>0;7、在T 、V 一定,基元反应A+B →D 在反应之前,0A C 》,0B C ,即反应过程中反应物A 大量过剩,其反应掉的量浓度与,0A C 相比较可忽略不计,则该反应的级数是:( )(A )0 (B )1 (C ) 2 (D )无法确定8、 NaNO 3,NaCl ,MgCl 2和AlCl 3四种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3nmol dm -⋅)分别为300,295,25和0.5,据以上数据可以说明该溶胶的胶粒 。
1. 2. 3. 4.5.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 分) (5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 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B .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 .比丁烷更易液化D .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 3.1 〜4.4、 (5分)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 的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 8.0、酚酞:8.2〜10.0用0.1000mol?L -1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 CH 3COOH 溶液, 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石蕊:5.0〜 反应恰好完 A .溶液呈中性, B .溶液呈中性, C .溶液呈碱性, D .溶液呈碱性, 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5分)对于WA 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SiO 2和CO 2中,Si 和O 、C 和O 之间都是共价键B . Si 、C 、Ge 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C . SiO 2和CO 2中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D .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 (5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 0.01 mol?L -1C . 0.05 mol?L -1 +4 和 +2 NaOH 和HCI 溶液以3: 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 B . 0.017 mol?L -1D . 0.50 mol?L -1 (5分)如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 Na 2SO 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 a 和b 附近分别滴加几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孔pl6. 7.8.+ bA .逸出气体的体积,a 电极的小于b 电极的B .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C . a 电极附近呈红色,b 电极附近呈蓝色D . a 电极附近呈蓝色,b 电极附近呈红色(5分)(2008?全国理综n, 11)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 的质量数为A ,含N 个中子,它与11H 组成H m X 分子.在a g H m X 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5分) (A - N+m ) mol (A - N ) molD. ¥ (A - N+m ) mol(NH 4)2SO 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 2、H 2O 、N 2和NH 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A . SO 2、H 2O 、N 2、NH 3 C . N 2、SO 2、NH 3、H 2O B . N 2、SO 2、H 2O 、NH 3 D . H 2O 、NH 3、SO 2、N 2(5分)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 CO 2 (g ) +H 2 (g ) ?CO (g ) +H 2O (g )进行甲、乙、 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物质CQH 2COH 2O物质的量实验甲 a mol a mol 0mol 0mol 乙 2a mol a mol 0mol 0mol 丙0mol 0mol a mol a mol 丁a mol0mola mola mol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 n (CO )的大小顺序是( )A .乙=丁>丙 =甲B . 乙〉丁>甲>丙pH=12 .则陶瓷材料,其化学式是;它的另一氢化物X 2H 4是一种火箭燃料的成分,其电、非选择题9.( 15分)红磷P (S )和CI 2 (g )发生反应生成PCI 3 (g )和PCI 5 (g ).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如图所示(图中的^ H 表示生成1mol 产物的数据).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P 和Cl 2反应生成PCI 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式是 _______ ,属于 _______ 分子(填 极性”或非极性”.11.(13分)某钠盐溶液可能含有阴离子 NO 3「、CO 32乙SO 32「、SO 42「、C 「、B 「、「.为了鉴别(2) PCI 5分解成PCI 3和CI 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这些离子,分别取少量溶液进行以下实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 T 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 0.80mol PCl 5,反应达平衡时PCI 5(3) 工业上制备PCI 5通常分两步进行,现将P 和CI 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I 3,然后降温,再和CI 2△ H 3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验③ 实验④ 实验⑤(2) 上述5个实验不能确定是否的离子是12.( 17分)A 、B 、C 、D 、E 、F 、G 、H 、I 、J 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以下框图,回答问题:Z 为前20号元素中的五种,Q 的低价氧化物与X 单质分子的电子总 丫与Z 不同族,丫和Z 的离子与Ar 原子的电子结构相同且 丫的原子 序数小于乙C . 丁>乙>丙=甲D .丁>丙>乙>甲 (2) R 的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它与X还剩0.60mol ,其分解率a 等于;若反应温度由T i 升高到T 2,平衡时PCI 5的分解率为②加HCI 后,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a , a a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③加CCl 4,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I 4层未变色.反应生成PCI 5 .原因是(4) P 和CI 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 PCl 5的^ H 3=,P 和CI 2 一步反应生成ImoI PCI 5的^ H⑤加HN03酸化后,再加过量的AgN03,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1)分析上述5个实验,写出每一实验鉴定离子的结论与理由.(5) PCI 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 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实验②(1) Q 的最高价氧化物,其固态属于 晶体,俗名叫(3) X 的常见氢化物的空间构型是 子式是(4) Q 分别与丫、Z 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Q 与丫形成的分子的电子①所得溶液呈碱性; ④加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 实验① 10.( 15分)Q 、R 、X 、丫、 数相等,R 与Q 同族,X 、(1) B和C均为有支链的有机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为生成一种烯烃D,D的结构简式为(2) G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G的结构简式(3) 写出:(4) ①的反应类型是,④的反应类型是,⑦的反应类型是⑤的化学方程式是.⑨的化学方程式是;C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反应只能(5) 与H具有相同官能团的H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8.0、酚酞:8.2〜10.0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 .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1. (5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烷烃中碳个数越多沸点越高;D、属于石油分馏的产物,是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之一.【解答】解:A、烷烃分子中有多个碳原子应呈锯齿形,丙烷呈角形,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故A正确; C、NaOH溶液滴和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碱性,应选择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即酚酞,故D、NaOH溶液滴和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呈碱性,应选择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即酚酞,故D正确;A •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考点】R3:中和滴定.B .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专题】54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C.比丁烷更易液化D .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根据盐类的水解考虑溶液的酸碱性,然后根据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酸碱中和后的越接近好,且变色明显(终点变为红色),溶液颜色的变化由浅到深容易观察,而由深变浅则不易观【分析】察.【考点】13:烷烃及其命名.【专题】534: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解答】解: A、NaOH溶液滴和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生成了CH s COONa, CH3CO 水解溶液呈碱性,应选择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即酚酞,故A错误;【分析】A、烷烃分子中有多个碳原子应呈锯齿形,丙烷呈角形;B、丙烷等烷烃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B、NaOH溶液滴和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碱性,应选择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即酚酞,故生成了CH3COONa,CH3COONa水解溶B错误;B、丙烷等烷烃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故C、烷烃中碳个数越多沸点越高,丙烷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丁烷, B正确;故丁烷沸点高,更易液化,故错误;D、丙烷属于石油分馏的产物,是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之一,故故选:C o D正确。
苏州科技学院二00八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学科、专业:应用化学试题编号:819试题名称:物理化学二、计算题:(共100分)9、(15分)苯在正常沸点353K下的∆vap H mӨ=30.77kJ·mol-1,今将353K及pӨ下的1mol C6H6(l)向真空等温汽化为同温同压的苯蒸气(设为理想气体)。
(1)求算在此过程中苯吸收的热量Q与做的功W;(2)求苯的摩尔汽化熵∆vap S mӨ及摩尔汽化吉布斯自由能∆vap G mӨ;(3)求环境的熵变∆S环;(4)应用有关原理判断上述过程是否为不可逆过程?10、(10分)300℃时,有1mol理想气体作定温膨胀,起始压力p1=1×106Pa,终态体积V2 =10dm-3。
计算该过程的ΔU、ΔH、ΔS、ΔA和ΔG。
11、(15分)在413.15K时,纯C6H5Cl和纯C6H5Br的蒸气压分别为125.238kPa和66.104kPa。
假定两液体组成理想溶液。
若有一混合液,在413.15K,101.325kPa下沸腾,试求该溶液的组成,以及在此情况下液面上蒸气的组成。
12、(15分)若将1mol H2和3mol I2引入一容积为V,温度为T的烧瓶中,当达到平衡时得到x mol的HI,此后再引入2mol H2,新达平衡后得到2x mol的HI。
(1)写出K p,K c,K x,K m之间的关系;(2)求该温度下的K p。
13、(15分)CO2的固态和液态的蒸气压分别由以下两个方程给出:lg(p s/p a)=11.986–1360K/Tlg(p l/p a)=9.729–874K/T计算:(1)二氧化碳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2)二氧化碳在三相点的熔化热和熔化熵。
14、(15分)试设计一个电池,使其中进行下述反应:Fe2+(a1)+Ag+(a3)ΩAg(s)+Fe3+(a2)(1)写出电池表示式;(2)计算25o C时,上述电池反应的KӨ;(设活度系数均为1)。
629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科目名称:物理化学(一)适用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说明:本年理科类《物理化学》试题,总共12题,除主体为计算题外,另有多道问答题。
240多位参考同学的平均成绩大约100分,应该比前2年容易了不少。
特别提醒:考试时个别同学把答案做在试卷上,因改卷时只有答题部分,无试卷,所以做在试卷上的答案是无效的!试题已作规范化处理。
答案由葛华才老师完成,未参考标准答案,因此可能有不妥之处,欢迎用电子邮件告知,谢谢!更多信息请看主页:葛华才老师,邮箱:ge1963@ 一、计算题1.l mol理想气体由始态(273K,p⊖)反抗p⊖/2的外压绝热膨胀到达终态(T2,p⊖/2)。
试求此过S⊖程的Q、W、∆U、∆H、∆S、∆G。
已知(273K)=100J·K-1·mol-1,C V,m=12.47J·K-1·mol-1。
(15分)m答:Q=0,W= ∆U=−681.0J; ∆H=−1135J;∆S=1.125J.K-1;∆G=4080J2.苯的正常沸点为353K,摩尔汽化焓为30.77kJ.mol-1,现将353K,100kPa下的1mol液态苯向真空等温蒸发为同温同压的苯蒸汽(设为理想气体)。
(1)计算该过程的Q、W、∆G、∆S和环境的熵变;(2)可以使用何种判据判断过程的性质。
(15分)答:(1)W=0;∆S=87.28J.K-1;∆G=-39.8J;Q=27.83kJ;∆S环=−78.84J.K-1(2)∆S隔=8.34J.K-1>0,过程为自发。
3.设正戊烷和异戊烷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气相为理想气体。
298.15K时,气态正戊烷和异戊烷的分别为−194.4kJ.mol-1,−200.8kJ.mol-1,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67.58kPa和87.54kPa。
2008年研究生考题:第二部分 :物理化学 (总分 75 分)一. 单选题 (每题 2分,共 24分)1.在等温等压且不做非体积功时,符合下面哪个条件的过程肯定可以自发进行(A )△ H > 0 △ S v 0 (B )△ H > 0 △ S > 0 (C )△ H v 0 △ S >0 ( D )A H v 0 △ S v 02. PCl 5(g)的分解反应是 PCl 5(g) = PCI 3(g)+ Cl 2(g),473K 达到平衡时,PCl 5(g)有 38.7%分解”在 573K 时达到平衡时 ,有 93.6%分解,则此反应为 ( A )吸热反应 ( C )放热反应 ( B )无法判断反应是吸热或放热反应(D )两个温度下的平衡常数相等3.在氧弹式量热计中,置固体草酸于氧弹量热计中作量热测定,整个过程的熵变△ S(A)△ S > 0( B )△ S v 0( C )△ S = 0 ( D )不能确定4. 导出麦克斯韦关系式和对应系数关系式的直接根据是 (A )克劳修斯不等式 (B )卡诺循环(C )热力学基本方程(D )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5. 碳酸钠和水可形成 Na 2CO 3.H 2O ; Na 2CO 3 7H 2O ; Na 2CO 3 10H 2O 三种化合物,当在 101.325 KPa 下,该物系共存的最多相数为 (A) 2(B) 4(C) 5(D) 36•两只烧杯各有1Kg 水,向 A 杯中加入0.02mol 的蔗糖,向 B 杯中加入0.02mol 的NaCl,两只 烧杯按同样的速度冷却降温 ,则有: ( A ) A 杯先结冰( B ) B 杯先结冰(C )两杯同时结冰 (D )不能预测结冰的先后次序11.298.15K,当H 2SO 4溶液的浓度从 0.01mol/kg 增加到0.1mol/kg 时,其电导;率K 和摩尔电导7. 含 0.002 mol/l KCl与0.001mol/l Na 3PO 4(全部电离)的混合水溶液的离子强度(I)为(A) 0.006 (B) 0.008 (C) 0.002 (D)0.0118. 土壤毛细管能够保持水分 ,其原因为 ( A )毛细管密封不漏水(C )毛细管弯曲液面上的蒸气压较小 (B) 毛细管弯曲液面上的蒸气压较大 (D )毛细管不透气9. 25 C 时的电H 2 +1/2 O 2 = H 2O (I )与 2H 2 + O 2 =2 H 2O (l )所 E ( 1)与 E (2),则两者关系为( B ) 02E 0( 1) =E( 2 ) 2)(E ( 2) = 0 - E(10.基元反应 A T B + C 的1/4衰期是A ) k ln 4(B ) k ln i/4 C )(1/k ) ln ( 3/4) D )(1/k ) ln ( 4/3)率A m将12.一个可重复使用的可充电电池以1.8伏的输出电压放电 ,然后用2.2 伏的电压充电 ,使电池恢复原状 ,整个过程的功、热及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为(A ) W v 0 , Q v 0, △ G = 0 ( B ) W > 0, 'Q v 0,A G = 0 (C ) W > 0 , Q > 0, △ G v 0( D)) W v 0 , Q= 0 , △ G = 0二. 填空题 ( 共 14 分 )1. 一套简易的水浴恒温槽是由那些器件组成若要进行恒温槽恒温性能测试,需增加什么仪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 . 2 在量热体系中 ,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原因 ,测得的体系反应前后温度 的变化值(△ T)必须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考研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能量守恒定律B. 能量可以创造C. 能量可以消灭D. 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答案:A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A. PV = nRTB. PV = nMRTC. PV = mRTD. PV = mMRT答案:A3.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自发地传递到高温物体B. 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自发地传递到高温物体C. 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自发地传递到低温物体D. 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答案:B4.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胶体?A. 牛奶B. 空气C. 血液D. 淀粉溶液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是______。
答案: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1摩尔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
答案:22.4L。
3. 电离平衡常数Ka的表达式为______。
答案:Ka = [H+][A-]/[HA]。
4. 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是______。
答案:只能接近,不能达到。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方式。
答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方式是:(1)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2)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2. 描述布朗运动及其物理意义。
答案: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因受到周围液体分子的无规则撞击而产生的无规则运动。
其物理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观察和理解液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方法。
3. 什么是化学平衡常数?其表达式是什么?答案: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值。
其表达式为K = [生成物]^n / [反应物]^m,其中n和m分别为生成物和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
2008 年全国一致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全国卷Ⅱ)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共8 小题,每题 5 分,满分 40 分)1.( 5 分)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以下有关丙烷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代替反响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考点】 I3:烷烃及其命名.【专题】 534: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测.【剖析】 A、烷烃分子中有多个碳原子应呈锯齿形,丙烷呈角形;B、丙烷等烷烃在光照的条件下能够和氯气发生代替反响;C、烷烃中碳个数越多沸点越高;D、属于石油分馏的产物,是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之一.【解答】解: A、烷烃分子中有多个碳原子应呈锯齿形,丙烷呈角形,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故 A 正确;B、丙烷等烷烃在光照的条件下能够和氯气发生代替反响,故 B 正确;C、烷烃中碳个数越多沸点越高,丙烷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丁烷,故丁烷沸点高,更易液化,故 C 错误;D、丙烷属于石油分馏的产物,是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之一,故 D 正确。
应选: C。
【评论】本题主要考察烷的构造与性质等,难度较小,注意基础知识的累积掌握.2.(5 分)实验室现有 3 种酸碱指示剂,其 pH 的变色范围以下:甲基橙: 3.1~﹣1浓度的 CH3COOH溶液,反响恰巧完整时,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溶液呈中性,可采纳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溶液呈中性,只好采纳石蕊作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采纳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溶液呈碱性,只好采纳酚酞作指示剂【考点】 R3:中和滴定.【专题】 54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剖析】依据盐类的水解考虑溶液的酸碱性,而后依据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酸碱中和后的越靠近越好,且变色显然(终点变成红色),溶液颜色的变化由浅到深简单察看,而由深变浅则不易察看.【解答】解:A、NaOH溶液滴和 CH3COOH溶液反响恰巧完整时,生成了 CH3COONa,CH3COONa水解溶液呈碱性,应选择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即酚酞,故A 错误;B、NaOH溶液滴和 CH3COOH溶液反响恰巧完整时,生成了 CH3COONa,CH3COONa水解溶液呈碱性,应选择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即酚酞,故 B 错误;C、NaOH溶液滴和 CH3COOH溶液反响恰巧完整时,生成了 CH3COONa,CH3COONa水解溶液呈碱性,应选择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即酚酞,故 C 错误;D、NaOH溶液滴和 CH3COOH溶液反响恰巧完整时,生成了 CH3COONa,CH3COONa水解溶液呈碱性,应选择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即酚酞,故 D 正确;应选: D。
2008年硕士研究生物理化学复试题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3分)1. 298K 时,反应2C 6H 6(l )+15O 2(g )= 6H 20(l )+12CO 2(g )的定压热效应Q P 与定容热效应Q V 之差(Q P - Q V )约为(1)3.7KJ ⋅mol -1 (2)-3.7KJ ⋅mol -1(3)7.4KJ ⋅mol -1(4)-7.4KJ ⋅mol -12.∆S =∆H /T 适合于下列过程中的哪一个?(1)恒压过程 (2)绝热过程 (3)恒温过程(4)可逆相变过程3.d ln p /d T = ∆H /RT 2 适用于下列变化中的哪一种(1)I 2( s ) ↔ I 2( g )(2)C(石墨) ↔ C(金刚石)(3)Hg 2Cl 2( s ) ↔ HgCl( l )4. P Θ 下,C (石墨)+ O 2(g )= CO 2(g )的反应热为 ∆r H m 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r H m Θ 就是CO 2(g )的生成焓∆f H m Θ(B )∆r H m Θ是C (石墨)的燃烧焓(C )∆r H m Θ = ∆r U m Θ (D )∆r H m Θ > ∆r U m Θ5.理想溶液形成时,哪些状态函数的变化等于零?(1) ∆H =0 (2)∆V =0 (3)∆G =0 (4)∆S =06.纯物质的三相点,其自由度为多少?(1) 4 (2)3 (3) 2 (4)1 (5)07. 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平衡体系的组元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为多少?CaCO 3(s )=CaO (s )+CO 2(g )(A )3,2,3; (B )3,3,0; (C )2,2,1;(D )3,1,2; (E )2,3,08. 若α,β两相中各含A 和B 两种物质,在相平衡时下列哪些关系式成立?(A ) μA (α)=μA (β) (B ) μA (α)=μB (β) (C )μA (α)=μB (α)(D ) μB (α)=μB (β)9.1 g-10℃的水凝固成-10℃的冰,其∆S 为多少?(A ) -80/273 +(0.49-1.00)ln263/273; (B )80/263(C ) 80/273 +(0.49-1.00)ln263/273; (D )-80/26310. 下列各量中哪些是偏摩尔量,哪些是化学势?(A )C n p T B n A ,,)/(∂∂(B )C n S T B n H ,,)/(∂∂(C )C n V T B n G ,,)/(∂∂(D )C n V S B n U ,,)/(∂∂(E )C n p T B B n ,,)/(∂∂μ(F )Cn p T B p n C ,,)/(∂∂ 二、判断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二○○八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物理化学试题一、填空题(20分)1、某化学反应在等温等压(298.2K、101.3KPa)下进行,放热40000J,若是反应通过可逆电池完成时,吸热4000J,则系统可能做的最大功为_2、下列公式的适用范围为:(a)S=nRT㏑(p1/p2)-Cp㏑(T2/T1)= nRT㏑(V1/V2)+Cv㏑(T2/T1)_(b)d㏑p/dT=△vap H m/RT2_3、H2(g)和O2(g)在绝热钢瓶中发生反应生成水,则△G=_4、对As2S3溶胶,聚沉能力ZnCl2_NaCl5、FeCl3和H2O能形成FeCl3·6H2O、2FeCl3·7H2O、2FeCl3·5H2O、FeCl3·2H2O四种水合物,则该系统的独立组分度为_6、设某浓度时CuSO4的摩尔电导率为1.4×10-2Ω-1·m2·mol-1,若在该溶液中加入1m3的纯水,这时CuSO4的摩尔电导率将_7、沸点升高,说明在溶剂中加入非挥发性溶质后,该溶剂的化学势比未加溶质前_8、在298K时,纯液体A的P A=5×104Pa,纯液体B的P B=6×104Pa假设两液体能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当达到气液平衡时,液相中组成x A=0.4,在气相中B的摩尔分数y B则为_9、n mol某气体恒容下,由T1加热到T2,其熵变为△S1,相同量的气体在恒压下由由T1加热到T2,其熵变为△S2,则△S1和△S2的关系为_二、选择题(20分)1、关于吸附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有的吸附过程放热,也有的吸热(B)覆盖度增大,吸附热下降(C)在相同条件下,物理吸附热通常大于化学吸附热(D)物理吸附的吸附热与吸附剂无关2、1个大气压下,C(石墨)+O2(g)=CO2(g)的反应热为△r H 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r H m就是CO2(g)的生成焓△f H m(B)△r H m是C(石墨)的燃烧焓(C)△r H m=△r U m(D)△r H m>△r U m3、25时,0.01mol糖水的渗透压比0.01mol食盐水的渗透压(A) 大(B)小(C)相等(D)不一定4、当发生极化作用时,两电极的电极电势将发生如下变化(A)φ阳变大φ阴变小(B)φ阳变小φ阴变大(C)两者都变大(D)两者都变小5、四中浓度都是0.01mol·Kg-1的电解质溶液,其中平均活度系数最小的是(A)NaCl (B)MgCl2(C)AlCl3(D)CuSO46、在一个连串反应A-B-C中,如果需要的是中间产物B,则为得其最高产率应当(A)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B)增大反应速率(C)控制适当的反应温度(D)控制适当的反应时间7、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A)各物质的活度均为1 (B)△r G m=0 (C)Q p=K p (D)△r G m=∑V BμB8、对理想的水平液面,其值为零的表面物理量是(A)表面功(B)比表面吉布斯自由能(C)正压力(D)附加压力9、298K,0.1mol·Kg-1的HCl溶液中,氢电极的可逆电势约为-0.06V,当用铜电极电解此溶液,Cu电极上的电势应(A)大于-0.06V (B)等于-0.06V (C)小于-0.06V (D)无法确定10、很多可燃气体在空气中因支链反应发生的爆炸有一定爆炸极限,其上限主要由于(A)容易发生三分子碰撞而丧失自由基(B)总是大于反应分子数(C)总是等于反应分子数(D)也可能与反应分子数不一致三、简答题(20分)1、常温常压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G m298>0,故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所以在自然界金刚石不能长期存在,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原因?2、冻梨放入凉水,表面结冰,里边解冻,试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