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专题十一 社会责任 时 生命科学与诺贝尔奖【优秀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5.23 MB
- 文档页数:6
专题十一社会责任第1课时生命科学与诺贝尔奖课后作业1.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发现RNA干扰机制而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下列关于RNA的描述错误的是()A.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DNA只分布在细胞核内B.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C.RNA和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D.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是RNA2.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马里奥·卡佩基等三位科学家创造了“基因敲除”的方法:先对小鼠的胚胎干细胞进行基因修饰——将胚胎干细胞中的靶向基因改掉,然后将“修饰”后的胚胎干细胞植入小鼠的早期胚胎,生成嵌合体小鼠。
现已经利用上述技术成功地把人类囊肿性纤维化病致病基因移植到小鼠身上,培育出了患囊肿性纤维化病的小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嵌合体小鼠长大后,体内同时存在被“修饰”过的基因和未被“修饰”的基因B.通过“基因敲除”方式导致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C.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就能完成基因修饰D.这项研究为基因分离定律提供了有力证据3.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布鲁斯·巴特勒、朱尔斯·霍夫曼、拉尔夫斯他们这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人体免疫系统研究领域所作出的杰出的贡献。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D.一个效应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4.2017年10月4日,三位科学家因“研发出冷冻电子显微镜,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结构的高分辨率测定”获诺贝尔化学奖,下列生理活动需要借助该种显微镜观察的是()A.植物液泡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的体积变化B.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交叉互换C.ATP合成后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D.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5.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授予了三位对研究生物钟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热点1 生物与诺贝尔奖[考纲要求] 高考考纲“获取信息的能力”中有两条:(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生命科学的突出成就当属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所研究的内容,但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的内容大多不在高中生认知的水平范围内,题干中的成果展示和说明不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只是作为“引子”,因此,不应该成为解题的“负担”。
要从试题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试题。
1.90年代植物学家试图向牵牛花的基因组中引入红色素基因,以使花瓣的颜色加深,结果却发现,花瓣的颜色并没有加深。
后来科学家发现的一种新的基因调控方式——RNA干扰解释了这一现象。
RNA干扰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RNA干扰的结果导致与mRNA对应的“基因沉默”了,无法表达。
科学家发现在动物和人体组织细胞中也存在这种现象。
(1)科学家获得红色素基因并将它插入到牵牛花的基因组中,采用的生物技术被称为____________,此技术实现了对生物性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合体Ⅰ能够将双链RNA切割成片段,复合体Ⅱ又将一条RNA链清除,说明它们具有________的作用。
mRNA与复合体Ⅱ上的RNA结合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色素基因“沉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科学家将能引起RNA 干扰的双链RNA 的两条单链分别注入细胞,结果却没有引起RNA 干扰现象,请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十一社会责任生命科学与诺贝尔奖预习一、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社会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主动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的观念和知识,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关注社会议题二、诺贝尔奖诺贝尔奖(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的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奖项。
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有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经济学(1969增设)等6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
2012年10月11日,莫言首次以中国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1年,日本出台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即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
本世纪以来,日本科学家获奖人数快速增长:物理奖8位、化学奖6位、生理学或医学奖3位,共计17位。
从1949年汤川秀树成为首位日本获奖者以来,则共计有25位日本科学家获奖。
1.接触大自然,萌生好奇心是科研的“原点”2.阅读引领人生成长方向3.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4.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自由空间较大5.大学科研评价,很少受急功近利模式影响6.视野开阔,注重国际交流7.科研环境独立自由,不受干扰是重要原因8.基础研究在大学科研中“最受青睐”三、生物学教材中的诺贝尔奖四、相关试题例1.201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揭示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机制所做的贡献。
研究发现正常氧气条件下,细胞内的低氧诱导因子(HIF)会被蛋白酶体降解,低氧环境下,HIF能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