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考题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考题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考题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考题

科学技术史课程填空题选择题

1、磨制石器可以说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是这个时代石器制造技术水平的集中表现。

2、恩格斯说:“尽管蒸汽机在社会领域中实现了巨大的解放性变革……但是,毫无疑问,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3、原始宗教是原始思维的必然产物。原始宗教的形式有很多,如自然崇拜、万物有灵、原始巫术、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

4、中国原始手工业包括制陶、纺织、建筑及运输工具等生产技术。

5、古埃及有以十天为单位的历法,这一历法经常要变更,所以被为称为活动的历法“Sliding alendar”。

6、1858年英国人亚历山大·亨利·兰德发现了埃及的数学纸草,被称为兰德纸草或“数学指导”。

7、古巴比伦留下的上古时期的医学资料不多,值得一提的是巴比伦王朝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其中涉及不少医学知识。

8、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经验科学中虽然包含科学因素和科学知识的萌芽,但原始自然观和科学思想基础中的神秘主义成份很多。如医学与巫术是一个复合体,天文学与占星术分不开。

1、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学巨著(B )由明代李时珍撰成于万历六年(1578)。52卷,收药达1 892种,方剂万余首,约190万字。

A 《黄帝内经》

B 《本草纲目》C《金匮要略》D《千金方》

2、(C )是一部以论述内科杂病为主的奠基性中医临床经典著作。

A 《黄帝内经》

B 《本草纲目》C《金匮要略》D《千金方》

3、中国中医综合性临床医著D ,30卷。唐代孙思邈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

A 《黄帝内经》

B 《本草纲目》C《金匮要略》D《千金方》

4、(A )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修的中药学著作。

A《新修本草》B 《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D《千金方》

5、(C )晚年所著《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文集,共600余篇,其中三分之一属自然科学。记述了北宋时期各方面的科学成就。

A 张仲景

B 李冰C沈括D祁坤

6、(A )为修历设计了很多新仪器,如:简仪和圭表。

A 郭守敬B郦道元C张恒D张衡

7、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提出海陆变迁、流水侵蚀地形原理,揭示了化石的形成,并用化石推断古气候,指出( D )现象。

A 地震B海啸C潮汐D磁偏角

8、727年,开唐元年(B )在《大衍历》中建立了不等距的内插公式。

A 赵爽B僧一行C刘徽D祖暅

9、元代(A )等人著书《授时历》用招差法编制日月的方位表。

A 郭守敬、王恂B郦道元、张恒C张恒、郭守敬D张衡、王恂

10、宋代沈括的(A )中提出海陆变迁、流水侵蚀地形原理,揭示了化石的形成,并用化石推断古气候,指出磁偏角现象。

A 《梦溪笔谈》

B 《水经注》

C 《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11、明朝宋应星的(C )总结了中国十七世纪以前的工农业生产技术。

A 《梦溪笔谈》

B 《水经注》

C 《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12、明朝时期,徐光启发表(D ),指出植物应天时而种的重要性。

A 《梦溪笔谈》

B 《水经注》

C 《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13、明朝徐霞客的(A )是世界上最早论及石灰岩岩溶地形的著作。

A 《徐霞客游记》

B 《水经注》

C 《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14、近代数学家( A )证明了著名的“费玛大定律”,并且与英国人伟烈热利合作翻译了古希腊的数学名著,并且使得西方近代的符号代数学以及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第一次传入中国。

A.李善兰B.华衡芳C.项名达D.戴煦

15、《千金方》是唐朝杰出医学家( B )的著作,这本书凝聚了他多年采集、观察和应用药物的经验。由于他在药学方面的巨大贡献而被后世尊为“药王”。

A.李时珍

B.孙思邈

C.华佗

D.张仲景

16、在欧洲中世纪(公元5世纪到公元15世纪)长达1000年的黑暗时期,统治欧洲的是( A )

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D.罗亚斯德教

17、( C )是北宋时期一位以博学著称的科学家,在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学、地学、医药学方面均有建树,著有《梦溪笔谈》,以至于被科学史家李约瑟称为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A.张衡

B.宋应星

C.沈括

D.郭守敬

18、意大利旅行家( A )于元朝出使中国,其口述见闻被他人收录成书,其中合情合理的描述了许多东方地区的情况,盛赞东方文明的富庶和文明,此书很快被人们争相传诵,既而轰动了整个西方世界。

A.马可·波罗

B.利玛窦

C.汤若望

D.南怀仁

19、明朝时期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的德国传教士是( B )

A.艾儒略

B.利玛窦

C.汤若望

D.南怀仁

三、填空题

1、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由明代李时珍撰成于万历六年(1578)。52卷,收药达

1 892种,方剂万余首,约190万字。

2、《金匮要略》是一部以论述内科杂病为主的奠基性中医临床经典著作。

3、沈括晚年所著《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文集,共600余篇,其中三分之一属自然科学。记述了北宋时期各方面的科学成就。

4、郭守敬为修历设计了很多新仪器,如:简仪和圭表。

5、727年,开唐元年僧一行在《大衍历》中建立了不等距的内插公式。

6、元代王恂、郭守敬等人著书《授时历》用招差法编制日月的方位表。

7、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提出海陆变迁、流水侵蚀地形原理,揭示了化石的形成,并用化石推断古气候,指出磁偏角现象。

8、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中国十七世纪以前的工农业生产技术。明朝时期,徐光启发表《农政全书》,指出植物应天时而种的重要性。

10、明朝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是世界上最早论及石灰岩岩溶地形的著作。

11、柏拉图学园的被封闭和__亚历山大里亚_博物馆图书的被焚,象征着古希腊和希腊化文化的消失,一种新的基督教文化成为主流。

12、中世纪,阿拉伯民族对于人类科学史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两句话:“纵贯古今,横通东西”。

1、1543年,哥白尼出版了著作(C ),“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大踏步前进。

A.《植物学》B.《怀疑派化学家》C.《天体运行论》D.《动物学》

2、提出“体循环”理论,从而建立了完整、正确的血液循环途径的理论是(C )。

A.维萨留斯B.塞尔维特C.哈维D.达尔文

3、以下属于牛顿的贡献的是(D )。

①运动三定律②万有引力定律③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④发明微积分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1637年,笛卡尔出版了《几何学》,(C )。

A.把虚数引入数学B.把变量引进数学C.创始解析几何D.发明微积分

5、1661年,波义耳出版了著作(B ),标志着近代化学从炼金术脱胎而出。

A.《论磁石》B.《怀疑派化学家》C.《天体运行论》D.《动物学》

6、8世纪完成了化学学科的统一的是斯塔尔的(B )。

A.氧化说B.燃素说C.微素理论D.微粒说

7、18世纪,拉瓦锡建立新的燃烧理论--(B ),推翻了燃素说。

A.微粒说B.氧化学说C.原子论D.分子论

8、1789年,拉瓦锡在他的(C )中正式把“纯粹空气”命名为“氧气”。

A.《燃烧通论》B.《论金属》C.《化学大纲》D.《火术》

三、填空题

1.由于文艺复兴的冲击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初步发展,为_工匠传统和学者传统__两大传统的结合,为经验的自然知识的全面、系统地转化为理论分析和概念批判的对象提供了条件。

2.近代科学由古代和中世纪继承下来的方法直觉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面对自然的新方法有排除-归纳法,直观-演绎法,实验-数学法。

3.近代科学借以兴起的新方法有笛卡儿-直观演绎法、培根-排除归纳法和伽利略-实验数学法。

4.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和维萨留斯发表《人体结构》,标志着近代科学革命拉开了序幕。

5.在传播与发展哥白尼日心说的过程中,如果说伽利略主要是以大量的经验事实丰富和验证了日心说,那么开普勒则是用自己的新理论发展了日心说。

6.近代生理学家塞尔维特因为提出了肺循环理论而被加尔文新教的异端裁判所烧死;同期的一位哲学家布鲁诺因为传播和发展哥白尼日心理论而受到教会的多次迫害。

7.提出血液小循环理论的科学家是塞尔维特;哈维于1628年发表的《心血运动论》正确说明了血液循环的基本理论。20.哈维在_塞尔维特_提出的肺循环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科学实验,提出了体循环理论,从而建立了完整而正确的血液循环理论。

8.牛顿是科学史上伟大的天才,他的科学贡献主要包括:在数学方面他发明了二项式定理和流数法;在天文学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给天体运动和地面物体运动以统一的力学解释;在力学上,系统总结了三条运动定律:1.惯性定律;2.运动的改变和所加的致动力成比例,并且发生在所加力的那个直线方向上;3.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定律,创造了完整的新物理学体系

9.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一系列奠定经典力学基础的定义和公理。

10.牛顿曾经和胡克在万有引力的发现权问题上,和莱布尼兹在微积分问题上,产生对科学发现优先权的争夺。

11.燃素说的理论困难主要有(1)如果确有燃素这种物质的存在它就应具有重量,然而金属经煅烧释放燃素后重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2)燃素与空气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找不到独立存在的燃素。

12.在氧的发现过程中,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布莱克做出了显著贡献;提出氧化学说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13.19世纪自然科学中具有跨世纪思想史意义的发现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因为它揭示了物理世界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演化的。

14.库恩认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被12个人同时发现的原因是(1)“能量转换过程的可得性”,即在实验室中可以实现这种转换过程(2)对热机的研究,(3)自然哲学的影响。

15.对于科学史学科的建立作出奠基性工作的著名科学史家有萨顿、沃尔夫、T.库恩和丹皮尔。

16.科学史学科的创始人是比利时人萨顿,他于1912年创办了国际上最为权威的科学史杂志爱西斯。

17.历史上第一所大学是创建于1158年的巴黎大学,第一个自然科学的学术组织是猞猁学院。

1. 蒸气机的发明者是( A )。

A.瓦特B.拉马克C.史蒂芬森D.戴维

2. 1602年,荷兰设立的最早的近代股份公司是( C )

A.托拉斯

B.辛迪加

C.东印度公司

D.卡特尔

1. 发现电流的磁作用的是丹麦物理学家(A )

A.奥斯特B.安培C.伏打D.欧姆

2.(B )归纳出电磁场的基础方程式,预见电磁波的存在。

A.法拉第B.麦克斯韦C.赫尔姆霍兹D.赫兹

3. 提出“熵”概念的是(A )。

A.克劳修斯B.波义耳C.马略特D.盖·吕萨克

4.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B )

A.在任何系统中,熵总是要增加的

B.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熵总是增加

C.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熵总是减少的

D.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熵是恒定的

5.(D )最先把时间箭头带进了物理学,使人类第一次看到物理世界不再只是一个如牛顿力学所描绘的存在着的世界,而且还是一个演化着的世界。

①热力学第一定律②热力学第二定律③热力学第三定律④熵的概念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6. 李比希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是(C )

A.英国人B.法国人C.德国人D.瑞典人

7. 在《化学哲学新体系》一书中,系统论述了原子论思想的是(C )。

A.费舍B.李希特C.道尔顿D.阿伏伽德罗

8.(D )注重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发明了元素周期律、

A.李希特B.道尔顿C.阿伏伽德罗D.门捷列夫

9. 最先把无机物和有机物联系起来的是(B )

A.对脑脊髓神经系统的研究B.人工合成尿素

C.对胃液的生化学研究D.关于血液在毛细血管内循环的研究

10. 把分子概念引入化学,提出分子学说的是(C )

A.李希特B.道尔顿C.阿伏伽德罗D.盖?吕萨克

11. 提出理想气体定义的是( A ).

A.克劳修斯B.波义耳C.马略特D.盖·吕萨克

12.发表《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明确论证了人是猿猴进化而来的观点的是( A )。

A.赫胥黎B.达尔文C.华莱士D.胡克

13.(C )的提出从横的方面把现存的千千万万种曾被认为互不相干的有机体联系了起来。

A.自然选择学说B.生物进化论C.细胞学说D.能量守恒定

14.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原理。自然选择包括三个始终综合发生作用的因素,它们是(A )①变异性②遗传性③由繁殖过剩而引起的生存斗争④直立行走在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5.1895年( A )发现了X射线,1897年( A )发现了电子

A.伦琴汤姆逊B.伦琴玻尔C.玻尔汤姆逊D.汤姆逊伦琴

16.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B.威尔逊提出大陆漂移说,C.魏格纳提出大陆板块结构说D.上述均不正确

1.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狭义相对论是在(B )。

A.1900年B.1905年C.1915年D.1920年

2 爱因斯坦1905年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相对论,其基本原理是:( A )

A.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B.光速不变原理、等价原理

C.相对性原理、等价原理D.广义相对性原理、等价原理

3 狭义相对论认为( D )

A.运动的时钟变慢B.运动的物体质量增加C.运动的方向上长度收缩D.以上全对

4. 爱因斯坦发表《关于广义相对性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在(B )。

A.1900年B.1907年C.1914年D.1920年

5.913年爱因斯坦与( A )共同完成了《广义相对论与引力理论纲要》,至此,广义相对论的大门打开了。

A.格罗斯曼B.高斯C.马赫D.彭加勒

6.0世纪20年代,以玻尔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物理学学派--(D )

A.吉森学派B.哥廷根学派C.罗马学派D.哥本哈根学派

7.现DNA双螺旋结构,从而使分子生物学最终得以确立的是(D )。

A.摩尔根和鲍林B.鲍林和艾弗里C.艾弗里和沃森D.沃森和克里克

8.1913年,( D )在普朗克量子假说与卢瑟福原子行星的基础上,提出氢原子结构模型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圆满地解释了氢

原子的定态结构与氢原子光谱。

A.海森堡B.泡利C.薜定谔D.玻尔

9. 提出量子假说的是( B ),他主张辐射或吸收不是连续的,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单位的整数倍。能量子的能量与其波长成反比。

A.爱因斯坦B.普朗克C.海森堡D.玻尔

10.现电子的测不准关系的是( B )

A.狄拉克B.海森堡C.泡利D.玻恩

11.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假说B.卢瑟福提出氢原子的轨道化结构模型

C.狄拉克预言每个粒子必有一个“反粒子”D.波恩提出光的波粒二象性

12.先从理论上推论宇称守恒定律(空间变换的不变性)至少在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领域内是无效的,并获1957年诺贝尔奖的是( A )

A.杨振宁,李政道B.李远哲李政道

C.杨振宁吴健雄D.吴健雄李远哲

13.胃液中发现胃蛋白酶的是(D )

A.施莱登B.利科尔C.居维叶D.施旺

14.(B )发明了电池。

A.伽伐尼B.伏特C.奥斯特D.法拉第

15.18世纪末,英国人詹纳发明(A ),成为消灭传染病的开端。

A.牛痘接种法B.切割手术C.预防医学D.乙醚麻醉

16.(B )发明留声机,是实用录音技术的开始。

A.波尔茨曼B.爱迪生C.休斯D.奥托

17.遗传工程或重组DNA技术又被称为(B )。

A.生命工程

B.基因工程

C.细胞工程

D.上帝工程

18.( C )年,克隆羊多莉在英国问世。

A.1995

B.1996

C.1997

D.1998

1. 第一个环游太空的是( A )

A.加加林B.阿姆斯特朗C.埃尔德林D.杨利伟

2. 60年代的天文发现是( D )

A.类星体3K微波辐射B.射电脉冲星

C.星际有机分子D.ABC

科学技术史课程简答题论述题

1、简述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数学的萌芽。

古巴比伦人流传下来的数学教材中仍有许多实际生活内容的计算题,但理性化的趋势增强了,明显地表现了从实际计算向数学的过渡。

古巴比伦的计数系统比较简洁,约公元前3000年,巴比伦的苏美尔人发展了60进制的计数系统,用它来记录钱物交易,数字的顺序决定了数字的关系或单位值(位置值),但未使用零值。苏美尔人运算容易进行。基本符号是1与10。在公元前2500年前,苏美尔人就有了乘法表,会计算方、圆形面积、立方、圆柱形体积;圆周率则取π =3的近似值。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数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此时,已引入“0”的概念,开始有位值的表示。这是重大的进步。在代数上有解二次方程的根的内容。另外,未知量开始用“长”、“宽”、“面积”这些概念来表示。有了用作除法运算的倒数表,以及用来解一元二次和一元三次方程的平方表、平方根表、立方表,也有了一些关于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这表明古巴比伦数学已有了抽象性、概括性的趋势。虽然古巴比伦数学比当时的古埃及数学水平要高,但也还是经验的。

另外,虽然两河不定期地泛滥促进了古巴比伦天文学的发展,但是他们没有埃及人那样经常性地定期丈量土地的机会,加上由于他们的抽象能力较古埃及发达,这使他们善于把划分土地等简单的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进行繁琐的代数运算,因而古巴比伦的几何学发展不如古埃及。

2、简述古埃及的医学与巫术分不开,但反映了巫术向科学的进展。

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对疾病还不能做出合理解释,往往用超自然的、宗教迷信等等去说明疾病的起因,把疾病归于神鬼的惩罚,认为只有驱魔消灾才能使人恢复健康,所以当时最早的医师就是巫师。巫师在实践中发展了某些药物和治疗方法,并传授下来,客观上对早期医学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今天,关于古埃及考古发现的医学“纸草”,其中著名的医学纸草有两个:①《埃伯斯纸草(Ebers Papyrns)》(公元前1600年),按此纸草书的记述,其中包含有46种疾病的处方,还记录了纸草出现前的医学状况。②《埃德温·史密斯纸草(Edwin Smith Papyrus)》以最早的外科文献著称,是目前保存较好的医学纸草。此纸草书记载了前3000年的事情,长达20米,载有47种疾病,包括肺病、痢疾、咽炎、喉症、皮肤病、血管神经病、妇科病、儿科病等。并且一一描述了它们的症状、诊断法和处方。共记载了700种药剂,877个处方。这些纸草书虽然尚未摆脱巫术的影响,但对外科疾病做出分类,已有简单的医疗分科,如眼科、喉科、妇科、儿科、伤科等。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伤科纸草书中,把外伤分作三类:可治的、不可治的、在可治与不可治之间的。对疾病有病名、检查、症状、诊断、治疗等项内容,显示了科学的“味道”。

3、为什么摩尔根把发明弓箭作为人类蒙昧时代后期的标志,而把制陶技术作为进入野蛮时代的主要特征?

蒙昧时代高级阶段从弓箭的发明开始。恩格斯对弓箭的发明给了很高评价,说“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弓箭的制造是原始技术显著进步的一个标志。弓箭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利用弓箭有组织狩猎,提高了生产效率,剩余的猎物被饲养起来,使人类由狩猎进入畜牧时代;另一方面利用弓弦绕钻杆打孔的方法钻木取火,又发明了摩擦生热的制火技术,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生产的手段。野蛮时代低级阶段从学会制陶技术开始。制作陶器是进入野蛮时代,即新石器时代的标志。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用火烧制粘土发明的制陶技术,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陶器的发明,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纪元。陶器的发明,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四、论述题:

1、我国原始社会,虽然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在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已经孕育了自然知识的萌芽。

①天文学知识的萌芽

由于农牧业和实际生活的需要,我国原始人就开始注意观察某些显著天象,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最早的天象观测,并用以定方位、定时间、定季节。在中国裴李岗和半坡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房屋都有一定方向。然而,直到文字产生之后,古典天文学这一领域才得以诞生。

②物理学知识的萌芽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打制石器、制造弓箭、建筑房舍、人工取火及陶器造形中积累了大量有关力学和物理学的经验。狩猎时使用的投矛器、制造弓箭等工具可以引申出动力学原理;打制石器,把石器削尖可以引申出劈尖原理;人工取火能使物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而积累了大量物理学的经验知识;而摩擦取火,实质上实现了机械运动向热运动的转化。我们祖先为我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经验知识孕育了古典物理学知识的萌芽。

③数学知识的萌芽

远古时代,我国就不断积累着关于事物的数量和形状等萌芽时期的数学知识。仰韶文化及年代稍晚的马家窖文化等遗址中出土的彩陶器皿上,有各种各样的刻划符号五十几种。另外,我国古代有“结绳记事”的传说,这是我国古代文字的起源,也可能是数字的起源。另外,原始人已经有了对图形的认识,例如,背厚刃薄的石斧、尖的骨针、圆的石球、弯的弓箭等形状各异的工具,这说明原始人对各种几何图形已经有了最初的认识。在新石器时代出现的编织技术,可以让原始人对形和数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④化学知识的萌芽

化学知识的萌芽,主要同揉制树皮、兽皮的工艺、酿酒工艺和制陶中的烧窑工艺有关。从陶土到陶坯,只是一种力学、物理的变化,但陶坯在窑内经过高温处理,陶土改变了原来的分子结构,变成了质地坚硬、渗水性低、击之锵锵有声的新物质,则是一场深刻的物理化学变化。据有关专家分析,中国原始社会晚期的制陶工艺,实际已掌握了氧化焰、还原焰和渗透法等不同化学方法,再加上在陶土中添加有关成分,因而可以烧出红陶、灰陶和黑陶。

⑤动植物学知识的萌芽

在动植物学方面,考古发现证实了这一点。据专家考证,中国北京猿人遗址有几十种哺乳动物化石,还有大量经过火烧的禽、兽遗骸。山顶洞人除猎取禽、兽外,还学会了捕鱼。草鱼、鲤鱼骨化石的出土,说明对鱼的习性也有了一定了解。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动植物的遗骸化石极其丰富。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现在所谓六畜(马、牛、羊、

猪、鸡、狗)已经俱全。农作物中已有稻谷、栗子、糜子、白菜(或芥菜)、蚕豆、葫芦、芝麻等等。

2、请您谈谈对这段话的看法。“科学并不是在一片广阔而有益于健康的草原——愚昧的草原——上发芽成长的,而是一片有害的丛林——巫术和迷信的丛林——中发芽成长的,这片丛林一再地对知识的幼苗加以摧残,不让它成长。”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丹皮尔认为,对于科学起源问题的研究必须和巫术、占星术和宗教的研究一并进行。原始人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产生了原始思维、原始宗教、神话等。而作为共同文化或混合文化的这些实践经验和对自然的认识中,包含着科学思想的萌芽或形成的必要条件,因而是科技文化起源的前提。

原始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源头。在原始社会,思维的内容并不是通过语言这个工具直接表述出来,而是通过和它的生存有关的事物和现象的直接接触、直接交往和相互作用而产生。它是通过感觉刺激来进行的思维,并且经过了从感知到表象思维、直至形象思维的漫长发展过程。在原始思维的早期,面对“神秘”的自然界,思维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往往处于一种模糊紊乱的状态。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发展,原始人由原来的“懵懂无知”产生了希望支配和战胜自然力的愿望,这种愿望在原始思维发展的中期,是采取带有神秘性的联想、类比等思维方式来实现的。到了原始思维发展阶段的后期,原始人类以其丰富的创造性想象为特征的思维方式,在观念中使原始思维的形象性特征发展到顶峰。

原始宗教是原始思维的必然产物,人类的思维认识能力,总是要达到能够进行幻想的水平,有一定的抽象概括的本领,才会产生原始宗教观念和各种原始崇拜。原始宗教的形式有很多,如自然崇拜、万物有灵论、原始巫术、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自然崇拜最大特点是将某种神性赋予自然物体,自然崇拜是原始社会一种极其普遍的信仰形式,是原始人类最初的一种认为自然物和自然力具有生命、意志以及伟大能力的信念。原始人把他们自身无法控制的自然现象看成是有灵魂的、超自然的异已力量的存在,并加以人格化,形成万物有灵的思想。巫术作为一种往往与原始的社会仪式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反映了原始先民强烈要求变革外部世界的原始欲望。而它的观念基础则是上面所述的万物有灵论。

图腾崇拜乃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原始宗教所共同具有的典型形式之一。所谓图腾,就是在氏族部落出现后,原始氏族把自己所崇拜的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东西作为标志,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把它叫做“图腾”。图腾崇拜实际上是将普通自然物加以夸大和神圣化,从而起到增强氏族内部向心力、规范氏族成员行为的作用,但也以一种神秘形式反映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表明原始人对自然界的一种看法,这种图腾思想也反映了人类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对自身的思考。

神话是用一系列的故事解释现象的认识形式,是原始人类对外界认识的积淀。它包含了先民对自然与社会现象解释的汇集和原始技术的成分,反映了先民对自然因果性的最初探索,而且是人类构造体系的最早尝试。因此,神话是科技文化产生的最直接的前提。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发音器官,而且和思维一起推动着语言的发展。这是原始思想和观念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法国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从“原始语言”入手研究“原始思维”。随着语言的应用,原始人们在生活实践当中发现,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于是原始人开始尝试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来记录事务,逐渐的就产生了文字。

1、古代中国科学的特点

中国传统科学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的很强的实用性。在古代所留传下来的许多科技著作中,大多都是属于对当时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除猜测性的议论外,极少进行科学理论的探讨。科学理论伦理化和技术化趋向限制了科技重大成果的产生。

在科技结构方面,与西方具有的科学理论、实验和技术三者之间互相推动的循环加速机制不同,中国古代科学结构中三者是互相割裂的,因而是不可能出现互相促进的循环加速过程的。

2、中世纪欧洲的技术状况

(1)农业。农业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经济基础。早期的中世纪欧洲,农业生产技术最先发展起来。首先,新式犁代替老式犁。其次,三圃轮作制的出现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并使产量大幅度提高。再次,马代替牛进行耕作,并作为运输动力,所以被誉为“能源革命的第一个工具”。最后,水磨房的出现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武器。战争的需要又使军事技术得到发展。军事技术在十字军东征中又进一步得到发展和传播。

(3)手工业。随着手工业从农业中日益分离出来,手工业技术以相当快的速度发展起来。造纸术在公元前1150年穆斯林占领西班牙时已经很发达了。纺织业上,纺车在13世纪发展起来了。13世纪时,水力被利用来锯木头和推动铁匠煅炉的风箱,14世纪时用于铸锤和磨石,15世纪时被用于开矿抽水。水力利用上最重要的一项可能是发动锻铁炉的风箱,水力被用于冶金,使冶金业有了新的发展。帆船以及磁针和罗盘的使用,大大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4)建筑业。中世纪欧洲在建筑科技方面有比较突出的成绩。技术方面的发展无疑为中世纪晚期文化和近代早期学术复兴提供了基础。假如没有这些技术的进步,近代的力学、物理学等学科的诞生,是不可思议的。

3、中世纪阿拉伯科学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阿拉伯人的科学成果十分零散,不成体系。

简单介绍一下阿拉伯人在数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和医学方面的具体贡献。十进位制、阿拉伯数字是由于阿拉伯人广泛的贸易而传播到整个欧洲的,10世纪基本上为欧洲所接受。代数学、三角学的创立也归功于阿拉伯人。炼金术为后来化学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条件,并积累了很多化学知识,也的确出现了很多有用的药品。有很多化学名词和在后来化学发展中经常使用的许多化学器具(比如蒸馏器)及化学药品都是那个时期阿拉伯人所发明的。天文学上主要是天文观测和对星宿的命名为后来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地理学上的贡献主要是精确测量和地球仪的制作。物理学上的突出成绩是光学,对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关系、折射现象以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反射都作了研究。医学上的成就最为突出,达到了某种理论化、系统化的程度,设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医院,创立了制药学,等等。

阿拉伯文明的价值,就在于它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枢纽,它在古希腊科学与近代科学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则起了桥梁作用。用八个字来概括它,就是“纵贯古今、横通东西”。不少科学史家均认为,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或者至少是对欧洲的这四项技术(造纸、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中国也从阿拉伯国家吸取了科学文化的成果,如眼镜和经过蒸馏的酒精就是从阿拉伯传到中国的。

4、怎样认识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

关于上帝如何创造世界的问题,传统神学根据《创世记》第1~2章的记载,认为是在6天时间内按一定的次序“各从其类”创造的﹔最后上帝用泥土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后,基督教神学界内曾发生对创世说应如何理解的争辩。基要主义根据“圣经文字灵感说”,坚持必须按照圣经的字句来相信,坚决反对进化论。也有人认为《创世记》所说的6天,可解释为6个阶段﹔因而圣经所载创造过程和进化论的主张大体吻合。现代派神学家则认为,圣经反映古代希伯来人的自然观,带有神话成分,从而摈弃文字灵感说而只接受圣经的宗教灵性的涵义﹔并认为圣经不是自然科学的著作,而是宗教经典,故基督徒在自然科学方面,完全可以接受进化论。这一派神学家多认为上帝的创造不是在历史上某一特定时间一次完成,而是贯穿于整个宇宙进化演变的过程中﹔宇宙进化和人类历史发展,都是上帝创造的体现。这一观点常被称为持续创造论。

5、如何看待炼金术的思想原则

R.培根把炼金术分为两类﹕思辨性的,即论述如何从要素生成各种物体,包括亚里士多德和拉丁著作家所不知的各种金属﹑矿物﹑盐等,也就是说探讨宇宙万物的起源﹑构成和变化﹔实践性的,即研究如何用人工方法制造比天然产物更为完善之物(当然包括黄金),以及如何用蒸馏﹑升华等方法提纯物质,制造有效药剂和各种颜料。他强调炼金术应为医学服务,提供有效药物。1267年他写成《大著作》一书,详述了他的全部见解。所以可以说,他是使欧洲炼金术向医药化学过渡的先驱者。中世纪欧洲的炼金术,由于缺乏科学基础,既不能制成万应灵药“哲人石”,又不能制成真正的人造金银,在无数次失败和人们对它失去信心后,逐渐消亡。到15和16世纪,由炼金术中获得的知识开始在其它许多领域中得到实际应用,尤其是在医药和冶金方面最为显著,化学方法得到充分的发挥。此时期内,医药化学方面的代表人物有帕拉采尔苏斯和海尔蒙特等人﹔冶金化学方面有阿格里科拉等人。这些成就为近代化学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1、基督教文化对于近代科学兴起的二重性作用。

消极作用: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束缚。

积极作用:(1)基督教利用神学大一统的力量促进了数学唯理主义和机械主义新自然观的形成和普及。基督教自然观一反古代物活论的自然观,把神(上帝)、人和自然按不同等级截然分开,认为自然是一个“不分灵犀”的独立的第三者,是纯粹的外物,是人从外部进行实验操作并使之“招供”的对象,这无疑为“自然”从神的统治下走向独立奠定了基础。(2)基督教的苦行主义尽管用严厉而繁杂的仪式和行为规范扼杀人性和抑制人的情欲,但在客观上却开发了精华人物的意识功能和理性思维能力,这是后中世纪汲取古典遗产、从事自然研究的前提之一。(3)经院哲学的内部论争则为近代科学直接提供了思想材料和方法论准备。在论证信仰合理化的过程中,由于理性的怀疑精神,使理性和信仰的矛盾一直贯穿于经院哲学的始终。这样一来,独立思考精神的原则、理性的自我意识的原则被引进,或者至少是为这一原则作了准备。13世纪以后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的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兴起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1、哈维血液循环理论的简要内容及其方法论特点

哈维在塞尔维特提出的“肺循环”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科学实验,提出了“体循环”理论,从而建立了完整而正确的血液循环途径的理论。其主要内容为:血液从心脏的左心室出发,沿主动脉、动脉、小动脉到全身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再循着静脉、大静脉、腔静脉回到右心房而入右心室;接着再从右心室沿肺动脉进入肺,然后经过肺静脉,流入左心房,并且进一步又流入左心室。当然,他没有能够说明在肺部血液是怎样从肺动脉流向肺静脉的。这个过程可表示为:左心室→主动

脉→动脉→小动脉→全身的毛细血管→静脉→大静脉→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此外,他还提出血液运动的动力在于心肌的收缩,心脏起到推动血液流动的机械作用,从而指出了血液循环的真正动力。并且通过精确的数学计算,指出心脏一个小时挤出的血量相当于3个成年人的总血量,因此血液必须是循环的。

由于确立了血液循环学说,盖伦的各种“元气”说被人们彻底地抛弃了;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以分解、分析为特征的科学实验的出现,关于消化吸收、营养、生理化学等新陈代谢功能得到了研究,生理学从此确立为一门科学。哈维也因这一成就而被誉为近代生理学之父,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医学院院长,人们还在他在世时就为他塑造了雕像。

哈维在方法论上的创新主要体现为大力提倡科学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他把数学用于生物学中,通过分析分解实验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2、简述第谷·布拉赫折中的宇宙体系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尽管由于神学上的理由以及观测不到恒星的周年视差等原因而反对哥白尼的地动说,但是,他也不赞成托勒密关于地球是所有天体中心的主张。在大量观测资料基础上他还是接受了哥白尼关于行星绕日运行的思想,并于1582年构造了一个折中的天文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地球是宇宙的固定不动的中心,日、月和恒星围绕它运转,但其他行星则围绕太阳运转。

3、笛卡儿的物理学及评价

1637年笛卡儿在以信的形式寄给惠更斯的一篇题为《说明一种借助它可用很小力提起很重货物的机器》短文中,笛卡儿阐述了滑轮、斜面、楔形物、绞车、螺丝和杠杆的理论。

笛卡儿是清晰地陈述惯性定律的第一人。笛卡儿曾写道:“一件物体,在它静止的时候,具有保持静止并抵抗每一件能使它变化的事物的能力。同样,一件物体,在它运动的时候,具有继续以同一速度和同一方向运动的能力。”

笛卡儿探讨了大量的碰撞问题。他认为,违反惯性定律的惟一原因只可能是相撞。他用第三、第四自然规律阐述了相撞时物体动量的传递规律。

笛卡儿还借助神提出了作为能量守恒定律先声的动量守恒定律。此外,笛卡儿和伽利略一样,还在自然科学中最早使用“物体”、“位移”、“运动”等概念。

4、简述并评价伽利略的科学思想

伽利略最先将古代分离的学者传统和工匠传统结合起来,建立了实验—数学法,并为牛顿所继承和发展,开创了实验科学摆脱自然哲学而向精密科学发展的先河。

在运动学方面,伽利略驳斥了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和运动观念,讨论了匀速运动、加速运动、单摆和抛射体运动的规律,得出了惯性的概念,建立了“力是改变运动的原因”的思想,为牛顿的运动第一和第二定律的最终表达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对近代天文学革命的贡献就在于他借助望远镜和力学(主要是动力学)思想证实和捍卫了哥白尼日心体系。他发现木星有四个较小的“行星”,发现月球表面并不是平坦、均匀的圆球形,而是凹凸不平和粗糙的,有的山脉高达4英里。这个发现加上他后来观测到的太阳黑子存在的事实打破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关于天上事物是完美无瑕的神话,驳斥了“月上世界”与“月下世界”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和“天贵地贱”的神秘主义的观点。

1、简述蒸气机革命的历史进程

蒸汽机最初是为了满足深矿井排水的迫切需要而由法国物理学家帕潘于1690年设计的。它只有汽缸和活塞,通过蒸汽冷凝获得真空后借助大气压而抽水。这种早期的蒸汽机难于在实际中应用。1698年英国军事工程师萨弗里发明了第一种可实用的蒸汽抽水机并经过纽克门和他的同乡考利的改进而广泛应用于矿山抽水。然而对蒸汽机进行划时代的改革,使之成为“大工业中普遍应用的发动机”的是瓦特。

瓦特蒸汽机从技术上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8世纪60年代。1764年他发明了独立的冷凝器,从而把纽克门蒸汽机改造成“单独凝汽引擎”,使热效率提高了4倍,并于1769年获得专利。

第二阶段是18世纪80年代。瓦特于1784年发明了双向旋转式蒸汽机,从而使专门的泵用蒸汽机变成作为各工业部门普遍动力的万能发动机。1788年他又设计了离心调速器,6年后他又在发动机上装入蒸汽指示器,以对蒸汽机的运转加以适当控制,从而使第二种蒸汽机进一步得到改进与完善。

从科学技术史的角度看,蒸汽机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作为新的动力机而区别于以往动力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从过去对自然力(人、畜、风、水等)的直接应用而过渡为对于经过能量形式转换的巨大自然力的应用。从技术原理的层次看,把自然力作为推动工具运行的直接动力不过是力学原理在技术实践中的体现,而自工业革命以来把蒸汽作为推动工具机。2、试比较产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产业革命是用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的革命,以蒸气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同时,内燃机取代了蒸气机成为新动力机。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并未呈现出科学领先于技术的关系,技术上的革新主要是依靠熟练工匠的经验积累而完成。但是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技术与社会上的需要联系起来,技术与科学的原理相互联系起来,从而改变了18世纪中叶以前科学与技术彼此割裂的状况。随着机械制造技术成为主导,技术的发展与变革势必要按照科学的理论原理而进行。这使得,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发现开始领先于技术的创新,电力技术完全是在电磁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逐步完善的。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工业革命,产业革命最为根本的特征,也是最具意义之处在于,它奠定了用机器生产机器这一最基本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从而宣告了工业化时代的来临。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开发和完善了钢铁、化工和电力生产三大技术,建立和发展了汽车、飞机和无线电技术三大产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又一次飞跃,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关系日益紧密,在传统的“生产——技术——科学”发展模式仍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趋势。

1、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及其意义

达尔文总结了自己和别人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的结果,得出结论:现存的生物物种都是从原始的简单生物经过长期的变异和遗传、经过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发展而来的。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原理。自然选择包括三个始终综合发生作用的因素——变异性、遗传性和由繁殖过剩而引起的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则是旧种的消灭和新种的形成。达尔文肯定了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动因。自然选择是指生物都有繁殖过剩的倾向,而生存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在同一种群(群体)中的个体存在着变异,那些具有能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将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不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被淘汰。如果自然条件的变化是有方向的,则在历史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变异就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变异。由此可能导致亚种和新种的形成。

达尔文革命的影响之一在于把进化论用于人类起源研究的一系列成果的出现。达尔文革命的影响实际上远远超出了生物学和自然科学的领域。达尔文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了物种进化的理论,更在于提出了一种进化的模式,以致许多学科只要涉及进化问题,就可以用这一模式来分析。比如马克思就曾把达尔文用于解释动物器官的概念用于分析人类工具发展的技术史研究之中。这表明进化论已成为一种方法论思潮。另外,进化论思想作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大大冲击了17、18世纪的流行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简要说明经典电磁学建立的基本过程

19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标志着电学时代的开端。不久,安培提出了安培定律,欧姆提出了欧姆定律,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这些定律在麦克斯韦手中完成了经典物理学的第二次大的综合。

麦克斯韦1855年发表了他的首篇论文《法拉第力线》,用数学语言来解释法拉第的新思想,并于1862年首先用区别于传导电流的“位移电流”的概念取代了法拉第“电介质极化”的概念。这一新概念的核心就是变化的电场与感生磁场之间的转换。1864~1865年,他运用矢量分析的手段,并根据库仑定律、安培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等经验定律,得出了真空中的电磁场方程组。这一方程组把磁场的变化率和电场的空间分布,以及电场的变化率和磁场的空间分布联系起来。他运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电磁场方程预言了两个导体之间的电荷振荡可产生电磁波。这一预言在他去世九年后为赫兹用实验所证实。

1、热力学第三定律的思想史意义

热力学三定律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

我们知道,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各种表述中,克劳修斯突出了热机作功中热传导的不可逆性,而开尔文则强调了功和热的转化的不可逆性。但从本质上看,他们两人的表述都反映了一切自发过程中有用能量的耗散特性,即物质运动能量的变化总是朝着从利用效率较高的能量向利用效率较低的能量的方向进行;而在这种单方向的不可逆过程中熵总是增加的。根据玻尔兹曼(L.Boltzmann,1844~1906)对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几率解释,熵越大表示系统宏观的无序程度也越高。克劳西斯错误地把宇宙看作一个自给系统,认为宇宙的熵将趋向极大值从而最终达到热寂状态。这就是后来人们所批判的所谓“宇宙热寂说”。但是,无论如何不能否认,正是熵的概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最先把时间箭头带进了物理学,物理世界不再只是一个如牛顿力学所描绘的存在着的世界,而且是一个演化着的世界。这是对经典物理学及其机械自然观的叛逆。

热力学对近代科学传统的叛逆,还表现于它反对在经典物理学中占统治地位的“自然过程的可逆性”概念。克劳修斯指出,能量守恒原理的正确性无可怀疑,但如果以为它证实了宇宙是永恒的循环,那就走得太远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方向相反的变化并不总是以等量出现,宇宙在一去不复返地总朝着一个方向发展。这是对康德宇宙循环论和拉普拉斯决定论的挑战。

应当指出,热力学第二定律仅仅从一个角度开始、而没有穷尽对自然界演化机制的探讨。当时和后世的学者们则从其他

角度力图寻找不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自然过程及其演化机制。在物理学领域里,麦克斯韦(J.C.Maxwell,1831~1879)精心设计的“麦克斯韦妖”的理想实验是第一个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过程,它告诉我们:与自发的随机过程不同,信息和选择行为会导致有序和组织化。在物理学领域之外,生物进化论则描绘了生物界日渐多样化、复杂化的演化史,在今天看来实际是表明有机界的时间箭头是指向有序的。20世纪生命热力学揭示出,生命有机体的熵也在不断增加,而克服熵增、摆脱无序、避免死亡的“惟一办法是从环境中不断地吸取负熵”。

总之,不论对于个别天体还是对生命个体而言,归根结底熵增规律都是不可违抗的,除非它们尚属于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20世纪以来,对有机界和无机界演化的共同物理机制的探讨,引发了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超循环论的诞生,它们为演化物理学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如今,人们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而且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开始引进“熵”的概念,用以说明各种社会建制的紊乱程度及其克服方法。美国社会学家里夫金和霍华德题为《熵——一种新的世界观》的专著就建议用“熵”的观点来分析社会现象和处理社会问题。

2、简要介绍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理论自然科学几种重要学说(星云假说、生物进化论、细胞理论、能量守恒定律、地质渐变论)的基本内容,概括其中的辩证法思想。

(1)康德—拉普拉斯天体演化说。星系是由原始星云在分散中不断凝聚而形成的,它们自西向东缓慢地自转,并逐步冷却、收缩而形成星体。然而每一个已臻完善的世界都有趋向毁灭的倾向。这种理论的价值不在于其具体内容,而在于提出问题本身。它试图解决宇宙的生成以及自转的起源问题。在论述过程中,它并未超出机械自然观的范围,但又包含了发展和普遍联系的观念。

(2)生物进化论。现存的生物物种都是从原始的简单生物经过长期的变异和遗传、经过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说,现存的物种是进化的结果。这体现了遗传与变异的辨证统一。

(3)细胞理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且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的。每个细胞既有它作为独立单位而具有的生命,又有由于它是整个机体的组成部分而被赋予的生命。细胞学说的提出从横的方面把现存的千千万万种曾被认为是互不相干的有机体联系了起来。它说明所有生物均有共同的结构,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4)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既不向外界输送能量、也不从外界取得能量的系统中,不论发生什么变化或过程,能量的形态虽然可以发生转化,但系统所包含的各种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而在转化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运动量度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当量关系。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5)地质渐变论。地壳的逐渐变化,是自然力量本身作用(包括现实存在的各种水成作用和火成作用)的结果。通过实地考察得到的结果,将理性带入地质学中。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的划时代意义。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20世纪生物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克里克与沃森等人的发现揭示了生物遗传基因密码的构成,为分子生物学开辟了的新的研究领域,从而使人类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认识了生命的发生、遗传、发育、衰老、进化过程和本质,并为生物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NA双螺旋结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在他们之前,生物化学与生化遗传学在一定程度上致力于从分子水平上来理解生命活动以及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但这些研究并没有明确的理论脉络。于是,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生物化学研究、生化遗传学研究、细菌遗传学的研究等等是脱节的,取得的成果也是零散的;同时,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之间也不能够形成密切的交流。沃森与克里克的工作使得这些研究在新的理论基础上得以重新整合。这个模型出色地说明了遗传物质的结构、生化特征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尽管当时对很多细节问题并不清楚,但关于生物学乃至生命科学以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发展前景已经展现出来:运用物理化学原理,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充满了诱人的前景,生命科学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已经到来。它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理论的成熟。DNA双螺旋发现的最深刻意义在于:确立了核酸作为信息分子的结构基础;提出了硷基配对是核酸复制、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从而最后确定了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为认识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及其在生命中的作用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

2、系统论的基本思想

系统论(System Theory)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从整体性出发,系统论始终把对象放在系统整体之中,从各种相互关系中去考察对象。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他用亚里斯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的机械论的观点。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

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从优化系统的观点看问题。

3、狭义相对论的主要内容

狭义相对论由爱因斯坦创建于1905年。爱因斯坦在建立该理论时,首先考虑的是自然界的统一性问题。他发现,在牛顿力学领域中普遍成立的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即力学定律对于任何相互匀速运动着的参照系都是一样的,也就是一切惯性系都是等效的,但它在麦克斯韦电动力学中却不能成立。他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分析这一事实,认为这种不统一性不是自然界固有的,而是古典物理学基础有问题。他吸取了休谟对先验论﹑马赫对绝对时空概念的批判成果,从考察两个在空间上分隔开的事件的“同时性”入手,否定了没有经验根据的“同时性”的绝对性及其有关的绝对时间概念,从而也否定了绝对空间概念以及实质上被当作绝对空间的“以太”的存在。他发现如果以此为基础,把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概念加以适当的修改,上述不统一性就可以消除。于是,他把伽利略发现的力学运动的相对性原理适应的范围加以扩充,使它不仅包括力学定律,而且包括所有的物理定律,并且把它提升为一切物理理论的前提;同时,又把所有“以太漂移”实验所显示的光在真空中总是以确定的速度传播的基本事实,提升为原理。

狭义相对论不仅引起了时空观革命,而且具有更深远的哲学意义。例如,爱因斯坦根据狭义相对论导出质量和能量的相当性,即物体的质量(m)是它所含能量(E)的量度:E=mc2(c=光速)。这就加深并发展了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离性原理。又如,按照狭义相对论的四维表示,能量和动量结合成一个量,即“能量-动量矢量”,动量是这个四维矢量的空间份量,能量则是它的时间份量。这样,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就结合成一个统一的能量-动量守恒定律,从而使笛卡尔学派和莱布尼茨学派关于运动量度问题的争论在新的科学水平上得到了更完满的解决。

4、简述量子力学的主要内容

量子力学是关于原子和亚原子物理体系运动规律的理论,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量子力学在哲学讨论中的核心问题是因果性和物理实在问题。(1)因果性问题。按动力学意义上的因果律说,量子力学的运动方程也是因果律方程。但量子力学的预言和经典物理学运动方程(质点运动方程和波动方程)的预言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经典物理学理论中,对一个体系的测量不会改变它的状态。因此,运动方程对决定体系状态的力学量可以作出确定的预言。但在量子力学中,对决定状态的物理量不能给出确定的预言,只能给出物理量取值的几率。在这个意义上,经典物理学因果律在微观领域失效了。(2)物理实在问题。量子力学用量子态的概念表征微观体系状态,深化了人们对物理实在的理解。微观体系的性质总是在它们与其它体系特别是观察仪器(实验装置)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而且由于与微观体系相互作用并记录它们的仪器用经典物理学语言就能作出足够精确的描述,这就决定了微观体系的量子力学描述必须与经典物理学描述结合。量子力学表明,微观物理实在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真正的实在是量子态。微观体系的实在性还表现在它的不可分离性上。量子力学把研究对象及其所处的环境看作一个整体,它不允许把世界看成由彼此分离的、独立的部分组成的。

5、T.库恩认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被12个人同时发现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是“能量转化过程的可得性”,即在实验中可以实现这种转换过程;第二,是对热机的研究;第三,是自然哲学的影响。物理学史上的两朵乌云指的是什么?

第一朵乌云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上,----迈克耳逊-莫雷实验与“以太”说

光波为什么能在真空中传播?它的传播介质是什么?物理学家给光找了个传播介质―“以太”,肯定了“以太”的存在,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绕太阳运动,就必须会遇到每秒30公里的“以太风”迎面吹来,同时,它也必须对光的传播产生影响。这个问题的产生,引起人们去探讨“以太风”存在与否。为了观测“以太风”是否存在,迈克耳逊)与莫雷合作,在克利夫兰进行了一个著名的“迈克耳逊-莫雷实验”,但是实验结果和却以太漂移说相矛盾。使科学家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他们或者须放弃曾经说明电磁及光的许多现象的以太理论。如果他们不敢放弃以太,那末,他们必须放弃比“以太学”更古老的哥白尼的地动说。

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黑体辐射与“紫外灾难”。

19世纪末,卢梅尔等人的著名实验―黑体辐射实验,发现黑体辐射的能量不是连续的,它按波长的分布仅与黑体的温度有关。为了解释黑体辐射实验的结果,物理学家瑞利和金斯认为能量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建立起在波长比较长、温度比较高的时候和实验事实比较符合的黑体辐射公式。但是,这个公式推出,在短波区(紫外光区)随着波长的变短,辐射强度可以无止境地增加,这和实验数据相差十万八千里,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这个失败被埃伦菲斯特称为“紫外灾难”。它的失败无可怀疑地表明经典物理学理论在黑体辐射问题上的失败,所以这也是整个经典物理学的“灾难”。

四、论述题

1、请谈谈控制论及其方法论意义

控制论(Cybernetics)是研究机器、生命、通讯等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即动态系统在变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状态的科学。它是自动控制、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数理逻辑、神经生理学、统计力学、行为科学等多种科学技术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横断性学科。它研究生物体和机器以及各种不同基质系统的通信和控制的过程,探讨它们共同具有的信息交换、反馈调节、自组织、自适应的原理和改善系统行为、使系统稳定运行的机制,从而形成了一大套适用于各门科学的概念、模型、原理和方法。

控制论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科学理论。控制论的理论、观点,可以成为研究各门科学问题的科学方法,这就是撇开各门科学的质的物点,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控制系统,分析它的信息流程、反馈机制和控制原理,往往能够寻找到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控制方法。控制论的主要方法还有信息方法、反馈方法、功能模拟方法和黑箱方法等。信息方法是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分析系统的信息流程来把握事物规律的方法。反馈方法则是利用反馈控制原理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所谓反馈控制就是由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息再输出发生影响,以实现系统预定目标的过程,正反馈能放大控制作用,实现自组织控制。但也使偏差愈益加大,导致振荡。负反馈能纠正偏差,实现稳定控制,但它减弱控制作用、损耗能量。功能模拟法,就是用功能模型来模仿客体原型的功能和行为的方法。所谓功能模型就是只以功能行为相似为基础而建立的模型。如猎手瞄准猎物的过程与自动火炮系统的功能行为是相似的,但二者的内部结构和物理过程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一种功能模拟。功能模拟法为仿生学、人工智能、价值工程提供了科学方法。黑箱方法也是控制论的主要方法。黑箱就是指那些不能打开箱盖,又不能从外部观察内部状态的系统。“黑箱”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黑箱方法就是通过考察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关系认识系统功能的研究方法。它是探索复杂大系统的重要工具。

2、耗散结构理论的意义

耗散结构理论把热力学第二定律和达尔文进化论统一起来,把物理世界的规律性和生物世界的规律性统一起来,加深了我们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具体说来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它使我们重新认识了时间的本质。时间问题,历来是哲学和各门科学共同关心的问题。普利高津在耗散结构理论中着重讨论的是时间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对称性和非对称性之间的矛盾和转化的问题。在动力学中由于时间是可逆的,过去和未来之间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在动力学中无所谓进化,更谈不上历史,时间仅仅是描述运动的一个几何参量,与物质运动的性质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空间对称和时间对称历来是物理学的基本观念。不可逆过程在经典物理学中似乎只是一种幻象,是由于对初始条件了解不够完备时产生的幻象。应当说,在物理学中最先真正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的是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个定律用熵增加原理第一次把进化观念引入了物理学。耗散结构理论以时间的不可逆性为基础,它着重研究的就是远离平衡态的不可逆过程。这样,我们就在物理学和化学中引入了历史的因素,而直到现在这种历史的考察似乎只是留给研究生物、社会或文化现象的其它科学用的。为此,普利高津把物理学分为两大部分,即存在的物理学和演化的物理学。前者包括对时间可逆的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后者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描述的不可逆现象,从简单的热传导到复杂的生物自组织过程。并且,通过对不可逆过程微观理论和熵的研究,实现从存在到演化的过渡,从而把这两部分物理学统一起来。当前,对不可逆过程的宏观性质作微观机制的研究,已成为许多科学家注意的中心。正确分析和处理好时间的对称性和非对称性、可逆性不可逆性的辩证关系,对于科学和哲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它使我们认识到事物运动的复杂性。简单性原则曾经是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的出发点,如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都将它看作是一个先验的准则,然而,片面强调事物简单性的方面,忽视、否认事物的复杂性和整体性,就会导致简单化的倾向。普利高津认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正处于结束"现实世界简单性"信念的阶段。耗散结构理论向我们展示出的世界是具有复杂规律的世界,世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系统内外存在着随机性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又主要是非线性的。今天,我们无论从哪里看去,不管是宇观世界中天体的形成和演化发展,还是微观领域内的几百种粒子的相互转化、衰变和湮灭;不管是生物的繁衍进化,还是人类社会的延绵发展;我们到处见到的都是不断增加着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进化过程。那种认为世界是简单的,仅为一些简单的数学定律所统治的概念,是一种谬误的理想化。

(3)它向我们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关系。传统科学主张对自然界进行客观描述,似乎人是自然过程的旁观者,但耗散结构理论对不可逆过程重要性的揭示使我们改变了对科学的传统看法。科学不再被看成从外面来描述自然的活动,科学是人和自然的通信。

3、试述相对论的科学和哲学意义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建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革命,它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物质与运动、时间与空间等物理现象的认识。它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丰富了我们的科学知识。由于它打破了牛顿绝对时空观的长期束缚,对于人类认识思想和哲学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对于相对论在科学中的地位,玻恩(Max Born,1882~1970)是这么评价的:“1905年诞生的狭义相对论可以公正地

看作是科学中古典时期的结束和新纪元的开始。因为一方面它是以牢固确立的古典物质概念(认为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上是连续分布的)和自然界因果律(或更确切地讲是决定论)的概念为出发点,但另一方面,它却又导出了革命性的空间和时间概念,给牛顿所建立的传统观念以决定性的批判。这样狭义相对论就给我们开辟了一条认识自然现象的新途径。这在我们今天被看成是爱因斯坦最杰出的功绩,这个功绩把他的工作与他前人的工作区分开来,把现代科学同古典科学区分开来。”

相对论的哲学意义在于:(1)它维护了实在论在科学中的地位。爱因斯坦说,“承认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这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在谈到相对论时他说,“过去人们认为当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消失后,至少还有时间和空间,而现在当物质消失时,则连时间和空间也没有了。”这表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一切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甚至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2)它揭示了事物运动的辩证性。在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中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静止的,因而是形而上学的。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时空不再是独立的,它与物质的分布和运动状态有关,从而揭示了自然界辩证运动的本质。

4、试述量子力学的科学和哲学意义

量子力学的建立,是继相对论之后又一重大的革命性变革,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它为现代物理学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基础和思考方法,并大大促进了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标志着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由宏观世界向微观世界的飞跃。量子力学从根本上摆脱了传统理论的框架,波粒二象性、互补性、物理量不可对易性、测不准关系等都与经典观念格格不入,这种全新的关于自然界的描述方法和思维方法在科学和哲学领域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从它诞生之日起,围绕它的争论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爱因斯坦与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之间的争论。

对量子力学中包含的三个基本原理分别加以阐述。

以爱因斯坦和玻尔为代表的两方的论战是科学史上持续最久、斗争最激烈、最富有哲学意义的论战之一,它一直持续到今天。现在人们还不能作出谁是谁非的结论。因为物理学中不同哲学观点的争论不能单靠争论自身来解决,它最终要靠物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来裁决。现在只能说,争论的双方都既有正确的一面,也有不足或错误的一面。唯物主义者认为,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不可能存在什么绝对真理,即便是被称为“正统解释”的哥本哈根解释也有其不完备性,而爱因斯坦、薛定谔、德布罗意等人的观点也有很多正确之处。

科学技术史课程名词解释

1、自然崇拜

近代宗教学创使人马克斯·缪勒在《宗教科学导论》中提出了宗教起源于自然崇拜的观点。自然崇拜最大特点是将某种神性赋予自然物体,自然崇拜是原始社会一种极其普遍的信仰形式,是原始人类最初的一种认为自然物和自然力具有生命、意志以及伟大能力的信念。在自然崇拜中比较普遍崇拜的对象有土地、天体、山峰、岩石、河流、水、火等。

2、图腾崇拜

所谓图腾,就是在氏族部落出现后,原始氏族把自己所崇拜的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东西作为标志,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把它叫做“图腾”(totem),原义是“他的亲族”。“他”指被崇拜的某种对象,如动物、植物等非生命对象,即图腾本身;“亲族”指崇拜某一图腾的氏族及群体成员。

3、科技文化

科学技术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以及使生活方式不断变革的特殊能力、活动和产品,显然也属于文化范畴,而且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和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地说,科技文化是指人类在科学技术这种认识和改造世界、并使自身生活方式不断变革的特殊活动中所获得的能力及其产物的总和。它产生于近代文艺复兴时期。在一般人类文化进程的大背景下,科技文化也具有整体性、历史性和层次性。近现代文化史表明,科技发展的水平与程度已越来越从根本上规定了文化进化的水平与程度。

1、毕达哥拉斯主义

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信奉的思想。在毕达哥拉斯的带动下,他组织了一个政治、宗教、数学合一的秘密团体,并取得了哲学、数学和天文学的成就。在数学方面,他们发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并且给出了最早的证明。在哲学方面,毕达哥拉斯学派相信,数是世界的本原,并试图用数来解释一切。在天文学方面,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在他们看来,球形是最完美的宇宙立体图形,圆形是最完美的平面图形。由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奠定基础的这种数学唯物主义思想经过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家的改造而被赋予了神学内容。

2、数学和谐性假说

在古希腊哲学的各大学派中最先把数学不仅看作知识、而且当成研究自然的方法的,首推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从“数是万物本原”的自然观出发,不仅认为和谐的几何图形与数有密切关系,而且认为音乐的和谐也与数密切相关;他甚至猜想“全宇宙也是一个数,并应是一个乐调”。他提出数的德性应该是完全的、均匀的、和谐的,宇宙间存在数学上的和谐的假说。当然这种“数学和谐性假说”把适合现象的数学关系看作事物何以如此的解释,把主观上自由创造的数学模型强加给自然界,在本体论上是错误的。但是,数学和谐性假说作为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的核心内容的提出,标志着数学理性的萌芽。

3、数学理性主义

数学理性主义发端于毕达哥拉斯。他从“数是万物本原”的自然观出发,提出宇宙间存在数学上和谐的假说。这种“数学和谐性假说”标志着数学理性萌芽。柏拉图继承了毕达哥拉斯主义,认为“理念”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征。在这一基础之上,他提出了著名的柏拉图原理。并继承了方法论上的毕达哥拉斯主义倾向。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理念”;人们认识自然的顺序应当是从“理念”开始,到“ 数理对象”(即算术数和几何图形),再到“可感觉事物”。他承认理念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征,错综复杂的自然现象可用数学上和谐的关系来解释。在这里,“数理对象”不单单是居于普遍理念和个别事物之间的特殊层次上,重要的问题在于,它还是联结理念和可感觉事物的中介。换句话说,数学在主体认识客体的活动过程中,始终起着工具的、方法的作用。

4、柏拉图原理

柏拉图把毕达哥拉斯关于日、月、行星的均匀圆周运动的假说,扩展为所有天体的运动模式。尽管当时的天文观测已发现部分星体表观运动的不规则性,但柏拉图仍坚信天体作为神圣不变的永恒存在,其运动必定遵循均匀(匀速度)而有序(正圆形轨道)的原则。这就是天文学史上著名的“柏拉图原理”。这条原则作为数理天文学萌芽的标志直至近代还指导着天文学的发展。

5、拯救现象运动

在古希腊时期,天体代表着永恒的﹑神圣的﹑不变的存在,它们必然是沿着最完美的圆形轨道绕地球作匀速运动。但人们在实际的观测中却发现了行星表观上的不规则运动。如何解释这种现象,使得行星运动也成为匀速圆周运动的组合,这就是拯救现象运动。在柏拉图的数学方法和理论的影响下,欧多克斯和亚里士多德先后提出了27个天球和55个天球的同心球体系;而后,阿波罗尼乌斯和希帕克斯又分别提出本轮——均轮概念和偏心圆概念;最后到罗马时期,托勒密集前人之大成,在《至大论》中完成了天文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地心体系。他用了近80个圆周、设计了偏心圆、本轮、均轮等一系列轨道再现行星的表观运动,并预告行星的位置。准确率相当高,偏差在很长时间内未超过2度。可以说,该体系基本上用圆形匀速运动说明了行星表观上的不规则运动,实现了拯救现象的目的。

6、本轮——均轮体系

为了使地心说也能解释行星亮度的变化,用匀速圆周运动说明行星表观上的不规则运动,公元前3世纪,丕嘉的阿波洛尼乌斯(Appollonius of Perga,公元前247?~前205?)提出了均轮、本轮的概念,认为所有的天体都沿着本轮作匀速圆周运动,本轮的中心又沿着均轮作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则处在均轮的中心。也就是说,一行星P在中心为S的圆周上作匀速运动,而S本身则在以地球E为中心的圆周上作匀速运动。P所沿的小圆叫本轮(或周转圆),S所沿的大圆叫均轮(或从圆)。本轮均轮系统到公元2世纪的托勒密时期发展到完备的程度。他在其巨著《天文学大成》中,用本轮﹑均轮﹑偏心轮﹑等大轮等一系列圆周运动,对每个天体找出一种组合,用以预告它的位置。这个预告与实际相差在很长时间内未超过2度,这是本轮均轮系统之所以能沿用1400年多的认识论原因。另外,还可以举出两条社会原因﹕一是与一般人的常识相吻合﹔二是不违背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和宗教教义。

7、Ptolemy的地心说

托勒密把宇宙描绘成以地球为中心的八重天球,它们由里层向外层逐次排列的顺序为: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他用了近80个圆周来解释天体的表面运动,数学严密、论证完整。托勒密为了描述星体运行,设计了很多实际上不存在的运行轨道,包括偏心圆、本轮、均轮;目的就是解决数学与观测的矛盾,对每个天体找出一种组合,用以预告它的位置。这个预告与实际相差在很长时间内未超过2度,这是本轮均轮系统之所以能沿用1400年多的认识论原因。另外,还可以举出两条社会原因:一是与一般人的常识相吻合;二是不违背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和宗教教义。同时,他还观察了不少新现象,如月球运行中的二均差等。而且他编制了包括1023个恒星的星表。因此我们说,这个体系的提出是个伟大的科学成就。

8、亚里士多德五元素说

亚里士多德在恩培多克勒四元素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元素说,即火、水、土、气加上第五元素——以太组成万物。前四种元素组成地球上的物质(即月下世界),它们各有自己的天然位置,重的在下面,轻的在上面,各种运动都是由于它们力

图恢复自己的天然位置而引起的。至于第五元素,则组成天上的物质(即月上世界)。月下世界的物质有生有灭,而月上世界的物质则是永恒的,沿着最完美的圆周轨道作匀速运动。他把天上、地下的元素区分开,认为在上的高贵,在下的卑贱。这种元素等级制度的出现,是世俗等级制度强化的反映。

9、希波克拉底体液病理学说

希波克拉底把当时自然哲学中的恩培多克勒四元素说应用到医学中来,提出了“四体液致病说”,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疾病就是由于这四种体液比例不协调所致。这是一种辩证的整体观。根据这种整体观,他认为,疾病存在于全身,身体的任何一部分患病都可以引起其他部分的疾病。可见,他是用整体联系的观点,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的。同时,他相信人有自身趋向平衡的能力,所以他属于自然疗法学派。

10、飞矢不动

这是古希腊学者芝诺提出的运动悖论之一,他认为任何一个东西老呆在一个地方不叫运动,但是飞动着的箭在任何一个时刻不也是呆在一个地方吗?既然飞矢在任何一个时刻都呆在一个地方,那我们就可以说飞矢不动,因为运动是地方的变动,而在任何一个时刻飞矢的位置并不变化,所以任一时刻的飞矢是不动的,既然任一时刻的飞矢不动,那飞矢当然就是不动的。

1、中世纪数学唯理主义

由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奠定基础的数学理性主义思想,经过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家的改造而被赋予了神学内容。尽管基督教把对上帝的信仰看得高于一切,不承认理性的自主性权利,但是,为了让人们更加信服和崇拜上帝,教父们不得不吸取古希腊哲学中关于自然界存在一个普遍的确定的秩序即“理性秩序”的概念,并将它同罗马文化中的“罗马法”概念相结合,从而产生基督教的“自然法”概念,即至高无上的上帝是自然的创造者和立法者,宇宙万物均须服从上帝的自然之法。于是原先纯属信仰和迷信观念的上帝创世说被注入了某种理性的成分。随着基督教内部新柏拉图主义的兴起,自然法概念被具体化为一种具有神学内容的数学理性主义自然观。

这种自然观大意是:自然界是上帝按照理性的秩序(其中包括数学模型)而构造起来的。由于上帝不仅创造了人而且将理性给予人,因此人的理性可以从数学的角度认识自然。既然世界的合理性被具体化为世界的合乎数学原理性,那么数学就成了人类认识造物主的伟大杰作、认识自然秩序的必要途径。正因为如此,数学以及逻辑在中世纪神学教育中始终被摆在重要的位置。

1、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并不是要复活后中世纪被宗教化的古希腊学说,而是借“复兴”古代希腊文学艺术之名“复活”即再现在古代希腊自由天地中生存过的人。这次以复兴古代文化为旗号的反对经院哲学和宗教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其中心的思想主张是人文主义,即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与人性论。它用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思想来反对和取代以神为中心的封建阶级意识形态。人文主义主张保护个人权利和人格,提倡解放人的精神力量,并提倡创立符合现代生活要求的哲学、文化和科学,它把人们的兴趣从天国拉回到“尘世”,从对来世的企盼转向对今生现实幸福的追求;与此相关,使学者们从“一个针尖上可以站多少个天使”之类的繁琐哲学式的争论而转向对现实世界(首先是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人道主义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它的核心是提倡人的个性解放。这种世界观认为人世间的幸福高于一切,它反对宗教的禁欲主义。

2、奥卡姆剃刀

在反对实在论的论战中,威廉·奥卡姆提出了著名的“思维经济原则”,即“奥卡姆剃刀”。正统经院哲学家依据实在论的观点,提出了无数的“实体形式”﹑“本质”﹑“隐秘的质”之类的东西,把它们加于事物的一切现象之上,以为这就是对事物的“科学的”解释。而威·廉奥卡姆则认为所有这类东西都是无用的赘物,妨碍人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因而必须统统抛弃,用“经济原则”这把“剃刀”把它们剃掉。他所谓的经济原则,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3、排除—归纳法

培根在他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首创了科学中的排除—归纳法。他提出的排除—归纳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实验观察获得有关某类现象的一切事实知识,其中包括对该类现象的肯定事例、否定事例和该类现象所具物理性质的程度不同的表现;然后将全部势力编制成肯定事例表、否定事例表和程度表(即比较表);借助逐步归纳和排除法,从事例中抽象出最低层次的公理(假说);应用同样方法从低层次的公理(假说)中构造出较高层次的公理(假说),直至最终达到普遍性程度最高的公理(即“形式”)。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逐步归纳和排除法。

4、血液循环理论

哈维在塞尔维特提出的“肺循环”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科学实验,提出了“体循环”理论,从而建立了完整而正确的血液循环途径的理论。其主要内容为:血液从心脏的左心室出发,沿主动脉、动脉、小动脉到全身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再循着静脉、大静脉、腔静脉回到右心房而入右心室;接着再从右心室沿肺动脉进入肺,然后经过肺静脉,流入左心房,

并且进一步又流入左心室。当然,他没有能够说明在肺部血液是怎样从肺动脉流向肺静脉的。这个过程可表示为:左心室→主动脉→动脉→小动脉→全身的毛细血管→静脉→大静脉→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此外,他还提出血液运动的动力在于心肌的收缩,心脏起到推动血液流动的机械作用,从而指出了血液循环的真正动力。并且通过精确的数学计算,指出心脏一个小时挤出的血量相当于3个成年人的总血量,因此血液必须是循环的。

5、实验—数学方法

在近代科学中第一个把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的是伽利略。他所提出的实验—数学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针对一个科学问题,必须要以定量实验的观测结果作为出发点和判定理论真伪的标准,同时要运用数学抽象来描述关于客体的各种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即用数学模型来表征物理实在及其运动规律。这种方法突出的表现在他的力学研究中。正如英国著名科学史家亚·沃尔夫指出:“伽利略对于落体定律、摆和抛射体运动的研究,揭示了科学的把定量实验与数学论证相结合的典范,它至今仍是精密科学的理想方法。

6、《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牛顿于1687年出版的著作,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1)讨论了一系列奠定力学基础的定义和公理;给出质量、动量、惯性、力和向心力定义。(2)牛顿对时间、空间、运动和地点的概念作了透彻分析。(3)牛顿阐明了他的三条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4)讨论了物体在有阻力介质中的运动,并且运用运动普遍规律来解释自然界的实际问题。牛顿根据测得的天文数据研究了行星的运动、月球的运动、潮汐、二分点的岁差和彗星的运动。

7、直观—演绎法

在笛卡尔科学方法论中,最核心的乃是作为其知识哲学中心内容的直观—演绎法。所谓直观“既不是指感觉的易变表象,也不是虚假组合的想象所产生的错误判断”,而是靠人的认识普遍性必然性知识的天赋能力而获得对于基本的、清楚明白的、不证自明的真理的直接了解。笛卡尔提出,数学是其他一切科学的理想和模型,应当建立以数学为基础的、以演绎法为核心的方法论。提出了以“普遍怀疑”为前奏、以直观——演绎法为核心、以事实验证为补充的科学发现与科学说明的逻辑模式。

8、以太漩涡理论

笛卡儿在经典力学体系尚未成熟的时期就突破力学研究的一般模式,以其独具的辩证思想着手于天体的演化研究,提出了用以解释物理世界形成及其全部运动的“以太-旋涡理论”。以太——旋涡理论认为,自然界中不存在完全虚无的空间,任何不相接触的物体(包括天体)之间都充满着不可见的、连续的、可压缩的本原物质——以太,整个宇宙都处于以太的海洋之中。在太初时期,世界的原初物质由于彼此间的碰撞而产生惟一可能的旋涡式回转运动。发生在以太海洋中的这种旋涡运动把原初物质分为三类:(1)通过摩擦从许多物体上掉下来的最小的无恒定形态的精细微粒,称为“第一类物质”,相当于古代的“火元素”。它们处于激烈翻腾的运动状态中,并趋向于巨大旋涡的中心,在那里形成发光的太阳和恒星。(2)由于摩擦碰撞而同第一类物质分离的稍重的光滑球状粒子称为“第二类物质” ,相当于古代的“气元素”。它们趋于离开旋涡中心而沿直线向旋涡周围运动,并将太阳和恒星包围,构成透明的星际物质——天空。这种星际物质可传递太阳和恒星的波状运动,即发光天体的光。这种物质可存在于第三类物质的微粒之间。(3)所谓“第三类物质”即由于摩擦碰撞而产生的巨大而稠密的运动缓慢的微粒,相当于古代的“土元素”。它们由于质量很大而被抛离巨大旋涡的中心,并互相聚集成巨大块团,从而形成地球、行星和彗星等天体。

9、微素理论

是由化学家波义尔提出的。微素理论认为构成自然界的材料是一些细小致密、用物理方法不可分割的微粒,正是物质的这些机械微粒决定着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其中包括:它们的大小、位置、机械运动,以及当时人们所了解的一切物理、化学性质。物质的机械微粒结合成更大的粒子团,而这些大大小小的粒子团作为基本单位参加各种化学反应。也就是说,所谓化学变化就是这些粒子团的运动、组合、排列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10、燃素说

法国化学家贝歇尔的学生,德国御医斯塔尔于1703年重新编辑出版了贝歇尔著作,并增加了大量注释。他用“燃素”代替波义耳的“火素”和贝歇尔的“油土”,提出了系统的燃素说。燃素说的基本观点是:(1)燃素是构成火的元素,当它们聚集在一起时就形成火焰,当它们弥散时只能给人以热的感觉;(2)燃素充塞于天地之间,大气中因为有它才会有闪电,生物体因含有它才富于生命活力,无生命物质因含有它才会燃烧,物体失去它就成为死的灰烬,而灰烬获得它就会得到复活;(3)燃素不会自动从物体中分离出来,只有在借助空气而发生燃烧时,燃素才能释放出来。火焰是自由的燃素,燃素是被禁锢的火;(4)所有燃烧现象都可归结为燃素的转移——吸收或释放。由于燃素说使包括燃烧现象在内的大多数化学反应在系统的理论基础上得到了说明,从而使化学摆脱了炼金术,结束了化学在18世纪中叶以前知识零散、解释混乱的局面,完成了化学学科的统一。

11、氧化理论

1780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出版了《化学通论》。在这本著作中,拉瓦锡明确提出氧化学说。该理论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⑴燃烧时均有光和热放出;⑵物体只有在纯粹空气(氧气)存在时才能燃烧;⑶空气由可助燃的和不可助燃的两种成分组成,物质燃烧时由于吸收了空气中的纯粹空气而增重;⑷一般可燃物(非金属)燃烧后都变成酸,氧是酸的本质;金属燃烧后所变成的灰烬是金属的氧化物。这是一场革命,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次转折。氧化理论的确立,使得化学完全从神秘的炼金术中解放出来,它指明了近代化学的发展方向,是化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2、科学

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在其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的迅猛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规模日益扩大,现代科学已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体系,同时又是一种社会活动,即生产知识的社会活动。这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形式,现已逐步发展为国家规模和跨国规模,使“科学是一种建制”的界说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我们不应把科学理解为仅仅是知识本身,也不能看成是单一的社会活动。

1、原子-分子学说

是一种关于物质结构的学说。最早的原子论是由古希腊哲学家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提出的。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继承并发展了他们的观点。文艺复兴以后,法国哲学家伽森狄恢复了原子论的权威。不过,这些见解都还带有臆测和思辨的性质。由于近代科学的兴起,原子论的观点也被引入对自然的研究中。19世纪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以定量研究方法总结了化学变化中的许多重要经验和规律,提出了科学的原子假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在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定律基础上引入“分子”的概念,补充并修正了道尔顿原子论的不足,从而形成了原子-分子论。原子-分子论的要点是:(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质点;(2)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化学变化中,原子结合而成分子,分子分解成为原子,原子则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单位;(3)不同种类的原子或分子,其性质﹑重量﹑大小也不同;(4)原子和分子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2、生物进化论

法国进化论思想集大成者拉马克(https://www.doczj.com/doc/1f16854652.html,marck,1744~1829)为进化论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他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两条法则为进化论的奠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生物进化论形成的标志是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原理,大意如下:生物都有繁殖过剩的倾向,而生存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在同一种群(群体)中的个体存在着变异,那些具有能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将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不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被淘汰。如果自然条件的变化是有方向的,则在历史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变异就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变异。由此可能导致亚种和新种的形成。

3、细胞学说

关于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学说。它是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chleiden, 1804~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 1810~1882)先后于1838年和1839年分别独立地创立的学说。这个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且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的。每个细胞既有它作为独立单位而具有的生命,又有由于它是整个机体的组成部分而被赋予的生命。细胞学说的提出从横的方面把现存的千千万万种曾被认为是互不相干的有机体联系了起来。它说明所有生物均有共同的结构,所有生物的生长不过是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生物的生理活动不过是细胞的机能。这就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这一学说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并为辨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

4、地质渐变论

英国地质学家赖尔在19世纪早期首先将“转变论”带进地质学。他认为,地球上一切变化都是一种缓慢进化(当然他还没涉及生物物种)。他全面地考察了各种地质作用(包括水成作用和火成作用)如何经过长期缓慢变化的结果而造成海陆变迁以及如何会出现各种地质地貌现象的。比如他专门考察了世界上某些大河的三角洲(即冲击洲),说明它们就是由于水的搬运力量而造出了陆地。他还考察了雨水的长期冲刷对地壳和地质的影响,如阿尔卑斯山山区由于长期的雨水冲刷而形成的石林等。他的结论是,地壳的逐渐变化,是自然力量本身作用(包括现实存在的各种水成作用和火成作用)的结果。赖尔由此提出了关于地壳缓慢进化的学说,即地质渐变论。

5、元素周期律

1869年3月和12月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和德国化学家L·迈耶尔通过各自的独立研究,几乎同时宣布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他们两人都是在编写教科书过程中形成这一思想的,并且两人都在周期表上留下一些空格,表示有待发现的未知元素。所不

同的是,迈耶尔特别强调物理性质(如原子体积)的周期性,而门捷列夫则非常注意化学性质的周期性。门捷列夫大胆推测:如果某一元素按原子量排列在表中占错了位置,就表明原子量数值计算有误,而迈耶尔却不愿多迈一步。尽管元素周期表中的空格蕴含着这一理论的科学预见力,但在两种周期表公布后的一段时间内却没有引起化学家们的很大重视。直到1874年发现了新元素镓(“类铝”)、1879年发现了钪(“类硼”),1885年发现了锗(“类硅”)之后,周期表遂得到化学界的公认。到1940年为止,门捷列夫所预言的11种元素以及对9种元素原子量所作的修改均被证明为正确的。

早期的周期表很不完善,并且没有后来才发现的0族(惰性气体)。从19世纪末开始,陆续发现了几种惰性气体,从而使周期表又增添了一个族。1913年,卢瑟福的学生、两年后在战争中阵亡的莫斯雷发现原子的核电荷数是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它(而不是原子量)决定着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顺序。但无论如何周期表的提出标志着无机化学的系统化工作已接近完成。

6、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这一原理的严格表述是:在一个既不向外界输送能量、也不从外界取得能量的系统中,不论发生什么变化或过程,能量的形态虽然可以发生转化,但系统所包含的各种能量的总和保持恒定不变;而在转化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运动量度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当量关系。

除了迈尔、霍尔姆霍茨、卡诺和焦耳之外,对这一定理的发现做出独立贡献的还有柯尔丁、赛贯、格罗沃、法拉第、李比希、霍尔茨曼、赫因和莫尔等。美国科学家史家托·库恩把能量守恒定律作为“同时发现”现象的典型案例,进行过专门论述。在欧洲不同国家有12个人同时发现这一定律的原因是:(1)“能量转换过程的可能性”,即在实验室中可以实现这种转换过程。(2)对热机的研究。(3)自然哲学的影响。

能量守恒原理在热力学中的表现在于它表明了:外界传递给一个物质系统的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量和系统对外所作功的总和。表述为方程即ΔQ=ΔU+ΔW,这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7、原子论

1803年10月18日,在曼彻斯特哲学学会上,道尔顿宣读了《原子论和原子量计算》的著名论文,1808~1810年陆续出版了他的《化学哲学新体系》一书,系统论述了他的原子论思想。其要点是:(1)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不可见、不可创生、不可消灭、不可分割,其在一切化学反应中保持本性不变;(2)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等各种性质均相同,而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各不相同。原子量是元素的最基本特征;(3)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整数比相结合而形成化合物,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

化学借助原子论开创了自身发展的新时代,开始从经验描述向理论解释过渡。

1、光的波粒二象性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关于光产生与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对普朗克的能量子理论进行了推广,提出光量子假说。他指出,光子不但具有能量hν,而且还与粒子一样具有动量p=h/λ,“这些量子能够运动,但不能分割,而只能整个地被吸收或产生出来,”光子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单个的能量粒子,它服从普朗克公式。根据E=hν,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而与强度无关,每个光量子的能量要达到一定数值才能克服电子的逸出功,从金属表面打出电子来。微弱的紫光虽然数目比较少,但是每个光量子的能量却足够大,所以能从金属表面打出电子来;很强的红光,光量子的数目虽然很多,但每个光量子的能量不够大,不足以克服电子的逸出动,所以不能打出电子来。利用光量子假说爱因斯坦可以圆满地解释光电效应,并得出了爱因斯坦方程:hν=?MV2+hν0 。爱因斯坦将光看成是不连续的一份一份的光子,而光子的能量又是通过光的频率来定义的,这样光就同时具有了粒子和波两种特性,从而将光的波动说和粒子说统一了起来,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

2、互补原理

1927年,玻尔首先提出了互补原理。波尔指出,光所具有的相互矛盾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互补的,两者同时存在,互为补充,无法在验证一种特性的同时保证另一个特性不受到干扰或破坏。按照互补原理,自然界的物质就性质来说,既不是粒子也不是波,为突出两种性质中的一种性质而进行的实验或测量,只能牺牲另一种性质。比如为突出粒子性而设计的康普顿散射实验,就不可能提供关于波动的任何信息;而用于观察波动的衍射实验,又不能提供关于粒子特性的知识。所以说,相互矛盾的两种特性,原则上是不能同时观察到的,量子力学正是用一对互补的变量来对物理体系的性质进行描述。后来波尔将这一原理做了推广,认为生命物体所具有的生命活力与生物结构和物化性质之间也是互补的,当人类的实验能力达到一定深度时,无法在验证细胞的生物结构或理化特性的同时保持细胞活力,或者在考察生命活力的同时不干扰或破坏生物结构和影响其理化特性。

3、测不准原理

1927年,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则”。海森堡发现,要确切的知道粒子的位置的话,必须用一束光射到这个粒子上,通过光波的反射才能知道粒子的位置,光波越短,那么测量的结果越精确。但是波长越短,越容易扰动粒子,结果使粒子以一种不可测的方式改变粒子的速度。也就是说,对位置测量的越精确,那么对它速度的扰动就越大,反之亦然。用公式表示就是:

?X ?Vx≥h/m

由于测不准关系是与普朗克常数h相关,所以假如h等于零的话,那么对测量精度就没有任何限制了,这就是经典物理的观点。不过由于h很小,在宏观情况下我们仍然能很精确的测量动量和位置,动能与时间的关系。所以测不准关系反映了从宏观到微观系统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后来海森堡还提出,不但坐标和动量,而且方位角和角动量、能量和时间等也都是成对的测不准量。这种见解成为量子力学哥本哈根“正统学派”解释的两大支柱之一。

4、广义信息论

广义信息论,人们也称它为信息科学。它超出了通信技术的范围来研究信息问题,它以各种系统、各门科学中的信息为对象,广泛地研究信息的本质和特点,以及信息的取得、计量、传输、储存、处理、控制和利用的一般规律。显然,广义信息论包括了狭义信息论的内容,但其研究范围却比通信领域广泛得多,是狭义信息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因此,它的规律也更一般化,适用于各个领域。

5、信息方法

所谓信息方法就是运用信息观点,把事物看作是一个信息流动的系统,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达到对事物复杂运动规律认识的一种科学方法。它的特点是撇开对象的具体运动形态,把它作为一个信息流通过程加以分析。信息论为控制论、自动化技术和现代化通信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研究大脑结构、遗传密码、生命系统和神经病理现象开辟了新的途径,为管理的科学化和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了思想武器。信息方法为认识当代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为认识论的研究和发展,将进一步提高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界的能力。

货币金融学试题、答案分析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 1、有效需求 2、流动偏好 3、流动性陷阱 4、交易动机 5、投机动机 6、半通货膨胀 7、萨伊定律 8、货币需求 9、预防动机 10、投机动机 11、货币乘数 12、现金储蓄 13、流动性抑制 14、相机抉择 15、通货膨胀缺口 16、粘性 17、非市场出清 18、银行的最优利率 19、外在融资溢价 20、中立货币 21、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22、人民股票 23、货币目标公布制 24、伦巴德业务 25、北欧模型 26、适应性预期 27、永恒收入 28、时滞效应 29、人力财富 30、单一规则 31、拉弗曲线 32、合理预期 33、货币中性 34、简单预期 35、渠道效应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编号填入括号内。) 1、在直接影响物价水平的诸多因素当中,费雪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 ) A.货币的数量 B.货币的流通速度 C.存款通货的数量 D.存款通货的流通速度 2.凯恩斯认为现代货币的生产弹性具有以下特征()。 A.为正 B.为零 C.为负 D.不可确定 3.凯恩斯认为与现行利率变动方向相反的是货币的()需求。 A.交易 B.预防 C.投机 D.所有 4.凯恩斯认为货币交易需求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收入 B.财富 C.利率 D.心理 5.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病根在于()。

A.资本过于集中B.资本主义私有制 C.有效需求不足D.政府干预过多 6.提出累积过程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A.西尼尔B.庞巴维克 C.维克塞尔D.马歇尔 7.文特劳布认为投机性动机货币需求形成了货币的()流通。 A.商业性B.资本性 C.金融性E.无序性 8.新剑桥学派认为借贷资金供给曲线与利率呈()变动关系。 A.同向B.反向 C.不规则D.不相关 9.新剑桥学派认为在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中主要的传送带是()。 A.货币工资率B.失业率 C.利率D.信贷量 10.新剑桥学派在诸多经济政策中把()放在首要地位。 A.收入政策B.金融政策 C.财政政策D.社会政策 11.新剑桥学派的政策目标是( C )。 A 保持社会稳定 B 保持经济均衡 C 保持经济协调 D 保证物价稳定 12.关于经济周期,维克塞尔认为()。 A.银行不可任意变动利率 B.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不一致造成经济波动 C.政府最好不干预经济 D.只有新产金不断流入金库银行才能持续压低货币利率 13.凯恩斯以前的传统经济学的核心是()。 A.自由经营 B.自由竞争 C.自动调节 D.自动均衡 14.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中心是()。 A.膨胀性的财政政策 B.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C.管制工资的收入政策 D.改善结构性失业的劳工政策 15.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的价格弹性()。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小于0 16.按凯恩斯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 A.货币政策和工资政策降低利率具有同样的效果 B.货币政策伸缩比工资政策更难 C.货币政策伸缩比工资政策更容易 D.采用弹性工资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同时降低利率 17.新剑桥学派认为利率由()决定。 A.实物因素B.货币因素 C.实物因素和货币因素D.以上皆不正确 18.按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治理通货膨胀的首要措施是()。 A.收入政策B.金融政策 C.财政政策D.社会政策 19.托宾认为在资产组合的均衡点,风险负效用()收益正效用。 A.大于B.等于 C.小于D.不确定 20.平方根定律认为当利率上升时,现金存货余额()。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发展简史部分章节测试答案(三)

从愚昧到科学_科学技术简史的部分章节练习答案 七、古希腊与古中国的科技成就比较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图形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崇尚的。 ?A、三角 ?B、方形 ?C、圆形 ?D、梯形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古希腊的柱式的是()。 ?A、多立克柱式 ?B、爱奥尼克柱式 ?C、科林斯柱式 ?D、奥尼斯柱式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判断题】数学里的几何学为古希腊人推崇。()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古希腊人拥有比中国更为完整的天象观测记录,原因是古希腊人崇尚海洋的精神导致他们更愿意观测天文。()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八、古希腊与古中国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已完成成绩:100分1

【单选题】万物是由()组成的,为四根说观点。 ?A、火、气、土、金 ?B、火、木、土、金 ?C、火、木、土、水 ?D、火、气、土、水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发起了人类理性的起源。 ?A、泰勒斯 ?B、亚里士多德 ?C、赫拉克利特 ?D、阿纳克西美尼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3 【判断题】数是实际万物的本原,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四元素论的代表人物是留基伯和德谟克里特。()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九、中国古代的科技种类已完成成绩:75.0分 1 【单选题】()集中了中国古代科学的主要方面。 ?A、农学、理学、天学、算学 ?B、农学、理学、天学、化学 ?C、农学、医学、天学、算学 ?D、农学、医学、天学、化学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近代物理实验试题复习进程

近代物理实验试题

近物实验面试考题 试题 真空镀膜 1.真空镀膜原理; 2.加热烘烤基片对膜的质量有什么影响? 3.基片性能、蒸发速度、蒸发时的真空度以及蒸发源与基片之间的距离等因素对膜的质量有什么影响? 4.轰击的物理作用? 5.真空镀膜的实验操作过程 霍尔效应 1.什么是霍尔效应; 2.若导体中同时有两种极性的载流子参与导电,其综合霍耳系数比单一载流子导电的霍耳系数是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 3.如何分离霍尔效应与其它效应? 4.霍耳系数误差因子0.69的说明? 5.实际测量与理论相差的原因? 红外分光测量 1.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什么?是否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铺?为什么? 2.以亚甲基为例说明分子的基本振动形式。 3.何谓基团频率?它有什么重要性及用途? 4.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简述红外定性分析的过程。

5.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有哪些? 6.何谓“指纹区”?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7.已知HCl在红外光谱中吸收频率为2993cm-1,试求出H-Cl键的键力常数。 红外光谱的用途? 一.真空的获得与测量 低真空获得过程中,用火花枪激发玻璃系统,呈现出紫色、分红色说明什么?1.低真空获得过程中,加热或激发被抽容器,压强升高说明什么? 2.激发或加热“热偶规”,压强减小说明什么问题? 3.低真空测量过程中压强起伏说明什么? 4.扩散泵油间歇沸腾的物理原因是什么? 5.前级泵能否将扩散泵油蒸汽抽走?为什么? 6.如何观察扩散泵油蒸汽流的喷发射程? 7.简述气体分子在高真空下的扩散过程。 8.突然停电或者结束机械泵的工作时,必须要做什么? 10.操作高真空的测量。 二. 汽液两相制冷机 1.F12冷凝器中发生的物理过程? 2.F12蒸发器中发生的物理过程? 3.环境温度对制冷机的影响? 4.制冷剂用量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5.工质的命名与定义? 6.在什么情况下,压缩机吸气管会结霜?

货币金融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物货币就是指() A 没有内在价值得货币 B 不能分割得货币 C 专指贵金属货币 D 作为货币其价值与普通商品价值相等得货币 2.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所要解决得就是() A 实现商品得交换 B 表现特定商品得价值 C 在商品之间进行价值比较 D 使人们不必对商品进行比较 3.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得区别在于() A 前者包括许多商品得交换。 B 前者就是指以货币为媒介得商品交换得总体,后者则就是只包括两种商品。 C 前者就是指以货币为媒介得商品交换得总体,后者则就是不以某种商品为媒介得各种商品之间得交换。 D前者就是指不以货币为媒介得商品交换得总体,后者则就是没有货币得两种商品之间得交换。 4.劣币就是指实际价值()得货币。 A 等于零 B 等于名义价值 C 高于名义价值 D 低于名义价值 5.本位货币就是指() A 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得标准货币 B 本国货币当局发行得货币 C 以黄金为基础得货币 D 可以与黄金兑换得货币 6.金银复本位制就是() A 金银比价由政府与市场共同决定得金银两本位制。 B 金银得比价由市场决定得金银两本位制。 C 金银得比价由政府规定得金银两本位制。 D 金银比价由银行决定得金银两本位制。 7.跛行本位制就是指() A 银币得铸造受到控制得金银两本位制。 B 金币得铸造受到控制得金银两本位制。 C 以金币为本位货币得金银两本位制。 D 以银币为本位货币得金银两本位制。 8.纸币本位币制就是指() A 银行券为本位货币 B 可以自由兑换黄金得货币为本位货币 C 信用货币为本位货币 D 纸币为本位货币 9.典型得金本位制就是() A 金块本位制 B 金汇兑本位制 C 虚金本位制 D 金币本位制 10.本位货币在商品流通与债务支付中具有()得特点。 A 有限法偿 B 无限法偿 C 债权人可以选择就是否接受 D 债务人必须支付 (二)多项选择题 1.相对于银本位制,金银两本位制有如下优点:() A 有利于金银币币值得稳定 B 货币得发行准备更充分 C 货币币材更为充分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知识点及试题{含答案}汇总

第一篇古代科学技术 第一章人类的起源和科学技术的萌芽 一、人类的起源 1、古猿人出现的时间距今约250-400万年,即地质年代的新生代的第四纪初 2、劳动使猿变成了人 二、石器和弓箭 1、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2、使用石器生产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3、人类早在260万年前就学会使用石器生产了。 4、大约在14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末期,原始人发明了弓箭。弓箭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迈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三、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 1、人类在50万年前就学会了用火。 2、火的使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世界性的解放作用。它表明人类第一次征服一种自然力,并且最终把人和动物彻底分开。 四、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 1、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结束了依赖天然食物而生存的历史,表明人类可以在自然界中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发生在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即大约1万年前。 2、最早出现农业生产的地区是西亚。 3、农业生产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到耕锄农业,新石器时代后期人们已经懂得灌溉技术和施肥技术。主要农具有木?、石?石犁。 4、大约一万年前,人们已经懂得饲养动物。人类最初驯养的动物有猪、羊、牛、鸡、狗。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 5、由采集经济发展到农业经济,由渔猎经济发展到畜牧经济是人类继使用火之后的又一伟大创举。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不同于简单的采集和渔猎,它要求有较丰富的自然知识,要懂得动植物的生长规律,要学会育种,要有一些天文、气象、土壤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就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最初的认识,也可以说是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五、制陶技术和手工业的出现 1、陶轮的发明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人类最早的加工机械。公元前7000-5000年,我国河南仰韶和西亚地区居民都已经掌握这种制陶技术。 2、制陶业的发展促成了手工业的出现,手工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 六、冶金技术的出现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1、人类最早认识的金属是黄金和铜。 2、冶铜技术开始于公元前4000年的原始社会晚期。 3、冶金技术的出现表明石器时代的结束,金属时代兴起,意味着原始社会解体,奴隶社会诞生。原始社会末期,农业、畜牧业、手工业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劳动有了剩余,从而使剥削成为可能。 第二章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印度的科学技术 一、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 1、农业生产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古代文化的经济基础。 2、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标志:水利、畜耕的发明和应用。 3、畜耕是三个地区和国家普遍采用的耕作方式。 二、天文学

基础物理实验期末模拟

复旦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期末考试复习题库 (内部资料请勿传阅) 整理汇编者: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bsong@https://www.doczj.com/doc/1f16854652.html, 示波器的原理及使用 1. 2. 3. 4.

5.一个已知相关参数的信号,60dB衰减,在已知示波器T和V参数设置的情况下在示波屏上V/DIV和T/DIV的相应读数(按照示波器读数规则) 答案A 9. 10. 11.答案C

13.答案:2 14. 15. 16、输入的信号为正弦波形,但是屏幕上只看到一条直线,可能的原因 A、按下了接地按钮 B、AC\DC档中选了DC档位 C、Volts/DEC衰减过大 D、扫描速度过 17.快衰变改变的是什么()A.幅度 B.频率 C.相位 D.波形 18.已经得到了正弦波图像,改变下面条件,一定不会使图像消失的是B A调节辉度intensity B交流AC变成直流DC(DC还是会保留交流部分。) C接地 D调节垂直position 19.使用示波器前,应先对示波器进行校准,将示波器内部提供的标准方波输入到CH1或CH2通道。用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时,图形不稳定,应该调节电平旋扭。 20.如果示波器上的波形在触发源开关选择正确的情况下总是沿横向左右移动,应该 先调节“SEC/DIV”旋钮再调节“LEVEL”触发电平调节旋钮 21.“VOLTS/DIV”和“TIME/DIV”旋钮的作用是什么? 22.测量被测信号的电压时,应通过调节衰减倍率开关(VOLTS/DIV)使其幅度尽量放大,但是不能超出显示屏幕为什么? 23.测量被测信号的周期和频率时,应通过调节扫描速度开关(TIME/DIV)使被测信号相邻两个波峰的水平距离尽量放大,但是不能超出显示屏幕为什么? 24.“VOLTS/DIV”和“TIME/DIV”旋钮所在位置分别为0.5v和0.2ms,请给

科学技术发展史论文

成都理大学 科学技术史论文题目:世界科技发展史回顾与未来科技发展展望 彭静 201206020228 核自学院 指导老师:周世祥

世界科技发展史回顾与未来科技发展展望 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当人类豪迈地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晰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之时,大家是否会感受到,人类经历了一个多么漫长而伟大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一.古代科技发展概况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人类由石器时代跨入青铜器时代,并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文字。在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人类不断推动着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与此同时,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不断丰富,科学技术的萌芽不断成长起来。 世界文明发端于中国,埃及,印度和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十分辉煌,但主要在技术领域。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巨大影响。古代中国科技文明的主要支桂有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农学四大学科和陶瓷、丝织、建筑三大技术,及世界闻名的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生活在尼罗河和两河流域的古埃及和巴比伦人在天文学,数学等方面创造了杰出的成就,埃及金字塔名垂史册,印度数学为世界数学发展史大侠光辉的一页。 古希腊是科学精神的发源地,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夺目的科学奇迹,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观,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的理性自然观,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毕达哥拉斯,希波克拉底,以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都是那一时期的解除代表人物。公元前3世纪,进入希腊化时期的古希腊获得更大的发展,出现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和托勒密三位杰出的科学家,使得古代科学攀上三座高峰。 公元最初的500多年中,欧洲的科学技术持续衰落,5世纪后进入黑暗的年代,并且延续了1000多年,科学一度成为宗教的婢女。但是科学精神在14世纪发出自己的呐喊,近代实验科学的始祖逻辑尔-培根像一颗新星,点亮了欧洲的天空。 在整个古代,技术发展的水平不高,科学也没有达到系统的程度,不同地域的人民之间还未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经济、文化联系, 但许多古代的科学技术成果, 如阳历和阴历, 节气、月、星期和其它时间单位的划分, 恒星天区的划分和名称,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十进制记数法、印度——阿拉伯数字、轮车技术、杠杆技术、造纸术、印刷术等等,都已深深镶入了整个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础。 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还停留在描述现象,总结经验的阶段,个学科的分野并不明确,因而具有实用性,经验性和双重性,但它给近代科学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2.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物理实验自做答案请大神们火速来指正时间紧迫

物理实验自做答案请大神们火速来指正时间紧迫。。。来源:毛中天的日志 已删去不相干的以及我没做的内容 2011年第一学期基础物理实验题目(回忆版) jjyaking 和室友们一起回忆的~~~ 这次的考题有点诡异,而且竟然没有考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的计算~ 第一循环: 转动惯量 1. 外径和质量都相同的塑料圆体和金属圆筒的转动惯量哪个大圆筒大如果都是圆筒那一样大 2. 载物盘转动10个周期时间为8.00s,放上物体后转动10个周期时间为1 3.00s,给出K值大小,求出物体的转动惯量自己套公式不解释 第二循环: 液氮: 1. 如果搅拌的时候量热器中的水洒出一些,求得的L偏大还是偏小还是不变温度降得更多,偏大 2. 操作正误的判断,选出错误的D A.天平上的盖子打开正确B第二次白雾冒完了立刻记下此时的时间tc 正确 C、搅拌时把温度计倾斜搁置在量热器中而且不能碰到铜块正确D倒入液氮之后立即测量室温错误,铜块放入前读稳定数 第三循环: 示波器: 1.输入的信号为正弦波形,但是屏幕上只看到一条直线,可能的原因 A、按下了接地按钮 B、AC\DC档中选了DC档位(此项不知道,老师好像说这两个档位区别不大?) C、Volts/DEC衰减过大 D、扫描速度过快 2.给出一个李萨如图形和X轴信号频率,求Y轴信号频率自己套公式

直流电桥: 1. 要测量一个1000欧姆的电阻,如何选择RA/RB 1的值和RA要小的值使得不确定度减小(选择题) 2. 选择题(判读正误):a.调节Rs,指到零说明电桥平衡。b.调节检流计灵敏度,指到零说明电桥平衡。c。Rs一定,调节Ra和Rb可以达到电桥平衡。 d。Ra一定,调节Rs和Rb可以达到电桥平衡。A正确 第四循环: LCR 1. 给了一张U2/U1~f 的图,求品质因素Q 2. 有一个选项是谐振时总阻抗最小其他的就…… 第五循环: 量子论: 1. 加大UG2K后峰值间隔变大变小还是不变不变,还是第一激发电位 2. 选择: A、加速电压为U后电子与原子碰撞使得原子跃迁,这种碰撞是弹性碰撞 B、加速电压为U后电子与原子碰撞使得原子跃迁,这种碰撞是非弹性碰撞正确 C、D记不清了 X光 1. 第一个峰,给出λ,β=6.37°,求晶体的晶面间距。自己套公式 2. 将晶面间距变小,两个相邻峰的距离变大变小还是不变经严格计算应该是变大 第六循环 光栅:

货币金融学试卷(A卷答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5题,总计15分) 1、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客观存在着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果或反应,这即所谓的乘数效应。 2、金融创新 是指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金融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工具的一方不能履行义务而导致另一方发生财务损失的风险。 4、直接标价法 指以单位外币表示本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5、间接融资 指通过商业银行等中介机构进行资金借贷或融通的融资行为。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0题,总计20分) 1.D 2.B 3.A 4.C 5.D 6.C 7.D 8.A 9.D 10.B 11.A 12.C 13.A 14.D 15.A 16.C 17.C 18.C 19.B 20.C 三、多选题(每题2分,共5题,总计10分) 1.ABCD 2.ABC 3.ACD 4.ABCD 5.ABC 四、判断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或改正,每题3分,共5题,总计15分) 1.错,银行信用仅指银行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2.错,各国中央银行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主要凭借的是间接调控手段或市场化手段。 3.错,税率是外生变量。 4.错,投机性货币需求。 5.错,一国国际储备应该保持适度规模。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5题,总计30分) 1、简述商业银行派生存款(或信用创造)原理。 答、假设一家银行吸收10000元存款,向中央银行交纳2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后,剩下8000元发放贷款,客户获得贷款后又存入第二家银行8000元。第二家银行再交纳205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考题

科学技术史课程填空题选择题 1、磨制石器可以说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是这个时代石器制造技术水平的集中表现。 2、恩格斯说:“尽管蒸汽机在社会领域中实现了巨大的解放性变革……但是,毫无疑问,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3、原始宗教是原始思维的必然产物。原始宗教的形式有很多,如自然崇拜、万物有灵、原始巫术、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 4、中国原始手工业包括制陶、纺织、建筑及运输工具等生产技术。 5、古埃及有以十天为单位的历法,这一历法经常要变更,所以被为称为活动的历法“Sliding alendar”。 6、1858年英国人亚历山大·亨利·兰德发现了埃及的数学纸草,被称为兰德纸草或“数学指导”。 7、古巴比伦留下的上古时期的医学资料不多,值得一提的是巴比伦王朝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其中涉及不少医学知识。 8、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经验科学中虽然包含科学因素和科学知识的萌芽,但原始自然观和科学思想基础中的神秘主义成份很多。如医学与巫术是一个复合体,天文学与占星术分不开。 1、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学巨著(B )由明代李时珍撰成于万历六年(1578)。52卷,收药达1 892种,方剂万余首,约190万字。 A 《黄帝内经》 B 《本草纲目》C《金匮要略》D《千金方》 2、(C )是一部以论述内科杂病为主的奠基性中医临床经典著作。 A 《黄帝内经》 B 《本草纲目》C《金匮要略》D《千金方》 3、中国中医综合性临床医著D ,30卷。唐代孙思邈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 A 《黄帝内经》 B 《本草纲目》C《金匮要略》D《千金方》 4、(A )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修的中药学著作。 A《新修本草》B 《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D《千金方》 5、(C )晚年所著《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文集,共600余篇,其中三分之一属自然科学。记述了北宋时期各方面的科学成就。 A 张仲景 B 李冰C沈括D祁坤 6、(A )为修历设计了很多新仪器,如:简仪和圭表。 A 郭守敬B郦道元C张恒D张衡 7、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提出海陆变迁、流水侵蚀地形原理,揭示了化石的形成,并用化石推断古气候,指出( D )现象。 A 地震B海啸C潮汐D磁偏角 8、727年,开唐元年(B )在《大衍历》中建立了不等距的内插公式。 A 赵爽B僧一行C刘徽D祖暅 9、元代(A )等人著书《授时历》用招差法编制日月的方位表。 A 郭守敬、王恂B郦道元、张恒C张恒、郭守敬D张衡、王恂 10、宋代沈括的(A )中提出海陆变迁、流水侵蚀地形原理,揭示了化石的形成,并用化石推断古气候,指出磁偏角现象。 A 《梦溪笔谈》 B 《水经注》 C 《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11、明朝宋应星的(C )总结了中国十七世纪以前的工农业生产技术。 A 《梦溪笔谈》 B 《水经注》 C 《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12、明朝时期,徐光启发表(D ),指出植物应天时而种的重要性。 A 《梦溪笔谈》 B 《水经注》 C 《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13、明朝徐霞客的(A )是世界上最早论及石灰岩岩溶地形的著作。 A 《徐霞客游记》 B 《水经注》 C 《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14、近代数学家( A )证明了著名的“费玛大定律”,并且与英国人伟烈热利合作翻译了古希腊的数学名著,并且使得西方近代的符号代数学以及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第一次传入中国。 A.李善兰B.华衡芳C.项名达D.戴煦 15、《千金方》是唐朝杰出医学家( B )的著作,这本书凝聚了他多年采集、观察和应用药物的经验。由于他在药学方面的巨大贡献而被后世尊为“药王”。

北航08-09年基础物理实验期末考试真题

2008-2009第1学期《基础物理实验》期末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恒定或以可以预知方法变化的那一部分误差称为_____ A.仪器误差 B.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 D.粗大误差 2.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S x 的计算公式是_____ A. 3. 用停表测量单摆周期,启停一次秒表的误差不会超过。实验测出10个周期的时间为10T='' ,则其不确定度u (T )=_____ 秒 欲用伏安法测量一阻值约200Ω的电阻,要求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 () 1%u R R <,应选择下列_____组仪器(提示:不计电表内阻的影响和A 类不确定度) A.电流表级,量程10mA ;电压表级,量程2V B.电流表级,量程10mA ;电压表级,量程2V C.电流表级,量程15mA ;电压表级,量程2V D.电流表级,量程50mA ;电压表级,量程2V 5. 某长度测量值为,则所用仪器可能是_____ A.毫米尺 分度卡尺 分度卡尺 D.千分尺 6. 已知312 N x y =+,则其不确定度_____ A. 2 2221()()()2u N u x y u y =+ B. 22223 ()()()2u N u x y u y =+ C. 22429()()()4u N u x y u y =+ D. 22 29()()()4 u N u x u y =+ 7. 200(10080) 1010(0.0100.000251) +-=?+_____ 8. 用作图法处理数据时,为保证精度,至少应使坐标纸的最小分格和测量值的_____相对应 A.最后一位有效数字 B.最后一位准确数字 C.第一位有效数字 D.第二位有效数字 9. 下列关于测量的说法中_____是错误的 A.测量是为了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一组操作 B.测量结果是根据已有信息和条件对被测量量值做出的最佳估计,也就是真值 C.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被称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D.在不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被称为测量结果的复现性 10. 以下所示电路中,_____构成了换向电路 A. B. C. D.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9级基础物理实验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不确定度在可修正的系统误差修正以后,将余下的全部误差按产生原因及计算方法不同分为两类,其中 B 属于A类分量。 A、由测量仪器产生的的误差分析 B、同一条件下的多次测量值按统计方法计算的误差分量 C、由环境产生的误差分析 D、由测量条件产生的误差分量 2、下列说法中 C 是正确的。 A、在给定的实验条件下,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可以相互转化 B、当测量条件改变后,系统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不随之变化 C、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发现 D、一组测量数据中,出现异常的值即为粗大误差 5、已知(),下列公式中 B 是正确的。 A、 B、 C、 D、 7、用千分尺(精度0、01mm)测某金属片厚度d的结果为 i1234567 1.516 1.519 1.514 1.522 1.523 1.513 1.517

则测量结果应表述为d u(d)= A A、(1.5180.003)mm B、(1.5180.004)mm C、(1.5180.001)mm D、 (1.5180.002)mm 8.tg45°1′有 B 位有效数字 A、 6 B、5 C、 4 D、 3 9、对y=a+bx的线性函数,利用图解法求b时,正确的求解方法是 C 。 A、 b=tg(为所作直线与坐标横轴的夹角实测值) B、 b=(、为任选两个测点的坐标值之差) C、 b=(、为在所作直线上任选两个分得较远的点的坐标值之差) D、 b=(x、y为所作直线上任选一点的坐标) 10、用量程为500mV的5级电压表测电压,下列测量记录中哪个是正确的? D A、250.43mV B、250.4mV C、250mV D、0.25V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11、已被确切掌握了其大小和符号的系统误差成为可定系统误差。 12、已知某地的重力加速度值为9.794,甲、乙、丙三人测量的结果分别为:9.7950.024,9.8110.004,9.7910.006,试比较他们测量的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甲测量的精密度低,正确度高;乙测量的正确度最低;

货币金融学习题及答案汇总

、选择题(含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 M 0 B 、M C 、M 2 D F 列哪种经济体中,商品和服务可以直接交换成另外的商品和服务?( 12.下列哪种是不兑现纸币的例子?( A 5美元钞票 货币练习题 1.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 2. 3. 交易媒介B 、支付手段 C 货币在执行( )职能时, 交易媒介 B 、价值贮藏 、价值尺度 D 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C 、支付手段 D F 列说法哪项不属于信用货币的特征( )。 价值贮藏 、价值尺度 与金属货币挂钩 种信用凭证 4. 依靠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而流通 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中一般将现金划入 、是足值的货币。 )层次: 5. 虚金本位制也叫 ( )。 金币本位制 B 、金块本位制 、生金本位制 D 、金汇兑本位制 6. 金银复合本位制的主要缺陷是 )。 造成价值尺度的多重性 、违反独占性和排他性 引起兑换比率的波动 、导致币材的匮乏 7. 金银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的过渡方式是( 平行本位制 、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 8. F 列哪种经济体中,支付体系的效率最低?( 使用黄金作为商品货币的经济体 、易货经济 使用不兑现纸币的经济体 、使用通货和存款货币的经济体 使用黄金作为商品货币的经济体 、易货经济 使用不兑现纸币的经济体 、使用通货和存款货币的经济体 10.下列哪个不是货币的目的或功能? A 、价值储藏 、交易媒介 C 避免通货膨胀的冲击 、价值尺度 11.下列哪种是商品货币的例子?( A 5美元钞票 、基于在美国的某银行账户签发的支票 C 信用卡 D 、战俘集中营中的香烟 、上述选项都正确 9. 、20美兀金币 C 原始社会中用做货币的贝壳 、战俘集中营中的香烟

初中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复习过程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及评分标准 一、试题及考试要求 考题一、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 考试要求:(1)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并记录;(2)测出热水的温度并 正确记录结果;(3)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温度计、暖瓶中的热开水、杯子。 考题二、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宽度 考试要求:(1)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量程、分度值并记录;(2)测出物理课本的宽度、并正确记录结果;(3)实验认真、尊重事实、 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物理课本等。 考题三、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考试要求:(1)观察水平台上天平的称量以及游标尺上的分度值,并记录;(2)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并调节横梁平衡;(3)能 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并记录。 实验器材:天平和砝码、小铁块(或铝块)。 考题四、用量筒测已知质量小石块的密度 考试要求:(1)观察量筒的分度值并记录;(2)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求出书籍质量的石块的密度并记录结果。 实验器材:量筒、小石块、玻璃杯、水、细线。 考题五、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考试要求:(1)在光具座上按正确的顺序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将蜡烛放在u>2f或f

的范围内,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的像;(3)整理好实验 器材,复原摆齐。 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屏、凸透镜、蜡烛。 考题六、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考试要求:(1)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把钩码挂在杠杆两边,改变钩码位置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把钩码挂在杠杆上,用弹簧秤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3)把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会根据实验数据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4) 整理好实验器材,复原摆齐。 实验器材:杠杆、钩码、弹簧秤等。 考题七、用电流表测并联电路电流 考试要求:(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2)能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A、 B、C处的电流值并记录;(3)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两节干电池(或其它电源)、一只电流表、两个小灯泡、 一个开关、导线若干条。 考题八、用电压表测串联电路电压 考试要求:(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2)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L2两端的电压U1、U2以及L1、L2串联后的总电压U;(3)断开 开关、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三节干电池(或其他电源),一只电压表,两个小灯泡, 一个开关,导线若干条。 考题九、用电压和电流表测电阻 考试要求:(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2)能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 阻;(3)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两节干电池(或其他电源)、一只电流表、一只电压表、一个待测电阻、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导线若干条。

科学技术发展史

一、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纷纷增加科研经费支出,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美国开始,发展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一系列已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工业部门。社会生活进入原子时代、电子时代,社会物质生产各领域的面貌为之一新。这就是对人们影响深远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其进展迅速持久,目前正逐步走向全面的高潮。 二、总论 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当人类豪迈地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晰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当人们在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功能而叹为观止的时候,我们是否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呢?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对人们影响深远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其实在20世纪初,第二次技术革命进入后期,电力和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电子技术和航空技术的兴起,使生产和技术面貌日新月异。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出现了持续30年的物理学革命。这场革命来源于19世纪末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结果是建立了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支柱的现代物理学理论体系,以取代由伽利略和牛顿奠定基础的古典物理学理论体系,使人类对物质、能量、空间、时间、运动、因果性的认识,都产生了根本的变化。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化学、天文学、地学都出现了革命性的理论,如化学键理论、天体演化理论、大爆炸理论、大陆漂移和板块理论等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生物学领域中,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分子生物学的诞生,是生命科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不仅改变着传统生物学及其各分支科学的面貌,而且对医学和农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0年代重组DNA 技术的建立,使生命本质的探讨更加深入,并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生命科学已经成为20世纪后半叶最活跃的学科。而且信息、能源、材料三个方面都出现了革命性的进展。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总的来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生产形成了统一的革命过程。一般来说,二次大战后的重大技术突破,都是在自然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实现的,而重大的技术革命的成果,又进一步丰富、充实了自然科学的理论,二者相辅相成。(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另一方面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简言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就是:技术转化为产品和形成产生的周期越来越短。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第三次技术革命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领域的重大革命。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这次技术革命的一大成果。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也极大地刺激了美国。1958年,美国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但1959年苏联就取得了一项新成就:她发射的“月球”2号卫星成为最先把物体送上月球的卫星。正在美国人瞠目结舌之时,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又在1961年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美国不甘落后,开始了60年代规模庞大的登月计划,终于在1969年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70年代以来,空间活动由近地空间为主转向飞出太阳系。1981年4月12日,美国第一个可以连续使用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并于2天后安全降落。它身兼火箭、飞船、飞机3种特长,是宇航事业的重大突破。1970年以来,中国宇航空间技术迅速发展,现已跻身于世界宇航大国之列。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果还表现为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1945年美国成功地试制原子弹后,1949年苏联也试爆原子弹成功。1952年美国又试制成功氢弹。1953年~1964年间,英国、法国和中国相继试制核武器成功。原子能的技术首先被应用于军事领域,和平利用原子能工业也有一定发展。1954年6月,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能电站。1957年苏联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下水。到1977年,世界上有22个国家和地

大学物理实验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4分,打“ * ”者为必做,再另选做4题,并标出选做记号“ * ”,多做不给分,共40分) 1* 某间接测量量的测量公式为4323y x N -=,直接测量量x 和y 的标准误差为x ?和y ?,则间接测 量量N 的标准误差为?B N ?= ; 4 322 (2) 3339N x x y x x x ??-= =?=??, 333 4 (3) 2248y N y y y y x ??= =-?=-??- ( ) ( ) []2 1 2 3 2 2 89y x N y x ? +?=? 2*。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长度时,测量值=末读数—初读数(零读数),初读数是为了消除 ( A )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过失误差 (D )其他误差 3* 在计算铜块的密度ρ和不确定度ρ?时,计算器上分别显示为“8.35256”和“ 0.06532” 则结果表示为:( C ) (A) ρ=(8.35256 ± 0.0653) (gcm – 3 ), (B) ρ=(8.352 ± 0.065) (gcm – 3 ), (C) ρ=(8.35 ± 0.07) (gcm – 3 ), (D) ρ=(8.35256 ± 0.06532) (gcm – 3 ) (E) ρ=(20.083510? ± 0.07) (gcm – 3 ), (F) ρ=(8.35 ± 0.06) (gcm – 3 ), 4* 以下哪一点不符合随机误差统计规律分布特点 ( C ) (A ) 单峰性 (B ) 对称性 (C ) 无界性有界性 (D ) 抵偿性 5* 某螺旋测微计的示值误差为mm 004.0±,选出下列测量结果中正确的答案:( B ) A . 用它进行多次测量,其偶然误差为mm 004.0; B . 用它作单次测量,可用mm 004.0±估算其误差; B = ?==? C. 用它测量时的相对误差为mm 004.0±。 100%E X δ= ?相对误差:无单位;=x X δ-绝对误差:有单位。 6* 在计算数据时,当有效数字位数确定以后,应将多余的数字舍去。设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取4位,

货币金融学习题及答案汇总

货币练习题 一、选择题(含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 1.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A、交易媒介 B、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 D、价值贮藏 2. 货币在执行()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A、交易媒介 B、价值贮藏 C、支付手段 D、价值尺度 3. 下列说法哪项不属于信用货币的特征()。 A、与金属货币挂钩 B、是一种信用凭证 C、依靠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而流通 D、是足值的货币。 4. 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中一般将现金划入()层次: A、M0 B、M1 C、M2 D、M3 5. 虚金本位制也叫()。 A、金币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 C、生金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6. 金银复合本位制的主要缺陷是()。 A、造成价值尺度的多重性 B、违反独占性和排他性 C、引起兑换比率的波动 D、导致币材的匮乏 7. 金银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的过渡方式是()。 A、平行本位制 B、双本位制 C、跛行本位制 D、金块本位制 8. 下列哪种经济体中,支付体系的效率最低?()。 A、使用黄金作为商品货币的经济体 B、易货经济 C、使用不兑现纸币的经济体 D、使用通货和存款货币的经济体 9. 下列哪种经济体中,商品和服务可以直接交换成另外的商品和服务?()。 A、使用黄金作为商品货币的经济体 B、易货经济 C、使用不兑现纸币的经济体 D、使用通货和存款货币的经济体 10.下列哪个不是货币的目的或功能?()。 A、价值储藏 B、交易媒介 C、避免通货膨胀的冲击 D、价值尺度 11.下列哪种是商品货币的例子?() A、5美元钞票 B、基于在美国的某银行账户签发的支票 C、信用卡 D、战俘集中营中的香烟 E、上述选项都正确 12.下列哪种是不兑现纸币的例子?() A、5美元钞票 B、20美元金币 C、原始社会中用做货币的贝壳 D、战俘集中营中的香烟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复习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自然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的起源 1、原始社会主要的技术发明有哪些?有何意义? 答:原始社会主要的技术发明有:一、石器使用;二、使用天然火;三、弓箭;四、陶器制造技术;五、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等。 意义:原始技术发明的意义不仅在于人类开始了能动地改造自然,同时,他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也改造了人类本身,发展了人类的聪明才智,人类开始逐步认识自然物的属性。 2、原始宗教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 答:原始宗教产生的原因:只有在人类的智力有所进步并有了初步的抽象思维 能力以后,才会有原始宗教观念的出现。 实质:它毕竟是原始人对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它既是自然知识不足的表现,又是自然知识的一种补充,甚至是自然知识的一种特殊形态。原始人对自然事物属性的某些认识,也是通过当时的宗教自然来表达的。 第二章古代东方的科学技术 1、古代埃及人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哪些对后世有影响的成就? 答:古代埃及人对后世有影响的科学成就有:一、发明了文字;二、纸草的使用; 三、太阳历的确定;四、几何成就很大;五、医学成就(木乃伊);六、建筑艺术(金字塔)。 2、古代西亚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在天文学方面,有天象观测和历法编制,以月亮盈亏规律编制太阳历,给行星命名,能预测日蚀、月蚀。以7天为一周等。在数学方面,用十进制计数法及时间的六十进制计数法。能计算出∏的近似值。能解含有10个未知数的多元方程组,会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来表示月亮的亮度。 第三章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 1、古希腊在自然哲学方面取得了哪些对后来科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成果? 答:重要成果有:一、关于自然界万物的本质问题——元素论;二、关于物质结构问题——原子论;三、关于天体系统的模型问题——宇宙论。 2、古希腊的理论自然知识有哪些成果?它与自然哲学有何不同? 答:一是把提供自然哲学与经验的结合,其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 二是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结合起来,把数学研究与力学研究结合起来,杰出代表是阿基米德; 三是科学形态的重要变化,即合理化体系的建立。这一工作是由欧几里得完成的; 四是医学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强调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疾病,对许多疾病作了较为准确的描述,指出了适当的治病方法。希波克拉底是代表人物,称为“医学之父”。 不同之处:理论自然知识是科学与经验结合的成果,而自然哲学是对自然现象的猜测和解释,是一种科学思想。 3、古希腊与古罗马在科学技术上的发展上各有何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