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成果质量检查案例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5.77 MB
- 文档页数:48
质量检测的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在现代生产中,质量检测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质量检测的过程中,经验的积累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分享我在质量检测中的一些经验,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一、提前准备在进行质量检测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明确产品的规格和标准,以便在检测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比较和评估。
其次,要确保检测设备和仪器的正常运行,以及校准的准确性。
最后,检测员需要接受充分的培训,熟悉检测方法和操作规程。
二、合理取样取样是质量检测的基础工作。
在取样时,要确保样本的代表性,避免局部特殊情况的影响。
同时,要遵循取样的标准和方法,确保取得的样本数量和质量满足检测的要求。
三、全面检测在进行质量检测时,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测,覆盖产品的各个方面。
不仅要检测产品的外观,还要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等进行综合评估。
只有全面检测,才能全面了解产品的质量状况。
四、准确记录在进行质量检测时,必须准确记录检测数据和结果。
这有助于追溯产品质量,并为后续的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记录的内容包括取样方法、检测过程、结果数据等,要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分析:某工厂生产的电子产品在质量检测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经过对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是由于生产线某环节的故障导致了产品性能的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对该环节进行了详细的检测。
通过仪器测量和设备操作的观察,发现某设备的加工精度不达标,导致产品的尺寸偏差过大。
接着,我们对该设备进行了维修和调整,确保加工精度满足要求。
在调整设备后,我们重新进行了质量检测。
结果显示,产品的尺寸偏差明显下降,性能也得到了恢复。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深刻认识到设备的关键性,合理运行和维护设备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
总结起来,质量检测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提前准备、合理取样、全面检测和准确记录是质量检测中的关键步骤。
经验的分享和案例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质量检测的方法和技巧,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测绘技术工程测量实例解析测绘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工程测量方面。
通过精确的测量数据,可以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重要参考。
在实践中,工程测量的具体操作需要遵循一系列测量原理和方法。
下面将通过实例解析,详细介绍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道路工程测量的实例。
假设某地规划了一条高速公路,需要进行地形测量,以确定最佳的线路走向。
在此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地面控制点,并安装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通过GPS定位,可以获取地面控制点的经纬度坐标,并建立坐标系。
然后,测量人员根据设计要求,利用全站仪进行地形测量。
通过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绘制出详细的地形图,并确定最佳线路走向,为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信息。
除了道路工程,测绘技术在大型桥梁工程中也起到关键的作用。
假设某地规划了一座长跨度的公铁两用桥,测绘技术将帮助确定桥墩的位置和高程。
在此之前,需要在地面上设置测量控制点,并利用全站仪对控制点进行测量。
接下来,需要使用测距仪和测角仪进行桥墩的定位测量,将桥墩的位置坐标输入计算机,绘制出桥墩分布图。
同时,还需要进行高程测量,借助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进行测量,以确定桥墩的高程。
通过这些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为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参考。
此外,测绘技术在城市规划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某市的城市规划为例,市政府计划建设一座新的商业中心区域,需要对土地进行测量和评估。
首先,需要确定市中心的控制点,并进行经纬度测量和建立坐标系。
然后,利用全站仪对市中心区域的地面进行测量,绘制出详细的地形图。
同时,还需要对周边的交通路网和水系进行测量,为城市规划提供全面的基础数据。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测绘技术还可以借助遥感技术进行影像解译,获取更多的地理信息,并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更好地进行城市设计和规划。
综上所述,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等大型工程项目,还涉及到城市规划和土地评估等城市建设领域。
2023年全国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第1题:某测绘单位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措施完毕了某铁路枢纽1: 500全要素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
测区地势平坦,分布有居民地、铁路、公路、农田、林地、沙地和河流等要素。
测图作业中,基本控制点采用一级GPS网和四等水准路线联测,图根点采用图根导线和图根水准联测,地形图数据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野外采集,由内业编辑处理生成1:500地形图数据,要素包括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及设施、管线、境界、地貌、注记等九类;地形图旳平面和高程精度采用高于数据采集精度旳措施实地检测;项目成果按规范规定整顿提交。
成果质量检查时,对火车站候车室所在图幅进行平面精度检测,获得了明显地物点旳图上点位较差△1~△30(单位:mm),计算得到点位较差旳平方和[△△]=4.80 mm2。
问题:1、以框图形式绘制本项目外业生产开始后旳测图作业流程图。
2、根据测区状况,指出题中未列出旳三类1: 500数字地形图要素。
3、计算火车站候车室所在图幅地物点旳图上点位中误差。
(计算成果保留二位小数)【答案】:1、外业生产开始后旳测图作业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2、根据《1:500 1:1000 1:2023地形图图式》(GB7T 20257. 1-2023)规定可知,所有地图地物要素可分为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地貌和植被与土质八大类。
故题中未列出旳三类1:500数字地形图要素为水系、交通、植被与土质。
3、根据题意,成果质量检查时,对火车站候车室所在图幅进行平面精度检测,获得了明显地物点旳图上点位移较差301~∆∆(单位:mm ),计算得到点位较差旳平方和[∆∆]=4.80mm2。
由于地形图旳平面和高程精度采用高于数据采集精度旳措施实地检测,因此火车站候车室所在图幅地物点旳图上点位中误差按如下措施计算:设图上点位中误差为MP ,则Mp=n][∆∆±。
根据题意:[∆∆]=4.80mm2,n =30,因此Mp=n ][∆∆±=±0.40(mm )。
测量成果质量检查案例1. 引言测量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其结果直接影响到各类工程工程的进展和效果。
为了保证测量成果的质量,需要进行质量检查。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案例来介绍如何进行测量成果质量检查。
2. 案例描述某工程工程需要进行土地测量,以获取详细的地形数据。
工程团队委托外部测量公司进行测量工作,并要求提供准确且可靠的成果。
为了确保测量成果的质量,工程团队决定进行质量检查。
3.1 确定检查标准首先,工程团队需要确定测量成果的质量标准。
根据工程要求和测量目的,确定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 - 数据准确性:测量数据应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误差不超过预定的范围。
- 数据完整性:测量数据应包括所有需要的要素,没有遗漏。
- 数据一致性:测量数据应在不同测量点之间保持一致性,没有明显的矛盾。
3.2 制定检查方案根据确定的检查标准,工程团队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检查方案。
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检查时间:确定检查的具体时间,以便与测量公司协调安排。
- 检查地点:确定需要检查的具体测量点,以及在地点上安排必要的设备和人员。
- 检查方法:确定使用的测量工具和技术,以及进行检查的具体流程。
- 检查人员:确定参与检查的人员,包括工程团队成员和外部专家。
按照检查方案,工程团队进行了质量检查。
在现场,工程团队使用了各类测量仪器,如全站仪、GNSS接收器等,对测量点的位置、高程等进行了测量。
同时,还对测量数据进行了校验和比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4 检查结果分析根据质量检查的结果,工程团队对测量成果进行了分析。
首先,根据测量数据与实际情况的比对,确定了数据的准确性。
其次,通过比对不同测量点之间的数据,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
最后,还对测量数据中可能存在的不完整性进行了补充和修正。
4. 结论通过对测量成果的质量检查,工程团队确保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这为后续的工程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根底数据支持。
同时,这也为其他测量工程提供了一个质量检查的参考案例。
2012年注册测绘师考试复习资料测绘案例分析陈桂兵整理2012年测绘案例分析汇总案例1:沉降观测案例现有一房地产开发公司欲对其即将开发的建筑进行沉降监测。
请结合你工作实际,对沉降监测做一个观测方案,以保证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答:(1)收集测区的相关测绘资料,特别是高程资料;收集测区的相关的水文地质资料和建筑物的设计资料;(2)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观测精度和观测周期;(3)进行沉降监测网的技术设计;(4)根据测区的水文、地质资料布设基准点和工作基点;(5)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资料布置沉降观测点;(6)根据观测度精度等级和观测周期的要求,制定监测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确定观测仪器、可行的观测作业方法;(7)确定数据处理方法和沉降分析方法;(8)进行监测网的联测和观测;(9)按观测周期和作业的要求进行沉降点的观测。
案例2:沉降观测案例变形监测案例背景工程概况:某地铁将通过正在施工的住宅小区工地,工地地质条件差。
目前工地基坑开挖已完成,正进行工程桩施工。
住宅小区周边较大范围内地面有明显沉降。
地铁采用盾构施工,从工程桩中间穿过,两者最近距离1.7~1.8 m。
地铁施工可能引起周边土体、工程桩位移和周边地面、建筑物沉降。
基于上述考虑,在采取相关的加固工程措施的同时,应进行变形监测,确保周边建筑物安全。
变形监测实施技术方案编制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城市测量规范》、《建筑工程设计手册》、该工程相关图纸。
变形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⑴周边建筑物、地面(管线)沉降测量。
在监测范围内,根据到地铁隧道的远近,在每栋楼分别布设2~12个基础沉降测点和1~4个地面沉降测点;在基坑南侧管线位置布设8个地面沉降测点;在隧道与止水幕墙交叉的2个位置各布设6~8个地面沉降测点。
总共布设沉降测点165个。
⑵基坑止水幕墙顶部位移和沉降测量。
一、某测绘单位承接了某城市1:500地形图测绘任务,测区范围为3km×4km,测量控制资料齐全,测图按50cm×50cm分幅。
依据的技术标准有《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等. 外业测图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其中某条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时采用单向观测、一次读数,图根导线测量完成后发现边长测量方法不符合规范要求,及时进行了重测,碎部点采集了房屋、道路、河流、桥梁、铁路、树木、池塘、高压线、绿地等要素,经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编辑后成图。
作业中队检查员对成果进行了100%的检查;再送交所在单位质检部门进行检查;然后交甲方委托的省级质监站进行验收,抽样检查了15幅图。
问题:1、上述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方法为什么不符合规范要求?2、按照地形图要素分类,说明外业采集的碎部点分别属于哪些大类要素。
3、测量成果检查验收的流程和验收抽样比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 依据相关规范要求,图根导线测量应重复观测,在观测较差不超限的情况下,应取中数。
故题干中的边长测量方法不符合规范要求.2. 按照地形图分类要素:房屋属于居民地要素;道路、桥梁、铁路属于交通及附属设施要素;池塘、河流属于水系要素;绿地属于土质植被要素;高压线属于管线要素。
3. 测量成果的验收流程和验收抽样比例符合规范要求。
因为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测量成果要经过“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即作业中队的过程检查和测绘单位的最终检查,过程检查合格后,应提交甲方委托的省质检站验收。
测绘成果验收合格后,方可提交甲方。
该测区为12平方公里,不考虑其它因素,如果按整幅数计算,共需测制196幅地形图,按照相关规范要求,验收抽样比例为5%—10%,共需抽检10—20幅,实际抽检15幅,应符合要求。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一、错漏的概念和分类检查项的检查结果与要求存在的差异。
根据差异的程度,将其分为A、B、C、D四类。
A类:极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极严重错漏;B类: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严重错漏;C类:较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较重错漏;D类:一般检查项的轻微错漏。
成果中出现A类错漏,即为不合格成果。
二、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错漏分类表不同成果种类,有不同的错漏分类标准。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是我们经常进行的工作,这里我们重点列出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错漏分类。
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错漏分类表质量元素A类B类C类D类数学基础1.坐标或高程系统采用错误,独立坐标系统投影计算或改算错误2.平面或高程起算点使用错误3.图根控制测量精度超限平面精度1.地物点平面绝对位置中误差超限2.相对中误差超限高程精度1.高程注记点高程中误差超限2.等高线高程插求点高程中误差超限数据及结构正确性1.数据无法读取或数据不齐全2.文件命名、数据格式错误3.属性代码普遍不接边4.有内容层或数据层名称错漏5.其他严重的错漏1.数据组织不正确2.部分属性代码不接边3.其他较重的错漏1.个别属性代码不接边2.其他一般的错漏其他轻微的错漏质量元素A类B类C类D类地理精度1.一般注记错漏达到20%以上2.县级以上境界错漏达图上15cm3. 比高错漏在2倍等高距以上,图上长度超过15cm的陡坎4.漏绘面积超过图上4cm2的二层及以上房屋,6cm2的一层房屋5.图幅普遍不接边,或等级河流、道路和县级以上境界等要素不接边6.存在普遍的综合取舍不合理7.地貌表示严重失真8.漏绘一组等高线1.双线河、双线道路、乡镇级居民地名称错漏2.行政村及以上行政名称错漏3.图根点密度、埋石点数量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4.一般注记错漏达10%~20%5.有方位意义的重要独立地物错漏6.管线类别、转折点错漏7.高程点注记密度与规定不符8地物、地貌各要素主次不分明,线条不清晰,位置不准确,交代不清楚,照成判读困难9.重要地物、地貌符号用错10多数特征位置漏注高程注记1. 比高在2倍等高距以上,图上长度超过5cm的陡坎错漏2.双线道路路面材料错漏3.水系流向错漏4.错漏小片明显特征地貌5. 漏绘双线道路或水系超过图上5cm,漏绘双线桥及其他附属建筑物其他轻微的错漏9.其他严重错漏11.比高在2倍等高距以上,图上长度超过10cm的陡坎错漏12.自然及人工水体及其主要附属物错漏13.较高经济价值的植被图上15cm错漏14.漏绘面积图上2cm2二层及以上房屋,4cm2的一层房屋15.乡镇及以上境界错漏达图上10cm16.主要地物、地貌不接边17.漏绘高压线、通信线超过图上5cm18漏绘垣栅超过图上5cm19标石完好的国家等级控制点,在图上标记错漏20漏绘双线道路或水系超过图上10cm 6. 较高经济价值的植被图上10cm 错漏7. .漏绘面积图上1cm2二层及以上房屋,2cm2的一层房屋8. 漏绘垣栅超过图上2cm 9.自然村以下地名错漏10.楼房层次错11.其他一般错漏21主要地物、地貌明显综合取舍不合理22其他较重的错漏整饰质量1.图名、图号同时错漏2.符号、线划、注记规格与图式严重不符3.其他严重错漏1.图廓整饰明显不符合图式规定2.图名或图号错漏3.部分符号、线划、注记规格不符合图式规定,或压盖普遍4.其他较重错漏1.图廓整饰不符合图式规定2. 符号、线划、注记规格不符合图式规定,或压盖较多其他轻微的错漏3.漏绘注记、符号4.其他一般错漏附件质量1.缺主要成果资料2.其他严重错漏1.缺成果附件资料2.缺技术总结或检查报告3.上交资料缺项4.其他较重错漏1.无成果资料清单或成果资料清单不完整2.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内容不全3.其他一般错漏其他轻微的错漏三、质量检查的基本规定(一)实行严格的三级检查验收制度。
机载重力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想象一下,飞机在高高的天空中飞呀飞。
飞机上有一些特殊的仪器,这些仪器就像小侦探一样,在探测地球的重力情况呢。
那怎么知道这些小侦探有没有好好工作,得到的结果是不是准确的呢?这就需要这个质量检验技术规程啦。
比如说,有一次,一群科学家坐着飞机去测量重力。
飞机回来后,他们得到了好多好多的数据。
可是有些数据看起来很奇怪,就像你做数学题,算出的答案特别离谱一样。
这时候就需要按照这个技术规程来检查啦。
这个技术规程就像是一个超级详细的检查清单。
它会告诉检查的人,要从哪些方面去看这些测量成果。
比如说,数据是不是完整呀?就像我们写作文,不能少了开头、中间或者结尾一样。
如果数据少了一部分,那这个测量成果可能就不太好啦。
再比如说,数据的准确性。
这就好比我们量身高,要是尺子不准,量出来的身高肯定不对。
在机载重力测量里,如果仪器有点小毛病,那得到的数据可能就不准确。
这个技术规程就会规定一些方法去检查准确性。
像拿之前已经知道准确重力的地方的数据来对比,要是差得太多,那就有问题啦。
还有数据的一致性。
这就像我们画画,颜色搭配要协调。
在测量里,不同阶段得到的数据要能对得上。
要是前面的数据和后面的数据差别很大,就像红色和绿色突然混在一起很奇怪一样,那就说明测量成果可能有错误。
而且这个技术规程还会考虑到测量的环境影响呢。
就像我们在很吵闹的环境里听不清老师讲课一样。
飞机在空中可能会遇到气流,遇到不同的天气,这些都会影响测量。
那这个技术规程就会告诉大家怎么去判断这些环境因素有没有让测量结果变得不好。
这个技术规程就像是一个保护罩,确保我们从飞机上得到的重力测量成果是可靠的。
只有可靠的成果,才能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地球,知道地球里面的奥秘。
比如说,如果重力测量准确了,科学家就能知道哪里的地下可能有很多矿物质,就像找到藏着宝藏的地方一样。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高程a类错漏高程是测绘成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它直接关系到地形地貌的高低起伏,对于各种工程建设和规划设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中,高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必须要重点关注的。
然而,在实际的测绘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高程a类错漏是难免的,下面就对高程a类错漏进行分析和探讨。
高程a类错漏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高程数据出现偏差或错误,这种偏差或错误可能是由于测量仪器的误差、人为操作失误、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高程a类错漏的出现会对测绘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中,必须对高程a类错漏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评估。
高程a类错漏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高程数据偏差较大,超出了规定的误差范围。
2.高程数据存在明显的异常值,与周围地物的高程数据相差较大。
3.高程数据存在明显的断层或跳变现象,与周围地物的高程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
4.高程数据存在明显的重复或缺失现象,同一地点的高程数据出现了多次或者缺失了部分数据。
高程a类错漏的出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测量仪器的误差。
测量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是影响高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如果测量仪器存在较大的误差,就会导致高程数据出现偏差或错误。
2.人为操作失误。
在测量过程中,人为操作失误也是导致高程数据出现偏差或错误的重要原因,例如操作不规范、读数不准确等。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会对高程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例如气温、气压、湿度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对高程数据产生影响。
4.数据处理不当。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如果处理方法不当,也会导致高程数据出现偏差或错误,例如数据插值、平滑处理等。
针对高程a类错漏的出现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和纠正高程a类错漏:1.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测量仪器,并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
2.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操作规范性和准确性。
3.在测量过程中,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行相应的修正和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