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中风的发病机理及注意事项样本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8
中风的中医辨证论治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的“四高一低”的特点。
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该病的优势。
祖国医学对脑血管病(中风)的论述祖国医学将脑血管疾病多称为“中风”。
中风为内科常见急症之一。
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证见多端,犹如自然界风性之善行数变,故前人以此类比,名日中风。
对于中风病的治疗及预防,历代医家均极为重视。
通过长期医疗实践积累,逐步形成了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独特的医疗优势。
一、中风病的发展源流祖国医学对脑血管疾病的认识经过了长期的临床实践。
多认为发生中风病,系指患者真阴素亏,正气不足,或五志过极,或高梁厚味。
或尺牍思劳过度,以致心肝火炽,内风旋动,气逆血菀于上,痰浊蒙闭清窍,表现为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蹇涩或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歪僻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脑病。
因本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与自然界之风邪特性相似,故古人以此类比,名日中风。
历经几千年,经过无数医家的实践和钻研,对中风之病因病机病位的论述祖国医学认为中风之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下虚上实,以肝、脾、肾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病位在脑,但与五脏有关。
形成了祖国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二、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认为中风的发生,不外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
主要因素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兼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因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经脉痹阻,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涨,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络,蒙闭清窍而卒然仆倒,半身不遂,而发中风。
(一)内因内因在中风发病中起主要作用,已为临床实践所反复证实。
(1)情志失调情志即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情志是机体对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使人致病。
只有长期情志变化刺激,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中风的发病。
七情中,又惟忧思郁怒为最甚。
引起脸部中风的原因是什么脸部中风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面瘫问题,给患者的外观会造成巨大的改变和影响,它的出现是会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歪斜,口角不正常等等。
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引起脸部中风的原因吧。
引起的原因面部中风就是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病因常与患者发病前患侧头部受过冷风、冷水刺激,生活中过度疲劳、精神心理压力大、精神抑郁、睡眠不规律、病毒感染、颈椎疾病等有关。
1、风寒引起的。
许多患者是由于面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受到风寒而引起。
面部受风直接导致的结果是面部血液循环不畅,从而造成面部缺血、缺氧引起面部神经麻痹、发炎、甚至坏死。
这些原因导致大脑不能控制面部肌肉,致使面部肌肉松弛下垂。
2、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
Bell麻痹的因为疲劳及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引起。
3、肿瘤。
肿瘤本身及外科切除肿瘤均可以引起。
4、神经源性。
由于脑血管病,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性引起。
5、创伤性。
比如颅底骨折、颞骨骨折、面部外伤、外科手术等都有可能造成脸歪。
6、感染。
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VZV)被激活引起。
面部中风导致的面瘫发生都较突然,其典型症状为患侧不能皱额,额部皱纹消失,眉下垂,不能闭眼,睑裂扩大,鼻唇沟消失,人中嵴偏向对侧,龈颊沟易积存食物,颊黏膜常不自主地被咬伤,口角下垂,张口时下唇向对侧歪斜,喝水或漱口时水从口角流出来,不能吹气、鼓腮,发唇齿音时吐字不清,以及多数病人面瘫侧的耳垂后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压痛。
治疗小偏方1.治中风不省人事,吐字不清晰。
急用针刺十指角离甲1韭叶许,出血立苏。
2.治中风、痰厥、昏迷卒倒,气欲绝者。
用巴豆去壳,纸包捶油出尽,去豆,用纸作捻,或加牙皂末捻烧熏人鼻内即醒可治。
3.治中风闭证,牙关紧闭,气粗痰喘,两手握拳。
用老姜汁、童便灌之最妥,盖姜能豁痰开闭,便能降火下气故也。
4.治中风。
芹菜洗净后打取汁,每服3次,连服一周左右5.紫皮洋葱,清水洗涤干净。
中医中风知识点总结一、中风病的病因病机1. 病因:中风病常见的病因有多种,包括外感风邪、肝肾亏虚、气血不和等。
外感风邪是指因外感风寒或湿邪入侵引起的中风病;肝肾亏虚是指由于身体肝肾功能失调引起的中风病;气血不和是指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中风病等。
2. 病机:中风病的病机主要表现为气血不畅、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等。
气血不畅是中风病的主要病机之一,导致气血不能供养脑部神经,从而引起脑部功能障碍;经络阻塞是指由于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病机,阻塞了脑部神经的正常生理功能;脏腑功能紊乱是指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脑部功能障碍。
二、中风病的临床表现1. 中风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面瘫、言语不清、肢体乏力、意识障碍等。
面瘫是中风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面部出现麻木或不能正常表情,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言语不清是指患者言语表达不清楚,甚至不能言语表达;肢体乏力是指患者肢体出现乏力、不能正常活动;意识障碍是指患者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
2. 中风病的不同分型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中风病根据脏腑经络受损,可分为中风中经、中风中脏、中风中络等类型,每种类型的中风病都有其特定的临床表现。
比如中风中经型以肢体麻木、言语不清为主要表现;中风中脏型以头晕、胸闷、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中风中络型以四肢不遂、面瘫、失语为主要表现。
三、中风病的中医治疗1. 中医治疗中风病的基本原则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
中医治疗中风病首先要疏通经络,通畅气血运行,使脑部神经得到足够的供养;其次要调和气血,使气血平衡,保证脑部神经的正常功能;最后要恢复脏腑功能,调理患者的肝肾脾胃等脏腑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2. 中医治疗中风病常用的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气功等。
针灸是指利用针刺和灸疗的方法来调理患者的经络,疏通气血,恢复脑部功能;中药是指通过服用中药来调和气血,调理肝肾脾胃等脏腑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推拿是指利用推拿手法来促进患者气血运行,恢复脑部功能;气功是指利用呼吸和运动的方法来调理气血,促进患者的康复。
三步识别中风的方法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早识别中风的症状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种简单的三步识别中风的方法。
第一步:观察面部表情
中风患者的面部表情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他们的嘴角会歪向一侧,眼睛也会出现不对称的情况。
如果你发现有人的面部表情出现了这种变化,那么他可能正在遭受中风的困扰。
第二步:检查肢体活动能力
中风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他们可能会出现一侧肢体无力、麻木、僵硬等症状。
如果你发现有人的肢体活动能力出现了这种变化,那么他可能正在遭受中风的困扰。
第三步:询问语言表达能力
中风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他们可能会出现说话不清、语速变慢、语调变化等症状。
如果你发现有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出现了这种变化,那么他可能正在遭受中风的困扰。
通过以上三步,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一个人是否正在遭受中风的困扰。
如果你发现有人出现了以上症状,那么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及早的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中风对患者
身体的损害,提高治愈率。
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及早发现并治疗中风。
通过以上三步识别中风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针灸面部中风(面瘫)的治疗面部中风,又称“面瘫”、“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分为中枢性与周围性,周围性面瘫又分为管内损伤与管外损伤;中枢性面瘫(核上性)与周围性面瘫(核下性)的鉴别缓缓掀开大海的一角,公众号:央草的学习笔记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教学大纲面神经管内损伤与管外损伤的鉴别缓缓掀开大海的一角,公众号:央草的学习笔记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教学大纲分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多数表现为面部额纹变浅、眼不能闭、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等;以下介绍面部中风的针刺治疗:!针刺患侧穴位前,建议先针健侧20分钟;对侧合谷:在头面部下针之前,要先刺对侧合谷,刺合谷有麻醉作用,可减轻在头面部针刺的痛感;地仓透颊车:3寸针透刺,平补平泻;!面瘫所致的嘴歪、流涎,在针刺地仓时必须用透针,eg:地仓透颊车;But半身瘫痪所致的嘴歪、流涎,针刺地仓的方法有所不同:单刺地仓,张口进针,穿透脸颊,像“拉锯”一样行针,如此刺地仓 2-3次即可改善;太阳:眼尾与眉尾延长线交点凹陷处,直针浅刺;阳白透鱼腰:将阳白下皮肤捏起,针尖从阳白穴入,刺到眉毛中间的鱼腰;!一说阳白位于眉上1寸,以“离穴不离经”为原则,二者皆在瞳孔直上;对侧解溪:久病者,用迎随补泻--补法,随经向下斜刺;!上眼睑闭合由足阳明胃经管理,解溪为胃经母穴,久病=虚症,“虚则补其母”;对侧内庭:新病者,迎随补泻--泻法,逆经向上斜刺;人中(水沟):向上斜刺,人中沟下1/3与中1/3交界;(编者注:人中位置一说于上、中1/3交界)承浆:唇下正中凹陷,舌强不语、语言不利,下针时张口;廉泉:对着舌根方向刺入1寸--1.5寸,舌强不语;!经治疗面部回正后,需再刺人中、承浆几次,起固定作用,不然容易歪向另一侧;偏方:用新鲜的鳝鱼血涂在患侧面部,可拉着歪的脸回正;!满头大汗,并对着冷气(电风扇)吹,易患面部中风,so流汗就要透发,不要让汗水停滞在皮下,否则不要流汗;!中风后针刺治疗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一周之内效果最佳,针灸+中药对面部中风的治疗效果→“百发百中”;。
中风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两种类型。
中风是造成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中风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风护理的问题和护理措施。
中风护理问题中风患者通常会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需要进行特别的护理。
1.生理问题:中风患者可能出现肢体肌肉无力、感觉障碍、吞咽困难、尿潴留等生理问题。
这些问题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了护理的难度。
2.心理问题: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思维障碍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功能,也需要得到专业的护理。
3.康复问题:中风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进行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和帮助。
中风护理措施针对以上的中风护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护理措施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和生活。
1.生理护理(1)肢体功能锻炼:对于肢体无力的患者,可以进行定向的肌肉运动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2)床位护理: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需要定期翻身、按摩,预防压疮的发生。
(3)饮食护理: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要提供易于吞咽的软食物,并且细心照顾进食的过程,以防止误吸。
(4)排泄护理:对于尿潴留的患者,可以进行膀胱按摩、按摩腹部等辅助排尿的护理。
2.心理护理(1)情绪支持:对于抑郁和焦虑的患者,需要给予关怀和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康复。
(2)认知训练:对于思维障碍的患者,可以进行简单的认知训练,如数学题、记忆游戏等,以帮助患者恢复认知功能。
(3)心理咨询:对于严重的心理问题,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3.康复护理(1)康复训练:对于肢体无力的患者,需要进行专业的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帮助患者恢复行动能力。
(2)语言治疗:对于语言障碍的患者,需要进行专业的语言治疗,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3)社会支持:对于康复过程中的患者,需要给予家庭和社会上的支持和关怀,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
中风形成的原因脑中风是一种突然发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很多人都关注中风是怎么引起的的问题,及时做好预防中风很重要。
下面由我为你详细介绍中风的相关知识。
病症病因脑中风或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疾病。
造成脑中风的原因主要有:1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中风的原因中最主要和最常见的。
2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
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当出现心力衰竭或房颤时,促使血栓脱落,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
3颅内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且常屡次破裂出血。
4某些炎症可侵犯脑膜、脑血管,或单独侵犯脑血管引起脑动脉炎,如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炎症和风湿病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
5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
少数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6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
7各种外伤、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以后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另外,气温变化,环境、情绪的改变,过度紧张、疲劳等也是脑中风的原因。
吸烟、过度饮酒者中风发病率也会大大增加。
中风的并发病症脑出血或大面积的脑堵塞后,常会并发身体其他脏器的疾病,常见的有急性消化道出血、脑心综合征、肺部感染和急性肺水肿、褥疮、中枢性呼吸困难、中枢性呃逆、脑卒中后抑郁等,分述如下:1、肺部感染:脑部病损可能导致肺和呼吸道血管功能紊乱,肺水肿淤血;较长时间不翻身,会导致肺局部泌物坠积;以及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等,都会促使肺炎发生。
应加强护理,如每3~4小时轻轻变动病人的体位并轻拍背部,使肺局部泌物不至于长期积贮,并使它容易排出。
喂食时要特别小心,尽可能防止肺炎发生。
2、褥疮:由于瘫痪肢体活动受限,骨头隆起部位容易受压,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与营养障碍,故容易发生褥疮,好发部位在腰背部、骶尾部、股骨大转子、外踝、足跟处。
护理健康教育主题30个护理健康教育主题:预防中风字数:6000+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严重且具有高残疾率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然而,中风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降低发病风险。
本文将以预防中风为主题,介绍预防中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第一部分:中风的定义和发病机理(1000字)1. 中风的定义: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突发性发生破裂或者脑血流供应不足引起的疾病,可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及功能障碍。
2. 中风的发病机理:中风的发病机理包括脑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栓形成等,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脑血供不足,进而引发中风的发生。
第二部分:中风的危险因素(1500字)1. 不可修改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种族等因素。
2. 可修改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过量、缺乏锻炼等。
第三部分:预防中风的措施(2500字)1.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等。
2. 控制高血压:定期监测血压,按医生指导进行药物治疗。
3. 控制高胆固醇和血糖: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等措施维持正常水平。
4.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
5. 预防血栓形成:积极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如规范用药、避免长时间久坐等。
6. 预防心血管疾病:控制血脂、降低血压、保持心脏健康等。
7. 进行高危人群筛查:定期检查血脂、血糖、血压等,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危险因素。
第四部分:中风的早期识别和紧急处理(1000字)1. 早期识别:快速识别中风的常见症状,包括面部或四肢突然无力、言语困难、视力突然模糊、头痛、眩晕等。
2. 紧急处理: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给予必要的溶栓药物、手术治疗等。
结论:预防中风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任务,通过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中风的发病风险。
个体和社会都应意识到预防中风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起来,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提高中风的早期识别与紧急处理能力,共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中风的基本病机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中风的基本病机是什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脑血管病变导致脑缺血缺氧中风的主要原因是脑血管病变,包括动脉硬化、动静脉畸形、血栓形成和出血等。
这些病变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局部缺氧缺血,从而使神经细胞受到损害。
二、神经元死亡和神经元功能障碍当局部缺氧缺血时间较长时,会导致神经元死亡。
而在缺氧缺血初期,则会发生神经元功能障碍。
这些障碍表现为神经传递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受到影响,细胞膜通透性降低等。
三、细胞因子和自由基损伤在中风发生过程中,大量的细胞因子和自由基会被释放出来,这些物质会对神经细胞造成损伤。
细胞因子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神经元坏死和凋亡;自由基则会引起氧化损伤,使细胞膜、线粒体等结构受到损害。
四、血液-脑屏障的破坏中风后,血液-脑屏障的通透性会增加,导致血浆成分向脑内渗透。
这些成分包括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在脑内引起炎症反应和水肿。
五、神经再生和功能重建在中风后,神经元死亡和功能障碍是不可逆转的。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周围健康神经元可以通过重新连接来恢复功能。
此外,神经干细胞可以分化为新的神经元和辅助细胞,参与脑部再生和重建。
六、遗传因素除了环境因素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影响中风的发生率。
一些基因与中风有关联,如APOE基因、MTHFR基因等。
这些基因的不同变异型可能会影响中风的发生和预后。
总之,中风的基本病机涉及多方面,包括脑血管病变、神经元死亡和功能障碍、细胞因子和自由基损伤、血液-脑屏障的破坏、神经再生和功能重建等。
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中风。
面部中风的发病机理及注意事项
一、面部中风的发病原因
面部中风俗称面瘫, 常见原因有外伤( 也包括掏耳朵、剔牙、补牙、拔牙等) 、手术、面神经炎、占位性疾病、饮酒、生气、心情不好、劳累、冲风、受凉或带状疱疹等,特别是熟睡当风是平时面瘫最常见原因, 在此基础上导致面神经营养血管痉挛收缩, 使神经缺血, 水肿, 受压而中风,导致面神经麻痹、表情肌瘫。
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心理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疲劳, 免疫力低下、有过中风史、颅内出血、颅内肿瘤、感染、耳源性疾病、外伤中毒、代谢障碍、免疫障碍、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都能导致面瘫的发生。
面瘫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 加强对面瘫发病原因了解。
能够避免病情的加重。
1、感染: 约占15.3%, 又具体分为:
1) 神经Lyme病多见于夏季, 呈区域性。
是一种蜱媒传染病。
乡村和森林容易发病。
2) 乳突炎、中耳炎、颞骨化脓性炎症、迷路炎。
3) 感染性病变: 大部分是由潜在的面神经感觉, 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引起的。
之外局部感染、疟疾、猩红热、多发性颅神经炎、流行性感冒、腮腺炎、脑膜炎等都能
够引起。
2、中毒: 约占1.3%, 常见的有一氧化碳和酒精中毒。
3、神经源性: 约占13.5%, 由于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性、脑血管病引起。
4、创伤性: 约占8.2%, 面瘫在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是面部外伤、颞骨骨折。
5、医源性: 约占1.7%, 由扁桃体切除手术、牙科治疗、乳突手术、腮腺手术等引发。
6、特发性面瘫: 约占总数的49.5%, 特发性面瘫的病因为耳后受凉、面部受风疲劳引起。
7、肿瘤: 约占10.5%, 外科切除肿瘤和肿瘤本身( 颈静脉球肿瘤、原发性胆脂瘤、腮腺瘤、听神经瘤) 都能够引起。
以上就是面瘫患者的发病病因, 面瘫发病的病因对面瘫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希望对面瘫患者有作用。
二、物理辅助治疗的建议:
本病属于神经内科范畴的面积痉挛和面神经麻痹。
治疗参考的原则性建议:
1、中医治疗优于西医
2、贴膏药优于针灸, 针灸优于按摩, 牵正散很有效, 不
论采用什么疗法这种药都能够用。
3、输水几乎没有用, 如果是脑血管病引起的的则能够输
水其它没有必要。
4、不要三天无效就赶紧换地方, 这样不利于治疗, 只会耽误事。
5、一周内是快速治疗的最佳时期, 经过针灸贴膏药一般都很快恢复, 一周以外的病人可能要慢一点。
治疗参考的具体建议:
1、自我按摩
现介绍沿着肌肉方向按摩的方法如下:
1) 枕额肌额腹患者或她人用拇指或示指指腹沿着枕额肌额腹的方向从眉弓向头顶及从头顶向眉弓方向轻轻地按摩。
按摩时能够轻轻地从眉弓处向头顶发际处推拉, 或缓慢地揉搓。
2) 眼轮匝肌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闭眼功能障碍及流泪。
主要原因是眼轮匝肌不能有效地收缩, 将眼轮匝肌从凸出的眼球上方拉下闭合。
先让患者闭眼后, 再用指腹沿着上下眼睑或眶下缘间的凹陷处按摩。
在上、下眼睑上从内向外, 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 有助于上眼睑功能恢复。
这种方法亦有助于闭眼。
一般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上眼睑闭合障碍。
重度病变型面瘫, 能够出现下眼睑上提障碍。
个别患者出现下眼睑轻度外翻, 主要由于面瘫后下眼睑松驰所致。
亦可采用上述手指推拉的方法治疗。
嘱患者闭眼, 用拇指及示指的指腹, 分别沿着下眼睑皮肤从内向外, 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
个别的患者在面部表情肌大部分恢复后, 遗留上眼睑闭合不全, 采用此方法按摩治疗,
可避免或减轻恢复后的眼睑挛缩。
3) 提上唇肌提上唇肌又称上唇方肌, 起源于眶下孔上方、眶下缘的上颌部, 此处位于眼轮匝肌的深部。
提上唇肌的一部分肌纤维向下进入上唇外侧皮肤, 其它纤维与口轮匝肌纤维交织。
因此, 按摩时应在患侧的上口轮匝肌向鼻翼旁及颧部按摩, 然后沿着鼻唇沟或口角上向颧部按摩。
用拇指或示指和中指指腹按揉颧部或沿着肌肉方向推拉按摩治疗。
4) 颧肌颧肌分为颧大、小肌, 起于颧骨止于口角。
主要上提及向外拉口角, 可沿着肌纤维, 由口角旁向颧骨方向推拉或按揉。
5) 口轮匝肌上口轮匝肌: 用示指及拇指的指腹, 沿着患侧口角向人中沟方向, 然后沿着人中沟向口角方向按摩。
下口轮匝肌: 用示指及拇指指腹, 沿着患侧口角向中心方向, 然后再向患侧口角方向按摩。
6) 下唇方肌用拇指指腹从口角下方向内侧及向下轻轻按摩、推拉, 有助于下唇方肌、颏肌、三角肌功能的恢复。
2、表情肌康复训练
患侧面部表情肌出现运动后, 进行有效的表情肌康复训练可明显地提高疗效。
面瘫时主要累及的表情肌为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提口角肌、口轮匝肌和下唇方肌。
进行这些主要肌肉的功能训练, 可促进整个面部表情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