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变化分析-美国德国经验
- 格式:docx
- 大小:8.88 MB
- 文档页数:12
德国财政平衡机制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一、德国政府间财政平衡机制概况(一)明确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明确界定了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事权划分,虽有一定交叉,但基本事权范围明确,联邦主要负责国防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家全局或整体利益的事务。
在财政支出责任方面,《基本法》规定:自治事务由各级政府独自承担。
共担事务按照项目协议划分,属于联邦和州共同承担的事务,原则上各承担一半,联邦和州共担事务支出责任分配在共同承担协议书中写明。
通常情况下,联邦财政支出约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40%、各州约占40%,地方约占20%。
(二)明确政府间支出责任的基础上进行税收分割德国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国有企业投资收益、公共管理服务收入以及贷款收入。
为满足各级政府履职和落实财政支出责任所需资金,《基本法》对各级政府应征的税种和税率进行划定。
三级政府都有各自的专享税,税额大、税源稳定的税种则被划分为共享税,共享比例由《基本法》确定。
增值税作为调剂性共享税,联邦和州的分配比例随双方财力变化定期协商调整,每四年调整一次。
通过税收收入分配,联邦、州和地方获得税收约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0%、40%、20%。
表1 联邦、州、地方政府间税收收入划分(三)政府间双向财政平衡机制一是纵向财政平衡。
一方面,增值税作为调剂性税种,联邦与州的分享比例根据财力变化动态调整。
首先将增值税收入的5.63%预先分配给联邦政府专用于养老保险,然后将剩余增值税收入的2.2%划拨给地方政府,剩余的再由联邦与州按一定比例分享,联邦与州共享比例大约为55%和45%。
另一方面,州对所辖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有两种模式:一是一般均衡性拨款,主要用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开支和特别困难地方的特殊拨款,约占州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总额的70%;二是专项拨款,主要用于学校、公路、医院、公共交通、环保等,约占州对地方转移支付的30%。
二是横向财政平衡。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说明什么[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调研报告]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说明什么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调研报告]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调研报告一、“十五”期间我州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现状财政平均收益率是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即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地方财政收入占地方gdp的比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它能粗略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gdp的真实性。
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中文叫国内生产总值。
它代表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
它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增加值的总和(各行业新创造价值与固定资产转移价值之和)。
它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所以经常用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增长速度。
gdp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人均gdp 评价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富裕程度。
财政收入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证经济学角度分析,在一个长时期内,财政收入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长,也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高低与财政收入的增长高低大体上应呈正比例关系。
当财政收入的增长快于gdp的增长,财政平均收益率将会提高,当财政收入的增长慢于gdp的增长,财政平均收益率将会降低。
一般来讲,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也应逐步提高。
(一)我州的财源现状。
“十五”以来,我州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巩固提高粮、胶、糖、茶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旅游、对外贸易、生物资源开发等新兴产业,20XX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8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1.44亿元,年均增长13.xxxx,在全省十七个州市中排序第14位,与省内八个民族自治州对比排序第6位,财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从总体上看,我州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优越的区位、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成为经济优势,从总体上看我州财政仍属典型的“吃饭财政”。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占GDP比重变化影响因数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六日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除1980、1981年外都是逐年增长,但是每一年增长的比率不同,有些年增长比较快,有些年增长比较慢。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指标的GDP,也在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增长,最近更是连续超越德国、日本等经济强国,越居世界第二,成为仅此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那么财政支出的增长占GDP增长率比重变化的情况如何呢?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本文就讨论这些问题。
关键字:财政支出 GDP增长率国际形势财政支出增长率占GDP增长程度的变化以1994年的为分界点,1994年之后财政支出增长率大多数都高于每年的GDP增长率,1994年之前,财政支出增长率占GDP增长率的比重没有固定的变化规律。
一、财政支出逐年增长的必然性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这项国策开始蔓延在全国的每一个角落,中国从计划经济时代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变,资产开始自由进入市场,国家降低干预市场的能力。
1、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国家为经济发展提供的外在保障,比如道路、航空、水上运输的建设,对资本市场的放权,设立更多的国家管理部门,投入资金资助企业或者为企业建立工厂,科研基地等。
就要求更多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健全的法制法规,提高企业以及国家的竞争力和软实力。
2、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11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居民的生活水平、物质条件等不断得到提高,人民的精神追求也开始向更高层次转变,这就要求国家必须有更加完善的教育制度,对医疗保险的投入,更多的公益体育设施和文化传播途径,更多在科技方面的投入。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这些国家级战略需要更多的投入,更多的实施,这样才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3、一个国家的荣誉和民族的自豪感等都离不开强大的国防力量的支撑。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同样伴随着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安定团结和谐统一的社会环境才能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增加在军事强国方面的投入,巩固国家领土完整和不受外来进犯,同样是当务之急。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财政收入作为政府行使职能的保证,其规模和组成结构反应了财政政策的导向。
财政收入也一直是社会大众相当关注的一项统计数据。
在漫长的财税体制改革中,财政收入的分类和比例不断调整,数量快速增长,其占GDP的比例也不断变化,不同年份的财政收入持续波动,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比例也在不断改变。
财政收入的改变直接反应了财政政策对平衡贫富差距,调节经济运行,强化政府效力的影响,收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近年我国财政收入总体情况(一)近年财政收入规模、增速对比——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中央财政收入稳固提高,财政收入规模(占GDP比重)仍需扩大分析:从财政收入自身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总量连年增长,尤其是自2003年突破2万亿关口之后,开始大幅度增长。
2004-2006年,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4681。
22 、5252.82 、7110.91万元,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5.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
25亿元。
与GDP的增长对比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实现了较大增长,2007年GDP达到24。
66万亿元,比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了66.7倍,比2002年增长65。
5%。
近五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10。
6%,而名义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09%,实际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
69%,相比之下,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在改革开放后的20年间持续下降,从1978年的31。
06%下降到1996年的10。
41%,1997年这种下降势头开始得到扭转,并在近10年间稳步上升,从1997年的10。
95%上升到2007年的20.8%,年均上升约1个百分点,尤其是2007年该比率比2006年上升了2.4个百分点,表现出明显加速的势头。
从增量对比来看,财政收入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近五年逐年升高,其中2006、2007两年显著上升。
我国财政收入中税收比重仍然偏低.虽然税收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08年税收所占财政收入比例为88。
测验题导论单项选择题1、下述( D )研究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2、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B C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 、公共提供,私人生产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 、市场提供,私人生产注:公共提供强调谁来买单,政府是购买者;公共生产是政府在生产领域所从事的活动,强调谁参与生产,政府是直接参与者。
办学成本是向学生收费—学生买单—市场提供;学校是政府办的—政府是直接参与—公共生产。
3、下述( A )问题不属于财政学实证分析范畴。
A 、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该多大?B 、某项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群体?C 、降低关税之后我国进出口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化?D、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经济?注: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 “为什么”“会怎样”;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怎样”做出判断和评价。
4、下述( C )研究不属于财政学中的规范分析。
A、我国公共部门或财政的规模是过大了还是过小了?B、对电讯行业是否需要政府规定价格?C、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的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D、税收的累进程度多大为宜?5、下列哪项不属于政府的隐性支出?( D )A、税式支出 B 、公共定价 C 、政府担保 D 、转移支出注:隐性收支包括税收支出、公共定价、政府担保、公共管制和预算外和体制外收支。
6、吉尼系数以( D )作为公平的含义。
A、规则公平 B 、起点公平 C 、经济公平 D 、结果公平注:财政学是结果公平又称社会公平,强调生产成果在不同个人之间分配是的均等,强调各社会成员之间所拥有收入份额的相对关系。
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一、单选题(20小题60分)1.(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
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
”这段文字反映了()A.庄园经济是开放式经济B.庄园商品经济高度发达C.庄园经济基本自给自足D.庄园是发达的经济实体2.(2015·云南昆明市·昆明一中高三月考)德意志帝国政府从19世纪80年代起陆续通过了二系列社会保障立法,1911年又通过了《工人保险法典》,规定设立地方保险局、高等保险局、帝国保险局等三级监督机构,以严格监督各类社会保障组织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这反映了A.德意志帝国中央集权趋势的不断加强B.工人阶级斗争改变了德国的政治局面C.社会福利保险制度在欧洲的普遍实行D.代议制度的推行有利于实现社会平等3.(2021·辽宁沈阳市·沈阳二中高三其他模拟)1781年,法国财政大臣雅克·内克在思考法国的财政困境时惊叹于下述事实:英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都远不及法国,但它竟能靠信贷来维持同法国的长期战争。
他认为英国的成功在于其政策的“公开性”,“英国信用强大的原因之一是……将财政状况公之于……所有的放款人都了解收支比例”。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强大的经济实力优势B.社会治理体系的优势C.信贷金融关系的发达D.崇尚信用的契约精神4.(2021·山东滨州市·高三二模)1889年德国颁布的《养老法》规定: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为70岁,领取养老金的人必须行为端正,没有不良记录。
俾斯麦将之作为“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
这表明,当时德国实行社会保障政策的目的是A.防止分裂割据局面再现B.践行凯恩斯主义C.加强对社会的控制D.健全法律体系5.(2021·北京丰台区·)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劳动力减少了25%,传统的谷物生产已无利可图,很多封建主转而经营商业性畜牧业。
一、美中两国财政支出及构成的比较分析(一)美中两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比较从表1可见两国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仍位于世界较低的水平之列,距离美国等发达国家仍有15个百分点以上。
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多数在30~50%之间,个别欧洲国家则高达50%以上。
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的低下,有其特殊的原因,计算该比重所使用的数据是预算内支出,而我国的预算编制并没有遵循完整性的原则,大量的财政资金不纳入预算中,形成预算外资金。
如果把财政预算内支出和预算外支出都考虑进来,目前我国的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约为30%左右。
预算以外资金分布广泛,无疑削弱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
表1美中两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单位:%(二)美中两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比较1 经济建设费支出。
我国财政用于经济建设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增拨企业流动资产、增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支出费等,美国用于经济建设支出主要包括能源、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其他经济活动的支出等。
这样1999年我国用于经济建设支出为5061.4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38.38%(根据中国财政年鉴计算)。
美国为1053亿美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90%。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逐年递减趋势,如从1990年的46.36%降至2002年的30.26%但所占的份额仍然过大,远远高于美国发达国家的水平。
2 公共事业和社会服务支出。
美国用于公共事业和社会服务支出主要包括教育、卫生、社会福利、文化娱乐和宗教等,与我国大致相同。
用于教育支出。
美国为322亿美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1.8%;我国为127.1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0.96%(1999年)。
再从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看,美国分别为5%、4.7%,我国为2.3%。
可见,由于我国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也是教育资源严重短缺,教育经费普遍紧张的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全册综合练习卷一、单选题1.1914年12月5日,北洋政府农商部强调“欧战”期间“通商惠工,在此一举”“机不可失,稍纵即逝”。
其实,当时举国上下尤其是身处商战第一线的工商业者,都充满了这种抓住机遇的紧迫意识。
这表明当时政府A.践行奖励实业法令B.督促良机大发战争财C.秉承实业救国理念D.号召与欧美列强商战2.“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者。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售农用》)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A.资本主义的萌芽B.商品经济的发展C.自然经济的衰亡D.官营手工业繁荣3.1933-1944年在任的美国国务卿考德尔·霍尔就当时的国际贸易状况谈到:“无拘无束的自由贸易对应着和平时代;而高关税、贸易壁垒和不平等的经济竞争,则对应着战争……”战后国际社会在吸取这一教训的基础上成立了A.关贸总协定B.亚太经合组织C.布雷顿森林体系D.世界银行4.在英国亨利八世(1509-1547年)末年的枢密院,19名成员中仅有6名拥有贵族头衔,其余13名均来自新兴阶级。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国争霸B.商业革命C.价格革命D.工业革命5.以下数据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的1928年和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对该表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农业集体化运动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B.五年计划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新工业化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途径D.以指导性计划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6.国家统计局编写的《新中国50年》中记载,“1976年同1966年相比,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粮食产量仅增长9.7%,年平均增长不足1%。
工业增加值平均只增长7.6%,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材料说明A.党内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了这一局面B.“文革”严重滞缓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C.“文革”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无任何成就D.“文革”拉大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7.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领土一律向对方开放,双方的商船有驶往对方国家所有开放口岸、地方和领水的自由,双方商品在对方国家行销,税收与当地商品相同。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财务状况日益受到关注。
本报告将从宏观经济、财政政策、债务水平、金融市场等多个维度,对主要国家的财务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二、美国财务现状分析1. 宏观经济近年来,美国经济呈现稳步增长态势,GDP增长率保持在2%以上。
失业率持续下降,达到近50年来的最低水平。
然而,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消费和出口,投资贡献相对较弱。
2. 财政政策美国财政政策呈现出扩张态势。
近年来,美国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支出,降低税收,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这也导致财政赤字持续扩大,国债规模不断扩大。
3. 债务水平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1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超过100%。
高债务水平给美国经济带来较大压力,债务风险不容忽视。
4. 金融市场美国金融市场总体稳定,股市持续上涨。
然而,金融市场也存在一定风险,如科技股泡沫、房地产市场过热等。
三、欧盟财务现状分析1. 宏观经济欧盟经济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衰退后,逐渐恢复增长。
2018年,欧盟GDP增长率达到2.4%,创下了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然而,欧盟内部经济差异较大,部分国家经济增长乏力。
2. 财政政策欧盟财政政策总体宽松,但成员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部分国家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较高,如希腊、意大利等。
欧盟债务水平较高,特别是希腊、意大利等南欧国家。
这些国家的债务风险较大,可能对欧盟整体经济稳定造成影响。
4. 金融市场欧盟金融市场整体稳定,但南欧国家金融市场波动较大。
近年来,欧元区货币政策逐渐收紧,对金融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四、日本财务现状分析1. 宏观经济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GDP增长率较低。
近年来,日本政府实施“安倍经济学”,通过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但效果有限。
2. 财政政策日本财政政策呈现出扩张态势,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支出,降低税收,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这也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持续扩大。
3. 债务水平日本国债规模已突破1000万亿日元,占GDP的比重超过200%。
中西方财政赤字比较及借鉴
一、中西方主要国家赤字水平对比
1. 中国:2019年中国财政赤字率为
2.8%,远低于其他主要国家。
2. 美国:2019年美国财政赤字率高达4.6%。
3. 德国:2019年德国财政赤字率为1.5%。
4. 英国:2019年英国财政赤字率为2.1%。
二、原因分析
1. 政府支出结构不同:西方国家社会保护性支出较高。
2. 经济形态不同:西方国家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更严重。
3. 财政管理观念不同:西方国家认为适度赤字有利经济增长。
三、借鉴意义
1. 适度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减轻人民负担。
2. 强化财政收入结构调整,筹集财政收入。
3. 不断完善预算管理,避免无效支出增加。
4. 适度使用财政刺激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5. 加强宏观调控,防范财政赤字扩大风险。
以上分析了中西方主要国家财政赤字水平,并借鉴了西方国家的财政管理经验,旨在为我国财政管理提供参考。
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近期,美国一个财经分析网站再次公布了对2019年美国财政收支的预估值。
其中,预计美国联邦政府在2019年的财政收为3.4万亿美元(如下图),约为其21.43万亿美元GDP的15.87%——这只是“中央政府”的哦。
2019年,美国财政收入、支出此外,预估2019年美国各个州政府(State Direct Revenue)的收入预算约为2.1万亿美元,约为GDP总量的9.8%;其他各级地方政府的2019年财政收入预计约为1.5万亿美元,占GDP总量份额为7%。
这意味着在,2019年美国各级政府的财政总收入约为7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约为32.66%——7万亿美元的财政总收入啊,已经超过了除中美之外的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GDP,由此可见美国经济实力是多么的强大。
但美国政府的“花钱能力更强大”!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约8万亿美元,其中“由美国联邦政府花掉的”约为4.4万亿美元,各个州政府用掉了近1.9万亿美元。
其他地方政府用掉了约2万亿美元。
财政支出高达8万亿美元,但财政收入只是约7万亿美元,这中间的万亿美元差额(财政赤字)从哪里来呢?答案就是发国债借钱——这结果就是短短一年间,美国的国债总量由接近22万亿美元,到突破了23万亿美元。
2019年中国的财政收入是多少?看完了美国是巨量财政,网友们一定想知道咱们中国的财政收入是多少了吧——按照财政部公开的信息,2019年全国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382亿元人民币,其中归为中央的是89305亿元人民币,属于地方的是101077亿元人民币。
另外,在2019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84516亿元(这里面就包括土地出让金,就是卖地收入),还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为3960亿元(同比增长36.3%,可以简单理解成国企上交的利润)。
三者合计达到了278858亿元人民币,按照上年的平均汇率折算约为4.04万亿美元,约为同期美国财政总收入的57.7%——同期,中国的GDP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约为14.36万亿美元,是美国GDP总量的67%。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变化分析-美国德国经验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变化分析美国经验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有着较低的税率,较少的收入再分配和异常复杂的税收制度,从金融危机之后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一直保持较为稳定。
2009年美国联邦财政收入2.105万亿美元,各州政府财政收入总和1.124万亿美元,当年GDP 为14.119万亿美元,财政收入占GDP 比例仅为22.9%;2012年美国政府财政总收入为5.1万亿美元(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总收入为6.3万亿美元,政府间重复计算收入1.2万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收入2.4万亿美元,州政府收入1.5万亿美元,州以下地方政府收入1.1万亿美元,相当于GDP 的32.63%(GDP 核算方法调整前);2014年美国联邦财政收入3.02万亿美元,当年GDP 为17.4万亿元,财政收入占GDP 比例继续下降为17.4%。
图1:1990-2014年财政收入占GDP 比重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indicator/NY.GDP .MKTP .CD ;/data/reports.aspx?frmsrc=search&CNO=2&country=&seri es=&period =0%5%10%15%20%25%30%35%40%45%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图2:1996-2012年德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单位:百分比)30.0029.5029.0028.5028.0027.5027.0026.5026.0025.50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indicator/NY.GDP.MKTP.CD;/data/reports.aspx?frmsrc=search&CNO=2&country=&seri es=&period=德国经验德国财政收入占GDP比较大的转折点,发生在2005年。
自二十世纪以来,德国财政收入逐年下滑,占GDP比重逐年大幅下降,2000年财政收入占GDP29.72%,直至2004 年降到27.57%的极低点。
经济形势下降颓萎的同时,财政赤字不断扩大。
这使得这一阶段的德国经济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使得德国不得不改革经济财政政策。
1997年欧盟通过了由德国倡议的稳定与增长公约,目的是保证欧盟成员国经济的平稳运行,保证马约的顺利实施。
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财政赤字每年不得超过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若超过这一指标,该国将被处以最高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0.5%的罚款。
该条约还规定,欧元区成员国的国家总债务不得超过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
从2002年开始德国的财政赤字连续3年超标,而债务则从2001年起连续年超过马约规定的标准,引起各方的严重关注。
这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德国由于经济陷入停滞因而主动放弃欧盟为了保持稳定所拟定的统一标准,以推动经济的增长。
一部分国际问题观察家甚至怀疑德国的欧洲政策已经从以欧盟为导向转变为以国家利益为导向。
赤字和债务问题涉及到德国能否和愿否执行马约和稳定与增长公约的问题。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复苏继续表现出强劲势头。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的增长率为1.5%、2%,实际增长率约为1.7%,2005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开始回升。
德国经济复苏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国外需求的强劲增长,这得益于全球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国内工资成本下降导致的产品价格竞争力的提高。
尽管存在国际上石油价格上涨的不良影响,2004年第三季度的出口仍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长的数据预示2005年的德国经济将会是进一步复苏的一年。
联邦德国政府则在2005年进一步增收节支,改善国家财政状况,创造较好的经济环境。
2004年德国政府的支出份额进一步降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7%,2005年可能下降到11.3%。
这就给居民和企业的消费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高的要求,使德国企业的收益有较大的增长。
由于提前执行下一阶段税改计划,加上执行其它改革措施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工资成本下降,企业的财政状况和赢利状况得到了改善。
从德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来看,德国的经济明显处于经济发展周期的复苏阶段,接下来的几年中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也在不断上升中。
中央财政收入占总财政收入的比重变化分析美国经验从政府层级划分来看,在美国,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具有横向平等关系,州以下的政府才称为地方政府。
这些地方政府是按照州的宪法组织起来,因此模式不一。
但总体来看,美国地方政府一般分为一般性地方政府和特别区两类。
一般性的地方政府有县(Counties)、自治市(Municipalities)、镇(Townships)三种基本类型。
特别区有专区(Special districts)、学区(School districts)两种基本类型。
这些地方政府是为了满足不同利益群体的共同的多样化的需求而产生的,例如种类繁多的特别区,就是为了向公众提供学校、消防、公园、供水、保健、公园等单一服务而出现的,这种零碎化的公共服务模式导致了美国地方政府多如牛毛。
联邦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有89,476个地方政府。
此外美国地方政府之间不一定存在隶属关系,例如县与自治市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自治市作为一个独立的城市法人,具有自治权力。
在美国,州与地方政府的收入可以分为一般性收入(General revenue )、公共设施收入(Utility revenue )、酒储备收入(Liquor store revenue )和保险信托收入(Insurance trust revenue )。
一般性收入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来自州和联邦的政府间收入(Inter governmental revenue ),一部分是本级政府一般性收入(General revenue from own sources )。
地方政府自己取得的一般性收入主要由税收(Taxes )和收费(Charges )组成。
为了调剂分税制下州和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短缺,转移支付便成为调节政府间财力的有效手段,从表1可看出,2012—2013年度,州与地方政府一般性收入的19.84%来自于联邦和州政府的转移支付;州政府一般性收入的29.47%来自政府间转移支付,其中,94.85%来自联邦政府的转移支付,5.15%来自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
地方政府一般性收入的37.45%来自政府间转移支付,其中11.10%来自于联邦政府,88.90%来自于州政府。
这有助于州与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服务标准,而不必过多地增加本地居民的税收负担。
表1: 按来源州政府财政收入(亿美元)11数据来源:/faces/nav/jsf/pages/searchresults.xhtml?refresh=t项目 州政府财政收入(亿美元)项目/总收入 总收入Total Revenue 2042.52 一般性收入General Revenue1741.35 85.25%政府间转移支付Inter governmental Revenue572.23 28.02%来自联邦政府的收入From Federal551.77 27.01%来自地方政府的收入From Local20.46 1.00%总税收Total Taxes851.37 41.68%一般性销售和国内总进项税额General Sales and Gross Receipts Taxes260.21 12.74%特殊销售和国内总进项税额Selective Sales and Gross Receipts Taxes143.18 7.01%牌照税License Taxes59.72 2.92%个人所得税Individual Income Taxes300.46 14.71%企业所得税Corporation Net Income Taxes43.28 2.12%其他税收All Other Taxes44.53 2.18%收费Current Charges187.38 9.17%其他一般性收入Miscellaneous General Revenue130.37 6.38%公共设施收入Utility Revenue13.63 0.67%酒储备收入Liquor Stores Revenue7.98 0.39%保险信托收入Insurance Trust Revenue279.57 13.69%失业保险Unemployment Compensation Systems87.10 4.26%国家养老金保险State-Administered Pension Systems166.49 8.15%工伤保险Workers' Compensation Systems18.41 0.90%其他保险信托收入Other Insurance Trust Systems7.57 0.37%在财权划分方面,各级政府收入构成如下:联邦政府主要征各种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工薪)税;州政府主要征销售税;地方政府主要征财产税。
三级政府以税率分享形式征收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销售税。
这种划分收入方式考虑了税种自身的性质特点,也考虑到了各级政府自身的职能。
如:联邦政府承担了收入分配和宏观经济稳定的职责,与此相适应,将具有收入再分配功能和稳定宏观经济功能的所得税划归联邦政府。
这也是财权与事权相对应原则的要求和体现。
地方以财产税为主体则是考虑了财产税税基的流动性弱、方便地方政府征管的结果。
在美国,三级政府之间收入与职责划分清楚、各司其职,各级政府支出主要依靠自己的收入来源融资。
德国经验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政府结构自上而下划分成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三级政府各自独立。
在其政府结构中,州政府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级政府间呈现为相互依存的关系模式。
在权力关系上,联邦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大量的行政决策需要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以合作的形式做出;在财政关系上,联邦政府通过分税制和纵向财政平衡两个主要手段加强对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控制,使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财政上依赖于联邦政府。
德国的政府结构分为三级,政府的财政体制也分为三级。
根据德国《基本法》的规定,实行三级独立财政体制,即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均在财政管理上拥有独立权力,互不依赖。
财政管辖权在三级政府中加以分配。
三级政府分别设置独立的财政管理机构,各财政管理机构拥有明确的管辖范围和职能联邦政府中的联邦债务管理局联邦财政局联邦烧酒专管局联邦信贷监管局和联邦保险监管局等五个机构为上层机构,由联邦财政部长直接领导;设在州政府行政管辖范围内的财政管理厅为中间机构,由联邦财政部长和各州财政部长(或市政委员)共同领导;设在地方政府行政管辖范围内的财政管理机构为地方机构,由联邦管理处和州(市)管理处归口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