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第4节 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
–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77 年所提出。它着眼于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 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 该理论认为,不仅加诸于个体本身的刺激物可 以让其获得或失去某种行为,观察别的个体的 学习过程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 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 由低级的需要开始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的需要。马 斯洛断定,当一组需要得到满足时,这组需要就不 再成为激励因素了。他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6
第2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7
第2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 马斯洛主张这五个层次的需要是由低到高逐级 满足的,只有当较低级的需要基本满足之后, 才会产生较高级的需要。
26
激励因素(工作本身) 工作本身 赏识 进步 成长的可能性 责任 成就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2
第2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四.三种需要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戴维·C·麦克莱兰(David C.McCleland) 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三种需要理论认为,在工 作中对人们形成激励的主要有三种基本需要,即: – 成就需要 – 权力需要 – 归属需要
–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J·斯泰西·亚当斯(J.Stacey Adams) 于 1976年提出的理论。这个理论侧重研究工资报酬分 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
– 公平理论指出,员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 酬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即一个人不仅关心 自己所得的绝对值(自己的实际收入),而且关心自己收入 的相对值(自己收入与他人收入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