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845.15 KB
- 文档页数:8
六年级行程问题以及工程问题应用题1、甲每小时行48千米,乙每小时行44千米,他们几小时能相遇?甲和乙相向而行,他们的速度之和是48+44=92千米/小时。
所以他们相遇需要的时间是138/92=1.5小时。
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
如果每小时行45千米,就要晚0.5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50千米,就可提前0.5小时到达。
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则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x/45+0.5=x/50-0.5解得x=450千米。
3、小轿车每小时行驶90千米,大客车每小时行驶5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乘小轿车要用4.4小时,乘大客车要用几小时?设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为x千米,则小轿车的速度是90千米/小时,大客车的速度是55千米/小时。
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x/90+x/55=4.4解得x=297千米。
所以乘大客车需要的时间是297/55=5.4小时。
4、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A、B两城相向开出,4小时相遇。
相遇时,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3:4,已知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求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设甲车每小时行x千米,则乙车行了240千米,甲车行了180千米。
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180/x=240/60-x解得x=40千米/小时,所以A、B两城相距的距离是4*60=240千米。
5、___开车从甲地到乙地,3小时行驶330千米,照这样计算,还需5小时就可以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则___的速度是330/3=110千米/小时。
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x/110=5解得x=550千米。
6、京沪高速公路长126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北京和上海出发,相向而行,每小时分别行115千米和95千米。
大约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得数保留整数)两辆车的速度之和是115+95=210千米/小时,所以它们相遇需要的时间是1260/210=6小时。
7、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1/3,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16千米,这时距离乙地还有94千米。
文章标题:深度探讨行程问题的公式与工程问题的公式一、前言在数学中,行程问题的公式和工程问题的公式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对于深入理解数学和物理学的原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行程问题的公式和工程问题的公式进行全面的评估,为读者提供深度、广度兼具的知识。
二、行程问题的公式1. 行程问题的定义行程问题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常见的行程问题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等。
在行程问题中,最重要的是要确定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 行程问题的公式在行程问题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公式,如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t$,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t+\frac{1}{2}at^2$等。
这些公式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行程问题的公式,我个人认为它们是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为工程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行程问题的公式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交通规划、物流运输等。
三、工程问题的公式1. 工程问题的定义工程问题是指在工程实践中常见的一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涉及到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领域,对工程师和科学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工程问题的公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
2. 工程问题的公式在工程问题中,常见的公式包括动力学公式、热力学公式、流体力学公式等。
这些公式帮助工程师和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如牛顿第二定律$F=ma$、热传导方程$q=ks\frac{\Delta T}{\Delta x}$等。
这些公式的应用使工程实践更加科学和高效。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工程问题的公式是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重要工具,它们对于工程师和科学家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小升初考试行程问题以及工程问题应用题1、北京到天津的距离是138千米,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甲每小时行48千米,乙每小时行44千米,他们几小时能相遇?解析:138÷(48+44)=1.5小时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
如果每小时行45千米,就要晚0.5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50千米,就可提前0.5小时到达。
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析:(50*0.5+45*0.5)÷(50-45)=9.5小时 50*(9.5-5)=450km3、小轿车每小时行驶90千米,大客车每小时行驶5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乘小轿车要用4.4小时,乘大客车要用几小时?解析:90:55=X :4.4 X=7.2小时4、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A 、B 两城相向开出,4小时相遇。
相遇时,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3:4,已知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求A 、B 两城相距多少千米?解析:60*4÷(4÷(3+4))=240÷(4÷7)=420km5、李明开车从甲地到乙地,3小时行驶330千米,照这样计算,还需5小时就可以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析:110*8=880km6、京沪高速公路长126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北京和上海出发,相向而行,每小时分别行115千米和95千米。
大约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解析:1260÷(115+95)=6小时7、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41,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16千米,这时距离乙地还有94千米。
那么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解析:(1/4)x+(1/4)x+16+94=x x=2208、甲、乙两车同时从A 地开往B 地,当甲车行了全程的50%时,乙车离A 地54千米,当甲车到达B 地时,乙车行了全程的80%,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析:80%÷2=40% 54÷40%=135KM变式训练:甲、乙两车同时从A 地开往B 地,当甲车行了全程的50%时,乙车离B 地还有54千米,当甲车到达B 地时,乙车行了全程的80%,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析:1-80%÷2=60% 54÷60%=90KM9、广州到湖南相距720千米,客车和货车分别从两地出发,3.6小时后相遇,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是3:2,客车和货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解析:720÷3.6=200KM/H 客车速度:200*(3/5)=120 KM/H货车速度:200*(2/5)=80 KM/H10、甲、乙两地相距900千米,一列客车和一辆火车同时由甲地开往乙地,客车早到5小时,客车到达乙地时火车行驶了600千米,问客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解析:火车速度:(900-600)÷5=60KM/H 火车全程时间:900÷60=15H 客车时间:15-5=10H 客车速度:900÷10=90KM/H11、甲、乙两地相距405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驶了180千米。
行程问题的公式和工程问题的公式行程问题的公式和工程问题的公式一、行程问题的公式:行程问题是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关于时间、速度和距离之间关系的问题。
在行程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根据已知的速度和时间,计算出距离;或者根据已知的速度和距离,计算出时间;又或者根据已知的时间和距离,计算出速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行程问题的公式。
1. 速度、时间、距离的关系公式:在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距离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达:距离 = 速度× 时间时间 = 距离÷ 速度速度 = 距离÷时间这些公式是解决行程问题的基础,通过灵活运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轻松解决各种与行程有关的数学问题。
2. 示例分析:如果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行驶,我们可以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出,这辆汽车行驶100英里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根据时间 = 距离÷ 速度的公式,可以得出时间= 100 ÷ 60 = 1.67小时。
二、工程问题的公式:工程问题是指在实际工程实践中,通过数学公式和方法来解决各种与工程相关的问题。
工程问题的公式通常涉及到面积、体积、力学、热力学等方面的计算。
在工程问题中,我们需要根据已知的条件,利用数学方法来计算出所需的参数,以便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1. 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在工程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各种形状的面积和体积。
常见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包括:矩形的面积 = 长× 宽圆的面积= π × 半径的平方立方体的体积 = 长× 宽× 高球体的体积= (4/3)π × 半径的立方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与面积和体积有关的工程问题。
2. 力学和热力学的公式:在工程问题中,力学和热力学方面的公式也占据重要的地位。
牛顿第二定律 F = ma,能量守恒定律 E = mc^2,热传导公式 Q =kAΔT/Δx 等,这些公式在解决各种工程问题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六年级行程问题以及工程问题应用题1、北京到天津的距离是138千米,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甲每小时行48千米,乙每小时行44千米,他们几小时能相遇?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
如果每时行45千米,就要晚0.5时到达,如果每时行50千米,就可提前0.5时到达。
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小轿车每时行驶90千米,大客车每时行驶5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乘小轿车要用4.4时,乘大客车要用几时?4、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A、B两城相向开出,4小时相遇。
相遇时,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3:4,已知乙车每时行60千米,求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5、李明开车从甲地到乙地,3时行驶330千米,照这样计算,还需5时就可以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6、京沪高速公路长126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北京和上海出发,相向而行,每时分别行115千米和95千米。
大约经过几时两车相遇?(得数保留整数)1,第二时比第一时多行16 7、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时行了全程的4千米,这时距离乙地还有94千米。
那么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8、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开往B地,当甲车行了全程的50%时,乙车离B地还有54千米,当甲车到达B地时,乙车行了全程的80%,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9、广州到湖南相距720千米,客车和货车分别从两地出发,3.6时后相遇,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是3:2,客车和货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10、甲、乙两地相距900千米,一列客车和一辆火车同时由甲地开往乙地,客车早到5小时,客车到达乙地时火车行驶了600千米,问客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11、甲、乙两地相距405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驶了180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多少时这辆车就可以到达乙地?12、一辆汽车3小时行36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驶960千米需要用多少时?13、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5时相遇,相遇后客车又行3时到达乙地。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数学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例题精讲小学六年级必须掌握的《行程问题》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数学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例题精讲例11:甲、乙各走了一段路;甲走的路程比乙少1/5;乙用的时间比甲多了1/8;问甲、乙两人的速度之比是多少?分析:速度比可以通过路程比和时间比直接求得。
解答:设甲走了S米;用时T秒;则乙走了S÷(1-1/5)=5/4 S(米);用时为:T×(1+1/8)=9/8 T(秒);甲速度为:S/T;乙速度为:5/4 S÷ 9/8 T=10S/9T;甲乙速度比为S/T :10S/9T=9:10 评注:甲、乙路程比4/5;时间比8/9;速度比可直接用:4/5 ÷ 8/9=9/10;即9:10。
例12:一艘轮船在河流的两个码头间航行;顺流需要6小时;逆流要8小时;水流速度为每小时2.5千米;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分析:顺流船速是静水船速与水流速度之和;而逆流船速是两者之差;由此可见;顺流与逆流船速之差是水流速的2倍;这就是关键。
解答:设船在静水中速度为U千米/时;则:(U+2.5)×6=(U-2.5)×8;解得U=17.5;即船在静水中速度为17.5千米/时。
评注:行船问题是行程问题中常见的一种;解这些题时注意船速、水流之间的关系。
例13:甲、乙两班进行越野行军比赛;甲班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走了路程的一半;又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走完了另一半;乙班用一半时间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行进;另一半时间以每小时5.5千米的速度行进;问:甲、乙两班谁将获胜?分析:表面上看两班行军都是两种速度各一半;但时间的一半与路程的一半是不同的。
解答:设总路程为S千米;则:甲班用时:T1=S/2 ÷4.5+S/2÷5.5=S/9+S/11=20/99S(小时);乙班用时:T2=S ÷(4.5+5.5)×2=1/5 S(小时);比较可得:T1>T2;即乙班用时较短;会获胜。
大连五四路小学数学研究组小学六年级必须掌握的《行程问题》1、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可以大概分为简单问题、相遇问题、时钟问题等。
2、常用公式: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2)速度和×时间=路程和;3)速度差×时间=路程差。
3、常用比例关系:1)速度相同,时间比等于路程比;2)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3)路程相同,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
4、行程问题中的公式:1)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2)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例1: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去时用了4个小时,回来时速度提高了1/7,问:回来用了多少时间?分析与解答:在行程问题中,路程一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也就是说速度越快,时间越短。
设汽车去时的速度为v千米/时,全程为s千米,则:去时,有s÷v=s/v=4,则回来时的时间为:,即回来时用了3.5小时。
评注:利用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题,其中任一项固定,另外两项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正比或反比)。
例2: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计划用6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障在中途停留了30分钟,如果按原计划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应加快多少?分析:对于求速度的题,首先一定是考虑用相应的路程和时间相除得到。
解答:后半段路程长:240÷2=120(千米),后半段用时为:6÷2-0.5=2.5(小时),后半段行驶速度应为:120÷2.5=48(千米/时),原计划速度为:240÷6=40(千米/时),汽车在后半段加快了:48-40=8(千米/时)。
答: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加快8千米/时。
例3:两码头相距231千米,轮船顺水行驶这段路程需要11小时,逆水每小时少行10千米,问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几小时?分析:求时间的问题,先找相应的路程和速度。
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行程问题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以及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类问题,总称为行程问题.上述三个量之间存在这样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因此,在这一讲中,我们将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主要来研究行程问题中较为复杂的一类问题——反向运动问题,也即在同一道路上的两个运动物体作方向相反的运动的问题.它又包括相遇问题和相背问题.所谓相遇问题,指的就是上述两个物体以不同的点作为起点作相向运动的问题;所谓相背问题,指的就是这两个运动物体以同一点作为起点作背向运动的问题,下面,我们来具体看几个例子.例1 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问:二人几小时后相遇练习: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24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到达B城需4小时,乙车到达A城需6小时,问:两车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例2 一列货车早晨6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一列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平均每小时比货车快15千米,已知客车比货车迟发2小时,中午12时两车同时经过途中某站,然后仍继续前进,问:当客车到达甲地时,货车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例3:两列火车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3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千米.两车错车时,甲车上一乘客发现:从乙车车头经过他的车窗时开始到乙车车尾经过他的车窗共用了14秒,求乙车的车长.练习:东、西镇相距45千米,甲、乙二人分别从两镇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比乙每小时多行1千米,5小时后两人相遇,问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例4: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两车在离B地64千米处第一次相遇.相遇后两车仍以原速继续行驶,并且在到达对方出发点后,立即沿原路返回,途中两车在距A地48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两次相遇点相距多少千米练习3:甲、乙二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离A地4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B 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工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做某一件事,制造某种产品,完成某项任务,完成某项工程等等,都要涉及到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三个量,它们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是——工作量=工作效率×时间.在小学数学中,探讨这三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应用题,我们都叫做“工程问题”.例1:一件工作,甲做9天可以完成,乙做6天可以完成。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鸡兔同笼和分数应用题一、植树问题: 1、两端都栽植树棵树=总距离÷树间距+1 数间距=总距离÷(植树棵树-1) 总距离=树间距×(植树棵树-1) 2、两端都不栽植树棵树=总距离÷树间距-1 数间距=总距离÷(植树棵树+1) 总距离=树间距×(植树棵树+1)3、一段栽另一段不栽或是在封闭的线路上植树(沿着长方形、圆形或其它封闭的线路植树,首尾相接)。
植树棵树=总距离÷树间距 数间距=总距离÷植树棵树 总距离=树间距×植树棵树二、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总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 甲的速度=总路程÷相遇时间-乙的速度 乙的速度=总路程÷相遇时间-甲的速度三、工程问题 合做时间=1÷(甲独做时间1+ 乙独做时间1)例: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0天能完成,假如乙队独做15天能完成,现在由甲乙两队合做几天能完成?1÷(101+ 151 ) 甲独做时间=1÷(合做时间1-乙独做时间1)乙独做时间=1÷(合做时间1-甲独做时间1)例:一项工程,由甲乙两队合做6天完成,假如甲队独做10天能完成,现在乙队独做几天能完成?1÷(61- 101 ) 四、鸡兔同笼:(1)、鸡的只数=(头的只数×每只兔的脚数-脚的只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2)、兔的只数=(脚的只数-头的只数×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3)答对题数=(最后的得分+答题数×扣分)÷(加分+扣分)(4)答错题数=(答题数×加分-最后得分)÷(加分+扣分)五、各类型分数应用题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或几倍)。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要点一、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距离(路程);距离?速度=时间;距离?时间=速度。
如果要用比例做行程问题,这三个量又有什么关系呢, (1)时间相同,速度比=距离比甲车速度:乙车速度=甲车行驶行驶路程:乙车行驶路程例如:当甲乙两车行驶时间相同时,如果甲车速度:乙车速度,3:4 ,那么甲车里程:乙车里程,3:4 (2)速度相同,时间比=距离比甲车时间:乙车时间,甲车行驶行驶路程:乙车行驶路程当甲乙速度相同时,如果甲车时间:乙车时间,3:4 那么甲车行驶行驶路程:乙车行驶路程,3:4(3)距离相同,速度比=时间的反比。
甲车行驶时间:乙车行驶时间=乙车速度:甲车速度当甲乙行驶距离相同时,如果甲车行驶时间:乙车行驶时间,3:4 ,那么甲车速度:乙车速度,4:3。
例一、(八中培训试题)甲乙二车同时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
两车在距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
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这道题给了两车的速度,我们很容易得到两车的速度比。
这时我们可以用比例来做这道题。
大家要抓住三个要点:一、时间相同,速度比=距离比。
二、两车第一次迎面相遇时合走一个全程。
三、两车在距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即:两车相遇时,甲比乙多走32×2=64千米。
解:由题意然V甲:V乙,56:48=7:6即:相同时间内,甲走7份乙走6份。
两车第一次迎面相遇时合走一个全程。
我们可以把AB之间的路程分为(7,6),13份。
两车相遇时,甲比乙多走1份是32×2=64千米。
AB之间的路程为13份,AB之间的路程为13×64=832米。
这时这道题就变得很简单了。
方法二:两车相遇时,甲比乙多走32×2=64千米。
出现距离差属于追及问题,而这道题是相遇问题,我们可以把相遇问题转化成追及问题。
每小时甲比乙多走56,48=8千米。
距离差?速度差=追击时间。
小学经常遇到的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经常遇到的,解决起来往往有些困难,因为还没有深入学习方程,所以有些题目很不好理解,可以利用单位1解决问题,这里举一些例子,由浅入深,结合方程的解法,同学们自己比较一下。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于行程问题的公式: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相遇问题:(直线):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相遇问题:(环形):甲的路程+乙的路程=环形周长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速度差=路程差追及问题:(直线):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击时间追及问题:(环形):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速度+流水速度÷2 水速:流水速度-流水速度÷2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列车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一、相遇问题1、一列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同时一列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货车行了180千米时,客车行了全程的七分之四;当客车到达乙地时,货车行了全程的八分之七。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2小时相遇。
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行,当甲车到达B地时,乙车离A地还有60千米,一直两车速度比是3:2。
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3、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B两成相对开出,甲车从A城开往B城,每小时行全程的10%,乙车从B城开往A城,每小时行8千米,当甲车距A城260千米时,乙车距B地320千米。